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7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7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7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海南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烃的是

A.汽油

B.甘油

C.煤油

D.柴油

2.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A.谷氨酸单钠

B.柠檬酸

C.山梨酸钾

D.三聚氰胺

3.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

2

O” 表示的是

A. NaHSO

4溶液与Ba(OH)

2

溶液混合 B.NH

4

Cl溶液与Ca(OH)

2

溶液混合

C. HNO

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D. Na

2

HPO

4

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氦气可用于填充飞艇

B.氯化铁可用于硬水的软化

C.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

D.聚四氟乙烯可用于厨具表面涂层

5.向含有MgCO

3

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A.c(CO

32?)B.c(Mg2+) C.c(H+) D.K

sp

(MgCO

3

)

6.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

C 37H

104

O

6

(s)+80O

2

(g)=57CO

2

(g)+52H

2

O(l)

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为

A. 3.8×104 kJ/mol

B. -3.8×104 kJ/mol

C. 3.4×104 kJ/mol

D. -3.4×104 kJ/mol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7.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将SO

2通入溴水中证明SO

2

具有漂白性

B.将铁屑放入稀HNO

3中证明Fe比H

2

活泼

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O

3

2?

D.将乙烯通入KMnO

4

酸性溶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9.利用太阳能分解制氢,若光解0.02 mol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生成H

2

的质量为0.02g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2.408×1023个

C.可生成H

2

的体积为0.224L(标准情况)

D.生成H

2的量理论上等于0.04mol Na与水反应产生H

2

的量

10.某电池以K

2FeO

4

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为电池的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O

42?+ 10H++6e?=Fe

2

O

3

+5H

2

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11.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由X Y

→反应的ΔH=E5?E2

B.由X Z

→反应的ΔH<0

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

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

12.工业上可由乙苯生产苯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类型为消去反应

B.乙苯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三种

C.可用Br

2/CCI

4

鉴别乙苯和苯乙烯

D.乙苯和苯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均为7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8~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8分)

短周期元素X、Y、Z、M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一种高硬度单质是宝石,Y2+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的质子数为偶数,室温下M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M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______周期、_______族。

(2)Z元素是____,其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二元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

(3)X与M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物分子为直线形,其化学键属__________共价键(填“极性”或“非极性”)。

(4)四种元素中的____可用于航空航天合金材料的制备,其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8分)

KAl(SO4)2·12H2O(明矾)是一种复盐,在造纸等方面应用广泛。实验室中,采用废易拉罐(主要成分为Al,含有少量的Fe、Mg杂质)制备明矾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为尽量少引入杂质,试剂①应选用_________(填标号)。

A.HCl溶液 B.H2SO4溶液 C.氨水 D.NaOH溶液

(2)易拉罐溶解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_;将少量明矾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

(4)已知:K w=1.0×10-14,Al(OH)3AlO2-+H++H2O K=2.0×10-13。Al(OH)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15.(8分)

乙二酸二乙酯(D)可由石油气裂解得到的烯烃合成。回答下列问题:

(1)B和A为同系物,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9分)

顺-1,2-二甲基环丙烷和反-1,2-二甲基环丙烷可发生如下转化: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v (正)=k (正)c (顺)和v (逆)=k (逆)c (反),k (正)和k (逆)在

一定温度时为常数,分别称作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回答下列问题:

(1) 已知:t 1温度下,1()=0.006s k -正,1

()=0.002s k -逆,该温度下反应的

平衡常数值K 1=_____;该反应的活化能E a (正)小于E a (逆),则H ?________0(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 t 2温度下,图中能表示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_______(填曲线编号),平衡常数值K 2=_____;温度t 2___t 1 (填“小

于”“等于”或“大于”),判断理由是______。

17.(11分)

某废催化剂含58.2%的SiO 2、21.0%的ZnO 、4.5%的ZnS 和12.8%的CuS 。某同学用15.0 g 该废催化剂为原

料,回收其中的锌和铜。采用的实验方案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下列装置中,第一次浸出必须用____________,第二次浸出应选用____________。(填标号)

(2),第二次浸出时,向盛有滤液1的反应器中加入稀硫酸,后滴入过氧化氢溶液。若顺序相反,会造成

___________。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缩硫酸锌、硫酸铜溶液使用的器皿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完成之后,得到1.5gCuSO 4﹒5H 2O,则铜的回收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请考生从第18~2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第18~20题的第Ⅰ题为选择题,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标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第Ⅱ题为非选择题,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并写明小题号。

18.[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18-Ⅰ(6分)

下列化合物在核磁共振氢谱中能出现两组峰,且其峰面积之比为2?1的有

A.乙酸甲酯

B.对苯二酚

C. 2-甲基丙烷

D.对苯二甲酸

18-Ⅱ

富马酸(反式丁烯二酸)与Fe2+形成的配合物——富马酸铁又称“富血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以下是合成富马酸铁的一种工艺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为_____。

(2)C的结构简式为_____。

(3)富马酸的结构简式为_____。

(4)检验富血铁中是否含有Fe3+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

(5)富马酸为二元羧酸,1mol富马酸与足量饱和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____L CO2(标况);富马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同为二元羧酸的还有____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

19.[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19–Ⅰ(6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第四周期元素中,锰原子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B.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大依次减小

C.卤素氢化物中,HCl的沸点最低的原因是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最小

D.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中,π键电子对数不计入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19–Ⅱ(14分)

M是第四周期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的所有原子轨道均充满电子。元素Y的负一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的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M的晶体类型为______,晶体中原子间通过_____作用形成面心立方密堆积,其中M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

(2)元素Y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其同周期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写元素符号)。元素Y的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写化学式),该酸根离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

(3)M与Y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的立方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已知晶胞参数a=0.542 nm,此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3。(写出计算式,不要求计算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②该化合物难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其原因是________。此化合物的氨水溶液遇到空气则被氧化为深蓝色,深蓝色溶液中阳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

20.[选修2——化学与技术]

20-I(6分)

下列单元操作中采用了热交换设计的有

A.电解食盐水制烧碱 B.合成氨中的催化合成

C.硫酸生产中的催化氧化 D.氨碱法中的氨盐水碳酸化

20-II

海水晒盐的卤水中还有氧化镁,以卤水为原料生产镁的一中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脱硫槽、搅拌槽均用于脱除卤水中的(填离子符号),M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2)除溴塔中主要的离子方程式为。

(3)沸腾炉①和②的主要作用是。沸腾炉③通入热氯化氢的主要目的是。(4)电解槽中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5)电解槽中阳极产物为,该产物可直接用于本工艺流程中的。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答案

评分说明:

第Ⅱ卷中,考生如给出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同样给分。

第Ⅰ卷

1.B

2.D

3.C

4.B

5.A

6.D

7.D

8.B

9.D 10.AD 11.BC 12.AC

第Ⅱ卷

13.(8分)

(1)三ⅥA (每空1分,共2分)(2)Si SiO2 (每空1分,共2分)

(3)C+2S CS2 极性(每空1分,共2分)

(4)Mg Mg+2HCl==MgCl2+H2↑(每空1分,共2分)

14.(8分)

(1)d (2分)(2)2Al+2NaOH+2H2O==2NaAlO2+3H2↑(2分)

(3)Al(OH)3 Al3+水解,使溶液中H+浓度增大(每空1分,共2分)(4)20 (2分)15.(8分)

(1)CH 2CHCH3(1分)

(2)加成反应(2分,1分,共3分)(3)取代反应(1分)

(4)HOOC—COOH (1分)

(5)(2分)

16.(9分)

(1)3 小于(每空2分,共4分)

(2)B 7

3

(1分,2分,共3分)

大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每空1分,共2分)17.(11分)

(1)D A (每空1分,共2分)

(2)H2O2与固体颗粒接触分解(每空2分,共4分)

(3)蒸发皿(2分)

(4)30% (3分)

18.(20分)

18-Ⅰ BD (6分)

18-Ⅱ(14分)

(1)环己烷取代反应(每空2分,共4分)

(2)(2分)

(3) (2分)

(4)取少量富血铁,加入稀硫酸溶解,再滴加KSCN 溶液,若溶液显血红色,则产品中含有Fe 3+;反之,则

无。 (2分)

(5)44.8 (每空2分,共4分)

19.(20分)

19-Ⅰ BD (6分)

19-Ⅱ (14分)

(1)金属晶体 金属键 12 (每空1分,共3分)

(2)1s 22s 22p 63s 23p 5 Ar HClO 4 正四面体 (每空1分,共4分)

(3)①CuCl

-21321A A 499.54(CuCl)1010M N N a -??????3或(0.542) (每空2分,共4分) ②Cu +可与氨形成易溶于水的配位化合物(或配离子) [Cu(NH 3)4]

2+ (2分,1分,共3分)

20.(20分)

20-Ⅰ BC (6分)

20-Ⅱ (14分)

(1)SO 42- BaSO 4 (每空1分,共2分)

(2)Cl 2+2Br -==2Cl -+Br 2 (2分)

(3)脱除氯化镁晶体中的部分水 防止氯化镁晶体进一步脱水过程中发生水解

(每空2分,共4分)

(4)Mg 2++2e -==Mg (2分)

(5)氯气 除溴塔(除溴工段) (每空2分,共4分)

趣味音乐课堂

小学音乐课堂趣味教学法的重要性 一、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关注音乐 音乐课一般不受学生们重视,每次课前十分种,学生都早早的来到音乐教室,许多学生还吵吵闹闹,借助这一机会,我准备了一些音乐作品,有钢琴曲、古筝曲、小提琴曲、交响乐等,每次学生来到音乐室后,我就播放一些学生可能感兴趣又比较有名的音乐作品,既有古典音乐又有现代音乐,分期让学生欣赏。刚开始时,学生还并没有完全注意到我的这一安排,他们还是做着自己的事,播放的次数多了以后,有些学生开始倾听起了音乐,而且,我还发现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还提醒一些吵闹的学生保持安静。慢慢地,许多学生被我播放的音乐吸引了,甚至在乐曲没结束而上课铃声响了之后,他们纷纷要求我听完了再上课;还有一些学生在上完音乐课后,还会问我下次会播放什么乐曲……。同时,在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我还会给学生讲解有关的音乐知识、典故等,将音乐与人物故事、绘画、文学、历史、地理等跨学科知识串联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不经意间让学生获得一些音乐知识。上课时,我把起立问好、安静倾听、准备开始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转换成特定的音乐节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养成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除此之外,在学生开展的一些活动中,也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音乐,如,美术绘画过程中尝试去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学生诗歌朗诵中配上音乐,会更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等等,让音乐无时无刻在学生身边回响。音乐知识生动趣味化。音乐教学用生动的形式将知识内容装扮起来,创造了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又生动的教学气氛和情境。学生就情不自禁地投入到美的世界里。他们的表现欲望会被激发出来。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情景教学是构成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忘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气氛,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教学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时,我巧妙地把教学内容编成简单的故事情节,邀请学生分别扮演“大树桩”和“小树桩”进行表演。随着故事内容的发展,“观众”都被吸引住了,在“大树桩”和“小树桩”维妙维俏的表演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习情绪更高涨,我的教学内容也在一片欢呼声中圆满结束并被接受。课后总结时,深有体会:只有在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引起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去领略学习的成功,去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勤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引发热情

2019年全国I卷高考化学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 噲?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2017年高考海南卷化学试题及答案(已校对)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海南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K 39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蔗糖可作调味剂 B .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 C .双氧水可作消毒剂 D .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2.分别将足量下列气体通入稀Na 2S 溶液中,可以使溶液变浑浊的是 ( ) A .CO B .SO 2 C .HCl D .CO 2 3.下列分子中,其中子总数为24的是 ( ) A .18 O 3 B .2H 217 O 2 C .14N 16 O 2 D .14C 16 O 2 4.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3 ClO - + 2M 3+ + 4H 2O = 27M O n - + Cl - + 8H + ,27 M O n -中M 的化合价是 ( ) A .+4 B .+5 C .+6 D .+7 5.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 ) A . B . C . D . 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A .用醋酸除去水垢:2H + + CaCO 3 = Ca 2+ + CO 2↑+ H 2O B .硫化亚铁与浓硫酸混合加热:2H + + FeS = H 2S↑+ Fe 2+ C .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2Al 3+ + 323CO - = Al 2(CO 3)3↓ D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工业废气中的NO 2:2NO 2 + 2OH - = 3NO - + 2NO - + H 2O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 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稀硫酸和铜粉反应可制备硫酸铜 B .碘化钾与浓硫酸反应可制备碘化氢 C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制备氧气 D .铝箔在氯气中燃烧可制备无水三氯化铝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酒越陈越香与酯化反应有关 B .乙烷、丙烷和丁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 C .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甲烷与足量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可生成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9.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1 mol 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氢键数为4N A B .1 mol 甲烷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8N A C .1 L 0.1 mol·L ?1 的乙酸溶液中含H + 的数量为0.1N A D .1 mol 的CO 和N 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 10. 一种电化学制备NH 3的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陶瓷在高温时可以传输H + 。下列叙述错误 ( ) A .Pb 电极b 为阴极 B .阴极的反应式为:N 2 + 6H + + 6e ? = 2NH 3 C .H + 由阳极向阴极迁移 D .陶瓷可以隔离N 2和H 2

2018年海南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14O16 S 32 Fe 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常用作防腐剂的是 A、碘酸钾 B、碳酸氢钠 C、苯甲酸钠 D、磷酸氢钠 2、某工业废气所含氮氧化物(NOx)的氮氧质量比为7:4 ,该NOx可表示为 A、N2O B、NO C、N2O3 D、NO2 3、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不必要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是 A、实验服 B、橡胶手套 C、护目镜 D、磷酸氢钙 4、下列化合物中,能与Na 2CO 3 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且沉淀可溶于NaOH溶液的是 A、MgCl2 B、Ca(NO)3 C、FeSO4 D、AlCl3 5、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 2O 2 可与CO 2 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于制作呼吸面具 B、SiO 2 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和光电池 C、聚四氟乙烯耐酸碱腐蚀,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 D、氯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张、织物等 6、某温度下向含AgCl固体的AgCl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硫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Cl的溶解度、Ksp均减小 B、AgCl的溶解度、Ksp均不变 C、AgCl的溶解度减小、Ksp不变 D、AgCl的溶解度不变、Ksp减小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含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7、下列分离方法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II卷与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PO 数目为0.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 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 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趣味教学通用版

小学音乐论文-小学音乐趣味教学通用版 趣味是儿童认识万物世界的最佳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中,在教学方法上早期就提倡快乐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是快乐教学可以调动孩子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学习兴趣性等诸多方面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音乐中应用趣味教学具有创造性社会价值和发展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价值等等。 一、音乐趣味教学概念 (一)音乐趣味教学观念 音乐趣味教学主要是指围绕学生的音乐理想,音乐兴趣,音乐情感,音乐情绪以及音乐目标等诸多方面开展,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并通过这样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习惯,并具备对音乐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趣味性音乐教学过程。小学音乐中应用趣味性教学不单单是达到课本知识的传输和技能的传递,重点却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趣味教学关你主要包括:以音乐审美为指导目标,以兴趣爱好为主要核心,重视个体发展,激励对音乐创造性,发扬名族音乐文化,提倡科学、多样性以及完善了音乐教学体制。 (二)音乐趣味教学特点 1.科学性。小学音乐趣味教学主要结合多数音乐教育学家教学思维理念,采用先进的音乐教学模式,结合了不同种类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性活动,不断形成体系完善的教学模式。 2.综合性。小学音乐教学采用趣味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和教学关系问题,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还解决了学生如何学习音乐和教师教学问题,是一种综合性质较强的音乐教学方法。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考虑,涵盖音乐教育知识。 3.实践性。在音乐教学方面必须要通过学生实际演唱才会真正体验音乐,和教师教授,示范和说教有差别,一定要通过学生自身亲身体验才会深入的接受音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Ⅰ卷与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噲?H++Cl?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 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 b点的混合溶液pH=7 D. 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 正极区,固氮酶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 导入类型:1、衔接导入法;2、情感导入法;3、情境导入法;4、实践导入法;5、典故导入法;6、设疑导入法;7、直接导入法。 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审美性;多元性;工具性。 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1、审美教育功能;2、文化传承功能;3、协同教育功能;4、社会交往功能;5、娱乐健体功能。 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1、审美性与协同性并举的原则;2、情感性与创新性相结合原则;3、民族性与多元化相结合原则;4、面向全体与成功性原则;5趣味性与律动性相结合原则;6、音乐课堂教学与音乐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 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音乐教学的主导;学生---音乐教学的主体;教材---音乐教学的客体;教学手段---音乐教学的工具。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4、发现法;5、谈话法;6、讨论法。 讲授法应做到:1、语言生动、描述形象、富有童趣; 2、语言精练、概念准确、条理清楚;

3、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4、板书规范、富有美感、简单明了。 音乐教学四大领域:唱歌、器乐、欣赏、识谱 音乐教学四大板块: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其中变化较大的就是把“唱歌、器乐、识谱”整合成了“音乐表现”这部分,并新增加了“综合性艺术表演”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掌握“音乐语言”的特殊性:1、抽象性;2、造型性;3、典型性(也叫性格化) 采用多种欣赏方法进行教学:从欣赏的形式来讲:有直接欣赏法、间接欣赏法;从欣赏的心理来讲:有联想、想象欣赏法、对比欣赏法;从组织欣赏来讲:有发现欣赏法、引导欣赏法、讨论欣赏法等。 怎样指导学生去鉴赏美? 1、要让学生掌握音乐审美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即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样的音乐才能称之为“美”。 贯彻趣味性与律动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2017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海南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中,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烃的是 A.汽油 B.甘油 C.煤油 D.柴油 2.下列物质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是 A.谷氨酸单钠 B.柠檬酸 C.山梨酸钾 D.三聚氰胺 3.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 2 O” 表示的是 A. NaHSO 4溶液与Ba(OH) 2 溶液混合 B.NH 4 Cl溶液与Ca(OH) 2 溶液混合 C. HNO 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D. Na 2 HPO 4 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氦气可用于填充飞艇 B.氯化铁可用于硬水的软化 C.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 D.聚四氟乙烯可用于厨具表面涂层 5.向含有MgCO 3 固体的溶液中滴加少许浓盐酸(忽略体积变化),下列数值变小的是 A.c(CO 32?)B.c(Mg2+) C.c(H+) D.K sp (MgCO 3 ) 6.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 C 37H 104 O 6 (s)+80O 2 (g)=57CO 2 (g)+52H 2 O(l) 已知燃烧1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为 A. 3.8×104 kJ/mol B. -3.8×104 kJ/mol C. 3.4×104 kJ/mol D. -3.4×104 kJ/mol

2019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与答案

2019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兵马俑是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 2A的Ka 1 =1.1×10?3,Ka 2 =3.9×10?6) 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 +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 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 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9年高考海南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Mn-55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试剂瓶标签上安全标志如右图,该试剂是() A. 氮水 B. 乙酸 C. 氢氧化钠 D. 硝酸 2.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石胆……浅碧色,烧之变白色者真”的记载,其中石胆是指() A. CuSO4·5H2O B. FeSO4·7H2O C. ZnSO4·7H2O D. KAl(SO4)2·12H2O 3. 反应C2H6(g) = C2H4(g) + H2(g) △H>0,在一定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的是() A. 增大容器容积 B. 升高反应温度 C. 分离出部分氢气 D. 等容下通入惰性气体 4.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B. C. D. 5. 根据下图中的能量关系,可求得C-H的键能为() A. 414kJ·mol-1 B. 377kJ·mol-1 C. 235kJ·mol-1 D. 197kJ·mol-16. 实验室通过称量MgSO4·xH2O样品受热脱水前后的质最来测定x值,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值偏低的是() A. 实验前试样未经干燥 B. 试样中含有少景碳酸氢铵 C. 试样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D. 加热过程中有试样进溅出来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7. 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 族元素的非金属性自上而下依次减弱 C. 主族元素均呈现与其族数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D. 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自左向右依次增大 8. 微型银-锌电池可用作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是Ag/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Ag2O + Zn + H2O = 2Ag + Zn(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工作过程中,KOH溶液浓度降低 B. 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液中OH-向负极迁移 C. 负极发生反应Zn + 2OH- - 2e- = Zn(OH)2 D. 正极发生反应Ag2O + 2H+ + 2e- = 2Ag + H2O

2019年高考 化学2卷真题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1 L 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PO 数目为0.1N A 4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成白色2Na2O2=2Na2O+O2↑ D.向Mg(OH) 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ap的关系为:K ap(m)= K ap(n)< K ap(p)< K ap(q)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 D.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 13.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8种B.10种C.12种D.14种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 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2015年高考海南化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題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16 Zn65 Ag108 Cl 35. 5 Fe56 Cu64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 ?明矶净化水 B ?纯碱去油污 C ?食醋除水垢 D ?漂白粉漂白织物 2 ?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 ? Na B ? Mg C ? 0 D ? F 3 ? 0 ? 1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L0 ? Imol 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 A ? NO2 B ? SO2 C SO3 D ? CO2 4 ?己知丙烷的燃烧热△ H=- 221 5 KJ ? mol - 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 8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 55 kJ B ? 220 kJ C ?550 kJ D ? 1108 kJ 5 ?分子式为GHw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 ? 3种 B .4种 C ? 5种 D. 6种 6 ?己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2R(OH)3 + 3 C1O- + 4OH—= 2 RO4°-+3Cl—+5出0。则RO4"中R 的化合价是 A ? +3 B ? +4 C ? +5 D . +6

2017年高考化学海南卷-答案

海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 .蔗糖具有甜味,可以做调味剂,故A 正确;B .铁粉具有强的还原性,所以细铁粉可作食品抗氧剂,故B 正确;C .过氧化氢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可以用于消毒剂,故C 正确;D .熟石灰即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于食品干燥剂,故D 错误;故选:D 。 2.【答案】B 【解析】A 、CO 与稀2Na S 溶液不反应,无浑浊,故A 错误;B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2Na S 反应生成S 沉淀,产生了沉淀,则可以使溶液变浑浊,故B 正确;C 、因为HCI 的酸性比硫化氢强,所以足量HCI 气体通入稀2Na S 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化氢,但无浑浊,故C 错误;D 、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硫化氢强,所以足量2CO 气体通入稀2Na S 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硫化氢,但无浑浊,故D 错误;故选:B 。 3.【答案】D 【解析】A .183O 中子数为()18 8330?=﹣,故A 错误;B .21722H O 中子数为()()212178220?+?=﹣﹣,故B 错误;C .14162N O 中子数为()()147168223+?=﹣﹣,故C 错误;D .14162C O 中子数为()()14 6168224+?=﹣﹣,故D 正确,故选D 。 4.【答案】C 【解析】离子方程式前后遵循电荷守恒,所以()()()123n 18-+?+=-+++-,解得n=2,根据化合价规则, n 27M O -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所以M 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选C 。 5.【答案】A 【解析】A 、图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A 正确;B 、图示标志是易燃固体,故B 错误;C 、图示标志是放射性物品,故C 错误;D 、图示标志是氧化剂,故D 错误。故选A 。 6.【答案】D 【解析】A .碳酸钙和醋酸都需要保留化学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33223CaCO +2CH COOH=Ca +H O+CO +2CH COO ↑﹣,故A 错误;B .硫化亚铁与浓硫酸混合加热,离子方 程式为+23+4222FeS+20H +7SO =2Fe +9SO +10H O ↑﹣,故B 错误;C .铝离子水解显酸性,碳酸根离子水解显

甘肃省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甘肃省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2.(6分)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 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1L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 4 3﹣ 数目为0.1N A C.1mol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3.(6分)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 X Y Z A.原子半径:W<X 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 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

4.(6分)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A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 产生 C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 浊 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 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A.A B.B C.C D.D 5.(6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6.(6分)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K sp(p)<K sp(q) C.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评论分析

-- 精选试题情境素材深化高考内容改革 ----2019 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2019 年高考化学积极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握新时代的育人方向,落实新时代的 选取古代化工方面的优秀成果和我国化学育人要求,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实现良好的选拔功能工作者在化学领域的科研成就,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和奋斗拼搏精神,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和积极的育人效果。持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系的要求,精选试题情境,呈现真实问题,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彰显教育改革的鲜明导向。 1精选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1.1 选取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典籍中有关情境,增强文化自信高考化学试题自觉传承我国科学文化,注重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和技 物质鉴别等古代化学技术方面的成术创新思想,选取我国古

代的陶瓷制 展示中华优果,造、 秀科技成果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献,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I 卷第7 题以陶瓷性质为载体,考查硅酸盐的物理化陶瓷是中国的名片。理科综学合 性质;尤其对“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的考查,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中化学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对常见化合物性质的掌握情况。 1.2 呈现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增强科技成就感对于超导材料的研究我国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自本世纪初以来,我国的研究团队致 理科综合II 卷第取得举世瞩目的成35 力于发展高临 界温度铁基超导体,果。题的文献来源 于顶级刊物《Nature 》刊载的一种Sm-Te-As-O-F 铁基化合物的超导体。试题以该铁基超导 化合物的晶体及相关化合物为载体,考查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分子间力和氢键以及晶体结 构等核心知识点,体现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理科综合I 卷第35 题以我国科学家在顶级刊物Nature 》

2015年海南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2015年海南卷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详解精校版 1、(2015海南)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中利用了物质氧化性的是 A.明矾净化水B.纯碱去油污C.食醋除水垢D.漂白粉漂白织物 2、(2015海南)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Na+B.Mg2+C.O2-D.F- 3、(2015海南)0.1 mol下列气体分别与1 L 0.l mol·L-1的NaOH溶液反应,形成的溶液pH最小的是 A.NO2B.SO2C.SO3D.CO2 4、(2015海南)己知丙烷的燃烧热△H=-2215 KJ·mol-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55 kJ B.220 kJ C.550 kJ D.1108 kJ 5、(2015海南)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 6、(2015海南)己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R(OH)3+3C1O-+4OH-=2RO4n-+3Cl-+5H2O。则RO4n-中R的化合价是 A.+3 B.+4 C.+5 D.+6 7、(2015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B.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 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 8、(2015海南)10 mL浓度为1 mol/L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的是 A.K2SO4B.CH3COONa C.CuSO4D.Na2CO3 9、(2015海南)下列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淀粉水解制葡萄糖B.石油裂解制丙烯 C.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D.油脂与浓NaOH反应制高级脂肪酸钠 10、(2015海南)下列制定微粒的数目相等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和NO含有的质子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11、(2015海南)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 a=1.8×10-5)和一氯乙酸(乙,K a=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关于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法探究的研究总结

关于小学音乐趣味教学法探究的研究总结1 谢虹 一、研究背景: 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状态低迷, 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 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学习者的愉悦。却发现完全不能达到象他们那样完 满的课堂效果!细想,是是师生配合不密?自己教育教法不妥?是学生素质太低?…… 在音乐常态教学中,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 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 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 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实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 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 革?为此我们据此,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 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 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从而大面积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 价值观,探究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 二、研究的设计思路。 (一)对关键概念界定 1、有效: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音乐教学后,学生获得的音乐或与之相关具体 的进步或发展。 2、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音乐的所有行为。 3、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是 指通过课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发展就其时间而言,有当前发展和终 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方法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 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 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 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现代教育学与小学音乐新课标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过程,关注音乐 教学效益,建构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分 为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总结一套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小学音乐有效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二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提高音乐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成 为会学习会创造的智慧型人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