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什么是功能训练】day10王雄博士精彩分享世界体能训练发展趋势功能训练的兴起与发展

【为什么是功能训练】day10王雄博士精彩分享世界体能训练发展趋势功能训练的兴起与发展

【为什么是功能训练】day10王雄博士精彩分享世界体能训练发展趋势功能训练的兴起与发展
【为什么是功能训练】day10王雄博士精彩分享世界体能训练发展趋势功能训练的兴起与发展

【为什么是功能训练?】DAY10王雄博士精彩分享世界体能训练发展趋势—功能训练的兴起与发展

??

Day10专题一:世界体能训练发展趋势—功能训练的兴起与发展Expert王雄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硕士、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备战伦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中方召集人,备战里约奥运会身体功能训练团队体能训练组组长,《身体功能训练手册》主编。注:(专题二、专题三涉及多支国家队及在役运动员的训练信息,抱歉不能公布)

部分内容及论点:图1—开篇语—存在即合理

一种事物的兴起和发展必然存在其时代因素和深层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依然是最适用的解释,事物发展内在的推动力依然是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改变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当前世界范围内体能训练的巨大改革是由体育产业特别是职业体育的迅猛发展所推动的,这种变革无法阻挡。整体来说,身体功能训练(或功能性训练)的出现和兴起是需求导向所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以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来看,片面夸大或忽视排斥都将走向两极化的误区。

图2—冰山一角

事物的表象往往只是一隅,了解内在的、更深层的系统性因素和发展根源,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规律。

图3—“看不见的手”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曾用“看不见的手”的隐喻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由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出现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其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身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市场和分工的作用,而达到了国家富裕的目的。后来,“看不见的手”被认为是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是市场在利益的驱动下自我调节,由价格、供求和竞争的关系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在世界高水平竞技体育职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被“看不见的手”—市场需求所指引,体育市场化、职业化的道路是大势所趋。

图4-8——美国职业体育带来的挑战与变化

美国职业体育四大联盟巨大的市场导向,将多赛制、高强度的魅力联赛推向全球,成为“美式文化”娱乐世界的“带盐人”。然后,一场正式NFL橄榄球赛后,约有一半的队员受伤。对于球队来说,激烈的对抗,训练、比赛中的伤病,仅靠队医治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行业的分工进一步细分,体能训练师、物理治疗师、运动防护师、整脊治疗师等新职业出现,需求日益增加。

图9-10——美国体能训练领域行业协会、先锋人物、公司机

构详细介绍及案例分析市场价值导向和实用主义文化让美国体育走在了前面,苏联、德国为代表“学派精神”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根基依然保持,但依然被美国的先锋开拓精神和市场活力所强烈撼动。NSCA、ACSM、NASM、NATA、ACE等行业协会组织影响深远, Michael Boyle、Gray Cook、Vern Gambetta、Michael Clark、Mark Verstergen、JC Santana等一批先锋派功能训练代表人物全球巡讲,EXOS、VSP、Fusionetics等一批公司、工作室等诸多体育服务机构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客户遍布全球的高水平运动队、健身大众和学校(青少年)等多个领域。

图11-14——EXOS(AP)案例多角度分析——核心是体系EXOS的成功是体系的功能,系统的成功。集成化、标准化的运动员训练系统是其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个系统是如何组成,又是如何设计的呢?创始人马克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运动本身也是随机的、混乱的、复杂的,要把控好运动员的训练,也必须有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来完成。比如EXOS的系统分为三个层面:上层是系统的架构或理念,中间是系统体系本身,下层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手段。图15-18——功能性训练——概念、起源、逻辑关系、发展争论等维基百科将“功能训练”定义为:功能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是以提升身体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表现的一种身体练习。这是其广义的表述。

功能训练的早期探索起始于美国的康复治疗领域,物理治疗师为了帮助受伤运动员尽快重返赛场,恢复原有竞技水平,并为了避免再次的运动损伤,在伤者的康复过程中融合了一些相关的身体姿态纠正和身体功能重建的动作练习,之后这种训练向竞技体能训练渗透,并逐渐发展形成一个新的训练体系。功能即目的,是身体存在的本质属性,功能训练是人体本能的、综合性的需求,竞技体育的运动训练也概括在其“活动表现”的身体练习当中。在竞技运动训练领域,相关学者和运动训练实践专家总结为:功能训练是一种注重身体基本姿态和人体动作模式,整合机体各项素质用于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动力链、恢复与再生等环节进行系统性优化,达到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

图19——传统体能到现代体能——“大体能”理念的出现

刘爱杰博士对功能训练延伸以致至回归体能训练的本质,做了一个总结性的论述,对国内竞技体育界对身体功能训练和体能训练的认识有较大的影响。他从近十年内对传统运动训练理论的关注之外,开始广泛涉猎以人类基本动作技能(FMS,Foundational Movement Skill),基本运动技能(FSS,Foundational Sport Skill),专项运动技能(SSS,Specific Sport Skill)为体系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领域,认为到当代体能训练已经超越了“体能训练即运动素质训练”的范畴,不

仅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平衡和柔韧等运动素质训练;还包括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训练,以及再生、恢复、营养等健康水平的内容;同时,还包括大脑对外部信息的处理、优化并储存、对未来设计、中枢疲劳,以及精神状态的兴奋、愿景、抗压能力、自信心等心理层面的训练;另外,还包括人体功能性动作障碍筛查发现的动作模式中的动作神经控制

和基本动作能力缺陷及其不对称,不平衡的动作纠正训练等。为此,刘爱杰博士总结为:体能训练(Performance Training),是以提高运动员竞技表现能力为目的,针对其机体健康、心智、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和动作技能水平的保持或提高所进行的运动训练。此外,刘爱杰博士还认为,在国内关于体能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以及战术或专项训练

的逻辑关系的争辩之中,当前由于多学科精英、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革命的最新成果都聚焦在精英体育训练竞赛这个

最活跃的领域。精英体育的体能训练其内涵和外延都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及扩展,人们正在拆掉体能训练与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的这面墙,以及体能训练与专项技战术这面墙,以大数据为基础、针对和支撑专项技、战术运动表现需求的多种身体运动功能的训练就是体能训练。当今体能训练已经超越了传统身体素质训练的范畴,一侧延伸到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训练;另一侧则延伸到专项技战术训练之中。

图20-21——回归实用,回归体系训练体系的建立需要在系

统化思想的指引下,在理论发展和实践摸索中不断的扩充,从而形成一定秩序和内部联系的整体,它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打造真正的“中国特色”的体能训练体系,首先,我们要继续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系统,把握住其本质精华;同时,要结合我们的国情和队伍现状进行实践尝试,依靠专业人员的团队合力,通过整合多层面、多领域的资源逐步总结出符合中国运动员及各项目发展需要的训练方法;此外,创新是新体系成功最大的关键,我们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创新机制,特别是要鼓励并正确引导国内的年轻教练进行创新尝试,为新事物的孕育提供适宜土壤,才能加快中国体能训练领域变革、兴起和发展壮大的过程。

图22-28——国家队体能训练中心的初步尝试——个性化与专项化的体系解决思路对当前世界上身体功能训练领域的部分较为先进的训练体系进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初步探索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运动项目特征的体能训练体系。从系统架构层面解析国外先进训练体系,不拘于表面的方法手段,深入本质,探寻其形成根源、理论基础和整体框架,对其从顶层设计理念、中层内容板块、底层方法手段进行分层解构,以系统的理念来剖析其内涵和核心架构。

针对国家队的高水平运动员,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包含三个子系统的身体功能训练体系。三个子系统分别是:测试评价系统、专项分析系统和动作板块系统。三个子系统相互

统筹,最终设计出适合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训练方案。1. 测试评价系统:采取传统体能维度(力量、爆发力、速度、灵敏、平衡和柔韧等运动素质)和功能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同时监控整个训练方案的有效性;2. 专项分析系统:目的是解决专项化需求。主观上结合教练员对专项规律的认识把控和运动员主观本体感受,客观上主要通过借鉴EXOS体系和VSP体系的专项动作分析方法,通过对专项动作的解析,细化、量化专项特征,从最基本的动作模式范畴来解构专项,建立起适合专项的训练方法;3. 动作板块系统:共设置了9个训练板块内容,并建立起国内首个身体功能训练动作资料库(构建了633个标准化训练动作)。

图29—打造中国特色的科学化训练体系——更需要你

然而的但是,如何继承与发扬,打造出更具中国特色的科学化训练体系?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体能训练与国际化

水平的接轨?需要更多同仁,一起加油努力~武体体能中心首期体能教练认证培训清爽进行中

高一历史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历史回眸 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的关贸总协定。在关贸总协定主持下共举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有力地促进了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发展。在关贸总协定的第八轮谈判即乌拉圭回合中,涉及的一些在货物贸易以外的问题很难在关贸总协定的旧框架内谈判,而必须成立一个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来分别谈判解决。因此,在1994年摩洛哥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的实施,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它比关贸总协定有更宽的管辖范围,而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世贸组织的主要职能是协调各国贸易关系,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 世贸组织的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其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级会议,下设理事会和秘书处,负责世贸组织的日常会议和工作。1995年还成立了争端解决机构,负责对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分歧进行仲裁。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潮流是全球化,而参加世贸组织是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渠道之一。世贸组织通过贸易政策审议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来协调各成员国的贸易关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贸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列为当今世界三大国际性经济机构。 ●合作讨论 发现问题 1.你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历史由来吗?试叙述之。 2.世贸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有何关系? 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尽管在关贸总协定及世贸组织的协定、协议中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互惠贸易原则”,但在实践中,只有平等互惠互利的关税减让才可能在成员间达成协议。那么,你知道世贸组织的互惠原则主要是通过什么形式体现的吗? 5.世贸组织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6.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如何? 开启思维 1.我的思路:建立世贸组织的设想是在1944年7月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的。当时设想在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同时,成立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从而使它们成为二战后左右世界经济的“货币—金融—贸易”三位一体的机构。1947年,联合国贸易及就业会议签署的《哈瓦那宪章》同意成立世贸组织,后来由于美国的反对,世贸组织未能成立。同年,美国发起拟订了关贸总协定,作为推行贸易自由化的临时契约。1986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启动后,欧共体和加拿大于1990年分别正式提出成立世贸组织的议案。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上才正式决定成立世贸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关贸总协定的历史使命随即宣告结束。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 流程一:导入新课 据雀巢公司2003年统计,每一秒钟,有39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 宝马、奔驰轿车等等。)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由此导入新课。 流程二:讲授新课 目标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其实质 操作要求:1、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2、各小组组长汇总知识要点;3、各小组代表阐述答案。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②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技术手段) ③跨国公司的推动;(推动者)④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重要途径)⑤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2)实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设计意图: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对实质的认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目标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相关的区域集团及国际性经济组织; 操作要求:1、自主学习,完成知识表格;2、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核对结果;3、各小组组员之间互相检测区域集团及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记忆效果;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经济 (1)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产物。(2)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影响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发展。 【题组一】巩固检测 1.(2008·江苏高考) 1946年,美国前总统发表声明:“目前,只有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明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美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基本特征与认识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对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这一国际环境既是历史的发展机遇,又是现实的严峻挑战。 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 1、两极的终结有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格局是指主要国家与国家集团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及其表现形态。世界格局是有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最根本的特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也是对世界形势具有决定影响的国际关系。正确观察和分析世界格局的发展变化和大国关系的战略调整是21世纪初我们准确把握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确立新世纪对外战略的重要前提。 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完全证实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英明预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则进一步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① 从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多极化的发展。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冷战时期,僵硬的两极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全面对峙不仅抑制了新生政治力量的生长,而且消耗了主要政治力量的实力。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这既有利于现存的政治力量得以充分显示,又有利于新生政治力量的崛起,形成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因为,冷战的终结解除了约束政治力量成长的集团政治框架,扫清了政治力量壮大的障碍。各主要政治力量在新旧格局的转换中,以强化经济科技实力为主要途径,以谋求在未来国际战略新格局中的有利地位为基本目标,集中主要精力于内政外交战略的调整与谋划,使世界舞台呈现出各种政治力量此消彼长的活跃局面。 第二,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为世界多极化奠定了基础。从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苏联的解体、格局的演变、经济和科技地位的提升等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经济与政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实力无与伦比,这是构成两极政治格局的客观经济基础。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和多元化步伐加快,WTO、IMF等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和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俄白哈吉四国关税同盟、十国大东盟等地区一体化组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以国别经济的开放和参与为基础的,但是,其最大特点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公司,而非国家,生产要素的流动超越了国界的限制,并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公司的利益并不总是与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一致。这样,国家对国际经济事务的控制力相对减弱。尽管美国作为世界经济超强国家具有控制和影响世界经济的巨大能力,但是,它要建立经济霸权会遇到更多的制约和阻力。经济全球化使封锁、控制等传统手段逐渐失去效力,促使它们在对别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时候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而经济的区域化的本质在于经济权力的板块化,那些在经济上已经形成了巨大力量的区域经济集团必然会在政治上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这是国际关系史的一个重要的客观规律。世界经济的区域化在实践上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温床。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最基本的是两个:区域化和全球化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⑴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指国家之间通过设立一套机构,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⑵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力。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经济关系跨越自身疆界的显著变化,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⑶ 世界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①国际投资的迅速增长,带来了资本的国际化。②对外贸易成为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环节和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了市场的国际化。③国际金融交易大大超过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服务贸易,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金融的国际化。④战后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并在全球经营,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⑤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⑷ 正确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①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大发展的产物,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增长;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加速自己的工业化进程,使自己产业结构不断改善;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引进更多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经济繁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要受到主要是按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和制约,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国民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将使发展中国家易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迅速开放国内市场,使外国货物大批涌入会强烈冲击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也大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有被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控制的危险等。③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孤立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之外是没有出路的。④但发展中国家在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时,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问题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趋利避害。尤其要加强和扩大南南合作,争取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调整。⑤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公正、不平等,只对少数国家有利,对多数国家不利的问题的基本出路,在于打破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⑸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并行不悖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步骤和途径,是经济全

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文案

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 总体来说,20世纪是廉价的石油时代,低廉而又充足的石油支撑了人类工业的大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廉价的石油在20世纪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几次石油危机使世界为之震撼。20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也有低谷,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迷茫,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地球到底蕴藏多少油气资源,只是凭借我们现有的手段来发现我们能发现的油气资源,尽量提高采收率,产出更多的油气来。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充满了希望,但随着人类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油气资源的不断减少,决定了油气资源——这种不可再生能源——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有人预测21世纪石油时代即将终结,因为人类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从地

下开采了一个多世纪的石油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油气的产出急剧加大,油气消费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油气需求还在以比较快的速度增加着,以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人类将会在21世纪用完地下的油气资源,石油时代将要在21世纪终结。而21世纪油气对人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得依靠油气资源来维持发展。这里我们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认识,对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做一些初步展望。 一、有限的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确定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油气资源,但是我们确信,油气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某一段时间将出现枯竭,产量将逐渐下降,新发现储量将难以弥补产量的下降,但是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能否继续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能否把地下以前没有采出的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能否改进各种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上业的最大特点。同时,有限的油气资源将影响和制约着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对油气资源远景趋势的一个初步判断。 (一)短期油气资源展望 从总体上来看,世界油气资源丰富,在将来几十年仍然能维持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但是油气资源分布明显呈不均状态,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现实。人们对世界油气资源数量的评价呈上升趋势,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是不断增长的。

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论加入WTO后我国保险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历经十几年的谈判,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了WTO,入世后的中国在迎接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经济蓬勃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方面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在得到不断的完善。 回首入世前与入世后近十年间的中国保险市场,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保险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也看到仍需不断完善。入世前,我国保险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保险市场处于一种寡头垄断状态。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四大保险公司已经占有目前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96%。而其中,国有独资的人保、中国人寿则几乎占去保险市场份额的70%。中国人寿占去了寿险市场份额的77%,人保占去了产险市场的78%。而机动车险市场中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就占82%。国有独资保险高度垄断。二、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保费仅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几,远低于当时西方国家的8%—10%,世界排名仅占80位左右。三、中国保险市场结构分布不均衡。从当时中国保险公司机构的分布而论,30家中外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设置在北京和中国沿海城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虽然在大陆已普遍设立,但多数又集中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四、保险业的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保险从业人员中真正受过系统保险专业教育又有保险专业水平的保险专业人才不到30%,其中既了解国际保险市场又懂得精算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毛凤鳞角。五、保险市场还未形成完整体系,保险市场相对来说两头大中间小,即保险主体与保险市场发展很快,而中介组织发展缓慢。 六、再保险市场发展滞后和保险监管亟待加强。 入世后,中国的保险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克服以往缺陷,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加快与国际保险业接轨的步伐,提高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垄断格局打破。保险市场经历着由寡头垄断到多方竞争的过渡阶段。目前,中国共有保险公司一百多家(包括许多外资公司),以往的国有保险公司几家独大现象也得到了改善。二、发展迅猛,保险业务总量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以来,保险业务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6%左右,2009年,全年保费突破一万亿。三、经营逐步规范。近年来,保险公司的经营逐渐规范化、现代化,产寿险分业经营,电脑和网络在公司日常经营中的普遍运用已初见端倪。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各家公司都已意识到原来只注重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弊端而纷纷寻求走效益型道路,向内涵式发展,在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的同时又抓好管理,以期适应长期的发展和竞争。四、.中介机构不断发展。代理人队伍不断扩大,并已开始通过经纪人进行销售的方式,其他各种提供保险服务的咨询、公估机构也在增多。五、监管体系不断健全。《保险法》得到修改,相关配套法律的出台,监管体系逐步向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监管机构、同业公会和公司自律的三级监管架构得到形成。保监会、行业协会等的成立在规范市场,改善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 在保险业得到一些改善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一、保险市场结构仍然分布不均衡,从总部设在辖内的保险公司数量来看,东部地区占了绝大多数;从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数量来看,东、中、西大体持平;从保费总量看,东部占了将近一半,中、西大体持平。二、保险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风险发生后,理赔方面不及时,态度傲慢,纠纷不断等问题时常出现。三、消费者保险意识也许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的农村消费者对保险认识不足,思想意识相对落后,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1)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2) 二、石油、天然气生产 (3) 三、美、苏(俄)两大产油国 (3) 四、中东 (4) 五、石油输出国组织 (5)

[摘要]从20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1)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正在下降。(2)1980年以来,世界石油生产进入了在波动中缓慢增长的阶段,预计今后10-20年内仍将是同样的趋势,而10年后世界天然气的产量可能会超过石油。(3)美国作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源地,由于储量接替不上,原油产量逐步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和石油工业吸引外资力度的加大,石油生产的潜力还相当大。(4)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仍在稳定增长,2000年为932亿吨,占世界的66.5%,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该地区将是世界的石油资源重心。(5)经历了40年风雨的欧佩克已重新认识到维护内部团结和加强外部合作的重要性,它将积极寻求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新的对话渠道,推动市场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经评论·北京)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在进入20世纪的时候,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照明,主要产品是煤油。当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正在取代石油。20世纪头10年代,福特的变革使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也使石油从“煤油时代”进入“汽油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汽车挽救了巴黎;率先实现军舰以油代煤的大英帝国海军战胜了德国,初步显示了石油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一战以后,汽车、拖拉机和飞机工业的崛起,产生了对石油的巨大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动用了大量汽车、装甲车、坦克、舰艇和飞机,石油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战后,来自中东的大量廉价石油促进了西欧、日本等国能源结构的变化。1967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的比重超过煤炭而居首位。60-70年代,石油的地位达到了顶峰。石油不仅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燃料和动力,而且由于石油化工的蓬勃兴起,也成为主要的化工原料。石油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几乎一切领域。全球年石油消费量1953年为6.49亿吨,1973年跃到28.2亿吨,增长了3.34倍。1973年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动用“石油武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和西欧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政治的振荡,更显示了石油影响之巨大。 作为转折点,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推动了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大调整。在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用油工业的比重从1977年的22%降到1997年的17%;石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1年的8%降到1998年的3%。海湾战争显示出高科技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从整个世界来看,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石油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983年为23.3%,1987年已下降到6.1%。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也正在下降,1970年为48.7%,1980年48.6%,1990年下降到38.6%,1999年为40.57%。天然气的比重正在上升,1950年为9.7%,1970年18.6%,1999年已上升到24.2%。 尽管如此,石油仍然是世界第一能源,仍然在人类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来石油的主要用途将从燃料转为化工原料,它的“孪生兄弟”天然气将取代石油成为第一能源。对石油的最大挑战将是新能源(特别是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广泛应用,但这可能还需要10-20年。 与石油相应,石油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经历了大变化。20世纪的前80年,石油公司的地位节节上升。1980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前3名是石油公司,在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8家,在前50名中占20名;美国500强中,第1、2名是石油公司,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4家,前50家里石油公司占15家。但是,80年代以后,石油公司的地位逐步下降,1999年在世界500强的前10名中,石油公司只有1家,前50名中只有4家;

WTO(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

WTO(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第18讲,介绍一下WTO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就是我们讲的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在上一讲给大家谈到,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正式的多边的世界贸易组织它实际上是一个呼之欲出的产物,所以我们讲在GATT时代,所主持的第八轮回合上,所有参与的国家和地区,都认为,有建立这样的正式的多边贸易组织的必要。所以我们讲,实际上世界贸易组织它的建立,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国际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第二就是关贸总协定它本身的局限性,使得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组织必须要诞生才能管理世界贸易组织向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知识。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有这样的几个层次,世界贸易组织最高的决策机构,叫世贸组织部长会议,这个部长会议就是世界贸易组织有多少贸易部长,他们每两年所召开的部长大会所做出的决议就是最高的决策机构,我们知道,世界贸易组织从1995年1月1号正式诞生到今天它经历了新加坡会议,日内瓦会议,西雅图会议,卡塔尔多哈会议,和2003年的墨西哥坎昆会议,在这个会议的过程中,今天给中国人印象最深的就是2001年,10月9号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大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次部长会议。 我们讲这一次部长会议它所以重要,是因为就两项会议的主题,达成了协议,第一就是接纳中国,和中国台北,为世贸组织的成员,第二,决定重开新一轮的回合。我们知道,关贸总协定第八轮回合是1993年结束,从93年到新的一个世纪在这么长的过程中,没有重开新一轮的回合,而这段时间,整个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更加地迅速,出现了更多的新的情况,所以,需要新一轮回合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是否举办一轮回合这个问题上,很多的世贸组织的成员,意见并不一致。主要是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它非常积极,搞这个新一轮的多边会谈,但是,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它们不希望启动新一轮回合,印度的意思是什么呢?首先在乌拉圭回合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这种全面的承诺,你先检讨一下,你做到没有,做到了多少,也就是说,你先把乌拉圭回合我们跟你谈判的成果,你先给我们落实了,落实了以后,我们再跟你谈。如果前一轮回合你不能落实再跟你谈,也是白谈,所以,在世贸组织当时所主持的第三届部长大会西雅图会议上,最后是印度的谈判代表,组织这些发展中国家,以集体敲桌子以示抗议。结束了这次会议。 所以,在卡塔尔多哈会议上,就这个议题能否达成一致,实际上大

《第20课 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案1

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教案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联合国与国际安全;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难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2017年6月2日,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甚至

扬言美国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联合国;2018年3月9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关税法令,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舆论一致认为美国在反全球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如果说二战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那么如今这个QQ群面临着解散的危险。 世界贸易组织是怎样的一个组织?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面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我们该怎么办?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联合国与国际安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资料,了解联合国的建立与机构设置。 设问:图片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旗帜?这一国际组织成立于何时?该组织由哪些机构组成? 提示:联合国。1945年10月。联合国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秘书处等。联合国大会简称“联大”,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年举行一届大会。 【图解机构】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联合国安理会的责任以及对国际安全的作用。 设问:图中维和行动是由哪一机构授权的?它的目的是什么?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中发挥了

怎样的作用? 提示:由联合国安理会或联大决议。恢复或维持和平。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归纳总结:安理会及权利 安理会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目标导学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分析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材料展示:“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设问: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归纳总结:(1)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局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出现的原因:各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3)主要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和资本的全球化。 【知识拓展】阅读下列漫画: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其应对 为何构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审时度势) 赵晋平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经济格局演变、全球化动力转换和规则重构是其中的三 大突出表现。总体来看,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背景下,原有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国别分化 反而进一步加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尤为突出,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十分 深刻。 “南北失衡”的突出表现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3年世界经济总量达到75.5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为46.1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为29.4万亿美元。照此计算,二者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分别为61.1%和38.9%。从过去20多年 的演变来看,由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之比已由1990年的3.9倍下降到目前的1.6倍。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超过发达国家。 但是,经济总量差距缩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2013年,发达国家人均GDP 达到40186美元,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8.2倍,远高于总量差距。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 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印尼和马来西亚(以下简称“新兴7国”)1990—2013年人均GDP由627美元提高到4555美元。尽管如此,新兴7国人均GDP目前尚不及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加拿大(以下简称“发达7国”)平均水平的1/10。从国别来看,经济发展 的不平衡更为显著。2010年美国的人均GDP相当于印度的34.1倍,2013年进一步上升到35.4倍。总体看, “南北失衡”是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环境仍然是 一项长期任务,发达国家应为此作出更多努力。 日渐分化的贸易投资增长前景 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30年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下的全球贸易自 由化为通过对外开放寻求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制度保障,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以新兴7国为例,1990年平均出口依存度仅为9.8%,2000年提高到21.7%,2010年进一步上升到22.6%; 同期,外资净流入占全球的比重也由4.1%提高到5.9%和27.8%。 但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新变化,世界贸易组织主导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严重受阻,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以及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JEPA)等发达国家主导的跨区域大型经济一体化谈判加快推进。由于其实行高度自由化标准,绝大多数发展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文/胡文瑞鲍敬伟胡滨 近10 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2001—2011 年,全球新增石油剩余可采储量614.0×108 t,新增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39.9×1012 m3,其中,中国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2×108t,累计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8×1012 m3,相继探明了姬塬、塔河、蓬莱19-3 等15 个地质储量大于1×108 t 的油田和苏里格、普光、徐深等14 个地质储量大于1 000×108 m3的气田。在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油气勘探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1 油气勘探新成果 21 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对象日益复杂,然而由于认识的深入、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进步等,发现的油气田储量和数量不断增长,勘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1 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2 343×108 t,比2001 年增长了35.5%;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达208.4×1012 m3,比2001 年增长了23.7%。一些大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2000—2008 年,全球共发现大油气田(可采储量油大于6 850×104 t、气大于850×108 m3)90 个,主要位于被动陆缘深水、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老油气田、新区新盆地等领。2010 年全球新发现的7个大油气田合计探明可采储量达31.4×108 t 油当量(见表1),占当年全球新增探明可采储量的40.5%,而数量仅占2010 年全球新发现油气田数量的1.4%。 2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2.1 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 以前认为,油气勘探的基本要素是寻找“生、储、盖、圈、运、保”组合,具备此条件就有可能找到油气田,且油气生成后从原生地层(烃源岩)“二次运移”到储油(气)层,原生地层是生油(气)层,但不是储油(气)层。现在勘探开发的视野已扩展到原生地层,即从原生地层中寻找油气资源。某种意义上,“回归原生地层找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和理论的挑战,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证明,传统意义上的生油(气)层已成为了勘探开发对象。美国产页岩气盆地超过30 个,产层包含了北美地台区所有的海相页岩烃源岩地层;致密油产于原生地层或与其互层、紧密相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是继页岩气之后美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2012 年美国致密油产量突破7 000×104 t,预计2020 年全美致密油产量将达1.5×108 t。

中国加入WTO后的对外贸易发展形势

WT0“后过渡期”中国对外贸易形势预测与分析从20xx年开始的后三年,中国“入世”后前三年发展的态势将继续下去,但进入到调整和提高阶段。贸易可能呈现如下的发展态势:进出口贸易额将保持在1.1万亿美元到1.2万亿之间,贸易顺差进一步减少;货物贸易在世界货物贸易出口中的比重将从20xx年的6%提高7%以上,贸易地位仍保留在第三位;服务贸易出口将从20xx年的450亿美元增加到500亿美元以上;在世界服务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0xx年的2.6%提高到3%以上,贸易地位从20xx年的第6位提高到第4位,贸易逆差有所减少;利用外资将保持在500亿美元以上,对外投资将有较快的发展。贸易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奠定基础。一、“入世”后后三年的有利因素中国各级政府已采取有力的措施应对“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1.中国政府在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立大使馆,为我国深入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活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中国认真履行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做出的承诺,赢得了声誉。3.重新组建商务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保障对应措施的顺利执行。4.各地省市政府在大力培训干部的同时,还设立各种世界贸易组织事务中心和机构,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出谋划策,排忧解难。5.重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研究与人才的培养。一些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级和地方的社团纷纷成立;一些大学调整学科建设,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方面的课程。熟悉、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到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制定。“入世”三年来,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从熟悉、运用到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制定。1、学会运用反倾销协议应对外国反倾销投诉和对别国进行反倾销投诉。从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到20xx年年底,世界各国反倾销立案共2416起,其中对我国反倾销立案366起,成为受到反倾销投诉的最多国家。但“入世”以来,我国也运用反倾销协议对进口的倾销产品开展了反倾销立案已近30起。我国在反倾销的应对与运用上从被动走向主动。2、在接受审议的同时也对别国行使审议权利。“入世”以来,世界贸易组织的17个机构分别对我国履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情况进行了过度性审议。与此同时,我国也参与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贸易政策审议。我国先后参与了对墨西哥、印度、欧盟、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南非关税同盟、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等9个成员的贸易政策审议。3、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的经济贸易权益。“入世”以后,我国在“钢铁保障措施案”中,第一次运用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并获得胜诉。此外,,我国还以第三方身份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其它成员之间的19个诉讼案件,维护了自身的正当权益。4、全面积极参与多哈发展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直接参与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20xx年启动的多哈发展回合涉及农业、货物、服务、知识产权、发展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各项议题都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密切相关。除去一般权利,我国在以下方面的权利进一步扩大。1、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所确定的分四个阶段的“回归”的程序,世界贸易组织发达国家成员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所实施的纺织品与服装进口配额数量限制,到20xx年12月31日,将全部取消。“入世”以来,按此协议,美、欧等发达国家成员取消了87个类别的纺织品的配额限制,涉及的金额达到40亿美元,使我国纺织品与服装行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20xx年后,随着纺织品与服装配额限制的全部取消,我国纺织品与服装的优势会得到进一步的展现。2、一些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我国保留的限制措施的期限逐步到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附件7中,有7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6个国家,1个集团)对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保留的反倾销与数量限制,在“入世”后的前6年内逐步取消。欧盟承诺20xx年前取消从我国进口的工业品(非纺织品)的配额,这些产品包括:鞋靴、瓷餐具、厨房器具、陶瓷具或厨房器具。波兰承诺20xx年底前取消从我国进口一些产品的保障措施。这些产品包括:橡胶或塑料制外底及鞋面的其他鞋靴,橡胶、塑料皮革或再生皮革制外底,皮革制鞋面的鞋靴,橡胶、塑料皮革或再生皮革制外底,用纺织品材料制鞋面的鞋靴,其他鞋靴,蒸汽电熨斗,其他电熨斗。斯洛伐克承诺20xx年取消从中国进口的鞋靴数量限制。土耳其承诺20xx年1月1日前取消从我国进口的瓷餐具、厨房器具、陶瓷具或厨房器具的数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各国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紧密联系,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它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其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成因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三个因素。(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经济全球化突出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和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上,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第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带来了资本国际化。到了80年代末,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额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3/4是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第三,金融国际化。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第四,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它把世界经济全球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第五,全球贸易规则日趋统一和完善,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在其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世界生产力迅速提高。(2)国际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3)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贸易地区均发生重大变化,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人才、资源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4)国际金融成为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被看作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5)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全球工业化的重心正由西半球移向东半球。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的下降,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 但是,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相互依存,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1)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3)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主要的负面影响在于:加剧了各国间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收益大都

WTO重要成员国简介

WTO英 [,d?blju:ti:'?u]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贸易组织 since 30 November 2015 , The WTO have 162 members in all. 世贸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headquarters in Geneva lake lemone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stitution:The WTO is a rules-based, member-driven organization — all decisions are made by the member governments, and the rules are the outcome of negotiations among members. 信息机构: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基于规则的,会员推动型组织——所有的决定是由成员国政府,和成员之间的规则是 谈判的结果。 Any state or customs territory having full autonomy in the conduct of its trade policies may become a member (―accede to‖) the WTO, but all WTO members must agree on the terms. This is don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orking party of WTO members and through a process of negotiations.任何国家或海关领土完全自治的行为其贸易政策可能成为(―加入‖)世贸组织成员,但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必须达成一致。这是通过建立一个世贸组织成员的工作小组,通过一个谈判的过程。 In brie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s the onl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dealing with the global rules of trade between nations.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ensure that trade flows as smoothly, predictably and freely as possible.总之,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唯一的国际组织处理国家之间的贸易的全球规则。它的主要功能是确保贸易流动平稳,可以预见和自由。 ASEAN英[??si:?n]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or ASEAN, was established on 8 August 1967 in Bangkok, Thailand, with the signing of the ASEAN Declaration (Bangkok Declaration) by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ASEAN, namely Indonesia, Malaysia, Philippines, Singapore and Thailand.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在曼谷,泰国,与东盟(曼谷宣言)声明的签署东盟的开国元勋,即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The motto of ASEAN is ―One Vision, One Identity, One Community‖.东盟的座右铭是―一个愿景,一个身份,一个社区‖。 As set out in the ASEAN Declaration, the aims and purposes of ASEAN are: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ic growth, social progress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through joint endeavours in the spirit of equality and partnership in order to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