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化学_课后题答案1.doc1汇总

大学化学_课后题答案1.doc1汇总

大学化学_课后题答案1.doc1汇总
大学化学_课后题答案1.doc1汇总

第一章 化学反应原理

1.今有一密闭系统,当过程的始终态确定以后,下列各项是否有确定值?

Q , W , Q -W , Q +W , ΔH , ΔG

答: Q +W , ΔH , ΔG 有确定值,Q , W , Q -W 无确定值。

2.下列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H ,ΔH ,ΔH θ,Δf θ298H (B ),θ298S (B ), Δf θ298G (B )

答:H :焓;ΔH :焓变;ΔH θ

:标准焓变;Δf θ298H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焓;θ298S (B ):298K 时

B 物质的标准熵; Δf θ298G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3.下列反应的Q p 和Q V 有区别吗?

(1)2H 2(g)+O 2(g)=2H 2O(g)

(2)NH 4HS(s)=NH 3(g)+H 2S(g)

(3)C(s)+O 2(g)=CO 2(g)

(4)CO(g)+H 2O(g)=CO 2(g)+H 2(g)

答:(1)、(2)有区别。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 2O 3(s)+3CO(g)=2Fe(s)+3CO 2(g);Δθ298H =-27.6kJ/mol ;

(2)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Δθ298H =-58.6kJ/mol ;

(3)Fe 3O 4(s)+CO(g)=3FeO(s)+CO 2(g);Δθ298H =38.1kJ/mol ;

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4)FeO(s)+CO=Fe(s)+CO 2(g)

5.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 3O 4(s)+4H 2(g)=3Fe(s)+4H 2O(g)

(2)4NH 3(g)+5O 2(g)=4NO(g)+6H 2O(l)

(3)CO(g)+H 2O(g)=CO 2(g)+H 2(g)

(4)S(s)+O 2(g)=SO 2(g)

6.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s)+Cu 2+(aq)=Fe 2+(aq)+Cu(s)

(2)AgCl(s)+I -(aq)=AgI(s)+Cl -(aq)

(3)2Fe 3+(aq)+Cu(s)=2Fe 2+(aq)+Cu 2+(aq)

(4)CaO(s)+H 2O(l)=Ca 2+(aq)+2OH -(aq)

7.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S 和Δθ298G :

(1)2CO(g)+O 2(g)=2CO 2(g)

(2)3Fe(s)+4H 2O(l)=Fe 3O 4(s)+4H 2(g)

(3)Zn(s)+2H +(aq)=Zn 2+(aq)+H 2(g)

(4)2Fe 3+(aq)+Cu(s)=2Fe 2+(aq)+Cu 2+(aq)

8.已知反应 4CuO(s)=2Cu 2O(s)+O 2(g) 的Δθ298H =292.0kJ/mol,

Δθ298S =220.8J ·K -1·mol -1,设它们皆不随温度变化。问:

(1)298K 、标准状态下,上述反应是否正向自发?

(2)若使上述反应正向自发,温度至少应为多少?

9.对于合成氨反应:N 2(g)+3H 2(g)=2NH 3(g),查表计算:

(1)298K 、标准状态下,反应是否自发?

(2)标准状态下,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最高温度是多少?设反应的ΔH 和ΔS 不随温度变化。

(3)若p (N 2)=10p θ,p (H 2)=30p θ,p (NH 3)=1p θ

,反应能够自发进行的温度又是多少?设反应的ΔH 和ΔS 仍不随

温度变化。

10.已知 CaCO 3(s)=CaO(s)+CO 2(g) 的Δθ298H =178.4 kJ/mol, ΔS θ298 =160.5 J ·K -1·mol -1。试计算

CaCO 3(s)在空气中(CO 2体积分数为0.033%)开始分解的近似温度。

11.写出下列各反应平衡常数K θ的表达式(不计算):

(1)2NO(g)+O 2(g) 2NO 2(g)

(2)C(s)+H 2O(g) CO(g)+H 2(g)

(3)HAc(aq) H+(aq)+Ac-(aq)

(3)Pb(s)+2H+(aq) Pb2+(aq)+H2(g)

12. 973K时,反应:CO(g)+H2O(g) CO2g)+H2(g) 的Kθ=1.56,问:

(1)973K,标准状态下,反应是否自发?

(2)若p(CO2)=p(H2)=1.27×105Pa,p(CO)=p(H2O)=0.76×105Pa,反应是否自发?

13.已知N2O4(g) 2NO2(g)的Δθ

G=4836 J/mol。现将盛有3.176gN2O4的1L密闭容器置于25℃的恒

298

温槽中,问:平衡时容器内的总压力为多少?

14.523K时,将0.70mol PCl5(g)注入2.0dm3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PCl5(g) PCl3(g)+Cl2(g)

达平衡时,有0.5mol的PCl5被分解了。求523K时反应的Kθ。

15.740K时,Ag2S(s)+H2(g) 2Ag(s)+H2S(g) 的Kθ=0.36。该温度下,将一密闭容器中的1.0 mol Ag2S完全还原,至少需要多少mol的H2?

16.反应2Cl2(g)+2H2O(g) 4HCl(g)+O2(g)的ΔHθ>0。请根据吕·查德里原理判断下列左方操作对右方平衡数值的影响。

(1)升高温度Kθ↑,O2物质的量↑

(2)加H2O H2O物质的量↑,Cl2物质的量↓

(3)加Cl2Kθ不变,HCl物质的量↑

(4)增大容器体积Kθ不变,O2物质的量↑

(5)加压Kθ不变,O2物质的量↓

17.判断正错

(-)(1)反应C(s)+H2O(g)=CO(g)+H2(g) 两边的摩尔数相等,所以Q p=Q V。

(+)(2)可逆反应达平衡后,若平衡条件不变,则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分压)为定值。

(-)(3)由反应式2NH3=N2+3H2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二级反应。

(+)(4)对于给定的T2、T1来说,活化能越大的反应受温度的影响越大。

18.选择填空

(1)等温等压条件下,某反应的Δθ

G=10 kJ/mol,则该反应。

298

A.一定不能进行

B.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 一定能自发进行

D.能否自发进行还须具体分析

(2)下列反应的热效应等于Δfθ

H(CO2,g)的是。

298

A.C(金刚石)+O2(g)=CO2(g) B.C(石墨)+O2(g)=CO2(g)

1O2(g)=CO2(g) D.CaCO3(s)=CaO(s)+CO2(g)

C. CO(g)+

2

(3)若正向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向反应活化能,则关于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是放热反应 B.一定是吸热反应

C. 吸热还是放热应具体分析

D. 反应热与活化能无关(注意曲线形式)

(4)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是因为。

A.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的活化能

C. 增加了分子总数

D.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19.实验发现,反应2NO+Cl2=2NOCl 是基元反应。

(1)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反应级数为多少?

(2)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到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变化多少?

(3)若容器体积不变,仅将NO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3倍,反应速率又如何变化?

(4)若某瞬间,Cl2的浓度减小了0.003mol·L-1·s-1,请用三种物质浓度的变化分别表示此时的反应速率。

20.28℃时,鲜牛奶变酸约需4小时,在5℃的冰箱内冷藏时,约48小时才能变酸。已知牛奶变酸的反应速率与变酸时间成反比,求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

第二章 溶液

1. 溶液的蒸气压为什么下降?如何用蒸气压下降来解释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

答:部分溶质离子占据了原由溶剂粒子占据的表面,使可蒸发的粒子数减少。

2. 对具有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AB 型 及A 2B 型电解质溶液来说,凝固点高低的顺序应如何判断?

答:非电解质溶液>AB 型电解质溶液>AB 2型电解质溶液

3.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稀溶液在不断蒸发中,沸点是恒定的。

(2)根据稀释定律c

K θi =α,一元弱酸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因而溶液酸性也越强。 (3)将一元弱酸溶液稀释十倍,则其pH 值增大一个单位。 (4)由HAc —Ac -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c (HAc )>c (Ac -),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

外来碱的能力。

(5)PbI 2和CaCO 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8,则两者的溶解度近似相等。

4. 往氨水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氨水的离解度和溶液的pH 值将发生什么变化?

(1)NH 4Cl (s ) (2)NaOH (s ) (3)HCl (aq ) (4)H 2O

5. 如何从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溶度积规则?并用该规则解释下列现象:

(1)CaCO 3溶于稀HCl 溶液中,而BaSO 4则不溶。

(2)Mg(OH)2溶于NH 4Cl 溶液中。

6. 选择题

(1)欲使乙二醇(C 2H 6O 2)水溶液的凝固点为-0.93℃,需在200g 水中加入乙二醇 克。

A 3.2

B 12.4

C 6.2

D 22.4

(2)下列水溶液沸点最高的是 。

A 0.03m 甘油

B 0.02mH 2SO 4

C 0.02mNaCl

D 0.02m 蔗糖

(3)25℃时,PbI 2的溶解度为1.52×10-3mol ·L -1,其溶度积常数为 。

A 2.8×10-8

B 1.4×10-8

C 4.71×10-

6 (4)下列溶液中pH 值最高的是 ,最低的是 。

A 0.1mol ·L -1HAc

B 0.1mol ·L -1HAc+等体积水

C 0.2 mol ·L -1HAc 与0.2 mol ·L -1NaAc 等体积混合

D 0.2 mol·L-1HAc与0.6 mol·L-1NaAc等体积混合

7. 将下列溶液按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6)0.1 mol·kg-1HAc (5)0.1 mol·kg-1NaCl (4)0.1 mol·kg-1CaCl2

(3)1 mol·kg-1C6H12O6 (2)1 mol·kg-1NaCl (1)1 mol·kg-1 H2SO4

8. 20℃时,将15.0克葡萄糖(C6H12O6)溶于200克水中,计算:

(1)溶液的凝固点;(2)在101325Pa下,该溶液的沸点。

9. 在1升水中加多少克甲醛(CH2O),才能使水在-15℃不结冰?

10. 取0.1mol·L-1的甲酸(HCOOH)溶液50ml,加水稀释至100ml,求稀释前后溶液的H+浓度、pH值和离解

度。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1. 计算下列混合溶液的pH值:

(1)30ml1.0 mol·L-1的HAc与10 ml1.0 mol·L-1的NaOH混合

(2)10ml1.0 mol·L-1的NH3·H2O与10 ml0.33 mol·L-1的HCl混合

12. 欲配制500mlpH为9.00且C(NH3)= 1.0 mol·L-1的NH3·H2O-NH4Cl缓冲溶液,需密度为0.904g·ml-1

含NH3 26.0% 的浓氨水多少ml?固体NH4Cl多少克?

13. 取100克NaAc·3H2O,加入130ml 6.0 mol·L-1的HAc溶液,然后用水稀至1.0L,此缓冲溶液的pH为

多少?若向此溶液中加入0.1mol固体氢氧化钠(忽略溶液体积变化),求溶液的pH值。

14. 已知室温时下列各盐的溶解度,试求各盐的溶度积。

(1)AgCl 1.95×10-4g/100gH2O (2)AgBr 7.1×10-7 mol·L-1

(3)BaF2 6.3×10-3 mol·L-1

15. 根据PbI2的溶度积常数计算:

(1)PbI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2)PbI2饱和溶液中的c(Pb2+)、c(I-);

(3)在0.01 mol·L-1KI溶液中的溶解度;(4)在0.01 mol·L-1Pb(NO3)2溶液中的溶解度。

16. 在0.5 mol·L-1MgCl2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的氨水溶液,问

(1)有无沉淀生成?

(2)若所加氨水中含有NH4Cl,则NH4Cl浓度多大时才不致生成Mg(OH)2沉淀?

17. (1)在10 ml 1.5×10-3 mol·L-1 MnSO4溶液中,加入5ml 0.15mol·L-1氨水,是否有沉淀生成?

(2)若在原MnSO4溶液中,先加入0.495克(NH4)2SO4固体(忽略体积变化),然后再加入上述氨水5ml,是否有沉淀生成?

18. 一种混合溶液中c(Pb2+)= 3.0×10-2 mol·L-1

,c(Cr3+)= 2.0×10-2 mol·L-1,若向其中逐滴加入浓NaOH(忽略体积变化),Pb2+与Cr3+均有可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问:

(1)哪一种离子先被沉淀?

(2)若要分离这两种离子,溶液的pH值应控制在什么范围?

19. 试计算下列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1)Ag2CrO4(s)+ 2Cl-2AgCl(s)+ CrO-2

4

(2)PbCrO4(s)+ S2-PbS(s)+ CrO-2

4

(3)ZnS(s)+ Cu2+CuS(s)+ Zn2+

第三章 电化学基础

1. 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式

(a ) 酸性介质

(1)O 3H KCl )(SO Fe 3S H 3FeSO KClO 23424243++→++O

(2)O H 7O 3Cr 2H 8O Cr O 3H 22327222++→++++-

(3)NaI 2O S Na I O S 2Na 4222322+→+

(4)O H 2MnO 2MnO H 43MnO 24224++→+-+-

(b ) 碱性介质

(1)--++→++OH 3NH 3Al(OH)8O H 18NO 38Al 3323

(2)3223Fe(OH)6Cl O H 3Fe(OH)6ClO +→++--

(3)3222Fe(OH)2O H 2Fe(OH)→+

(4)----++→++OH 6Cl S 3O H 3ClO 3S 232

2. 写出下列电池中各电极上的反应和电池反应

(1)(-)Pt,H 2│HCl │Cl 2,Pt(+)

(2)(-)Pt │Fe 3+,Fe 2+‖Ag +│Ag(+)

(3)(-)Ag,AgCl │CuCl 2│Cu(+)

(4)(-)Pt,H 2│H 2O,OH -│O 2,Pt(+)

3. 写出下列方程式的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半反应式

(1)++-++++=++322425Fe O 4H Mn

MnO 8H 5Fe (2)++-+=+2232Fe I 2Fe I 2

(3)++++=+224Sn Ni Sn Ni

(4)Fe Zn Fe Zn 22+=+++

4. 将上题各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用电池表示式表示。

5. 参考标准电极电势表,分别选择一种合适的氧化剂,能够氧化:(1)Cl -成Cl 2;(2)Pb 成Pb 2+;(3)Fe 2+

成Fe 3+;再分别选择一种还原剂,能够还原:(1)Fe 3+成Fe ;(2)Ag +成Ag ;(3)-2

NO 成NO 2。

6. 已知 1.49V O,4H Mn

5e 8H MnO Θ224=?+=++++-; V 771.0,Fe e Fe 23=?=+++Θ。

(1)判断下列反应的方向:

O 4H 5Fe Mn 8H 5Fe

MnO 23224++=++++++-

(2)将这两个半反应组成原电池,写出原电池的符号,计算该原电池的电动势。

(2) (-)Pt │Fe 3+,Fe 2+‖MnO 4-,Mn 2+│Pt(+) ,E θ

=1.49-0.77=0.72V

7. 判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在298.15K 、标准状态下进行的方向:

(1)++++=+32Fe Ag Fe Ag

(2)+--+++=++14H 6I O Cr O 7H I Cr 2272223 (3)2232FeCl CuCl 2FeCl Cu +=+

8. 计算说明在pH=4.0时,下列反应能否自动进行(其余物质均处于标准状态):

(1)O(l)H (aq)Cr (l)Br (aq)Br (aq)H (aq)O Cr 232272++→+++-+-

(2))O(l H (g)Cl (aq)Mn (aq)Cl (aq)H (aq)MnO 2224++→+++-+-

9. 将下列反应组成原电池:+++++=+24322Fe Sn 2Fe Sn

(1)用符号表示原电池的组成,并计算E θ

(2)计算反应的θ298

G ?; (3)若c (Sn 2+)=1.0×10-3mol ·L -1,其它离子浓度均为1.0 mol ·L -1,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4)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10.有一Br -和Cl -的混合溶液,其浓度均为1.0 mol ·L -1,现欲使用1.0 mol ·L -1KMnO 4溶液只氧化Br -而不

氧化Cl -,问系统中H +浓度应在什么范围?假定Mn 2+和气体均处于标准状态。

11.已知半反应及其电对的φθ

为:

;V 581.0,O H AsO H 2e 2H AsO H θ23343=?+=+++

-=+2I 2e I 2;φθ=0.535V (1)计算标准状态下,由以上两个半反应组成原电池的电动势。

(2)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

(3)计算反应的θ298G ?,并说明反应进行的方向。

(4)若溶液的pH=7(其它条件不变),判断反应的方向。

12.有一氢电极H 2(101325Pa)/ H + (?)。该电极所用的溶液均为1.0 mol ·L -1的弱酸(HA)与其钾盐(KA)所组成。

若将此氢电极与另一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其电动势E =0.38V 。并知氢电极为正极,另一电极的φ = -0.65V ,问该氢电极中溶液的pH 值和弱酸(HA )的θa K 为多少?

13.已知反应+++=+2Zn 2Ag Zn Ag 2。开始时,c (Ag +)= 0.1 mol ·L -1,c (Zn +)= 0.3 mol ·L -1,求达平衡时溶

液中剩余Ag +浓度是多少?

14.标准钴电极(Co 2+/Co )与标准氯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E Θ=1.63V 。此时钴电极为负极,已知φθ(Cl 2/Cl

-)=1.36V 。问:

(1)此电池反应的方向如何? (2)计算φθ(Co 2+/Co)。

(3)当p (Cl 2)增大或减少时,原电池电动势将如何变化?

(4)当Co 2+的浓度降低到0.01 mol ·L -1时,原电池电动势将如何变化?数值是多少?

15.用反应式表示下列过程的主要电极产物:

(1)电解NiSO4溶液,阳极为镍,阴极为铁;

(2)电解熔融MgCl2,阳极用石墨,阴极用铁;

(3)电解KOH溶液,两极都用铂。

16.根据电极电势定性说明,钢铁在水中或其它中性水溶液中为什么不可能发生析氢腐蚀。

在中性水溶液中,O2的氧化性远大于H+,加之析H2的过电势高,所以如此。

17.分别写出铁在微酸性水膜中,与铁完全浸没在稀硫酸(1 mol·L-1)中发生腐蚀的两极反应式。

18.下列两种金属在规定的介质中接触会遭到哪种腐蚀,写出主要反应式:(1)Sn-Fe在酸性介质中;(2)Al-Fe 在中性介质中;(3)Cu-Fe在pH=8的介质中。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习题及答案-最全69767

有机化学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COOH O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C H C 2H 5 CH 3 C C H 2H 5 Cl (Z)-3-氯-2-戊烯(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 C C H CH 3H CH 3C H H CH 3顺-2-丁烯 反-2-丁烯3 3 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

大学化学_课后题答案1.doc1汇总

第一章 化学反应原理 1.今有一密闭系统,当过程的始终态确定以后,下列各项是否有确定值? Q , W , Q -W , Q +W , ΔH , ΔG 答: Q +W , ΔH , ΔG 有确定值,Q , W , Q -W 无确定值。 2.下列各符号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H ,ΔH ,ΔH θ,Δf θ298H (B ),θ298S (B ), Δf θ298G (B ) 答:H :焓;ΔH :焓变;ΔH θ :标准焓变;Δf θ298H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焓;θ298S (B ):298K 时 B 物质的标准熵; Δf θ298G (B ):298K 时B 物质的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 3.下列反应的Q p 和Q V 有区别吗? (1)2H 2(g)+O 2(g)=2H 2O(g) (2)NH 4HS(s)=NH 3(g)+H 2S(g) (3)C(s)+O 2(g)=CO 2(g) (4)CO(g)+H 2O(g)=CO 2(g)+H 2(g) 答:(1)、(2)有区别。 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Fe 2O 3(s)+3CO(g)=2Fe(s)+3CO 2(g);Δθ298H =-27.6kJ/mol ; (2)3Fe 2O 3(s)+CO(g)=2Fe 3O 4(s)+CO 2(g);Δθ298H =-58.6kJ/mol ; (3)Fe 3O 4(s)+CO(g)=3FeO(s)+CO 2(g);Δθ298H =38.1kJ/mol ; 不用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4)FeO(s)+CO=Fe(s)+CO 2(g) 5.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 3O 4(s)+4H 2(g)=3Fe(s)+4H 2O(g) (2)4NH 3(g)+5O 2(g)=4NO(g)+6H 2O(l) (3)CO(g)+H 2O(g)=CO 2(g)+H 2(g) (4)S(s)+O 2(g)=SO 2(g) 6.查表计算下列反应的Δθ298H : (1)Fe(s)+Cu 2+(aq)=Fe 2+(aq)+Cu(s)

大学化学实验(G)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化学系任课教师: 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1-2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 1.若要使吸光度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最方便的做法是() A. 将待测液稀释一倍 B. 选用新的测定波长 C. 选用原厚度1/2的比色皿 D. 更换显色剂 2.用基准物质Na2C2O4标定KMnO4时,下列哪种操作时错误的?() A.锥形瓶用Na2C2O4 溶液润洗; B. 滴定管用KMnO4标液润洗 C. KMnO4标液盛放在棕色瓶中; D. KMnO4标准溶液放置一周后标定3.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变色硅胶失效后呈何种颜色?() A. 蓝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绿色 4.可用哪种方法减少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试次数 D. 仪器矫正5.用基准硼砂标定HCl时,操作步骤要求加水50mL,但实际上多加了20mL,这将对HCl浓度的标定产生什么影响?()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6.(1+ 1)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 2mol/L B. 4mol/L C. 6mol/L D. 8mol/L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一般控制在:() A. 10~20mL B. 20~30mL C. 30~40mL D. 40~50mL

8.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是() A. 纯物质 B. 标准参考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组成一定、纯度高、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9.测定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Al3+、Mg2+混合液时,EDTA滴定Al3+含量时,为了消除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10.滴定操作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A. 滴定管用纯净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滴定; B. 滴定中活塞漏水; C. 滴定中往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 D. 滴定管下端气泡未赶尽;11.下列器皿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试剂瓶 B. 蒸发皿 C. 烧杯 D. 烧瓶12.下列仪器在量取或配制标准溶液前不需要润洗的是:() A. 吸量管 B. 移液管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13.鉴定Ni2+的试剂通常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A.丁二酮肟 B. 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C. 二苯基联苯胺 D. 硫脲14.实验室安全知识:因电器失火,应用下列哪种灭火器?() A. 泡沫灭火器 B. CO2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CCl4灭火器1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CO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量不同16.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的数值是:( ) A. 0.0002 B. 0.1000 C. 0.700×102 D. pH = 12.80 17.某同学用硼砂标定标准溶液实验中,溶解硼砂时,用玻棒去搅拌锥形瓶中溶液后,不经处理拿出瓶外,标定结果会:(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一定 D. 无影响18.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情况,哪些将造成系统误差:( )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分光光度计的最后有波动 C.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不准 D. 以含量为98%的硼砂标定HCl浓度19.阴离子分离鉴定实验中,Br2在CCl4层显示什么颜色?( ) A. 橙色 B. 紫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工科大学化学习题与解答

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 V Q m r H ?(T) Θ m r H ?(T) Θm f H ?(T ) ξ 答:V Q :等容反应热; m r H ?(T):某温度下,反应的摩尔焓变(数 值等于等压反应热);Θ m f H ?(T ):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ξ:反应进度。 2.盖斯定律的使用条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1)等压 (2)等容 (3)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 (4)等温、不做有用功,等容或等压 答:正确答案为(4)。 3.热力学标准态的含义?为什么要确定热力学标准态? 答:热力学标准态是指在温度T (但没有限定温度)和标准 压力 [ p Θ (100kPa)]下物质所处状态。而对纯理想气体热力学标准态是指 该气体处于标准压力 [ p Θ (100kPa)]下的状态。混合理想气体中 任一组分的标准态是指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p Θ 时的状态。因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以及状态函数改变是受许多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聚集状态等)的影响,为了比较方便,国际上规定了物质的热力学标准态。 4.简述照明弹中的铝、镁、硝酸钠和硝酸钡等物质各起什么作用? 答:金属铝、镁在燃烧时,可以放出大量热(Θ ?MgO ,m f H = - 601.7 kJ/ mol, Θ ?3 2 O Al ,m H = - 1675.69 kJ/?mol -1)产生千度以上的高温, 而反应放出的热量又能使硝酸盐分解产生O 2,又加速镁、铝的燃烧反应,使照明弹更加绚丽夺目。 在其中铝和镁作为还原剂;氧气、硝酸钠和硝酸钡等作氧化剂。 5.通过计算说明,氧-乙炔焰为什么可以用于金属焊接和切割? 答: (5/2)O 2 + C 2H 2 = 2CO 2 + H 2O(g)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及答案汇总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 专业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基础化学部无机及分析教研室编 2008秋

绪论 4.正确地修约下列数据:(1)37.800至3位;(2)72.75至3位;(3)90.045至4位;(4)12 5.550至4位; 5.以正确的有效位数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1)50.00×27.80×0.1167; (2)(2.776×0.0050)-6.7×10-3+(0.036×0.0271) (3) (4) 0.001120 5.10 21.14 3.10? ? 238 . 14 839 . 15 5.67 4.3) - 9.85 ( 24.16 - ? ?

第10章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2. 重复分析一银合金试样,测得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5.67%,95.61%,95.71%和95.60%。试计算:(1)均差;(2)标准差;(3)变异系数。 3. 现对一种煤的含水量做了4次测定,测得水的质量分数为18.3%,18.9%,17.7%和18.6%,试求在置信水平95%时的置信区间。 5. 为检验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现采用一种钙的质量分数ω(Ca)=21.20%(真实值μ)的标样以新方法进行分析,若x= (Ca)=21.24%,s=0.12%,n=10。试问x与μ的置信水平90%和95%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8 现有两个含铀试样的测定结果如下: 试样1 10.32%,10.39%,10.19%,10.21% 试样2 10.45%,10.41%,10.51%,10.36%,10.34%,10.39% 试问在置信水平95%时,两试样有无显著性差异?

大学化学实验理论考试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化学系任课教师: 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1-2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 1.若要使吸光度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最方便的做法是() A. 将待测液稀释一倍 B. 选用新的测定波长 C. 选用原厚度1/2的比色皿 D. 更换显色剂 2.用基准物质Na 2C 2 O 4 标定KMnO 4 时,下列哪种操作时错误的?() A.锥形瓶用Na 2C 2 O 4 溶液润洗; B. 滴定管用KMnO 4 标液润洗 C. KMnO 4标液盛放在棕色瓶中; D. KMnO 4 标准溶液放置一周后标定 3.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变色硅胶失效后呈何种颜色?() A. 蓝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绿色 4.可用哪种方法减少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试次数 D. 仪器矫正5.用基准硼砂标定HCl时,操作步骤要求加水50mL,但实际上多加了20mL,这将对HCl浓度的标定产生什么影响?()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6.(1+ 1)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 2mol/L B. 4mol/L C. 6mol/L D. 8mol/L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在滴定时,耗用体积一般控制在:() A. 10~20mL B. 20~30mL C. 30~40mL D. 40~50mL

8.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是() A. 纯物质 B. 标准参考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组成一定、纯度高、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9.测定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 Al3+、Mg2+混合液时, EDTA滴定Al3+含量时,为了消除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10.滴定操作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A. 滴定管用纯净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滴定; B. 滴定中活塞漏水; C. 滴定中往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 D. 滴定管下端气泡未赶尽;11.下列器皿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试剂瓶 B. 蒸发皿 C. 烧杯 D. 烧瓶12.下列仪器在量取或配制标准溶液前不需要润洗的是:() A. 吸量管 B. 移液管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13.鉴定Ni2+的试剂通常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A.丁二酮肟 B. 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C. 二苯基联苯胺 D. 硫脲14.实验室安全知识:因电器失火,应用下列哪种灭火器?() A. 泡沫灭火器 B. CO 2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CCl 4 灭火器 1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 )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CO 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量不同16.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的数值是: ( ) A. 0.0002 B. 0.1000 C. ×102 D. pH = 17.某同学用硼砂标定标准溶液实验中,溶解硼砂时,用玻棒去搅拌锥形瓶中溶液后,不经处理拿出瓶外,标定结果会: (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一定 D. 无影响18.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情况,哪些将造成系统误差: ( )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分光光度计的最后有波动 C.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不准 D. 以含量为98%的硼砂标定HCl浓度 19.阴离子分离鉴定实验中,Br 2在CCl 4 层显示什么颜色? ( ) A. 橙色 B. 紫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大学有机化学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 绪论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离子键化合物 共价键化合物 熔沸点 高 低 溶解度 溶于强极性溶剂 溶于弱或非极性溶剂 硬度 高 低 1.2 NaCl 与 KBr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 否相同?如将 CH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及 CH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 4 3 3 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 液中均为 Na + , K + , Br - , Cl - 离子各 1mol 。 由于 CH 与 CCl 及 CHCl 3 与 CH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 4 4 3 混合物。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 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 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 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1 1 y y y C 1s 2s 2p 2p 2p x x x y z z z 2p x 2p y 2p z H x z 2s CH 4 中 C 中有 4个电子与氢成键 为 SP 3 杂化轨道 ,正四面体结构 H CH 4 SP 3杂 化 C H H H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 Lewis 电子式。 a. C 2H 2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 PO 4 h. C 2 H 6 i. C 2 H j. H SO 2 2 4 答案: a. H C C H 或 H C C H b. H c. d. H C Cl H N H H S H H H H H H H e. O f. O g. O O H H H O N H C H HOPOH 或 HOPOH h. H C C H O O O H H H H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 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 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 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 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2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 ..物质交换,只有 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 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 时油是连续相。 3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 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 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 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 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 数的 4

章工科大学化学有化习题及答案

《工科大学化学》---有机化学部分(第16章) 习题及参考答案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 2,3-二甲基戊烷 (2) 2-甲基-3-异丙基己烷 (3) 2,4-二甲基-4-乙基庚烷 (4) 新戊烷 (5) 甲基乙基异丙基甲烷 (6) 2,3-二甲基-1-丁烯 (7) 2-甲基-2-丁烯 (8) 反-4-甲基-2-戊烯 (9) 反-1,6-二溴-3-己烯 (10) Z-2-戊烯 解答: CH 3CHCHCH 2CH 3 3 CH 3 (1) (2) CH 3CHCHCH 2CH 2CH 3 3 CH(CH 3)2 (3) (4) (5)(6) CH 3CHCH 2CCH 2CH 2CH 3 CH 3CH 2CH 3 CH 3C(CH 3)4 CH 3CHCH 2CH 3 CH(CH 3)2H 2C CCH(CH 3)2 CH 3(7) (8) (9) (10) H 3CC CHCH 3 CH 3 C C H H 3C 3)2 H C H BrH 2CH 2C CH 2CH 2Br H C C H H 3C H CH 2CH 3 2.用IUPAC 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CH 3CH 2CHCH 2CH 2 32 CH 3 (1)(2) (CH 3)2CHCH 2CH 2CH(CH 2CH 3)2 (3)(4) CH 3CHCH 2CHCHCH 3 2CH 32CH 3 CH 2CH 3 CH 3CH 2CCH 2CH 2CH 3 CH 2CH 2CH 2CH 3 (5)(6) CH 3CHCH 22CH 3 C CH 2CHCH 2CH 3 CH 3 H 3C CH 3 CH 3 (7)(8) (9)C C H CH 3 (H 3C)3C H 3C CH 3CH 2CHCH 2C 3 CH 3 CH 3 CH 2CH 2CH 2CH 3

大学化学作业题附答案

大学化学习题 第一章 1.现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0.25℃时结冰。已知在298K时纯水的蒸汽压为3.130kPa,水的K f=1.86 K·kg·mol-1,则该蔗糖溶液在上述温度下的渗透压(kP a)为(C )(A)600 (B)180 (C)332 (D)-332 △T f = K f×b B b B= △T f / K f =0.1344 ∏V=nRT ∏=cRT =0.1344×8.314×298 =333 kPa, (因浓度小可以近似认为b B=c) 2. 现有一瓶硫酸溶液,其质量分数为98%,则其物质的量分数应为(C )(A)0.5 (B)0.98 (C)0.90 (D)0.80 (980/98)/[20/18+ 980/98]=0.9 3. 现有1mol理想气体,若它的密度为d,分子摩尔质量为M,在T(K)温度下体积为V (L),则下述关系正确的是(D )(A)p V=( M/d) RT (B)pV d= RT (C)p V=( d/n) RT (D)p M/d=RT 4. 理想溶液是指-------------------------------------------------------------------------------------( D ) (A) 溶质对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没有明显影响 (B) 溶解过程中几乎没有热效应 (C) 溶解前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没有变化 (D) 以上三个性质 5. 有一种称“墨海”的带盖砚台,其结构如图所示,当在砚台中加入墨汁,在外圈加入清水,并盖严,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 现象并解释原因。 答案: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墨汁变谈,因外圈的清水蒸气压 大,而砚台中加入墨汁蒸气压小,外圈的清水水分子蒸发而在 墨汁中凝聚。 6. 当26.9 g 未知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500 g 硝基苯中,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2.30 K 。已知硝基苯的K f= 7.00 K·kg·mol-1, 则该未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164 ___ 。 △T f = K f×b B= K f×m/MM A M== K f×m/△T f M A =7.00×26.9/2.30×0.500=164 7.60℃时, 180 g水中溶有180 g葡萄糖, 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C6H12O6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80, 则此水溶液的蒸气压应为---- ------------------------------------- --------------( D ) (A) 1.81 kPa (B) 9.95 kPa (C) 15.9 kPa (D) 18.1 kPa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只有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 学习帮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 学习帮

大学化学实验理论考试复习题

出现频率最高的: 1.单盘电光天平减码一般采用~由大到小顺序减码的原则。 2.目前我国生产的试剂质量标准按国家标准可分为三级优级纯分析纯化学纯,其标签颜色分别为绿红蓝 3.基准物质需要满足:1.组成与化学式相符2.纯度高3.性质稳定 4.摩尔质量大 4.化学实验室中所需纯水的制备方法有蒸馏离子交换电渗析。 5.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方法水浴加热酒精灯加热 6.变色硅胶是常用的干燥剂,如果颜色由蓝变红表明硅胶失效 7.氧气钢瓶颜色为天蓝,字样为黑色。氮气钢瓶颜色为黑。乙炔钢瓶瓶身白字样红。 8.切割玻璃管挫时要注意向一个方向挫不要来回挫 9.盛放NaOH,Na2CO3的试剂瓶要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110.实验室中若被酸烧伤,水冲后用饱和NaHCO3或稀氨水冲洗,酸液溅入眼中,先大量水冲再用2%Na2B4O7冲洗;被碱烧伤先用水冲再用2%HAc冲洗,碱液键入眼中,水冲后用3%H3BO3洗眼。 211.实验室汞洒落后应该用硫磺粉覆盖。 312.电器设备着火应用CO2灭火器。 413.在分析天平使用前后均应调零,一检查天平的状态是否正常。机械天平使用的物理原理是杠杆原理 5酸度计在使用之前要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 6法测定弱电解质电离常数时,如弱电解质的浓度很稀,测得的电离常数数值将偏大 716.定量分析仪器必须洗净至玻璃不挂水珠,即表示无油污,一般仪器可用刷子沾去污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铬酸洗液清洗。 817.实验室中常用的铬酸洗液是用浓硫酸和重铬酸钾配制而成的。刚配好的洗液是红棕色,变绿后失效,配置时应该向饱和重铬酸钾中加入浓硫酸。 918.酸式滴定管用来盛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不易承装碱性溶液因为腐蚀玻璃。碱式滴定管用来承装碱性及无氧化性溶液。滴定管在装溶液前,需要润洗2~3次 1019.使用移液管,应左手持洗耳球,右手执管径标线以上的部位,食指控制管口 1120.酸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是:迅速打开活塞,使气泡很快随溶液一起冲出尖嘴。 1221.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是:先把滴定管倾斜约30度,左手两指将乳胶管向上弯曲,使管尖嘴朝上,并用力捏稍微靠近玻璃珠上的乳胶管,使管内气泡随溶液迅速流出。 1322.甲基橙的变色范围是~,酸色红碱色黄 1423.标定NaOH的基准物是(二水合草酸钠)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HCL的基准物是无水碳酸钠,硼砂(Na2B4O7),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只有能量交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

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 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 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W=W体+W有]。 环境对系统做功,其符号为(+);反之为(–)。功不是状态函数,是过程量。因为功总是与系统变化的途径有关。例如盐酸与锌单质在烧杯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会有热效应,但是系统并不做功(W有= 0)。但是,若将其组成原电池,系统就可以对环境做电功(W有<0)。又例如一个带活塞的汽缸膨胀,分别经过①向真空中膨胀;②向大气中等外压膨胀。设活塞的两个过程的始、末状态相同,则W体1=0;而W体2 = p环境(V2–V1)≠0。 10.热(Q) 系统与环境之间因温差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系统吸收热量,热的符号为(+),系统放热为(–)。热是与变化途径有关的物理量,任何一个系统只能说它在某过程中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不能说它本身含有多少热量,所以热不是状态函数。

大学化学作业大全与答案(专升本,共90题)

大学化学作业大全(共90题) 1.(单选题)对于某特定的酸碱体系而言,分布系数δ值()。(本题5.0分) A、只取决于该体系的[H+]或pH值 B、只取决于该体系的总浓度с C、既要考虑体系的[H+],又要考虑该体系的c D、只取决于该体系的离解常数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5 2.(单选题)为使反应A2++B4+=A3++B3+完全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之差至少大于()。(本题5.0分) A、0.1V B、0.12V C、0.35V D、0.18V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3.(单选题)CaF2在pH=3.0时,比在pH=4.0时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本题5.0分) A、盐效应 B、配位效应

C、酸效应 D、同离子效应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5 4.(单选题)高压氢气瓶的瓶外表颜色为()。(本题 5.0分) A、天蓝 B、黑色 C、白色 D、深绿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5.(单选题)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以下不正确的是()。(本题5.0分) A、多次平行测量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B、数值随机可变 C、大误差出现的概率小,小误差出现的概率大 D、数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均等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0

6.(单选题)测定水中钙硬度时,消除Mg2+的干扰可用()。(本题5.0分) A、控制酸度法 B、配位掩蔽法 C、氧化还原掩蔽法 D、沉淀掩蔽法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7.(单选题)标定NaOH溶液的常用的基准物质除了邻苯二甲酸氢钾,还有()。(本题5.0分) A、基准Na2CO3 B、草酸 C、硼砂 D、盐酸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0 8.(单选题)不利于减少碘量法中误差的操作是()。(本题5.0分) A、温度勿高 B、充分振摇 C、避免光照 D、控制酸度 学生答案:C

大学化学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如何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 问:使用食品防腐剂应注意哪些问题?怎样使用食品防腐剂才能达到最佳效? 答:食品防腐方法很多,其中,由于添加食品防腐剂的方法投资少、见效快,不需要特殊仪器和设备,不改变食品的形态品质而被广泛采用。 添加食品防腐剂,首先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使用剂量和范围来使用,以对人体无毒无害为前提。为使食品防腐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必须注意影响防腐效果的各种因素:(1)pH值与水的活度在水中,酸型防腐剂处于电离平衡状态,除H+离子外,主要靠未电离的酸发挥防腐作用,这类防腐剂在pH值低时使用效果好。 水的活度高则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细菌生存的水的活度在..9以上,霉菌在0.7以上。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效果的发挥。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他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降低水的活度,起到增效作用。 (2)溶解与分散对水果、薯类、冷藏食品,腐败一般从表面开始,只需将防腐剂均匀地分散于食品表面;而对于饮料就需将防腐剂配成溶液后均匀地分散在饮料中。 (3)防腐剂的配合使用没有 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一切腐败性微生物,所以应将不同作用范围的防腐剂配合使用。防腐剂配合使用,可以有增效或协同效应;增加或相加效应;对抗或拮抗效应。一般采用同类型防腐剂配合使用,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配合使用等。 (4)防腐剂的使用时间同种防腐剂因加入场合和时间不同,效果可能不同。首先要保证食品本身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并将防腐剂的加入时间放在细菌的诱导期。如果细菌的增殖进入了对数期,防腐剂就丧失了原有作用。 防腐剂应尽早加入,加入得早,效果好,用量也少。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剂效果越差,如果食品已经变质,任何防腐剂也不可逆转。 (5)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防腐剂的作用受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如食品中的香味剂、调味剂、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食盐、糖类、乙醇可以降低水的活度,有助于防腐,食盐还可干扰微生物中酶的活性,但会改变防腐剂的分配系数,使其分布不均。 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起化学反应,会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或产生副作用。防腐剂还易被食品中的微生物分解。 西气东输的战略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是盘活集团公司存量资产的有利时机 天然气资源具备,有良好的开发效益 西气东输工程对于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保持新疆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利用天然气可以大幅度减少建设投资 作为清洁能源,利用天然气可节约大量污染治理费 如何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活生生的体现.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的深刻变化和迅猛发展,新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继承并发扬老一代科

《大学化学》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习题 一、单选题 1、 在定温定压条件下,某反应的 △ G>0 , 这表明该反应 (B ) A. 正向自发进行 B .逆向自发进行 C ?视具体情况而定 D.不能确定 2、往1 dm 3, O.IOmol dm 3HAc 溶液中加入一些 NaAc 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 (C ) 3、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 C ) A .H 2O B .BF 3 C .HgCl 2 D .NH 3 4、 已知 A+B=M+N ; △ H ¥=35 KJ?mol -1 2M+2N=2D ; △ H $=-80 KJ?mol -1 则A+B=D 的厶H $是 (B ) A .-10 KJ?mol -1 B .-5 KJ?mol -1 C .-45 KJ?mol 5、 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Cr 2O 72- +6Fe 2+ +14H + = 2Cr 3+ +6Fe 3+ +7H 2O 2Fe 3+ +Sn 2+ = 2Fe 2+ +Sn 4+ 他 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 ( D ) A. Sn 2^ Fe 3+ B. 62O 72-和 Fe 3+ C. Cr 3+和 Sn 4+ D. 62O 72-和 Sn 2+ 6、 对可逆反应,加入催化剂的目的是 ( C ) A .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 B ?加快正反应速度而减慢逆反应速度 C ?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A. HAc 的 Ka 值增大 C.溶液的PH 值增大 B. HAc 的 Ka 值减小 D. 溶液的 PH 值减小 D .-25 KJ?mol

C.溶液是有渗透压 D.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3、 在稀醋酸溶液中 ,加入等物质量的固态 NaAc ,在混合溶液中不变的量是 ( C ) A. pH B.电离度 C.电离常数 D.OH -离子的浓度 14、 稀溶液依数性中心的核心性质是 ( D ) A. 溶液的沸点升高 B.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D .使平衡向右移动 7、盖斯定律适用条件是 A.定温或定压 C. 定温或定容 8、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金属是 A . Cr B . Au (B ) B. 定压或定容 D. 不确定 ( A ) C .金刚石 D . SiO 2 9、导电性能最好的金属是 A. Ag B. Cu C. Al D. Au 10、下列溶液凝固点高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C ) a) 1.00mol dm -3NaCI; b) I.OOmol dm -3H 2SO 4; c) 0.10mol dm -3C 6H 12O 6; d) 0.10mol dm -3CH 3COOH 溶液 A . a>b>c>d B . b>a>c>d 11 、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小的是: A. H 2O B . BF 3 C . 12、下列各物质中,含有氢键的是 C . c>d>a>b D . a>b>d>c (A ) HgCl 2 D . NH 3 ( A ) A.HF B.NaCl C.CH 4 https://www.doczj.com/doc/053514104.html,l 4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1.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错的填“-”号) (1)取两根铜棒,将一根插入盛有0.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另一根插入盛有1mol·dm-3CuSO4溶液的烧杯中,并用盐桥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连结起来,可以组成一个浓差原电池。( ) (2)金属铁可以置换Cu2+,因此三氯化铁不能与金属铜反应。( ) (3)电动势E(或电极电势φ)的数值与反应式(或半反应式)的写法无关,而标准平衡常数Kθ的数据,随反应式的写法(即化学计量数不同)而变。( ) (4)钢铁在大气的中性或弱酸性水膜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只有在酸性较强的水膜中才主要发生析氢腐蚀。( ) (5)有下列原电池 (-)Cd|CdSO4(1.0mol·dm-3)||CuSO4(1.0mol·dm-3)|Cu(+) 若往CdSO4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 溶液,或往CuSO4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5H2O晶体,都会使原电池的电动势变小。( ) 解:(1)+;(2)–;(3)+;(4)+;(5)–。 2.选择题(将所有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 (1)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均向正方向进行: Cr2O72 - +6Fe2++14H+=2Cr3++6Fe3++7H2O 2Fe3++Sn2+=2Fe2++Sn4+ 它们中间最强的氧化剂和最强的还原剂是______。 (a)Sn2+和Fe3+(b)Cr2O72 -和Sn2+

(c)Cr3+和Sn4+(d)Cr2O72 -和Fe3+ (2)有一个原电池由两个氢电极组成,其中有一个是标准氢电极,为了得到最大的电动势,另一个电极浸入的酸性溶液[设p(H2)=100kPa]应为 (a)0.1mol·dm-3HCl (b)0.1mol·dm-3HAc+0.1mol·L-1NaAc (c)0.1mol·dm-3Hac (d)0.1mol·dm-3H3PO4 (3)在下列电池反应中 Ni(s)+Cu2+(aq)→Ni2+(1.0mol·dm-3)+Cu(s) 当该原电池的电动势为零时,Cu2+浓度为 (a)5.05×10-27mol·dm-3(b)5.71×10-21mol·dm-3 (c)7.10×10-14mol·dm-3(d)7.56×10-11mol·dm-3 (4)电镀工艺是将欲镀零件作为电解池的();阳极氧化是将需处理的部件作为电解池的()。 (a)阴极(b)阳极(c)任意一个极 解:(1)b;(2)b;(3)b;(4)a,b。 3.填空题 (1)有一种含Cl-、Br-和I-的溶液,要使I-被氧化而Cl-、Br-不被氧化,则在常用的氧化剂 (a)KMnO4酸性溶液,(b)K2Cr2O7酸性溶液,(c)氯水和(d)Fe2(SO4)3溶液中应选()为最适宜。 (2)有下列原电池 (-)pt|Fe2+(1mol· d m-3) Fe3+(0.01mol· dm-3)||Fe2+(1mol · dm-3) ,

工科大学化学复习考试必备

《工科大学化学》习题解答 0章绪论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1.有一真空系统,容积为10.0L,25℃时的压力为1.33×10-3Pa,问容器中余气有多少摩? 解:PV=nRT n = PV / RT = 1.33×10-3Pa·10.0×10-3m3 / 8.314Pa·m3·mol-1·K-1·(25+273.15)K = 5.37×10-9 (mol) 答:容器中余气约有5.37×10-9 mol 2.在一容器中装有混合气,恒温下,经实验测得其压力为86.66kPa,现从容器中抽出一定量的气体,在100kPa压力下其体积为1.52ml,此时容器中气体的压力减小到80kPa,求该容器的体积。 解:设该容器体积V0 ml,抽出的气体为n1 mol,剩n2 mol 由PV = n RT得n = PV/RT 则n0 = n1+ n2且V2 = V0 PV0/RT = P1V1/RT + P2V2/RT PV0 = P1V1 + P2V0 则V0 = P1V1 / (P-P2) ≈22.8 ml 答:该容器的体积约为22.8 ml 7.680K时,2.96g氯化汞在1.00L的真空容器中蒸发,测得容器中蒸气的压力为60.795kpa,求氯化汞蒸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 解:设氯化汞分子式为HgCl x则: m(HgCl x)=2.96g n(HgCl x) = m(HgCl x) / M(HgCl x) V = 1L = 1dm3 = 10-3m3P=60.795kPa T=680K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PV = nRT PV = m/M RT M(HgClx) = m(HgClx)RT / PV = 2.96g×8.314Pa·m3·mol-1·K-1×680K / 60.795kPa×100-3m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