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制度的构成及演变 案例

货币制度的构成及演变 案例

货币制度的构成及演变 案例
货币制度的构成及演变 案例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联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机构,但美国共和党众议员罗恩·保罗却给出了相反的结论。保罗曾与两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和伯南克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对话,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美国金融界与政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近50年的世界经济局势和美国经济政策给予了详细的分析,并发出最强烈的呼吁:必须终结美联储,恢复金本位制。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是什么样的货币制度?它有何特点?

【答案】

无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取消黄金保证、凭借国家信用等

2.什么是金本位制?它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金币自由铸造、自由输入输出、无限法偿、汇率固定等

3.当前各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我国采取的是什么样的货币政策目标?它们之间是否有冲突?

【答案】

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利率稳定、汇率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短期冲突、长期一致

4.请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次贷危机的背景,分析罗恩·保罗为什么会提倡金本位制?

【答案】

次贷危机美联储的四轮QE导致的迅速扩表,引发通货膨胀的担忧5.历史上曾经采取过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请分析它为什么仅仅存在了27年?

【答案】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三个缺点

中国古代货币规章制度和货币形态地演变

1-7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色彩的中国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辅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繁举。现仅按货币的不同形式种类,分述如下。 一、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简陋的生活。那时生产力还很低下,人们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所获得的物品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所以当时没有商品交换,也不存在货币。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维持自身生活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了交换的需要。开始时,氏族与氏族之间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后来扩大到部落之间互通有无,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各自的公共财物。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个人之间的交换也愈来愈多了,而且逐渐占居了优势。古书曾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1)“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2)据说这是四、五千年以前神农、唐尧时的情形,是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 生产日益发展,物品愈来愈丰富,交换也就愈频繁。人们为了交换方便,就先把手中的商品换来一般易于为别人接受的或需要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换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在众多的商品中就逐渐分离出一种可以同其他一切商品都能交换的商品。这种商品在政治经济学上叫做“一般等价物”,由于它的媒介作用,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成为最早的货币雏形。在我国古代,曾经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多种多样,如牛、马、刀、箭、皮、帛、贝、玉等等。经过长时期的演变,为了交换的便利,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种类不断减少,逐渐集中并固定在少数的经常为大家所公认的几种商品上,这些商品即成为古代的原始货币。司马迁写道:“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1-7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的演变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生产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货币,是世界上起源 最早的货币之一。它源远流长,三四千年的发展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具有东方色彩的中国 货币体系,在世界古代货币史上独树一帜。中国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理论的研究、货 币制度的发展以及货币制造技术工艺的进步,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古代世界上国际经济 交往,特别是亚洲各国货币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一丛艳丽 之花。 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不存在什么本位制度,也没有主币辅币之分,往往金、银、铜、谷、帛以及后来的纸币都同时不同程度地行使货币的职能,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所侧重而已。各个朝代的货币制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个朝代的不同时期不 同地区也有种种变化和区别,叙述起来不胜繁举。现仅按货币的不同形式种类,分述如下。 一、商品交换和货币的起源 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过着群居简陋的生活。那时生产力还很低下,人们成年累月地辛勤劳动,所获得的物品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命,所以当时没有商品交换,也不存在货币。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在维持自身生活需要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于是产生 了交换的需要。开始时,氏族与氏族之间进行剩余产品的交换,后来扩大到部落之间互通有 无,交换的物品主要是各自的公共财物。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个人之间的交换也愈来愈多 了,而且逐渐占居了优势。古书曾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 各得其所”;(1)“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2)据说这是四、五千年以前神农、唐尧时的 情形,是以物易物的直接交换。 生产日益发展,物品愈来愈丰富,交换也就愈频繁。人们为了交换方便,就先把手中的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附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发展阶段,直到当前最现代化的电子货币。2.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4.现代不兑换信用货币主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 5.金银复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 6. 铸币是国家权力进人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7.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8.纸币是国家依靠国家权力发行,强制进人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9.法律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10.格雷欣法则中,市场上流通的是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 1l.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 12.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人民币是纸制的信用货币,是货币的符号或代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13.为保持本位币地位,国家规定其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 14.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 的货币形态。 15.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按国家是否规定金、银币之间的交换比价,货币制度划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l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 B 。 A、增加2倍; B、增加1倍; C、减少1倍; D、不变。

2.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用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称为 A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等价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货币形态的总的演进趋势是 D 。 A、实物货币——信用货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 B、信用货币——电子货币——金属货币——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实物货币; D、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4.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是 D 。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 B、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5.货币在执行 A ,最早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6.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体 是 D 。 A、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B、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C、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D、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金币可自由铸造.可自由输出人,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这是 B 。 A、金块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美元一黄金本位制。 8.“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 C 。 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9.一国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和基本通货是 B 。 A、法偿货币; B、本位币; C、现钞货币; D、存款货币。 10.金块本位制又称 A 。

国际货币体系概述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说,国际货币体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2、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体现了为适应不同的历史条件而对这些准则所进行的变革。从时间先后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及现行的________阶段。 3、布雷顿森林体系,最关键的部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是这一体系的两大支柱。通过两个挂钩实际上让美元代表黄金,各国货币便通过固定汇率制同美元联系,从而使美元成为国际中心货币。 4、________是欧洲货币体系的核心,是按________原则由共同市场国家货币混合构成的货币单位。 5、欧洲货币体系的目标是________,其重点落在________上。通过建立双重机制稳定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即________和平价篮体系。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波动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总是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其界限是( )。 A.铸币平价B.黄金平价 C.黄金输送点D.法定平价 2、按照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规定,两个挂钩是指( )。 A.美元同黄金挂钩B.英镑同黄金挂钩 C.各国货币之间相互挂钩D.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 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内部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矛盾,即( )。 A.J曲线效应B.里昂惕夫之谜 C.米德冲突D.特里芬难题 4、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一般包括( )。 A.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B.货币比价的确定 C.汇率制度的确定D.平衡国际收支方式的确定 5、以下关于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是多元储备体系B.采取国际收支的多种调节机制 C.是无体系的体系D.拥有多元化的国际货币 6、国际货币体系进入到浮动汇率时代开始于( )。 A.国际金本位制度B.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C.牙买加货币体系D.欧元诞生之后 7、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有()。 A.创建欧洲货币单位B.构建汇率稳定机制 C.建立欧洲货币基金D.构建多元化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8、以下关于区域性经济集团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的主要目的是使南美在美国和欧盟之间取得平衡 B.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 C.东盟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组织 D.日本当局有意识地推进“亚洲日元经济圈”战略,全力推进日元国际化 9、以下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说法正确的是()。 A.IMF是联合国系统的一个专业机构,其总部设在华盛顿 B.作为该组织创始国之一,中国一直保有该组织的合法席位 C.IMF是以成员国入股的方式组成的企业性金融机构,会员国的基金份额构成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D.普通提款权的期限不超过5年,贷款最高额度为成员国所缴份额的100% 10、亚洲开发银行(ADB)简称亚行,是西方国家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联合创办的亚太地区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其宗旨是()。 A.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筹集官方及私人资金 B.向其成员特别是本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 C.对成员的经济发展计划提供技术援助 D.帮助各成员之间协调其在经济贸易和发展方面的政策

国际货币制度演变

国际货币制度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同美元或黄金挂钩,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际金汇兑本制, 也即黄金-美元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1944年7月在“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主要内容是: ①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这是根据1944 年7 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举行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而形成的。《协定》规定, 一美元含金量为0.888671 克,即35 美元= 一盎司黄金。各成员国须协助美国维持美元官价。美国则承担接受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②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实行固定汇率制。通过这个挂钩, 美元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的重要国际支付手段和外汇储备。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预先安排的资金融通措施,保证向会员国提供辅

助性储备供应。④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的货币措施。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作用。首先,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同于黄金,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投资和信贷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但从20 世纪60 年代起, 美元发生多次危机,美国政府被迫于1971 年8 月15 日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先后实行浮动汇率。金汇兑本位崩溃, 实行不兑现的纸币制度。1974年4月1日国际协定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表现在:(1)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操纵国际金融活动。(2)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资产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必然影响美元信用,引起美元危机。美国若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美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外汇交易起始于1973年,但最初的萌芽则可追溯到古代中东的外汇交易市场,当时的货币兑换仅局限于金属铸币之间的交换。直到欧洲中世纪时,随着旅行者人数的增加,金属铸币的弊端不断暴露,一些商人银行家开始设计出汇票,外汇交易也逐渐成型。 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中,金本位体系是最早且相对最稳固的一种体系。金本位制的盛行始于19世纪中期,止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间多数西方国家均采行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金本位制共有三种实现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最具有金本位制的代表性。各国在流通中使用金币作为货币,金币可以自由冶炼、铸造、交换并在国与国之间流动。在金本位制下,货币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之比,即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只要两国的货币含金量不变,则汇率就维持稳定。 一战爆发后,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了,虽然英国于1925年宣布恢复金本位制,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已经不再支撑这样一个旧有体制。其彻底的终结则始自1929年开始的世界股市大崩溃,由其触发的1931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迫使英国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其后诸多国家纷纷效仿,1936年达成的美英法三国货币协定则宣告该体制的正式结束。在一战与二战之间的这段时期,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基本上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市场极度波动造成投机活动盛行。 二战期间,外汇市场实际上已经消失了。战争对英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害,并对英镑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且人们对英镑的信心亦因德国大量伪造英镑而收到严重冲击。自美国加入二战之后,美元就顶替英镑成为全球地位最突出的货币。鉴于欧洲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均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经济严重受损,作为唯一一个本土没有受到战争洗礼的大国,美国自然成为未来国际金融秩序的主导者。 (杀戮是正确的,你也可以攻击宗教但却不受惩罚,但你正在威胁的是很多人视之比生命更加宝贵的东西......——美国总统罗斯福写给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信,拒绝其提出的伪造德国货币的建议。) 到了二战末期,盟国已胜利在望。1944年,45个同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的布雷顿森林村(Bretton Woods)召开了一次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秩序和支付体系的重要会议——联合国货币与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等文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由此开启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会议上,一种改头换面的金本位制被视为激励全球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扩张的最好办法。根据协议,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各国有义务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便使汇率维持在平价上下1%的区间内。事实上,该协议使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并取代黄金成为国际支付体系的储备资产。 几近固定的汇率机制源于以下几个目的。首先,其会避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汇率机制混乱的问题。其次,当时的世界最需要的是稳定的重建环境,各国均不希望看到大量的货币投机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最后,由于战争导致多数货币受到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客观上需要一个稳定的支柱以树立信心。IMF的建立亦令成员国可以维持稳定的货币买卖体系方面进行磋商,以便国际支付更加顺畅。当某些成员国遭遇财务困难的时候,IMF会向其提供贷款以助其度过难关。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包括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决定价格.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货币发挥 ()职 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位本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1948年 B、1949年

国际货币制度习题及答案

国际货币制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 A.国际金汇兑本位制 B.国际金块本位制 C.国际金本位制 D.严重削弱的金本位制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 A.金汇兑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牙买加体系 4.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以()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A.美元 B.黄金 C.特别提款权 D.多种储备资产 5.特别提款权的创立是()。 A.第一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B.第二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C.第三次美元危机的结果 D.以上都不是 6.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自发的固定汇率制度 B.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C.浮动汇率制度 D.弹性汇率制度 7.二战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机发生于()。 A.1960年 B.1969年 C.1971年 D.1973年

8.欧洲货币体系实行的汇率制度是()。 A.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B.自由浮动 C.联合浮动 D.管理浮动 9.欧洲货币体系创立的一篮子货币是()。 A.特别提款权 B.欧元 C.欧洲计算单位 D.欧洲货币单位 10.目前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实行的单一货币是()。 A.特别提款权 B.欧元 C.欧洲计算单位 D.欧洲货币单位 11.欧元正式启动的时间是()。 A.1999年1月1日 B.2000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12.根据欧盟的有关规定,欧元现钞开始流通的时间是()。A.1999年1月1日 B.2000年1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D.2002年7月1日 13.发行特别提款权的时间是()。 A.1968年 B.1970年 C.1971年 D.1973年 14.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采纳了()的结果 A 怀特计划 B 凯恩斯计划 C 布雷迪计划 D 贝克计划 15. 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8.17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819.38,比上个月上升了12.33。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变。人民币的升值同时导致现钞和现汇买卖价持续下降,中行的尽管汇率水平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并不明显,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尚待进一步完善。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3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李晓阳,王 钊3 (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北碚 400716) 摘 要:通过对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及其动因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国际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05)03-0022-05 EVOLUTI O N OF THE I N TERNATI O NAL MONET ARY SYSTE M AND ITS I M P L I CATI O N T O CH I N A L I Xiao-yang,WANG Zhao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bei,Chongqing40071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 resents a comp 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 on of the 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 and the driving force f or it and expatiates its influence on China. Key words:internati onal monetary syste m;exchange rate syste m;evoluti on of the syste m 国际货币制度具备3大功能: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规定一国货币同其它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保持各国货币间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国际货币制度包括3个基本目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含本国货币可兑换问题)。在当今中国加入W T O后研究国际货币制度对中国未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构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 货币自身的发展主要有两条源流:一条是货币形式的演变;一条是货币职能的发展。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几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生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时期。这一演变大致分为3个阶段: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形式转化;现在和不远未来电子货币将占主导地位时期。 而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基本上有货币本位及汇率制度两条线索。其中,货币本位制度基本上是沿着金本位制度、金汇兑本位制度直至信用本位制度的线索发展下来的,而汇率制度似乎并没有这种继起关系。 1.1 货币本位制度分类 货币制度既可以分为3类:金本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又可以可分为两类,即金属本位与信用货币本位,其中金属本位又分为金本位、银本位、复本位。 1.1.1 金本位制度 从英国1813年首先确立金本位一直到1930年左右,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经历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可分为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3种形式: 1.1.2 银本位制 银本位从运行原理上看,类似于金本位,只是采用的是银而不是金。事实上银本位并不十分流行,主要是在一些经济不很发达的国家,如中国。其最大缺点是价格不稳定,原因在于银矿的分布广,开采成本低。随着技术革新,产量变动很大,形成了对货币流通的冲击。 1.1.3 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是指一国同时规定两种金属金和银同为本位币金属的货币制度。在复本位制下,金和银都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和自由输出入。但从各国实行复本 第3卷第3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3,No.3 2005年9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 Sep t.2005 3收稿日期:2005-05-09 作者简介:李晓阳(1969—),女,四川郫县人,西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 3为通讯作者,男,西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 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 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案例三十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导游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制度(1949-1978年) 1949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天际公布人民币汇率。以后,上海、 广州在中央统一管理下以天津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物价状况,公布各自的汇率。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一直钉住一揽子货币。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 (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1984年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汇率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并轨。 (2)根据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1985-1990年期间,我国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调整汇率至1990年11月17日的1美元折合5.22人民币。 (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1980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外汇调剂制度,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业务,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从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汇率有管理的浮动,1993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5.8元人民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 (1)自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并轨。 (2)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为维护地区经济与金融稳定,以大国负责任的姿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从而也使中国的汇率实质上形成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币汇率至1美元折合8.7 元人民币。 (3)2005年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此人民币汇率进入稳中有升的态势,并且2007年人民币汇率更是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至2007年9月13日已达到1美元折合7.516元人民币。

什么是货币制度,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什么是货币制度,简述货币制度的演变 过程 篇一: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的发展顺序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最后是纸币制度。 在原始社会,金属已经出现,由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所以还没有货币。随着人类的发展,货币是历史的必然产物,金和银这两种贵金属决定了它们必然会成为货币。 货币制度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一开始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的是银单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很发达的社会的需要。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乡商品的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大宗商品交易不断增加。作为本位币的银币需求也随着增加,于是人们大量开采白银,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而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以便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商品交易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买卖。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且都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首先是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它们所包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引起的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阻碍了商品交易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这种做法避免了金银实际价值波动对商品双重价格的影响,但违背了价值规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即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充斥着市场。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跛行本位制度,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固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额度。在这种制度中,银币已成为辅币。 银币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货币制度从金银复本位制过度到金单本位制。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金币可以自由流通。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金单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

货币与货币制度及答案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职能的特征。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

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了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说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并分析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我国的人命比汇率制度的发展演变是与我国不同阶段的国情相适应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导游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有它鲜明的特色。人民币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52年,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 第二阶段,从1953年到1972年,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单一固定汇率制。 第三阶段,从1973到年1980年,在此期间,人民币实行“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大一浮动汇率制。 第四阶段,1978年到1993年,人民币汇率制度进入全面改革时期。从1981年到1984年间,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并逐步贬值。其中,从1981年到1984年,在保留人民币外汇牌价外,另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的制度;从1985年到1993年,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并存的制度。 第五阶段,从1994年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进入深化改革时期。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第六阶段,从2005年后至今。2005年7月21号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浮动,发挥汇率的价格信号作用;二是根据经常项目主要是贸易平衡状况动态调节汇率浮动幅度,发挥“有管理”的优势;三是参考一篮子货币,即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随着中国不断地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人民币与外币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同时,人民币受到的对外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

电大金融学课后练习第2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思考题 1、你是如何看待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的 市场经济离不开货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货币不仅充当着商品流通的媒介,其本身也在作为财产的代表成为信用活动的工具.由此产生的一系列与货币收支有关的交易和借贷等经济活动,就是金融活动.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以物换物.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往往颇费周折,如果甲需要乙的商品,乙却不需要甲的商品,两人就不能成交.其缺点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明显. 1.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功能在交换的实践中,人们逐渐习惯与用某种比较容易为大家接受的商品来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人",先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设法换成这种商品,然后再用它去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从而导致了货币的产生. 2.货币执行计价单位的功能货币执行计价单位功能,就是赋予商品一定的价格.市场上的商品有千万种,个人对同一种商品效用的评价又千差万别,因此人们往往难以弄清各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交易自然也就难以做到公平.由于某个商品出卖后可以得到的货币就是该商品的价格,一旦该商品在市场交易中形成了被广泛接受的价格,人们再也不必一一记住各种商品相互之间的交换比例,只要一看价格就一目了然. 货币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过程.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票据形式的记帐货币和近年出现的各种电子货币取代了部分纸币进行流通. 货币可以随时方便地换成各种各样的商品和财务.因此,货币除了在商品交换中执行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货币本身也成为了财产的代表.货币作为财产的代表,不仅可以储存起来作为未来的购买力,而且可以通过出让给别人收取利息实现增值.让渡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就是货币的借贷活动. 在让渡货币使用权的借贷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暂时出让货币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货币的使用人(债务人)有义务在一定期限之后归还,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2、货币形式不断演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未来货币形式会如何变化 货币形式的演变跟随人类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和商品贸易的高度复杂运行的脚步,具体而言,从实物货币,到贵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每一次升级都是人类认知不断前进的结果。贵金属币实物货币好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稀缺性和与人类农耕时代手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信用货币,则是由于人类工业动力革命导致生产力大幅跃升,需要大额资本投资与货币交易流通,信用带来的是货币运输成本降低(个体携带,到专业化规模化运作),资金缺口大幅收窄,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信用货币,在经济发展平稳时期或经济发展缓慢时期,与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与质量增长率有关(人口数量意味着硬性需求和人口质量影响居民收入与产品容纳能力),同时需要对信用货币进行约束,防止通胀侵蚀劳动财富,防止过度投资带来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运营能力不足(如美国2003年信息与互联网不成熟的过度投资,导致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和经济停滞); 货币的未来发展一定要结合人类工业经济发展的新成果,包括技术应用层面如(曾经的石油化工行业带来轻工业生产效率与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生活便利)与贸易方向与规则的变化,这样未来货币的形式就能够很好的把握。目前的重点在怎样规制信用货币超发引

论货币制度之演进与货币形式

论货币制度之演进与货币形式 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六班 20 张黄平 货币,伴随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而随之在经济生活中越发重要。货币的产生及发展,从本质上看,是为了满足人类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货币制度,作为货币的宏观性概念之一,其演变发展也处处体现着人类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和目的。与货币形式这另一经济概念的发展进程加以对比,会发现两者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相互适应的关系。 一、历史上的货币制度与货币形式 人类历史上,从货币产生至今,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本位制的演变历程。而货币形式,则由商品货币到代用货币,直至目前的信用货币不断发展。 (一)商品货币与早期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因此,由此定义可知,货币制度是与国家这一概念近乎同时产生的概念。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行政管理当局则是国家的象征。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于主要原始社会时期。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与人之间主要是通过血缘关系联系在一起。且此时,由于物质资料的缺乏,商品交换也很少。在此阶段,并未展现明显的货币,只有偶然的物物交换。 进入奴隶社会时期后,生产力相对极大发展,生产关系逐渐在人际关系中占据重要作用,但依然没有很明确的货币制度。此时,商品货币形式之一——实物货币在经济生活中越发重要,这主要源于生产及商品交换的扩大。贝类、布匹等都在人类早期货币的尝试中有一席之地。 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奴隶社会逐渐成熟并进入后期,为了应对商品交换在地域和规模上的进一步扩大,各个国家开始了金属铸币的尝试。在中国,战国

(完整版)高等教育互联网金融香港货币制度的变迁作业2-参考答案

香港货币制度的变迁 案例内容: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政府当局就提出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口号,并不遗余力地推进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港英当局调整了金融制度,以利于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经济的种种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政府着意转换消极不干预经济的角色,加强对金融业发展的宏观调控,达到积极不干预经济政策的目的。货币制度的变化就是金融制度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 香港的货币制度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1842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次年,英国政府与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香港被割让给英国作为殖民地。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和中国历史传统的共同影响,香港的货币制度具有独特之处。在香港,没有垄断货币发行权的中央银行,港币的发行与货币供应量的控制由两家商业银行和香港政府共同承担。自19世纪中叶至今,香港的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英镑汇兑本位制、外汇汇兑本位制和联系汇率制度四个时期,其中后两个变化,即由英镑汇兑本位制到外汇汇兑本位制以及由外汇汇兑本位制到联系汇率制度,主要是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完成的。 英镑汇兑本位制在香港延续的时间最长。从1935年1.2月6日至1972年7月6日(除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9月23日之外)期间,香港一直实行这种货币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港币与英镑挂钩,规定其固定汇率为1英镑兑换16港元,并实施外汇管制,限制资金流出英镑区。一段时间内,英镑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蓄货币相当坚挺。二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形式的变化,世界货币制度进入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时期,英镑和港币的固定联系遭受冲击,1949年和1967年英镑先后出现两次大幅度的贬值。英镑汇率波动影响港币的稳定,香港经济也因此受到严重的损失。1972年6月,英国又一次爆发国际支付危机。英国政府在6月23日宣布任由英镑浮动,英镑区成员只限于英国和爱尔兰,海外英镑区成员成为历史名词。随后,1972年7月6日,香港政府宣布港币与英镑脱钩,与美元挂钩,当时港币的汇率是1美元兑5.65港元,允许外汇市场汇率在这一汇率上下2.25%的幅度内波动。由于美元的不断贬值,港英当局于1974年11月取消港元与美元的固定联系,同时取消外汇管制,首次宣布港元自由浮动。在这一货币制度之下,作为纸币发行准备金的外汇基金不再只是由单一的英镑金融资产构成,还包括美元等多种外汇资产。这一时期的香港货币制度也可称为外汇本位制。这一货币制度直到1983年才被联系汇率制度所取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