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英文)名称: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它伴随着人类最早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开始而萌生。古代的测量器具尽管简单,但也基本具备了测量单位、标准量和标准量与被测量比对过程等测量的基本属性,如我国氏族社会已有“结绳记事”、“契木计时”的记载;大禹治水时使用了准绳与规矩;公元前221年,我国秦朝已形成量值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和器具;《汉书·律历志》中用“累黍定尺”和“黄钟律管”对长度进行了定义,其中用发出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之长来定长度标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这种方法与几千年后的今天,世界上采用光波波长定义长度基准,从基本原理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此外还产生了朴素的测量方法,如利用平行光投影的相似现象间接地测量物体的长度;进而产生了以测量单位、标准量、测量量值与被测量值转换关系为基础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如日晷和浑天仪等。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尽管该学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处于学科的萌芽阶段。

直至1898年国际米制公约建立,初步形成了以米和公斤等为基本计量单位、相应的计量标准器与测量仪器、量值溯源方法与测量理论;进而衍生出作为该学科理论基础的测量误差理论和计量学等,学科基本理论框架初步形成。随着近代测量科学与仪器技术的学术价值和实验价值显著提升,近代测量科学逐渐从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学科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近代科学的重

要基础学科之一。门捷列夫曾有著名论断:“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科学的基础”。

现代测量学是前沿科学领域中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测量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和新原理仪器的发明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这在历届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中得到集中体现。到2011年为止,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项目总数为352项,获奖总人数为547名,直接因测量科学研究成果或直接发明新原理仪器而获奖的项目总数为37(占 1 0.5%),总人数为50(占9.1%),如电子显微镜、质谱仪、CT断层扫描仪、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同时69%的物理学奖、75%的化学奖、92%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都是借助于各种先进的高端仪器完成的。

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一直与和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等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发展与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次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都会推动仪器科学与技术产生跨越式发展。传统仪器科学与技术以牛顿力学、电磁学、经典光学、热力学、化学等为理论基础,建立了长度、力学、热工、电磁、光学、声学、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等计量测试专业与相应的测量仪器技术产业。

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以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现代光学、电子学等为理论基础,同时借助于现代新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等,使仪器科学与技术进入以量子计量为标志的新阶段,如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原子频标计量技术、基于电子隧道效应的扫描隧道显微仪器技术、基于量子化霍尔效应的电参量计量技术研究等相继迅速取得突破,并发展成为新的仪器技术,进而促进仪器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与众多相关学科紧密交叉与融合的特

点,而且这种学科间的紧密交叉与融合越来越成为现代仪器技术,特别是高端仪器技术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必须借助于相关学科的新技术成果,如研制新原理仪器必须采用光学新技术、精密机械新技术、电磁新技术、电子新技术和控制新技术等;另一方面,相关学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需求也会为新原理仪器的发明提供了机遇。如生命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之一是基因结构和活体细胞三维结构及形态与病理学、药理学之间的关系,这一需求导致高空间分辨率层析共焦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又如分子物理学的前沿问题之一是分子及原子结构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这一需求导致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与广泛应用。目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大部分工科和理科学科都形成了密切的交叉与融合关系。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

仪器是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量以及各类工程量等进行观测、测量、测试、检测、计量、监测及控制的重要手段,是信息的源头。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研究对象可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是通过测量方法和仪器的发明,发现自然现象,认识自然规律,即从量的属性这一角度揭示客观世界的内在规律,以认识世界为目的;第二个是对物理、化学和生物量以及各类工程量等进行精确测量,并对仪器的量值进行溯源和传递,以获取准确一致和可靠的数据,为改造世界建立基础与前提;第三个是对生产和工作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保证生产和工作过程的可靠性与效率;对产品质量进行测量,指导工艺水平提升,控制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水平的提升;第四个是对人类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对生存环境状况和安全状况以及各类社会活动进行监测,作为人类自身健康、环境与社会安全保障的基础与前提。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为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提供科学手段,为人类健康、环境安全、以及生产和社会活动法制化提供物质

技术保障的一个跨学科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综合性学科。

2.理论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门典型的交叉性学科,其理论体系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之中。从总体上概括,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理论体系主要由应用物理科学、传感技术科学、测量科学、计量科学、信息处理科学、仪器技术科学和工程实验科学等构成。根据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个分支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综合考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各个分支领域分类的复杂性、差异性以及共同属性,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主要理论包括:传感理论、测量方法与测量仪器模型、仪器系统协同设计理论、仪器性能协同控制理论、仪器精度理论、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理论、仪器误差补偿理论、测量误差修正理论、量值传递与溯源方法、信号与图像及信息理论、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理论、过程测控理论等。

3.知识基础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知识基础仍处于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之中。支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理论体系的知识基础由四大部分构成,即:

(1)测量方法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及运用

测量方法学包括关于测量的概念、测量理论、测量原则和测量方法论;运用上述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论,针对处于一定被测对象和被测环境下的被测量的具体特性,建立测量方法,主要解决可测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优化的测量误差分配模型与误差补偿模型,建立优化的测量方法、测量模型和仪器模型,主要解决测量方法构成与测量的准确性问题。

(2)传感器理论与技术

传感器理论与技术包括对物理、化学和生物量以及工程量等的感知或传感机理与技术、信号或信息转换与放大技术、传感器设计方法,主要解决传感模型和传感系统的建立问题。

(3)仪器工程学与测控系统工程学

仪器工程学与测控系统工程学包括仪器精度理论与设计方法,新原理核心技术基础、仪器核心单元设计方法,仪器集成技术与方法,仪器误差补偿技术与理论,仪器性能测试与校准技术等;还包括利用相关技术对信号、图像和信息等进行直接显示、输出和对外部设备进行反馈控制等;主要解决仪器或测控系统构成和测量手段与能力的实现问题。

(4)信号、图像和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信号、图像和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包括信号与系统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图像和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以及信号、图像或信息的利用技术等,主要解决信号、图像和信息的提取、处理和利用问题。

(5)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技术

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理论、仪器误差补偿理论与技术、测量误差修正理论与技术、数据处理理论与技术等,主要解决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问题。

(6)计量学的概念、基本原理及应用

计量学包括计量的概念、计量理论、计量体系和计量法规等。运用上述概念、理论、体系和法规等,针对科学研究、生产活动、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国际交流等需求,建立科学的计量单位制、量值溯源与传递方法和体系、以及计量基准装置和计量标准装置等。计量学是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基础,主要解决在全国范围内和国际范围内测量单位的统一与量值的准确一致等问题。

支撑上述知识基础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理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光学图像处理、传感技术、测控电路技术为专业基础知识;测量技术、仪器设计、测控系统设计、仪器精度理论等为专业技术知识。专业技

术知识在专业体系的构建上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的内涵不同有所侧重。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注重能力的培养,即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研究能力。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与学科自身可持续创新的优势。这些特点与优势得益于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具备不断吸取相邻学科与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能力。相邻学科与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的不断融入,使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基础不断拓展和深化。相关知识基础主要由三大类构成,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类: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技术科学知识基础类:包括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制图学、精密机械学、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技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类:包括科学技术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

4.研究方法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不断在实验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中存在的大量测量科学问题和测量技术问题等方面深化认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理论和方法创新,逐渐构建了学科的理论体系,形成了具有本学科特点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方法学:

(1)仪器与测量系统测量学特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大型高端精密测量仪器和系统是一个多测量参量、多误差源、多种变化规律和多重复合作用的复杂系统,具有不可控干的扰源多、难补偿误差多、多变量耦合问题多和难建模问题多等特征,无法用现有典型方法分析,必须针对具体的仪器与测量系统问题,采用多学科手段,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分类归纳、分层解耦、以及直接监测与间接测算结合、精确补偿与经验数据结合、误差分离与误差抑制结合等方法,获取大量的相关数据,精确估算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判断各个测量学特性的偏移量,经多次测算与权衡,最终提出最优测量方案。

(2)仪器与测量系统的协同设计方法。为达到高精度、多参量和高效率的设计目标,大型高端仪器和精密测量系统的设计无法由常规的仪器设计方法实现,必须采用协同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多学科技术与方法,如光学、精密机械学、电子学、电磁学、控制理论、计算机等技术与方法,完成仪器系统的原理设计;然后采用多学科方法与理论逐一分析与估算各测量特性的满足度和偏差。以此为依据,结合各分系统、技术单元、子单元等的指标裕度、技术潜力、成本代价,进行协同设计。经过反复地综合平衡、性能兼顾、取舍与妥协,逐步解决多种性能间的矛盾、多种功能间的耦合、精度与效率间的匹配和性能与成本间的统一等,最终完成最优设计方案。

(3)仪器性能的溯源性评估方法。对测量仪器性能的评估必须满足计量学特性的要求,其中最核心的评估内容是能否满足测量不确定度要求。采用规范的计量学方法逐一对仪器系统中的各传感单元、监测单元和测量单元进行溯源性分析与评估,以最终确认该仪器的整体性能与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三、学科范围

仪器科学与技术包括两个研究方向:即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和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者在培养目标、研究范围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各自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理论体系,面向不同的应用背景;但同时二者又有许多相互联系和共同之处。

1.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学科:主要面向精密工程和微纳技术领域、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生物医学领域、环境工程领域和相关观测与实验领域,以光电转换、机电转换、光机电转换和其它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转换方式为手段,探索研究和开发新原理科学仪器、精密测量仪器、专用精密测试仪器与试验仪器。

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学科是以精确获取被测量信息为目标,以光机电等相关学科前沿技术为手段,探索、研究、设计和研制新原理高

端仪器,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显著特征的综合性和前沿性学科。按仪器获取与处理信息流的本质划分,有两大类理论基础,一类以光电信息技术为主的相关理论,如数学、物理学、光学、电子学、光电信息理论、图像理论和控制理论等基础理论;另一类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相关理论,如数学、物理学、电子学、电磁学、控制理论和信号理论为基础理论。而其共性基础理论是数学、物理学、误差理论和控制理论等。

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学科主要研究传感技术、测量方法学、精密仪器精度理论、精密仪器设计方法、精密仪器共性关键技术、精密仪器集成技术、精密仪器制造工艺、精密加工/测量一体化装备技术、几何参量测量仪器技术、机械参量测量仪器技术、运动参量测量仪器技术、光电仪器技术、视觉仪器技术、微/纳机械及测量仪器技术、科学仪器技术、显微仪器技术、生物仪器技术、环境仪器技术、地球科学仪器技术、环境遥测遥感仪器技术、大型高端专用仪器技术、航空航天专用仪器技术、测试与试验仪器技术等。

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主要面向几何量、力学量、电学量(电磁学和电子学)、光学量、热学量、声学量、时间频率、电离辐射等相关物理量和工程量以及化学量和生物量,探索、研究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以及量值溯源和传递方法;同时研制和开发新颖的仪器和计量标准装置,开展对装备或系统的综合测试、诊断与预测技术研究,研制和开发新颖的测试系统,建立其校准和测试比对方法。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是以追求量值的统一为目标,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显著特征的综合性和前沿性学科。其共性基础理论是数学、物理学、光学、化学、误差理论、控制理论、测量方法学和计量学等。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主要研究测量方法学、计量学、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量值溯源与传递技术、计量仪器校准与比对技术、

几何量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力学量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电(磁)学量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光学量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热学量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声学量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时间频率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电离辐射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化学量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生物量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以及装备或系统的综合测试、诊断与预测技术及系统等。

两个研究方向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个学科都需要掌握精密机械、电子学、光学、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四、培养目标

1.博士学位:应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能够从事高水平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并在某一方面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能胜任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科研、教学、工程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

2.硕土学位:应在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学术研究前沿;具有独立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初步能力和从事技术开发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能从事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科研、教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3. 学土学位:应在仪器技术与工程专业领域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前沿;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学士学位获得者应能从事本专业或专业方向方面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五、相关学科

本学科的相关学科:光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

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排名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力工程系--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大连海事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辽宁工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沈阳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辽宁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大庆石油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上海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英文)名称: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它伴随着人类最早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开始而萌生。古代的测量器具尽管简单,但也基本具备了测量单位、标准量和标准量与被测量比对过程等测量的基本属性,如我国氏族社会已有“结绳记事”、“契木计时”的记载;大禹治水时使用了准绳与规矩;公元前221年,我国秦朝已形成量值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和器具;《汉书·律历志》中用“累黍定尺”和“黄钟律管”对长度进行了定义,其中用发出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之长来定长度标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这种方法与几千年后的今天,世界上采用光波波长定义长度基准,从基本原理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此外还产生了朴素的测量方法,如利用平行光投影的相似现象间接地测量物体的长度;进而产生了以测量单位、标准量、测量量值与被测量值转换关系为基础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如日晷和浑天仪等。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尽管该学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处于学科的萌芽阶段。 直至1898年国际米制公约建立,初步形成了以米和公斤等为基本计量单位、相应的计量标准器与测量仪器、量值溯源方法与测量理论;进而衍生出作为该学科理论基础的测量误差理论和计量学等,学科基本理论框架初步形成。随着近代测量科学与仪器技术的学术价值和实验价值显著提升,近代测量科学逐渐从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学科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近代科学的重

要基础学科之一。门捷列夫曾有著名论断:“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科学的基础”。 现代测量学是前沿科学领域中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测量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和新原理仪器的发明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这在历届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中得到集中体现。到2011年为止,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项目总数为352项,获奖总人数为547名,直接因测量科学研究成果或直接发明新原理仪器而获奖的项目总数为37(占 1 0.5%),总人数为50(占9.1%),如电子显微镜、质谱仪、CT断层扫描仪、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同时69%的物理学奖、75%的化学奖、92%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都是借助于各种先进的高端仪器完成的。 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一直与和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等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发展与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次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都会推动仪器科学与技术产生跨越式发展。传统仪器科学与技术以牛顿力学、电磁学、经典光学、热力学、化学等为理论基础,建立了长度、力学、热工、电磁、光学、声学、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等计量测试专业与相应的测量仪器技术产业。 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以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现代光学、电子学等为理论基础,同时借助于现代新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等,使仪器科学与技术进入以量子计量为标志的新阶段,如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原子频标计量技术、基于电子隧道效应的扫描隧道显微仪器技术、基于量子化霍尔效应的电参量计量技术研究等相继迅速取得突破,并发展成为新的仪器技术,进而促进仪器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与众多相关学科紧密交叉与融合的特

科学仪器室规章制度.doc

科学仪器室规章制度_共5篇 1。科学仪器室规章制度 1、仪器保管应做到科学、规范、合理、安全。凡新增仪器,应及时验收并分类造册。 2、仪器、药品有标签,仪器橱有存放卡,标明编码、名称、数量。仪器、药品、标本、模型做到分类存放,排列整齐,科学合理,取用方便。剧毒、易燃、易爆。 3、仪器使用后要物归原处,并经常清点、测试,定期保养维修。建立技术档案,做好各项记录。 4、实验仪器坚持借还制度,借还都需登记,不得外借他用或私用,如有损坏,及时登记上报。药品消耗及时记录汇总。 5、加强保卫,无关人员,禁止进入仪器室和实验室。做好防尘、防锈、防潮、防震、防光、防火、防爆、防盗等工作。 6、每学期要对仪器室全面清理一次,并将清理情况向有关领导汇报。 7、实验员及管理员变动时须办理移交手续,按帐点物,逐件移交,三方签字。 2。科学仪器室管理规章制度 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在学校的领导下工作,其主要职责 如下:

1、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方法。 3、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每次上课前,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做好科学实验仪器的准备工作。 4、结束后,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使其处于正常完好状态。 6、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负责一般设备的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7、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协助完成对新进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确保器材顺利投入使用。 8、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完成学校交给的其他工作。 9、每位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各自负责自己所任教的教室卫生以及水、电的安全使用。 3。小学科学仪器室管理规章制度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0835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软件工程 (英文)名称: Software Engineering 一、学科概况 软件工程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明确了自身的学科问题,形成了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工程方法与技术体系,完善了软件工程教育体系,具备了学科的完整性和教育学特色,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作为独立学科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与人才支撑。 1968年在德国举行的NATO软件工程会议上,为应对“软件危机”的挑战,“软件工程”术语被首次提出。在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工程定义是“为了经济地获得在真实机器上可靠工作的软件而制定和使用的合理工程原则和方法”。 1972年,IEEE学会计算机协会第一次出版了“软件工程学报”。此后,“软件工程”这个术语被广泛用于工业、政府和学术界,众多的出版物、团体和组织、专业会议在它们的名称中开始使用“软件工程”这个术语,很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先后开设了软件工程课程。 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基于瀑布模型的软件开发过程和结构式过程语言编程范型占主导地位,软件工程研究在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过程改进等多个子领域得到深化和扩展,形成了软件工程学科的雏形。 同期,软件工程教育得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

的培育和支持。该研究所调查软件工程教育的现状,出版软件工程推荐教程,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软件工程硕士教育计划,并组织和推动软件工程教育者研讨会。 1991年,ACM和IEEE-CS的计算学科教程CC1991专题组将“软件工程”列为计算学科的九个知识领域之一。1993年,IEEE-CS和ACM 为了将软件工程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建立了IEEE-CS/ACM联合指导委员会。随后,该指导委员会被软件工程协调委员会(SWECC)替代。SWECC 提出了“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本科软件工程教育计划评价标准”以及“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其中,SWEBOK全面描述了软件工程实践所需的知识,为开发本科软件工程教育计划打下了基础。 2004年8月,全世界500多位来自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界的专家、教授经过多年的努力,制定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SWEBOK)和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SEEK),标志着软件工程学科在世界范围正式确立,并在本科教育层次上迅速发展。随着计算领域的广泛拓展,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并列成为计算学科下的独立学科。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网络与应用得到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开放、动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灵活、可信、协同的计算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服务资源等各种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无处不在的普适计算、主动可信的服务计算,均对软件工程提出了巨大挑战。围绕服务计算、云计算、社会计算、可信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等新型计算和应用模式,展开应用导向的软件工程研究成为主流趋势。另一方面,软件工程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海量的软件及相关数据,

议电气工程技术与学科发展的历史及展望

议电气工程技术与学科发展的历史及展望 论文摘要:梳理了电气工程技术从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到新技术革命时期电气工程技术的进步这样一个发展脉络,介绍了电气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并分析了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电气工程技术;电气学科;发展史 一、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史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是现代科技领域核心学科之一,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这一范畴,如今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电气工程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1.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大自然中的雷电使人类对电有了最早、最朴素的认识,天然磁石吸铁是人类对磁现象的最早观察,然而,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始于16世纪的英国,1663年德国科学家盖利克发明了摩擦起电的仪器,1729年英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可以通过金属传导等等,这是人类对电的早期实验,之后又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与发明。 (1)库仑定律。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通过扭秤测量静电力和磁力总结出:两个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库仑定律。这一发现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从定性阶段进入了定量阶段。 (2)“伏打电池”。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把任何潮湿物体放到两个不同金属之间都会产生电流,一年后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自此人类对电的研究由静电扩大到了动电,开辟了电学研究的新领域。(3)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和安培右手定则。1820年奥斯特偶然发现通电铂丝周围的小磁针发生轻微晃动,之后他经过反复实验证实了这一发现。其后安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右手定则,发现了电流方向与磁针转动方向之间的关系。安培还通过实验发现了两个通电导体和两个通电线圈之间相互作用的规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

0705 地理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为您权威解读地理学一、学科概况 “地理”一词始见于我国的《易经,系辞》(公元前551- -479年)和古希腊的《地理学》(公元前275- -193年)。至今,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 远古至18世纪末的古代地理学主要探索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有关测绘方法,或描述性地记载地理知识,以及当时已知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代表性著作,在中国有《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梦溪笔谈》等,在西方有埃拉托色尼和斯特拉波分别撰写的《地理学》以及由托勒密著的《地理学指南》等。 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冯·洪堡的《宇宙》和卡尔·李特尔的《地学通论》标志着古代地理学的结束和近代地理学的开始。近代地理学阶段是地理学内部学科不断分化、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时期,强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因果关系研究。这一时期,地理学界受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主要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但在同时,维达尔·德·白兰士提出了或然论或可能论,认为地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可能的范围,人类在创造其居住地的同时,又

按照自身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另外,在这一时期,区域地理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学从静态定性描述走向动态定量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达到预测预报的目的。与此同时,伴随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影响的与日俱增,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逐步走向结合。 地理学已经形成了四个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强调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探讨自然要素在地球表层的相互作用;区位传统——强调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人地关系传统——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区域传统——是第二和第三个传统在特定区域的结合。当今的地理学在不断创新传统研究领域的同时,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区域响应、人地关系的区域综合、全球变化与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关系、新型的和谐人地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新命题。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这

科学仪器室管理制度

科学仪器室管理制度1、仪器的存放要编号、分类、定室、定柜、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开。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经常做好通风、防潮、防虫和整洁工作。2、建立健全仪器管理明细帐,仪器清册和统计报表,定期核对,做到帐、册、物相符,人要调动时要办理严格的接交手续。3、仪器的借用、报废要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外借仪器要及时收回,并做好接交手续。4、教师使用仪器和药品进行实验教学,应填写“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师应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实验完毕将仪器完好地归还仪器室。如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登记、查找并及时报告,做好处理工作。5、仪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洗,保养后归柜,并根据各类仪器的特点,定期有计划地进行维护与保养,使所有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 6、每学期结束前,对实验室的全部财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核对,处理好有关事项,及时完成各种统计工作,并按要求上报和存档。 7、做好安全用电、防火、防盗、防毒、防爆、防污染等安全防范工作,危毒药品必须专柜放置,严格取用制度,要保证人员和仪器安全。 8、一切仪器的领用、外借、归还必须通过管理人员,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仪器完好情况。外单位或个人借用一律须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办理借用手续。

实验教师岗位职责 一、积极参加所属教研组活动,主动向有关教师了解实验计划,统筹安排,热情协助教师上好实验课和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二、建立各种仪器设备帐目,健全仪器设备和药品的申购、入帐、借用、赔偿、报废等制度,定期清点实物,做到仪器来往分明,帐物相符。三、熟练掌握教学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构造、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实验材料和药品的性能;负责做好仪器设备的验收、保管、使用、保养、维修和补充更新以及材料、药品的保管、使用、回收、报废和处理等工作,并能及时妥善处理实验室突发事故。四、保持实验室、准备室、贮藏室整洁。各种仪器、设备、药品、挂图、标本、模型等均要分类编号,定橱定位,橱有编号,橱窗贴卡,物卡一致,账卡相符,有条不紊。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注意防火、防潮、防蛀、防尘、防盗、防毒、防爆炸等。每天下班前应检查水闸、煤气、门窗、电源等设备,保证实验室安全。六、对重要设备、危险品和有毒药品要专室专橱贮藏,并严格遵守保管和使用制度,用后应及时收还入帐、处理残渣、记录使用情况登记表。七、经常向师生进行爱护仪器和遵守管理制度的教育,与一切违反操作规程和损坏仪器、浪费国家财产等不良行为作斗争。八、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协助学校领导管理好实验(器材)室。

教育学-学科门类还是一级学科-

教育学:学科门类还是一级学科? 摘要:在我國学科目录当中,教育学既是学科门类,又是一级学科。这种制度安排导致教育学看起来很受重视(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实际上又非常不受重视(只有一个一级学科)。在人类的知识系统中,关于教育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无论知识的生产者还是知识本身彼此间都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我國高校教育类院系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应该借鉴经济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学科发展与建设的有益经验,争取在下一次学科目录调整时,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增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教育类一级学科。 关键词:学科门类;教育学;一级学科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59(2012)02-0005-05 学术分科是世界各國大学的通例,但将学科设置行政化则是我國的特色。在我國目录式的学科专业管理制度下,一级学科成为连接学科门类与二级学科(相当于专业)的重要环节。一级学科如何设置成为影响我國大学学术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当学科作为一种知识分类或一定科学领域的相对划分的时候,其分类或划分不会影响学科的发展。但当学科成为制度的一部分,演变成学科制度,特别是当其沦为一种行政化产物的时候,便成为影响学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國

现行的学术分科制度中,教育学既是一个学科门类,又是一个一级学科。这种尴尬的局面持续了几十年,无形之中严重影响了教育学科的发展。本文从我國学科目录的调整切入,就教育学门类下设置“教育学”一级学科是否合适以及撤销教育学一级学科后应设哪些教育类一级学科展开讨论。 一、我國学科目录中一级学科设置的变迁 学科目录是中國特色学科专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我國政府部门先后出台过四份学科专业目录。第一份是1983年3月國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公布试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第二份是1990年10月國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正式批准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第三份是1997年國务院学位委员会、國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第四份是2011年2月國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从表1可以看出,哲学、教育学门类的一级学科设置从1983年到2011年一直保持不变。管理学自1997年新增为门类并设5个一级学科后至今也保持不变。经济学一级学科在1997年被撤销,增设了2个一级学科,在新目录中保持不变。法学有小幅增加,增设了1个一级学科。历史学和文学在最新的目录中发生了较大变化。历史学一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级学科(中文)名称: 生态学 (英文)名称:Ecological 一、学科概况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是多元起源的。概括地讲,大致可分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 进入17世纪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做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进入19世纪之后,生态学得到很快发展并日趋成熟。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初期,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出版了不少生态学著作与教科书。在动物生态学方面,关于生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群落学等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植物生态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重 要发展,出版的专著有《植物社会学》;《实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地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1945)等。由于各地自然条 件、植物区系、植被性质及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使植物生态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上各地有所不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主要有:北欧学派(Uppsala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苏联学派。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等),涉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造成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威胁。上述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因而引起社会上对生态学的兴趣与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许多环境问题都成为生态学学科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生态学越来越融合于环境科学之中。特别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态学研究,更显得突出。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21 世纪的生态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断突破其初始时期以生物为中心的学科界限,未来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向解决社会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发展,并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 如果说21 世纪前生态学和生态学工作者主要是指出问题和提出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到了21 世纪生态学则是转变到对解决问题途径的探索。当代生态学研究愈来愈注意与群众相结合,与社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相结合,并成为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当生态学介入生产和社会问题时,特别是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与政策、经济、法律以及美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甚至进入哲学领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二、学科内涵 生态学诞生于19 世纪后半叶,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探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两者协同进化的规律,学科的核心理论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间及其生物的集合体间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各类生态系统,对人类而言,这些生态系统都具有服务功能。关于生态学基本理论常因生命层次的不同而异,从系统的层面上,通用的理论主要是相生相克理论、系统开放理论、等级系统理论、生态平衡与耐受极限理论等。目前,生态学仍处于新理论不断创建和发展中,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物质多级利用理论等都对本学科乃至相关学科具有指导作用,已经成为许多新兴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具有进化观、整体观、系统观、层次观的显著

0301法学一级学科简介

0301法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法学 (英文)名称: Science of Law 一、学科概况 法学是高等教育中最早的专业之一。世界上早期的大学,如博洛尼亚、巴黎、牛津、剑桥等,均有法学专业。随着法治理念的成熟和全球性推广,法学教育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中国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私塾性质的法学教育,至汉唐时期已经相当发展。不过,正规的、职业化的法学教育则出现于清末民初。近代中国法学始于19世纪中叶,继受了诸多西方法律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法学经历了引进初创(1949-1957)、遭受挫折(1958-1966)、恢复重建(1978-1991)、改革发展(1992—)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教育飞跃发展,形成了从大专、本科到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完整的法学教育体系,以及包括法学学士、法律硕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在内的多层次的高等法学教育学位制度体系;法学学科日臻完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法学法律人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法学研究繁荣发展,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学教学质量提高,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日益系统化,培养方法不断改进,不同层级、类型的法学学位定位逐渐清晰、衔接日益合理,法学教学活动与科研、司法考试、法律实践、职业发展等联系更为紧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诊所式教学和模拟法庭等多种教学方式得到逐步推广。

二、学科内涵 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1)法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法。这里的“法”包括通常所说各种意义的法:从法的形式角度说,包括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从法的体系角度说,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等法律部门;从时间角度说,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现代法和当代法;从空间角度说,包括本国法、外国法、本地法、外地法;从历史类型角度说,包括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从一般分类角度说,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从表现形态角度说,包括动态法和静态法、具体法和抽象法、纸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现实法(如实际生效的法)等等。(2)法学还要研究各种“法的现象”,即基于法产生的各种现象,如立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的起源、发展、移植、继承、现代化;法律秩序、利益、正义;法律观念、思想、制度、事实、规律等等。(3)法学还要研究“与法相关的问题”。法和法的现象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同其他事物特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这些相关问题可以更好的研究法学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作为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法学学科分为五个子项,分别是“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以及不属于前述四类的统称为“法学其他学科”。理论法学的子学科包括:法理学、法哲学、比较法学、法社会学、立法学、法律逻辑学、法律教育学、法律心理学及理论法学其他学科等;法律史学的子学科包括: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制度史及法律史学其他学科等;部门法学的子学科包括:行政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最新修改定稿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2009版) 2009年4月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College of Instrument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由仪器系(始建于1959年)、电气工程系、仪器电气实验教学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地球信息探测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土资源部重点究实验室、吉林省测控仪器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大学智能仪器与测控技术研究所组建而成。 学院拥有一支由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省管优秀专家、杰出青年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教授1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9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21人,讲师和工程师17人。教师队伍中既有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也有近几年在学术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后起之秀,中青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根本,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与融合,科研引领教学。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学院具有高水平的从本科到博士的高级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博士学科是吉林省和国土资源部重点学科;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与机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5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仪器仪表工程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宽口径的本科专业。坚定“专业以育人为本,科研教学协调发展”办学理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办学特色,创新实践体系,获得省部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三年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有国家级精品课和吉林省精品课程2门;学生在历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实践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得首批吉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以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面广,在技术开发、理论研究、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潜力”的高等人才为目标,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数千名毕业生成为专家学者、工程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名毕业生担任了厅局长、总工程师、总经理等政企部门要职。已成为我国培养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技术攻关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倡教研相长。学院在地球探测仪器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有重大影响或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成果。研制的航空核子旋进磁力仪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光泵磁力仪和航空综合测站获国家科技大会奖,GEM系列数字大地电磁测深仪、超导弱磁信号检测仪器、高密度电阻率仪、浅层地震仪、电磁驱动的高频可控震源等20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出版《超导地球物理仪器》等专著15部;拥有数十项国家发明专利。学院承担着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科研任务。近年来建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中心、吉林大学美国德州仪器DSP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基地。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的大学、研究机构,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计量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地科院、国家地震局等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与协作,互派青年教师访问、交流,推荐优秀的学生到那里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在以信息化、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浪潮中,和着时代的脚步,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勇于创新,迎接挑战,发挥优势,不断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学院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树立勤奋好学、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激励学生奋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明显竞争优势的专门人才。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奖学金评定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奖学金评定 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成员名单 根据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关于做好2012-2013学年奖学金评定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学院实际,特成立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本科生奖学金评定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成员名单,组成人员如下:组长:邱增凯(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 副组长:王冕(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2010级辅导员)朱宇(院团委书记、2011级辅导员) 蔡印(2012级辅导员) 成员: 2010级: 651001班:谢明学、裴利然、张涛、熊源、李娜; 651002班:李娇阳、陈长松、石照民、康盼、徐倩; 651003班:王洪超、彭壹帅、徐丽霞、杨树新、胡睿帆; 651004班:朴冠宇、任广安、吴字宇、姜健、毕明辉; 651005班:韩思雨、连士博、张微、任天明、马晶; 651006班:王多强、左成君、刘古城、何晓恬、张发聪; 2011级: 651101班:赵美聪、尚小虎、孔海燕、罗家诚、李秋影; 651102班:王顺月、郝帅、孙茂林、杜文元、章广帅; 651103班:韩哲鑫、蒋善庆、吴天峰、赵鹏程、张贺;

651104班:徐维、彭醒醒、温煦、綦振伟、杨开琦;651105班:黄维宁、徐德鹏、赵逸夫、刘维、谢之光;651106班:孙鹏琨、黄婉玉、邱硕、王晓丹、卢一晗;2012级: 651201班:施汉瑶、李沣濡、刘广才、张建春、满意;651202班:付博、左濂锐、白宇鑫、宋春雨、高松;651203班:崔玉琪、谢砚同、许传斌、田入运、王海磊;651204班:施震、秦鹏飞、杨深振、武奇、岳千惠;651205班:任同阳、王倩、杨慧婷、闫佳奇、刘博;651206班:李昊阳、王德印、陈友聪、李鹏飞、于晓蔓。 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生工作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九月三十日

0714统计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4统计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统计学 (英文)名称:Statistics 一、学科概况 统计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和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联的。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城邦政情”阶段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撰写“城邦政情”或“城邦纪要”,其内容包括各城邦的历史,行政,科学,艺术,人口,资源和财富等社会和经济情况的比较,分析。“城邦政情”式的统计研究延续了一两千年,直至进入17世纪--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鼎盛时期,以威廉·配第1676年提出的“政治算术”的经济测度和约翰·格朗特于1662年提出的人口变动测度方法为标志, “城邦政情”才逐渐被"政治算数"这个名词所替代,并且逐渐被演化为“统计学”。“政治算数"阶段与“城邦政情”阶段的分界标志是统计方法、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的结合,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方式更加注重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统计学”阶段是在"政治算数"阶段出现的统计与数学的结合趋势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十九世纪末,欧洲大学开设的"国情纪要"或"政治算数"等课程名称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统计分析科学"课程,它的出现是现代统计发展阶段的开端。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统计学的基础形成时期,形成了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统计学基本框架。十九世纪初,数学家们利用概率论逐渐建立了观测误差理论、正态分布理论和最小二乘法则,使得现代统计方法有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拉普拉斯1802年和法尔1861年在欧洲各国统计机构

广泛开展的经济社会调查活动中分别提出了抽样调查概念与技术;比利时的凯特勒于1835年至1846年间将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与正态分布理论引入社会经济数量研究的开创性工作。这些实践活动为统计学建立了一个基于数据或然性特征的研究框架。20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统计学进入理论体系化发展与成熟时期。高尔顿于1886年和皮尔逊于1920年提出相关系数,用数学公式刻画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发现了回归现象。皮尔逊(1900)提出拟合优度检验,刻画观察现象与科学假说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能够根据观测评价假说的合理性,对假说进行统计检验。费歇尔(R A Fisher,1922)提出方差分析方法,刻画和分析多因素对结果变量的主作用和交互作用。自提出相关系数和回归建模以来,统计学蓬勃发展了一个世纪,在数据相互影响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至此,围绕着以数据为核心探索数据规律特征、关系和变化及实际应用为目标的统计学方法论科学体系逐渐形成。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使得统计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科学成为现代统计科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为工具的复杂数据的规律认识正在向集成性、可视性、有效性、稳健性、可信性方向发展。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数据或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大量产生,数据分析已成为科学研究发现的基础、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企业有效经营的支持。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中的问题更加复杂,与之相关的数据规模和数据形态已发生巨大变化,人们认识到,各种现象和科学规律都蕴藏在观察和试验数据中,对数据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数据本身,复杂问题分析数据的获取,大规模数据的组织、处理和分类都会影响到模式和关系的稳健性。因此,统计学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从数据的生命历程中提供复杂数据研究范式和标准语言已成为当代统计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因此,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对统计人才分析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在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政府与经济管理、金融与保险、生物医学与医药卫生、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40100) 本方案适用于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一、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较高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教学、研究、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育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律与政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的教学、科研或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研究方向 1.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 2.德育理论与实践 3.教育基本理论 4.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5.教育史 6.比较教育学 7.高等教育学 三、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修业年限为3 年。 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公共课程8 学分;学科基础课程8 学分;专业主干课6学分,选修课至少12 学分;专业英语课 1 学分;教学实践 2 学分。 完成规定的总学分、文献阅读、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并考核合格,准予毕业,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

1.培养环节 (1) 文献阅读。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各方向硕士生都要研读本方向的经典文献,阅读和考核要求是通过通读,能够对教育学发展史、基本理论与理论脉络、学术流派及主要观点有基本了解,并就一些重要内容和学术观点有独立思考。经典文献阅读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督促课外阅读。 (2) 学习与研究计划。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计划制定在入学后二个月内完成。 (3) 课程学习。该环节注重硕士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⑷论文工作。该环节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制订论文研究计划, 尽早进入论文研究阶段。 (5)实践教育。该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和能力。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教育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2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发挥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 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体现“尊重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 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五、课程学习与考核 1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最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化学加工过程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造纸、染色、医药和火药等化学加工方法。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是19世纪末为适应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工业化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1880年,“化学工程”概念首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 Davis 正式提出。1888年,美国学者Lewis M. 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学士学位课程,标志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 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George E. Davis)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思想。1915年,美国学者Arthur D. Little正式提出了“单元操作”概念,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不同工艺间相同操作“单元”所遵循的相同原理,实现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1935年,美国学者P. H. 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方向逐渐丰富,单元操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理论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也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生素产业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生物化工。

195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R. B. Bird等把相关物理和数学理论引入“单元操作”,将所有单元操作归纳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并阐明了传递过程基本原理。随后,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理论的发展,完成了学科由“单元操作”向“三传一反”过渡的第二次飞跃。 此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逐步形成了数学模型化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论,为解决学科复杂工程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科研究向更短和更长时间尺度延伸,跨越纳观尺度、微观尺度、介观尺度、宏观尺度和兆观尺度,逐步进入“多尺度、多目标”研究发展新阶段。 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复杂性科学以及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和新的发展机遇。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使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服务的经济领域日益扩大,研究的范围不但覆盖了整个化学与石油化学工业,而且渗透到能源、环境、生物、材料、制药、冶金、轻工、公共卫生、信息等工业及技术领域,成为实现能源、资源、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资源的深度和精密加工、资源和能源的洁净与优化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并且支撑了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研究化学工业及其他相关过程工业(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制药工业等)中所进行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改变物质组成、性质和状态及其所用设备的设计、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和关键技术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其核心内涵

科学仪器室规章制度

科学仪器室规章制度

1、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遵纪守法。 2、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方法。 3、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每次上课前,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做好科学实验仪器的准备工作。 4、结束后,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使其处于正常完好状态。 6、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负责一般设备的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7、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协助完成对新进设备的验收、安装、调试,确保器材顺利投入使用。 8、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完成学校交给的其他工作。 9、每位科学仪器室管理人员应各自负责自己所任教的教室卫生以及水、电的安全使用。 3、小学科学仪器室管理规章制度 (一)仪器的存放要编号、分类、定室、定柜、定位。化学药品与仪器分室存放。室内要有防盗、防火、防毒等安全措施,做好通风、防潮、防尘和整洁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