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校本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校本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校本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校本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25.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老妇出门看.()老妪.()力虽衰.()

如闻泣幽咽.()不胜簪.()决眦.()

2.填空。

(1)《望岳》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2)《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 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 ____诗。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5)《石壕吏》中,能映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 ____。”(6)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的《望岳》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造化钟.神秀(聚集)

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

C、浑.欲不胜簪(混乱)

D、二男新.战死(最近)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3.这首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

..的一项是()

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

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

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三、课外拓展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

作。

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2.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5.杜甫诗三首

一、积累运用

1.kàn yù shuāi yèzān zì

2.①杜工部集杜甫泰山华山衡山②五言叙事(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C

二、课内阅读

1.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2.高大巍峨

3.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4.B

5.国破或破

6.示例一:诗人触景生情,原本能愉悦心情的花鸟,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更烘托了自己“感时”,“恨别”之悲。

示例二: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如从修辞、用词等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课外拓展

1.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3.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4.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5.“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6.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