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BJ172010城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DBJ172010城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DBJ172010城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DBJ172010城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附件1-7:DBJ15-71-2010《城市地下空间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3.1.1地下空间施工阶段应进行施工检测和监测。

3.1.2 地下空间正常使用阶段应进行结构健康状况检测和监测、空气质量检测、防火性能检测、消防电气设备检测、消防给水与灭火装置检测、防烟、排烟、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检测、环境保护监测。

4.1.3 监测方案应根据地层岩土条件、埋深和结构特点、支护类型、开挖方式以及环境状况等因素制定,并应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同意后方可实施。在变形观测过程中变形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报告有关各方并调整变形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实时变形监测。

5.1.1 地下结构投入使用后每年应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定期结构健康检测,地下结构经历地震、火灾、爆炸等异常事故后也应进行结构健康检测,检查发现异常后应进行必要的健康监测和检测,并应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健康诊断分析,以判断是否需要维修、加固。

5.1.5 进行地下结构健康检测与监测时应采取保证检测与监测人员、设备安全的措施。

6.1.3 对已投入使用的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应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定期对室内环境质量进行检测。

6.1.5 新建、扩建的地下建筑工程设计前,应进行建筑场地的土壤中氡浓度或土壤氡表面析出率测定,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

7.2.5 进入施工现场的装修材料应完好,并应核查其燃烧性能或耐火极限、防火性能型式检验报告、合格证书等技术文件是否符合防火设计要求。

核查、检验时,按本规程附录B的要求填写进场检查记录。

7.2.6 装修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按有关规定在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监督下,由施工单位现场取样,并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进行见证取样检验。

7.2.8 在现场进行防火处理的装修材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1 现场进行阻燃处理后的纺织物,每种取2m2检验燃烧性能。

2 施工过程中受湿浸、燃烧性能可能受影响的纺织织物,每种取2m2检验燃烧性能。

3 现场进行阻燃处理的木质材料,每种取4m2检验燃烧性能。

4 表面进行加工后的B1级木质材料,每种取4m2检验燃烧性能。

5 现场进行阻燃处理的泡膜塑料,每种取0.1m3检验燃烧性能。

6 现场进行阻燃处理的复合材料,每种取4m2检验燃烧性能。

8.2.7 消防供配电设施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消防设备用电应由两路电源供电,且在末端的配电箱应能自动切换。

2 在主电源故障情况下,消防设备应急电源应能按标称的额定输出容量为消防设备供

电。

8.3.1.2 主电源断电时应自动转换至直流备用电源供电,主电源恢复后应自动转换为主电源供电,并应分别显示主、备电源的状态。

9.2.2.3 启动运行应正常,应向消防控制设备反馈水泵状态的信号。

10.3.2自动排烟系统检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火灾探测器报警确认后自动排烟系统应能联动火灾模式;

2 自动排烟系统应能控制相关风机的自动启动;

3 防火阀、排烟阀、防烟防火阀的动作应准确可靠;

4 对于通风排烟合用系统的风机,运行状态应能自动切换。

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

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规程目录 一、各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 2.《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 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5.《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GB50038-2005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GB50069-2002 9.《住宅设计规》GB50096-201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 1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134-2004 1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7 13.《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14.《地铁设计规》GB50157-2003 15.《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2010 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GB50191-2012 1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9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9.《老年人居住设计建筑规》GB50340-2003 2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 /T50344-2004

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GB50368-2005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50375-2006 2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550-2010 25.《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GB50574-2010 2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GB50618-2011 27.《构筑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GB50860-2013 28.《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2013 29.《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DBJT29-45-2002 30.《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2-2010 31.《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 32.《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0-2005 33.《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29-138-2005 34.《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9-139-2005 35.《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技术规程》DB29-148-2005 3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DBJT29-18-2005 37.《建筑变形缝构造(金属成品系列)》DBJT29-169-2007 38.《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JGJ156-2008 39.《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40.《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41.《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2004年版) 42.《地下建筑工程逆作法技术规程.》JGJ165-2010

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

国内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现状和发展方向 孙金金梁一峰孙大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 200023) 摘 要:分析了绿色建筑检测的重要性和绿色建筑检测的特点,总结了国内目前绿色建筑检测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的应对对策,最后对今后绿色建筑检测的顺利开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节能减排;绿色建筑检测;检测成本 1 背景 当前,绿色建筑在国内发展迅猛,截至目前为止,我国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公示的建筑项目有839个,获得运行标识公示的项目只有52个,94%以上的绿色建筑并未经过运行实效检测。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牵头制订的《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实现绿色建筑覆盖面积达到10亿平方米的目标。如此众多的绿色建筑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如何,是否真正“绿色”,实际的节能减排效果如何,没有相应的检测数据,无法做出正确评判。因此,必须加强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实效检测,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使我国绿色建筑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 绿色建筑运行检测的意义 据统计,建筑在运行中的能耗占到其总能耗的80%左右[1],因此加强绿色建筑运行阶段的实效检测,实现运行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才能真正发挥绿色建筑的功效,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对运行中绿色建筑进行检测,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2.1 是评价绿色建筑是否真正“绿色”的唯一途径 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设计标识和运行标识,设计标识的出台,从设计源头上将绿色建筑要求落实到施工图纸,对于鼓励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从现在调研的部分绿色建筑来看,很多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绿色建筑在实际建成和运行后并不“绿色”,在落实施工图纸方面大打折扣,很多节能措施或者节水措施在图纸设计里有,但是实际施工的时候由于其他原因而没有真正实施,或者有些节能节水措施进行了安装,但也仅仅是摆设并没有实际的运行,因此产生了很多图纸上

项目技术标准执行检查制度及技术标准清单

项目技术标准执行检查制度 一、总则 (一)为实现灌区工程质量目标,加强对水利技术标 准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落实自治区水利厅和国家建设领域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特编制本技术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灌区工程技术标准执行实施管理,各有关建设、项管、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参建单位均应遵守执行。 二、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但不限于以下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等有关规定制定,如经修订以最新版本为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7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53号令) (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 号) (建设部81 (四)《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号令) (五)《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7)

(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 项目执行技术标准清单见后附。 三、检查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规定 1.水利工程建设、项管、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 测试验等参建单位应加强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定严格执行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的管理制度,有关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 2.工程建设单位管理文件、项管合同、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检测方案等主要文件均须列入对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的具体实施 和执行要求; 3.工程建设单位,项管、勘测、设计、施工、监理、 检测等建设各方须对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相关内容进行 宣传贯彻和培训并有记录,能及时采用现行标准,建立有效的技术标准清单,有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负责机构及人员,对贯彻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有相应经费支撑; 4.贯彻执行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必须从工程开始抓,从勘测、设计、施工、项管、监理、检测、验收各阶段全过

设备专业规范标准一览表

设备专业规范标准一览表2013-5-23更新 一、建设工程国家标准: (一)施工规范类 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2.《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5-2010 3.《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2009 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 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 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7.《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8.《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52-2010 9.《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10.《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 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2.《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2010 13.《金属切削机床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1-2009 14.《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2-2009 15.《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2009 16.《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2010 17.《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2010 18.《破碎、粉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6-2010 19.《铸造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7-2010 20.《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8-2010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要求 吉林省地下水协会 2016年5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4) 第三章、环境监测井的设立原则 (5) 第四章、设立方法 (6) 第五章、监测井建设要求 (8) 第六章、监测井材料质量要求 (13) 第七章、物探测井技术要求 (15) 第八章、抽水试验及样品采集要求 (16) 第九章、辅助设施建设要求 (20) 第十章、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25)

第一章、概论 1、监测井意义 用钻孔法完成的监测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变化情况的专用井。其施工方法和常规水井相似,完井后在井中放置监测仪器,并定时采取水样进行分析测试。监测井布置在污染源集中区点,在国外已采用水平井大面积测控地下水污染情况。

2、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分类 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水质监测井。地下水环境监测井通常包含井口保护装置、井壁管、封隔止水层、滤水管、围填滤料、沉淀管和井底等组成部分。按设立目的可分为简易监测井和标准监测井;按井结构可分为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和丛式监测井等。简易环境监测井 简易监测井是为了进行临时性调查,初步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种类所设立的临时性环 境监测井。 标准环境监测井 标准环境监测井是为了连续、长期对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点位进行水质监测所设立的长期性环境监测井。单管单层监测井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单一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单管多层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不同深度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巢式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中安装多根不同长度井管分别监测不同深度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丛式监测井 指在一个监测点(场地、区域)附近分别钻多个不同深度的监测

检测工具校验技术标准

三、检测工具校验技术标准 自制质量计量器具校验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自制质量计量器具的名称、用途、制作和校验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新天一集团标准计量器具的校验工作。 2 自制质量计量器具的名称与用途 2.1靠尺:用于墙面和地坪的平整度。 2.2托线板:配备线锤用语检验柱、墙面的垂直度。 2.3方尺:用于检验建筑物各部位的阴阳角。 2.4 刻槽直尺:用于检验钢筋焊接的轴线偏差。 3 制作 3.1 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301-8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附录一检验工具表中规定的规格制作。 3.2木质自制质量计量器具必须选用质地密实、干燥的材料制作,禁止使用松软含水的木材;铝合金自制质量计量器具壁厚必须≥1.0mm。 4 校验方法和校验工具 4.1外观:用目观察。 4.2材质:用目观察。 4.3计量器具外形尺寸:用1米钢直尺和2米钢卷尺。 4.4计量器具精度:用1米钢直尺、2米钢卷尺、0~150毫米游标卡尺、2米长钢平板。 5 校验方法和要求 5.1外观:用目观察法,自制质量计量器具外观不应有明显的损伤和缺陷。 5.2材质:木质用目观察法,铝合金材质用0~150毫米游标卡尺测量其壁厚。 5.3自制质量计量器具的外形尺寸应符合下表规定:

5.4自制质量计量器精度用标准钢直尺、钢卷尺、游标卡尺、钢平板和标准楔形尺校准,其误差不得超过下表: 6 校验结果处理和校验周期 6.1校验记录表由计量员按实填写,并存档。 6.2经校验合格后填发准用证;不合格者严禁使用,并作好停用标记。 6.3校验周期为使用前一次,以后根据使用情况一般为一年一次。 6.4校验记录表 计量员:校验人:日期:

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标准资料)

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目录 一、各结构工程鉴定检测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7.《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8.《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9.《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1.《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12.《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2007 13.《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14.《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15.《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158-2010 16.《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2012 17.《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99 18.《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9.《老年人居住设计建筑规范》GB50340-2003

20.《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 /T50344-2004 2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50375-2006 2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 25.《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2010 2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规范》 GB50618-2011 27.《构筑物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60-2013 28.《天津市住宅设计标准》DB29-22-2013 29.《02G系列结构标准设计图集》DBJT29-45-2002 30.《人工砂应用技术规程》DB29-72-2010 31.《工业构筑物抗震鉴定标准》GBJ117-88 32.《住宅建设通用规程》DB29-120-2005 33.《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修缮技术规程》DB29-138-2005 34.《天津市房屋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B29-139-2005 35.《结构混凝土实体检测技术规程》DB29-148-2005 36.《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DBJT29-18-2005 37.《建筑变形缝构造(金属成品系列)》DBJT29-169-2007 38.《镇(乡)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规范》JGJ156-2008 3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练习题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 一、填空题: 1、各地地下水监测部门,应在不同质量类别的地下水域设立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监测频率不得少于每年_______。 答案:二次(丰、枯水期) 2.、在布设地下水监测点网前,应收集当地有关_______、_______资料。 答案:水文地质 3、监测井应设明显标识牌,井(孔)扣应高出地面_______m,井(孔)扣安装盖(保护帽),孔口地面应采取_______措施,井周围应有防护栏。 答案:0.5-1.0 防渗 4、地下水采样前,除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监测项目外,应先用被采样水荡洗采样器和采样容器2-3次后再采集水样。 答案:五日生化需要量有机物细菌类 5、挥发性酚类Ⅰ、Ⅱ类标准值均为0.001mg/L,若水质分析结果为0.001mg/L时,应定为_____类。 答案:Ⅱ 6、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孔隙承压水井每年______采样1次。 答案:枯水期 7、污染控制监测井逢_____采样1次,全年____次。 答案:单月 6 8、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每月采样____次。 答案:1 9、从井中采集水样,采样深度应在地下水水面以下,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质。 答案:0.5m 10、地下水污染控制监测井全年监测次。 答案:六 11、每年测量监测井井深,当监测井内淤积物淤没滤水管或井内水深小于1m 时,应及时清淤或换井。 答案:两 12、为了解地下水体未受人为影响条件下的水质状况,需在研究区域的地段设置地下水背景值监测井(对照井)。 答案:非污染 13、潜水是指地表以下、第________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答案:一个 14、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网密度一般不少于每100km2________眼井,每个县至少应有________眼井,平原(含盆地)地区一般为每100km2________眼井。

度环检检测技术及相关标准知识考试试题

2018年度环检标准及资质认定 考试试题 (本卷知识范围:GB18285-2005、GB3847-2005、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姓名:部门:得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归档留存,保存期不少于()。 A、1年 B、3年 C、6年 D、9年 2.检验检测机构对检测结果有效性的质量控制方法不包括()。 A)能力验证B)存留样品再检测C)人员比对D)检验检测机构比对 3.原始记录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结果和记载检测数据、结果的证实性文件,若填写错误()。 A)可以更改B)不可以更改C)由领导决定是否需要更改 4.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为( D )年,应当在其有效期届满()个月前提出申请。 A)3 3 B)4 3 C)5 3 D)6 3 5.检验检测机构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 ()。 A)控制B) 检查C) 监督D) 全部 6.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是指() A)HC、CO B) HC、CO、NO C) HC、CO、NO、CO2D) HC、CO、NO、CO2、O2 7.在双怠速法与稳态工况法中要求将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中,深度不少() B)350mm B) 200mm C) 400mm D) 40mm 8.在稳态工况法中ASM5025工况合的总时间是( ) C)100秒B) 105秒 C) 90秒D) 75秒 9.国标GB18285-2005要求在双怠速排放检测中,车辆油温不得低于( ),否则需要进行车辆预热。 D)80℃B) 85℃ C) 90℃D) 65℃ 规定测功机应配备冷却车辆的装置。环境温度超过()时冷却系统应启动。应避免冷却车辆催化转化器。 E)80℃B) 85℃ C)22℃D) 17℃ 11.在GB18285-2005中规定在用汽车指()的汽车。 F)已注册B) 正在使用 C) 已销售D) 已经登记注册并取得号牌 12.在双怠速法中要求某些车辆的λ应在()或制造厂规定的范围内。 G)±B) ± C) ±D) ± 13.国家标准规定在稳态工况法中安装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应使用前进档进行试验。安装手动变速器的车辆应使用二档,如果二档所能达到的最高车速低于()可使用三档。 H)70km/h B) 45km/h C) 40km/h D) 25km/h 14.在GB18285-2005中定义ASM稳态工况法具有两个工况,其分别是() I)怠速、双怠速B) ASM5025、ASM2540 C) ASM5024、ASM2540 D) 稳态工况、瞬态工况 15.在加载减速试验中对车辆的要求为() J)需装有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

地下水监测规范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4〕169号 关于发布《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五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的规定,规范环境监测行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现批准《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五项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 标准编号、名称如下: 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5-2004 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7-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8-2004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 上述五项标准为推荐性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标准信息可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618656272.html,)和中国环境标准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0618656272.html,)查询。 特此公告。 附件:《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五项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二○○四年十二月七日主题词:环保行业标准公告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groundwater 2004-12-09发布 2004-12-09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总则 (4) 1.1适用范围 (4) 1.2引用标准 (4) 1.3术语 (4) 2 地下水监测点网设计 (7) 2.1监测点网布设原则 (7) 2.2监测点网布设要求 (8) 2.3监测点网(监测井)设置方法 (8) 2.4监测井的建设与管理 (9) 3 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 (12) 3.1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12) 3.2采样技术 (12) 3.3地下水采样质量保证 (15) 3.4地下水现场监测 (15) 4 样品管理 (17) 4.1样品运输 (17) 4.2样品交接 (17) 4.3样品标识 (20) 4.4样品贮存 (20) 5 监测项目和分析方法 (20) 5.1监测项目 (20) 5.2分析方法 (21)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 3.0.1 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者开挖深度小于5m但是现场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3.0.2基坑工程设计提出的对基坑工程监测的技术要求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频率和检测报警值等。 3.0.3 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需经过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等认可,必要时还需与基坑周边环境涉及的有关管理单位协商一致后方可实施。(第三方监测并不取代施工单位自己开展的必要的施工监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仍应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监测单位拟定出监测方案后,提交工程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应该遵照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监测等单位讨论审定监测方案。当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内有重要的市政、公用、供电、通讯、人防工程以及文物等时,还应组织有相关主管单位参加的协调会议,监测方案经协商一致后,监测工作方能正式开始。) 3.0.5 按监测需要收集基坑周边环境各监测对象的原始资料和使用现状等资料。必要时可采用拍照、录像等方法保存有关资料或进行必要的现场测试取得有关资料。 3.0.7 下列基坑工程的监测方案应进行专门论证: 1 地质和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工程 2 临近重要建筑和管线,以及历史文物、优秀近现代建筑、地铁、隧道等破坏后果很严重的基坑工程。 3 已发生严重事故,重新组织施工的基坑工程。 4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一、二级基坑工程。 5 其他需要论证的基坑工程。 3.0.8 监测单位应严格实施监测方案。当基坑工程设计或者施工有重大变更时,监测单位应与建设方及相关单位研究并及时调整监测方案。 4.1.2 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应包括: 1 支护结构。 2 地下水状况。 3 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 4 周边建筑。 5 周边管线及设施。 6 周边重要的道路。 7 其他应监测的对象。

2020年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试题含答案

GB/T 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内部培训试题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1空2分,共40分) 1.为了统一建筑结构检测和,做到技术先进、数据可靠、评定科学,制定《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2.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应进行检测结论的判定。 3.建筑结构检测的原始记录应记录在上,原始记录的笔误应进行,原始记录应由和记录等人员签字。 4.局部破损检测方法宜选择结构构件的部分;建筑结构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修补因检测造成的结构或构件的布局损伤。 5.建筑结构的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项目、和现场条件选择使用的检验、测试、观测和等方法。 6.结构层面的检测可分为和构造的核查、结构的监测、结构测试、结构振动测试,以及结构沉降、切斜、和变形的观测等。 7.计量抽样检测批的判定,当设计要求相应数值推定上限值时,可判定为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要求相应数值大于推定上限值时,可判定为设计要求。 8.结构工程质量检测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判定结论且需要确定影响程度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 50300的规定对结构工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进行评定。 9.建筑结构承载能力的评定可分为结构体系和构件布置、和构造、作用于作用效应的分析、构件和连接的承载力4个评定项目。 10.当结构构件的变形或位移不能通过现场检测确定是,应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计算结构构件的位移和变形,或采用的方式确定构件的变形能力。11.既有结构钢筋的强度宜采用取样检测方法,对于同品种的主筋取样数量不宜少于个。当检验结论大于国家有关标准的标准值或标准强度时,结构验算时可使用该品种钢筋的标准值或标准强度。 12.既有结构工程混凝土性能符合性判定时,应除去受到冻融、渗透和硫酸盐侵蚀影响的混凝土。 二、选择题(1题4分,共20分) 1.GB/T 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实施时间为() A.2019年11月1日 B.2020年1月1日 C.2020年6月1日 D.2020年11月1日 2.结构材料强度计量抽样检测批准推定区级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值,不宜大于材料相邻强度等级的差值和推定区间上限值与下限值算术平均值的()两者中的较大值。 A.1% B.2% C.5% D.10% 3.采用钻芯法检测砌筑构件石材强度应符合:芯样试件的直径可为700mm,高径比应为()。 A.1.0 B.1.2 C.1.5 D.2.0 4.当水平灰缝的平均厚度大于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GB/T18772-2008)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8772-2002《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本标准与GB/T18772-200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标准名称修改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增加了“噪声监测”和“封场后的填埋场环境监测”内容; ——在大气监测中增加了“臭气浓度”和“甲硫醇”两项;删除“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2项; ——地下水监测中删除“硫化物”、“总磷”、“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总氮”5项;增加了“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和“高锰酸钾指数”3项; ——渗沥液监测中只保留了“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大肠菌值”5项,余项删除; ——填埋场外排水中只保留了“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和“大肠菌值”5项,余项删除; ——填埋物监测增加了“样品采集”、“含水率的测定”和“采样步骤”3项内容,具体细化了“容重的测定”操作方法,更加明确了填埋场的监测过程。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上海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蔚蔚、李悦、王晓云、闫永强、满国红。 本标准于2002年7月首次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大气污染物监测、填埋气体监测、渗沥液监测、填埋物外排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噪声监测、填埋物监测、苍蝇密度监测、封场后的填埋场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不适用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及危险废弃物填埋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750.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 GB/T5750.1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 GB/T6920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7467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T7468水质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7470水质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7471水质镉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T7475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GB/T7477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GB/T7478水质铵的测定蒸馏和滴定法 GB/T7479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7480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 GB/T7485水质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 度法 GB/T7488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GB/T7490水质挥发酚的测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 度法 GB/T7493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标准2014》

修订内容 1 进一步明确基桩检测方法选择原则及抽检数量的规定; 3.1.1 基桩检测可分为施工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和施工后为验收提供依据的工程桩检测。基桩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适应性、桩基的设计条件、成桩工艺等,按表3.1.1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当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的相互补充、验证,能有效提高基桩检测结果判定的可靠性时,应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 3.3.1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应依据设计确定的基桩受力状态,采用相应的静载试验方法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总数小于50根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 3.3.3 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3.1.1条的规定;当一种方法不能全面评价基桩完整性时,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基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应少于10根; 2 除符合本条上款规定外,每个柱下承台检测桩数不应少于1根; 3 大直径嵌岩灌注桩或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大直径灌注桩,应在本条第1~2款规定的检测桩数范围内,按不少于总桩数10%的比例采用声波透射法或钻芯法检测; 4 当符合本规范第3.2.6条第1~2款规定的桩数较多,或为了全面了解整个工程基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时,宜增加检测数量。 对干作业挖孔桩和单节预制桩,数量可减半。——取消 3.3.4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进行承载力验收检测: 1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 2 施工前未按本规范第3.3.1条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 3 施工前进行了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中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了异常; 4 地基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5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6 施工过程中产生挤土上浮或偏位的群桩。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考试作业

《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考试作业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建筑结构检测与鉴定》课程 考核要求 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 2003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能够下载,并且内容无误即为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 1.计算题可参考相关教材、标准、规范和规程,应有完整的计算过程。 2.实习报告提交提纲即可,但提纲内容应简单、具体。 3.请独立自主完成作业。 二.作业内容 1.问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哪些情况下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与鉴定? 答:以下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与鉴定: 1)建筑结构拟改变使用用途、改变使用条件和使用要求时; 2)拟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层、插层或其他形式结构改造时; 3)拟对建筑物进行整体移位时; 4)建筑结构本身出现明显的建筑功能退化或有明显的倾斜时; 5)由于外在作用导致建筑结构可能出现损伤时; 6)由于设计、施工及使用原因引起相关方有根据怀疑建筑结构出现问题而引起纠纷时; 7)出于维护建筑结构的角度出发,了解建筑结构的当前状态及在目标使用期内的可靠性时; 8)建筑结构超过设计使用年限; 9)建筑结构遭受灾害而未引起毁灭性倒塌,相关方想加固继续使用时;

10)建筑外观改造或建筑装修产生荷载的变化或引起结构改变时。 (2)应从哪几个方面完整描述混凝土结构上的裂缝形态?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个方面? 答:1)完整描述混凝土结构上的裂缝形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裂缝发生在构件上的部位,裂缝的数量和疏密程度,裂缝的 分布状态; b 、裂缝的表面宽度和长度,以及裂缝的深度; c 、裂缝的走向(竖向、横向、纵向、斜向、沿钢筋走向…); d 、裂缝的形式(上宽下窄、下宽上窄、枣核型、八字型…); e 、裂缝是表面裂缝、深度裂缝?是否有析出物?是否引起材料 剥落? f 、裂缝随时间的发展。 2)最重要的是裂缝宽度。 (3)混凝土结构检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内部缺陷、钢筋配置。 (4)建筑结构检测类型有哪些? 答:1)建筑结构工程质量检测,针对新建工程施工和通过验收不满两年两个阶段; 2)既有建筑结构性能检测,针对建成两年以上且投入使用的工程。 (5)混凝土结构构件安全性鉴定有哪几个检查项目? 答:1)承载力; 2)构造; 3)位移或变形; 4)裂缝。 (6)A、B、C类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分别是多少年? 答:30年、40年、50年。 2.分析题(10分) 分析下图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既有建筑物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标

既有建筑物结构xx检测与鉴定标 准 1为使既有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检测与鉴定有据可以,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使用范围为普通粘土砖、钢筋混凝土、钢等一种或几种建筑材料建造的,并已竣工的建筑物。适用于砖砌体结构不超过六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超过九层的建筑。 3术语 3检测与鉴定程序及项目 3.1检测与鉴定程序 3.1.1对既有建筑物的检测与鉴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3.1.2现场检测工作内容: 工程概况的调查与现场踏勘,内容包括: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墙体材料与砌筑方法、楼屋盖形式,工程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鉴定建筑物的工程名称、委托鉴定单位名称、坐落地址、开竣工及投入使用日期、房屋用途、使用现状、结构受荷、周围环境等。 检测与鉴定必须明确房屋鉴定的原因。 委托鉴定单位应向受委托单位提供以下文件:检测鉴定委托书,地质勘察报告,结构设计图纸或竣工图,结构维修、加固、改造记录、原材料检验结构、施工资料,并保证以上文件的有效性与真实性。 3.1.3委托方应积极配合检测鉴定单位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与现场必要的方便和条件,以便真实反映建筑物既有状况。 3.1.4完成检测与鉴定后,检测鉴定单位出具检测与鉴定报告。检测报告要求有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资质章。报告内容应明确检测方法与受检部位及检

测数据,鉴定结果必须明确、具体,并应根据不同的结构状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观察使用、整改后使用、定期检查、继续观测等。对于要部分拆除或全部拆除的应有具体建议。3.2构件检测 3.2.1应测量建筑物结构及构件的下列几何尺寸: 1结构的轴线尺寸及层高。 2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应测量梁、柱、墙的截面尺寸及楼板厚。 3对于砖砌体,应测量承重墙的厚度及高度。 4对于刚构件,应测量梁、柱、支撑的截面尺寸及板件厚度,应测量不少于3个截面的尺寸,取其平均值为构件的实测尺寸。 5结构及构件的实测几何尺寸应与设计图纸核对,并绘制结构平面布置示意图。 3.2.2应检测结构构件的外观,详细记录构件外观的损伤和缺陷,包括外观有损伤和缺陷的构件的位置、数量、损伤和缺陷的情况,可采用图形、照片和文字等方法记录构件的外观。 3.2.3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外观检测应包括: 1构件表面是否平整,是否有蜂窝麻面,是否疏松,是否有火烧痕迹,是否有裂缝。 2框架xx受压区混凝土是否压裂、压碎。 3框架柱混凝土是否压裂、压鼓或压碎。 4混凝土保护层因钢筋锈蚀而开裂、疏松、剥落的情况。 3.2.4砖砌体构件的外观检测应包括: 1墙、柱粘土砖的风化程度。 2砂浆的粉化程度。

现场试验检测技术要求(1)

现场检测、测量技术要求 一、总则 1.工作内容:对XX项目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地下通道工程、管线工程等施工过程进行检测及测量,主要包含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测鉴定(包含取样、送样、试验,并根据项目部需求出具试验或检测报告)、坐标及高程测量及不明地下管线的测量调查(根据项目部需求出具地形及管线测量图纸)。 2.工作任务及目标:根据项目部要求,在XX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测或测量,为技术方案的决策及工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二、检测及测量依据 检测测量工作要满足现行国家或地方规范、规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及有关的政策法规、法令,施工合同文件、项目招标文件等的要求。试验检测的主要规范规程为: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 1-2008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城市人行地下通道技术规程 DB42/T 1237-201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 F80/1-2017 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2-2008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城市测量规范 CJJT 8-201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CJJ 61-2017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 JGJ-2010 土的工程分类标准 GBT50147-2007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2013 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TJ/T060-98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 E41-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152—200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2012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GB/T228-2002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T232-2010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27-2014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 -2007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0-201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J-E51-2009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2010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J115-2011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规范 篇一: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 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1适用范围.................................................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 (1) 5监测报表格式................................................. . (8) 附录a水样保存、容器的洗涤和采样体积 (11) 附录b地下水采样参考方法 (13) 附录c土壤采样技术 (2) 2 附录d常见的采样器具及其所适用采样的样品种类 (22) 前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xx~2020年),保护地下水环境,规范地下水样品的采集过程,保证地下水样品的代表性,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样品的采集、保存及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等。

本指南附录a、b、c、d为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样品采集技术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水样采集、保存及现场监测质量保证等内容,适用于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场地地下水的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2997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gb12998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12999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 dz/t0064.2地下水质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hj/t164-20xx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d20xx-01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gbj145土的分类标准 当上述标准和规范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术语和定义 3.1地下水环境监测 指通过采集并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水样,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变化趋势及监测点位附近水质动态变化情况。 3.2地下水样品采集 指通过使用适当的工具,从地下水监测点位中取(地下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汽车检测技术标准 第一章概述 1、汽车检测(vechicle inspection):1、汽车不解体 2、利用汽车 检测设备和计算机技术3、对汽车性能进行快速、准确、定量的检测4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和测量5、汽车继续运行或进厂维护或修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汽车检测的目的:1、预防故障。2、建立科学的汽车维修体 系。 3、汽车检测的分类:1、汽车安全环保检测(年检,安全性、环保 性)。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操纵稳定性)。 4、检测参数:1、工作过程参数(发动机功率、制动力)2、伴随过 程参数(振动、噪声、异响)3、几何尺寸参数(气门间隙、自由行程)。 5、检测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检测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 数的变化快慢。2、单值性:单调性,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初始值uf终了值ue的范围内,检测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值(即dP/du≠0) 3、稳定性: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的统一检测参事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6、检测参数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JT-交通,/T- 推荐性)、3、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 7、检测参数标准的组成:初始值、许用值、极限值。

8、测量:利用测量仪表经过实验和计算方法获取检测参 数的量值。 9、汽车检测设备的组成:试验条件模拟装置、取样装置、附加装 置、测量系统。 10、测量系统的组成:传感器(把非电物理量转换成电量信号的一 种变换器)、信号调理电路、测量仪表。 11、信号调理电路: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各种形式的信号处理 (如电量转换、阻抗转换、离屏蔽、小信号放大、温度补偿、滤波和调制等) 将其调整为适合后续处理电路(A/D卡)应用的规范信号(0~5V、0~10mA及4~20mA等电信号)。(热电偶) 12、智能仪表与虚拟仪表:智能仪表(微处理器与电子仪器相结合 的产物)、虚拟仪表(计算机和电子仪器结合的产物)。区别? 13、汽车检测线的检车单元布置的4个原则:1、对现场的环境污 染最小。2、对检测精度影响小。3、应考虑每个检车单元的检测等时行。4、空间布置上要合理,不能发生空间上的干涉,占地面积少。 第二章发动机性能检测 1、发动机综合检测仪的组成:信号拾取系统、信号与处理系统、 采控显示系统。 2、起动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起动电流拾取器。 3、充电系测试前的连接:蓄电池电压拾取器、充电电流拾取器、 充电电压探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