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法,以吉庆街为切入点,试对武汉市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展开探讨。调查研究表明,城市的草根文化传承和经济价值开掘之间存在矛盾,商业化发展模式的不合理规划不断冲击传统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但这些矛盾并非不可调和,如果施以正确决策,加之多方调和努力,吉庆街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吉庆街文化传承城市建设

“吉云照影觥筹尽显生活秀,庆语映灯弦歌舒展岁月稠”。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与江汉路之间的吉庆街,是一条集聚排档美食文化和汉味民俗文化的历史名街。其开放的经营方式和平民化的表演方式受到了市民的追捧,吸引了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然而,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吉庆街缺乏公共配套措施、建筑老化等等问题逐渐暴露。2009年3月,江岸区政府对吉庆街进行了全面整改。改造采用“异地重建”的方案,以保护修复为主,拆除违章建筑,力争还原街区历史风貌,打造民俗创意区和文化馆藏区。然而,整改后的吉庆街反现萧条,商家惨淡经营,人气每况愈下。2016年12月,重新竣工的吉庆街焕然一新,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促进文化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团队以

吉庆街为对象,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调查。

一、吉庆街文化产业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查前后经过设计问卷、实地考察、分发问卷、采访经营者、阅读相关文献、分析数据的工作,于2016年6月启动,前后开展3次集体调研,共收集线上线下调查问卷255份,对经营者、管理者进行了2次采访。本文采用问卷数据分析、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以下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一)调查样本分析

1.受访对象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吉庆街商圈的人群总体呈现出年龄层低、省内出身、教育水平高、文化消费水平较高这四大特点。

其主要年龄层在25岁以下(44.31%),超过半数年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下(53.33%)。绝大多数文化程度在义务教育程度以上(83.13%,其中大专学历及以上占44.31%)。常住于大中型城市(74.12%,其中大城市占49.41%。来自于本省、本市的人员占83.53%,其中省内非武汉市出身者更是占到47.84%),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年度文化娱乐休闲消费额度在1000―5000元之间(51.37%)。如此看来,吉庆街的潜在消费者为年轻人群。

2.受访者获得信息的渠道

在受访者得到信息的渠道中,通过各类传媒和亲友介绍

(55.29%)最多,占半数以上。而通过旅行社得知吉庆街的最少,仅占2.35%。扩大范围来看,在针对包括吉庆街在内

的武汉市内四个景点的共计940份调查问卷中,经由旅行社推荐而来到景点的人数仍旧占比较低,仅1.28%。在除了“其它”和“旅行社”之外的四个选项中,占比最大的是亲友介绍(21.57%),其次是网络新媒体(17.25%),再次是传统媒体(16.47%)。可推测,将吉庆街介绍给外地亲友的应多为

本地市民或近郊人群,这点表明,来访人群往往不带有明确的旅游目的,大多数是探亲出差时顺便游览。该数据一方面说明吉庆街的景点魅力有局限性,吉庆街旅游文化缺乏宣传,另一方面说明吉庆街在制定发展决策时应优先考虑将本地

居民作为受众,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街区商业环境和文化项目。

(二)吉庆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描述

1.吉庆街文化产业到访次数、同行人员、游览目的分析

在受访人群中,“来过吉庆街三次以上的”占总数的56.47%,而第一次或第二次分别占比18.82%、14.9%。问及

同行人员,占比最高的是和同学、同事一起(36.86%),其

次为和朋友、恋人一起(23.53%),随团到访的最少,仅2.75%。

调查人群游览目的,顺位最高的分别为“其它”和“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居中的为“了解城市文化底蕴,开阔

视野”,最低的是“被广告宣传吸引”。可以分析,吉庆街作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不甚突出,作为购物地点的特征也体现

不多。“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是现代社会许多休闲场所都

具备的功用,表明吉庆街作为市民消闲场所这一特征的延续。而且,回溯吉庆街的前世今生,吉庆街正因其排挡文化和草根文化吸引大众,在将来的发展策略中也应着重强调这一深厚的文化背景。

2.吉庆街文化产业观光内容分析

询问受访者在吉庆街实际观光的内容。排序最高的是“其它”,比排序第二的“品尝特色美食”得分整整多出一倍。据走访中实地观察,单纯路过、周围居民在此纳凉散步、附近上班族休息、聚会、等人会和占相当一部分。除了与上文已经讨论过的吉庆街作为旅游景点魅力尚有欠缺这一点

相互印证外,值得注意的是,品尝美食与感悟历史文化底蕴仍然占据了第二和第三的位置。人们对吉庆街作为著名汉味文化景点的价值仍然有一定的认知度和期待度,吉庆街的相应价值值得保护和强化,在这一点上,绝不应该放弃吉庆街90年代以来作为美食文化名街所积淀下的底蕴。

3.吉庆街游客旅游感受、与满意项目分析

分析受访者的的旅游感受,表示“没达到预期效果,不推荐”以及“比预期差很多。会以负面形式宣传”的受访者比例达到24.7%,表示“基本满意,没有特别出彩之处”的

占55.29%,而“超过预期,会推荐亲友过来”的受访者仅占20%。与之前“通过什么渠道得知吉庆街”一项中超过20%

的受访者都是通过亲友介绍而到来的数据相对照,吉庆街的口碑效应有待加强。

分析满意项目答案,“特色美食”在满意项目中得到了

4.24的高分,“无”、“传统人文景观”、“特色表演”分居二、

三、四位;不满项目中,“无”选项排位最高,“配套服务”和“消费价格”、“景观建造”分居二、三、四位。

特色美食的高分说明吉庆街的招牌仍然是美食文化,特色人文景观中的老式里分建筑是吉庆街用来招徕人群的潜

在魅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汉市其他同类美食街市中所没有或者说不太突出、尚未形成特色的音乐、曲艺表演在调查结果中仅占第四位,得分比“无”选项(1.69)低了将近一

半(0.87),这一特色不够突出,令前来的顾客感到吉庆街除了美食之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走访过程中发现,吉庆街的音乐表演者人数减少,演出质量、收费水准有待提升。 4.吉庆街消费金额、不满项目分析

吉庆街的文化,是带着汉味的草根文化。根据人们旅游时考虑的因素显示,人们进行文化观光时,金钱成本也是观光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排在所有选项中的第一位。然而,结合人们对吉庆街的不满之处,吉庆街的消费价格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不满意项目,排位仅次于“无”和“配套服务”两项,居于第三。消费金额调查显示,占44.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吉庆街的消费在200元以下,200-500元的也占29.41%,

500-1000元的占比44.31%,而消费1000元以上的占比8.36%。

吉庆街低额定价是它的巨大优势。然在实际走访中发现,吉庆街里满是高级连锁餐厅,老街两边经营的私人小餐馆,其菜品定价离亲民廉价有一定距离,基本和武汉市其他地区餐馆的定价水平持平,其菜品价格也不具有汉味特色。事实上,来到吉庆街的人群在调查中表示对消费价格不满,多是因为对吉庆街的草根认知与现实情况有落差。

在不满项目中,除去上文提到的草根文化的流失和价格优势的丧失,配套服务成为吉庆街的首要短板,而景观建造位居第四。以上均是吉庆街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

二、吉庆街发展面临的问题

多年来,吉庆街备受政府与人民重视,曾多次进行改造重建。2016年12月,改头换面的吉庆街重新面向广大市民,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建筑老化、缺乏管理等诸多问题,使吉庆街承担起弘扬传统民间文化的历史重任。但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传统民俗草根文化流失

新吉庆街的建设方式是“异地重建”,投资巨大,群众

期待也极高。新吉庆街采用民国复古建筑模式,取缔了原有的露天排挡文化和市民草根文化。结合影响观光因素一问的调查结果,景点独特性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审视现状,吉庆街原本以夜市露天餐饮为招牌的特色模糊

起来,艺人的不断流失使其失去吸引力。从吉庆街的例子里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城市建设与特色传承的矛盾。现代城市建设在追求整洁、卫生之时,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破坏。此外,新吉庆街的管理者大量招揽全国连锁型餐馆,不仅损坏吉庆街固有的美食特色,使之与高档商业区别无二异,也使价格提高,影响居民消费。

(二)缺乏相关部门有效宣传

吉庆街曾扬名中外,相关小说、影视剧作一度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吸引远客纷至沓来。相较当下游客骤减,且多为周边居民的现状,可见吉庆街的名声已大不如前。

近年来,有关部门对吉?c街的宣传较少,现有报道多反映其萧条现状,表示吉庆街不值游玩。同时,有关部门未能充分利用新新崛起的网络媒体平台,使其在新生代消费群体中产生一定影响,导致吉庆街一度没落。

(三)缺乏配套设施建设

武汉的市政交通建设是民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是城市的必要发展经历。只是,武汉交通建设缺乏规划,2009年长江过江隧道试运使中山大道通行受阻,减少吉庆街车流量。2014年8月中山大道又进入进入两年的全封闭地铁施工,加大游客到达吉庆街的难度。五六年的时间使得吉庆街从如日中天变成藏在深闺,在人民心中日渐衰落。吉庆街在黄金时代戛然而止,地位被新生力量取代。2016年,吉庆街交通状

况有所改善,但车位较少,交通拥堵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和转化方式,缺乏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吉庆街的草根情怀终难长久延续。

三、吉庆街文化产业化发展建议

通过对吉庆街经营者的采访,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现从以下两方面提出建议。

(一)政府的战略规划设计和决策支持

1.加强文化政策扶持力度,突出吉庆街特色

文化产业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应加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其次,市政府应在对吉庆街进行统一规划时保留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

保护性开发,维护汉口老街巷文化,增强文化景观文化内涵。有关部门要对入驻商家进行适当筛选,争取吸引艺人回归。同时,政府要丰富宣传渠道,提高吉庆街知名度。使得文化传承和城市建设达到平衡,发扬吉庆街独特的草根文化。

2.维护商家艺人权益

政府要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在艺人管理上,推行艺人俱乐部或工会,为艺人购买社保基金,提供社会保障。在税收政策的制定上,为了重新焕发吉庆街的活力,政府可以针对吉庆街的商户推出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保障小个体户的权益。在城建执法方面,有关人员可在吉庆街附近范围内进行限制性管理,开设步行街,恢复吉庆街热闹风貌。

3.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武汉市政府应抓住吉庆街的交通优势,加强地标建设,对旅游景点进行区域性整合形成集群效应。如在进行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时优先考虑经过吉庆街的线路,将吉庆街与其他临近景点联合,形成旅游经典线路;以“吉庆街”命名公交或地铁站点;在周边景点地图中加入吉庆街地标,进行一定的景点介绍和旅游推广。同时,也应完善公共设备,规划露天大排档区域和停车场区域,完善配套措施。

(二)商家和艺人的文化自觉

要把吉庆街建设成武汉饮食文化的另一张名片,那就必然少不了吉庆街传统商家的力量,个体商家需要在正确认识吉庆街文化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经营进行适度改进,走亲民路线,无论是食品的味道还是用餐氛围的营造、价格上都力求亲民。除了在文化观念上的更新以外,也应继续严格地遵照餐饮行业规范,保证食品安全,对顾客负责。

在吉庆街的街头艺术方面,无论是非遗传承人还是街头艺人都应有文化传承自觉。其音乐种类、与艺术形式可以适当创新,形成湖北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使吉庆街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新吉庆街改造工程完成,吉庆街逐渐重回大众视野。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大型公益活动的承办,以及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意味着吉庆街必将在城市

化进程中进一步发展。同时,吉庆街的改造之路可广为借鉴。其所代表的典型问题,体现在传统民俗文化转型升级的各个方面。唯有加以重视,才能更好促进文化产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熊元斌,李晟.吉庆街:武汉休闲文化名片的打造[J]. 学习与实践. 2004(07)

[2] 孙静梅.展示城市文化的一张艺术名片――武汉市吉庆街街头音乐表演形式的分析[J]. 学习月刊. 2006(24)

[3] 谢宏雯.清末明初的“汉味”吉庆街――武汉新吉庆街掠影[J].长江论坛.2013(04)

[注:本次调研由湖北大学湖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为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是武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国建筑行业年度研究报告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谢玲通讯员武仁)高温时节正值人才市场供需淡季,建筑业猎头却频频出手。记者获悉,今年来该行业需求量增幅超两成,企业之间互挖墙脚也成为人才流动的关 键原因。 武汉市人才中心昨日举行的一场中高级人才封闭招聘会上,数家建筑房产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前来揽才,吸引了不少职场人士的关注,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管理模式是中高级人才求职时最关注的因素。 武汉市人才中心招聘负责人朱培介绍,今年3月以来建筑类职位需求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两成,项目总经理、财务总监、景观设计等职位需求量增长高达150%以上。年薪10万以上的中高级人才需求旺盛,年薪20万元以上的总监、副总级别人才更是一将难求。 业内人士分析,房地产调控政策造成人员流失成为需求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企业互挖人才也加剧了人才流动。另外,北京、深圳等地已成为该行业一线人才吸纳地,但武汉在薪酬待遇上竞争力不足,不仅无法吸引外流人才,甚至面临人才外流的窘境,不得不提前储备人才。 第一才经网猎头分析,建筑行业规模还在扩大,人才梯队却没有跟上来,而且不少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其它行业的人才想进入的机会减小,难度增大,行业外人才向房地产行业流动趋缓,人才主要在行业内调整,也使得“挖人”趋势愈发明显。

(2011-2012年)中国建筑行业 年度研究报告 ?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行业财务数据分析 ?各省市竞争力对比分析 ?细分市场分析 ?产业链上下游分析 ?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重点企业分析 ?行业贷款规模及结构分析 ?行业融资需求及特征分析 ?行业准入标准 ?行业目标授信客户指引 ?行业风险预警及风险评级

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两课实践调查》 题目: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总成绩 评阅人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西安文化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 摘要:文化的力量,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堪称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有着非常深刻文化内涵。西安作为西部最重要的城市和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对西安的堀起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通过研究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意识、结构、规模等问题,提出了培育全民文化产业意识,提升文化产业总量,着力打造西安文化产业品牌,进一步从文化具体情况出发,在己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阻碍发展的原因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西安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西安;产业结构 1.选题背景及意义 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成为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 研究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文化产业问题一直是国际国内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理论工作者己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呈现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尽管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大多采用抽样调查取得相关数据和资料,所抽取的样本代表性有所不足。②有利于提供比较系统地研究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方法和思路。本文的研究从区域具体情况出发,在己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西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阻碍发展的原因并进行探讨,最后提出西安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现实意义在于:①促进西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和谐社会建设。文化产业包含多形态、多门类、多层次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是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作为“新经济”的骨干产业,文化产业不但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而且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同时文化产业是环保产业,不会破坏自然资源和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由此,文化产业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②增强西安文化竞争力。全球化浪潮汹涌而来之际,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对提高区域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③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更好的满足了继物质需求满足后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知识、教育、审美和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大量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可以引导人民群众思想上、精神上不断进步。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依托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人才优势、区位优势等有利条件,西安的文化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成为了西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当前的城市文化观来审阅西安的文化产业,又不得不遗憾地说西安的文化产业和它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没有相得益彰,同发达城市的文化产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2.1 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

城市设计调研报告

城市设计调研报告 调研提纲 1、查资料:a、调研地段历史状况 b、地段的发展过程 c、地段及附近建筑和居民生活现状 d、其他城市对老城区改造的成功案例 2、现场调研内容:a、建筑的现状、功能及风格特色(附表) b、地段内居民的居住状况、生活状况 c、商业设施、开放空间的分布 d、交通状况、人车流量(附表) 3、寻找侧重点,确定主题 通过简单的分析讨论,我们决定在调研后,寻找低端的优点并发扬,改善地段的短处,将我们的设计主题围绕地段的特色展开。 调研报告 1、地段现状:a、建筑多为中华巴洛克风格,但是损坏严重 b、大多建筑一层用来作为店铺,二层以上很少有人居住,周围街 道脏乱差,生活环境恶劣 c、缺少公共绿地 d、交通混乱,人车混行

2、建筑及街区的保留价值:a、历史价值——道外区的店铺大多是老字号,并且 多数是在外国势力侵入下发展的民族资本,这可 以看做是民族资本的发展史 b、文化价值——东西方交融下的市井文化,体现了 哈尔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建筑价值——中东铁路修建后,道里区大多为俄 国人居住,而道外是中国人聚居区,在中国文 化的长期熏陶下,民族工匠吸收外国文化,创 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目前为止,道 外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d、商业价值——文化资源引发人文意义,从而振兴 传统商市 e、旅游价值——哈尔滨本土的人文景观,不仅可以 吸引外地人,更可以让本地人流 连,创造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3、保护方式:a、腾迁——最大限度的保护原有建筑特色,但老道外的真实生活 得不到保护 b、局部回迁——保留传统老店和部分老居民,复原老道外人的生 活方式 思考 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总结出地段内现存的几点矛盾: 1、建筑老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的矛盾 2、生活环境差、绿地较少与现在高水平的生活品质之间的矛盾

武汉产业园调查报告(整合)

武汉工业地产项目实地调查报告 踩盘时间: 2012年2月25日(周六);2012年2月27日(周一) 踩盘人员: 罗斌;方如君;韩立山 踩盘项目: 江城壹号;汇丰企业天地;中部慧谷;阳逻港华中国际产业园;第一企业社区;美国新都市工业城镇;商控华顶工业园;光谷金融港;武汉研创中心 踩盘目的: 1、实地调查了解武汉知名产业园及工业地产项目,通过现场咨询销售人员最大限度收集竞 争对手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葛店、黄陂项目定位及规划提供市场依据。 2、了解武汉各区域规划配套,掌握最新的工业地产区域市场资料,并详细调查具有影响力 的工业地产项目,为掌握武汉市工业地产发展提供一手信息。 第一站:江城壹号 项目地址:售楼处和项目均位于硚口区古田四路47号(原轻汽厂地块) 开发商:上海圣博华康集团 项目面积:占地110亩,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 物业类型:商业、写字楼 区位交通:目前仅有3条公交线路,预计2017年前地铁3号线延长线会通车 价格:每平米每天3元物业管理费8.00元/平方米·月 销售情况:预计5月份一期项目开盘目前已经开始招商 项目特点:该项目保留和利用旧的工业厂房,以文化创意聚集区为基本功能定位,分成创意办公孵化区、文化创意展示区、时尚休闲体验区三个功能区,作模式类似于北京798和上海的新天地,目前该类型项目在武汉天地已经成功运作。 项目实景拍摄:

总结分析:该项目以文化产业园的概念取得了政府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并顺利取得了110亩土地,实际上该项目是一个商业项目,以餐饮、娱乐为主,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办公位辅,该项目的概念化操作值得借鉴。 第二站:汇丰企业天地 项目地址:售楼处地址在汇丰企业总部,项目地址在古田二路与长风路交汇处 开发商:武汉汇丰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面积: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约30余万方 物业类型:写字楼、商务酒店、公寓、商业等功能组成的城市综合体 区位交通:目前仅有3条公交线路,预计2017年前地铁3号线延长线会通车 价格:均价8000元/平米 销售情况:预计今年五月份前盘,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开始招商 项目特点:该项目囊括了新科技产业区、国际企业总部区、主题生态景观大道、创意文化产业区、灵动商业风情街、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金融企业总部区,在物业形态形态上市汇丰企业天地的一个升级。 项目效果图:

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 发展研究

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它不仅对一国经济政治有所影响,还对国民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在新的时代背景与国际环境中,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停滞的发展态势。如何在新时代助推文化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产业在转型升级时要注意走出去,以独特的中国魅力打造国际市场。本文以西安为例浅析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探索了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三种有效策略,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一、西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独特内涵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释放经济发展的活力、激发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在新时代,高质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往那样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粗犷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要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之路,走效率变革之路,走动力变革之路,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就西安文化产业而言,文化产业既具有一般产业的经济属性,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因而其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的内涵。

(一)高质量的产业管理体系 文化产业管理体系的高质量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它既包括宏观的管理制度的构建,也包括具体的政策治理两个层面。西安在文化产业管理的制度构建层面,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体制壁垒逐步打破,并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融合性、跨界性等特点,优化跨区域、跨部门、跨利益格局的产业推进体制,不断释放文化产业发展的红利,激发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最终形成了合理有效的产业宏观调控、微观治理手段,产业政策趋于市场化和全局性,政策治理效能极大提高。 (二)高质量的产业创新体系 西安牢牢抓住了抓住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契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备的文化产业创新体系,使文化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主体,优化产业创新平台,整合创新资源,形成文化产业创新合力。特别是加大文化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重大成果,构造产业技术优势。可以预见,文化创意将成为推动西安文化产业内生动力、增强外部渗透、提振相关产业附加值的重要力量。 (三)双重高质量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同样具有产业和事业的双重属性,既可以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又能够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篇二: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共2篇)据统计,截止到XX年8月,在所有的专业院校中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18所,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33所,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院校因办学时间太短或自知办学条件与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请参加评估。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硬件(实验设备、教学科研面积、教学经费等)不足,软件(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绩效考核)落后,迎评时间短,工作任务重。XX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

评估标准。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XX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⑤报告厅 300 m2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1)

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报告-总结报告模板

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报告 一、我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今年1-6月,我区房地产业实现税收5亿元,同比增长8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亿元,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3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万平方米,销售100万平方米。今年以来,我区房地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房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 我区近年的大开发大建设态势和房地产市场的走热使得房产开发商对我区房地产市场前景纷纷看好。今年上半年我区房地产开发仍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较快增长势头,1-6月,房地产开发平均增速为%,具体走势见图一。其中,住宅建设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地位突出,占到房地产开发全部投资的62%;商业营业用房今年开发增速也持续走高,2-6月累计增速分别为:%、%、%、%、倍;办公楼开发投资也保持了10倍以上的增速。 2、房产销售势头回落明显 今年我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同比增速均呈逐月下降趋势,2-6月的增速走势见图二: 从商品房预售情况来看,回落趋势明显。1-6月全区预售40套,总面积万平方米;预售套数和面积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降低了%和%。出于对宏观政策的观望心态,3月份我区商品房预售出现了一次明显下降,4月份仅售出474套,总面积万平方米,与3月份相比均下降了%。5月、6月继续维持了较低的预售水平,每月预售385套,总面积5万平方米左右。 3、房产平均价格持续走高 虽然今年年初开始,中央及市频频出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关政策,但年后,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快速上涨的新一轮行情,由于土地的稀缺性、百姓改善住房的实际需求支撑以及“跟涨不跟跌”的投资心理等因素影响,我区房价也呈持续走高的态势。 自年开始,我区房地产价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提升,房价在分别同比上涨%、30%和42%。目前,我区新建商品房均价已达5590元每平方米,同比上升20%;存量房均价已达5000元每平方米,同比上升47%。 二、近期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对我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 由于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投机成份严重,中央将防范房地产风险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市也出台了多项有关政策,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调

武汉建筑行业调研报告

武汉市民营经济百亿行业——建筑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市工商联《关于开展打造我市民营经济百亿行业调研活动的工作方案》的部署,2007年9月,由市委统战部、武汉市工商联、武汉青年国民经济研究所组成的课题组,对全市民营建筑行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在这次调研活动中,课题组通过面向全市建筑行业民营企业下发调查问卷,走访重点民营建筑企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对武汉市民营建筑行业进行了初步的摸底,着重分析了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武汉市民营建筑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武汉市不断完善民营经济的法规和政策,突破性地发展民营经济,民营建筑经济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已经占有总体建筑经济的半壁江山,多种经济成份的建筑业企业并驾齐驱的发展局面已经形成。从历史看,武汉建筑业民营企业大多起步于上世纪中后期,且大多是从个体经济演变而来,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炼和艰苦创业,已经走出了一条依托当地资源和企业自身优势,面向市场需求和未来态势的稳步发展路子。特别是近几年来,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纷纷加快改革改制步伐,民营建筑企业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武汉市总体民营建筑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规模,对武汉市建筑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武汉民营建筑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主要体现在: 1、生产规模扩大,民营建筑比重提升。由于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对高速公路、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大力推进商品住房建设,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武汉市民营建筑业企业总产值、竣工面积稳定增长。统计显示,2006年我市建筑业实现总产值962亿元,民营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一半以上,超过60%的民营建筑企业对行业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非国有经济的比重显著提升,更有利于这一劳动密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的新陈代谢,促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总体建筑业企业改革,为武汉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企业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显著,市场竞争力加强。武汉市民营建筑业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显著,建筑产品的产品结构由原来的单一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技术含量由低变高,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资质等级普遍提高。我市是传统的建筑业大市,建筑企业总体资

西安市曲江新区文化产业发展考察报告范文

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考察报告 一、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发展概况 曲江新区是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新区。2002年以来,曲江新区实施“文化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战略,立足于曲江文化产业核心集聚区,坚持集团化建设和企业集聚并行的发展模式,突出盛唐文化特色,着眼国际化视野,通过大项目带动、大集团引领、大产业聚集,规划开发了大唐芙蓉园、曲江海洋公园、大唐不夜城、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30多个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项目,组建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影视集团、曲江演出集团、大明宫投资集团六大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了“曲江文化”、“曲江旅游”、“曲江影视”、“曲江演艺”等系列文化品牌,全面提升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年接待游客200多万人次,预计今年实现文化产业产值50亿元,被各界誉为文化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曲江模式。近年来,曲江模式加快向外辐射发展,形成了曲江文化景区、大明宫遗址保护区、法门寺文化景区、西安城墙景区、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楼观中国道教文化展示区等六大文化板块竞相发展的跨越式发展格局,总辐射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奠定了整个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基础,加快了西安市“文化高地、引领西部、示范全国”的文化产业战略步伐。 二、曲江模式的成功经验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我们认为,曲江模式中最值得我市借鉴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基础。曲江新区生存的大环境是古都西安,而西安的大部分文化遗址也都分布在曲江新区,大唐芙蓉园遗址、大雁塔、曲江池遗址、唐大慈恩寺遗址等相对分散但又相隔不远,曲江新区管委会以盛唐文化为主题,面向国际招标,高端策划创意,超前规划设计,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开发两种形式,把这些分散的、有关联的文化遗产“纵横联通”,形成了一个唐文化气息浓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区。曲江新区管委会运用城市经营理念,牵头开发与各景区配套的大型公共文化场馆、商业设施、基础设施,通过城市价值兑现反哺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了产业园区的文化品位和生态环境,使曲江迅速成为西安文化旅游的重要集散地,每年来曲江新区旅游参观考察的人数达到3000万人次,进而带动了影视业、演艺业、会展业、衍生产品运营和房地产业。此外,曲江新区还着力用文化创意激活文化遗产,将民营的“大唐芙蓉园”打造成为“全文化产业生态链”的典型代表,2009年,入园人数首次超过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大地增强了曲江文化产业园区的总体竞争力、话语权及领导力。 第二,坚持民生优先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根本出发点。为解决遗址保护开发过程中的拆迁难问题,曲江新区坚持民生至上,优先保障拆迁户利益。大明宫遗址保护工程共投入120亿元,其中仅拆迁安置费就达90亿元,按照每人补偿15万元和置换面积30平方米的标

房地产调研报告范文4篇

房地产调研报告范文4篇 根据县政府近期调研工作的安排,我局对目前我县的房地产市场情况作了详细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奋力跨越争进位,富民强县快发展”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下,全县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大,房地产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持市场供需总量平衡、供求结构基本合理,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的态势下,全县房地产市场呈现快速运行的良好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发项目施工、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等主要指标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截至目前,我县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已有17家,“十五”期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6.3亿元,建设花园、锦华苑、公园、城南、金都、金明寓、栗园、金星等成规模小区8处,开发商品住宅6200套、56万平方米。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为我县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我县房地产业处于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各类型楼盘销售情况良好。建筑类型方面,已建和待建楼房以砖混结构为主,框架结构楼房所占比重逐渐上升;楼盘品质不断提升,居住环境日益改善。

xx年以来,在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的同时,我县房地产开发楼盘的 品质得到了不断提升,购房户的居住环境日益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和品位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加大了居民对住房消费的吸引力。消费结构方面,主要以100平方米以上的大面积楼房为主,90-100平方米的 小户型销售情况良好但数量较少,仅占年度开发量的25%左右。 总体看,xx年我县房地产需求增长速度将低于xx年,房地产 供求形势进一步改善,房地产价格涨势将趋向相对稳定。今年以来,随着国家抑制房地产非合理需求的力度加强,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等调控措施的实现以及二级市场的扩大,我县房地产市场供求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主要消费需求是外来经商务工人员、乡镇机关工作者及刚参加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他们成为购房的主力军;同时,个体从业者、私企老板及企业中的中高级管理人 员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也将有所增加。商品房购买对象以个人购买为主,投资商尚未大量出现。房地产市场是否健康,一个重要标志是看市场化程度如何(特别是个人购房比例)以及投资性购房的比例。xx年, 从购房者购房的动机来看,我县城区购房者中,购房用于自己居住的比例达到93%,以投资为目的占7%,而纯属投机炒作购房的比例尚不到2%,说明我县整个房地产市场并未出现大量投机者,整个销售市 场处于自然销售状态。

经典房地产调查报告范文5篇

经典房地产调查报告范文5篇 房产市场是以房产作为交易对象的流通市场,也是房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那房地产调查报告该怎么写?以下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房地产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经典房地产调查报告范文(一) 一、xx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优越的地理环境,浓厚的商业氛围,旧城历史景观和独特滨江景观特色是xx房地产业的发展的主要特质。从2019年起至今,xx商品房价格一直呈现稳步上涨的态势,xx已成为武汉高档房产的主要聚集区域,同时,也成为优势地产竟相博弈之地。总体而言,xx房地产无论从产品定位还是创新程度,都趋向于中高端。 xx年以后,随着大量外埠资本注资xx,该区域房地产格局呈现出新变化。一方面,房产的整合概念不断增强,如永清片区的新天地项目,集合住宅、酒店、写字楼、商铺等不同商业业态于一体。房地产开发不再以某类物业为主,而是深化为产业概念,地产对城市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顶级项目拉动了高端消费力量。长期以来,武汉的房产高端消费都受到了产品的极大制约,项目品质的均等性使xx的房地产业不能满足细分市场的要求。2019年后,这一局面被打破,xx滨江地产及商业地产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2019年,xx房

地产进入了历年来最火爆的一年。 目前,xx房地产呈现出住宅、商业并进的格局,物业形态上以高层为主,投资型物业不断涌现。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之下,房地产项目的消化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价格仍然稳步上升。【您正浏览的(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二、xx商品住宅发展特征 产品特征:xx中心区域住宅以高层住房、高档公寓为主;城郊结合部以多层、小高层、连排别墅为主。 价格特征:xx城区商品住宅总体价格水平在6500元/平方米左右,均价在 6500元/平方米以下的物业主要集中于后湖、金银湖,、二七片及古田区域。 供求特征:全市商品房销售项目中,xx区域占据了39.54%,xx区域楼盘供求基本平衡。 消费者特征:包括公务员、商人、公司职员、企业老总、外来人员等。 产品定位:中高端产品为主,中低档楼盘放量偏少(多集中在后湖、金银湖)。 文化诉求特征:浓厚的商业、娱乐等都市文化特征。 三、2019年(1-6月份)xx商品住宅供给和销售基本分析 (1) 商品住宅价格与销量分析 xx区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优美的自

装配式建筑调研报告

装配式建筑调研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关于装配式建筑考察学习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或部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居住建筑和商业等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性能优越,能顺应绿色制造与节能环保需求,具有建造速度快、节能环保、强度高、自重轻、空间利用率大、隔热性能好等优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供给侧改革组合拳之一,在“三去一降一补”中,装配式建筑承担生态文明补短板和钢铁行业去库存重任。 2017年4月,**省首个装配式住宅项目——**工程已经正式开始施工。由于**省住宅产业化起步较晚,相关经验还较为缺乏,为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提高**省建筑工业化发展速度,我局特组织本次观摩考察活动,了解学习外省及相关企业在住宅产业化建设情况、先进经验及管理措施办法,更好的为建设**省住宅产业化项目的推进和政策实施提供参考。 二、装配式建筑行业现状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把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度。中发〔2016〕6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计划用10年时间,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30%。住建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积极扩大装配式建筑应用规模,明确重点应用区域,提高应用比例。2016年10月,贵州省政府

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为加快推进贵州省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切实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培育重要支柱产业提出了明确意见。《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省新型建筑建材业完成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完成增加值4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省新型建筑建材业总产值达2200亿元以上,完成增加值600亿元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5%以上。基本建立健全与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标准体系。本次考察学习的武汉市和深圳市,在装配式建筑方面明显走在了前面。深圳市自2016年起,新建项目采用装配式,单体预制率不低于40%,装配率不低于60%;湖北省规定2015-2017年,装配率不低于20%,2018年开始,装配率不低于30%,每年按照5%的增长速度推进装配式项目的实施。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各地出台了大量的鼓励及奖励政策:小区容积率奖励3%-5%;装配式项目鼓励采用EPC模式招标;免交新墙体基金;购买装配式房屋享受首套房优惠;完成主体结构50%即可预售;购买装配式房屋可异地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绿色建筑评审上调一个等级;单个项目节能补助60-100元/平方米。 三、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不同点及监管重点、难点 1、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不是纯粹的装配式结构,对关键的框架梁柱节点及楼板叠合层均采用现浇处理,既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达到了与现浇“同等型”;又解决了建筑部件、暖通空调、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建筑和设备专业的要求,做到了协调统一、优化配置,在不降低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了建筑性能和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西安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各类文化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为兴起阶段,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娱乐企业和广告企业蓬勃兴起;上世纪90年代为第二阶段,总体趋势是许多文化事业单位逐步向文化企业转变;200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文化产业逐步进入了整合期,文化体制改革有了实质性进展,开始调整政策,完善市场,培育企业,正在努力提高文化企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一、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增速明显加快,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已经成为西安经济增长结构中极具增长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传统文化产业平稳增长,新型文化产业迅速扩张,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文化硬件实力不断增强,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非公资本和外资进入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初露端倪,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播影视、文化娱乐、新闻出版、文化旅游、文物及文化保护、广告会展等六大重点文化行业整体推进,网络文化服务、文化旅游业和会展广告业增长迅猛;以曲江新区、高新区、临潼文化旅游板块为代表的七大板块建设已具一定规模,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增强,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目前主要瓶颈 1、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文化产业意识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一些国有企业和管理部门不能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产业观念淡漠;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具备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运行机制,作为现阶段发展西安文化产业的主体体系大而不强,行业图景比较破碎,体制、政策还不系统。 2、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仍需深入。从2004-2007年的情况来看,西安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2%左右,外围层比重从18%上升到21%,相关层比重从39%下降到37%,核心层在总量结构中所占比重没有明显提高。 3、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有待进一步强化,骨干企业弱小,缺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2007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单位近3000家,但上规模的文化产业主体还不足5%。每个文化产业单位2007年创造的增加值平均为31万元左右,远低于全国46.16万元(2004年)的平均水平。至今,西安没有大型的报业集团、传媒集团等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主体,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不能更好地服务于产业链的完善与壮大。 4、本地文化消费市场容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消费支出结构来看,西安居民的主要消费还集中在食品、衣着、居住、教育等领域,文化消费增长较为缓慢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和旅游等部门。另一方面,受发达地区消费观念影响,私家车、移动电话等产品消费增长很快,2007年私家车支出增长了一倍,对文化消费也产生了消减。 5、文化产业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西安现在从事文化产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创新能力都不能满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要求,既懂文化建设规律、又懂市场管理和经营的人才

城乡规划管理调研报告范文-范文

城乡规划管理调研报告范文 为学习外地城乡规划先进经验,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市规划局一行人在局领导同志的带领下,于5月利用13天时间赴市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现将考察、调研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1日在市规划局档案室系统学习了规划科技档案的整理及归档工作。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学习。 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接太湖,距上海、南京各150公里,是自上海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城市。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文化昌盛,明清时就是苏南的教育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人在中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中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的高速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无可限量的前景,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在发展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在新与旧、发展与保护之间徘徊。但同时,多年积累的资本与经验也为未来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使得有能力在空间、能源、环境等资源日益紧缩的制约下获得更大的机遇,实现城乡的战略转型。 二、经验和启示 市的做法对我市城乡规划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总结其新形势下的城乡规划工作实践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

重点关注: (一)强调集聚,要节约利用资源 以为代表的苏南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城乡工业发展齐头并进、城乡建设全面开花。要改变城镇建设的分散状态,促进人口和经济向城区、镇区、规划的农村居民点集中,充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类资源,促进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统一规划和建设,资源共享,发挥资源与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强调分工,产业发展有特色 行政区划988平方公里,由于发展基础条件各有不同,各地发展状况也有着较大差异。中心城区已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较为完善的三产服务功能,澄东片区已成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财政经济重镇,澄西片区依托沿江开发形成了临江工业基地,澄南、澄东南片区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态势明显。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的集聚发展,城镇功能应合理分工,产业发展应各有特色,减少盲目竞争,实行分工有序,从而加强全市或片区的整体实力,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三)强调生态,尊重自然环境 充分保护和利用山体、水系等自然资源,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尊重地形地貌,尊重生态景观资源,使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良好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互动。 (四)强调文化,城镇风貌有特色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

南京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南京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正式版

南京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仍在增长,销竣比显示供需仍不平衡。XX年南京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额445.97亿元,同比增长27%,XX年1-2月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77.2亿元,同比增长41%。XX年以来平均销竣比为2.64,XX年全年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XX年前两个月销售面积跟不上竣工面积,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市场"拐点论"的影响。 XX年南京商品房销售均价平稳增长,XX年初售价同比增长10.1%,环比略有下降。XX年,南京市商品房全年销售均价为

5303.8元/平方米。 XX年1-2月份商品房销售均价为5331元,同比XX年2月份增长10.1%,相比XX 年全年销售均价增长0.5%,但是比较XX年末的销售均价略有下降。XX年12月份南京市商品房成交量显著放大,XX年前两个月成交量较少,相比XX年1-2月份同比减少60%多。 XX年前4个月南京住宅市场成交量表现比较平稳,较XX年同比有所减少。XX年3月份累计成交面积约4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7%左右,4月份截至到4月22日累计成交40.2万平方米,有望超过3月份的成交量,但同比XX年4月仍有缩减。 南京未来两年的住房建设计划将提高

全国家装市场调研报告(武汉)

全国家装市场调研报告 —武汉— 时间:2010/4/8 调研人:王大川、杜秀强 会议人员:湖北省家装协会会长黄恒 武汉市装饰协会会长张志海 中装协行业发展部主任王本明 嘉禾装饰集团首席管理顾问刘斌 嘉禾装饰集团总裁钱俊雄 嘉禾装饰集团信息中心经理周伟 行程:参观嘉禾永清设计楼——魔块家居创意城——金鸿工厂 ?全国家装行业现状与趋势 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催生装饰行业刚性需求。2009年,全国实现建筑装饰规模15000亿元,其中家装市场8000亿元,2010年可能超过1 万亿,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据统计,中国目前城市化水平 为43%,到2013年,这个数字可能达到56%,这一变化会导致大量的住 宅装修刚性需求。2009年中国人均住房30平米,美国1996年就98平 方米了,人们对居住的需求永远“缺一间”,当然美国房地产的国度投 资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中国不一定到那个程度。经济学家认为,国内 尚有2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期,这一切都会导致住宅装饰行业在一定时期 内有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行业目前离散度高,目前全国约有1.5万家装修公司,平均下来,每家产值只有500万元,许多企业一年也就100万,勉强维持生存,整个行 业年产值过亿的不足10家;

一直保持着全国投诉前十位; 家装行业是行业模式升级换代最快的行业,尽管如此,目前行业还是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必须差异化经营和专业化发展,才能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大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七大问题 ?恶性竞争,尤其游击队的存在,是整个行业的秩序混乱 ?规范企业的刚性成本很高,尤其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管理成本也不 断提高 ?人才危机,企业不得不培养人才,但培养的人才跳槽频繁;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弱,行业无法形成进入壁垒 ?沙霸、石霸屡禁不止,严重影响行业秩序 ?整个行业在逐渐发生变化,如何应对行业变化是大企业面临的挑战 行业存在着“对接”问题。刘斌指出,2000年,设计和施工分离,工长带着客户买材料,半包的利润有一辆桑塔纳,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逐渐开始提供集成服务,现在都有体验馆了,人多了,问题也多了,然后装修公司有一天忽然发现,看着天天生意做的不错,回家一算不挣钱,装修公司忙来忙去不过是为材料商打工,为工厂打工。 ?一个家装企业,每年100个工程,每个工程需要2000种材料,每 个材料5道工序,就会有100万节点,任何一个节点出了问题,装 修公司就要赔偿; ?业主经常变更设计,提出个性化要求,使工期延长,这个可以通过 标准化来实现,可以跟业主约定不准变更,但是家装工程量小,不 能规模化生产,工厂做这样的产品不盈利,因此经常出现违约,这 样就会导致几种材料配送时间与施工时间不匹配,需要赔付,但家 装公司利润太低,一个工程都赔不起,因此对于家装企业来说,现 在是不标准化等死,做标准化找死,;

西安文化产业现状与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 时代的到来,文化越来越物化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城市文化是一 定地域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 精神支柱,是城市发展的最大资源和资本,是城市建设的精髓和灵魂。西安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数目众多 的文物古迹汇集于此。在“一带一路”的现实背景下,在追赶超越的 路途中,如何保存和利用独特的地域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如何通 过城市文化建设带动和指导整个城市建设,将西安打造成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成为当前西安城市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安具有突出的文化资源优势,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地域历史文化资源,其蕴含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而3100年的城市发展历史和1152年的建都史也给西安留下了国内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大量重要、珍贵的具有绝对优势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作为陕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全省起着指导和示范作用,西安地处我国北方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陇海、兰新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和文化明珠,便捷的地上、空中交通,发达的通讯设施建设,使西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通讯枢纽;西安又是一座知识密集和技术发展型城市,高校和科研实力以及文化人才资源与北京、上海构成鼎足之势,而成为一座人才城、科技城、文化城,西安在“一带一路”中以其桥头堡的地位对西北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还应清醒看到西安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 一是城市文化产业组织滞后。目前,西安文化产业组织形式规模小,实力弱,企业市场主体意识淡漠,竞争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具有强势品牌或知名品牌文化产品的企业较少,经营项目结构不够合理,城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是西安产业科技含量低,西安文化产品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弱,涌现出的知名品牌少,最主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不足,目满足人们文化消费新要求的质量也会降低,难以启动和引导家城市文化消费的新领域。 三是西安在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上创新少,未能与时俱进,且缺乏长远规划,在交通、绿化、公共设施等方面都未能走在国内前列,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城市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如何结合城市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量身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国际化外衣”, 力争在“一带一路”的交流中展现出西安特有的魅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调研报告

XX大学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 调研实习报告 专业:XX城市规划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 日期:2013年3月7日-3月9日

双廊镇现状城市风貌格局初探 序言 大理双廊镇,坐落于洱海东岸,是一座拥有四千年历史的白族古渔村。这里背山面水,拥有保存较为完整的白族聚落,是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自古享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双廊正在面临着传统风貌格局的更新之痛。 一、调研实习目的及任务 (一)实习目的 1、通过调研,收集了解双廊镇传统风貌格局情况资料,为毕业设计做引 导。 2、通过调研积极去发现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对双廊传统风貌格局带来的改 变,分析存在的问题。 3、前后对比,找到毕业设计的主要突破口。 (二)实习任务 1、收集资料; 2、分析传统风貌格局特征; 3、发现现状存在问题; 二、实习地点:大理市双廊镇 三、实习安排: 1、对双廊风貌格局方面进行系统性调研收资 2、标注历史建筑和特色民居的具体位置 3、标注一般民居的建筑高度、质量、风貌、业态等情况 4、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调研实习内容: (一)双廊概况 双廊镇位于高原明珠云南省大理市洱海 东岸,古名栓廊,南有长约7公里的弧形海岸 线,名莲花曲;北有长约5公里的弧形海岸线, 双曲环抱双岛

鱼骨状街巷肌理 名罗莳曲。更有洱海三岛中的玉几、金梭(今南诏风情岛)二岛,双曲环抱双岛,故名双廊。双廊东连佛教名山鸡足山,西眺苍山十九峰,门迎万顷洱海碧波,境内山峦连绵不断、山光粗犷、水天一色、奇丽和谐,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 (二)现状情况 1,古村格局变迁分析 双廊历史文化名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整体地形东高西低,聚落呈带状以组团式分布 于洱海之滨,民族文化一条街穿镇而过,连接 各个组团。村落的步行巷道呈鱼骨状沿民族文 化一条街向两侧延伸,整体布局形态呈鱼型骨 架。民居与街巷的发展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自 由灵活,街巷尺度亲切宜人,富于生活气息, 空间张弛有度,富于变化。 双廊历史文化名镇古镇范围是由双廊、康 海、天生营、大建旁、岛依旁五个自然村构成, 历史上各村各有独立中心,村与村之间有绿化、 农田相分隔,后随着聚落的发展及人口的膨胀, 村落逐渐向外围扩展,现双廊村与康海村以及天生营村之间的空地已经被逐渐添满,三个自然村已连为一体,构成了古镇建成区的主体部分。大建旁村与岛依旁村与古镇主体部分之间仍有部分农田、绿地相隔,通过民族文化一条街与之相连。 双廊历史文化名镇聚落的整体发展过程,受自然地形、社会经济、人 口密度等因素影响较大。聚落形成早期,因洱海水位较高,现民族文化一条街以下多为洱海水域范围。村落早期民居都建于水位线以上,村落现存的早期建筑如:李家家祠、李家大院等都位于这一范围。随着人口的增加,聚落逐渐呈带状向南北扩展,依照白族传统民居的样式特点和布局形态,衍生出新的组团与巷道。后洱海水位下降,民族文化一条街以下产生了新的陆地,民居又向下发展,依照聚落原有格局,形成新建民居和巷道。 这时,双廊历史文化名镇的整体布局已经形成。即以民族文化一条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