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二)表象的分类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二、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的形象。3.拟人化。它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称为拟人化。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4.典型化。它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五)想象的品质1.想象的主动性。想象的主动性是就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的程度而言。它使人的想象有方向、有中心。2.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丰富性是就想象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它一方面取决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多样性,已有表象越多样、越具体,想象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当前事物的理解程度。3.想象的生动性。想象的生动性是就想象表现得活泼鲜明的程度而言。想象的生动性是以表象的生动性为转移的。一般说来,表象越富有直观性,则由之形成的想象也就越富有生动性。4.想象的现实性。想象的现实性是就想象与现实相符合的程度而言。任何想象总是超越现实,但又不能绝对摆脱现实。想象的现实性使人的想象可望可及。5.想象的新颖性。想象的新颖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

形象的新异程度而言。想象的新颖性是通过表象的改造而实现的。想象所构成的形象越是出乎意外,越是异乎寻常,则它越富于新颖性。6.想象的深刻性。想象的深刻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形象揭示事物的主要特征的程度而言。想象的形象是否深刻,一方面取决于是否能从典型的高度出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深刻地改造;另一方面还必须具备有关的高水平的技能,如科研技术、写作技巧等。(六)中小学生想象的发展1.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完成作业,必须开展有意识、有目的的想象活动。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经历的增长,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2.想象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逐步积累,个体的想象从空想到理想,内容越来越趋于现实,且理想也越来越具体、细化、具有可操作性。3.想象中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由于表象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不但再造想象更富有独创的成分,而且以独创性为特色的创造想象也日益发展起来。三、再造想象★(一)再造想象的含义和产生条件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如我们阅读鲁迅的作品《祝福》中关于祥林嫂的文字描述,想象出祥林嫂的形象。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表象储备越多,再造想象的内容也就越丰富。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而且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材料越丰富,再造出来的想象内容就越正确。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词语及实物标志便于人们理解并正确地再造想象;反之,人们就很难正确、逼真地进行想象。例如,古代用“樱桃口”“杏核眼”“柳叶眉”等语言描述女人的美貌,显得十分形象、逼真,读者想象起来也比较容易。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再造想象是依赖语言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进行的。一个人读小说,如果读不懂文字,他头脑中就不可能有小说中主人公的形象出现。可见,正确理解词语和实物标志的含义是形成再造想象的重要条件。(二)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的重要意义1.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2.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3.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四、创造想象(一)创造想象的含义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例如,作家写小说、设计师描绘蓝图、艺术家构思新作等,都是创造想象的表现。它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现代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向人们提出创造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要求,当这种要求被人接受时,就会在人脑中变成创造性活动的需要和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进行创造想象,首先要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储备丰富的表象材料。因为,想象依赖于已有表象材料的数量和质量。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进行创造想象,还必须对有关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掌握必要的知识。每一个发明创造都是发明者对相应领域深入研究的结果。例如,牛顿对物理学的研究,发现了三大定律。4.原型启发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任何一个人对某一项目的发明创造或革新,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在开始时总要受到某种类似的事物或模型的启发。例如,鲁班从丝茅草割破手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是因为事物本身的特点与所创造的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5.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想象不是一般的想象,而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必须在思维的调节支配下进行。6.灵感的作用在创造想象的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新形象的状态,称为灵感。灵感是想象者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勤于积累经验的结果。此外,创造性思维能力、高水平的表象改造能力、丰富的情绪生活、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也是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五、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使想象活动的发展有坚实的基础。表象贫乏,

想象也会枯竭。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在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探索。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立体几何为例,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空间概念,正确理解空间图形的性质,了解空间元素的位置关系等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发展想象力创设良好的条件。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的幻想,不应讽刺讥笑,应该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转变成理想。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

第一章 1.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有可能研究的是【】 A调适问题 B老鼠走迷宫 C儿童数学问题解决 D种属性为 2.历史上比较系统的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论语 B轮灵魂 C神灭论 D心理学刚要 3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的是【】 A汉代王充 B南北朝范缜 C明代李时珍 D清代王清任 多项选择题 5论灵魂是第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其主要论述【】A灵魂的实质 B灵魂与身体的关系 C灵魂的种类 D灵魂的功能 6,从科学性质上来说,心理学属于一门【】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边缘科学 D交叉科学 7、下列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属于相关研究的是【】 A 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8.应用观察法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 B对拟观察的行为特征必须有明确的界定 C观察必须是系统的,不是零散的,偶然的 D应该在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 9.构造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 A冯特 B铁勤娜 C杜威 D桑代客 第二章

第四章,知觉 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这各种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种观点是知觉的【】 A模板说 B原型说 C特征说 D图式说 2在纸上画一幅画,即使把这张纸撕成两半,人们也能大致知道画的内容。这说明了【】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理解性 3在小学生初学字阶段,总是把字形相近的字写错,是因为知觉的【】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4人在知觉深度的双眼线索中,最重要的双眼线索是【】 A双眼视轴的幅合 B水晶体曲度的变化 C双眼视差 D单眼视差 5彼此接近的物体比距离较远的物体更容易产生【】的倾向。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6一侦探在现场找到一纸片,上有三个字母,他不得不理解为771还是ILL,这是他的知觉加工机制是【】 A材料驱动

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复习资料

历年考题及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及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2填: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

2015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第2章第4节:表象与想象

表象与想象一、表象概述(一)表象的含义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二)表象的分类从表象产生的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表象可以分为视觉表象(如想起母亲的笑脸)、听觉表象(如想起吉他的声音)、运动表象(如想起舞蹈动作)等。根据表象创造程度的不同,表象可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想起朋友的音容笑貌。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三)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2.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3.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这说明,人们在完成某种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二、想象概述(一)想象的含义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人们读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头脑中浮现出祖国江南秀丽景色的形象。(二)想象的种类1.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例如,在居室装潢前,我们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它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中学生常常出现的“白日梦”现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2.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和空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的形象。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3.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三)想象的功能1.预见功能。想象的预见功能是指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2.补充功能。借助想象可以弥补人们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获得更多的知识。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借助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满足。(四)想象的加工方式1.黏合。它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神话中的孙悟空形象。2.夸张。它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如运用夸张方式创造出千手观音的形象。3.拟人化。它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称为拟人化。例如,“雷公”“电母”等许多形象。4.典型化。它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五)想象的品质1.想象的主动性。想象的主动性是就想象的目的性、意识性的程度而言。它使人的想象有方向、有中心。2.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丰富性是就想象内容的丰富程度而言。它一方面取决于头脑中已有表象的多样性,已有表象越多样、越具体,想象的形象也就越丰富;另一方面取决于对当前事物的理解程度。3.想象的生动性。想象的生动性是就想象表现得活泼鲜明的程度而言。想象的生动性是以表象的生动性为转移的。一般说来,表象越富有直观性,则由之形成的想象也就越富有生动性。4.想象的现实性。想象的现实性是就想象与现实相符合的程度而言。任何想象总是超越现实,但又不能绝对摆脱现实。想象的现实性使人的想象可望可及。5.想象的新颖性。想象的新颖性是就想象所构成的

(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docx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 (联结派、认知派、联结- 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2014 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 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 ( 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 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 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 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 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 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 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 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 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 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 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 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 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 (实验法)。 2012 填: 1924 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 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 1至4章课后题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 1 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 a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育人b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c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d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 2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 a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b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c榜样和模范公民d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3 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a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b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c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d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有声的言教,无声的身教) 4 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a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b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c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5 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 a计划性与准备性b课堂教学的组织性c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d沟通性e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f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g职业发展性 6 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a角色改变技术b教学反馈技术c现场指导技术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 1 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 a胆汁质: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坚强,脾气躁,不稳重,好挑衅;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b多血质:有很高的反应性,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c粘液质:缄默而沉静,灵活性低,反应比较缓慢。d抑郁质: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 2简述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划分。a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某些要素的偏爱b学习风格的社会因素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形式上(如独自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等)。c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便。 3 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这是进行适应学生学习风格教学的前提。然后,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最后,教师要根据学习风格的类型和要素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扬长策略,二是补短策略。 4 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 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5 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气质的特点进行教育 a依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1)对胆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热情、豪放、爽朗、勇敢、进取和主动的心理品质,防止粗暴、任性、高傲等个性特点的产生。 对胆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宜用“以柔克刚”和“热心肠冷处理”等有效方法;保持平静,轻声细语,实实在在、干脆利落地讲清道理,这些方法对胆汁质的人来说教育效果是较好的。(2)对多血质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朝气蓬勃、满腔热情、足智多谋等心理品质,防止朝三暮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任性等不良个性特点的产生。对多血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刚柔交替”,在他们满不在乎时,批评要有一定的刺激强度;在他们对错误能冷静对待时,要耐心帮助,做好巩固工作。(3)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诚恳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等品质,注意防止墨守成规、执拗、冷淡、迟缓等品质。对粘液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应当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地完成各项任务。(4)对抑郁质的学生,要着重发展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品质,防止怯懦、多疑、孤僻等消极心理的产生。对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要经常给予帮助,要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交往中消除疑虑;应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的工作,鼓励他们前进,对他们的要求应逐渐提高,不可操之过急。对这些学生,称赞、嘉许、奖励等将对他们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b 教育学生善于认识、改善自己的气质。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发展成不良品质的可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认识自己气质特征中的长处和短处,善于驾驭自己的气质 6 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性格的特点进行教育 a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人施教b注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性格c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d通过榜样的作用培养性格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 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 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

心理学选择题-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学》选择题-记忆想象思维 1.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2.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A.编码 B.提取 C.保持 D.加工 3.学生回答选择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4.学生在做问答题时的记忆活动主要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5.奥运会期间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 6.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长久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语词性记忆 7.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记忆是()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意义记忆 D.机械记忆 8.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是() A.意义识记 B.机械识记 C.有意识记 D.不随意识记 9.储存量大而时间短的记忆是() A.长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声像记忆 10.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为~2秒之间的记忆,属于()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11.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时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A.幻觉 B.感觉记忆 C.静止运动 D.错觉 12.感觉记忆的编码形式主要是()

A.图像记忆 B.言语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情境编码 1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2 ~40 ~60 ~80 14.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注意的广度是一样的,都是()组块 ~6个组块~9个组块~8个组块个组块 15.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16.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柏林 D.弗洛伊德 17.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18.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 A.单一抑制 B.双重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19.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2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21.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下列哪种干扰的影响()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双重抑制 D.单一抑制 22.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A.表象 B.想象 C.后象 D.印象 2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有意想象 D.幻想 24.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普通心理学--表象与想像

第七章表象与想像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表象及想像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含义及特点;明确想象产生新形象的操作方法;正确认识再造与创造想象的关系,从而培养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表象、想像的概念及特征 2.再造想像与创造想像的条件 3.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的关系 教学时数 4课时 建议教学方法 建议以教师讲授为主,部分内容可自学。 第一节表象 一、表象的概述 (一)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已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即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 1.表象不同于感觉后像。后像是作用于人的感觉的刺激停止后,头脑中所保留的相关事物的映像;它是由刺激直接影响后的后效所引起的,时间短暂,在人的生活实践中不起重要作用。二表象则是事物不在面前时,通过间接方式出现的头脑中的事物映像,时间较长久,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2.表象与感知觉不同,表象是间接的、形象的,感知是直接的、具体的。 (二)表象的特征 1.形象性 表象的形象性与知觉的形象性的区别: (1)不如感知觉那么鲜明 (2)不如感知觉那么完整 (3)不如感知觉那么稳定 2.概括性 表象的概括性不等于思维的概括: (1)表象用形象进行概括 (2)表象中混杂着本质与非本质属性,思维揭露的都是本质属性。 二、表象的种类 (一)记忆表象与想像表象 1.记忆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复 2.想像表象: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来的新形象。 (二)单一表象和复合表象 1.单一表象:指由一种主要的知觉痕迹构成的表象

根据其产生的感知通道不同,又可将单一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动觉表象等。 2.复合表象:指由多种知觉痕迹构成的表象。 (三)一般表象和个别表象 1.一般表象(同类事物):反映一类事物共同特性的表象 2.个别表象(某一具体事物):反映某一事物都有特性的表象。 (四)遗觉像 在刺激停止作用后,头脑中继续保持着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称为遗觉像。它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几乎与感知觉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是介于知觉与幻觉之间的状态。遗觉象在成人身上很少出现,一般在儿童身上表现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退。 三、表象的作用 (一)表象是人们积累感性经验的一种形式 (二)表象是介于知觉与思维的中介环节 (三)表象是思维想像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节想像 一、想像的概述 (一)想像的概念 想像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新形象是指主体从未接触过的事物的形象。可能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但个人尚未接触过;可能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待于创造的事物形象;还可能是现实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物的形象。 (二)想像与客观现实 世界上不存在超脱现实的想像,想像也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首先,从想像的内容看,通过想像创造出来的形象无论多么新奇,构成这些新形象的“原料”却是在现实中取得的。 其次,任何想像都是由一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而引起想像的原因都存在于现实中 再次,如果没有足够的感性材料,就不能完美地进行想像,甚至不能想像。 (三)想像的特点 想像属于人的高级认识活动,它具有间接性与概括性的基本特征。 (四)想像的方法 1、粘合 粘合就是把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和特征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夸张 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 3、人格化 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 4、典型化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五)想像与实践 想像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想像可以引起和导致人的实践活动,想像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想像的内容和水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六)想像的生理机制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2017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 篇一:(修订)高等教育心理学历年考题与参考答案 历年考题与参考性答案 第一章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 (一)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内容 (二)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了解各理论学派的基本主张(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人本主义、现代信息加工派)(三)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原则: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E教育性原则 基本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C调查法(访谈、问卷、调查有关材料)D个案法E测量法 2014年单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A)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研究 B.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学习心理、学科心理、教师心理研究 C.高校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和心理健康研究 D.高校德育心理、学科心理、教学法、心理健康研究 2012年单选:下列不属于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构成内容的是:(D)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研究 B.高校学习心理研究

C.高校教学心理研究 D.高校学科心理研究 2011单选:以下属于联结派教育心理学观点的是:(D) A.认为学习无须通过试误及强化 B.认为学习要以意识为中介 C.认为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 D.认为刺激和反应是心理或行为最高解释的原则 2013单选:研究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时,应选择不同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才有助于得出合乎“大学生”的结论。这是强调遵循:(B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1单选:当年华生为研究儿童恐惧心理,在儿童抚摸白兔时大声敲锣,结果儿童不但对白兔、甚至对其他白色的物体都产生恐惧,该实验违反的研究原则是:(D) A. 理论联系实际 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2015单:采用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面对面地交谈的方式,来了解被研究者的学习态度。这种研究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011填: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1填:采用标准化工具对心理和行为进行客观测定的方法是(测量法)。 2012填:在学校日常教学中,通过控制教学方法来观察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012填: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2015简答:简述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

《普通心理学》: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 (一)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一方面,想象中的新形象无论多么离奇、新颖,我们终究会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他的组成部分。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是作者把头脑中人和猴的表象经过加工构思之后,重新组合创造出来的新的具有反叛精神的典型形象。神话中讲的“妖魔鬼怪”的形象,无非是动物的头加上人的身体变成牛头马面、巨齿獠牙之类,也就是现实中面目可憎、形象可怕的东西。就拿梦(梦也是想象,它是想象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来说吧,有时十分荒唐怪诞,很离奇,但梦境仍然是以感知过的事物为“素材”的无次序结合的结果。另一方面,没有记忆表象,或者说没有相应的感性材料,就不会有相应的想象。先天的聋人,决不会想象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先天的盲人,决不会想象出自然界的美景。因为他们没有相应的记忆表象,所以也就没有相应的想象表象。可见,想象来自客观现实。 (二)从想象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来看,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想象一般总是受需要和动机的推动,受思想、意图和目的的调节,而个人的需要、动机、思想、意图则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是社会生活要求的反映。因此,人的想象的内容和水平也总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例如,古代虽有“嫦娥奔月”的幻想,但决不会有星际旅行车站、空中城市的设想;《西游记》中猪八戒用的武器是九齿耙,唐僧西天取经是步行或骑马,却想象不到现代化的武器和交通工具。可见,想象不能脱离现实。(三)人的想象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借助想象力产生他所预期的劳动结果的表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想象不仅能够预先产生劳动最终结果的表象,而且能够产生中间产品和制作产品的动作的表象。人借助于这些表象,指导着自己劳动活动的过程。可见,想象是人的劳动活动和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因此,它也是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综上所述,世界上没有原因和现实基础的想象是不存在的,把想象看成“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想象仍然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普通心理学》:想象概念及作用

《普通心理学》:想象概念及作用 一、想象的概念 (一)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对此概念我们应做如下的理解。 第一,想象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基础,即以记忆表象(储存在脑中的已有的表象)为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例如,我们没有去过草原,但当我们读到《敕勒歌》中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头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美丽景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微风吹动着茂密的牧草。不时露出牧草深处的牛羊。这幅我们从未感知过的图景,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蓝天、草地、微风、牛羊等记忆表象的组合构成的。 第二,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能够产生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例如,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他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并不是他所感知过的;读者在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猪八戒等的形象也是读者未曾感知过的;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在他小说中出现的霓虹灯、潜水艇、坦克、电视机等也是他当时未曾感知过的;还有音乐家谱写一首新曲子时头脑中出现的音乐形象,建筑设计师设计一座新的建筑物时头脑中出现的新建筑物的形象等等,这些他们没有感知过的但又出现在头

脑中的新形象是想象的结果。 第三,想象过程所产生的新形象称为想象表象。想象表象有四种类型: (1)在现实中存在着但主体未曾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 (2)历史性事物的表象; (3)未来会有的事物的表象; (4)在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事物的表象。 由于构成想象表象的加工、改造过程是通过思维活动进行的,所以,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形象思维。 (二)想象的构成方式 想象过程是一个对已有形象(表象)分析、综合的过程。想象的分析过程,是从旧形象中区分出必要的元素或创造的素材;想象的综合过程是将分析出来的元素或素材,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1.黏合 黏合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如孙悟空、猪八戒、美人鱼、飞马等的形象。黏合方式是想象过程中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多用于艺术创作和科技发明。 2.夸张与强调 夸张与强调是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

2015高等教育心理学出题(题目与参考答案)

2015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哪种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A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 广义教育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3、有一种动机理论认为·动机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的价值与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的乘积.这种动机理论被称为( ) A自我实现理论 B归因理论 C.期望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在心理学中称为( ) A.变式 B.比较 C.概括 D.抽象 5、将没有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意义,以促进记忆效果的提高,这在记忆心理学中被称为( ) A.记忆术 B.联想 C替换 D系统化 6、一般说来,智力水平高的人,创造力就高;而创造力水平低的人,智力水平则()。 A 低B高C中等D可高可低 7、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导致学习者产生社会学习或模仿学习最重要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 ) A.观察 B.模仿 C.强化 D.替代强化 8.从结构形式上看,自我概念和自尊分别属于自我意识中的()方面。 A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B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C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D自我调控和自我体验 9、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产生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

A社会懈怠作用B从众C群体极化D去个性化 10、某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A胆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2、我国心理学工作者通常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的学习、能力的学习和道德品质或行为规范的学习四大类 3、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三个方面构成。 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经过记忆实验所绘制出的“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进程先快后慢的基本趋势,从而揭示了()的必要性。 5、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与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被称为()。 6、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等心理成分。 7、心理辅导包括两大类,一类是针对心理疾患而进行的矫正性心理辅导,另一类是针对心理潜能开发而进行的()心理辅导。 8.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包括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转化与稳定等几个阶段。 9.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1989年,又在健康的涵义中增加了()的健康。 10.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它由在操作量表和()两个分量表构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 2、简述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 3、简述教学如何促进迁移。 4、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内容。 5、简述品德形成过程包含的环节。

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

第四章知觉 第一节概念 定义 ●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如:这个沙发、 椅子等等。 ●属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和适应性 ●类别: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知觉加工的过程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 内容回顾 概述 ?概念:主观反映、整体属性,直接作用 ?加工过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第二节知觉属性 选择性 ?知觉过程中,人的知觉系统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特性。 ?客观影响因素主要有: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观察的起始点; ?对象的运动; ?刺激的新异性 ?主观影响因素主要有: ?兴趣、爱好;实践任务;心境;定势和个性。 整体性 ?知觉活动中,人的知觉系统对客体的整体特征具有优先加工的特征,而且对个别特征的加工依赖于客体的整体特征。 ?影响因素有:知识经验、年龄和客体各个别特征的关系。 理解性

?知觉过程中,以过去经验来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某种意义的特性,可用两歧图形和隐匿图形来说明。 ?有助于从背景中分离对象;有助于产生期待和预期,使知觉更清晰、更正确、更迅速。 恒常性 ?知觉过程中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有形状、大小、颜色、明度和对比恒常性。 ?它对于人的日常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因素:视觉线索和知识经验。 适应性 ?知觉过程中,对外界刺激变化的适应特点。 ?斯特拉顿1896年的“颠倒的世界”的研究。 ?知觉的适应性是人对外界环境整体适应能力的一部分,对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真实的世界” 哪个世界是真实的呢?答案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知觉的适应性使我们有能力把握外在的世界。 第三节空间知觉 ?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反映 ?有形状、大小、深度与距离、方位知觉。 ?空间知觉的习得性 形状 ?形状特征分析 ?轮廓和图形 ?图形组织原则 ?图形识别和注意 ?注意和眼动 ?形状特征分析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p142 原始特征知觉的优先性 ?轮廓和图形 轮廓是图形和背景的分界线。 有主观和客观轮廓 知觉时受同时作用的其它物体(图4-13)和物体前后呈现的时间的影响(图4-14) ?图形组织原则 邻近性

心理学第七章 表象和想象

第七章表象和想象 一、填空题 1、表象是人脑对事物的的反映,具有和两个特征。 2、想象是人脑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______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______活动。 3、在刺激停止作用后,人脑中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形象称为。 4、想象具有功能、功能和功能。 5、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分为想象和想象。 6、根据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程度下自觉进行的想象是。 7、有意想象根据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程度分为想象和想象。 二、选择题 1、在空旷处听到腾格尔唱出悠扬动听的歌曲《天堂》脑海里浮现出草原景色是属于() A 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 幻想 2、通过想象来弥补人的认知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和不足是指想象的()功能 A 预见 B 补充 C 代替 3、根据表象产生的概括性程度将表象分为(),根据创造性成分分为()。 A 一般表象 B 个别表象 C 记忆表象 D 想象表象 4、看到冬天窗户上的冰花觉得像是一颗枝繁叶茂的梅花树,这是一种()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不随意想象 D 随意想象 5、班级同学就“摒弃陋习,传承文明”为主题创作海报,属于() A 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 幻想 三、判断题 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2、一般而言,画家具有较好的视觉表象,音乐家具有较好的听觉表象。 3、你头脑中出现的你家的小花猫的形象属于一般表象。 4、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5、当我们在阅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的形象时我们创造想象的结果。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并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7、梦中出现的形象有时特别离奇古怪,所以是创造想象。 8、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 四、简答题 1、简述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关系。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十

江西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 A 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赢得“教育心理学之父”美誉的心理学家是 D 。 A.班杜拉 B.皮亚杰 C.马斯洛 D.桑代克 3、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D 。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4.着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D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5.在慌慌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这种学习属于 A 。 A.上位学习 B.并列学习 C.派生类属的下位学习 D.相关类属的下位学习 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 B.均衡的,先慢后快 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 7.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心智技能的形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C 。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8.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9.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0.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 。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监视策略 D.调节策略 11.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的问题是 B 。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者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12.以下不涉及问题解决过程的学说有 C 。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苛勒的顿悟说 C.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D.杜威的分阶段说 13.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是 C 。 A.大学一年级 B.大学二年级 C.大学三年级 D.大学四年级 14.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 D 。 A.他人意识 B.言观意识

陕西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章-知觉

第四章知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要认识事物的整体。我们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第一节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当我们行走在林荫道上,不仅看到各种颜色,听到各种声音,闻到各种气味,而且认识到这是美丽的街心花园,那是汽车在行驶,人群川流不息,即在我们头脑中产生了花园、汽车、人群的整体形象。这就是知觉。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外部世界的大量刺激冲击我们的感官,我们倾向于有选择地输入信息,把感觉信息整合、组织起来,形成稳定、清晰的完整映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意识到孤立的感觉,我们的头脑总是不断对感觉信息加以组织的。例如,听觉刺激是一个复杂的序列,被我们知觉为言语,或流水声,或汽车声,即组织成有意义的声音。对于其他感觉信息,我们也是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事物。这种组织功能主要依靠于我们的过去经验。 刚果的俾格米(Pygmi)人居住在枝叶茂密的热带森林中。人类学家特恩布尔(Turnbull,1961)曾描述过这些人及其生活方式。有些俾格米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没有见过开阔的视野。当特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肯克的俾格米人第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片高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那些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是水牛时,他哈哈大笑,说不要说傻话。尽管他不相信,但还是仔细凝视着,说“这是些什么水牛会这样小。”当越走越近,这些“虫子”变得越来越大时,他感到不可理解,说这些不是真正的水牛。 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在知觉一个客体时我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它归为某一类,说出它的名称或赋予它某种意义。 (二)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