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大小茶山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各大小茶山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各大小茶山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各大小茶山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各大小茶山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十八大茶山的质量特色——临沧茶区

1.坝糯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勐库大叶种是首批国家级良种,历代皆为云南名茶,相传是距今三百年前由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后变种。勐库古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各具特色。坝糯大寨是勐库东半山茶的代表,也是现存古茶树最多的寨子。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此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不输易武正山。

2.冰岛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冰岛古茶园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祥地之一。从明成化年引种至今五百多年,在勐库繁殖形成勐库大叶茶群体种。在顺宁繁殖变异形成凤庆大叶种群体种。被誉为“云南大叶种之正宗”。勐库茶山以冰岛为界分东、西半山,所产之茶风格各异,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冰岛古茶兼具东半山茶香高、味扬、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及西半山茶质量气强之长,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

3.大雪山

茶区地理位置:大雪山野生古茶树茶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部,海拔高度为二千二百至二千七百五十米。此茶采摘极难、产量极低,弥足珍贵。

生长形态及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此茶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野香中带兰香,劲扬质厚,微苦回甘转甜,沉雄霸道。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强。

4.懂过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懂过位于勐库茶山的西半山,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森林覆盖指数高,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勐库大叶种相传是距今三百多年前有西双版纳引进至勐库厚变种。懂过的古树茶叶形略小,是否有勐库大雪山野生茶变种而成,有待考证。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此茶香高味浓,苦底较重,回甘快而持久,甘甜协调不若冰岛、坝糯,而质量气强则过之。在勐库大叶茶中,风格自成一派。

5.忙肺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永德县,永德县市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还生长着中华木兰以及大面积的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的古树茶,除名气外不输任何名山茶。难怪多年来一直受台湾普洱茶人重视。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此茶以栽培型勐板忙肺大叶群体种的百年古树茶为原料,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高扬,口感饱满协调,甘醇顺滑带微涩、舌底生津明显,喉韵甘润持久。

6. 昔归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茶区位于澜沧江畔的昔归芒绿山,得天时地利之美,茶叶品质历来优秀,因地理纬度、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生态环境、树龄、培植方式、加工工艺等特殊因素,使其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此茶年产量极低,多作政府用茶或由行家自藏,市面上极少有售,弥足珍贵。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茶。

特色: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

十八大茶山的质量特色——普洱茶区

普洱茶区:主要有六大茶山,分别为景迈茶山、邦崴茶山、秧塔茶山、景谷苦竹山、马邓茶山、困鹿山。

1.景迈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景迈茶区涵盖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与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最大规模的古茶园。古茶林内,老茶树上所寄生之槲寄生植物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之效。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茶香气高扬持久,汤质醇滑,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蜜香为其特色,茶青颜色青绿,条索较短,以轻发酵甜香著称之茶区,上颚中后段的清甜略带花香为其特色,与舌面中段甘韵表现佳,喉韵密香甘润。

2.邦崴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县,澜沧江畔富东邦崴古茶区的乔木老树生长环境,云雾缭绕,温暖湿润山高林密,远离污染,是大自然孕育而成的天然绿色食品。它在自然中呼吸,在空气中持续发酵,存放越久茶香越醇。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其香气高锐持久,香甜质量饱满,是云南大叶种特有的独特香型,它滋味浓烈,醇厚稳健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微苦涩,甘韵强而集中于舌面,香型层次明显。汤色清澈明亮,越陈越香。随着陈期的延伸,品质越佳。

3. 秧塔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景谷秧塔大白茶种植历史始于清道光二十年,在清代制成【白龙须贡茶】(把把茶的前身)向朝廷纳贡、首创“二度浆”(分两次轻揉捻)的做工方式,以减低大叶种茶的苦涩度。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名声远扬乃茶中佳品。

生长形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茶。

特色:芽叶披满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白、独有橄榄清香回甘,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而著名于世。

4.景谷苦竹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景谷,景谷乡海拔二千二百米,四季气温平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5度。有着悠久的种植、生产及经营茶叶的历史。据史载,早在咸丰年间,景谷乡的民众就在文笔山大石寺、苦竹山、马鹿山等地种茶自食自用。如今存活在苦竹山的栽培型古茶园面积约1500亩,散生于箐边杂树林中。历史上茶农一直在采摘利用,加工,销售。小景谷是著名古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现存的人工栽培古茶树群落绝大多数直径有碗口粗细,树龄约200年以上。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茶。

特色:此茶香高扬、水甜柔,甘醇顺滑回甘绵长与易武茶品相近。

5. 马邓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镇沅县,镇沅是世界茶树起源地之一。境内九甲乡千家寨有一颗2700余年的世界古茶王列为金氏世界记录。镇沅县者东乡马邓村位于哀牢山西坡,海拔1780米,马邓先民种茶历史悠久,史料记载已有800多年。现存栽培型古茶树约有500多亩,均为乔木型古茶树,当地农民历来都在采摘利用马邓茶,历史上马邓茶是用马邓特有的古茶树品种的原料加工晒青茶,是镇沅的历史名茶,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茶。

特色:茶叶质量顺滑,香型独特,带野生茶的甜香,上颚中后段清甜香,舌面后段与两颊甘韵明显。喉韵甘润绵长。自古以来有着较高的声誉,在1981年全省名优茶鉴评会上,获得云南省八大名茶之一的荣誉。

6.困鹿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困鹿山,困鹿山古茶山海拔高达一千九百米,属于无量山余脉,因为拥有上千年上万亩古茶园而被人们称之为【茶之博物馆】相传为清代皇家茶园。是目前普洱县境内发现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茶树群落。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茶。

特色:古茶园中的过渡型古茶大、中、小叶种相混而生,茶香高锐持久,新茶入口微苦化甘转甜,口感香、甘、甜相混而生,丰富沉厚,喉韵甘润持久,气蕴上扬而沉实。无愧皇家茶园称号而问鼎普洱茶界。

十八大茶山的质量特色——西双版纳茶区

1. 老班章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班章村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南方约六十公里路程,平均海拔约一千七百米。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本茶属老班章茶区,皆为百年以上的古树。在云南大叶种中,论香气、口感,有很多古树茶比老班章优胜,近年老班章能胜于易武、景迈等名茶而成为普洱生茶之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其风格特点非常独特。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老班章茶以质重、气强著称。口感刺激性强而协调、舌面苦味重、回甘快、茶气强而持久,香气下沉,回甘强而集中于舌面中后部。舌尖,上颚表现不明显。在云南三大茶区很难找到风格近似上网茶品。

2.南糯山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位于勐海县东侧的南糯山,平均海拔一千四百米,目前保留着一千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一千多年以前布朗族所摘种、荒废遗留的茶园。在复杂多变不同气候的南糯山中生长的古茶树皆有不同的特点。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此茶味正,质厚,香扬,清甜,爽滑。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新茶口感刺激性较高,茶气强,甘韵足。藏旧后醇滑味厚。长期受到普洱茶友的追捧,实为难得之好茶。

3. 勐宋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有两个勐宋,分属勐海县与景洪市。本茶为勐海勐宋保塘村的老树茶,此地现存古茶树约一千亩,树龄多在五百至之间。密度为一百二十五株每亩。古茶园生态环境良好。

生长形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此茶揉捻较紧结,故入口苦涩味稍重,但化得很快,香气高扬而沉实,口感饱满丰富,回甘强而持久。唯汤质下沉感稍弱。

4 .攸乐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攸乐山又称基诺山,历来被列为古六大茶山之首。龙3古茶园为大面积混杂林茶园,总面积约为一千八百多亩。古茶树树势苍老,估计树龄在三百年以上。此茶香气高扬,口感苦涩度稍高,回甘快而持久,茶性较烈。饱满度,协调度不若易武,蛮砖。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

5. 蛮砖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蛮砖茶山包括曼林、曼迁三个寨子,东接易武,北连倚邦,居于古六大茶山的中央位置,是目前古六大茶山保持得最好的茶山,茶树生长较好,大多未经矮化。

生长型态和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相较于其他古六大茶山,茶箐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香气较沉,不如曼撒易武香扬。口感清甜甘润,带冰糖香,饱满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较沉,不若易武香扬而质厚过之。

6. 易武茶山

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原属古代曼撒茶区。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源头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凭借其悠久历史与【瑞贡天朝】的殊荣、而一度成为普洱茶的圣地。目前易武茶区栽培野生茶年产约六十吨,大多为人工矮化过的老茶树、树型并不是很高大。基本是散种在山野树林之中,阳光漫射时间长,生态环境一流,应为易武茶香、甜、甘、润的重要因素。历史上易武茶曾作为贡茶,为减低大叶种茶的苦涩度,传统的手工做菜采用晒青的杀青工艺,保存了茶叶的活性,存放一段时间后,茶汤的滋味较新茶更浓醇。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栽培野生茶。

特色:香气类似曼撒、属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口感甘醇顺滑,带冰糖香,喉韵甘润持久,苦涩度底,属刺激性较低的茶品。因采摘过度及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汤质较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