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Discuss form and func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作者:郁建宁

单位:淮安市清浦中学

前言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建筑在其施工以及表现方面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于是有了高技派、现代主义的诞生,楼层在其尺度和空间上也打破了传统的高度,在其形式上面也有了新的变化。混凝土钢结构以及一些新型材料的运用更给现代建筑在其表现上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世界建筑业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生活、工作以及建筑自身的功能上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代替了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木石结构的建筑空间。然而在此又引发了一些新的争议,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现代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是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广泛;“形式必须符合功能,而功能则应创造形式”。针对两者这种不可分割的主次关系本文作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建筑/形式/功能/环境/气候/风格/运用

目录

引言 (3)

第1章建筑概述 (3)

1.1 形式的内涵 (3)

1.2 形式的体现 (4)

1.3 功能的因素 (5)

1.4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6)

1.5气候对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影响 (6)

第2章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特点 (7)

2.1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以及设计风格 (7)

2.2现代主义设计趋向 (8)

2.3现代主义的室内设计特点 (8)

第3章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中文摘要 (13)

英文摘要 (14)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建筑观点与思潮的争议。

第1章建筑概述

建筑,它历来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以其重实、坚固的材料堆砌而成,并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空间,达到基本的实用功能的目的,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烈日的必要生活设施。它是艺术世界中最庞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员,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

建筑虽然是以艺术形象的独创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是如果仅停留于外在的形式,那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外壳。因此,必须涵含丰富的内涵,合情合理,才能显示出作品真正的独创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对健康水平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对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建筑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在满足了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需要,使得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相协调,这一关系也一直是建筑本体最直接相关的问题。

1.1形式的内涵

任何事物都有形式,形式是与内容相对的概念,是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内容各部分的组合方式。美学中的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个感觉实在,也就是视、听或触觉感知的实体,是内容美的存在方式。它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一个内容就只有一个形式,往往同一内容具有多种形式,例如相同用途的灯具其形式就是多样化的。建筑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创造与建筑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密不可分。相互依托,彼此关联,共同成就一个完美的外部空间形式。建筑的形象离不开整体意识。它应具有鲜明简洁的形体,严谨的比例推敲,精细的细部处理以及形式与功能的完善统一。

1.2形式的体现

追求形式美是人的天性,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种种纷呈各异的建筑出现。例如中国木结构的古典建筑两千多年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如屋顶样式,栏杆花饰

的变化,宫殿建筑的群体组合也并不是一切从功能出发,而是强调对称,中轴的形式意义,从而体现出王者居中,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以前由于我国的国力较弱,经济落后,注重实用,经济,忽视美观一直成为指导我国建筑设计的总方针,因此使得形式的创造在中国受到禁锢,中国建筑长时期处于单调乏味、千篇一律,毫无创造力的局面中。众所周知,建筑必须通过形式才能存在,既然存在就有优劣之分,为社会创造出符合功能的优美建筑形式也应是建筑师所追求的目标。并且随着人们各方面需求的提高,形式设计将更加多样化。然而实际上,建筑始终具有各种“矛盾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这个多元混杂的时代,影响建筑形式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往往并不一定分得清先后、主次。单纯的建筑形式、功能或结构都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设计本身意味着诸多要素之间的平衡。因此,作为设计师应争取最佳的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协调。

1.3功能的因素

生活中的每一种产品都有它独特的功能,例如食品可以充饥,交通工具可以运输,建筑可以遮风雨等。在技术美学界,更多的是将产品的功能分为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种。产品为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需要的功能称为物质功能或实用功能,这是产品设计和制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产品为满足人们的各种精神需要的功能称为精神功能,精神功能又可分为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

功能经常是建筑师最关注的方面,尽管建筑因自己的形式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人们往往不会只停留在对形式美的欣赏上,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感觉外在的形式到功能、技术、环境等方面的理性认识上。建筑的起始,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空间的居住要求,它不同于纯艺术品,必须符合实用功能的目的。看看现实生活中的建筑,似乎很难发现一种毫无实用价值的建筑。例如古时的陵墓,是供死人“居住”的寓所。佛塔可供登临,还可俯瞰周围的美景。庙宇除了精神崇拜外,往往还发育成庇护和储存神像、壁画等艺术品的历史“博物馆”。这些建筑尽管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意义,但在其后总是隐伏着实用这一普遍的功能,它是最基本、主要的功能。建筑功能是指建筑体现使用价值的本质内容。即包括建筑应当提供的各种使用要求及人在使用建筑中产生的艺术审美方面的精神要求。是建筑设计的最直接的设计目的。不同类的建筑因其各自的目标人群和使用性质的不同,而有各自不同

的功能目标和要求。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功能要求,并保证这些功能要求的实现。

1.4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一旦建成就很难移动,因此它和周围的环境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成为改变环境的一个积极而有力的因素,同时一定的自然环境也影响着建筑的风貌。一个好的建筑不可能脱离它的环境,必须为该环境所适应,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有许多建筑还必须依靠特定的环境才能形成富有个性的形象,如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就是一个与环境结合的不朽之作,它是如此适合那里的环境,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离,不能移动,就像从地上长出来的一样。所以,一座好的建筑与其环境的和谐处理,是关系到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一环。试想赖特的流水别墅如果换了环境,置于广阔的大草原上,那将会失去和改变或削弱原有的艺术价值。因此,建筑与环境的适应,不仅影响到个体建筑的美,还关系到环境整体的美。

1.5气候对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影响

建筑风格的千差万别是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结果,气候条件是影响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和减少屋顶积雪。中欧和北欧山区的中世纪尖顶民居就是因为这里冬季降雪量大,为了减轻积雪的重量和压力所致。再如气温较高的地区和气温较低的地区墙壁厚度也是不一样,气温高的地方,往往墙壁较薄,房间也较大,反之则墙壁较厚,房间较小。曾有人通过调查西欧各地的墙壁厚度发现,英国南部、比利时墙壁厚度平均为23厘米;德国西部38厘米;波兰50厘米;俄罗斯则超过63厘米,也就是愈靠海,墙壁愈薄,反之墙壁愈厚。就某种建筑物风格形成而言,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兼有避雨、遮阳、防风、纳凉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牵强地认为是单一作用造成的。

第2章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特点

2.1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以及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是伴随现代功能主义及其机器美学理论应运而生的,它是二十世纪的正宗。代表人物为密斯.凡.德.罗、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赖特等。

这几位第一代的现代主义大师都提出了现代建筑系统理论:密斯强调建筑设计与技术的精美及注意空间流动变换等论点。格罗皮乌斯强调工业化对建筑的影响,讲求功能,大量用装配式结构,建筑立面简洁,屋顶平整,采用大片玻璃。勒.柯布西耶提出了著名的"建筑是居住的机器"的观点。赖特在注重功能的同时也注重与自然的结合及人情味,注重细部细腻的表现。鲍豪斯选派在推广现代主义风格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现今的许多设计都是在他们的美学理论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其条件而加以发展的。

现代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富现代化格调的设计工程,仿佛已是城市的商标;综观过去多年来的城市改造工程,在种类和风格上均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古典、传统或是现代化的呈现、凭着设计者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创意,经过他们的一番塑造之后,房舍的每一处,都散发出独特的神韵

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强调把室内的装饰、陈设、家具、纺织品等因素与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相统一。现代主义风格强调功能第一,反对采用传统风格,倡导根据功能与新技术、新材料来创造新式样。在具体风格特点上,采用几何形象、原色以及垂直、水平线条等组成室内的空间形式;在室内的结构、家具陈设上,采用系列化、标准化的构件。

2.2现代主义设计趋向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但住宅建筑仅有绿色还不能说起具有生态性,住宅的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首先就绿色本身而言,要达到国家有关标准,并具有完整的包括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生命周期评价,且要和所有城市的整体环境质量相结合。其次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的就地化,实现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的循环转换。垃圾就地处理及时,避免了在清运中的撒泄现象和因垃圾堆放而造成的污染.

应该走客车学发展的建筑设计道路,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研究生态环境状况,考虑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解决好自然能源的利用,自然材料的合理利用.采光照明设计,内部空间物理性能调节设计,建筑装饰,装潢,室内设计中景可能的多利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才智,创造出自然质朴的生活工作环境,建筑应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开发资源和材料再生利用, 按“绿色建材”概念装修房屋,改变

人们现存的世俗审美观判断。

2.3现代主义的室内设计特点:

特点一:室内空间开敞,内外通透,称为流动的空间。不受承墙限制的自由平面设计。

特点二:室内墙面、地面、天花以及家具、陈设、绘画、雕塑乃至灯具、器皿等军以简洁的造型、纯洁的质地、惊喜的工艺为其特点。

特点三:尽可能不用装饰和取消多余的东西,人为任何复杂的设计,没有实用价值的特殊部件及任何装饰都回增加建筑造价。强调形式应更多地服务于功能。

特点四:建筑及室内部件尽可能使用标准部件,门窗尺寸根据模数制系统设计。

特点五:室内选用不同的工业产品家具和日用品。

第3章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现代建筑运动的兴起是从功能开始的,早期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驱沙利文就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口号。然而,密斯将其颠倒过来,变成“功能追随形式”(Functio-n follows form),菲利浦·约翰逊又将其改为“形式追随形(F-orm follows form)。此外,路易·康提出“形式唤起功能”(F-orm inspires function),文丘里提出“形式产生功能”(Form pr oduces function),屈米则提出“形式追随幻想”(Form follo-ws fiction)。当代先锋建筑师有的提出“形式追随文化”,有的提出“形式追随虚构”,面对着这些风云变幻的国际建筑潮流和各执一词的名家之言,我们似乎真的有些无所适从。

其实,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十分复杂,如果单凭这些口号似乎过于简单,缺乏辨证精神了。因而是片面的,拿它们当作设计工作的普遍准则并不恰当。实际上有经验的建筑师在考虑功能、布置平面时,已经就充分把建筑的外形考虑其中了;反之亦然,在研究建筑外形时,大的功能关系也早已存在于大脑之中,彼此相互起着作用。因此在设计中,只重功能忽视形式或只重形式忽视功能都是不可取的,应把两者结合使之协调。

在现代社会中,功能与形式相结合的成功实例不胜枚举。像贝聿铭设计的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在功能与形式的处理上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他采用一个等

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组成东馆的基本结构,把等腰三角形的部分设计成大众的场所,把直角三角形的部分设计成专家的空间,从而使大众和专家各得其所。另外,在设计中他抛弃了以往美术馆只用来陈列艺术品的单一功能,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愉悦空间,以消除人们的疲劳感。同时,整个东馆在形式上是一个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钝角又有锐角的体块组合。尽管形体简洁,却绝不呆板、毫不枯燥,反倒是富有动态,富有生气,富有变化,富有趣味,给人以新鲜活泼的现代感和新的审美趣味。

弗兰克·盖里的作品之所以被多数人接受,不仅是因为他在造型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在强调造型的同时又非常的重视建筑功能与环境。盖里设计的迪斯尼音乐厅就是其中一例,该音乐厅并非是只注重形象,卖弄耍怪之作,其内部声学处理的曲线造型正是建筑师外形构思的源泉,内里的听众视线、音学效果与外形完全吻合。艺术包装也是通过音乐厅四周的公共活动部分如门厅、休息厅、楼梯等进行造型加工,功能与形式紧密融合。迪斯尼音乐厅造型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相比之下,无论造型之潇洒或功能与艺术之结合都比其它音乐厅要独特。在这里形式和功能相互协调,达到了功能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结语

当今,世界上的建筑呈现出建筑史上从未有过的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局面,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和信息革命的进展,建筑流派将更加纷繁,建筑样式更加千姿百态,不断翻新。因此,作为一名建筑师来说,创造符合功能的形式美建筑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达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和谐,又是建筑师所孜孜以追的目标。形式必须符合功能,而功能则应创造形式。要知道生活中完全脱离功能的形式是不存在的,反之纯粹的功能空间必然单调乏味,也难以存活。只有满足了空间功能,同时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才是我们向往的建筑空间。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枯燥、不具人情味的钢架玻璃摩天大楼,更不喜欢低成本大批速造的混凝土盒状的廉价盒子了。所以,设计师在实现其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契合人们富于民族口味而又不断发展的审美需要,同时尽可能的结合本地的环境、气候等条件,创造出更多体现时代特点和民族风格的建筑。

参考文献

[1] 顾建华, 张占国. 美学与美育词典. 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9. 357

[2] 诸葛铠. 图案设计原理.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1.74.

[3] 于倬云. 中国宫殿建筑论文集.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2. 102.

[4] 薛恩伦, 李道增,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上海: 上海社会科

学院出版社, 2005. 153-154.

[5] 王受之 . 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版

中文摘要

现代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是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广泛;“形式必须符合功能,而功能则应创造形式”。好的建筑应该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功能不能离开形式,形式也不能离开功能,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建筑观点与思潮的争议。因此,作为一名建筑师来说,创造符合功能的形式美建筑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达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和谐,又是建筑师所孜孜以追的目标。形式必须符合功能,而功能则应创造形式。要知道生活中完全脱离功能的形式是不存在的,反之纯粹的功能空间必然单调乏味,也难以存活。只有满足了空间功能,同时又给人以美的享受,才是我们向往的建筑空间。应该以形式和功能相互协调,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美的统一。

Abstract

The function and forms of the modern building are building designs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theories;Both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correlation upon the building design is extensive;" The form must match the function, but the function then should create the form".The good building shoulds be a function and form perfect to combine, the function can't leave the form, the form also can't leave the function, both affect mutually, mutually check and supervision of.

After World War II end, the modernism building become many regions of world predominate position of building current.But construct the camp inner part in the modernism very quick appeared the rift, the some persons' the building standpoint the moderate breezes space to the modernism puts forward doubt and criticizes.From here open the exhibition a series construct the controversy of the standpoint and current of

thought.Therefore, be an architect to say, the form beautiful building that creates to match the function is to can't neglect of, attaining the function and forms to unify the diapason at the same time, again is architect diligent with make track for of target.The form must match the function, but the function then should create the form.The form that toes know to escape from the function completely in the life is nonexistent, whereas the pure function space is inevitable monotonous dull, also hard survival.Only satisfied the space function, at the same time again give person with enjoy beautifully, is just the building space that we look forward to.Should moderate mutually with the form and functions, come to a the function and forms to unify beautifully.

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思辨

建筑功能与形式的思辨 摘要 建筑功能和形式是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具有最为广泛的影响。本文试图从个人的建筑学学习经历以及建筑发展史的相关资料入手,通过研究建筑风格以及设计理念的变化,品读大师作品中所渗透的创新精神,从自身对建筑设计理解的改变上来寻求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思辨关系。 关键词:建筑功能形式建筑史大师作品

目录 引言 (4) 第1章我眼中的形式与功能 (4) 1.1 从形式起步 (4) 1.2 功能的认知 (4) 1.3 形势与功能 (4) 第2章建筑发展史上建筑形式与功能关系的变迁 (5) 2.1 追求形式美的西方古典建筑美学 (5) 2.2 12-18世纪间西方建筑的形式美 (5) 2.3 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功能主义理论 (5) 2.4 当代建筑文化的开放多元 (6) 2.5 中国建筑始终以功能为基本要求 (6) 第3章品读大师作品探究其形式与功能 (7) 3.1 居住的机器——萨伏伊别墅 (7) 3.2 “少就是多”——范思沃斯住宅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遮风避雨、抵御烈日和野兽的物质需求。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建筑所具有的基本实用功能的同时,又对建筑提出了新的审美需求。建筑作为艺术领域中最大也是最特殊的门类之一,如何恰当的处理其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历来是建筑领域中最热门的讨论话题。 第一章我眼中的形式与功能 1.1从形式起步 上大学前,对建筑的认知,似乎仅止于形式。印象中的经典建筑当是如同古希腊建筑那般的精雕细琢——每个单体建筑都是一尊雕塑作品,每个石头柱子都可以成为一件独立的艺术品——典雅、端庄,处处透露着形式的美感。 大一上学期的设计作业,以构成作业为主,核心内容是空间认知,在限定的几十厘米见方的小空间中进行空间的穿插、扭曲和变异。那时的设计,似乎仅仅是一场方盒子的游戏,在与老师的不断沟通中,在方案的不断被毙、重做、再被毙、再重做的过程中,对建筑有了一点点朦朦胧胧的认识,然而,却依然仅止于形式。认知中优秀作品的特点,也不过是造型创意的新奇抑或空间穿插的巧妙。 1.2认知功能 对功能重要性的认知,开始于大一下学期。那时,班级有幸被抽中参与巴塞罗那德国馆的施工,当育人无数的老师反复强调:“建筑,不是玩造型。”原有的认知轰然倒塌,顿陷迷茫。 在这不断查资料,不断汇报,实地测量,反复画图,施工的半年中,我开始明白,建筑真正的美当是存在于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之中,建筑的价值当是决定于它对功能的满足程度,而不是什么新奇的创意或是巧妙的穿插。 我开始明白,设计当是解决问题,任何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某一个或某几个问题,包括施工难度、结构稳定性、美观程度、人文需求、成本等等,好的设计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理论上的完美设计则可以解决全部的问题。 我开始明白,适用、经济、美观才是今天我国建筑设计的指导方针, 建筑的功能问题才是建筑的核心问题; 决定建筑美学与其他艺术形式根本区别的恰恰是建筑的功能美。 1.3形式与功能 就我目前浅薄的认知,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当是了解甲方的需要,继而研究这些需要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各种问题,最后设计出能够尽可能多的满足这些需要的建筑体系。美可以成为一种最终的结果,但绝不是目的。建筑的功能与形式不可分割,恰如骨与肉,骨决定其形,肉丰满其状;二者相互依赖、相得益彰。根据柯布西耶的观点,人类需要的是空气、阳光、开敞的空间、运动等等,而不是建筑本身,因此,套句颇具高中政治观点的话,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大概应是:以功能为核心,形式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高层建筑一般采用什么基础

高层建筑一般采用什么基础 一、高层建筑一般采用基础形式: 一般适用于高层建筑或在软弱地基上造的上部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当基础的中空部分尺寸较大时,可用作地下室。 在进行箱形基础基坑开挖时,如地下水位较高,应采取措施降低 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500)mm。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形成中空箱体的整体结构,共同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箱形基础整体空间刚度大,对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利。 高层建筑结构有几种不同的基础类型,但实际在选择应用上一般 会应该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地基土质条件、有无抗震设防、施工技术和场地环境等因素,经综合考虑后,选择安全可靠和经济技术合理的基础形式。为了有利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常选用整体性较好的箱形基础,筏形基础和交叉梁基础。 二、高层建筑有几种基础 当基础直接埋置在微风化或未风化的岩石上时,也可以采用单独 柱基和条形基础。与高层相连的低层裙房基础,常采用交叉梁基础,单独柱基加拉梁。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1、满堂基础:(包括阀形基础和箱形基础),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现代建筑的主要基础形式,主要适用于

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小高层和高层建筑,特点:就是造价高,受力面积大,受力均匀,适合建地下室。 2、独立柱基础:这个可是现在仍在广泛使用的基础啊,适合多层建筑使用,承载能力不比满堂基础,但造价低 3、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现在不常用了,除了围墙,呵呵。 4、钢筋混凝土预制(灌注)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载力大,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耐久性好。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此外:(1)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2)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 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3)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论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Discuss form and func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作者:郁建宁 单位:淮安市清浦中学

前言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建筑在其施工以及表现方面提供了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于是有了高技派、现代主义的诞生,楼层在其尺度和空间上也打破了传统的高度,在其形式上面也有了新的变化。混凝土钢结构以及一些新型材料的运用更给现代建筑在其表现上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世界建筑业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生活、工作以及建筑自身的功能上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代替了几千年以来的传统木石结构的建筑空间。然而在此又引发了一些新的争议,建筑的形式与功能……! 现代建筑的功能和形式是建筑设计理论的核心问题;两者的相互关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最为广泛;“形式必须符合功能,而功能则应创造形式”。针对两者这种不可分割的主次关系本文作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建筑/形式/功能/环境/气候/风格/运用

目录 引言 (3) 第1章建筑概述 (3) 1.1 形式的内涵 (3) 1.2 形式的体现 (4) 1.3 功能的因素 (5) 1.4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6) 1.5气候对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影响 (6) 第2章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特点 (7) 2.1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以及设计风格 (7) 2.2现代主义设计趋向 (8) 2.3现代主义的室内设计特点 (8) 第3章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9)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中文摘要 (13) 英文摘要 (14)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建筑观点与思潮的争议。 第1章建筑概述 建筑,它历来被视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以其重实、坚固的材料堆砌而成,并与一定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空间,达到基本的实用功能的目的,是人们遮风避雨、抵御烈日的必要生活设施。它是艺术世界中最庞大、最引人注目的一员,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文化价值。 建筑虽然是以艺术形象的独创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但是如果仅停留于外在的形式,那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生气的外壳。因此,必须涵含丰富的内涵,合情合理,才能显示出作品真正的独创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对健康水平的要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尤其对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建筑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在满足了基本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应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需要,使得建筑的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相协调,这一关系也一直是建筑本体最直接相关的问题。 1.1形式的内涵 任何事物都有形式,形式是与内容相对的概念,是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内容各部分的组合方式。美学中的形式,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个感觉实在,也就是视、听或触觉感知的实体,是内容美的存在方式。它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不是一个内容就只有一个形式,往往同一内容具有多种形式,例如相同用途的灯具其形式就是多样化的。建筑形式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创造与建筑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要求密不可分。相互依托,彼此关联,共同成就一个完美的外部空间形式。建筑的形象离不开整体意识。它应具有鲜明简洁的形体,严谨的比例推敲,精细的细部处理以及形式与功能的完善统一。 1.2形式的体现 追求形式美是人的天性,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种种纷呈各异的建筑出现。例如中国木结构的古典建筑两千多年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形式上,如屋顶样式,栏杆花饰

建筑制图基础题型解析---1-4章选择题

选择题 第1章 1.图纸的幅面的简称是( A ) A.图幅 B. 图框 C.标题栏 D.会签栏 2.图纸上限定绘图区域的线框是指( B ) A.图幅 B. 图框 C.标题栏 D.会签栏 3. 幅面代号为A0的图纸长、短边尺寸分别是( A ) A.1189mm、841mm B. 841mm、594mm C.420mm、297mm D.297mm、210mm 4.幅面代号为A1的图纸长、短边尺寸分别是( B ) A.1189mm、841mm B. 841mm、594mm C.420mm、297mm D.297mm、210mm 5. 幅面代号为A2的图纸长、短边尺寸分别是( C ) A.1189mm、841mm B. 841mm、594mm C.594mm、420mm D.297mm、210mm 6. 幅面代号为A3的图纸长、短边尺寸分别是( C ) A.1189mm、841mm B. 841mm、594mm C.420mm、297mm D.297mm、210mm 7. 幅面代号为A4的图纸长、短边尺寸分别是(D ) A.1189mm、841mm B. 841mm、594mm C.420mm、297mm D.297mm、210mm 8.一个工程设计中,每个专业所使用的图纸除去目录及表格所采用的A4幅面,一般不多于( B ) A.1种 B. 2种 C.3种 D.4种 9.一般情况下,一个图样应选择的比例为( A ) A.1种 B. 2种 C.3种 D.4种

10.图样及说明中的汉字宜采用( A ) A.长仿宋体 B. 黑体 C.隶书 D.楷体 11.制图的基本规定要求数量的数值注写应采用( A ) A.正体阿拉伯数字 B. 斜体阿拉伯数字 C.正体罗马数字 D.斜体罗马数字 11.制图的基本规定要求数量的单位符号应采用( C ) A.正体阿拉伯数字 B. 斜体阿拉伯数字 C.正体字母 D.斜体罗马数字 12. 绘制尺寸界线时应采用( C ) A.粗实线 B. 粗虚线 C.细实线 D.细虚线 13. 绘制尺寸起止符号时应采用( C ) A.中粗长线 B. 波浪线 C.中粗短线 D.单点长划线 14. 尺寸起止符号倾斜方向与尺寸界线应成( A ) A.450 B. 600 C.900 D.1800 15. 图样轮廓线以外的尺寸线,距图样最外轮廓线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 A )A.10mm B. 20mm C.5mm D. 1mm 16. 平行排列的尺寸线的间距,宜为( D ) A.1~2mm B. 2~3mm C.3~5mm D. 7~10mm 17. 平行排列的尺寸线的间距,宜为( D )(重) A.1~2mm B. 2~3mm C.3~5mm D. 7~10mm 18. 标注球的半径尺寸时,应在尺寸前加注符号( B ) A.R B. SR C.RS D. S

建筑空间组成分析

建筑空间组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有能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以适应日益多样的社会生活,功能对于建筑形式的影响和作用得以更为充分的体现和强调,由此,新建筑运动应运而生,美国建筑师沙利文提出“形式由功能而来”的观点。他给予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关于这一点人们对它的认识似乎越来越明确、越深刻。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建筑师都引用老子的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正表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从这一点出发,有的人更进一步把建筑比作容器—一种容纳人的容器。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表现在建筑中主要就是指:建筑功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那么,能不能说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呢?也不能。诚然,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因而,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有一点必须给予充分地肯定:即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或者简单地讲:就是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决定空间的“量” 所谓空间的“量”是指空间的大小和容量。在实际工作中,一般以平面面积作为空间大小的设计依据。根据功能需要,一个空间要满足基本的人体尺度和达到一种理想的舒适程度,其面积和空间容量应当有一个比较适当的上限和下限,在设计中一般不要超过这个限度。 例如在住宅设计中,一间普通的居室面积大约在15 ~20 平方米,起居室是家庭成员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活动内容也比较多,因此面积应最大,餐厅虽然人员相对集中,但由于只在进餐时使用,所以面积可以比起居室小,厨房通常只有少数人员同时使用,卫生间则更是如此,因而只要容纳必要的设备和少量活动空间即可满足需求。对于公共建筑,一间40-50 人的教室需要50 平方米左右,一个1000 座位的影剧院观众厅则需要750 平方米左右……由此可见,不同的使用功能直接决定了所在空间的大小及容量。 (二)功能决定空间的“形” 所谓空间的“形”是指空间的形状。除了空间的大小和容量,空间的形状也同样受功能的制约。虽然说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某些空间可以被设计成多种形状,然而对于特定环境下的某种使用功能,总会有最为适宜的空间形状可供选择,这本身就是一个优化组合的过程。 仍然以教室为例,如果确定面积为50 平方米左右,其平面尺寸可以为7x7 米,6x8 米,5x10 米,4x12 米……,如何进行选择呢?我们知道,教室首先应满足视听效果,长宽比过大会影响后排的使用,过宽会使前排两侧座位看黑板时出现反光现象,因此通过比较,6x8 米平面尺寸能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同样是上述尺寸,如果换成幼儿园活动室,由于幼儿园活动的灵活多样,接近于方形的平面尺寸通常被较多地选用。反之如果是会议室,略为长方形的空间形状更有利于功能的使用。 功能的制约与建筑空间的灵活多样并不矛盾。空间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除矩形外,

建筑结构设计基础类型选择

建筑结构设计基础类型选择 1确定建筑基础的埋置深度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一定要有较大的埋置深度,这主要是因为两个 方面,其一,较大的埋置深度能够有效保障建筑物处于水平荷载作用 下地基的稳定性,降低建筑工程整体倾斜度;其二,较大的埋置深度 能够减少地基的附加压力,提升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沉降量,同时 还利于对地基水平荷载作用下摆动的限制,从而使基础底面上方的反 力分布更加平衡。建筑基础埋置深度对于工程造价、施工技术、工期 以及建筑的正常使用均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基础时,一定要 按照具体情况选用科学合理的埋置深度。基础埋置深度着的是有效埋深,通常从室外地面起计算,天然地基算到基础地面下皮标高,桩基 础算到承台下皮标高。若是室外地面高度不等时,则需根据较低一侧 实行计算,而若是地下室周边没有可靠侧限,则需从具有侧限地面算起。 2.1设计筏形基础 2.1.1筏形基础的设计方法筏形基础也被称为筏式基础,它是建筑中 的常见形式,适用于高层建筑地下部分的大空间房屋,它具有很大的 整体刚度,能够有效调节基础压力以及不均匀沉降,且具有良好的防 渗透性。其设计方法按照不同假定能够分成刚性板方法以及弹性板方 法两种。若是地基土质较为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良好、柱间距和柱荷 载变化不大于20%、筏形基础肋梁高跨比活着平板式筏形基础后跨比不低于1/6,建筑筏形基础能够只考虑局部的弯曲作用,并且按照楼盖法来完成计算。 2.1.2筏形基础配筋构造筏形基础混凝土不应小于C30。一般垫层厚 度为100毫米。若是有防水需要,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根据规定来确定。若是使用刚性防水计划,同一建筑基础不可设置变形缝,能够沿着基 础每隔30至40米设置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墙板的浇带。

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及功能的结合

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技术及功能的结合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的功能使用、形式、尺度、结构以及技术上都 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如何以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探讨和理解来权释传统建筑文化,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师的一项历 史使命。 在这里我们试图在大型的公共建筑中,如何体现传统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美感等问题,用建筑的“原型”而非“装饰”来体现传统建筑的象征性的课题进行探讨。 一、建筑概况 昆明市行政中心12组团位于整个行政中心的最北端,是建筑群中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整个行政中心占地51.8公顷,由13栋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呈传统园林围合式的布局形态,并按照阶梯及礼仪观念来组织设计。空间采用“三进”的传统空间层次概念,建筑形式采用了屋顶、叠涩、垂花、柱廊、基座等中式元素来组织。不同层的重檐表达了建筑群的中国礼仪设计思想,考虑到行政中心的整体设计布局形态,12组团必须在形式和尺度上与周边建筑相统一,又要统领全局,成为建筑布局中的高潮。 12组团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层数4层。总长度217米,总高度40米,功能极为复杂。由1个1300人的会堂(甲等多功能剧院),1个700人多媒体会议厅,2个300人大会议室,6 个150人的中型会议室,19个80~60人的小型会议室,6 个展厅,1个大型接见厅,1个新闻发布厅,1个信息中心和半地下室车库构成。设14 个主要流线及出入口,由19 个不同防火分区组成。 二、传统建筑的演绎 1、结构形式 传统木构建筑中采用的是“柱——梁——檩——椽”的传力结构系统,利用木材的特点,把荷载由上层较小的木构单元分“层”传递,并集中到与之正交较大的木构单元,最后出现由木构架组成的“间”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单元,这一传力系统中每“层”的构件独立,形态个性清晰。下大上小的结构形式,成功地化解了地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释义:形式:事物的形状、结构等;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即是说,就设计而言,看得见的是形式,如形状、结构、材质、色彩等表现形式指的是它的装饰性;看不见的是功能,如衣食住行,指的是它的使用价值、实用性。 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其中“为人造物”指明了设计必须是人工创造的产物,且必须具备有用性即实用功能。在设计中,一般来说设计作品的内容即是其功能,而与内容相对的,必然要有相应的形式。设计作品的形式,作为与内部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态,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形状、色彩等在作品外部形成可被人感知的实体,因此设计中要求的“按照美的规律”也主要体现在对形式的创作中。一般来说, 人造物的发展大致要经过功能至上、形式至上、功能与形式的融合三个阶段。每当生产方式发生变革时, 设计会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或以更高的形态重复经历这三个阶段。 一、设计生产之初的功能至上 如果说设计是一种“为人造物的艺术”,那么“为人造物”就是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衡量设计的标准。 人类产生之初,造物行为就是植根于人的生存、生活需要,进行造物的最初目的也是为了制造出满足人生存基本需要的物品,在以后的石器制作中无论是制作技术从一次加工到二次加工以及到后来的局部磨光、整体磨光,还是工具的品类从单一到多样化再到专门化和组合,始终都体现着“功能至上”的原则。而在漫长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实用的目的对物的原形不断进行改造,在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引起的精神上的快感和舒畅的基础上,人类萌发了对形式中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最初认识。 二、追求形式的手工业时代设计 当人类的设计活动进入手工业时代,由于最初的设计是在一种“功能至上”思想指导下进行,设计出的产品都是以追求物的有用性为根本目的,因此,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到了手工业时期其内在的使用功能就趋于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当一件东西的基本功能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形式作为一种可以为人所感知的外部形象,在不影响物的有用性的前提下,对它的处理就有了相对较大的自由度。 手工业的独立是在原始社会的瓦解时期,伴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时代的来临也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居于社会下层的手工匠人所生产出来产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居于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统治阶级彰显社会地位、炫耀财富的需要,手工匠人在制作器物时往往不记成本的追求“错金镂(lòu)银,雕缋(huì)满眼”的效果,有时甚至到了穷加雕饰的地步,在这一时期的设计所体现出的是一种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状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的设计中都得到反映。比如明代的宣德炉,再如洛可可时期的路易十五的办公桌和豪华台柜,都是形式凌驾于功能之上的典型作品。圆明园的海晏堂是仿制的西方建筑,但是由于对功能结构原理的忽视以至喷泉的动力机构瘫痪后,只得由人工提水来维持其正常喷水,这更加是只重形式。 三、手工业设计向现代设计转型期中形式与功能的争斗 18世纪的工业革命翻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以煤、铁、钢等新材料的使用为基础的工业技术飞速发展,整个社会处于重大的变革之中。在强大的机器面前,个性的设计屈服于机器的生产,那些充满艺术创意和手工技艺的设计也被惟利是图的商人所摈弃,传统的审美趣味被单纯注重使用功能和效率的大批量机械产品所掩盖。 针对机器生产引起的产品艺术质量的下降,也是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产品形式的关注,威廉·莫里斯领导了工艺美术运动。随后,以法国、比利时为首开展了新艺术运动,还有几乎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同时发生的装饰艺术运动。

土建施工的入门基础知识

土建知识 (一)、基础类型 基础的类型 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λ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λ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按构造又分为伐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伐形基础:是埋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λ 箱形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λ 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采用桩基。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λ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载力大,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耐久性好。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 λ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分为套管成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爆扩成孔灌注桩三类。 (二)、问题解决 我在房地产公司上班,不太清楚相关规范规程,更无设计方面的经验,所以问问大家,谢谢。 目前有一幢6层的商用、住宅二用房,结构形式为底框(二层框架),一、二层为门面,以上为砖混住房。总长61.71米,宽12米,中间设有一伸缩缝。设计为人工挖孔桩,地基土层处在灰岩地区,有

塔吊基础形式

塔吊基础形式的选择及构造要求 塔吊基础形式的选择 工程实践中应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及施工场地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塔吊基础形式,常见的塔吊基础形式的选择方案有: 1.直接利用天然地基 这种情况适用于施工场地土质条件较好的场地,且在塔吊基础埋置深度范围内存在最薄处不小于1.5m,且该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10kPa的稳定原土层。 2.利用砂石垫层进行土层置换 间接利用天然地基这种情况适用于施工场地土质条件较差,但在塔吊基础埋置深度适用范围内存在最薄处不少于1.5m,且该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佰不小于90kPa的稳定原土层,当直接利用天然地基不能够满足塔吊基础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需利用砂石垫层将该土层以上部分劣质土加以置换,应注意砂石垫层经夯实后承载力应不小于210kPa,砂石垫层置换的厚度及面积须经计算确定。 3.利用桩基础作为塔吊基础地基 这种情况通常适用于施工场地土质条件差且在塔吊基础埋置深度适用范围内无上述两种情况土层,或受场地限制须将塔吊基础深埋的情况(如埋置在地下室底板下)。桩型原则上选用与工程桩同类型桩型以利于施工方便,桩数原则上为4根以形成群桩承载增加塔吊基础稳定性。 塔吊基础构造要求 1.固定式塔式起重机的基础应采用矩形或方形及“十”字形。 2.基础高度应满足塔式起重机预埋螺杆的要求,不宜采用坡形顶面或台阶形顶面的基础。 3.基础下的混凝土垫层厚度一般取100mm。 4.基础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2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矩形、方形基础应按双层配置正负弯矩筋,且用竖向钢筋连接;“十”字形基础应按梁式上下对称配筋。 5.基础应有防雷接地的构造。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 113T02Z04 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改卷教师: 学号: 084774525 姓名:得分: 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的关系 摘要: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关键词:建筑功能,建筑空间 建筑最原始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建筑的空间性。  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建筑功能则体现于建筑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方面。在建筑中,功能一般表现为建筑的内容,而空间则体现为建筑的形式,因此功能与空间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原理来加以解释,一方面功能决定着空间的形式,另一方面,空间的形式又对功能具有反作用。 关于这一点人们对它的认识似乎越来越明确、越深刻。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建筑师都引用老子的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这正表明:建筑,人们要用的,不是别的,而是它的空间。从这一点出发,有的人更进一步把建筑比作容器—一种容纳人的容器。所谓内容决定形式,表现在建筑中主要就是指:建筑功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空间形式。 那么,能不能说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建筑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来决定的呢?也不能。诚然,建筑的空间形式首选必须满足功能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再深入一步地分析,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因而,我们也不能武断地认为建筑的空间形式就是由功能这一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但是有一点必须给予充分地肯定:即建筑空间形式必须适合于功能要求。这种关系实际上表现为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一种制约性,或者简单地讲:就是功能对空间的规定性。 建筑功能对于建筑空间的规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层建筑有哪些基础形式及特点

高层建筑的上层结构载荷很大,基础底面压力也很大,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层数、载荷及地基承载力,可以用单独柱基、交叉梁基础、筏型基础或箱型基础;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 1 筏型基础 筏型基础也称为板式基础,多用在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一般有两种做法:倒肋形楼盖式和倒无梁楼盖式。倒肋形楼盖的筏基,板的折算厚度较小,用料较省,刚度较好,但施工比较麻烦,模板较费。如果采用板底架梁的方案有利于地下室空间的利用,但地基开凿施工麻烦,而且破坏了地基的连续性,扰动了地基土,会降低地基承载力;采用倒无梁楼盖式的筏基,板厚较大,用料较多,刚度也较差,但施工较为方便,且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采用此种形式的筏板,应在柱下板底或板面加墩,板底加墩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板面加墩则施工较为方便。因此选择施工方案的时候应考虑综合因素。 2 箱型基础 当地基极软切沉降不均匀十分严重时,采用筏形基础,其刚度会显得不足,在上部结构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敏感时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箱型基础就较为合理。 箱型基础是由底板、顶板、外围挡土墙以及一定的内隔墙组成的单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箱型基础刚度大、整体性好、传力均匀;能适应局部不均匀沉降较大的地基,有效地调整基地反力。由于地基面积较大,且埋置深度也较大,挖去了大量土方,卸除了原有的地基自重应力,地基承载力有所提高,建筑物沉降减小。由于埋深较大,箱型基础外壁与土的摩擦力增大,增大了基础周围土体对结构的阻尼,有利于抗震。但是箱形基础的内隔墙较多,支模等施工时间较费,工期较长;在使用上也受到隔墙太多的限制。 3 桩箱和桩筏基础 在浅层地基承载力比较软弱,而坚实土层距离地面又较深的时候,采用其他类型的基础就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变形控制的要求。这是应当考虑采用桩基础。 桩基础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桩基承台,二是桩基本身。桩承台的作用是将上部荷载传给桩,并使桩群连成整体,而桩又将荷载传至较深的土层中区。桩基承台一般可利用筏形基础的底板或箱形基础的底板。这时称这种形式的基础为桩筏基础或桩箱基础。 桩的类型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指标等因素确定。桩按受力性能来区分,有摩擦桩和支承桩两种。按施工方法区分,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桩基平台面积确定的情况下,不同桩径、不同的桩基持力层会有不同的单桩承载力,桩的平面随之也可以确定。当箱形或筏形基础下桩的数量较少时,桩基布置在墙下、梁板式筏形基础的梁下或平板式筏形基础的柱下。桩距应尽可能的大,在充分发挥单桩承载力的同时,还能发挥承台土反力作用,以取得最佳效果。

论建筑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论建筑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关系 摘要:当期,建筑设计在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发展的形势下,逐渐开始同世界接轨,其功能和形式的统一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作为整个建筑设 计的中心,对整个建筑的设计有直接的影响。我国建筑设计的方向一直被建筑工 程长期的引领着,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的提高,传统的建筑形式 已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为此,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建筑设计中功能和形式的关系,以供业界人士作为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功能;形式;关系 前言:在建筑设计的传统设计中,建筑工程多样化的标准要求很高很广泛, 但是却多建筑形式不够重视,只是一带而过,没有重视建筑形式的艺术感和美观度。然而,在社会经济文化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审 美标准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对于建筑来说也是一个道理,所以,这就要求建 筑设计师在对建筑工程设计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建筑形式的创新和科学合 理的设计。 1建筑功能与形式的重要性 并不是一味的迁就。相应地,旧的形式就要给功能新的选择机会,让它自己 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一味的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1.1建筑功能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需要对建筑功能加以关注,并在外形的基础上, 对技术和功能方面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不要只在形式上进行停留,因为建筑的 目的是对人们全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建筑并非是一件艺术品,最终要的是实际 的功能。建筑在实际的生活中都有相应的功能价值,但是,人们却对实用价值不 容易发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建筑工程能的使用价值很高,这也是建筑的最基础 功能。不管是哪种建筑物,一旦没有了使用价值,存在就毫无意义了,而建筑功 能为人们提供了很多服务,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然而,随着需求的日趋增加,会对建筑的功能提出更多的要求,这样而言,使得建筑形式逐渐落后于功能,从而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出现了隔阂。鉴于此,对于建筑形式而言,其应变能力和 调节功能一定要强,才能够将原本僵硬的关系进行有效的缓和,使其逐渐变得默契。若两者的关系持续保持僵局状态,这就要重新寻找新的建筑形式与它相适应,而不能一直迁就。同时,旧形式需要为功能提供新的选择机会,使其能够主宰自 己命运,并不可一直按自己的意愿进行。 1.2建筑形式的重要性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形式是功能最好的体现,然而,我国建筑设计的原则 是要在经济上美观大方。当前的建筑形式,在实际的发展中,对少都会受到一定 的阻碍,而形成这种情况有很多原因,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改变它,使其在 建筑中的价值充分被体现出来。众所周知,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做全面仔细 的检查,并深入研究形式和功能,使之默契值能够上升,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就现在而言,由于人们的生活品质逐渐提高,建筑形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加之,对建筑形式形成影响的因素很多,很难分清主次。若单凭建筑功能而对建 筑进行设计,那显然是不行的,想要实现建筑最佳的设计,就需要综合考出来各 种因素,使其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2功能与形式在建筑设计中的关系 2.1与环境的关系

多层建筑常用的几种基础形式分析

多层建筑常用的几种基础形式分析1 多层建筑常用的几种基础形式分析 2.1 墙下条形基础。常用的砖、毛石、混凝土刚性基础,主要是承受抗压强度,也承受抗拉、抗剪强度,但抗拉、抗剪强度不高。基础内产生的拉应力、剪应力通过刚性角控制,使其不超过材料的允许值。它一般适用于建造5层以下民用建筑及轻型生产用房,如果地基承载力较高,且地基比较均匀,层数还可以适当增加。这种基础的特点是,造价低、施工快,通过地圈梁的加强,增强基础的整体刚度,能承受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及适应一定的地基变形。常用的钢筋混凝土柔性基础也是墙下条形基础的较好形式。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又较低,且地基又不很均匀,采用刚性基础往往会使基础断面过大,如果要保持浅基础,则基础露出地面,如果加深基础又要增加土方量基础造价。即使采用刚性基础,也难避免在基础产生较大的抗拉、抗剪应力时,出现基础裂缝、不均匀下沉,以致引起上部结构墙体裂缝。这时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它可以承受较大的弯矩和剪力,用基础断面大小和配筋量来满足受力要求。如果地基不均匀,还可加肋梁,以增强抗弯能力,调整不均匀沉降。一般6层以上民用建筑或轻型厂房可以采用这种基础。 2.2 独立基础。刚性或柔性独立基础一般多用于柱下基础,根据柱荷载偏心距大小,基础断面可为方形或矩形。当 柱距较大时,常为独立基础,这样较为经济。为增强基础整体性,也可采用拉梁适当拉结,以增强适应地基变形和抗震能力。多层建筑上部结构为框架体系时,如地基承载力较高,地基变形

较小,荷载及柱网分布较均匀,宜选用独立基础,但在纵横两个方向宜拉梁适当拉接。拉梁断面选择要适当,不宜过大,可通过计算确定。一般民用建筑中的内柱,多数可考虑采用独立基础,而不用条形基础,在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下,其经济效果是较好的。 2.3 柱下条形基础及十字交叉基础。当柱荷载较大或地基较差时,采用独立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扩大基础面积又受到场地限制时,可考虑采用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具有较大的刚度,对于调整不均匀沉降有良好的作用,但当柱距较大时,条基的刚度也差,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也降低,所以选用柱下条形基础应控制在柱距不宜过大(6~7m)的条件下,能较好发挥作用。当地基承载力较低而柱荷载又较大时,或地基变形和柱荷载的分布在两个方向都不均匀时,一方面要求扩大基础底面积,以满足承载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同时又要求基础具有较大刚度,来调整不均匀沉降,这时可考虑设置十字交叉基础。十字交叉基础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是一种较好的基础形式,但它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不可任意滥用,只有当条形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才采用十字交叉基础。 2.4 钢筋混凝土筏片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低,且地基土质不均匀,而上部结构荷载却很大,采用十字交叉基础,有的基础之间的空隙所剩无几,有的基础底面积重叠,已不能提供足够的基础底面积时,这时可采用筏片基础。对于有地下室的结构,它本身不要求防水或防潮,筏片基础恰好就是地下室的底板结构。当荷载不太大时,常采用平板式筏片;当荷载较大时,可采用梁板式筏片。由于筏片基础的整体刚度较大,故能将各柱或墙体的

建筑施工浅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总结

建筑施工浅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总结 形基础(包括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根据所使用材料的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本文对建筑施工浅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施工浅基础类型适用条件 浅基础根据它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包括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和壳体基础等。根据所使用材料的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本文对建筑施工浅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进行简要的分析。 刚性基础通常由砖、石、素混凝土、三合土和灰土等材料建造的基础。由于这些材料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低得多,设计时不考虑它们的抗拉强度,控制基础的外伸宽度和基基础的外伸宽度超出规定的范围,基础会产生拉裂破坏,由于基础的相对高度比较高,几乎不会产生弯曲变形,所以称为刚性基础。当建筑物荷载比较大而地基又比较软弱时,刚性基础所需要的基础宽度就很宽,相应的埋置深度非常深,这就很不合理,此时需改成柔性基础。柔性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具有比较好的抗剪能力和抗弯能力,可以用扩大基础底面积的方法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而不必增加基础的埋置深度,因此可以适用于荷载比较大,而埋置深度又不容许过深的情况。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主要用于柱下,也用于一般的高耸构筑物,如水塔、

烟囱等。其构造形式通常有现浇台阶形基础、现浇锥形基础和预制柱的杯口基础。杯口基础可分为单肢和双肢的杯口基础,分别适用于单肢柱和双肢柱的情况;低杯口基础和高杯口基础;轴心受压柱下基础的底面形状为正方形;而偏心受压柱下基础的底面形状为矩形。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分为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和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又可分为单向条形基础和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横截面根据受力条件可分为不带肋和带肋两种。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计算时按平面应变问题考虑,其设计原则基本上与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相同。 当地基承载力较低,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底面积不足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时,可将几个柱子的基础连成一条构成单向的柱下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将柱子的荷载均匀地分布到扩展的条形基础底面积上,并且调整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当单向的条形基础底面积仍不足以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时,可以在纵、横两个方向将柱基础连成十字交叉条形基础。 筏板基础 当采用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十字基础条形基础仍不能提供足够的基础底面积来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满堂整板基础,称为筏板基础。筏板基础比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具有更大的整体刚度,有利于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能适应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的变化、结合使用

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对话

建筑功能与形式的对话 ——以文化中心建设设计为例 摘要:建筑设计应该由内而外,必须反映建筑形式与使用功能的一致性,而建筑的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又是建筑师思想和意图的直接抒发,形式体现建筑空间的外在魅力,如何权衡以及结合两者就显尤为重要!本文即以文化中心建设设计为例,对建筑设计中的功能与形式展开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建筑形式 Abstract: Architectural design should from the inside to outside, It must reflect the consistency of architecture form and function, and to a great extent ,the modelling of architecture is the expression of thoughts and intentions of architect direct, Form reflect the attractiveness of architectural.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at how to balance and combine both of them. In this paper, I take my cultural center building design as an example to thinking and exploring the function and form in architecture design. Key words:Architecture design, Architecture function, Architecture modeling.

高层建筑基础类型的选择与一般要求

高层建筑基础类型的选择与一般要求??论文导读: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对高层建筑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其造价与工期对高层建筑总造价和总工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高层建筑物,可能有多种基础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只有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才能得出较经济合理的方案。现将基础类型的选择与一般要求进行简要说明。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类型,选择,设计要求 1.前言 高层建筑中基础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对高层建筑本身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其造价与工期对高层建筑总造价和总工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高层建筑物,可能有多种基础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只有经过技术经济比较,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才能得出较经济合理的方案。现将基础类型的选择与一般要求进行简要说明。 2.基础选型 2.1高层建筑基础的常用形式 高层建筑的上部结构荷载很大, 基础底面压力也很大, 一般的独立基础己不能满足承载力的技术要求, 因此, 应采用特殊形式 的基础,常用的基础形式有梁式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等,以及这些基础的联合使用。 (1)钢筋混凝土梁式基础

这种基础一般设置在柱列下或剪力墙下,适用于地基承载力 较高而上部结构不是很高、载荷不是很大、没有地下室的情况。 (2)交梁式条形基础 它是用两个方向的梁式基础把柱纵横相互联系起来。当地基 承载力较高,上部的柱子传来的荷载较大,没有地下室,而单独基础或柱下条形基础均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时, 可在柱网下纵横两 向设置交梁式基础(也成十字交叉条形基础)。这种结构的形式比单独基础的整体刚度好, 有利于荷载分布。 (3)筏形基础 它是由钢筋混凝土组成的覆盖建筑物全部底面积的连续底板 构成。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及其载荷的分布等因素确定。筏形基础又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类型。有地下室和没有地下室的情况都适用。 (4)箱型基础 基础的整体外形如箱,由钢筋混凝土底板、顶板和纵横墙体 组成一个整体结构。这种基础刚度很大,可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高层建筑一般设地下室,可结合使用要求设计成箱型基础。 (5)桩基础 由设置于土中的桩和承接基础结构和上部结构的承台组成。 桩有预制桩、灌注桩、人工挖孔桩(墩)和钢桩等,具有承载能力大,能抵御复杂荷载以及能良好地适应各种地质条件的优点, 尤其是 对于软弱地基土上的高层建筑, 桩基础是最理想的基础形式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