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性格特征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性格特征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性格特征
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性格特征

浅析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性格特征

【摘要】纳兰性德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甚至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纳兰词”在词坛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分析纳兰性德的词作对其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关键词】纳兰性德诗词性格特征追忆悼念

纳兰是痴情的、凄苦的、清高绝俗的、清幽脱俗的。他对深爱的人能够一往情深,痴情追忆;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人生经历,渴望能够远离世俗纷扰;同时他也拥有着超逸的才华。

一人物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纳兰性德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时准备参加会试,却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纳兰性德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

纳兰性德最美的14首词

纳兰性德最美的14首词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浣溪沙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采桑子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虞美人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忆江南

《长相思》文本解读

《长相思》文本解读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译文: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榆关那边走去。夜深了,人们在帐篷里点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声音嘈杂打碎了我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在清词中兴的气象中,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家势显赫,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又善骑射,可谓文武全才。二十二岁中进

士,任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集恩宠于一身。然而虽是在这样雍容富贵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纳兰性德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纵,没有纨绔子弟的放荡,他的性格优柔多愁,秉性真诚。他也无心于政治仕途,而是致力于词的创作,以词深深寄情、浅浅道款,在词史上绽放了一朵奇葩。 纳兰性德的主要词作是《饮水词》,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之意,后世多称《纳兰词》,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在这些词作中有很大一部分写纳兰性德情感上的经历。从他的生平看,纳兰性德的情感历程确实波折,他二十岁娶卢氏,夫妻恩爱,感情笃深。但是仅仅三年,妻子就因产后受寒而亡,他的感情世界几乎为之倾覆,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后续娶官氏,感情也较为融洽。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撮合下,与红粉知己江南才女沈宛结为连理。 这首《长相思》是纳兰性德小令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词人随康熙御驾东巡,在前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词,主要内容是抒发军旅途中思乡之情。上阕写山水行程,寥寥一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如同作画中粗画轮廓,流水绕青山,山山水水点缀在前往榆关的途中。词人轻声感叹旅途劳顿之苦,却又无怨无悔,极符合旅人口吻。从声律上看,?一程?通过谐音重叠表现旅途的漫长,在徐徐咏叹之中山水兼程的形象便出现在读者眼前。从整体上看,这一句又似乎蕴藏着对某种理想的追寻,尽管追寻之路漫长无期但词人依然执着,或者说这种寻求理想的过程本身就是生命意义的所在。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纳兰性德词的风格特点 林德涛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正黄旗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的长子,文武双全,娴熟经史,尤善填词。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侍卫。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在他不到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著有《通志堂集》,词先有《侧帽》一集,后增补为《饮水词》,后人汇辑本则称《纳兰词》,今存三百四十九首。又与顾贞观合辑《今词初集》一选,为清初词选中著名之本。纳兰性颖敏,多愁善感,不类贵介公子。词风真挚自然而多凄恻哀艳,悼亡之作尤称绝调。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

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纳兰词”的主题风格情调体现在各个题材作品中: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 (一)缠绵悱恻多情善感的情感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词的起句奇特,说情人之间,本来两情相悦,但愿天长地久,然而如若知道后来的坎坷和悲剧,倒不如总是保持“初见”时那种美好时光。接下来,批判一些变心的人却反而指责对方首先变心的行为。下阕引用长生殿的典故,谴责曾海誓山盟如今却背情弃义的薄情郎。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名言,给人们以充分的感悟和解读的空间,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假设,一种理想。对于纳兰性德说来,初见时的温馨、真诚带来了美好,然而他的理想和现实却总是那样不一致。首先,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爱,表妹却被召入宫,

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及其词赏析

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 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著,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 翻阅《纳兰词》满目皆是愁、恨、泪、惆怅、断肠……单是一个“愁”字也用了九十多次,而每一个“愁”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也不同。纳兰容若一生所作甚多,只能选出部分我所喜爱的作品并稍作简释,由于古代诗词大多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细细品味,自有另一种感觉。闲话少叙,下面就来赏析一下纳兰容若的绝妙文笔。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是容若悼念亡妻所作的,词句色调以青白为主,透出淡雅、悲伤感觉,概叹世间美好的事太短暂了,希望青春与爱情能够得到永生。)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盘点纳兰容若最美的十首诗词-好词好句

盘点纳兰容若最美的十首诗词_好词好句 命运一词如水,蜿蜿蜒蜒,穿越茫茫浮雪,途经落花与十月霜,最终抵达至今世游魂。黑白画幕间浅唱低吟,千寸时光在如泣如诉。纳兰词深情款款,今天我们就来吧啦吧啦这些最美的诗词。 ①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①,犹记手生疏②。 倦眼乍低缃帙乱③,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临江仙》 ②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采桑子》 ③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 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⑤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画堂春》 ⑦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摊破浣溪沙》 ⑧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摊破浣溪沙》 ⑨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淡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 ⑩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清代纳兰性德分析解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英译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Stream Silk-Rinsing Nala n Xi ngde The pain ted scree n isn ' t shor n of its cold light on the slushed snow. The pipe on the tune of plum-petals is still blow n in the dead of ni ght, When the quiet place has bee n bathed in the dim moon light. I ' m only a hearfending stranger in this very human life, Yet I won der why I have tears cours ing dow n my cheeks. In the mournful lore I cannot but conjure up my life long creeks. (By吴松林) 纳兰性德?《秣陵怀古》英译 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1 On the Capital of Yore Nala n Xi nde Both mountain hue and river song are sad and drear; Showers of leaves on Thirtee n Tombs ruffle the ear. The Norther n Kings sought pleasure on the Souther n shore; The bygo ne dyn asties n eed no grass to deplore. 1. Nanjing was the capital of the Six Dynasties (211-280; 317-589) and of the early Ming, whose thirteen emperors were buried in the Thirteen Tombs and whose last emperor sought pleasure on the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论纳兰性德情词的艺术特色 李翠翠 摘要纳兰性德作为满族第一词人,最能代表其个性的作品是他的情词(包含悼亡词)。其情词在其艺术特色上别具一格。其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其二,凄婉的意境美;其三,巧妙的结构安排——时空转换;其四,朴实流利且富于情韵的语言特征。对纳兰情词艺术特色的分析概括,能够深化对纳兰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关键词纳兰性德情词艺术特色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 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陈廷焯言,“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1]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2]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3]纳兰性德有词集《饮水词》,作词主情致,现存三百多首词中多凄婉之作,被陈维崧评为“哀感顽艳”。而其最具特色,最令人动容的无疑是他的情词。纳兰性德情词“不光占有纳兰词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是其全部词作的精华,是诗人呕心沥血,拘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 [4]被黄天骥称为“玫瑰色和灰色的和谐的”[5]情词,其艺术特色上自有其独到之处。 一、抒情主人公形象的描绘 读者读罢纳兰性德的情词,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会深深烙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在其情词中有怀春的少女,有闺中的思妇,有亡妻的音容笑貌,有孤寂的征人游子,亦有感伤的宫中女子。这一系列的主人公形象都以

他们各具特色的外貌、动作、心理感染着无数的读者,三百多年来缓缓地诉说着他们各自的衷肠与情怀。 (一)怀春少女形象 灵动的少女在豆蔻年华之际、在鸟语花香的春日,容易生发出百无聊赖之感、怀春孤寂之思。纳兰性德以其细腻的笔触将少女的这一微妙心理揣摩刻画地惟妙惟肖。如《南乡子》这首词: 飞絮晚悠飏,斜日波纹映画梁。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风定却闻香。吹落残红在绣床。休堕玉钗惊比翼,双双。共喒 苹花绿满塘。 这首词以轻灵的笔调描绘了少女怀春的形象,上片先摹绘时景,夕阳下柳絮在和风中漫天飞舞,落日的余晖斜射在池塘上,波影映照着画梁。而后将女主人公“刺绣女儿”推出,“刺绣女儿楼上立”,此时少女心中满怀无限的柔情,独立高楼颙望晴空之中飘荡着的长长的游丝。通过这一情态的刻画,透漏了她春日迟迟、春怀寂寂的形貌。下片又以景起,进一步描绘她的孤寂。晚风停止了吹拂,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败落的花瓣被风吹到了绣床边,池塘中的水鸟、鱼儿正吞食吮吸着满塘绿色的浮萍。而后又用小心“休堕玉钗”的细节和怕“惊比翼”的心理,反衬出她的怀春之情。前后两片都是前景后情的结构,但各有侧重。将少女怀春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将少女怀春的情感翻进入深,使一个鲜活灵动、美妙传神的怀春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纳兰还有诸多词作描写怀春的少女,如《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少女在春雨停歇之后无心于自己的妆容打扮,凝视楼阁、走出闺阁、看“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不禁生出怀春伤春的意绪。而“独自立瑶阶”一“独”字将怀春少女的孤寂之情点染而出,而“透寒金缕鞋”一“透”字则使一个心绪凝重、久思而难以释怀的怀春少女的形象跃然纸上。而《生查子》(东风不解愁)中则塑造了一个月夜怀春的少女形象。词中通过少女一系列的行动来展示她怀春伤春的意绪。词中先写少女在伤怀之时偏偏春风吹来,轻拂她的罗裙,她不禁怨起东风的不解人意,而后又在灯前顾影自怜自伤,最后立于樱树之下

共赏十首最美纳兰词

共赏十首最美纳兰词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今天在他诞辰360年之际,跟大家一起赏析他的十首最美的诗词。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纳兰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这一时期的纳兰性德发奋苦读,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指导下,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他还把自己熟读经史的见闻感悟整理成文,编成四卷《渌水亭杂识》,当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等知识,表现出相当广博的学识和爱好。

1、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纳兰性德诗词研究 (1)

文献检索论文人间惆怅客心事泪纵横——纳兰性德诗词研究 院(系)名称:文学院 专业名称:新闻学 学生年级:1 0 学生姓名:蔡秋茗陈绮婷 刘颖莹钟颖婷 学生学号:10105031002 10105031006 10105031030 10105031067 授课教师:闻祥花 二○一一年十二月

人间惆怅客心事泪纵横 ——纳兰性德诗词研究 摘要 纳兰性德,一个迷一般的男子,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1年,但却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赋、词、杂识等作品,表现出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词作尤为出色。其《纳兰词》共收词作342首。梁启超谓“容若小词,直追李主”。本文从生平经历、爱情史、词作艺术风格和与李煜词的对比来一一解读纳兰性德的诗词。 关键词:纳兰性德,历史背景,爱情,艺术风格,李煜词 前言 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即公元1655年1月19日),在北京诞生了一位词坛巨擘,这位才华横逸的大词人就是可与陈维崧、朱彝尊等辈颉颃的清代初期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 性德原名成德,后避东宫允礽讳遂改性德。字容若,小字成哥,号楞伽山人。性德的先祖原是蒙古人,姓上默特,后灭纳兰部,占其领地遂改姓纳兰,居叶赫之地,自明初内附后金,随清入关,为满洲正黄旗。其父为纳兰明珠,武英殿大学士,累加太子太师,为康熙朝权重一时的宰相。其母为觉罗氏,一品夫人。娶妻卢氏,赠淑人,为两广总督尚书卢兴祖之女,先卒。继室官氏,赠淑人。后娶妾沈宛。有二子一女。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他一袭白色缎子丝袍,内衫绣着贵气淡色的月季纹饰

花边,墨黑的头发被羊脂玉发簪挽起,腰系玄纹白玉腰带,脚踏白鹿雍皮靴,浑身散发着一股异于兰麝木香的檀香味。他手执一卷书,漠漠地在庭院踯躅徘徊。他不食人间烟火,似九天垂云而下的仙者,以高贵清逸,非凡脱俗,名垂人间。纳兰才华横溢,多愁善感,心思细腻,能诗擅词,尤工小令。出身显贵,仕途昌盛,“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一生留下三百多首词,在繁花似锦的词坛里却瞩目璀璨。与陈维松、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但他却以孤独惆怅的身影悄然离世,徒留一抹淡淡哀伤缱绻人间。 一、断肠声里忆平生 ——激流暗涌的大清王朝 “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清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奠定了领土疆域的基础,但随着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腐败,各种社会矛盾充分暴露。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激起了广大人民民族的思想和民主思想的高潮。阶级关系复杂民族矛盾尖锐。 清朝重农轻商,但随着农业经济的恢复和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原有的单一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几千年来稳定发展的自然经济亦逐步在国外资本主义的影响下向商品经济与工业化转化。文史哲不分家。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性亦是清代文学在中国文学的特殊性。 “一词之不慎就酿成大狱”文字狱使得清朝大批文人谨小慎微,造成清初一段时期文学上形式主义的泛滥。文字狱成为清政府进行专制统治的手段之一。在思想上提倡程朱理学,大帝与大臣商讨《四书》,科举根据朱注四书,是程朱理学在文化思想中占有绝对统治地位。 清初无论诗词散文,或是小说戏曲和民间讲唱文学,都呈现出全面繁荣局面。文学以小说成就最高,无论长篇短篇还是文言白话,都取得巨大成就。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是我国最成熟的古典讽刺小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则是章回小说的最高峰和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戏剧里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殿》继承和发展了明代传奇的传统,在民间悄然蓬勃发展的地方戏用自身粗犷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博得群众的喜爱。清诗词虽上不及唐诗,但亦被称为词的中兴时期,诗艺高超,才华富丽,风格不拘一格,各有千秋。清初有三大家,陈维崧学苏辛、朱彝尊学姜张、纳兰性德学南唐二主。 清朝是由满族统治,与一直待在中原的汉族,文字不一致,生活习惯大不相同,

纳兰性德词的特点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 学生姓名:陈玉婷 学号: 118580046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11级专升本

纯任性灵,纤尘不染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特色内容提要:纳兰性德,一个出生贵族家庭的性情中人,一个具有落拓无羁的性格,超逸脱俗的秉赋,出众的才华,敢于傲视功名的一等带刀侍卫,一个虽身在高门广厦,却常有山泽鱼鸟之思的少年才俊,一个能将爱情、友情、乡情揉碎了再捏成词,谱成曲,叫人不忍卒读,又令人百感交集的“清初第一词人”,“千古第一伤心人”。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叫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 关键词:纳兰性德鲜明题材真纯特色独特环境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初词人,正黄旗人。出身贵胄,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其本人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深得皇帝宠信隆遇。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因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哀感顽艳,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纳兰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王国维评曰:“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①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著有《通志堂集》②,词先后结集《侧帽》、《饮水》,后人多称纳兰词,现存348首。③纳兰词独具真情锐感,直指本心,其中以爱情(悼亡)词最哀感顽艳,引人共鸣。 纳兰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的高官显贵的家族之中,他虽然拥有御前随驾侍卫的个人经历和荣华富贵的生活环境,但他在爱情上却因恋人未得和爱妻去世受到重创,造就了他的词充满哀叹伤悲。他虽然能文能武,出类拔萃,却无法驾驭自己的情感,为情所困。他的大部分词中传承了凄切婉约的词风,被称为“千古伤心”词人。纳兰性德的这些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上他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特有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词的题材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爱情阻隔、发妻早亡的哀怨;陪皇随驾,出塞行役时的感慨;赠友抒怀的情真意切。贯穿其间的主线,是他热切追求人性的纯美,爱情的缠绵,友情的珍贵。其作品的主旨情调是伤感哀怨之音。其中尤以爱情、悼亡和乡思的题材最为凄婉动人。(一)缠绵悱恻的爱情词 纳兰性德虽出身贵胄,一生富贵安逸,却天生了一颗多愁善感的心,一段女儿柔肠。他善于描摹少女的风情万种,借描写少女的春愁秋怨表达自己对情人、恋人的相思之苦,相离之怨。 《临江仙》:“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处寂无声。几回断肠处,风动护花铃。”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这两首词是纳兰性德初恋时的作品,前一首背景不明晰,可以认为是写自己在月下等待恋人来,对方却爽约,作者这时想到“原是瞿塘风间阻”遇到阻力。后一首背景更清晰了,这就是相传纳兰与表妹雪梅相恋,雪梅被纳兰母亲软禁于小红楼。作者认为恋人终日在“泪洗胭脂面”从而关心其“薄衾寒不寒”。这两首词从不同角度描述作者当时相知不能相见的苦痛。 《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一朵芙蓉”,“ 小晕红潮”,“凝情”,“ 叩玉钗”仅仅几个词就把小女儿那种娇俏可爱的羞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她那百转千回、欲说还休的风情跃然眼前。这是不是纳兰性德那传说中的自小就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表妹呢?如果是,那将是一个多么惹人喜爱的可人儿,她的入宫又会带给多情人几多的伤感啊!

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

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 纳兰性德诗词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以下是分享的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欢迎大家阅读! 【虞美人】 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相见欢】 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昼眉同。 红蜡泪,青绫被,水沈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 【昭君怨】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酒泉子】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虞美人】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采桑子】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如梦令】 正是辘轳金井,满砌落花红冷。蓦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难定。谁省,谁省,从此簟纹影。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虞美人】 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文 / 纤手香凝6 纳兰性德的词,没有李白“诗成惊天地,笔落泣鬼神”的震撼力量,也没有苏轼“左牵黄,右擎苍,千骑卷平岗”的豪放旷达,所以它总在我的视线之外,在远离我遐思的空间里,悄悄沉寂。 直到有一天,翻开高中学生的《语文读本》,我看到了这首《长相思》,方为词中那淡淡的愁绪所感染,读完全词,那淡淡的哀愁伴随着关外风雪的寒意,已微波般慢慢渗入骨髓。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竖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本篇即作于此时。 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上阙,“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点出了作者的行程和路途的遥远,一个“那”字,表现出作者远离家乡马不停蹄地向关外行走时,对家乡的依恋与渴望,离愁别绪随着远行的脚步渐渐浮现。 “夜深千帐灯”,则取景新颖壮阔,它所描绘的不是一个点,或者一个面,而是开阔的立体的空间,是远距离的透视,因而一幅美丽的军队驻扎图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夜晚深黛色的夜幕下,千帐竞立,万灯闪烁,该是何等的雄壮与豪迈。然而辽阔的灯光与思乡之情是联系在一起的,这又在雄壮与豪迈中多了几丝雅致与缠绵,清冷与寂寞。它们让人不由自主地忆起故园窗前灯的浪漫与温馨。比起故园的灯,此时的灯多了几许寒冷,少了几许温情。 如果说上阙在对景物的描述中侵染着淡淡的思念,那么下阙则把这种思念推向极致。 在风雪交加的夜晚,旅途的劳顿,生活的枯燥,都不能让作者马上入睡。表面上看是对羁旅生活的不适应,是关外气候的恶劣,是帐外风一更,雪一更的萧瑟之声,打搅了诗人的梦。在家乡是听不到这种萧瑟之声的。实质上,是对家乡深深的思念,对家乡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故乡熟悉的一切在寂寞的夜晚一一闪现,使诗人辗转反侧,深夜难眠。末一句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不是人间富贵花 ————浅谈纳兰性德词的独特艺术成就 史安龙 (陇东学院文学院,甘肃庆阳 745000) 摘要: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能教当时“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实在是耐人寻味。他以其哀感顽艳的词风开创了清初词坛的特色,康熙帝亦曾亲笔题词“文苑词宗”。笔者试图从其题材分类、独特的意象、极富个性的语言特征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纳兰词,解析纳兰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关键词:纳兰性德;词;艺术成就;哀感顽艳 Not earth riches and honour flowers Discusses the unique artistic achievements nalanxingde word Shi Anlong (Literature College,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0, Gansu,China) Abstract: "Nature's eye Nalanxingde object's view, with nature's tongue was" romance "can call every word, as against Syria sing water worries several people know", it is intriguing. He has in its sense of the word wind were pioneered colourfu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 dynasty, Kangxi emperor of ci and was handwriting phrase "modern ci poetry" records. The author tries to from its theme classification, unique image,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extremely rich individual character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uch as analysis on Syria word, analytical Abram the sensitivity and willful heart. Key words: Nalanxingde; Word;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Feeling obstinate colourful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康熙时大学士、宰相明珠之子,清朝满族成就卓异的词人。“容若自幼聪敏,读书过目不忘,善为诗,尤工于词。好观北宋之作,不善南渡诸家,而清新隽秀,自然超逸。海内名人为词者,皆归之。”(徐健庵)王国维誉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1]其词哀感顽艳,凄婉动人,况周颐认为“纳兰容若为国初第一词人”。[2] 一、鲜明的题材特色 纳兰性德的词,在题材上因个人出身阅历的关系,视野较为狭窄,大多只限于以抒写个人情感为主,鲜有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及自然感触之外的主题。一方面,由于出身贵族,从小锦衣玉食,

纳兰性德最美诗词

10.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容若《木兰花令》 “人生若只如初见”。 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 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 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 9. 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长相思》 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可此时的纳兰远在塞外宿营,夜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 可谓是水到渠成。 无论是“夜深千帐灯”的壮美,还是“故园无此声”的委婉,纳兰将生活跃于纸上,这种美,都是心灵的体验。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字一句读来,有民歌的浓郁,还有诗词的清丽。犹如出水芙蓉,还宛如夜来香一样,风一来,香气夜夜回荡。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简介及代表作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简介及代表作 导读: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一度因避讳太子胤礽的本名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之后又改回纳兰性德之名,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十九岁参加会试中第,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代表作 1. 《长相思·山一程》 2.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3. 《采桑子·当时错》 4.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5. 《临江仙·寒柳》 6.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7.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8.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9. 《采桑子·九日》 10.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11. 《南乡子·秋暮村居》 12.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13.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纳兰性德人物评价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 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

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

造物弄人,与人间独自惆怅——李煜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风格比较(2) 摘要:一个是偏安一隅的没落国君,一个是身居华林的王公子弟。李煜与纳兰性德跨越了七百年的时空,站在历史长河的两端,以他们那不朽的词篇相映成辉。后世评论家多认为二者风格有相似之处,如梁启超认为:"纳兰小词,直追后主。" 纳兰性德继承了李煜词"哀感顽艳"的词风以及多感慨、少修饰、大胆自然等特色;但也有形成了自己的读他风格。本文就两人的意境和风格等方面,对李煜与纳兰性德的词作异同进行分析。 关键词:李煜词,纳兰性德词,意境,风格异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言"。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空间,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怨的审美特征。因此,词人在作品中所营造出的意境也是我们评价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李煜和纳兰性德这两位著名的词人在自己的文学创造实践中,分别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或称词风。在本文中,我会从风格和意境、词作表现形式等方面对这两位词人的作品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 一、同中有异的艺术风格 李煜自幼"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工诗词、善书画、晓音律,是位多才多艺的才子,以他的性格、气质来说,更适合做一个放荡诗酒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隐者逸士。正因生活范围的狭窄与思想追求的纯净淡泊,使得李煜的词没有受到花间派浮靡词风的影响,他的词清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一种清丽的风格。如《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作品一洗过去红绿妩媚的气氛,变得凄切悲婉。就艺术特色来看,李煜后期的词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是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都是他成为阶下囚后,触景生情,尽情倾泻自己昔日生活的逝去及国破家亡之感的表现,情真思深。他的抒情是善于概括、善于暗示,感染力强,造境生动,对于周围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因而构成了一种清新的风格。 李煜之词出语天然,其感人之处全在性情之真、感悟之深,原无从模拟,而纳兰性德词风却也哀感顽艳、清新隽永颇近后主。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荣华富贵。然而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芳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如此高逸旨趣与"未染汉人风气"相结合,缔造了纳兰性德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的高贵气质。在他的词作中,体现的是成熟的贵族化倾向,进入到比较自然、纯粹、本质的境地,那种冲淡、平和、自然,正是对优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超越。" 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纳兰性德词与后主词虽有同样"凄惋"的神韵,但他不以凄写凄,以愁写愁,而是从平实出来,淡语抒尽深情,却跌宕流连,往情感深处去。与李煜词相比,正如顾贞观所评"婉丽凄凉,观其词,哀乐不知所主。" 另一处与后主不同的是,作为满人后裔,纳兰性德并不是一位只会感伤,吟风弄月的书生。韩菼说他:"上马驰者,柘弓做霹雳声,无不中。"虽然纳兰性德的豪放词为数不多,只占纳兰性德词的三分之一,但风神迥绝,深得个中三昧。如他的《相见欢》: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红蜡泪,青绫被,水沉浓,却与黄茅野店听西风。怎不见一丝欢?"这样的作品即使是与辛弃疾、苏轼的豪放之作放在一起也毫不逊色。纳兰性德的这种刚柔兼备的词风也正是他独特气质的反映。纳兰性德本是骁勇善战的满人后裔,却十分羡慕汉文化;他文武双全、阅世很深,既有偎红倚翠的风流,也曾铁戈金马、驰骋边塞绝域;他既有颗多愁善感的诗人之心,同时又具有坚强果敢的个性。在纳兰性德身上,流淌着柔婉和阳刚两种血液,体现在词作中别具风格。因此,陈维崧认为纳兰性德词与李煜词风格虽相近,但纳兰性德词中富有豪放、青春气息,因此长于后主。

纳兰性德诗词名大全

如梦令清平乐青衫湿生查子相见欢昭君怨如梦令如梦令 长相思相见欢清平乐弹琴峡 题壁 鹧鸪天 生查子鹧鸪天鹧鸪天点绛唇咏风兰点绛唇蝶恋花木兰词卜算子新柳采桑子采桑子酒泉子蝶恋花 采桑子画堂春浣溪沙浣溪沙 采桑子采桑子采桑子采桑子 采桑子采桑子临江仙寒柳减字木兰花 柳枝词秣陵怀古浪淘沙菩萨蛮 采桑子采桑子浣溪沙记征人语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浪淘沙河传采桑子 南乡子为忘妇题照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 菩萨蛮蝶恋花菩萨蛮菩萨蛮 菩萨蛮高楼望月菩萨蛮菩萨蛮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盛京满庭芳 浣溪沙梅花落江行临江仙 于中好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 妇生辰 如梦令如梦令金缕曲慰西溟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浣溪沙眼儿媚咏梅汤泉应制 扈驾西山朝中措拟冬日景忠山应 制 摊破浣溪沙 浣溪沙姜女庙浣溪沙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踏莎行浣溪沙 蝶恋花谒金门减字木兰花新 月 虞美人 金缕曲姜西溟言别,赋此赠之浪淘沙望海好事近山花子清平乐采桑子浣溪沙浣溪沙生查子荷叶杯浣溪沙浣溪沙菩萨蛮虞美人秋夕信步临江仙虞美人曹子建七哀拟古折杨柳拟古 梦江南虞美人虞美人鬓云松令 沁园春南乡子天仙子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玉连环影落花时采桑子采桑子九日 南楼令塞外重九点绛唇黄花城早望菩萨蛮菩萨蛮 清平乐清平乐发汉儿村题壁于中好于中好 于中好百字令宿汉儿村浣溪沙浣溪沙 浣溪沙浣溪沙南歌子古戍风流子秋郊射猎清平乐琵琶仙中秋望江南咏弦月浣溪沙 赤枣子临江仙景山蕉园 净业寺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 荪友 梦江南清平乐忆梁汾 渔父于中好咏史采桑子点绛唇

减字木兰花临江仙孤雁汤泉应制汤泉应制扈驾马兰峪赐观温泉恭纪十韵扈跸霸州雄县观鱼柳条边班婕妤怨歌茅斋芳树密云 古北口中元前一夕枕上偶成拟冬日景忠山应 制 山海关 兴京陪祭福陵玉泉十二韵玉泉南海子南海子南海子汤泉应制入直西苑 菩萨蛮于中好于中好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明月棹孤舟海淀拟古拟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