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近现代部分)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近现代部分)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近现代部分)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近现代部分)

外国建筑历史(近现代部分)

课程主要内容:

近代部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

现代部分――――二十年代欧洲理性主义建筑.

战后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

后现代建筑及其他.

关于近现代的划分:

依据世界史的划分,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史:1917年至今.

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

――――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矛盾,新旧思潮开始斗争,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建筑革新的先驱者.

2.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

――――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出现一系列新建筑学派.

3.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是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

4.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城市规划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与技术的结合,纷繁的学派.

注: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近代史的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现代史的范畴.

上篇外国近代建筑史

第一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社会背景

一.欧美各国的革命.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资本主义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

标志着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

极大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革命的意义:

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诞生→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以启蒙运动为代表.

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1.启蒙思想家;

启蒙思想的核心―资产阶级人性论,'Liberty','Equality','Fraternity'.

思想武器―――批判的理性.

2.启蒙主义建筑理论;

功能,真实,自然.

*比较启蒙运动的理性与法国古典主义的理性.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一.概述.

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为根本特点;

以三位主要建筑师为代表-I?琼斯(Inigo Jones,1573-1652);

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

R?亚当(Robert Adam,1728-1792);

二.C?雷恩与圣保罗大教堂.

1666年伦敦大火,雷恩设计的50座教区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的建设历程.

(参考教科书P214)

三.革命时期的两种倾向-复古思潮的前奏.

1.帕拉蒂奥主义(Palladianism)

产生的原因;

特点;

缺陷-缺乏创造性,现实感.

代表作品:米尔沃斯府邸,切斯威克府邸,坎德来斯顿府邸.(P219);

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英国造园学院发起的园林设计革命-追求自然,新奇,变化,隐匿以及田园情调;"英华庭园".

2.革命的激情.(P227-228)

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的一种非常新颖生动的建筑潮流.

特点――表现感情,性格,情绪;

追求体形简单的圆柱体,方锥体,球体等;

墙面很少装饰,平面也多为简单几何形.

代表人物――L?布雷,"牛顿纪念碑"

C?N?列杜,"钙盐城",巴黎路税卡建筑.

第三节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

一.古典复兴建筑(CLASSICAL REVIVAL).

1.概述.

定义;又称"新古典主义".

产生的社会背景;

欧美各国的古典复兴建筑概况;

2.法国的古典复兴建筑.

以罗马复兴为主."帝国风格".

代表作品:巴黎"万神庙";"军功庙";雄师凯旋门;

3.英国的古典复兴建筑.

以希腊复兴为主,早期也流行过罗马复兴.

代表作品:英格兰银行旧利息大厅(P235);坎伯伦和卡尔顿连排住宅;

不列颠博物馆(P236);爱丁堡大学(P236);

4.德国的古典复兴建筑.

以希腊复兴为主.

代表作品: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新博物馆(P240-241);

5.美国的古典复兴建筑.

兼有罗马复兴及希腊复兴.

代表作品: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国会大厦;纽约海关大厦(P252-253);

二.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1.概述.

定义;

两个发展阶段:"先浪漫主义","哥特复兴"(又称"新哥特风格").

产生的社会背景;

发展概况;

2.哥特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C?巴利;A?普金;J?拉斯金;V-勒-杜克;

草莓山沃波尔府邸;封蒂尔修道院;英国国会大厦;

三.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ISM).

1.概述.

定义;(又称"集仿主义")

产生的社会背景;

2.代表作品.

巴黎歌剧院;罗马埃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圣心教堂;布鲁塞尔法院;

(P256-258)

第四节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矛盾的探索

一.奥斯曼巴黎改建规划.

二."新协和村".1817年,欧文提出.

三."花园城市".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

四."工业城市".1898年,法国青年建筑师加涅尔提出.

五."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伊?玛塔提出.

六.美国的方格网城市.

第二章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

第一节建筑的新结构,新材料与新类型

一.初期的生铁结构。

由于铁路的发展以及铁工业的进步,初期的生铁运用以桥梁为主。

1.铸铁结构的第一个重要实例―塞文河拱桥,1779年,铁工专家A.达尔比。

2.门耐尔悬索桥,1819年,工程师T.特尔福德,最早的大型悬索桥。

3.泰纳河高架桥,1846年,工程师R.斯蒂夫森,最后一座大型铸铁桥。

4.布里塔尼亚铁路桥,1850年,工程师R.斯蒂夫森,总跨度近300米。

5.克利夫顿悬索桥,1829年,工程师I.布鲁涅尔。

6.皇家阿尔伯特桥,1860年,工程师I.布鲁涅尔。

二.铁应用于建筑。

最初,铁的应用只是辅助性的:链条,支撑件,毛石连接件以及荷载不大的屋顶。

1.萨尔福德棉纺厂,1801年,生铁梁柱和承重墙的混合结构。

2.布赖顿皇家别墅,1818-21年,铁框架及装饰,异国情调。

3.温室。

德比郡的查斯沃斯温室,1836年,园艺师J.帕克斯顿,长约90米。

克尤花园的棕榈房,1845年,工程师伯顿。

4.铁路车站。

国王十字车站,1850年,工程师库比特。

帕丁顿车站,1852,工程师I.布鲁涅尔。

巴黎火车站,北站,1862年,J.I.希多夫。

5.购物中心。

完全覆盖以铁构件玻璃拱顶的步行购物街十分普遍。

巴黎中央市场,1853年,V.巴尔塔。

米兰,埃曼纽尔二世展廊,1829年,G.门戈尼。

6.博览会建筑。

伦敦博览会,1851年。“水晶宫”,铸铁建筑艺术的顶峰。

巴黎博览会,1889年,“机械馆”,艾菲尔铁塔。

三.新材料――钢筋混凝土。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人蒙尼埃发明了钢筋混凝土。

早期的探索依然体现在桥梁等设计方面。

奥利的飞机库,1905年,工程师弗莱辛内。

塔文那萨曲板桥,1905年/萨金那托贝尔桥,1929年,R.玛雅。

建筑师,工程师,A. 贝瑞的探索――是建筑师中率先注重发挥钢筋混凝土,这一新材料性能的人。

富兰克林路25号公寓,1903年。

兰西圣母教堂,1922年。

巴黎庞泰路车库,1905年。

四.新建筑类型。

如火车站,图书馆,百货商店,购物市场,博览会建筑等。

第二节欧洲探求新建筑的运动

一.探求新建筑的先驱者。

探新活动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

1.K.F.辛克尔,德国。

柏林百货商店,1827年――探新运动的第一次革新。

柏林图书馆,1830年。

2.G.森帕尔,德国。

《工业艺术论》,1852年。

《技术与构造艺术中的风格》,1861-63年。

3.H. 拉布鲁斯特,法国。

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1843-50年。

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1862-68年。

二.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思想基础;

代表人物;W. 莫里斯。J.拉斯金。

代表建筑,肯特“红屋”。

成就与局限;

三.“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Movement)

含义;产生的背景;特点;历史意义及评价;

代表人物及作品;

1.V.霍塔,比利时。

塔塞尔旅馆,布鲁塞尔,1892-93年,“新艺术”建筑最早的作品。

索尔维旅馆,1895-1900年。

人民宫,布鲁塞尔,1897年。

2.V.D. 维尔德,比利时。

精于室内设计及家具设计。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1906年。

3.H.吉玛德,法国。

贝朗格宫,1894年。

巴黎地铁车站入口,1900年。

4.C.R.麦金托什,英国。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1896年。

5.A.高迪,西班牙。

极具个性,创造力与想象力。

威森斯公寓,巴塞罗那,1878年。

古尔公园,巴塞罗那,1900年。

巴特罗公寓,巴塞罗那,1905年。

米拉公寓,巴塞罗那,1905年。

圣家族教堂,巴塞罗那,1883年始建。

四.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The Vienna School –The Secession)。

代表人物及作品:

1.O. 瓦格纳,维也纳学派的领导人之一。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1904。

2.J.M. 奥尔布里奇。

维也纳分离派总部,1904。

展览宫,达姆斯塔特,1901。

3.J.霍夫曼。

斯托克莱宫,1905。

普克斯多夫疗养院,1903。

4.A.卢斯。

斯坦纳住宅,维也纳,1910,被看作欧洲最早的理性主义作品。

北欧的代表人物:

1.H.P.伯拉赫。

荷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1898-1903。

2.E.沙里宁。

赫尔辛基火车站,1906-1916。

五.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

1907年在德国成立——一个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协会。

宗旨;

第一届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科隆,1914。

代表人物及作品;

1.P. 贝伦斯。

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柏林,1909年。

——现代建筑史的一座里程碑。

2.W.格罗皮乌斯、A.迈耶。

法古斯鞋楦工厂,1911。

3.M.博格、H.波埃尔齐格——德制联盟中的“表现主义者”。

百年纪念厅,1913。

水塔建筑,1910。

第三节美国对新建筑的探求

一.探新运动的先驱者。

H.格林诺夫——比较系统全面地探索新建筑美学的思想家之一。

《形式与功能》,1853。

提出:“形式适合功能”;“由内而外进行设计”;“装饰是虚假的美”;

为功能主义奠定了基础。

二.芝加哥学派(The Chicago School)。

背景;代表人物;进步作用与局限;“形式追随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1.学派创始人,工程师W.B.詹尼。第一拉埃特大厦,1879。

2.H.H.理查德森,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商店,1885-87。

3.伯纳姆和鲁特,蒙那诺克大厦,1891;卡匹托大厦,1892;

瑞莱斯大厦,1890-94;

4.D.阿德勒和L.H. 沙里文,芝加哥会堂建筑,1887。

5.L.H. 沙里文,布法罗保证大厦,1895。

6.L.H. 沙里文,商人国家银行,1914。

7.L.H. 沙里文,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厦,1899-1904。

三.草原式住宅(Prairie House)。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初。

主要特点;热衷相互穿插的空间;模糊室内外的界限;水平伸展的缓坡屋顶占有并统率整个构图;注重应用砖和木材等简单、自然材料的真实表现;只有必不可少的、并非外加的装饰;

代表人物及作品;

1.H. H.理查德森,麻省的斯托夫顿住宅,1882。

2.F.L.莱特。

查恩利住宅,1891。

温斯陆住宅,1893。

威利茨住宅,1902。

罗伯茨住宅,1907。

罗比住宅,1908。

下篇外国现代建筑史

第三章二十年代现代建筑思潮

第一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一.未来主义(Futurism)。

未来派是战前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文学艺术流派,在意大利和俄国先后流行。

1909年,创始人F.T.马里内蒂在“未来主义宣言”中,赞美资本主义物质文明,欣赏现代生活的运动、变化、速度与节奏,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属于未来的艺术。

代表人物:

A.圣.伊利亚,意大利——最重要的未来主义建筑师。

某电站、飞机库方案;Nuova城规划;

楚柯,都灵,菲亚特汽车制造厂,1927。

M.夏特尼的公寓方案,1914。

二.表现派(Expressionism)。

二十世纪初首先在奥地利、德国产生了表现派绘画、音乐、戏剧。

表现派建筑师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形式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以此象征时代精神。

代表人物及作品:

1.波茨坦的爱因斯坦天文台,E.门德尔松,1920。挥洒不羁的构图,流水般的曲线,个性的表达。

2.斯图加特的肖肯百货公司,E.门德尔松,1926。

3.柏林,宇宙电影院,E.门德尔松,1928。

4.柏林,格罗西斯剧院,H. 波埃尔齐格,1919。圆顶位于舞台上方,一排排齿

状装饰,在变换的灯光中,把剧院变成了神秘的洞穴。

5.汉堡,智利馆,F. 霍格,1923。建筑东端状如船首,呈舒缓起伏的波浪状,建筑犹如雕刻。

三.风格派(De Stijl)。

又称鹿特丹学派。

起源与荷兰,其成员包括建筑师、画家、雕塑家,甚至作曲家。

其艺术主张“新造型主义”。

风格派的目标也是同传统决裂,建筑造型以基本的几何形为主,以及色彩的纯正。

代表作品:

乌特勒支,施罗德住宅,G.T.里德维德,1924。

四.构成派(Constructivism)。

1920年前后苏联出现“构成主义”思潮。

“构成”说到底就是要素的分解组合。

基本特征:

倾向抽象形式;

表现运动、力、空间、结构;

对新材料、新技术感兴趣;

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三国际纪念碑方案,V.塔特林,1919。

第二节现代主义思潮概述

现代建筑(MODERN ARCHITECTURE)——指二十世纪中叶再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建筑,其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和要求的崭新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色彩。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发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五、六十年代风行全世界。

*1919年,德国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主持下,

Bauhaus成为二十年代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

新运动。

*1923年,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出版《走向新建筑》,热烈鼓吹建

筑师应创造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建筑。

*二十年代初,德国建筑师密斯发表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

示未来建筑的面貌。

*二十年代中期,以第一代大师为代表,相继设计建造了具有新风格的建筑,

如W.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大学

瑞士学生宿舍等;密斯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A.阿尔托的维堡图书馆、

帕米欧肺病疗养院。

*现代派建筑表现出对普通人住宅的关心,1927年举办的斯图加特住宅

展览会。

从代表建筑师的言论及作品中,可以看出现代建筑的一些基本观点:

1.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2.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3.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设计中发挥材料的特性。

4.主张坚决摆脱建筑形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风格。

5.主张发展新建筑美学。

第三节W.格罗皮乌斯与包豪斯学派

W.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现代建筑师、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者。

一.生平。

原籍德国的建筑师。

1903-1907,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开始学习建筑。

1907-1910,在柏林贝伦斯建筑事物所任职。

1910-1914,独立开业,同A.迈耶合作了两座成名作——法古斯鞋楦工厂,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1915,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职。

1919,担任校长,将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与美术学院合并为国立包豪斯学校。

1928,与勒?柯布西耶等人组织发起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34,离开德国赴英国开业。

1937,赴美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

1952年起任名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设计研究院。

二.理论与实践。

1.早期的探索。

法古斯鞋楦工厂,1911。简洁自信,纯技术的光辉。

科隆展览会办公楼,1914。古典而对称的体量,惟有转角处的玻璃楼梯间令人振奋。

这两座代表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反映出共同的、新的美学思想:

非对称的构图;简洁整齐的墙面;没有挑檐的平屋顶;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取消支柱的建筑转角。表明功能和美观,与现代材料和结构是分不开的。

2.包豪斯时期。

关于包豪斯(Bauhaus意为建筑学院):

德国包豪斯是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技术美学的发源地之一。

1919年,在格罗皮乌斯的主持下,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与美术学院合并为国立包豪斯学校,不久发表了格罗皮乌斯拟订的《宣言》,倡导一切艺术家转向实用艺术。

包豪斯在设计教学中的方针与方法:

*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墨守陈规。

*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强调各门艺术间的交流融合,提倡工艺美术和建筑设计象抽象派绘画和雕

塑艺术学习。

*培养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

二十年代包豪斯所体现的艺术方向和艺术风格:

Bauhaus吸引了诸多先锋派艺术家与建筑师,如风格派的凡杜士堡、康定斯基。

Bauhaus的创新性与贡献:

一方面在于它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则在于包豪斯校舍本身。

关于包豪斯的重要意义,密斯做过扼要说明——“包豪斯不是一个已有明确教育方案的机构,它只是一种理想,而格罗皮乌斯已对这种理想作出精确而系统的陈述。”这种理想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以此作为现代艺术的基础。

包豪斯校舍包括教室、学生宿舍、餐厅及手工工厂等,还包括德绍当地的一所职业学校,是一组非对称的体量,其设计从功能出发,是一座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P72)

3.对住宅建筑的研究。

把大量的光线引入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所主张的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

*在单体建筑上,格罗皮乌斯的建筑有较大的窗户和阳台。

*在建筑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光线和通风,摈弃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

行列式布局,并提出以建筑高度决定其间距。

实例如:

柏林西门子城住宅区,1929-30,四层平台式公寓,住宅间是宽阔

的绿地。

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设计,1927。二层的装配式住宅,外墙为贴有软

木隔热层的石棉水泥板,挂在轻钢骨架上。

美国匹兹堡铝城住宅区,40年代,与布劳耶合作。

国际住宅展览会,西柏林汉莎区改建,1957。

4.应用工业化方法的探索。

早在包豪斯任教期间,就致力于研究使家具、器皿、建筑设计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

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与方法。

5.其他作品。

因平顿乡村学院,与E.M.弗莱合作,1936。

哈佛研究生中心,与TAC合作,1957。

《全面建筑观》。

三.评价。

第四节密斯?凡?德?罗(Mies Vander Rohe)

密斯?凡?德?罗(1886-1969),现代建筑大师,现代建筑的一位先驱者,不是一位全面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理论家,但他是一位对现代建筑产生广泛影响、具有独特个性的建筑师。

一.生平。

1886/3/27日生于德国亚琛,是一个石匠的儿子。

1901-07,在B.Paul工作室工作;

1908-11,在P.贝伦斯事物所工作;

1911年起在荷兰与伯拉赫一起工作;

1913年在柏林开了一间工作室,但很快由于战争的原因而中断。

1926-32,任德制联盟第一副主席;

1930-32,任包豪斯校长;

1938-58,赴美国,曾长期担任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二.理论与实践。

1.一次大战之前的活动与倾向。

没有追求新奇的欲望,热衷于研究结构细节,以功能为出发点,但对于比例有独到的感受。早期代表作品:

普克斯Puchs住宅,1911,依稀可见P.贝伦斯的影子。

克鲁勒-缪勒住宅,1912,几乎是古典的性格,但窗户简洁,比例精致,已预示出密斯最优秀作品的独特格调。

2.一次大战之后后对现代建筑的探索。

密斯研究现代设计的种种问题,关注三个特殊主题:

*玻璃作为弯曲的,或平直的建筑构件的影响;

*以建筑层的水平线条来表达其内部结构;

*由功能出发组织建筑空间,在住宅设计中阐明新的空间概念——墙体是独

立的构件,向周围环境伸展,以此联系室内外空间。

战后初期:

玻璃摩天楼方案,1919,“用玻璃作为外墙,新的结构原则清晰可见。”

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纪念碑,1926,砖砌的碑身采用立体主义的构图手法。

二十年代的建筑实践:

从事大量、普及型住宅的设计。提倡建筑的工业化和时代性,强调功能作用,其建筑变得更简约、宁静和优美。

斯图加特住宅展览会的设计,1927,纯粹的钢框架,比例优美,带有屋顶平台。3.密斯的贡献与建筑观点。

密斯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提出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理论”,创造出简洁、明快而精确的建筑形式处理手法,把建筑技术与艺术

统一起来。

①“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1928年提出。是一种先结构、后形式、先空间、后功能的讲究条理的设计思想。

“少”——主张在造型上净化建筑形式:

简化结构体系、结构构件;

在材料上仅有钢和玻璃;

“多”——揭示出在大工业生产条件下,可以创造出来的建筑上的简洁、精确以及丰富的效果。即“简洁就是丰富”。

②“流通空间”(Flowing Space)。

包括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流通,以及内部空间之间的流通。

③“全面空间”(Total Space)。

或称作“通用空间”(Universal Space)。,在“流通空间”基础上发展而来。

主张设计一个大空间,可以自由划分、分隔的实用而且经济的空间。

4.建筑实践及代表作品。

①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1929。

②吐根哈特住宅,1930。

③伊利诺工学院校舍,1940。“克朗楼”(Crown Hall),1955。

④范斯沃斯住宅,1945-50。

⑤西格拉姆大厦,1954-58。

⑥芝加哥湖滨路公寓,1951-53。

⑦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62-68。

三.评价与综述。

密斯也是现代建筑的一位先驱者,他提出的“少就是多”、“流通空间”、“全面空间”理论,以毫不妥协、简洁高雅的形式语言,对现代建筑产生强烈的影响。密斯后期的建筑风格鲜明反映出大工业时代的特点,追随者众,形成所谓的“密斯风”。密斯是这一时代有创造力的伟大人物之一,以严谨质朴的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创造出最优雅高贵的形式。

第五节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

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大师之一,原名查尔斯?爱德华?让那雷.

一.生平.

1887/10/6日生于瑞士钟表制造业城市La Chaux-de-Fonds.

14岁进入美术学校学习装饰艺术.

18岁设计了第一座住宅.

1908年春到达巴黎,从师于A.贝瑞,后来到P.贝伦斯事物所,受到新建筑的影响.1917年移居法国,1920年起改用笔名勒?柯布西耶.

1928年与Gropius\ Mies等人发起组织成立CIAM.

1930年加入法国籍.

1965年逝世于美国里维埃拉.

二.理论与实践.

1.概述.

影响其创作的诸多因素:

*对立体主义绘画的兴趣;

*A.贝瑞的影响;

*与画家奥赞方的合作;

*赴欧洲的游历;

勒?柯布西耶创作的两个主要阶段:

*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以理性主义、功能主义为特征,提倡新建筑,探索

现代城市及居住问题,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诸如“新建筑五点”,“房

屋是居住的机器”等观点。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马赛公寓、印度昌迪加尔为代表的“粗野主义”,

以朗香教堂为代表的“神秘主义”、“象征主义”。

2.早期的影响。

①错综复杂的个性:

对于政治及宗教难民而言,Chaux城是无政府主义的天堂;

性格上所具有的冲突性、矛盾性,是他不断创造、抗争的源泉。

②早期的实践:

Fallet别墅,1904-06;

Jaquemet 别墅与Stotzer别墅,1908;

装饰写实主义,带有“新艺术”的特征。但是已能找到二十年代现代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

③从“装饰写实主义”到“理性主义”;

1907,在维也纳认识A. 卢斯,卢斯的观点对他产生重要影响;

1908-09,在A.贝瑞事物所工作期间,博览群书,奠定基础。

短期访问P.贝伦斯事物所,辨证地看待“功能主义”。

3.倡导新建筑。

从1920年起开始与画家奥赞方合编杂志《新精神》,鼓吹建筑创新。

①《走向新建筑》。

1923年汇集出版的宣言式著作,是现代建筑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相当全面地论述了现代建筑基本原则,也论述了现代建筑全新的美学思想。

提倡“纯净主义”(Purism);

*艺术应该排斥偶然性,应表现合理性、永久性东西;

*认为工业品最少偶然性,因而本质上是合理的;

“房屋是居住的机器”;

包含了房屋的三个要素——居住要求、生产要求和美学要求。

*一方面,房屋应该具有机器一般的纯净、合理性与精确性;

*另一方面,房屋应该可以如机器一般以大规模工业化方式生产,强调经济因素。

建筑应走工业化的道路;

在设计方法上,主张“一种全新的平面”,“由内而外设计”;在建筑形式上,赞美简单几何体。

②“新建筑五点”。

1926年与堂兄P.让那雷共同发表一份文件,对住宅设计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以现代建筑采用框架体系为基础。

*底层独立支柱;

*屋顶花园;

*自由的平面;

*横向长窗;

*自由的立面;

③二次大战之前的代表作品。

在加歇的斯坦因住宅(Garches,Steins Villa,1927)。

在波伊西的萨伏伊住宅(Poissy,Savoie Villa,1929-30)。

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1930-32)。

日内瓦国联总部方案(1927)。

4.关于现代城市和居住问题的设想。

300百万人口大城市规划方案,1922;

巴黎市中心区改建方案,1925;

莫斯科“光明城”方案,1933;

印度昌迪加尔规划,50年代,在这里他的规划原则得以实现。

5.二战后的建筑活动。

马赛公寓,1946-57。

朗香教堂,1950-55。

印度昌迪加尔建筑。

哲欧尔住宅,1954。

拉土雷特修道院,1960。

第六节 F.L.莱特

莱特(Frank Lloyd Wright,1869-1959),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也享有盛誉,对现代建筑有很大影响,但他的思想与欧洲的现代建筑运动有明显的差异。

一.生平。

1869/6/8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1893年创立自己的事物所,直至去世。1959/4/9日逝世于菲尼克斯。

二.理论与实践。

1.住宅建筑。

①早期的探索。

查恩利住宅(1891);

温斯陆住宅(1893);以查恩利住宅和温斯陆住宅为代表,是草原住宅的先声。

②草原住宅。

罗比住宅(1908);

威利茨住宅(1902);

③“美国人住宅”。

是莱特试图解决普通人居住问题的探索.

特点:结构紧凑,采用模数格网及预制构件,不加粉刷和装饰,旨在鼓励住户自己动手布置房屋.

实例:新闻记者H. 雅格布森住宅(1937);

P.汉纳住宅(1936),采用六边形模数格网;

R.杰斯特住宅(1938),适应沙漠气候的圆鼓形造型;

低造价预制装配式公寓,1939;

预制装配式住宅,1956-58;

2.广亩城市理论.

1932年在《正在消失的城市》一书中提出“广亩城市”纲要(Broad Acre)。

①东塔里埃森(1911);

②西塔里埃森(1938);

③约翰逊公司总部(1936-46);

④普莱斯大楼(1952);

3.其他作品。

①拉金公司办公楼(1904);

②唯一会教堂(1906);

③东京帝国饭店(1922);

④古根海姆美术馆(1943-59);

4.流水别墅与有机建筑理论。

①流水别墅(1936)——莱特有机建筑理论的代表作。

特点:选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平面布局特点;

体型构图中的动与静;

空间的流动与有机;

白璧微瑕;

②有机建筑理论;

基本观点:

每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由其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的,建筑形式、构成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也要依据各自内在的因素。

核心是“道法自然”,由于自然界是有机的,因此取名为有机建筑。

*整体性原则;

*建筑的实质在于内部空间,“有生于无”;

*对待环境问题;

*对待材料问题;

*对待装饰;

*对待传统建筑形式;

*对待机器;

5.评价与综述。

第四章二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第一节战后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

一.战后各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二.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

三.高层建筑与大跨度建筑;

四.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第二节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思潮。

一.在设计主导思想上“重理”的倾向。

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实例: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西柏林汉莎区改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研究中心;

西水桥小学;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何塞-昆西公立学校;

2.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密斯风”;通用汽车技术中心;

3.“粗野主义”的倾向(Brutalism)。

实例:马赛公寓;亨斯特顿学校;谢菲尔德大学方案;公园山公寓;

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馆;仓敷市厅舍;伦敦南岸艺术中心;莱斯特大学工程馆;

4.“典雅主义”的倾向(Formalism)。

6.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二.在设计主导思想上“偏情”的思潮。

1.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

2.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第五章后现代建筑Post Modernism Architecture

关于后现代主义——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各国,是一种对现代建筑进行批判、修正并取而代之的思潮。在建筑中表现为文脉主义、装饰主义与隐喻主义,讲究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建筑的装饰与大众化。其中可以分为讲究历史的“灰色派”,以R.文丘里为代表;讲究地方乡土特色的“白色派”,以格雷夫斯、迈耶等为代表。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节文丘里与《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第三节后现代建筑的美学观点。

第四节后现代建筑实例。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笔记

19c下半叶~20c初对新建筑地探求 1)探求新建筑地先驱者 K·F·辛克尔[德国]:做了大胆地尝试,柱式形式简化及窗户加大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百货商店 拉布鲁斯特[法国]:巴黎圣日纳维夫图书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 2)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19c50年代英国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思想地反映 起源时间:19c50年代 起源地点:英国 代表人物:拉金斯,莫里斯 主要观点:敌视工业文明,认为机器生产是文化地敌人,热衷于手工业地效果和自然材料地美.在建筑上助长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象征权势地古典建筑形式. 代表作品:莫里斯住宅(“红屋”),设计人:魏布 特点:平面据功能需要不知成L形,使每个房间都自然采光,并用当地产地红砖建造,不加粉饰,大胆摒弃传统地贴面方式,表现出材料本身地质感,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地尝试对后来地新建筑有一定启发. 局限性:把机器看成一切文化地敌人,他们向往过去,只主张用手工艺方式进行生产,但成本昂贵,不能推广 3)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起源时间:19c80年代 起源地点:比利时布鲁塞尔 代表人物:凡·德·费尔德 主要观点:主张创造一种不同以往地,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地简化装饰,反对历史图样,其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茂地草木形状地线条并大量使用便于制作曲线地铁构件,目

地是想解决建筑与工艺品地艺术风格问题,极力反对历史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未见地,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地简化装饰,脱掉这种主义外衣. 限制性:这种改革只局限于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没能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地关系,以及与新技术地结合问题. 代表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设计人:比利时地霍尔塔 德国魏玛艺术学校设计人:费尔德 在其他国家地影响: 德国:青年风格派(Jugendstil)主要人物:贝伦斯,恩德尔 代表作品:埃尔维拉照相馆 慕尼黑剧院 路德维希展览馆——奥别列去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代表作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图书馆部分——麦金托什 西班牙: 代表作品:米拉公寓(具有隐喻性地塑性造型)——高迪(属新艺术派,与新艺术运动无渊源上地联系,但同样是探求一种语复古主义学院派全然不同地建筑风格) 4)维也纳学派和分离派(维也纳学派中地一部分人成立了“分离派”) 维也纳学派: 起源时间:19c末 起源地点:奥地利地维也纳 代表人物:瓦格纳 主要观点:认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导致新形式地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地重演 代表作品: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瓦格纳 特点:大厅线条简洁,所有饰物都废除,玻璃与钢用来为现代结构理论服务.

《中外建筑简史》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目的 中外建筑简史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群的必修课,它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全面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拓宽对建筑艺术的直观感受,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为目的。 2、要求 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 ①掌握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 ②理解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③了解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建筑内外结构。 ④通过古今中外的建筑纵横对比加深对建筑流派的体系特点和建筑构成形态认知。 3、课程重点及难点 课程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和建筑师。 课程难点: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结构。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共16学时) 第一节大兴土木,缘何无石——中国建筑的材料(2学时) 第二节中国建筑的艺术语言(2学时) 第三节百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建筑的结构(4学时) 第四节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国建筑的装饰(2学时) 第五节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2学时) 第六节佛门之花,怒放神州——中国的宗教建筑(1学时) 第七节帝王建筑——宫殿、坛庙、陵墓(2学时) 第八节店肆与民居(1学时) 第二章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共16学时) 第一节史前建筑(0.5学时) 第二节神秘的古埃及建筑(1学时) 第三节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1学时) 第四节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1学时) 第五节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2学时) 第六节早期基督教建筑(1学时)

[总结]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概要

[总结]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概要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在考研范围内所占比例近1/4,主要题目类型均有覆盖(填空,名词,画图,简答,论述),但总体还是可以分为记忆和论述两大类,记忆类考点集中在与现代派建筑相关的内容,而分析类则很有特点,往往是整份考卷中最为灵活的题目,可谓仁者见仁,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在大方向有适当把握的基础上,主要靠个人的理解和表达。 西方近代史纲的核心线索很明确,就是现代派建筑,具体又可分为产生,发展,兴盛,流变等几个环节。 产生 产生的背景有以下: 现代建筑产生之前的建筑形式主要是各种复古风格和折衷主义,(各自的代表作…)总的来说古典的建筑形式和建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成为桎楛,所以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新建筑的产生,最重要的应该还是技术背景,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的出现,从根本上打下了新建筑形式产生的基础,(如最早应用生铁的一批建筑如赛文桥,水晶宫等,最早的大跨结构,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蒙马特教堂,最早的电梯otis,最早的钢框架建筑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等等,还需总结) 思想背景,工艺美术运动,它的积极方面,反对古典样式的束缚,开始了新风格的探索,但消极方面,它的某些思想受到浪漫主义的影响,比如热衷于手工艺的表现,这与工业革命的进步潮流又有相悖的地方。 探索与发展 早期的探索大致从两个方向,即样式表现方面的探索和理性的技术角度与建造方式的探索,其中后者更为本质和重要。 样式表现方面的探索 1)新艺术运动(在各国家的不同表现风格特点,代表人物,作品需总结) 起始,比利时 在德国,青年风格派 奥地利,维也纳学派与维也纳分离派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麦金托什 西班牙,高迪! 荷兰,贝尔拉赫 芬兰,老沙利宁 等 2)西方现代绘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绘画流派:立体主义(毕加索·亚维农少女),表现主义(蒙德里安)等 建筑上的表现: 荷兰风格派 俄国结构主义 3)其它 表现主义,探讨混凝土的塑性表现力 意大利未来派(伊利亚·桑等),对未来建筑与城市形象的想象,包括巨型尺度的建筑,城市立体交通,强调速度和机器的力量(当时无一建成但很有远见,后来大都实

外建史近现代简答

第一章: 1、浪漫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 主要内容:1.追求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情趣与意识 2.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哥特风格 3.追求非凡的趣味与和异国情调 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伦敦塔桥英-中式花园曼彻斯特市政厅 2、什么是折衷主义?代表作有哪些? 折中主义:越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建筑的局限性,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把他们自由组合历史上各种样式,也称集仿主义。 代表作:巴黎歌剧院(五层中设四层马蹄形包厢、2150座)巴黎圣心教堂 3、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主要建筑物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以高度最高的的塔埃菲尔铁和跨度最大的机械馆为中心。 高度最高,巨型结构和新型设备显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与强大威力 跨度最大,刷新了世界建筑在跨度上的记录,首次利用了三铰拱的原理,促使了新形式的出现。 第二章 1、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主要代表建筑是什么? 罗斯金和莫里斯韦布-红屋(手工家具,铁花栏杆,墙纸,家庭用具) 2、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什么是分离派? 代表人:瓦格纳 代表作:维也纳地铁站 分离派:同传统决裂,与学院派分离 3、芝加哥学派的最主要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代表人物:沙利文 主要观点:“形式追随功能”,自内而外设计、立面三段处理 代表作品: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4、哪座建筑被称为“欧洲第一座现代建筑”?设计者是谁? 透平机车间,贝伦斯 第三章 1、表现主义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代表作是什么? 表现派:用奇特、夸张的建筑形体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和时代精神。 代表作: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 2、现代建筑派设计思想有什么共同特点? 1.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与效率; 2.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 3.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 4.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式样 5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 6.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 3、什么是包豪斯?创办者是谁?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考试重点

1.复古主义思潮时间:建筑从旧形式走向新形式的过程中,出现了复古的建筑潮。流星雨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原因:主要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他们企图从古代的建筑遗产中寻求思想上的共鸣。 2.古典复兴: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启蒙运动的影响,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这就是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建筑风格:反对巴洛克、洛可可,束缚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艺术观,要求简洁明快。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部雷(伟人博物馆方案、牛顿纪念碑方案)勒杜(巴黎维莱特关卡、勒.桑戴关卡) 3.浪漫主义:是指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的另外一种主要思潮,它在建筑上也有一定的反映。先浪漫主义时期: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30年代流行于英国。表现:a.模仿中世纪寨堡或哥特风格。b.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第二阶段,又称为哥特复兴。反映了当时西欧一些人发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倾向,同时,他们也尝试以哥特建筑结构的有机性来解决古典建筑在新时代所遇到的建筑艺术与技术的矛盾。 4.折衷主义: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外一种建筑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中主义越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成各种试样,也称为“集仿主义”。产生的原因:a.在当时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资产阶级也把文化当成是可以买到的商品,于是花大量钱建造各种历史样式的建筑,从而满足人们玩赏和猎奇的喜好。B.学术方面,为了弥补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各自设计上的局限性,就随意借鉴历史上的各种样式。C.交通的便利、考古、出版摄影的发展都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古代建筑遗产,进行模仿和拼凑。 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巨大变革,对建筑的影响:新材料(钢铁、玻璃)、新技术(框架结构)、新设备(升降机、电梯)、新建筑类型(图书馆、百货商店、博览会与展览馆、火车站、码头等)。1.水晶宫:英国国际博览会,1851年,伦敦海德公园由帕克斯顿设计,第一座现代建筑:a.现代材料--玻璃钢铁b.现场装配和拆除--预制构件、模数化。C.施工工期短---九个月。 2.埃菲尔铁塔:法国国际博览会建筑,高328米,工业革命的一座纪念碑。直接表现建筑结构本身,不附加任何繁饰,突破传统美学观念。 巴黎规划与改建:1853年奥斯曼目的:装点帝国首都:拓宽道路,疏导城市交通:从市中心迁出贫民,改善贵族居住条件与环境。改建内容:a.改建道路结构网,形成新的城市结构,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感到和环行路。b.城市中心区建设。c.新建主要基础设施:自来水、照明汽灯、出租车城市公共交通系统。d.新建社会类型城市服务设施。e.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要求。f.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实施状况: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铁路网所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问题未能解决。新协和村:十九世纪伟大空想社会家欧文提出的规划方案。空想社会主义,公社,土地国有。人数300-2000人,耕地0.4公顷/人或略多。意义:1.将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城市建设与社会改造同步进行。2.成为以后田园城市、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源泉。田园城市: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1898年提出的一种思想城市规划模式。缘由:解决大城市拥挤和不卫生问题。概念:“田园城市”即为健康、生活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他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该超过这个度,始终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环绕,城市土地归民众所有,由委员会托管。 工业城市:法国建筑师加尼埃1901年工业城市的规划方案,出发点基于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内容:1.功能分区:中央为市中心,长条形居住区与市中心紧邻,工业区位于居住区东南;各区间均有绿带隔离。2.城市交通 3.住宅组群... 优点:布局紧凑,工业用地连片,居民用地较为集中:重视规划的灵活性,为城市各功能要素的发展留有余地。 带形城市: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泰在1882年提出的,认为圈层发展是导致城市拥挤和不卫生的原因,主张城市呈狭长带状发展。方格城市:华盛顿,采用放射加方格的道路网系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1.代表人物:罗斯金(1834—1896年)和莫里斯(1834—1895年)。他们赞扬手工艺产品;建筑上主张 到城郊建造“田园式”的住宅,摆脱象征权 势的古典建筑形式。这种艺术主张,积极 的方面体现在:1)反对复古(认为:复 古艺术代表了上层资产阶级的艺术,它远 离了人民大众)。2)热衷于手工艺效果 和自然材料的美。3)力求功能、材料、 艺术造型的完美结合。消极的方面体 现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始终 站在工业生产的对立面,将工业生产、机 器看成一切文化的敌人。进入20世纪,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 装潢,仅仅追求表面效果。3.代表作品: “红屋”(1859-1860年)大胆摒弃了传统 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这 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 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 新艺术运动: (比利时、德国、英国、西 班牙建筑师高迪)是在欧洲真正发出改 变“建筑形式“信号的运动。始于19世纪 80年代的比利时布鲁塞尔,随后向法国、 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 展。 “新艺术派”在建筑方面的表现:1)在朴 素地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处处浸透 着艺术的考虑。2)建筑内外的金属构件 有许多曲线,或繁或简,柔化了冷硬的金 属材料,结构显出韵律感。3)努力使工 业艺术在房屋建筑上融合起来,但是,这 种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一般较简 洁。它的进步性在于不把目光局限于 石材雕塑上,而是探索了新材料;局限性 在于只限于艺术形式和装饰艺术手法,只 是在形式上反对传统形式而已,并没有全 面解决建筑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以及新技 术的结合问题。 比利时新艺术派:凡.德.费尔德 (1863-1957年)是新艺术运动的创始人 之一。在建筑上他们极力反对历史样式。 由于铁便于制作各种曲线,因此在建筑装 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包括铁梁柱。新艺 术派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在室内,外形保 持了砖石建筑的格局,一般比较简洁。有 时用了一些曲线或弧形墙面,使之不致单 调。代表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 宅。 德国青年风格派: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 为青年风格派(中国近现代史中提到,我 国青岛有不少这种风格的建筑),其主要 据点是慕尼黑。代表人物:贝伦斯和恩德 尔代表作品:路德维希展览馆 英国格拉斯哥学派:新艺术派在英国叫 “格拉斯哥学派”,是19世纪末,以苏格 兰的格拉斯哥为基地,以追求建筑及各种 设计中艺术革新的学派,以麦金托什、赫 伯特.马可奈、麦当娜姐妹为核心(被称 为“格拉斯哥四人”)格拉斯哥学派的 设计构图以直线和直角为基调,配合以细 长流畅的曲线,秩序感强,色彩效果紧张 而又华丽。代表人物:麦金托什代表作 品: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图书馆格拉斯 哥艺术学院大楼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后现代派的始祖) 代表作品:1)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圣家 族”教堂。该建筑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 筑(2)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这 个建筑标志着他的个人风格的形成。3)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该建筑以造 型怪异而闻名于世: 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1.背景:在新艺 术运动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 首的维也纳学派。1895年他发表了《现 代建筑》一书,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然 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 筑上的重演。1897年,维也纳学派中的 一部分人员成立了“分离派”,宣称要和过 去的传统决裂。代表人物:奥尔布里希 和霍夫曼,后瓦格纳也参加了该学派。 2.理论:维也纳学派主张去掉多余装饰, 保持造型线条简洁,尽可能使用新材料如 玻璃、钢材等。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 重演。 分离派主张与过去的传统决裂,建筑造型 简洁,常用大片的光墙和简单的立方体, 只有局部集中装饰。和新艺术派不同的是 装饰主题常用直线,使建筑造型进一步走 向简洁的道路。 3.代表人物及作品:1)瓦格纳代表作 品: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2)奥尔布里希 代表作品: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3)洛斯 代表作品: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 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19世纪 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是 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创始人:詹尼 理论奠基人:沙利文背景:城市用地 紧张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促进作用。高 层三段式:底层和二层相似,为一段落。 办公室各层通过窗户把外立面统一起来, 为一段落。顶层设备层-小窗户、加压檐、 可以有不同的外貌。作用:突出强调功能 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功能、结 构与形式三者之间的主从关系,摆脱了折 中主义的形式羁绊,为现代建筑发展开辟 了道路。探讨了新技术在高层中的应 用,使芝加哥成为高层建筑的故乡。在 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 风格使建筑艺术符合建筑技术特点,并符 合工业化精神。局限性:芝加哥学派 不过是资本家追逐利益的技术手段,市中 心高楼林立,带来城市交通卫生问题。 1893年芝加哥国际博览会折中主义全面 复活,对美国刚兴起的新建筑思潮沉重打 击。 草原住宅特点:1)造型上力求新颖,彻 底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2)在布局上与 大自然结合,多建于森林地区与湖滨;3) 平面常作成十字形,并以壁炉为中心;4) 层高一般较低,出檐大,故室内较暗淡; 5)惯用水平线条;6)起居室开窗较大, 以保持与自然界的接触7)屋面坡度平 缓,外墙多为砖石本色,与自然协调一致。 莱特设计理念:a崇尚自然的建筑观b连 续运动空间c属于美国建筑文化d表现建 筑材料本性e室内空间和陈设着重低层 布局,显得有几分日本式室内面貌f采用 特性和诗意的形式 德意志制造联盟:1907年成立了由企业 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 组织“德意志制造联盟“ 。同时该联盟也 是建筑方面新思潮的支持者。因它里面有 许多著名的建筑师。其中最享有威望的是 贝伦斯,它以工业建筑为基地来发展真正 符合功能与结构特征的建筑。他认为现代 结构应当在建筑中表现出来,这样才会产 生前所未见的新形式。德国通用电气公司 透平机车间:贝伦斯该车间造型简洁, 摒弃任何附加装饰,成为现代建筑的先行 者,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 筑”。 表现主义:产生于德国、奥地利,首先表 现在绘画、音乐、戏剧方面。表现主义者 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 受和体验。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 一次大战后出现了表现主义的建筑。这一 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 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 精神。未来主义派:是第一次大战之前, 首先在意大利出现的一个文学艺术流派。 在很多中层阶级,对资本主义工业化下的 社会现实表示不满的时候,未来主义派却 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大加赞赏,对未来 充满希望。未来主义者否定文化艺术的规 律和任何传统,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的未 来的艺术。风格派:1917年,荷兰一些 青年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 造型艺术团体。风格派有时又被称为“新 造型主义派”或“要素主义派”。风格派认 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 和构图。所以认为线条和色彩是绘画的本 质与要素,应该允许独立存在。并认为最 简单的几何形和最纯粹的色彩组成的构 图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绘画。风格 派雕刻家的作品,则往往是一些大小不等 的立方体和板片的组合。构成主义: 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也 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 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塑, 很像是工程结构物。这一派别被称为构成 主义。 现代建筑师们设计方法共同点(1)重视 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 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 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2)注意发挥 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 如,框架结构中的墙可以不承重,在建筑 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决不按传 统承重墙的方式对待它;3)努力用最少 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 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4)主张 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 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 能、材料、结构、构筑工艺)的一致性, 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 的建筑构图格式;5)认为建筑空间是建 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 重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 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 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 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6)废弃表 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 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包豪斯校舍特点: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 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2)采用灵活 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3)按照现代建筑 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 取得建筑艺术。有机建筑论:1)有机建 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的是整 体性。2)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 结合自然,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3)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和形式相互作 用,达到一种整体目标。4)建筑是用结 构表达观点的科学之艺术,建筑的结构、 材料以及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 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5)强调建筑的 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人的心理。6)对待 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的角度,又要从艺 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 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7)它认 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 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 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它主张力求简洁,但 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8) 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是,认为应当了 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有能形成传统的 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 做,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照 搬现成的形式。9)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 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 筑接受了浪漫主义建筑的某些积极面,而 抛弃了它的某些消极面。住宅是居住的机 器: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阅 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 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 的机器。他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随 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 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 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20世纪新时代的 机器学美学在具体的设计上,柯布西耶强 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 点,一方面使建筑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 特征,同时也体现了设计的原则。理性主 义是指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 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 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它 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后在世 界范围内演变为“国际式”建筑风格:方盒 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优点: 1)同折中、复古进行斗争;2)使建筑适 应工业社会。缺点:1)过分强调功能和 技术;2)否定历史;3)过分强调客观性、 普遍性;4)手法生硬、形式雷同。充实 与提高:1)讲究功能技术的同时,结合 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兴趣需要;2)采 用对功能、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综合 统一的方法。粗野主义:用来识别像柯布 西耶的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行政中心那 样的建筑形式,或者受他影响的一些建筑 形式,粗野主义经常采用混凝土,把材料 最毛糙的一面暴露出来,夸大那些沉重的 构件,并把它冷酷的撞在一起。技术精美 的倾向:最早流行于美国,在设计方法上 属于比较“重理”的,人们常把以密斯.凡. 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 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基 本主张:1)结构逻辑性:结构就是一切。 2)全面空间:功能服从于空间,提出“全 面空间”。3)强调“条理性”设计思想方法: 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澈地反映着建筑的材 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4)“少就是多”: 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造,简化结构体系, 精简结构构件;净化形式、精确施工。密 斯风格:以少就是多为理论依据,以全面 空间、纯净形式、模数构图为特征。典雅 主义:典雅主义(又译成形式美主义,又 称新古典主义)是与粗野主义同时并进然 而在审美取向上却完全相反的一种倾向, 不过两者从设计思想上说都是比较“重 理”的。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 主义主要是在美国。特点:运用传统的美 学法则,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产生规整、 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现代建筑的传统美 学法则:a)以“纯几何形态“作为现代建 筑美学的基础(认为建筑就是直线及各种 几何形体的组合体。b)以表现材料、结 构、施工特点来作为建筑美学的依据。优 点:表现为优美、古典、安定、雄伟。缺 点:表现为缺乏时代创造性、思想简单、 手法贫乏。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是 指不仅在建筑中坚持采用新技术,并且在 美学上极力鼓吹表现新技术的倾向。讲究 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战后讲究“人情 化”与“地域性”倾向,以及追求“个性”与 “象征”的尝试,都被称为“有机的”或“多 元的”建筑。其设计方法是战后“现代建 筑”中比较“偏情”的方面。是一些既要讲 技术又要讲形式,在形式上要强调自己特 点的倾向。建筑特点:1)突破技术范畴 而进入人情、心理的领域,重视人们的生 活和心理感情。2)传统材料结合新结构、 新材料。3)处理亲和、多样。4)空间有 层次、变化丰富。5)建筑体量符合人体 尺度。6)建筑化整为零、重视细部。讲 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它是与讲人情化与 地域性接近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一种倾向, 是各种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特点:运 用几何形构图、运用抽象的象征、和运用 具体的象征。后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在设 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 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他用来 描写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对现代主义 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从此产生了后现 代主义设计,80年代,后现代设计达到 高潮。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 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 筑设计思潮。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 哲学理论上讲,它主要体现在以“二元论” 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 “排他性”。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接近 生活的艺术,是对抽象的表现主义的叛 逆)学习的重要意义。后现代主义共同特 征:1)重新确立历史传统的价值,采用 古典建筑元素。2)建筑形式有独立存在 的联想及象征含义。3)采用装饰、追求 隐喻与象征。4)走向多元、大众与通俗 文化。5)具有开放性与折中性,主张二 元论。总结为“文脉主义”、“引喻主义”、 “装饰主义” 新理性主义:发源于意大利的新理性主义 运动,也称“坦丹扎学派”,代表人物是意 大利建筑师、建筑理论家A·罗西。一种 基于文化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建立的、合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41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学分: 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 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 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外国建筑历史授课大纲(近现代部分)

外国建筑历史(近现代部分) 课程主要内容: 近代部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 现代部分――――二十年代欧洲理性主义建筑. 战后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 后现代建筑及其他. 关于近现代的划分: 依据世界史的划分,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史:1917年至今. 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 ――――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矛盾,新旧思潮开始斗争,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建筑革新的先驱者. 2.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 ――――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出现一系列新建筑学派. 3.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 ――――是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 4.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城市规划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与技术的结合,纷繁的学派. 注: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近代史的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现代史的范畴.

上篇外国近代建筑史 第一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社会背景 一.欧美各国的革命.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资本主义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 标志着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 极大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革命的意义: 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诞生→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以启蒙运动为代表. 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1.启蒙思想家; 启蒙思想的核心―资产阶级人性论,'Liberty','Equality','Fraternity'. 思想武器―――批判的理性. 2.启蒙主义建筑理论; 功能,真实,自然. *比较启蒙运动的理性与法国古典主义的理性.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概要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 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 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 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 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 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 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同济建筑考研答疑—“几凡设计”老师编辑

同济建筑考研答疑—“几凡设计”老师编辑 1.同济大学建筑学研究生每年招多少人啊? 答:每年建筑研究生一共170名左右,其中外校报送20名,本校报送2 0名,每年真正可以报考的名额在120人左右。名额会根据每年的情况有所浮动,但基本都维持在百人规模。具体的招生信息会在同济招生网上公布。 2.我是跨专业的考生学校也很一般,同济导师会不会不要我啊?听说 同济很排外啊? 答:同济是个很公平的学校,不会歧视跨专业的考生,甚至有些导师由于研究需要还特别希望有跨学科背景的学生。跨专业的考生最大的问题是你如何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并且通过考试,所以需要更多努力便是了。去年,我们“几凡设计”就有三名跨专业同学考入。实际地讲,跨专业同学更应该接受系统的考研培训。同济的导师都比较负责也不排外,同济的研究生基本都是外校考上的。同济本校的学生除了保送和出国的,真正考本校的人很少,每年就十来个吧。 3.同济初试复试都考什么内容啊?大概要考多少分能过线啊? 答:同济建筑研究生即“085100建筑学硕士”一共有三个研究方向,“0 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2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3建筑技术科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初试和复试这三个专业考试科目都是一样的,初试共四门:10 1政治,201英语,355建筑基础(这三门必考),第4门三选一:802 建筑理论与历史(中外建筑史)、803 建筑设计(3小时快题)、805 建筑技术(结构构造等内容)。也就是说你选报01历史方向也可以选考80

3或者805,你选02设计方向也可以选考802或805。初试分数线历年都在320左右,各科合格线一般是50,50,90,90。分数线根据当年的情况都会不同。 复试考6小时快题专业英语翻译及面试,但是复试其实就看快题,6小时快题分值比重极大,快题及格就能考上,复试不及格必然被刷哦。 4.同济建筑基础都考哪些科目呢? 答:官方公布的参考书目:《建筑概论》(第二版),崔艳秋等编著;《建筑初步》(第三版)田学哲、郭逊主编;《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张文忠主编;《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建筑批评学》郑时龄著;《室内设计原理》陈易著;《建筑物理》,柳孝图;《节能建筑设计和技术》,宋德萱;《建筑构造》,颜宏亮;《建筑特种构造》(第二版),颜宏亮; 这些科目都是同济本科的课程,像中外建筑史这样的课都还是要以同济老师常青、卢永毅、王俊阳等老师的课程为主,光看上面的书是没用的。复习各科请以同济本科课程笔记课件为宜。这门课具体考察形式以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作图题、设计实践分析题为主,复习的时候要根据真题的方向为依据,要不然太庞杂会没有方向。 5.同济初试3小时快题为啥都是轴侧,表现要达到多高水平能得高分 呢? 答:同济快题考察的要点在解题和方案能力的考察上,也就是说同济考察的是学生的设计能力,而不是表现能力,这个是不了解同济的学生有

国学导读教学大纲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totheclassicsofChineseculture. 制定单位: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系、部) 制定人:刘成荣 审核人:洪涛(课程组长) 经典自 为学生 ozhuan,Shji,Lunyu,Zhuangzi,Shijing,Chuci.Wewillstudymanycontentsinthisco urse,suchasthehistoricalinterpretivetraditionofthesebooks,thesubjects,th efamousscholarsandwritings,themethodsofstudying.Throughthiscourse,thestu dentscannotonlycomprehendwhatweretheancientbooks,butalsoknowhowtostudy,a ndfinallytheywillgetgreatimprovementonindependentthinking. 三、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对《周易》、《礼记》、《左传》、《史记》、《论语》、《庄子》、《诗经》、《楚辞》等八部经典文本的集中研读,达到对古代经典的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初步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独立思考与研究的能力。 四、师资团队 刘成荣:文学博士,讲师, 五、教学资源 教材:朱自清《经典常谈》网络:国学网 传》) ( 王逸《楚辞注》,朱熹《楚辞集注》,洪兴祖《楚辞补注》,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游国恩《离骚纂义》,姜亮夫《屈原与楚辞》,金开诚《屈原集校注》,吴仁杰《离骚草木疏》,王力《楚辞韵读》(以上为《楚辞》)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章炳麟《国学概论》,吕思勉《经子解题》,朱自清《经典常谈》,杨伯峻《经书浅谈》,钱钟书《管锥编》,张之洞《书目答问》。(以上为综合类) 六、教学要求

《中外建筑史》考试大纲

《中外建筑史》考试大纲适用专业名称: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学方向) 科目代码及名称839中外建筑史 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与要求 测试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外国古代和近现代建筑的基本理论知识,各时 期主要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代表人物和艺术特色。 测试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类 型建筑的特点、构成形制;了解传统园林建筑的造园思想和设计手法。 考生还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论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徒手绘制与中外 建筑史有关的图形。 二、试卷结构 内容比例: 外国古代建筑部分约 40分 外国近现代建筑部分约 35分 中国建筑史部分约 75分 题型比例: 1.名词解释约 30分 2. 绘图题约 40分 3.简答题约 40分 4.论述题约 40分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外国古代建筑部分 考试内容 奴隶制社会建筑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中世纪拜占庭建筑与哥特建筑的结构与空 间特色 ;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主要代表建筑的艺术特色; 意大利巴洛克和法国古典 主义建筑的代表建筑和艺术特色; 欧美资本主义建立初期复古主义建筑的特色。 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奴隶制社会建筑;拜占庭建筑;哥特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意大利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复古主义建筑。 2.各时期主要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3.各时期主要的主要作品样式。 4.各时期主要的建筑风格艺术特色。 (二)外国近现代建筑部分 考试内容 新建筑运动诸流派代表建筑和艺术特色; 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建筑理论; 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埃、密斯·凡·德·罗和赖特的建筑理论与代表建筑; 二战后西方建筑思潮建筑理论。 考试要求 1.基本概念:新建筑运动诸流派;现代主义建筑;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 埃、密斯·凡·德·罗和赖特的建筑理论;二战后西方建筑思潮建。 2.四位大师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和艺术特色。 3.各时期主要的建筑风格特点,主要作品和代表人物。 4.各时期主要的主要作品样式。

外国建筑史总结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结 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3)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 城市规划的探索 ?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3)掌握:红屋、米拉公寓、法古斯工厂、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罗比住宅。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3)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4)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第五章 二战后,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1)熟悉二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以及代表建筑师和代表作品。①对“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③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④粗野主义倾向,⑤典雅主义倾向,⑥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⑦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3)掌握现代建筑设计原则。掌握重点实例: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纽约西格拉姆大厦、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皮阿诺和罗杰斯设计的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珊娜特塞罗镇中心主楼、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朗香教堂、悉尼歌剧院。 ?(4)要求绘制:①马赛公寓②纽约世界贸易中心③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1)熟悉当代建筑的诸思潮:①新理性主义,②新地域主义,③高技派的新发展,④简约的设计倾向,以及各流派代表建筑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