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轴对称图

形》单元测试卷-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①、图②

对折两次后,再如图③挖去一个三角形小

孔,则展开后图形是()

A.B.C.

D.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二边长10、4,则它的周长是().

A .18

B .24

C .18或24

D .不能确定

3. 如果三角形一边的垂直平分线经过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

2

3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4.如图,在下列三角形中,若AB =AC ,则能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小等腰三角形的是( )

(1) (2) (3) (4) A.(1)(2)(3) B.(1)(2)(4) C.(2)(3)(4) D.

(1)(3)(4)

5.如图,在等边△ABC 中,AC=9,点O 在AC 上,且AO=3,点P 是AB 上一动点,连结OP ,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 .要使点D 恰好落在BC 上,则AP 的长是 ( )

A .4

B .5

C .6

D .8

6.如图,PM=PN ,MQ 为△PMN 的角平分线,若∠MQP=720,则∠P 的度数是 ( )

7.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DE ⊥AB ,DF ⊥

AC , E 、F 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AE=AF ②AD 垂直平分EF ③∠DEF=∠DFE

④EF 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120°,∠B=∠D =90°, 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 周长最小时,则 ∠A MN+∠A NM 的度数为( )

A. 130°

B. 120°

C. 110°

D. 100° 二、专心填一填(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在“线段、二条相交直线、二条相交直线、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这几个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个,其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Q P

N M

第6题 C D

B E F

A

第7900 B ?

A C

1080 B ? A C B ?

B ?

A C

360 A C

45第8题

4

10.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800,则其余两个内角分别为 .

11. 在英文大写字母A 、E 、M 、S 、U 、P 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12.三角形纸片ABC 中,∠A=800,∠B=600,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如图),若∠1=200,则∠2的度数为 .

(第13题) (第14题)

13.墙上钉了一根木条,小明想检验这根木条是否水平.他拿来一个如图所示的测平仪,在这个测平仪中,AB=AC ,BC 边的中点D 处挂了一个重锤. 小明将BC 边与木条重合,观察此时重锤是否通过A 点.如果重锤通过A 点,那么这根木条是水平的,这是因为 .

14.如图,在△ABC 中,AB=AC=12cm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交AB 、AC 于D 、E 两点.

(1)若∠C=650,则∠CBE= °.

(2)若BC=7cm ,则△BCE 的周长是 cm.

15.如图是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梯形密铺成的图案, (第15题)

则这个图案中的等腰梯形的较小底角是 度.

16.在一辆汽车的正前方,小明看到它的牌照在水中的倒影为 则该车的牌照号码为_______________.

17.如图,∠MAN 是一钢架,且∠MAN=15°,为使钢架更加坚固,需在其内部加一些钢管CD 、DE 、EF ……添加的钢管长度都与AC 相等,则最多能添加这样的钢管______根.

18.桌面上有A 、B 两球,若要将B 球射向桌面任意一边,使一次反弹后击中

A 球,则如图所示8个点中,可以瞄准的点有 个.

(第18

题)

D

C

B

A

5

三、耐心解一解(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第21题10分,第22题11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2分,共64分)

19.(1) 请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 (2)如图所示,分别以AB 为

对称轴,

称轴. 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

称图形.

20.在△ABC 中,∠C=90°,DE 垂直平分斜边AB ,分别交AB ,BC 于D ,E.若∠CAE=

∠B+30°,求∠AEB.

21.如图,ABC 中,AB=AC ,2条角平分线BD 、CE 相交于点O 。 (1)OB 与OC 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若连接AO ,并延长AO 交BC 于点F.你有哪些发现请写出两条,并就其中的一条发现写出你的发现过程.

22.等边△ABC 中,点P 在△ABC 内,点Q 在△ABC 外,且∠ABP=∠ACQ,BP=CQ ,问 A B

C E D

D E O

C

B A E B D

C A

6

P

23.如图,在△ABC 中,AB=AC ,BC=BD=ED=EA ,求∠A 的度数.

24.在△ABC 中,AB=AC ,点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D=AE ,∠DAE=∠BAC ,连接CE . (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BC 上,如果∠BAC=90o ,则∠BCE= 度.

(2)设∠BAC=α,∠BCE=β.

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②当点D 在直线BC 上移动,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A

E

C D B 图1 E A C B 图2

(完整版)必修5数列》-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必修5 数列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log 2S n =n (n =1,2,3,…),那么数列{a n }( ) A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B .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C .是公比为1 2的等比数列 D .既非等差数列也非等比数列 2.一个数列{a n },其中a 1=3,a 2=6,a n +2=a n +1-a n ,则a 5=( ) A .6 B .-3 C .-12 D .-6 3.首项为a 的数列{a n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这个数列前n 项和为( ) A .a n -1 B .Na C .a n D .(n -1)a 4.设{a n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a 1=1,a 5=16,则数列{a n }的前7项和为( ) A .63 B .64 C .127 D .128 5.已知-9,a 1,a 2,-1四个实数成等差数列,-9,b 1,b 2,b 3,-1五个实数成等比数列,则b 2(a 2-a 1)的值等于( ) A .-8 B .8 C .-9 8 D.98 6.在-12和8之间插入n 个数,使这n +2个数组成和为-10的等差数列,则n 的值为( ) A .2 B .3 C .4 D .5 7.已知{a n }是等差数列,a 4=15,S 5=55,则过点P (3,a 3),Q (4,a 4)的直线的斜率为( ) A .4 B.1 4 C .-4 D .-14 8.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3+a 17=10,则S 19=( ) A .55 B .95 C .100 D .190 9.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2+a 4+a 15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则在数列{S n }中也是确定常数的项是( ) A .S 7 B .S 4 C .S 13 D .S 16 10.等比数列{a n }中,a 1+a 2+a 3+a 4+a 5=31,a 2+a 3+a 4+a 5+a 6=62,则通项是( ) A .2 n -1 B .2 n C .2 n +1 D .2 n +2 11.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3|=|a 9|,公差d <0,则使其前n 项和S n 取得最大值的自然数n 是( ) A .4或5 B .5或6 C .6或7 D .不存在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选全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错选不得分,共计40分) 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末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B .物体的位移必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 .物体速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D .匀加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增加;匀减速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减小 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有关物体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及它们的正负值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必定相同 B .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必定为负值 C .在直线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变大时,其加速度也可能为负值 D .只有在确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条件下,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才为正值 3.汽车关闭油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最后连续三段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 .1:1:1 B .5:3:1 C .9:4:1 D .3:2:1 4.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A .逐渐减小 B .保持不变 C .逐渐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5.某人站在高楼上从窗户以20m/s 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位移大小等于5m 的时间有几个( ) A .一个解 B .两个解 C .三个解 D .四个解 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竖直向下,v 0=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 .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4.9cm 、9.8cm 、14.7c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7.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x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t 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 B .1t 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C .1t 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 D .0到1t 时间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8.在同一地点,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则( ) A .两物体相遇的时间是2S 和6S B .乙物体先在前运动2S ,随后作向后运动 C .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的时刻是4S 末, D .4S 后甲在乙前面 9. 物体甲的x -t 图象和物体乙的v -t 图象分别如下图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 况是( ) A .甲在整个t =6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 .甲在整个t =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 .乙在整个t =6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D .乙在整个t =6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10.一个以初速度0v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速度为t v ,如图 2-2所示,则关于t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和加速度a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0() 2 t v v v += B .0() 2 t v v v +< C .a 恒定 D .a 随时间逐渐减小 二、填空题:(11,12每题5分。13题前3空每空2分,后2空每空3分,计22分) 11.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 s 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 =9 m.,问这车是否违章? 12.竖直悬挂一根长15m 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 处有一观察点A .当杆自由下落时,杆全部通过A 点需要______s.(g 取10 m/s 2) 1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 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 第7题图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相信你已经拥有了许多有理数的知识财富!下面这套试卷是为了展示你在本章的学习效果而设计的,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言弃,就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定要沉着应战,细心答题哦!本试卷共120分,用100分钟完成, 一、耐心填一填:(每题3分,共30分) 1、52- 的绝对值是 ,52-的相反数是 ,5 2 -的倒数是 . 2、某水库的水位下降1米,记作 -1米,那么 +1.2米表示 . 3、数轴上表示有理数-3.5与4.5两点的距离是 . 4、已知|a -3|+ 24)(+b =0,则2003 )(b a += . 5、已知p 是数轴上的一点4-,把p 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后再向右移1个单位长度,那么p 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 6、最大的负整数与最小的正整数的和是_________ 。 7、() 1 -2003 +() 2004 1-= 。 8、若x 、y 是两个负数,且x <y ,那么|x | |y | 9、若|a |+a =0,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若|a |+|b |=0,则a = ,b = 二、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24分.请将你的选择答案填在下表中.) 1 A 0 B -1 C 1 D 0或1 2、绝对值大于或等于1,而小于4的所有的正整数的和是( ) A 8 B 7 C 6 D 5 3、计算:(-2)100+(-2)101 的是( ) A 2100 B -1 C -2 D -2100 4、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 )A 负 B 非正数 C 非负数 D 正数

数列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数列单元测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答卷相应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数列3,5,9,17,33,…的通项公式a n等于() A.2n B.2n+1 C.2n-1 D.2n+1 2.下列四个数列中,既是无穷数列又是递增数列的是() A.1,1 2, 1 3, 1 4,… B.-1,2,-3,4,… C.-1,-1 2,- 1 4,- 1 8,… D.1,2,3,…,n 3..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 n,若a1=1/2,S4=20,则该数列的公差d=________.() A.2 C.6 D.7 4.在数列{a n}中,a1=2,2a n+1-2a n=1,则a101的值为() A.49 C.51 D.52 5.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不为零,首项a1=1,a2是a1和a5的等比中项,则数列的前10项之和是() A.90 C.145 D.190 6.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a n}的各项都是正数,且a3a11=16,则a5=() A.1 C.4 D.8 7.等差数列{a n}中,a2+a5+a8=9,那么关于x的方程:x2+(a4+a6)x+10=0()

A .无实根 B.有两个相等实根 C .有两个不等实根 D .不能确定有无实根 8.已知数列{a n }中,a 3=2,a 7=1,又数列? ?????11+a n 是等差数列,则a 11等于( ) A .0 D .-1 9.等比数列{a n }的通项为a n =2·3n - 1,现把每相邻两项之间都插入两个数,构成一个新的数列{b n },那么162是新数列{b n }的( ) A .第5项 B.第12项 C .第13项 D .第6项 10.设数列{a n }是以2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b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A .1 033 034 C .2 057 D .2 058 11.设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且28,171==S a .记[]n n a b lg =,其中[]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如[]09.0=,[]199lg =.则b 11的值为( ) C. 约等于1 12.我们把1,3,6,10,15,…这些数叫做三角形数,因为这些数目的点可以排成一个正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则第七个三角形数是( ) A .27 C .29 D .30 第II 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1)

七年级地理(二·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考试时间:5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其 代号填在下表所对应的方框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 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日本的四大岛屿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B.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C.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 D.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3.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其形成原因,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A B C D 4.日本需要进口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汽车 C.电子工业产品 D.纺织品 5.关于日本经济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 B.大量出口农产品 C.对外依赖性大 D.可以独立发展工业 6.日本文化的特点是 A.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B.典型的西方文化 C.传统的大和民族文化 D.依附于中国文化 读右图回答7-8题 7.下图所示的海峡是 A.直布罗陀海峡 B.曼德海峡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8.该海峡的位置特征为 A .“五海三洲之地” B.“十字路口”的位置 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D.与中国隔海相望 9.下列东南亚国家中,属于内陆国的是 大陆 海平面 非洲板块 大陆 大陆 大陆 海平面 海平面 海平面 印度洋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正式

秀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 第二章单元检测(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函数32+=-x a y (a >0且a ≠1)的图象必经过点 (A )(0,1) (B ) (1,1) (C ) (2,3) (D )(2,4) 2.函数lg y x = A.是偶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B.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C.是奇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D .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3.三个数6 0.70.70.76log 6, ,的大小关系为 A . 60.70.70.7log 66<< B . 60.7 0.7log 60.76<< C .0.7 60.7log 660.7<< D . 60.70.70.76log 6<< 4.函数12 log (32)y x = - A .[1,)+∞ B .2(,)3+∞ C .2(,1]3 D .2[,1]3 5、已知镭经过100年,剩留原来质量的95.76%,设质量为1的镭经过x 年的剩留量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A )y =(0.9576) 100 x (B )y =(0.9576)100x (C )y =( )x (D )y =1-(0.0424) 100 x 6、函数y =x a log 在[1,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1,则a = (A ) (B ) 2 (C ) 3 (D ) 7、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A ) 0.5log (3)y x =- (B ) 12+=x y (C ) 2x y -= (D )x y 22= 8、函数 与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只可能是 1009576.02131x a y =x y a log -=1,0≠>a a 且

第二章 数学单元测试

第二章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已知A ={0,1},B ={-1,0,1},f 是从A 到B 的映射,则满足f (0)>f (1)的映射有 (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2个 答案 A 解析 当f (0)=-1时,f (1)能够是0或1,则有2个映射. 当f (0)=0时,f (1)=1,则有1个映射. 2.函数f (x )= 1 1-x +lg(1+x )的定义域是 ( ) A .(-∞,-1) B .(1,+∞) C .(-1,1)∪(1,+∞) D .(-∞,+∞) 答案 C 解析 由??? 1-x ≠0, 1+x >0,得x >-1且x ≠1,即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1)∪(1, +∞). 3.(2012·天津文)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1,2)内是增函数的为 ( ) A .y =cos2x ,x ∈R B .y =log 2|x |,x ∈R 且x ≠0 C .y =e x -e -x 2,x ∈R D .y =x 3+1,x ∈R 答案 B 解析 逐项验证即可. 4.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单调递减函数,且f (2)=0,则不等式

3f (-x )-2f (x ) 5x ≤0的解集为 ( ) A .(-∞,-2]∪(0,2] B .[-2,0]∪[2,+∞) C .(-∞,-2]∪[2,+∞) D .[-2,0)∪(0,2]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及利用图像解不等式,根据已知条件可画出f (x )的草图如图所示. 不等式3f (-x )-2f (x )5x ≤0?-5f (x )5x ≤0?f (x ) x ≥0???? x >0,f (x )≥0或??? x <0,f (x )≤0.由图可知不等式的解集为[-2,0)∪(0,2].故选D. 5.函数f (x )=1+log 2x 与g (x )=21-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像大致是( ) 答案 C 解析 f (x )=1+log 2x 的图像可由f (x )=log 2x 的图像上移1个单位得到,且过点(1 2,0)、(1,1),由指数函数性质可知g (x )=21-x 为减函数,且过点(0,2),故选C. 6.函数f (x )=x 2+|x -2|-1(x ∈R )的值域是 ( ) A .[3 4,+∞) B .(3 4,+∞) C .[-13 4,+∞) D .[3,+∞) 答案 A 解析 (1)当x ≥2时,f (x )=x 2+x -3,此时对称轴为x =-1 2,f (x )∈[3,+∞). (2)当x <2时,f (x )=x 2-x +1,

第二章 单元测试

第二章 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如图1所示,用AB 两把尺测同一物体的 长,则A 尺测得物体的长为 cm ,B 尺 测得物体长为 cm 。 2.请给下面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牛飞同学的质量约为48.5 ; 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 ; 初中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约为 2.6 ,其中每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 。 3.水的密度是 kg/m 3,90 kg 的水全结成冰以后,冰的体积为 m 3。 4.小红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桶花生油,瓶上标有5 L 净含量4.5 kg 的字样,则花生油的密度为 kg/m 3。 5.一块小石头先后放入装满水的杯子中和装满另一液体的杯子中,溢出水与另一液体的质量之比为5:4,则另一液体的密度为 kg/m 3。 6.两个实心正方体铁块,边长分别为2 cm 和6 cm ,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 7.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甲、乙、丙三人的结果分别为11.85 cm ,11.82 cm ,11.8 cm ,三个人在操作上却没有错误,则甲、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乙、丙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 二、选择题 8.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 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则从杯中溢出水最 多的是( )。 A.铜块 B.铁块 C.铝块 D.溢出水一样多 图1 m

9.图2是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体积图像,由图可知()。 A.甲的密度大B.乙的密度大 C.一样大D.无法确定 10.某同学四次测量一物体的长分别是9.2 cm,9.8 cm,9.3 cm,9.3 cm,则物体的长度应该为()。 A. 9.3 cm B. 9.4 cm C. 9.2 cm D. 9.23 cm 11.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 A.1.5 kg B.1.5×10-1 kg C.1.5×10-2 kg D.1.5×10-3 kg 12.两块完全相同的金属块,把它们合在一起后,它们的密度()。 A.为原来的一半B.和原来一样 C.为原来的2倍D.无法确定 13.一个最多能装1 kg水的瓶子,它一定不能装下1 kg的()。 A.盐水B.酒精C.水银D.硫酸 14.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3:1,体积之比为1:3,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为()。 A.1:1 B.1:3C.9:1 D.1:9 15.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在实验中应该()。 A.尽量使每一次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 B.当发现测量数据相差太大时,可以修改数据 C.记录数据和计算时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D.按实验要求认真测量,如实记录数据 16.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气体体积被压缩时,它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A.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C.质量变大,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D.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17.实验室中的量筒通常做的细而高主要是因为()。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 小题, 1-10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 分。11-18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 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 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C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D.2CO+O2=2CO2

科学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武原中学八年级科学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2.5分×20=50分) 1、如果没有大气层,下列现象哪些可能在地球上发生?………………………………() 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 ②地球上的重力明显减小 ③天空仍然蔚蓝色 ④生命从地球上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 ①④ 2、气温与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动物行为与气温有关。下列行为 与气温无关的是( ) A、青蛙冬眠 B、小狗呼吸加快 C、兔子换毛 D、 小鸟觅食 3、夏天,在相同的太阳光照射下,砂石路的温度比水田的温度要升高 的快,这是因为( ) A、水田不易吸热 B、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要小 C、砂石吸热本领强 D、水的比热比砂石的比热要大 4、登上数千米高山的登山运动员,观察所带的温度计和气压计,从山 下到山顶气压和温度的变化正确的是……………………………………………………………………………………() A、气压上升,气温上升 B、气压下降,气温下降 C、气压上升,气温下降 D、气压下降,气温上升 5、我们浙江省的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 带季风气候 6、下列现象不可以用来判断风向参照的是………………………………………………( ) A、沙尘扬起的方向 B、旗帜飘扬的方向 C、水波移动的方向 D、石头滚落的方向 7、“ ”在天气符号中表示…………………………………………………………………()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8、下列四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北师大版本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一)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单选题(注释) 1、如图,直线a、b、c、d,已知c⊥a,c⊥b,直线b、c、d交于一点,若∠1=500,则∠2等于【】 A.600B.500C.400D.300 2、如图,AB⊥BC,BC⊥CD,∠EBC=∠BCF,那么,∠ABE与∠DCF的位置与大小关系是() A.是同位角且相等B.不是同位角但相等; C.是同位角但不等D.不是同位角也不等 3、如果两个角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只能()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相等且互补 4、下列说法中,为平行线特征的是() 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②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 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B.②③C.④D.②和④

5、如图,AB∥CD∥EF,若∠ABC=50°,∠CEF=150°,则∠BCE=() A.60°B.50°C.30°D.20° 6、如图,如果AB∥CD,则角α、β、γ之间的关系为() A.α+β+γ=360°B.α-β+γ=180° C.α+β-γ=180°D.α+β+γ=180° 7、如图,由A到B 的方向是() A.南偏东30°B.南偏东60°C.北偏西30°D.北偏西60°8、如图,由AC∥ED,可知相等的角有() A.6对B.5对C.4对D.3对 9、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1与∠2的关系是( )

更多功能介绍https://www.doczj.com/doc/0715389507.html,/zt/ A.互余 B.对顶角 C.互补 D.相等 10、若∠1和∠2互余,∠1与∠3互补,∠3=120°,则∠1与∠2的度数分别为( ) A.50°、40°B.60°、30°C.50°、130°D.60°、120° 1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一个角小于它的补角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同位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图中与∠1是内错角的角的个数是( ) A.2个B.3个C.4个D.5个 13、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AOD和∠BOC的和为202°,那么∠AOC的度数为( ) A.89°B.101°C.79°D.110° 14、如图,∠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有(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朝阳二高中第二章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部分对给2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B、大的物体也可以看作质点 C、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作质点 D、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看作质点 2、物体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3m ,则() A、物体前3s内通过的位移是6m B、物体第3s末的速度为3.6m/s C、物体前3s内平均速度为2m/s D、物体第3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B、自由落体的快慢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C、在地球表面上各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D、在地球表面上经度较大处,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较大 4、某质点作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关系式为v =(2t + 4)m/s ,则对这个质点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初速度为4 m/s B、加速度为2 m/s2 C、在3s末,瞬时速度为10 m/s D、前3s内,位移为30 m

5、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有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公式a =(v t ? v 0)/t 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a 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v t ? v 0)成正比,与速度改变量所对应的时间t 成反比 B .由公式a =(v t 2 - v 02)/2s 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 a 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平方的改变量(v t 2 - v 02)成正比,与物体运动的位移s 成反比 C .由公式s = at 2/2可知,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s 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时间t 的平方成正比 D .由公式v t = v o + at 可知,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加速度a > 0,则物体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a < 0 ,则物体做减速运动 6、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 B 、2s 前甲比乙速度大,2s 后乙比甲速度大 C 、在4s 时乙追上甲 D 、在第4s 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7、甲车以10米/秒,乙车以4米/秒的速率在同一直车道中同向前进,若甲车驾驶员在乙车后方距离d 处发现乙车,立即踩刹车使其车获得-2米/秒2的加速度,为使两车不致相撞,d 的值至少应为多少? A .3米 B .9米 C .16米 D .20米 8、汽车以20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米/秒2,那么开始刹车后2秒与开始刹车后6秒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 B .3∶1 C .3∶4 D .4∶3 9、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由v 增加到v 3发生的位移与由v 4增加到v 5发生的位移之比为( ) A .8:9 B .3:7 C .8:7 D .5:9 10、一滑块以某初速从斜面底端滑到斜面顶端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斜面长L .滑块通过最初3L/4时所需的时间为t .则滑块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需时间 ( ) A .4t/3 B . 5t/4 C . 3t/2 D .2t 11、如图所示为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t v 图象,其初速度为0v ,末速度为1v 。在

初中数学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小强量得家里新购置的彩电荧光屏的长为58厘米,宽为46厘米,则这台电视机的尺寸是(实际测量的误差可不计) ( ) A. 9英寸(23厘米) B. 21英寸(54厘米) C. 29英寸(74厘米) D. 34英寸(87厘米) 2.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 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 ) A. 12 cm B. 10 cm C. 8 cm D. 6 cm 3.已知一个Rt △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 A 、25 B 、14 C 、7 D 、7或25 4.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3cm ,AD=9cm ,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 A 、6cm 2 B 、8cm 2 C 、10cm 2 D 、12cm 2 5.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C ) 7 24 25 207 15 2024 25 7 25 20 24 25 7 202415 (A) (B) (C) (D) 6.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版,三边的平方和为1800cm 2 ,则斜边长为( ). (A ) 80cm (B)30cm (C)90cm (D120cm. F 第4题图

7.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b a >,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通过计算两个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则这个等式是( ) (A )))((22b a b a b a +-=- (B)2222)(b ab a b a ++=+ (C) 2222)(b ab a b a +-=- (D)222))(2(b ab a b a b a -+=-+ 8.△ABC 中的三边分别是m 2 -1,2m ,m 2 +1(m>1),那么( ) A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m 2 +1. B .△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斜边长为2m . C .△ABC 是直角三角形,但斜边长由m 的大小而定. D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9.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2㎝,周长为30㎝,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__ __。 10.2 10-的算术平方根是 ,16的平方根是 ; 11.已知点P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的AD 边上一点,AP=1,BE ⊥PC 于E ,则BE=____ __。 12.如图,一架长2.5m 的梯子,斜放在墙上,梯子的底部B?离墙脚O?的距离是0.7m ,当梯子的顶部A 向下滑0.4m 到A ′时, ′O=2m,求得B ′O=1.5.)

《数列的概念》单元测试题 百度文库

一、数列的概念选择题 1.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垛积公式,所讨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并不相等,但是逐项差数之差或者高次差成等差数列.对这类高阶等差数列的研究,在杨辉之后一般称为“垛积术”.现有高阶等差数列,其前7项分别为3,4,6,9,13,18,24,则该数列的第19项为( ) A .174 B .184 C .188 D .160 2.在数列{}n a 中,11a =,11n n a a n +=++,设数列1n a ?? ? ???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n S m <对一切正整数n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A .()3,+∞ B .[ )3,+∞ C .()2,+∞ D .[)2,+∞ 3.设{}n a 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不为零,其前n 项和为n S .则“*n N ?∈,1n n S S +>”是“{}n a 为递增数列”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数列{}n a 满足()1 1121n n n a a n ++=-+-,则数列{}n a 的前48项和为( ) A .1006 B .1176 C .1228 D .2368 5.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 )* 22n n S n =+∈N ,则3 a =( ) A .10 B .8 C .6 D .4 6.数列23451,,,,,3579 的一个通项公式n a 是( ) A . 21n n + B . 23 n n + C . 23 n n - D . 21 n n - 7.在数列{}n a 中,已知11a =,25a =,() * 21n n n a a a n N ++=-∈,则5a 等于( ) A .4- B .5- C .4 D .5 8.删去正整数1,2,3,4,5,…中的所有完全平方数与立方数(如4,8),得到一个新数列,则这个数列的第2020项是( ) A .2072 B .2073 C .2074 D .2075 9.3……,则 ) A .第8项 B .第9项 C .第10项 D .第11项 10.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法》和《算法通变本末》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垛积公式,所讨论的高阶等差数列与一般等差数列不同,前后两项之差并不相等,但是逐项差数之差或者高次差成等差数列对这类高阶等差数列的研究,在杨辉之后一般称为“垛积术”现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测试卷(含答案)

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I )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若函数 有四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 B . C . D . 2、若函数在(,)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则函数 的图象是 ( ) 3、D 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x)满足f(2+x)=f(-x),当0≤x ≤1时,f(x)=x 2 ,则 f(2015)= ( ) A.-1 B.1 C.0 D.20152 4、已知函数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实 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5、下图可能是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 )

. . . . 6、已知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 B . C . D . 7、设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8、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是() A. B. C. D. 9、 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实 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10、已知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11、已知函数 的最小值为() A.6 B.8 C.9 D.12 12、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那么的值是( ) A. B.- C. D.- 13、下列函数中,反函数是其自身的函数 为 A. B. C. D. 14、对于函数 ,令集合,则集合M为 A.空集 B.实数集 C.单元素集 D.二元素集 15、函数y=定义域是 A. B. C. D.

单元测试(第二章)

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方程x (2x -1)=5(x +3)的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其中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_,二次项系数是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 2.关于x 的方程(k +1)x 2+3(k -2)x +k 2-42=0的一次项系数是-3,则k =_________. 3.3x 2-10=0的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_. 4.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的两根为_________. 5.x 2+10x +_________=(x +_________)2 6.x 2-2 3x +_________=(x +_________)2 7.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84 cm 2,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_________. 8.m _________时,关于x 的方程m (x 2+x )=2 x 2-(x +2)是一元二次方程? 9.方程x 2-8=0的解是_________,3x 2-36=0的解是_________. 10.关于x 的方程(a +1)x 122--a a +x -5=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 =_________. 11.一矩形的长比宽多4 cm ,矩形面积是96 cm 2,则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_________. 12.活期储蓄的年利率为0.72%;存入1000元本金,5个月后的本息和(不考虑利息税)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 13.下列方程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 ) ①x 2=0 ②ax 2+bx +c =0 ③ 2x 2-3=5x ④a 2+a -x =0 ⑤(m -1)x 2+4x +2m =0 ⑥21x +x 1=3 1 ⑦12-x = 2 ⑧(x +1)2=x 2-9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4.方程2x (x -3)=5(x -3)的解是( ) A.x =3 B.x =2 5 C.x 1=3,x 2=25 D.x =-3 15.若n 是方程x 2+mx +n =0的根,n ≠0,则m +n 等于( ) A.-21 B. 21 C.1 D.-1 16.方程 (x +31)2+(x +3 1)(2x -1)=0的较大根为( ) A.-31 B.92 C. 31 D.2 1 17.若2,3是方程x 2+px +q =0的两实根,则x 2-px +q 可以分解为( ) A.(x -2)(x -3) B.(x +1)(x -6) C.(x +1)(x +5) D.(x +2)(x +3) 18.关于x 的方程 x 2+mx +n =0的两根中只有一个等于0,则下列条件中正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