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3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5.3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5.3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5.3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8.1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上邑中学张彪)

西北地区优秀教案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2.掌握本区降水少对植被、河湖、农田、城镇的特点和分布的影响,以及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的重要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以及分析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区域地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综合分析法。 二.教学重难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牧业生产的影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综合归纳分析法 四.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复习了中国总论部分的政区,中国地形,气候等相关知识,也复习了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所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在区域中综合分析的能力。五.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西北地区 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范围:新、内蒙古、宁、甘肃西北部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夏季高温, 冬季寒冷) 地表多沙漠、戈壁 植被:从东向西:草原、草原荒漠、 荒漠 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流湖 农业: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 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 内蒙古 煤 矿产资源石油 优势自然资源天然气(西气东输:原因、意义) 稀土 草场资源广布 光照条件好 人口,城镇分布特点:多呈带状和点状分布;沿河分布;分布在山麓水源地 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原因,治理措施) 铁路:包兰,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

图 3 图例 现代 约 0.6 万年前 约1.1万年前 N 2012届区域地理练习题---西北地区 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读图4,完成3~5题。 3.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 B .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 .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 D .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4.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 A .河流水量更大 B .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 C .交通线离山地更远 D .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 5.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森林破坏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地面沉降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 具有重要作用。图3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 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 .①② D.②④ 7.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 B .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2011年广东高考41题)8。(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是 。(6分) (2)图1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 ;深度1.6米处是 沉积, 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 ,理由是 。(10分)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现有的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础知识上,会对西北地区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不会很深刻。西北地区是进入中国地理分区以来的第二个区域,对于区域分析的方法也不是很熟练,从课堂的推进来说,要层层递进,不能只讲知识点,要把原因解释清楚,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分区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二、课标、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课标提出要能够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能够描述和确认该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能够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以及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能够在地图上说出该地区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说出主要的矿产资源分布地。能够运用正确的环境观,对区域内出现的土地荒漠化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四、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形成的原因;水热组合变化的规律性;西北地区的河流的水文特征;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 五、教学难点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角度出发,描述西北地区特定的位置、地形、气候条件下发育成相应的土壤和植被,以及相应的农业地域类型,在自然资源的分布条件下,形成了相应的工业。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投影仪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打磨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组反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师:一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不尽西北的开阔与广袤,一首“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不尽我们对西北的赞美。西北究竟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地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与反思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的基础知识,对西北地区的环境有所了解,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容易混淆部分概念,学习难度适中。 设计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用形象化的手段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设置地理情境,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理解地理事象,紧扣新课标要求并重视实施过程,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法、讲解法、合作式学习法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及其不断变化的原因。 (5)了解我国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能力; (2)应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地图,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气候和植被景观的关系,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培养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对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环境有密切关系。 (2)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难点:荒漠化的危害及荒漠化治理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MP3等; 实验器材:一块木板、两个塑料垫其中一个垫子上有塑料小草、四杯沙子、两大杯清水、小电风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西北地区省优质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西北地区 课程标准: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运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西北地区位置”图,认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2、通过读“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图,分析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3、通过读“西北地区主要农牧业分布”图,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感知西北 教师:在祖国辽阔的疆域上,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地方。这里有皑皑雪山矗立天宇,这里有茫茫草原延伸远方,这里有大漠戈壁演绎的英雄梦,这里有丝绸之路见证的国富强,这里有肥美牛羊驰天地,这里有甜润瓜果飘清香。这就是我们的大西北,一片充满魔力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走进西北地区。 教师:要想效率高,心中有目标,请同学们大声、快速朗读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读图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 学会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城镇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自学,认识西北。 二、认识西北 展示自主学习任务: 教师:请同学们学习课本P14—1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时间6分钟。完成任务的可以举手示意。现在开始。 1、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 2、读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试着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4、找出西北地区主要河流,说出当地河流特点。 5、完成P14学习行动2,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 6、完成P15学习行动3,说出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1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1

第三课西北地区 丝路明珠 一、教学设计 1.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本,一方面通过开放的、多维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质疑能力,综合联系能力,自评互判能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达到快乐学习与科学探究的和谐统一。 2.在教学中坚持创设情景等直观性原则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从干旱的自然环境入手,着重介绍以吐鲁番等地的绿洲农业,古代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明独特的灌溉系统——坎儿井,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绿洲农业,使得绿洲地区丰衣足食,并为“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商旅提供宝贵的水源和食物,使学生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和谐共存的。 三、学习目标 1.了解新课程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的特点和影响,深刻领会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应保护资源,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了解丝绸之路,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新疆人民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难点: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停电公告”图片。 师:电力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谁能再讲讲还有哪些资源的缺乏也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生:停水 生:汽油涨价 师:我们是“水乡”,为什么会缺水? 生:是环境污染造成,我们桐乡有许多印染厂乱排放污水。 生:下雨少,今年天很热。 生:许多人浪费水。 ……

师:有没有比桐乡更缺水的地方,你认为我们干旱面积分布最广的是在哪个省区? 生:有,新疆。 师: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新疆是如何的干旱的? 生: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生:有传说中的“火焰山”。 …… (展示绿洲图片1 2 3 4) 师:请同学们猜猜这张图片是什么地方拍摄的? 生:内蒙古。 生:森林。 …… 师:同学们都进行了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但老师对这张图片感到很困惑,沙漠中为什么含有绿洲呢? 生:雪山上的雪水融化后,可以灌溉形成绿洲。 生:沙漠中有地下水,可以灌溉。 生:有坎儿井。…… 师:是绿洲与水资源有关,水是生命的源泉,它解决好水的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 (展示坎儿井直观图片1 2 3 4) 师:我们有看图、看材料时应该学会质疑,现在我们用5分钟时间分组提问,看谁问得多、问得好。 生:新疆人民为什么要开凿“坎儿井”? 生:“坎儿井”给新疆带来什么影响? 生:“坎儿井”是什么样子的? …… 师:同学们的问题问得很好,要全面掌握一件事件需要我们从三个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去把握,现在我们每个小组从一个角度提一个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问倒老师好吗? 生:好 师:第一组谁来问? 生:坎儿井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师:1.2.3.4好像由……,老师要回答了? 生:不算,不算,我来说,竖井、暗渠、明渠。 师:噢,还有补充吗? 生:池塘,出水口。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1)

中国地理总复习 西北地区 2014年9月 邹城市第一中学 张思敏 西北地区 【考试说明解读】 高考山东卷地理考试说明中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考试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相关部分。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确西北地区的空间位置、区域特征和工农业发展,并通过宁夏沙坡头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分析】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这导致了西北地区的干旱;区内高原面积广大,又受到高大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挡,这种地形使夏季风很难到达,从而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干旱”就成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围绕着“干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呈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自然特征: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②水文:河流稀少而短小,以内流河为主。 ③地貌:沙漠广布,以风蚀、风积地貌为主。 ④植被:覆盖率低,东西差异显著。 ⑤土壤:发育差,多沙质沉积物。 在干旱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当地的人文环境也呈现出相应的特点,本节课以农业为例分析西北地区的人文环境。

西北地区的农业可用绿、白、红三种颜色来代表,各找一个微观区域进行分析。 绿——畜牧业,以天山牧场为例,分析冬牧场和夏牧场的分布及原因。 白——棉花种植,以新疆库尔勒为例,评价棉花种植的区位条件。 红——枸杞种植,以宁夏沙坡头枸杞种植为例,提取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并探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经过了三年时间的间隔,学生对其已经印象模糊,即使是基础内容也很难准确的进行描述了。因此,在本节课中,利用《自主学习案》巩固基础知识,利用《课堂探究案》提升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 3.通过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 能力目标: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描述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教学方法】 导、议、讲、练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西北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西北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通州区小务中学 唐昊原

《西北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中国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两个区域。因此在《西北地区》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有了学习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基础,对中国区域特征已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本节课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节乃至整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本节教材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深居内陆的西北地区,描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构成;第二部分:温带大陆气候和农牧业。讲述这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农牧业活动。教材这样设计,使知识点比较鲜明,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便于比较归纳。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基础上完成的。根据他们已初步掌握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方法去学习另外两个区域。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根据本课的特色,最好让学生实际操作,以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一节课来,让学生联系课前收集一些两地的资料,从自学讨论中了解我国西北“干旱”的区域地理特征,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该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力;了解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了解该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北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分组自学法、探究讨论法、指导读图法、启发引导法、分析比较法、归纳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通过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加强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和能力,学会怎样从图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与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地图说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②认识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 ③认识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 ④知道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从材料中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规律,归纳地理特征。 ②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人地关系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及分布特色。教学难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是网上授课,师生互动环节较少,以视频、图片等加强学习的效果。 授课过程: 【导入】一个法国朋友想看大草原,吃哈密瓜,还要晴天多,介绍哪里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晴天多。 【干旱的西北地区】 一、观看视频,了解西北地区的概况 二、读图:学习西北地区的概况: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地形等。

三、设计路线 (一)看大草原:学习西北地区的农牧业 (二)农业观光:学习西北地区的种植业 (三)矿区之旅:学习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

四、小结 五、课堂小测 1、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主要是() ①高原②盆地③平原④丘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我国的西北地区基本位于() ①季风气候区②非季风气候区③地势第一级阶梯④地势第二级阶梯 ⑤温带⑥寒带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A.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⑦ C.②③⑥⑧ D.①④⑥⑧ 3、我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A.林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4、图中A处水草肥美,业发达,该处主要民 族为,传统民居为。 图中D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__________。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 2. 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地形特点、分析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3. 对比和了解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及主要的气候特征,分析并理解其对本区自然景观、植被、河湖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用具:POWERPOINT 课件;板图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上课提前在黑板中间画上西北地区轮廓图和青藏地区轮廓图。用背投幕布遮住。 [导入新课] [投影演示]四个地域的典型图片 在以往的课程中,我们领略了北方的皑皑白雪,南方的热带、亚热带风情,今天我们将走进辽阔的大西北去感受草原的美丽,大漠的壮阔;踏向祖国的西南,去揭开雪域高原的神秘面纱。 [讲授新课] [投影演示]西北地区的三张图片——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等 [提问]这三张图片是反映的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 [提问]体现了西北地区的什么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干旱 [提问]那么这种干旱的气候特征是怎么形成的? [教师总结]与西北地区所特有的位置和地形有很大关系 [投影演示](西北在亚欧大陆的位置图):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中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即远离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这三个环绕亚欧大陆的大洋。 [板书]:左半部分(与学生回答同步) 西北地区 位置 景观 (西北内陆) 西 东 河流 (少,内流河) 地形 其他 (高原山地为主,山脉阻挡) (绿洲,雅丹地貌) [学生活动]读课本11页图5.14中西北地形图 1、 找出主要地形区 干旱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案教案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与它海拔较高有关呢? 本区寒冷的气候,是由于其海拔较高造成的。 [讲授新课] 读图:青藏地区的地形。 通过阅读(结合图例),从颜色上判断其海拔高度大致为平均4000米。 看图中小图——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山顶的大致温度。 总结: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 看图中小图——高原上的山地冰川。 看录像片段——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 板书:高——寒 活动1:(第14页活动1) 给学生充足时间比较、计算、思考,教师点拨,最后提问、总结。 (1)两地年平均气温 拉萨:℃左右 成都:15℃左右 (2)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 拉萨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 活动2:(第14页活动第2题) 学生思考后,提问,教师点评总结。 大屏幕显示: 播放录像片:三江源 板书: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太阳能资源丰富 承转: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 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 板书: 读图: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 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 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 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 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 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 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①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连片? 不是。分布面积小,分散分布。 ②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

八年级地理下册6.3《西北地区》教案(新版)粤教版

《西北地区》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西北地区的相关知识。教材主要讲述了西北地区的范围、界线、气候状况和耕作制度等。在本节最后部分,重点讲述了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和资源丰富。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明西北地区的范围和界线以及地形特点; 2、掌握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高寒地区农牧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地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分析西北地区的范围、界线、气候、河流、山脉和资源等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 2、掌握西北地区的独特地形和资源情况。 【教学难点】

1、掌握西北地区独特的地貌和资源状况。 1、这种类型的地图和教学挂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 2、准备一些典型地区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在前两节中,我们已经学过了东部的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在这一节课,我们将探讨西北地区。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 【讲授新课】 复习提问上一节的相关内容,重点是重要的南方地区的工农业发展,这个过程可以以小组形式完成。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件说一下,西北地区的范围,分界线各又是什么呢? 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在图6.17中找出祁连山脉、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及塔克拉玛干沙漠。 生:学生们讨论回答。 师:(课件展示)对照第20页图6.17,在图6.23中标出新疆主要山脉和盆地的名称。你能在“疆”字的右半部分“畺”与新疆的地形特征之间发现某种巧合吗?新疆的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什么呢? 生:学生分组讨论,边看边讨论。 师: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认识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注意与前两个地区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时间:1时 五、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阿尔金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x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展示投影片】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比表 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人口占全国的比例 北方地区20%40% 南方地区2%% 西北地区30%4% 【提问】从面积、人口占全国的比例看,本区与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人教版8下地理 8.1西北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 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 3. 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图片 [师]你知道这些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来说西北地区 [师]其实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西北地区与我们学习过的南北方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西北地区,感受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状况。 学习本区的方法与南、北方一样,我们先来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 2.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找一位同学来读学习目标,强调出本节的重难点。 3.自然环境

《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优质教学设计

《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围。 2.能够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区域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并学会独立分析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特点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一、自然特征 1.位置和围 阅读:阅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围图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略) 师生小结: 位置: (1)经纬度位置:73°E-123°E,32°N-50°N (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 (3)邻国: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 围: (1)地形:包括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政区: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回族自治区和省北部。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西北地区(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 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产品。 2. 知道握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谈话法,注意与前两个地区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时间: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范围,找出两个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并说说两个地区有哪些差异。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它们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今天我们学习非季风区的西北地区(指图)。 【板书】第三节西北地区 一、基本概况 1. 位置和范围 2. 人口和民族 【出示多媒体】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说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指图讲解】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 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展示】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比表 【讲述】北方地区面积约占20%,人口约占40%;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 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即东部季风区的两个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 (45%),而人口约占全国的95%。——说明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而 西北地区相反,面积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大,人口却少得多。说明本区人口密度小,人口比较稀疏。 【提问】请同学说说:西北地区有哪些民族? 【回答】西北地区以汉族为主,大致占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 吾尔族等,他们分别聚居在内蒙古、宁夏、新疆。 【量算】请同学们用地图册上“中国地形图”的比例尺,量算内蒙古呼和浩特、 新疆喀什到最近海洋的直线距离,各约多少千米?(各约558 千米和3510 千 米)

初中地理_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祖国,为更好的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难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分享两首古诗,一首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另外一首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家知道这两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与语文学科相联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对,西北地区,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西北地区。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分析)(多媒体展示更清楚,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 师归纳:该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长城-阿尔金山脉以北。在中国地形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是深居内陆的,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该区面积广大,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北部。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多媒体展示彩色地图,更清晰,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归纳:东部,该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简单的几个字,使学生更容易记忆,而且更有趣。) 师展示图并提问: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自然景观有什么变化?(展示自然景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回答:略 师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师提问:那么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提问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和兴趣陷入思考,) 生回答: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越往内陆走降水越少 师:对,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造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干旱景观图,学生体会干旱的自然特征(干旱的自然特征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好像有了亲身的体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归纳:西北地区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干燥,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干旱时本区最大的特点,多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最长的内流河。师承转:那么,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农牧业有什么影响呢?(提问的进一步深入) 师提问:西北地区地处什么温度带内? 生:北温带, 师:这样看来西北地区的热量条件与我国东北地区相差不大,那么这两个地方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生:降水少,气候干旱 师:因降水少,为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为本区最重要的区域地理特征,受干旱气候的影响,本区适合发展什么类型的农业? 生:畜牧业 师:畜牧业成为本区重要的经济部门,除了发展畜牧业,在西北地区还可以适当发展什么农业?(拓展提问)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第九章第四节《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平谷区刘家河联办中学卢宇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取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有大有小,大可到中国、世界,小可到一个具体的区域。区域地理注重“人地关系”的研究,它不仅揭示自然环境的特征,而且考虑到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各种因素,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关系。借助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认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动物等,还可以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如经济、文化、交通、对外联系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对我们的生活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地理的地位日益突出,它对于制定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解决区域生态环境和人口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它也是未来公民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西北地区》属于区域地理的范畴,关键是要抓住该区域的地理特征。教材中首先介绍了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明确该地区是中国跨经度最广的地区,为下面的气候特征做铺垫;接着介绍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的特征,并配有各种地图,通过读图分析,得出西北地区最显著的地理特征——干旱;自然地理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对我们的人文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便是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主要是介绍地形、气候、河流、植被以及农牧业、交通之间的相互联系;环保是全球性的热点问题,教材的最后提到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主要的问题是草场遭到破坏及沙漠化严重,要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警惕我们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树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西北地区》属于初二地理学习内容,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基础的知识,能自己进行读图分析,获取一定的地理信息;除此之外,在学习《西北地区》之前,已经学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青藏地区》,都属于区域地理的学习范畴,所以对于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以及主要学习哪些内容,学生已有基础,学习起来不会太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的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事物以及之间的联系;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特征以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并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讲授法、读图分析法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观看西北地区生态图,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②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等地理事物; 2、西北地区干旱的地理特征以及造成干旱的原因。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方法: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优质课用)

(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西北地区

课程标准: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运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西北地区位置”图,认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2、通过读“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图,分析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3、通过读“西北地区主要农牧业分布”图,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感知西北 教师:在祖国辽阔的疆域上,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地方。这里有皑皑雪山矗立天宇,这里有茫茫草原延伸远方,这里有大漠戈壁演绎的英雄梦,这里有丝绸之路见证的国富强,这里有肥美牛羊驰天地,这里有甜润瓜果飘清香。这就是我们的大西北,一片充满魔力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走进西北地区。 教师:要想效率高,心中有目标,请同学们大声、快速朗读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读图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 学会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城镇分布特点。 举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自学,认识西北。 二、认识西北 展示自主学习任务: 教师:请同学们学习课本P14—1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时间6分钟。完成任务的可以举手示意。现在开始。 1、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 2、读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试着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4、找出西北地区主要河流,说出当地河流特点。 5、完成P14学习行动2,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 6、完成P15学习行动3,说出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教师:同学们自学很专注,有疑问吗?提出来。 教师:哦,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通过图说西北展示你的自学效果。请每组

西北地区 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概况。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掌握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概况。 五、教学方法:读图法、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 1.西北地区的位置: 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主要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及甘肃的北部。 2.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 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原上开阔坦荡,起伏和缓,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是较大的沙漠。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别位于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 3.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冬季严寒而干燥,有时有暴风雪天气。夏季高温,降水较少。(夏季全国最热——吐鲁番盆地)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 4.河流:

河流数量少,多内流河。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西北地区的外流河——额尔齐斯河。 5.农业: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①灌溉水源: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 ②主要分布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绿洲。 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内蒙古牧区和新疆牧区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 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 ③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不利条件: 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差,荒漠化严重。 ④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6.工业: (1)工业发展条件: ①农业基础良好 我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新疆的北疆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是我国重要的甜菜产区,新疆是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地。 ②交通运输便利 陆地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主要干线有兰新-北疆铁路、南疆铁路。 ③资源配置-矿产资源丰富 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稀土和镍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极其丰富,进一步开发潜力很大,内陆湖泊盛产多种盐类。 (2)工业部门: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中国地理总复习——《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中国地理总复习 西北地区 2014年9月 邹城市第一中学 张思敏

西北地区 【考试说明解读】 高考山东卷地理考试说明中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考试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相关部分。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确西北地区的空间位置、区域特征和工农业发展,并通过宁夏沙坡头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分析】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这导致了西北地区的干旱;区内高原面积广大,又受到高大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挡,这种地形使夏季风很难到达,从而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干旱”就成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围绕着“干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呈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自然特征: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②水文:河流稀少而短小,以内流河为主。 ③地貌:沙漠广布,以风蚀、风积地貌为主。 ④植被:覆盖率低,东西差异显著。 ⑤土壤:发育差,多沙质沉积物。 在干旱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当地的人文环境也呈现出相应的特点,本节课以农业为例分析西北地区的人文环境。 西北地区的农业可用绿、白、红三种颜色来代表,各找一个微观区域进行分析。 绿——畜牧业,以天山牧场为例,分析冬牧场和夏牧场的分布及原因。 白——棉花种植,以新疆库尔勒为例,评价棉花种植的区位条件。 红——枸杞种植,以宁夏沙坡头枸杞种植为例,提取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并探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经过了三年时间的间隔,学生对其已经印象模糊,即使是基础内容也很难准确的进行描述了。因此,在本节课中,利用《自主学习案》巩固基础知识,利用《课堂探究案》提升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区域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 3.通过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可持续发展。 能力目标: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描述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教学方法】 导、议、讲、练相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