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作者:崔广伟

来源:《地理教育》2019年第01期

一、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篇,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区域,也为学习后续的地区与国家提供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编排仅以亚洲一例作为区域学习内容,重点是通过亚洲自然环境的分析探讨,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的基本要素与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自主学习和分析其它大洲的地理环境。教材编写呈现突出方法主线,体现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的思路。本节“自然环境”内容分两部分:“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复杂的气候”。重点在于如何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环境特点,并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年地理学习,已掌握相关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具备基本读图能力和简单分析、归纳地理信息能力,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又是第一次接触区域地理。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主读图、析图,总结、归纳出亚洲自然环境特征,进而引导学生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其它区域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达到以案析理、以理及案之目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进一步掌握从地理图像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地形与河流等地理要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阅读、分析亚洲地形图、亚洲地形剖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过程中,学会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一般要素,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特点的方法,以及分析区域自然要素联系的一般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初步树立自然地理要素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重难点与方法

重点:亚洲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区分布;亚洲主要河流及分布特点;亚洲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难点:通过学习亚洲自然环境,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思路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方法:采用“读图分析、问题引领、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应用等能力。

四、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本节课依据课标制订教学目标,根据学习目标整合教学内容,进而设计教学活动。这种优化的教学过程和有效的反馈评价,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理解并把握教学内容。这种基于过程、突出方法的教学结构构建有利于学生走进区域,以案析理;走出区域,以理及案。这样的教学真正能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同时,本课通过据图设问、以图导学,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设置的问题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变教为导、变学为思,为学生提供“发现”和“掌握”知识的机会与平台,强调学习的“过程”,很好体现了“方法”在“过程”中习得,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而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促进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山东省临沭县教体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伏开典)▲

自然环境教案教学文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 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一年级李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⑵、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⑶、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亚洲气候类型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图分析对比得出亚洲气候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 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亚洲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 分析造成亚洲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 五、教学程序 1、导课:在寒假期间,一位远在俄罗斯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邀请你去他们那 旅游,并且叮嘱你去的时候多带厚衣服,请你判断谁的说法合理,为什么?为什么 同在一个大洲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2、新课讲授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 因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亚洲的自然环境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是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六、教学对象分析和学法指导: 本节的教学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尝试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学习区域地理,让学生对所学区域有深刻的印象,并掌握学习或了解一个区域的方法,在需要的时候迁移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上。而初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不高,对新学的知识需要反复练习进行巩固,特别是对新学的地形剖面图的阅读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将地形剖面图的阅读的设计分为三部分:⑴我先将阅读地形剖面图的方法投影在屏幕上,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所展示的方法阅读《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⑵再以《北美洲沿40°N的地形剖面图》做为学生学习地形剖面图的反馈,以便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和纠正,⑶在课后还安排了拓展练习——阅读《沿87°E的地形剖面图》。 结合我科的课题《中学地理课堂互动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图像教学的评价》,在上学期已经进行的读图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加强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训练。本节的知识点基本上都需要落实到地图上,大量的读图、用图训练必不可少,而初一的学生的心理年龄还比较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一方面初一学生好奇心重,感兴趣的东西学得特别快,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我在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初一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让学生了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海拔高度之前,安排了听音乐、看图片和实物的方式让学生竞猜将要讲的国家,从而引出主要地形区。

(完整word版)亚洲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基础知识点: 1、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二是跨纬度最广(大致位于11°S——81°N 之间),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3、大洲分界线(结合图):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又名黑海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自然环境专项习题训练一: 1、仔细观察右边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 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南 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 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 洲接壤,西南以C 运河 与B 洲为界;东临E 洋,南临F 洋,北临G 洋。 4、亚洲6个分区:看课本P3图6.4“亚洲地理分区”,东亚、东南 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着重了解不同分区的一些主要国家。 地区国家 东亚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东南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东帝 汶、菲律宾 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西亚土耳其、以色列、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科威特等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的地形特点——⑴亚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⑵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6、亚洲的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区分于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死海是世界上陆地的最低点。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7、亚洲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主要河流如下表奔流人海: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亚洲的范围和地理分区 掌握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理解地形和河流分布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亚洲的位置 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对人类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地理的基础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和那几大洋,哪位同学能说出这几个大洲和几大洋?我们的祖国——中国,位于哪个大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讲授新课:

亚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亚洲人自豪,因为它有很多的世界之最,请同学们想一下,亚洲有哪些世界之最呢? 亚洲是世界的第一大洲,有哪些依据呢? 面积最大:4400万平方km 跨纬度最广:地跨寒、温、热三带 东西距离最长:1万多km 【提问】你知道亚洲在哪里吗? 一、自然概况 1、位置与范围: 位置可以有三种方法确定,第一种是经纬度位置,也称为绝对位置,通过亚洲的跨过的纬度、经度来确定亚洲的位置;第二种是海陆位置位置,也称相对位置,也就是找出亚洲的“左邻右舍”;第三种是半球位置,它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转承】同学们也注意到,亚洲的范围很大,包括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内部的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人们为了便于研究和认识,按地理方位,通常将亚洲分为六个小分区——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亚、东南亚 2、分区——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亚、东南亚 【转承】我们基本上认识了亚洲的位置与范围,就像看到一个人的轮廓,接着,就要走近,看看这个人的相貌,也就是了解亚洲有“什么”,即亚洲的自然环境。 二、自然环境 请同学们看亚洲的地形,请同学们看一下有什么?——河流和山脉高原、平原,他们属于什么呢?地形(好,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分层设色地形图,就是说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海拔高度,颜色越接近土黄色,表示的地势越高,好,大家看一下,在这幅图中,地势具有什么特点呢?也就是,在亚洲的范围内,哪一部分地势高,哪一部分地势低?)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候万千”“风光迥异”三部分,教材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世界地形和气候作了生动的呈现。 ●教学目标 (1)结合地图,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和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世界多样的气候。 ●教学思路 (1)本课时是该课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略做改动,把“气象万千”中的“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这部分放到下一个课时中; (2)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本课的中心载体,是多样的地形、万千的气候围绕着“文明古国”展开,从历史知识切入,引导学生探究地形和气候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世界地形挂图》;学生收集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 三、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在开始我们新课以前,先来考大家一个课外知识:我们知道,在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 【展示】《世界地形图》

学生上台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承转】非常好,经过这几个同学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这四大古国的大概位置了,那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古代中国以外的另三大文明古国,他们都处在哪一类地形上?所谓地形,就是指地表的形态,包括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大多处在平原上。(注:古代印度特指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平原,是一个地理概念。) (新课教学) 【提问】看来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不错!那么为什么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平原呢?大家能不能结合书本,从平原的特点去找找原因。 学生分析平原特点:①宽广低平;②海拔低;③主要集中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承转】大家都感觉到了平原的适合居住性!那么除了平原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地形呢?它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吗?请大家带着这3个问题,前后左右讨论一下,我们还可以参考书里的《世界地形图》 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高原、山脉、丘陵、盆地、沙漠的特点,并各自举出地理实例。 【提问】刚才我们讲到,四大文明古国大多诞生在平原地区。从各种地形的特征来看,平原是最适合远古居民居住的。那么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平原,比如说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亚马孙平原,如果这两个平原上有大批居民居住,那么他们会面临一些什么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方面来思考。 【小结】对了,我们发现,西西伯利亚太冷,亚马孙平原太热,这两种气候都不适合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居民生活,所以,气候也是远古人们创造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只有在合适的气候下,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正如地球的地形是千差万别的一样,地球的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 【提问】我们来看书上图2-11,大家发现这幅世界地图被画得花花绿绿色彩多样,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呢? 学生通过地图注记得出结论:地球的气候多样。 【提问】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地图下面绿框框里的两个问题,大家也是分小组讨论一下,特别要小心第二个问题:气候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 【承转】非常好,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描述了某一种气候,最主要的就是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入手。现在如果请你们把全球的气候按照地理位置分为3类,你该怎么分? 学生思考回答: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提问】对,那么我们再回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上去,这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属于哪个气候呢? 学生回答:温带气候带。 【小结】既不太冷也不太热,古国的居民们在温带的气候中,在合适他们居住的气候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所以,结合天时地利的优势条件,再加上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也就是“人和”,因此我们说,四大文明古国的出现是必然的。 【提问】我们说,分成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大气候带,只是一种笼统的分法,其实这里面还可以再进行划分,比如说温带气候又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那么我们浙江属于哪一种具体的气候呢? 学生看图,找到浙江省的位置,回答:亚热带季风气候。 【提问】那么,大家也来看看,你最喜欢去旅游的国家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呢?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系别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14级地理科学 学生姓名李彦霖 学号2014030641013 见习时间2016年11月24日 指导教师郭翠恩 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本次说课主要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4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4、重点和难点 重点:亚洲的位置特点,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难点:亚洲地势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二、教法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 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探究式教学。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1、谈话法: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 2、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习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4、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将文字、图形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

亚洲-知识点总结

亚洲-知识点总结

(3)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4)地区:克什米尔 (5)与中国接壤: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 二、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地势 (1)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地表崎岖,起伏大(林业); (2)中部: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地势平坦(粮食种植业); (3)南部:德干高原,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棉花种植)。 2、河流:印度河(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重要水源);恒河(注入孟加拉湾,印度圣河);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注入孟加拉湾) 3、气候 (1)北部—高原山地气候; (2)中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易发生旱涝灾害的原因:西南季风的强弱或持续时间的长短) (3)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4、矿产:煤、铁、锰 三、社会经济环境 1、工业 (1)传统工业区:加尔各答工业区(麻纺织中心、煤炭、钢铁);孟买工业区(棉纺织中心)(2)新型工业区:班加罗尔工业区(软件[出口量仅次于美国]、电子、航天、核工业) 2、农业 (1)农业作物:水稻(沿海地区);小麦(恒河中上游地区) (2)经济作物:黄麻(恒河下游平原,加尔各答);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孟买);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南面低山丘陵) 3、居民:印度(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三国人口过亿 4、宗教:佛教、印度教发源地。分布:佛教(不丹、 斯里兰卡);印度教(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巴 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 ·第四节西亚 一、位置与范围 1、经纬度位置:60°E~97°E,0°~37°N 2、海陆位置:“一湾”:波斯湾;“两洋”:大西洋、 印度洋;“三洲”:亚、欧、非洲;“四峡”:土耳其 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五 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二、自然与社会环境 1、地形地势: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狭小。(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西亚主要农业灌溉区) 2、河流湖泊:河流稀少,径流量小,水资源匮乏。 (1)主要河流: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冲积形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重要的农业灌溉区。(2)陆地最低点:死海[-415m],世界含盐量最高的湖泊。

自然环境教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请你思考】 1.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你可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3.怎样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的特点? 4.一个大洲的地形特点可从哪些来描述? 5.从哪些方面来归纳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 【合作探究】 〖问题情景一〗为什么说世界上第一大洲?如何来描述它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 〖探究活动一〗 1.问题: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怎样?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2.提示与启发: 1)老师如果要到某同学家去家访,你怎样告诉老师他家的住址(绝对位置)?如果老师走到他家的附近还是找不到,能否利用附近明显的地物作参考,描述他家的位置(相对位置)。例如,在百货商场的对面、菜市场的西侧、学校的向北第二排房子等。描述一个大洲的位置就从哪些方面来描述? 2)读图6.1,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3)读图6.2,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洋,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找出亚洲周围的大洲,说出它们各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及与其它大洲的分界线? 4)想一想,你可以从哪引起些方面来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①读图6.3,比较亚洲与其他六大洲的面积。 ②在图6.2上,大致计算亚洲所跨的纬度范围,并和其他大洲作一比较有何不同。 ③在图6.1上,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的差异。 5)一个大洲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地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还可把大洲分成不同的地理区域。 ①读图6.4,按地理方位,人们把亚洲分为哪几个地区?中国位于哪一地区?这一地区有哪些国家? ②其它地区是否都与中国接壤?它们分别位于中国哪个方位? 3.结论:亚洲地处__大陆上,东临____洋,位于__半球和__半球,是世界上面积第__大洲,还是世界上跨__最广的大洲、____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问题情景二〗 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亚洲的河流受地形影响怎样分布? 〖探究活动二〗 1.问题:一个大洲的地形特点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2.提示与启发: 1)在地图册中的亚洲地形图上,看看亚洲有哪些基本地形?些结合地形图上的颜色、图例和注记,观察亚洲的地形在地面起伏上有何特点? 2)读图6.5,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3)读图6.5,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 4)从亚洲的地形类型和各类地形占的比例看,亚洲的地形有何特点?

亚洲地理知识点

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 亚洲(字源古希腊语:Ασ#943;α;拉丁语:Asia),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其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7%(或言总陆地面积的29.4%)。下面学习啦小编给你分享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欢迎阅读。区域地理亚洲知识点一、东亚 1、概述 (1)位置范围 位置: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 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汉城)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3)气候: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区别;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冬夏海陆温差大→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2、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 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案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着重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亚洲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本 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共2课时)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哪个大洲? 学生回答: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我国位于亚洲。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屏幕显示: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面积多大? 学生回答:略。 屏幕显示:七大洲的面积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区域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以及对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主要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繁复的气候”,主要内容是在地图上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以及和气候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抓住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之间的联系这个核心。 本节安排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体验亚洲的位置特点和亚洲地形特征,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课时留意分析亚洲气候繁复多样的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心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良情感,激发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亚洲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本 2.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共2课时)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地球上共有几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几个大洲说出来?我们宏伟的祖国位于哪个大洲? 学生回答:有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我国位于亚洲。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屏幕显示: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大洲?面积多大?学生回答:略。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是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开篇从教材内容看是以亚洲为案例的大洲自然环境的描述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区域自然地理的框 架由“世界上最大的洲”、“地形起伏大河流众多”、“气候复杂多样”三部分构成教材通过地图、图片和数据阐述了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并补充相应的图片 引导学生发现亚洲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建立形象、直观的印象这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要将上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地理区域学习中而且 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后面的相关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初中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 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

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 2.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能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等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以及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亚洲的自然环境 基础知识点: 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周边的海洋:东—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亚洲是世界大洲:一是面积最大,二是跨纬度最广,三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大洲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自然环境专项习题训练一: 仔细观察右边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从东西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南 北半球看,大部分位于半球;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 带;从海陆位置看,西与A洲接壤,西南以c运河与B洲为界;东临E洋,南临F洋,北临G 洋。

“亚洲地理分区”,6.4图P3个分区:看课本6亚洲 海拔高。 亚洲的世界之最: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誉为“世界屋脊”;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阿拉伯 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死海是世界上陆地的最低点。 注意:P2图6.2亚洲的范围、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亚洲河流特点 亚洲的地形特点——⑴平均1 分布广的特点。 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亚洲东部和南部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亚洲自然环境专项习题训练四: 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②。 亚洲东临③洋,南临④洋,北临⑤洋。西面与⑥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海峡。西南面与⑧洲相邻,分界线是⑹。 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B湾,c海,D海。 。其中世界上最大EFG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

亚洲自然环境

亚洲自然环境 1、位置 A、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纬度位置:跨纬度最广,从地球五带分析,亚洲跨寒、温、热三带 C、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接壤。 2、地形地势和河流 (1)地形特点: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 (2)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第一大河:长江;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湄公河 3、气候 1)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形成原因:A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B东北南三面临大洋;C西亚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季风气候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亚洲有9种气候类型。分别是:

1、热带沙漠气候 2、地中海气候 3、寒带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 5、温带季风气候 6、热带雨林气候 7、亚热带季风气候8、温带大陆性气候9、高原高山气候 3) 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最多的是热带雨林气候 4) 世界11种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5) 季风气候有利的一面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的是:容易发生旱涝灾害(旱涝灾害频发)。 4、大洲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5、亚洲地理集锦: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知识点全面复习总结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位置和范围 1.雄踞东方的大洲 ⑴半球位置 ①亚洲地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从东西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 ③从南北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⑵经纬度位置 ①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②亚洲北部约达北纬81°,南部达南纬11°,跨高、中、低纬三个纬度带。 ③经度位置约在东经26°至西经170°之间,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 ⑶海陆位置 ①东临太平洋 ②南临印度洋 ③北临北冰洋 ④西北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为界,与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2.亚洲的范围 ⑴界限 ①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②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③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④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3.世界第一大洲 ①亚洲的面积 亚洲面积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以及周边岛屿,面积约为4400万平方千米,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②亚洲地理分区 亚洲地域如此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二、自然环境 1.亚洲的地形 ⑴地形特征 从亚洲地形剖面图可以看出,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亚洲高原、山地约占全州总面积的3/4,全州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有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处——死海(湖面低于海平面415米)。 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完整word版)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第二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 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 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 2.教学难点 (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 (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 四、教学策略 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

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 教学方法上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微视频《亚洲风光集锦》(背景音乐《亚洲雄风》)、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播放微视频──亚洲自然风光集锦,(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学生:观看微视频,感受亚洲雄伟的高原山地,源远流长的大河,广阔的草原…… 教师:同学们,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满怀豪情地唱出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预设: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最新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亚洲的自然环境说课稿 系别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年级 _____ 14级地理科学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 李彦霖_____________ 学号2014030641013 见习时间2016年11月24日

指导教师________ 郭翠恩_____________

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共同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本次说课主要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4 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的自然环境是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 容,这一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本节知识,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2、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通过读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亚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亚洲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的特点。 ②能力目标

(完整版)亚洲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亚洲》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亚洲概述 一、位置与范围 1、半球位置:亚洲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经纬度位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1)跨纬度:80°N~10°S——南北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 (2)跨经度:25°E~170°W——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3、海陆位置 (1)亚洲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 (2)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 4、亚洲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二、地理环境 1、地形地势 (1)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亚洲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最高高原是 青藏高原,其主峰是珠穆朗玛峰) (2)地势起伏大,高低最悬殊,以帕米尔高原 为中心向四面倾斜延伸,中间高,四周低。 (3)大陆东缘有岛弧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河流湖泊 (1)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海洋。 (2)内流流域面积大,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荒 漠和半荒漠地带。 3、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原因:①跨纬度广,有寒、温、热不同温度带的气候类型;②东西距离长,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差异明显;③地形复杂多样,加剧了气候的复杂程度。] (2)季风气候显著:[原因:亚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上,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显著。] 东亚:夏季风—东南风,冬季风—西北风;南亚:夏季风—西南风,冬季风—东北风。 ①温带季风气候:35°N~55°N,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自然环境》教案

第六章我们所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在地图上找出亚洲几个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几个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教学重点]:亚洲的位置,濒临的海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哪位同学能把这七个大洲说出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位于其中的哪个大洲? [图片欣赏] [承转]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亚洲 [板书]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讲述]同学们,当我们到上海去旅游时,我们会先在中国地图上找到上海的位置,同时我们在学习一个地区时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和范围。 [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图6.1) [提问]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在东西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还有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在南北半球中亚洲主要位于北半球,也有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 [读图]“亚洲的范围图”(图6.2)在图上找出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欧洲,并完成下表大洲位于亚洲的方位与亚洲的分界线 北美洲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海峡 大洋州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 非洲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运河 欧洲在亚洲的_______________方_________山脉_______河_______山脉 [说一说]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亚洲濒临的大洋,并说出它们分别在亚洲的什么方位? [归纳]太平洋位于亚洲的东面,印度洋位于亚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亚洲的北面,西面濒临地中海和黑海;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北美洲位于亚洲的东北,大洋洲位于亚洲的南面。 [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纸,上面有按同一比例尺绘制的七大洲轮廓图,并标有各大洲的面积以及最南、最北的大致纬度。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或量出)面积最大的大洲。 [讨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结]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大洲。[板书]一、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最大 2、跨纬度最大 3、东西距离最大 [承转]由于亚洲的国家较多,面积很大,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又把它分成几块区域。 [读图]“亚洲地理分区”(图6.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