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及其启示

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及其启示

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及其启示
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及其启示

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及其启示

摘要:以哈佛大学的MBA/MPA-ID联合培养计划为例,对哈佛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全面解读,并分析了其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哈佛大学;专业学位;联合培养;研究生教育

作者简介:傅利平,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大学公共资源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天津300072;张志刚,教育部考试中心,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4;刘一方,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研究生,天津300072。

一、前言

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长达100多年的教育实践发展过程中,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注重―创造知识与相互学习的方式方法‖,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变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外部世界变化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一直被视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典范。为适应21世纪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应对能力,200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HBS)、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HKS)、法学院(HLS)等学院推出联合培养学位项目(Joint Program)。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的类型主要包括:商学院与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MBA/MPA-ID和MBA/MPP联合培养计划,商学院和法学院JD/MBA联合培养计划,法学院与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JD/MPP或JD/MPA联合培养计划,法学院与公共卫生学院JD/MPH联合培养计划,法学院与建筑设计学院JD/MUP联合培养计划,法学院和艺术与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的JD/PHD联合培养计划等。这些联合培养计划的目标都是希望能够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方向,专门培养具有多个领域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领导者。这一顺应时代需求的变革之举,必将对新世纪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哈佛大学MBA/MPA-ID(Master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aster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联合培养学位计划为例,通过对培养目标、申请条件及流程和课程体系的介绍,较为深入地分析哈佛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模式,以期能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

二、哈佛大学MBA/MPA-ID联合培养计划教育体系

1.培养目标

哈佛商学院和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的MBA/MPA-ID联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适应当今国际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培养和塑造商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中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政策创新能力,并以此促进社会福利。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首先,培养熟练的分析能力。无论公共行政还是商业决策都代表着一系列的选择,面对这些选择时,除了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外,更要掌握定量分析技能[1]。同样,对于现实的政策来说,也需要通过分析、评估来确定其有效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具备熟练应用复杂分析工具的能力,因此联合培养计划认为掌握专业分析技术至关重要。

其次,培养商业及公共事业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素养、品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的管理者都肩负着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的责任,其管理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或者政府的办事效率。因此,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成为联合培养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

求学生具备分析复杂或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们将会以团队的方式来面对不同的挑战。他们还将参加一系列的实践锻炼,从中学会用政府、企业、非营利机构的不同视角来分析问题,了解哪些部门、哪些制度、哪些岗位会对解决一个特殊问题发挥重大作用以及三者之间应该如何结合。另外,学生们还将从其他一些实践中学会分析政策波动与最终效果之间的关系。

(3)培养领导力的实际锻炼。培养领导力的实际锻炼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将他们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并在实际中应用。学生将会以个人或两三人组队的形式开展项目,面对的是真正的商业项目和真实的客户,解决公共部门、非营利机构或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实践锻炼的成果要求是上交一篇40页左右的结课论文,并对客户及指导教师作口头报告。指导教师由学校指派,帮助学生准备并完成项目,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解决问题时必须从商业和政府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最重要的是学生提出的建议必须对客户有吸引力,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除了三门主要的课程外,学生还必须完成特定的选修课程。在第一学年的一月份,每名学生要参加一项为期两周的体验计划,其中的一周将会组织学生出国旅行。学生将会通过两个暑期的实习来完成他们的选修课程,在第一个暑假参加与政策或者国际发展相关的实习,第二个暑假参加与商业相关的实习。

(4)别具特色的案例教学方法。除一些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强、涉及大量定量技术分析的经济类课程外,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采用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目前用于教学的案例,全都来自世界各国经济和企业的实践,其中三分之一是近三年发生的事情,且每年都更新400~500个。这有利于把学生推向世界商战的前沿,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只会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从这个角度看,―案例教学法‖更是一种智慧的教育。

哈佛大学联合培养计划的目标十分明确,他们不是培养学者,而是培养具有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复合背景的精英。因此,关心的是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说培养的是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这也正是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功之所在。

三、启示与借鉴

虽然近年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人才培养定位、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国外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其中培养模式单一、难以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哈佛大学的联合培养计划作为一种创新,不仅为传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模式,而且还共同推动和促成了一个新的研究发展方向,其创新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为我国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1.加强办学单位内部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实现校内联合型培养模式

以MBA和MPA教育为例,我国―211工程‖、―985工程‖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一般都设有MBA和MPA专业学位,但至今一直沿用分别培养的模式,MBA与MPA分属不同序列,不能综合培养。这既浪费了资源,又不利于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利于培养既懂公共管理又懂工商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借鉴哈佛大学的联合培养模式,可以通过校内跨学科和跨学院之间的资源整合进行联合培养,满足当今国际社会对人才种类和素质的更高要求,拓宽学生的视

野,提高面对复杂情况的应变和管理能力。同时,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学习,可以节约教学成本并减轻个人负担,相对比较容易实施。

2.鼓励和推进校际间的联合培养

目前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包括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财经类等多种类型, 在培养中一般都会体现各个学校的特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只掌握一种学科知识的单一型人才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青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应用性和非学术性的教育,其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多学科背景的高级人才[6]。为此,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各自的学科资源和教学条件, 共同培养集不同学科专业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本科教育中已对跨校培养方式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以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招生的光电子专业为例,就是充分利用天津大学在光通讯方面的优势以及南开大学在物理学方面的长项,强强联合,体现了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因此,系统总结本科生教育中校际联合培养的经验及问题,并推广到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3.政策支持与资金倾斜

应该看到,与美国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育培养制度相比,我国在教育体制、培养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要使联合培养的模式得以推广,必须进行一系列体制的变革与利益关系的调整。为此,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校际和校内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给予鼓励及相应的政策支持,在加强管理与考核质量的同时,放宽招生准入等限制;另一方面,办学单位在人员的配置及资金的分配方面,可以予以一定的倾斜,校际之间以及校内各个学院之间也应该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在继续发展目前以单学科培养为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联合培养模式,真正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品牌,满足日益变革的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季明明. 培养公共领域时代精英的摇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MPA教育[J]. 中国行政管理,2001(l2).

[2] 周超. 哈佛MPA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 现代教育论丛,2008(12).

[3] 哈佛大学商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联合培养计划2009-2010[EB/OL]. https://www.doczj.com/doc/074199704.html,/mba/academics/jointdegree/HBS-HKS/mpp-mpamba.html.

[4] 杜宝贵. 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持续性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4(l).

[5] 王建民. 哈佛大学公共管理教育:观察与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5(11).

[6] 郭晓来,袁金辉. 中国MPA 教育回顾与展望[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3).

[7] 王乐夫,周超. 哈佛MPA教育模式在中山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行政管理,2005(9).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研(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业学位点负责人).精讲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调研(学校管理人员和专业学位点负责人) 尊敬的领导,您好! 为全面了解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现开展调研。您是我们了解培养现状的重要对象,您提供的信息对本次调研非常重要,请帮助我们认真填写本问卷。此次调研结果将只用于科研统计分析,不会泄露任何个人信息,请放心填写。非常感谢您的帮助与配合! 填写说明:请在您认为符合的选项上打“√”或在空格中填写相应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每题限选一项。学校管理人员指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主管校领导、主要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建议各类管理人员至少填写一份。至少共三份。学校管理人员填写一、二、三部分。学校所有专业学位点负责人各填写一份所在专业学位点的情况,请填写一、二、四、五部分。您也可通过二维码扫描答题,赢取百元手机话费! 调研承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14年11月 咨询电子邮箱:buaazhangle@https://www.doczj.com/doc/074199704.html, 一、基本信息 1.您所在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 2.您的职称是 (1)教授(正高级) (2)副教授(副高级) (3)讲师(中级) (4)其他 3. 您的学位是 (1)博士 (2)硕士 (3)学士 (4)其他 4. 您的年龄 (1)30岁以下 (2)31-45岁 (3)46-55岁 (4)55岁以上 5. 您是否指导研究生 (1) 否 (2)学术型学位研究生 (3)专业学位研究生 (4)两类均指导 6. 您是贵校专业学位的 (1)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校领导 (2)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主要负责人 (3)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的人员:具体管理人员 (4)各专业学位点负责人 7. 您是否是全国专业学位教指委成员或专家 (1)是,您所担任成员的专业学位名称____________ (2)否 8.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导向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1)特别偏向理论性,没有实践 (2)理论性很强,略有实践性 (3)理论与实践并重 (4)实践性很强,略有理论性 (5)特别偏向实践,没有理论知识 9.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知识结构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1)特别偏向知识性,没有技能 (2)知识性很强,略有技能 (3)知识与技能并重 (4)技能性很强,略有知识性 (5)特别偏向技能,没有知识性 10. 您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服务导向方面应该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1)特别偏向学术性,没有应用性 (2)学术性很强,略有应用性 (3)学术与应用并重 (4)应用性很强,略有学术性 (5)特别偏向应用性,没有学术性 (5)特别偏向应用性,没有学术性

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对外学术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联合培养,是以高校名义与国内学术科研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联合培养单位”)签署联合培养项目协议,按照我校培养方案的要求,利用双方学术资源和学科优势,开展研究生培养。参加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以下简称“联培生”)须为我校在籍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 第二章协议管理 第三条学校鼓励各培养单位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与校外单位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开展联合培养的单位应与我校有实质性合作基础,学科排名或学术水平不低于我校相应学科,开展联合培养的企事业单位还应具备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联合培养项目协议应明确研究生联合培养目标和要求、校内外导师的资格和责任、研究生选拔标准和程序、研究生日常管理、研究成果的归属等内容。 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归口管理。 校内各培养单位负责联合培养项目协议的磋商和起草。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联合培养协议中科研内容的审核。 财务部门负责联合培养协议中财务内容的审核。 学校办公室负责项目协议的审签。 组织部门负责党员联培生组织关系的转接。

后勤保障部负责联培生宿舍的安排与调整。 任何个人和学院未经授权,不得以高校名义与校外单位签署联合培养项目协议。 第三章导师管理 第五条联培生的校外导师要求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和学术知名度,近5年内有高水平论文发表或主持过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校外导师必须聘任为我校兼职导师,具体程序和要求参照《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与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执行。学校为受聘导师颁发聘书。 第六条联培生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小组成员不超过3人,成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 第七条参加联合培养的校内外导师均须在研究生院进行导师小组成员备案。联合培养双方要为联培生确定第一导师,第一导师对联培生的培养负主要责任,导师小组其他成员协助指导。 联培生第一导师由校外导师担任的,其导师必须为博士生导师,导师小组中至少要有1名我校青年教师;联培生第一导师由校内导师担任的,其导师要具备相应层次研究生指导资格,要与联合培养单位有合作基础或合作潜力。 第四章培养过程管理 第八条联培生须由校内培养单位与联合培养单位依据学生所在专业培养方案,在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充分体现双方的学术优势。 第九条联培生的课程修读可在我校完成,也可在联合培养单位完成。联培生到联合培养单位修读培养计划内的课程,须提前将《高校研究生课程学分互换申请表》提交校内培养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修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由联合培养单位成绩管理部门出具成绩

硕士研究生的种类及区别

硕士研究生的种类及区别 硕士研究生可分为普通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类。考研和在职研的区别详细解答:【普通硕士】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专业硕士】 专业硕士对大家来说或许很陌生,但说到MBA、MPA却是耳熟能详。其实,MBA、MPA正是专业学位中的两种类别。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已达15类。 专业硕士学位主要包括: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工程硕士(ME)、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等。今年年初,又新增了艺术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3 个专业学位。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比较简单的 区分办法是: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 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招收全日制学生的专业学位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一起举行。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管理办法 中地大研发〔2017〕102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和提升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与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一种突出应用性、职业化要求的研究生培养类型,其区别于侧重理论与学术研究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第二章修业年限与学习形式 第三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最长修业年限为五年。超过最长修业年限者且未达到结业要求的,将按照《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给予退学处理。

超过基本修业年限而未达到最长学习年限者不再享受各类奖、助学金。 第四条学习形式: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脱产在校学习。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具体授课方式及时间安排由各培养单位自行确定。 第三章培养方式与培养方案 第五条采用课程学习、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第六条培养方案是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基本教学文件,也是进行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 第七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应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充分体现“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基本改革方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不同,应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八条培养方案应包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学习年限与学分、课程设置及实践环节、开题报告、学位论文等部分。 第九条各专业学位点应依据本规定,结合本学位点实际,并

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甲方:郑州大学研究生院 乙方: 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研究生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郑州大学研究生院(甲方)和(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原则的基础上,经充分、友好协商,就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内容达成一致共识,并作为合作实施要约。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注册于甲方,由甲乙双方联合培养。甲乙双方根据《郑州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暂行办法》对研究生进行管理,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甲方按照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条件聘请乙方推荐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甲方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同指导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 三、乙方同意并接受甲方委托,从年月日至年月日联合指导硕士研究生。 四、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的学习原则上在甲方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在乙方完成;乙方为其指定指导教师并配备相应科研条件。 五、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应符合甲方的有关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乙方的有关规定,或根据双方协商确定的标准执行。 六、在联合培养期间,若联合培养研究生所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单位为郑州大学,则甲方导师为通讯作者。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按照甲方毕业最低要求发表足

够论文篇数后,后续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的署名单位,由双方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协商,相关费用由第一署名单位提供。 七、联合培养研究生论文中的内容或涉及的技术、方法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约,研究生不得擅自转让和独家发表或公布该论文。 八、论文选题、中期考核、预答辩及最后答辩在甲方进行,甲方负责相关费用。 九、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完成时,应在论文的适当位置明确注明其在乙方联合培养期间的导师姓名。论文答辩时,应邀请乙方导师参加。 十、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乙方开展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由乙方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在联合培养期间的住宿,乙方导师根据该生实际工作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十一、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乙方联合培养期间,仍享有甲方提供给在校学生的各项权益和待遇。 十二、在乙方学习期间,由乙方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包括临时党组织关系等)工作。 十三、对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明显不适于相关科研工作的联合培养研究生,乙方有权将该学生退回甲方。 十四、附则 1.甲、乙双方如有一方欲终止本协议,需提前一个月向另一方提出书面说明材料,对方在收到解除协议的书面说明材料后一个月内未作表示的,视为默认,本协议即告终止。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总结

附件1: 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的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相关说明 校外实践研究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实践训练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校外实践研究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使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对研究生的校外实践研究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和评价,确保校外实践研究教学质量,特制订本规定。 一、校外实践研究保障 各培养单位和指导教师应高度重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实践研究教学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主动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推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供需互动机制,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校外实践研究提供长期的稳定的教育基地。 二、校外实践研究时间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农业推广校外实践研究,具体时间按照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的要求执行。研究生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后方可进入校外实践研究阶段。 三、校外实践研究内容 校外实践研究的具体内容由各领域根据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结合个人培养计划制订。 校外实践研究可以采取与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校外实践研究可采

取以下几种方式灵活进行: ⑴由校内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现场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的校外实践研究环节; ⑵充分发挥校外第二导师的指导作用,利用现场的科研资源,由校外导师负责安排相应的校外实践研究环节; ⑶研究生结合本人的就业去向,自行联系现场实践单位。 研究生应于第2学期末与导师一起制订并填写《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计划表》(简称“校外实践研究计划表”)。研究生应将“校外实践研究计划表”及时报所在学院,各单位要及时做好汇总审核工作。 四、校外实践研究考核 我校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教学环节考核采用学分制,计算总学分为6学分。该成绩由平时成绩、中期检查成绩、总结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所占不低于20%、中期检查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20%、总结报告成绩所占比例不低于60%。此项成绩在60分及以上的学生均可获得6学分,低于60分者不计学分。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校外实践研究,应填写《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工作日记》。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末至第二学期初必须参加中期检查,填写《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中期检查报告》。校外实践研究结束后,研究生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浙江海洋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书

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书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暂行管理办法 为满足研究所科研工作需要,允许具有条件的科研团队招收部分联合培养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为规范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特制订以下管理办法。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应聘条件 1.已经完成基础学科学习的非应届硕士、博士研究 生。 2.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创造能力,有旺盛的求知欲望, 具有一定的做实验的基础。 3.能够在研究所一年持续工作6 个月以上。 4.专业应符合研究所设置的招生学科覆盖的范围。 二、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团队条件 1.团队内有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导师; 2.已经争取到除团队启动资金以外的科研项目经费 支持,有明确的科研任务,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 3.对于联合培养研究生有明确的需求和工作计划安 排。 4.年度内导师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总数不能超过 当年招生计划数的2倍,即6人。 三、联合培养研究生招收流程 1.各团队提出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计划和专 业要求、拟招收联合培养学生的来源,人事教育处根

据各科研团队的需求拟定年度联合培养学生招收计划(附件1)报所务会审批。 2.人事教育处负责将联合培养研究生招收计划发布到相关的院校和科研单位,并组织接受候选人报名。 3.候选人向人事教育处提交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表(附件2),由人事教育处初步审核后转科研团队审核。通过审核人员参加研究所组织的面试。面试通过人员由人事教育处组织向所务会汇报,得到批准后方可接收。 四、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 1.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统一纳入研究所研究生管理体系,人事教育处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包括联合培养研究生津贴发放、住宿安排、学分登记、思想教育、毕业论文开题等方面。 2.招生的科研团队明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辅导导师、参加的科研课题,并由研究生导师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指导。 3.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申请时向所在单位办理相关的申请和审批手续,在获得联合培养研究生资格后与研究所签订协议(附件3),接受研究所的管理,执行研究所研究生相关管理制度规定。 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待遇 1.研究所向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生活补贴,由科研团队列支,参考标准为:硕士研究生:400-700

首都医科大学“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管理办法

首都医科大学“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为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自主创新能力及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北京市教委批准我校等10所高等学校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为此,我校正式开展对博士研究生进行国内外联合培养工作。现就我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的管理工作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及北京市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为促进我国及北京地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紧密结合国家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以我校、国家及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为重点,选拔我校优秀的研究生到国外知名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进行国内外联合培养,搭建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 二、选派计划 1、选派规模 学校依据每一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及资助力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在读博士研究生进行国内外联合培养。 2、留学期限 国内外联合博士研究生培养在国外学习的期限一般为6—24个月。 3、选派专业领域 原则上我校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均可。但若申请人数较多,则优先

从我校的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学科专业博士点的博士研究生中选派。 4、留学单位 留学人员应去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可通过两条途径: (1)导师已有科研合作的国外院校; (2)学校国际与国内合作处可协助及联络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院校。 5、资助内容 原则上留学费用由北京市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导师经费及学生本人三方共同承担。 北京市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资助的经费主要用于国际旅费(经济舱)、资料费、发表论文版面费、会议费、少量劳务费等。 三、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申请人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和为我国、北京市及我校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申请人为我校非委托培养、非定向培养的全日制在读一年级或二年级博士生,申请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硕博连读的学生原则上在硕士生阶段不得申请此项目。 3、申请人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外语水平符合国外院校的语言要求。 4、身体条件符合国家对出国人员的相关要求,心理素质稳定。 5、申请人可同时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 四、选拔办法 1、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2、采取“个人申请,导师推荐,学院选拔,学校审核,择优批准”的方式进行选拔。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2-03-17 23:04:51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武大研字[2008]3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和博士两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第二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分为两种。毕业后同时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历学位教育研究生;仅取得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位教育研究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仍按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专业学位成立相应的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组织和协调与专业学位教育有关的活动,包括审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课程、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为学校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及有

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咨询等。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处负责协调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各学院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优质生源的组织,课程、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答辩以及学位授予审核等工作,同时抓好学风建设。研究生院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监督、培养目标管理及学位授予等工作。凡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单位,应严格履行职责,规范管理,做好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六条取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每年4-6月到相关学院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取得学习资格。逾期未按规定办理入学注册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各学院须于7月10日前将新生入学注册情况报研究生院,并认真做好研究生入学教育,落实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学院应将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直接相关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发给每位专业学位新生。 第八条在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10月必须在所在学院注册。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必须按规定向所在学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办理注册手续。各学院应在每年10月底将

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山东英才学院 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规范联合培养过程,提高联合培养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政策规定,按照联合培养协议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校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主要是指学校与重点公办高校(以下统称“联合培养单位”)签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协议,由联合培养单位在录取专业硕士研究生后,于第二学年选派专业硕士研究生到我校,由我校指导实习和做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时由联合培养单位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根据联合培养工作需要,我校可以组织承担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推荐教师到联合培养单位承担理论课程教学任务。 第二章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报到注册 第三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联合培养生”)由联合培养单位负责学籍管理,我校建立联合培养

生个人信息档案。按照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生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到我校报到注册。 第四条联合培养生报到注册包括以下程序:(1)到研究生处报到,领取报到注册表和个人信息登记表;(2)持报到注册表到资产处办理住宿手续;(3)到总务处办理饭卡;(4)到图书馆办理借书卡;(5)持银行卡到财务处办理生活补助登记手续;(6)到研究生归还报到注册表和填写完的个人信息登记表;(7)持研究生处开具的报到通知单到二级学院(研究院所)报到。 第五条联合培养生完成联合培养过程,须办理离校手续方可返回联合培养单位。离校手续包括以下程序:(1)到研究生处递交离校申请、学习(实习)报告、学生评教表和毕业论文(设计)初稿,研究生处出具离校通知单;(2)持离校通知单分别到财务处、图书馆、总务处、资产处办理相关离校手续;(3)到研究生处归还离校通知单,领取联合培养综合评价表。 第三章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第六条联合培养生的日常管理,包括思想、纪律、生活等方面,由所在二级学院(研究院所)指派一名兼职辅导员负责。兼职辅导员每月发给津贴500元。在联合培养达到规模时,可安排专职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联合培养生在我校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的特点及其对策

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管理的特点及其对策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变革,地方院校应根据地方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高端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基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以促进有效管理。 标签:地方院校;研究生管理;特点;对策 1.研究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 (1)生源结构复杂,主体差异性大[1]。由于国家对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总体控制,我校研究生教育规模总体偏小,每年招生人数有限,但研究生的生源结构比较复杂。一是年龄层次跨度大,年龄范围在20到40不等。二是专业背景不一,有入学前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也有跨专业录取的,他们主要来源于招生时的调剂,专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三是来源不一,有从重点大学过来自愿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才生,有从事中等教育的老师,也有本校在职的管理人员。他们的思想、思维因年龄段的不同而差别较大,管理也不能一刀切。 (2)学习方式不一,凝聚力不够。研究生除了集中学习理论课外,还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由于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学习时间、地点上非常分散,因而研究生整体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很多时间与学院安排的其他活动相冲突,工作上难以协同,组织集体活动比较困难。这种学习、工作模式,很容易使研究生的组织纪律性放松,集体观念淡化,团队意识薄弱,这些问题的出现给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科研条件有限,成果不突出。地方院校与综合性大学有所不同,科研工作起步较晚,科研氛围、科研设备、科研经费等诸多条件有限,加之研究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毕业论文质量差,消极等待毕业现象严重。 2.提高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对策 (1)重视思想教育,树立正确导向。一是倡导自主教育,注重发挥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2]。采用集中学习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班主任、班干部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开展心得交流,力争每人都容入研究生团队这个大家庭。三是拓展导师教育。导师是第一责任人,他不仅在学术和专业上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还应该承担起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强化专业学习,拓深业务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相对较短,为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首先要制定一整套的培养方案,设计好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强调抓质量、重创新;其次是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性活动的展开,要积极主动联系基层单位或调查对象,与他们进行紧密的合作,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有效;最后,鼓励研究生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学校除了鼓励研究生参加较高层次的本专业相关学术会议,开拓学术视

关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办法

关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办法 为规范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界定 凡所外单位为主招收的,并由本所研究生导师或专家接收其来所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称为联合培养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生)。 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接收 接收学生的课题组必须属于本所重点发展的学科并有充足的研究经费;接收学生的导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且为副研究员及以上专业职务;接收学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必须符合本所的研究内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必须纳入本所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不接收大量占用本所科研经费和实验室资源,以帮助对方单位和导师为主的联合培养研究生。 研究生联合培养必须征得对方招生单位同意,本所导师可作为第一或第二导师(应与招生单位协商明确)参与学生的培养。本所每年接受学生总数应宏观控制,每位导师招收的学生不超过2~3人,学生来所工作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 三、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 1、学生必须遵守本所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工作协议”。学生的管理以导师为主,所行政办公室管理。工作结束后,应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送学生单位。 2、学生来所不转组织关系和户口迁移手续,招生单位的身份不变。学生可参加本所组织的各项活动。 3、所里向每个学生发放一定的生活津贴,标准为600/人·月。本所根据住房情况和办公条件,安排学生住宿和办公场所,不收取任何费用。如学生所在项目需要,学生参加野外调查工作时,享受与本所职工相同的出差补助津贴。

4.节假日规定。学生享受同本单位职工相同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如工作需要,学生需在在节假日加班时,暂不享受加班津贴待遇。 4、知识产权规定。学生在本所从事研究工作所产生的实物、专利、研究论文等知识产权属于本所。学生发表的研究论文必须有一篇是以本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二完成单位为学生单位,必须以本所导师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所需的费用,由我所支付。学生毕业论文发表时需得到双方单位导师的审定和同意。

专业学位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表填写

内蒙古医科大学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年级 学号 姓名 学科、专业 指导教师 二级培养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关于制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规定为贯彻内蒙古医科大学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按照有关规定及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一周内制定出个人培养计划。 一、指导原则 1、各专业必须按照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研究生的个人情况及特点制订个人的培养计划。 2、各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订,要立足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这一基本点,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改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能力,达到基础宽厚、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和适应性强的要求。 3、根据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不同类型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二、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 1、培养目标(见表内) 2、主要研究内容或病例分析报告内容(依据内蒙古医学院发[2005]166号《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与实施要求(试行)》文件规定执行)。 3、课程设置(详见表内,并依据当年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一览表选课)。 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能力训练为主,所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在第一导师所在科室完成临床能力训练和考核。 三、其他 1、培养计划由导师、指导小组与研究生共同制订;于入学后一周内将填写完整,经导师、教研室(科室)签署意见后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一式四份交所属二级培养单位。二级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批准并留存三份备案(研究生毕业时随同其他材料上交研究生学院二份、培养单位存档一份),一份返还研究生本人(导师及教研室所需由研究生提供复印件)。 2、在制订培养计划时除遵循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和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外,还应留有余地,以便在执行中有可能进行调整,但一般不应做大的更改,若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时要按有关规定办理。 3、本表要求用宋体四号字填写,如内容较多可改用宋体小四号字填写。要求用A4打印纸双面打印并装订整齐后上交所属培养单位。表内格式不允许改动。

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的区别

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登录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文库 帮助 | 设置 搜索答案 百度知道>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考研 添加到搜藏 已解决 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区别,哪个好些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3-18 10:54 听一些朋友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没学术型研究生好。我想考翻译硕士,但不想考二外,看了下招生简章,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不需要看二外,但是学术型的要考。所以很想弄清楚两者有什么区别。希望详细说明,谢谢! 提问者:yscohappy - 二级 最佳答案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级学科。 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学术型研究生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学术型研究生: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学术型研究生: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专业性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学习某种专业,有法律、社会工作、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风景园林、军事、建筑学、兽医、临床医学、会计、口腔医学、农业推广、体育(除竞赛组织方向)和工程(除项目管理方向)。 专业硕士和普通硕士的区别 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向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普通硕士,另一类是专业硕士。很多学子现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1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针对他们对这两类教育培养方式的概念模糊,相关专家对此做出解释。 普通硕士授予学术型学位,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其考试时间大约在每年的1月份左右,简称“统考”(考试全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专业学位导师遴选和门类和领域对应表

河北科技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试行)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鉴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在培养过程中采用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 一、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内导师的确认 我校已聘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自动转为相对应的专业硕士门类或领域的校内指导教师,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与专业硕士门类和领域对应一览表见附件1。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的确认和统计工作由专业领域牵头单位学位分委员会组织实施,结果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审核备案。 二、校外导师遴选 (一)遴选条件 1.思想品德好,热衷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工作,责任心强,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身体健康。 2.政府机关领导,大、中型企、事业高管或技术总监级人员,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不超过55周岁。 3.获得理工博士学位2年以上,或获得硕士5年以上,或获得学士8年以上。 4.所从事的工作或专业背景须与所指导的领域相近。 5.近三年可支配的年均科研经费不少于3万元。 (二)遴选程序 1.校外导师按照领域进行申报,需填写《河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资格申请表》,并提交申请表中相关内容的佐证材料。原则上校外导师只允许在一个专业领

域申报。 2.各领域牵头单位负责对申报人员进行材料核实,然后报研究生学院学位办公室。 3.研究生学院负责对上报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将合格者提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 (三)遴选时间和聘书发放 原则上,每年4月上旬组织申报。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校外导师由学校统一颁发聘书。 三、双导师的确定 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按照《河北科技大学双向选择办法》在研究生入学后的两周内确定。 2.各领域牵头单位负责双选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将双选结果报研究生学院培养办公室审核备案。 3.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合作才能参加双选工作。 4.原则上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人数每届不得超过3人(含3人)。 5.指导教师与研究生有直系亲属关系的,不得建立直接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作为直系亲属的指导教师,不得参加相关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和论文答辩。 四、双导师的责任 1.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理论部分的指导、论文答辩等工作;负责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 2.校外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专业实践环节以及论文阶段的能力培养,参与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等过程。 3.校内、外导师应经常交流情况,互相配合,共同制定并实施培养方案,确保研

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

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管理工作,确保培养质量,促进申硕优势学科建设与发展,根据有关规定,依据我校与联合培养合作单位所签协议内容,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日常管理 第二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我校学习期间,其管理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导师、研究生所在学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共同管理,由所在学院配合学科建设办公室建立学生学籍档案。 第三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按合作单位研究生管理的有关办法执行。在我校学习期间,必须服从我校管理,严格遵守我校各项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 第四条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我校学习期间,应在每学期开学规定的时间内,持本人学生身份证明到所在学院报到注册,并由各学院汇总后报学科建设办公室,因故不能按时到校者,应向导师请假并说明原因。 第五条联合培养研究生要按时参加培养计划规定范围内或统一组织的各项活动,因故不能参加者,必须履行请假手续。病假时间在两周以内、事假时间在一周以内者,由导师批准;

病假时间在两周以上、事假时间在一周以上者,须经所在学院批准,并报学科建设办公室备案。 第六条联合培养研究生毕业离校时,应在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后,参加毕业典礼领取毕业证、学位证之前办理好各项离校手续,包括:归还学生证、图书证,清还所借仪器、设备和其他物品等。 第三章学位管理 第七条联合培养研究生由合作单位进行学位管理,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毕业论文资料的收集、调研、选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会、中期检查、撰写及答辩等均应按联招单位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第八条研究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时,应及时将相关材料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所在学院各一份备案。 第九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等由联培双方协商后另行通知。第十条符合条件的毕业生,由合作单位颁发学历证书并授予学位证书。 第四章助学政策 第十一条我校负责为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学位(毕业)论文阶段必需的学习、生活及研究条件,并为录取为XX学院联合培养的计划内研究生(带薪、在职、委培的除外)给予特殊优惠政策。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 English for Master Degree Candidates 课程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是硕士阶段研究生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硕士研究生英语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教学目标以培养研究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主,强调培养研究生的英语口语、书面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功底,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对研究生英语水平的要求。 本课程重在学生参与、教师指导,使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自然获取语言知识并掌握。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component to Masters, English for Master is a required course in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It aims to convey English language and applied language skill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the masters. Its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the Masters’ability to apply English, especially their ability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he course focuses on the training of the masters’spoken and written capacity, thus laying a solid language foundation for the master candidates in their future work. 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 二、总学时数:72学时3学分 理论课72学时 实验课0学时 三、授课对象: 专业学位研究生。 预修完本科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 四、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以培养研究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为主,强调培养研究生的英语口语、书面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功底,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对研究生英语水平的要求。 五、理论课程内容: 《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读与写》中的内容 Unit 1 The Hippocratic Oath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分析报告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报告

————————————————————————————————作者:————————————————————————————————日期: 2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总结 报告 报告题目:既有混凝土结构加固实例分析 撰写日期:2014年9月2日

研究生部制 几点说明 1、专业实践总结报告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和监督学生培养过程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审核评估的基础材料,也是学校对研究生毕业及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基本文件。 2、学生应按个人专业实践计划进行实习,并在实习的基础上,撰写总结报告,报告内容一般包括实践的目的和意义、实践内容和实践计划执行情况等,经实践指导教师或导师审阅并给定成绩,并经实习单位、学院签署意见。实践成绩记录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合格”及以上者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3、实践总结报告不少于5000字,一律用A4纸打印,一式2份,学院和研究生部留存;总结报告由学院汇总后上交研究生部。

一、实践(实习)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们一年的实习也告一段落了,这次实习着实应该感谢亚太建筑设计研究院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面,我从实际的设计中学到了很多关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东西。其中很多是我们在学校虽然知道到的,但是,也是只知道个概念,认识的不透彻、不明白。这一年的时间里面真切的体会到了作为传说中的拿高薪的结构工程师是那么的不容易。从一个菜鸟到一个可以迅速完成一个完美的结构设计模型和一套有利于施工的施工图需要有那么漫长的路,是需要几多春秋的积累才能达到的,而且,在真正从事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是我们在学校自己做设计的时候不能想象得到的。总之,这一年的实习,让我们加深了对于土木方面结构设计和施工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设计的经验,可以说感受良多,收获颇丰。 通过设计院的实习,了解结构师和设计人员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下的成果,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其实习目的为: 1.了解设计院的工作程序,做结构设计人员的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2.了解设计院不同专业相互合作方式,学习结构工程师的职业素质、及协调能力。 3.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结构设计方案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这次实习的意义是为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准备,也是我们研究生学学习阶段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政治思想水平、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才兼备的技能性、应用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切身体会,了解当前房地产发展现状,可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做好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在为期一年的实习期里,我进一步了解了建筑结构的深刻内涵,从书面的理论水平攀升到与实际结合的新的高度,同时,对具体设计流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的要求规范都有了更深层的体会,空间概念也逐渐明晰,对未来有了新的定位,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在我未来的结构设计生涯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我实习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实习第一天,当我来到设计院,端详那些即将陪伴我度过四个月实习时光的新同事们,环顾着那全然不同于学校的新环境,看着办公桌上那一叠叠图纸和墙壁上贴着的成果图,心情用激动万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强烈的表现冲动涌上心头,我下定决心,把这里当作人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