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秸秆型发酵床养猪垫料发酵效果的研究

玉米秸秆型发酵床养猪垫料发酵效果的研究

玉米秸秆型发酵床养猪垫料发酵效果的研究
玉米秸秆型发酵床养猪垫料发酵效果的研究

玉米秸秆型发酵床养猪垫料

发酵效果的研究

刘 彦1,2*,魏时来1**

(1.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 武威市凉州区畜牧兽医局,

甘肃 武威 733006)

猪和玉米分别是武威市凉州区畜牧业和种植业的重点产业。随着养猪业规模化进程的加快,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同时,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玉米秸秆产量的剧增,大部分玉米秸秆被废弃或焚烧,而造成的生物质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利用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床的有机垫料,将秸秆循环利用引入养猪生产中,发展生态养猪业,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凉州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如何找出符合凉州区实际情况的秸秆替代锯末和稻壳成为发酵床养猪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试验针对上述问题着重进行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本试验于2014年1月4日在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土塔村星火种猪场进行,猪舍共分隔为8个试验单元,各单元规格长×宽×高分别为4.1 m×3.5 m×0.9 m,待发酵床正常启动后进猪饲养,各单元10头,供试仔猪经过严格挑选,保持各栏中仔猪的均衡,入舍前统一驱虫,同时不定期对猪舍周围进行消毒,预防疫情。各单元垫料配比情况详见表1。1.2 试验材料

根据垫料选择的原则,选择风干玉米秸秆、玉米芯和锯末为试验原料,以干燥,不发霉为宜。玉米秸秆和玉米芯购自周边农户,锯末购自周边木材厂,均为原木锯末,各种原料

的特性详见表2(均为在干物质基础上的实测值)。 1.3 样品采集

本试验主要通过对不同比例秸秆垫料的成分进行分析,筛

选出最适秸秆添加比例。试验按照菌剂和秸秆的不同共分为8个组,各组加水混匀调制含水率在50 %左右,各组参数特征详见表4。堆制过程分别按菌剂的详细说明严格执行。在试验的第0、7、14、21、28、60及120天,在垫料的中部多点取样,混匀,放入冰盒中保存,带回实验室及时处理化验分析。1.4 检测指标及方法

(1) 物理性状:主要从颜色、气味、含水状况来判断垫料的物理性状。

(2) pH :取10 g 垫料样至250 mL 离心管,用去离子水按1︰10(W/V)的比例稀释,于振荡器上震荡30 min,测定pH 值。

(3) 总氮:风干样,凯氏定氮法。

(4) 铵态氮:取5 g 垫料用2 mol/L 的KCl 按1︰5(W/V)的比例充分混匀,摇床浸提30 min,4 000 rpm 离心后,取上清液靛酚蓝比色法测定氨氮。取样及显色剂用量如下:取5 μL 浸提液,加入2 mL 显色剂A(苯酚+硝普钠)、2 mL 显色剂B(碱性次氯酸钠),边加边混匀。用去离子水稀释,使吸光度在0~1之间,混匀,37 ℃水浴30 min,冷却后于625 nm、1 cm 比色皿比色。

(5) 硝态氮:取风干样品按照肥料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NY/T1116-2006)进行测定。

(6) 脲酶:脲酶采用比色法:取5.00 g 样品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2 mL 甲苯,15 min 后,加入10 mL 10 %尿素溶液和20 mL pH 6.7的柠檬酸-磷酸缓冲溶液,仔细混合后,于38 ℃培养3 h,同时另设空白试验。培养结束后,用热至38 ℃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甲苯应悬浮于刻度线以上),充分摇匀后,通风橱过滤。取1 mL 滤液于5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10 mL,然后加入4 mL 苯酚钠溶液,并立即加入3 mL 次氯酸钠溶液,摇匀,20 min 后,定容,于578 nm

*作者简介:刘彦(1986- ),男,助理畜牧兽医师,硕士在读,

主要从事畜牧技术研究及推广。Email:liuyan116@https://www.doczj.com/doc/076557388.html,。

**通信作者:魏时来(1961- ),男,教授、硕士生导师、动物科

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动物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利用。

摘 要:近年来随着发酵床养猪的进一步发展,锯末和稻壳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直接造成养猪户经济效益的减少,而凉州区作为农业大区每年有大量的秸秆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本文通过设计8个试验单元,其中100 %锯末组为对照组,其他7种垫料配方使用玉米秸秆或玉米芯取代部分锯末作为发酵床垫料为试验组。试验结果表明:7种试验配方均能达到全锯末发酵床的养殖效果,均能应用于发酵床养猪。

关键词:玉米秸秆型发酵床;垫料;发酵效果;凉州区

中图分类号:S8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2-0058-04

波长测定吸光度,同时配制标准曲线。

(7) 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取3.00 g左右样品于125 mL锥形瓶中,注入40 mL蒸馏水和5 mL 0.3 % H2O2,将瓶置于摇床上振荡20 min,随后加入5 mL 1.5 mol/L H2SO4以稳定剩余H2O2,过滤。取25 mL滤液用0.02 mol/L KMnO4溶液滴定至浅粉红色。另取5 mL 0.3 %H2O2与40 mL蒸馏水与5 mL 1.5 mol/L H2SO4混合,然后取25 mL该混合液用0.02 mol/L KMnO4滴定,作为空白。

2 数据处理

数据的处理及图表制作均采用Excel完成,试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理性状的变化

试验开始时各组垫料水分适中,均呈淡黄色,各组垫料散发出淡淡的锯末味。当试验结束时各组垫料的颜色有所加深,由于发酵的原因同一组垫料自上而下颜色逐渐加深,上层水分损失多于下层,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分含量逐渐增大,不过没有出现霉变,腐烂等现象,也没有明显的粪臭味。试验结束时各组垫料高度均有所下降,其中25 %锯末+75 %

玉米秸组的垫料高度下降最多,

100 %锯末组的垫料高度下降

的最少。

3.2 pH的变化

试验pH的结果如图1所示,

100 %锯末、65 %锯末+35 %

秸秆、45 %锯末+55 %玉米

秸秆和65 %锯末+35 %玉米

芯组的初始pH都没有达到7,各组的pH值均呈现上升趋势,到试验结束时各组垫料升到8.55~9.11之间,各组垫料的初始pH均大于对照(100 %锯末pH为6.02),在试验前14 d内各单元垫料pH值均迅速增加,然后逐渐缓慢增加的趋势,可能由于试验初期微生物发酵和猪粪的突然增加导致ph值迅速增加,发酵床有机垫料环境偏碱性,这与畜禽粪尿中大量的无机氮含量有关。各试验组的pH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极显著升高的趋势。

3.3 全盐量

可溶性盐分是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指标,也是造成土壤盐渍化和影响作物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有机垫料添加微生物制剂,可以加速猪粪中碳氮代谢,使绝大部分有机物能被降解或呈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损失,但粪便中的无机盐必然累积在发酵床垫料中,长期使用可能使垫料呈盐渍化,进而影响垫料对粪便的降解作用。由图2可以看出,试验期内全盐量的含量在0.43 %~5.23 %之间,各组垫料全盐量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在前14 d由于微生物发酵和猪粪的突然加入,导致全盐量快速增加,随着微生物发酵猪粪逐渐处于稳定,盐分在继续累积,但速度明显放缓。试验结果表明,有机垫料表层盐分含量随着时间的累积将慢慢趋于饱和。

3.4 总氮

试验各组总氮的结果如图3

所示,各组全氮含量趋势呈现

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初始含氮量在0.27 %~0.91 %之

间,试验结束时全氮量在0.73 %~1.58 %之间。其中30 %锯末+70 %玉米秸秆组变化最大,差异极显著(P<0.01),早期由于秸秆本身含氮量高于锯末,后期也是30 %锯末+70 %玉米秸秆组下降的最快,差异极显著(P<0.01),主要由于随着时间的延长垫料总量减少的迅速。试验结果表明,在垫料表层,随着粪尿的累积和微生物菌剂的添加,微生物活动逐渐旺盛,第28天过后,微生物活动基本稳定,氮素的累积和代谢活动基本平衡。

3.5 铵态氮

铵态氮的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铵态氮呈现出前期急剧下降,中期缓慢上升,后期又下降的波动变化。在0 d 时各单元铵态氮均处于最大值,7 d时降至最低,14 d和21 d 持续上升,随后逐渐稳定并缓慢下降。100 %锯末组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3.6 硝态氮

硝态氮的结果如图5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出到试验结束时混合组的硝态氮的含量比试验开始时有所上升,其他各组变化不大。除了在21 d时100 %锯末组和25 %锯末+75 %

玉米秸秆组的硝态氮含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外,整个试验过程各组硝态氮含量曲线比较平稳。

3.7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氢酶是一种保护酶,存在于好氧、兼性厌氧及耐氧微生物细胞内,与生物氧化关联,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及微生物数量有关。从图6可以看出,过氧化氢酶含量在第7天时各组除25 %锯末+75 %玉米芯组均上升至最高值,然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5 %锯末+75 %玉米芯组在第14天达到最高值。随着养猪时间的延长,垫料微生物和猪粪之间逐渐趋于平衡,最终垫料的分解的能力达到饱和状态,所以,酶的含量逐渐处于平稳下降趋势。

3.8 脲酶

脲酶可将脲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氨,与垫料中的素代谢关系密切。各单元垫料初始脲酶含量在0.62 mg/kg~1.43 mg/kg 之间,试验结束时含量在5.15 mg/kg~7.36 mg/kg之间。从

二十世纪末,在江苏省东台市有人用贵妃鸡与罗曼父母代母鸡配种生产“花凤”鸡。该配种模式生产的商品代羽色白色缀黑点,双冠、凤头、黑胫、白皮肤,性情温驯,成活率高;蛋壳颜色粉里透红,蛋重与土鸡蛋相似;鸡蛋、鸡肉风味独特,细腻。“花凤”鸡蛋受到市场的追捧(参见《江苏农业经济》

2003年第七期第15页,“花凤”展翅正高飞),饲养量曾经超过1 000万羽。配套生产10多年来,制种随意性较大,其中父本除使用贵妃鸡纯系外,也使用经与贵妃鸡杂交的合成品系,母本除使用罗曼褐父母代外,也使用海兰褐父母代,甚至一些鸡场还使用褐壳蛋鸡的商品代。由于缺乏规范化的制种模式,花凤鸡的生产和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追求高品质鸡蛋,产业追求低能耗鸡蛋,“花凤”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获得了较大发展。在这样的育种背景下,上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开展了不同品种的杂交测定、市场观察和中试饲养试验,最终确定以贵妃鸡与洛岛红鸡杂交生产黑羽黑胫高产小型粉壳蛋鸡,通过纯系鸡的规范化选育和疾病净化,生产的“黑羽”蛋鸡,被市场冠

图7可以看出,8种垫料接种后脲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接种初期两种垫料中脲酶活性变化平缓,

然后迅速上升后呈小幅度下降趋势。在垫料发酵第21天和28天时,各垫料脲酶含量都迅速增加,最高均为100 %锯末组脲酶含量分别为5.16 mg/kg 和6.79 mg/kg。

4 小结

使用风干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作为发酵床垫料时,各试验组的pH 值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极显著升高的趋势,有机垫料表层盐分含量随着时间的累积将慢慢趋于饱和,各组全氮含量趋势呈现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100 %锯末组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各组硝态氮含量曲线比较平稳,过氧化氢酶含量在第7天时各组除25 %锯末+75 %玉米芯组均上升至最高值,然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脲酶呈迅速上升后呈小幅度下降趋势。通过试验分析,使用玉米秸秆或玉米芯取代部分锯末作为发酵床垫料能达到全锯末发酵床的养殖效果,试验设计的7种垫料配方均能应用于发酵床养殖。添加75 %的玉米秸秆可以替代锯末作为发酵床垫料,但在实际养猪生产过程中,要求对垫料的管理更加精细,垫料翻动频率和垫料的含水量等均要求比较严格,才能保证垫料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12篇,略

)

“新杨黑”蛋鸡体型外貌观察

阮玉琦2*,严华祥1,2**,朱昌尧2,徐志刚2

(1.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闵行 201106;2. 上海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国家家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奉贤 201419)

摘 要:“新杨黑”蛋鸡中试以来,体型外貌和生长发育稳定。本研究调查了上海地区2012年至2014年的父母代种鸡和商品代鸡,为制定“新杨黑”蛋鸡标准做数据收集工作。抽样测定了各代次“新杨黑”鸡各部位的羽毛颜色、龙骨长、体斜长,蛋壳颜色和蛋形指数。新杨黑蛋鸡商品代羽色以黑羽为主体,成年母鸡龙骨长(11.9±0.4) cm,体斜长(20.2±1.0)cm,蛋色52.6±5.2,蛋形指数1.36±0.09。调查显示,“新杨黑”蛋鸡能够稳定遗传。关键词:新杨黑蛋鸡配套系;中试;蛋鸡;体型外貌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2-0061-02

项目来源: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CARS-41-S11)资助;沪农科

种字(2014)第5号 。

*作者简介:阮玉琦(1983- ),助理畜牧师。

**通信作者:严华祥(1966- ),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蛋鸡遗传育

种与鸡蛋安全。E-mail:yansafety@https://www.doczj.com/doc/076557388.html,。

发酵床养猪技术操作规程

发酵床养猪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发酵床养猪的场地选择、猪舍建设、垫料原料、发酵菌种选择、发酵床制作、猪只要求、饲养管理、发酵床使用及维护和垫料后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仔猪、生长育肥猪的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T 17824.1 规模猪场建设 NY 5030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5033 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NY/T 5339 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DB43/T 634 畜禽水产养殖档案记录规范 DB43/T 686 猪用生物活性垫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垫料 由锯末屑、稻壳、秸秆等组成,用于制作发酵床的材料。 3.2 发酵菌种 能分解和促进分解生猪排泄物(粪尿)的有益微生物菌群的总称。 3.3 土著菌 从自然界中采集可分解生猪排泄物(粪尿)的有益微生物菌群。 3.4 营养添加剂 能促使垫料中发酵菌生长、繁殖的营养性添加物。 3.5 发酵床 唯有惜时才能成功,唯有努力方可成就!

栏内的垫料床。 3.6 地上式发酵床 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上,适用于地势平坦低洼地的发酵床。 3.7 地下式发酵床 垫料层位于地平面以下,床面与地面持平,适用于地势高燥地方的发酵床。 3.8 半地下式发酵床 垫料层一半位于地平面以下,一半位于地平面以上,适用于地势平坦地方的发酵床。 3.9 发酵床养猪技术 利用发酵垫料中的高效有益微生物菌群,使饲养在发酵床上的生猪排泄物(粪尿)原位快速降解的一种生态环保养猪技术。 4 场地选择 发酵床猪场场地选择按GB/T 17824.1的规定执行。 5 猪舍建设 5.1猪舍布局应根据地形确定,一般采用单排式或双排式。 5.2猪舍建设宜坐北朝南,东西向,两栋猪舍间的间距应不小于10m。 5.3猪舍跨度( 6.5~12)m,檐高不小于2.4m,猪舍长度为(30~60)m。 5.4屋顶可设计成单坡式、双坡式等形式。屋顶应采用遮光、隔热、防水材料制作,并设置天窗或通气窗(孔)。 5.5南北墙设置窗户,或用保温隔热材料制作卷帘,北墙底部应设置通气孔。 5.6 猪栏宜采用单列式,过道位于北侧,宽约1.2m。 5.7靠走道的一侧设置不少于0.2m2/头或不小于1.2m宽的水泥饲喂台(又称休息台,约占栏舍面积的20%左右),食槽安装于水泥饲喂台上。 5.8发酵床上方宜设置喷淋加湿装置。 5.9 饮水器应设在食槽对面南侧,距床面(30~40)cm,下设集水槽或地漏。 5.10 水泥饲喂台旁侧建设发酵床,发酵床底一般用水泥硬化,发酵床深度为(50~80)cm。地势高燥的地方采用地下式发酵床,地势平坦的地方采用地上式或半地上式发酵床。 5.11传统猪舍改建成发酵床猪舍时,垫料表层离屋檐高度为(2.4~2.8)m,按当地地势高低,选择采用发酵床类型。 5.12发酵床猪舍剖面图参见附录A。双坡单列式发酵床猪舍剖面图参见附录A图A1,单坡单列式发酵床猪舍剖面图参见附录A图A2,双坡双列式发酵床猪舍剖面图参见附录A图A3。 6 垫料原料 2

发酵床垫料制作和维护方法

发酵床垫料制作和维护方法 2009-09-27 15:30:23 来源:生态养殖网浏览:1433次 一、垫料的选择和计算: 1、原料:锯末:吸水、保水性物质。稻壳、秸秆、花生壳等透气性物质。 2、比例:锯末和稻壳各占50%,体积比为(1:1)。 3、原料的储存、堆放的方式及制作方法: 1)豆粕袋、编织袋计算。一个立方约计7袋子垫料,锯末、稻壳各3。5袋。 2)重量计算:以80厘米深、面积1平方为例计算需要一个立方锯末200斤左右,稻壳100斤左右。 3)用堆计算:根据发酵床的面积量方。 二、物料堆积发酵:(以10平方米发酵床面积为例) 第一步:先将50公斤米糠或麸皮加入一袋齐航固体菌种均匀搅拌。(每平方米加入米糠或者麸皮的量为2-5公斤) 第二步:将第一步搅拌均匀的菌种(麦麸或者米糠)再与一立方垫料充分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第二步搅拌好的垫料与剩余的9立方垫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用一公斤液体菌种兑水500-1000公斤喷洒水分,使垫料水份保持在4 0%。(其中水分多少是关键,一般40%比较合适,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鉴别方法:手抓可成团,松手既散,指缝无水渗出手上有湿的感觉) 第四步:在圈舍内堆成梯形,用麻袋或稻草盖上,夏天5-7天,冬天10-15天即可(有发酵的香味和蒸汽散出)一般以温度为标准。

第五步:将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再用预留的谷壳、锯未混合后,覆盖上面整平,厚度约5-10cm左右,为防止垫料表面起扬尘,可适当撒些水,以不起扬尘为宜,然后等待24小时后方可进猪。 注意事项: 1、垫料制作的原则:各种材料尽量搅拌均匀,水分控制在40%。 2、制作面积比较大的垫料,尽量选择大空场地搅拌垫料,可以使用铲车,搅拌机、挖掘机等机械工具。 3、根据垫料的湿度,10个平方的垫料就用液体菌种一瓶兑水喷洒,如果水分不到40%,用清水补充泼洒,直至垫料水分40-50%.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鉴别方法:手抓可成团,松手既散,指缝无水渗出手上有湿的感觉. 4、搅拌制作好的垫料一定要打堆发酵,垫料床的厚度是决定温度的重要因素,一般要求发酵床垫料厚度为50~100cm,厚度不得低于50cm,占地40平方以上。如果垫料太薄,占地面积太小则发酵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发酵垫料温度难以达到适宜的温度,从而使发酵微生物增殖受限,导致不发酵。垫料制作完成打堆发酵上面覆盖草苫子、编织袋等保温、透气性的物质。 5、发酵期间,每天测量发酵温度,并作好记录。从第二天开始在不同角度的三个点,约20cm深处测量温度,温度可上升到40℃-50℃(注:第二天看垫料的初始温度是否上升到40℃-50℃,否则要查找原因,即查一查垫料有否加入防腐剂、杀虫剂,水份是否过高或其他不足造成的)。以后温度逐渐升高到60℃-7 0℃左右为止,则发酵成功,发酵时间夏天5-7天,冬天10-15天即可(有发酵的香味和蒸汽散出)。发酵一周后,如果温度还有上升、有臭味时,这是因为水份过多,故再次调整水份,加入部份菌种发酵直至成功。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总结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小结 1 前言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猪排泄的粪尿通过锯末、稻壳等垫料吸附并经微生物降解,从而控制粪污直接排出场外,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日本开展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优化菌种及组合,发展垫料微生态平衡繁殖技术,并注入新的科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规范。1999年在鹿儿岛大学农学部附属农场召开了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观摩会,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农户参加了会议。从此,发酵床养猪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2006年省畜牧兽医局从福建引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在南昌县进行了试点,并逐步在全省推广,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展。2009年5月省农业厅把生物发酵床养猪作为畜禽清洁生产一项主推技术。2010年7月省畜牧兽医局下发《关于开展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与推广的通知》,要求全省进一步开展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加快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推广普及。目前,全省运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养猪场200多家,生物发酵床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养猪规模超过50万头,其中遂川嘉裕牧业有限公司、江西五丰牧业有限公

司、全南现代牧业有限公司、江西中宝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养猪企业和定南县农业局在栏舍设计、菌种分离、管理技术等方面有许多创新。2010年9月,委托省养猪行业协会,召开了全省生物发酵床养猪经验交流会,总结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经验,分析生物发酵床养猪存在的问题,研究在适应范围内大力推广的方案。 2 生物发酵床养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1 特点 从我省推广应用的情况看,生物发酵床养猪有以下特点: 2.1.1 利用微生物发酵降解粪尿,不需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不同于一般的规模养猪,猪粪、尿可长期留存猪舍内,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围流淌,靠着拌入垫料中的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光合菌等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实现了粪污无害化前置处理,变双环节投入为单一环节投入。一般规模养猪是“养猪生产”后再进行“粪污处理”,而生物发酵床养猪很好地将“粪污处理”前移到“养猪生产”环节一次解决,减少了粪污的排放,不需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工程。 2.1.2 有效减少有害气体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猪粪尿通过芽孢菌、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分解、氧

发酵床垫料制作全过程

垫料制作: 一、垫料的选择和计算: 1、原料:吸水、保水性物质(锯末)。透气性物质(稻壳、秸秆、花生壳、醋糟等)。 2、比例:锯末和稻壳各占50%(体积比是1:1),冬季为了增加发酵功率,稻壳的比例60%。 3、原料的储存、堆放的方式及制作方法:1)豆粕袋、编织袋计算。一个立方合计7袋子垫料,锯末、稻壳各3.5袋。2)重量计算:一个立方锯末200斤左右,稻壳100斤左右。3)用堆计算:根据发酵床的面积量方。 二、物料堆积发酵:(以10平方米发酵床面积为例) 第一步:先将50公斤米糠或麸皮加入一公斤固体世纪华康发酵粉均匀搅拌。(每平方米加入米糠或者麸皮的量为2-5公斤) 第二步:将第一步搅拌均匀的垫料再与一立方垫料(锯末和稻壳的混合物)充分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第二步搅拌好的垫料与剩余的9立方垫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用一公斤世纪华康液体兑水500-1000公斤喷洒水分,使垫料水份保持在40%。(其中水分多少是关键,一般40%比较合适,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鉴别方法:手抓可成团,松手既散,指缝无水渗出) 第四步:在圈舍内堆成梯形,用麻袋或稻草盖上,夏天5-7天,冬天10-15天即可(有发酵的香味和蒸汽散出)。 第五步:将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再用预留的谷壳、锯未混合后,覆盖上面整平,厚度约5-10cm左右,然后等待24小时后方可进猪。 注意事项: 1、垫料制作的原则:各种材料尽量搅拌均匀,水分控制在40%。 2、制作面积比较大的垫料,尽量选择大空场地搅拌垫料,可以使用铲车,搅拌机、挖掘机等机械。 3、根据(控制)垫料的湿度,10个平方的垫料用液体菌种一瓶兑水喷洒,如果水分不到,可用清水补充泼洒,直至垫料水分40-50%.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鉴别方法:手抓可成团,松手既散,指缝无水渗出. 4、搅拌制作好的垫料一定要打堆发酵,垫料床的厚度是决定温度的重要因素,一般要求发酵床垫料厚度为50~100cm,占地40平方。不得低于50cm。如果垫料太薄,占地面积太小则发酵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发酵垫料温度难以达到适宜的温度,从而使发酵微生物增殖受限,导致不发酵。上面覆盖草苫子、编织袋等保温、透气性的物质。 5、发酵期间,每天测量发酵温度,并作好记录。从第二天开始在不同角度的三个点,约20cm深处测量温度,温度可上升到40℃-50℃(注:第二天看垫料的初始温度是否上升到40℃-50℃,否则要查找原因,即查一查垫料有否加入防腐剂、杀虫剂,水份是否过高或不足造成的)。以后温度逐渐升高到60℃-70℃左右为止,则发酵成功,发酵时间夏天5-7天,冬天10-15天即可(有发酵的香味和蒸汽散出)。如发酵一周后,如果温度还有上升、有臭味时,这是因为水份过多,故再次调整水份,加入部份菌种发酵直至成功。 垫料的维护及管理: 1、进猪一周内为观察期,防止垫料表面扬尘。用叉把特别集中的猪粪分散开来,主要观察猪排粪拉尿区分布情况,猪只活动情况,发现有无异常现象,做好相关记录。有时猪身上有红点,属于过敏反应,一个星期自动消失。猪舍内饲喂台,料槽及时清理,打扫干净。

(完整版)发酵床养猪新技术

发酵床养猪新技术 发酵床养猪是通过参与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消除恶臭,抑制害虫、病菌,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 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牲畜抗病能 力,促进牲畜健康生长。 1、发酵床养猪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不需要对猪粪采用清扫排放,也不会形 成大量的冲圈污水,从而没有 任何废弃物、排泄物排出养猪场,基本上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标准,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2、相对节省人动力。由于不需要清粪,按常规饲养,能增强每员饲养量。 3 、正常情况下可节省药费,猪吃了微生物菌以后,能帮助消化,还有一定程度下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并且发酵床养猪法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同时减小了猪肉的药物 残留问题。 4 、节约水和能源,常规养猪,需大量的水来冲洗,而采用此法只需提供猪只的 饮用水,能省水80~90%%发;酵床产生热量,猪舍冬季无须耗煤耗电加温,节省 能源支出。 5 、据商业机构推广材料强调能节省饲料,原理是粪便给菌类提供丰富的营养, 促使有益菌不断繁殖,形成菌体蛋白,猪只通过拱食圈底填充料中的菌体蛋白, 补充了营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节省一部分饲料。 6 、垫料在使用3 年后,形成可直接用于果树、农作物的生物有机肥,达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的效果。 传统的养殖粪尿污染非常严重,对地面、空气、水源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直至影 响着人类的健康问题,吉林省长热线也接到大量的类似污染问题,另外疾病,食品问题,养殖效益问题均是目前面临的问题。只有转变养殖思路,才能养殖致富,目前生态养殖是符合社会所需要的养殖技术。 “生态环保发酵床技术的推广与使用是养猪业的一大革新,是破解养猪业三大难 题的有效法宝。 1、“环保门”:猪粪废水自消化 通过采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猪场的粪尿直接排入垫层中,经微生物 发酵分解和吸氨固氮,粪尿转化为有机肥,猪舍里不产生臭气和氨味,无需冲洗猪圈;猪因粪尿氨过重和猪场冲洗猪冷热不匀,造成的呼吸道疾病也大大降低, 节省大量的设备成本,粪尿处理成本。猪场生产的有机肥的甜头,有机肥供不应求。“转变养猪方式,猪粪便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养猪场污染物无处排放的难 题,更是一举多得,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三赢,又是一项农民增收和创收 的好项目。”

发酵床养鸡制作技术(实例版)

发酵床养鸡制作技术 发酵床养鸡的好处:节省70%劳动力,节约用水,提高鸡肉品质,显著改善鸡的外观,显著降低发病率(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等),鸡舍几乎闻不到臭味,改善了劳作环境,与传统养鸡法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并达到零排放,不污染环境,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使用到期后的垫料也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发酵床养鸡的鸡舍建设 发酵床养鸡的鸡舍(大棚)两端顺风向设定,长宽比为3比1左右,高3.5米左右,深挖地下30公分以上(也可以在泥土地面上四周砌30-40公分高度的挡土墙,但同时鸡舍也需加高30到40公分),以填入垫料。旧鸡舍改造,只需要在旧鸡舍内的四周,用砖块、土坯、木板等材料做30~40公分高的挡土墙即可。 以24×8米的大棚为例,面积为192平方米,造价不到8000元,而建设相应的砖瓦结构鸡舍,需要4~5万元。充分利用阳光控制温度:大棚上复塑胶薄膜、遮阳网,配以摇膜装置,棚顶每5米或全部设置天窗式排气装置。冬天温度下降,则可利用摇膜器控制裙膜的高低,来调控舍内温、湿度。冬天将朝南遮阳网提高,增加阳光的照射面积,达到增温和消毒的目的。使用寿命可达到6-8年。 大棚发酵床养鸡的通风:不使用传统的风机进行机械通风,而是靠自然通风。 垂直通风:大棚顶部,必须留有通气口或天窗,由两块塑料塑胶薄膜组成,一块固定,另外一块为活动状态的,打开通风口时,拉动活动的塑料薄膜,露出通风口,发酵产气可以直接上升排走,并起到促进空气对流的作用,并可垂直通风;在夏天可以利用这一通风模式。 纵向通风:利用摇膜器,掀开前后的裙膜可横向通风;把鸡棚两端的门敞开,可实施纵向通风。自然通风不需要通风设备,也不耗电,是资源节约型的。 育雏箱:发酵床鸡舍内,设定相应的育雏箱,育雏箱由三个不同温度而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箱组成。即休息室、采食槽、饮水槽,由休息室至饮水槽的距离不可低于60~80厘米,随着雏鸡的迹渐长大,迫使雏鸡每天至少行走50~60次。其实在发酵床养鸡舍中,雏鸡会更愿意,或更早地离开保温箱,到发酵床中活动和戏耍,啄食垫料,刨地等活动,从而锻炼了鸡只的健康和消化道能力。同时,每隔数米距离,放置几根支撑起来的竹架子,离地高度在50~80公分左右,目的是让成鸡可以飞上戏耍,并休息的地方,夏天又可以起到清凉解暑的作用,并可相应增加养殖密度,提高效益,减少心理应激。 同时,在鸡舍外另外单独建设一个隔离栏舍,以备病鸡隔离治疗处理之用。 发酵床养鸡的垫料准备操作技术示例 发酵床养鸡垫料的配方不需要用玉米粉等能量物质,因为鸡粪中营养物质非常丰富。 如果垫料厚度为35公分,一般每平方米垫料量至少在60公斤左右,发酵床菌液为每平方米2公斤(以下是建设30平方米发酵床鸡舍的垫料配方)。 垫料主要原料都是惰性比较大的原料,垫料选择的原则是:以惰性(粗纤维较高不容易被分解)原料为主,硬度较大,有适量的营养在内。各种原料的惰性和硬度大小排序为:锯木屑>统糠粉(稻谷秕谷粉碎后的物质)>棉籽壳粗粉>花生壳>棉杆粗粉>其他秸秆粗粉。惰性越大的原料,越是要加点营养饲料如米糠或麦麸,保证垫料的碳氮比在25︰1左可。要确保垫料通透性必须加一些体积大的粗垫料在内,如添加适量的秸秆粉末或者稻糠。但不能单独集中铺放秸秆料,不然会造成板结,影响发酵床功能。 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非要把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再辅到栏中,而是可以分开辅放的,例如,最底层可以用未粉碎的稻谷壳、未粉碎的花生壳、未粉碎的棉籽壳、粗棉杆等比较不容易分

发酵床垫料的选择和建造全过程

发酵床垫料的选择和建造全过程 我们推广的发酵床的制作方法其实是非常简单易行,任何人经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成功,这也是使用发酵剂制作的保健液作为菌种的最大优势之一,即操作简单,成功率几乎是100%,到目前为止,用户当中除了一些小问题,还没有反映失败过的,且制作发酵床和维护成本在同类中是最低的。现将简单的方法介绍如下: 1、垫料主原料的选择 垫料的原料以锯木屑最好(无毒的、无刺激性,一切稍坚硬的树木锯末,比如各种野杂树、松树、杉木、桉树,简单粉碎的灌木等,没有锯末的地方可以购买不值钱的杂木或木头简单粉碎即可,市场上有各种型号的木头粉碎机销售,价格在1千多到几千元)、统糠粉(谷壳粉,稻谷谷粒中没有米粒的空瘪谷粒)次之,其次是棉籽壳粉,棉杆粗粉、椰子壳粉等,再其次是秸秆粗粉,总之要求垫料有一定惰性的为好,因为垫料需要用好几年,采用惰性好的材料,我们的技术是几年内都很少需要添加垫料的(这是我们的菌种与其他菌种与技术的最大区别,例如使用自己从山上采集的菌种几乎需要每个月对垫料进行补充垫料,这样就增加了成本;我们的技术仅需要在每批猪出栏时补充少量新垫料在最上层即可,补充量为原始建造时垫料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果分解性太好了垫料(如采用玉米秸秆),则需要不断补充新鲜垫料,垫料分解后会下沉,同时猪也会吃掉一些,所以,会经常要补充新鲜垫料,增加管理难度,所以,惰性越大的垫料原料越好。

当然,如果你希望猪能多吃以垫料为主的营养源,减少饲料开支,则也可以多考虑用秸秆粗粉等相对易分解的原料作为垫料,但这些垫料必须分散在惰性大的原料如木屑当中,不能集中在一起,必须分散在木屑等惰性原料中,在使用过程中会发酵成很好的猪爱吃的发酵秸秆,发酵秸秆上会附着带有特殊香味的菌丝而使秸秆变得美味可口,猪会拱料挑出这些发酵秸秆并吃掉它们,只是平时多注意维持生态垫料的微生物平衡即可,即不断补充消耗掉的发酵垫料和微生物制剂(用100倍的保健液即可)。 所以,垫料选择的原则是:以惰性原料为主,硬度较大,有适量的营养如能量在内,各种原料的惰性和硬度大小排序为:锯木屑>统糠粉>棉籽壳粗粉>花生壳>棉杆粗粉>黄玉米秸杆粗粉>其他秸秆粗粉,惰性越大的原料,越是要加点营养饲料如玉米,保证垫料的碳氮比在25︰1左右,否则全部用惰性原料如锯木屑,则发酵不起来,没有营养在内,无法发酵起来,无法发酵产热,从统糠粉开始的其他原料,也至少要加玉米等至少每平方米1~3公斤。 注意惰性主原料的颗粒粒度不能过细,也不能过粗,如统糠粉,以5毫米筛片来粉碎为度,木屑也要用粗木屑,以3毫米筛子的“筛上物”为度。或者用粗粉碎的原料。当然,可以将粗细锯末结合、统糠与谷壳结合做垫料,不要全部使用过细的垫料,特别是最上层10厘米要用稍粗的垫料(40~60目)。 在发酵床垫料的底层,可以采用更为粗大一点的原料,如没有粉碎过的谷壳,小木椴,10厘米长以下的粗玉米秸秆(要比较硬质的)……等等,垫上30厘米厚,再上层辅上比较细一点的发酵垫料,但要保证上层发酵垫料至少50厘米以上厚,也就是一共至少80厘米厚,这种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下层垫料物质交换通畅(不至于压得太紧,从而影响垫料表面水份的流动),发酵力旺盛。 平均每平方米垫料厚度为60~80厘米,所用木屑重量为85公斤左右。在炎热的夏季区域(日平均气温超过30℃),为防止初建的发酵床因为发酵产热过大造成对猪的影响,初建的发酵床开始可以先垫30~40厘米厚度(必须全部使用锯末),发酵3-7天进猪进行养殖,随着秋冬的到来再逐渐增加垫料的厚度,我们按照此方法用三个小发酵床进行试验,有效地解决了夏季初建发酵床发酵过热的问题。发酵床在使用2个月后就会平稳下来,保持着冬暖夏凉的特性。采用此方法后如果是采用固定食槽,要设置适合的垫板让猪能够正常采食。不必担心在夏季仅为30厘米的厚度能够消化掉猪粪尿的问题,因为室温高的原因,即使每20平方米面积饲养15头100公斤的大猪都能够全部分解所有的粪便。 2、发酵床垫料的配方: 各种垫料(发酵层)的配方如下:下表中为一个20平方米的猪舍的配料配量,垫料层总高度70厘米(单位:公斤,由于不同锯末比重不同,重量仅供参考,只要达到高度即可,垫料锯末或其它原料为干垫料的重量)。其他制作原料还有花生壳粗粉、秸秆粗粉等。

发酵床养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精编版

发酵床养猪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生态循环健康养猪新模式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主要以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为载体,以木薯淀粉渣发酵饲料为手段,以品种改良为措施,建立“木薯淀粉废渣发酵—饲料—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发酵床垫料有机肥—生态种植”的生态循环健康养猪技术模式。建立生态循环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个,建立生态循环健康养殖示范小区2个,培育1个龙头企业;建立一套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技术保障与服务体系,年产无公害生猪2万头,年新增产值1920万元,新增利润350.7万元,辐射带动园区周边1万户农户发展生态养猪,促进农民群众年增收1亿元。通过建立从繁殖、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的规模化生态循环健康养殖规程及产业化示范,促进养猪业循环经济的建立,满足加入WTO后提高猪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二、意义和必要性 (一)实施本课题是促进我国养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养猪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养猪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危机。一是在国内市场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日益改善,群众在肉、蛋、奶等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上越来越注重安全和质量;二是在国际市场上,国外绿色食品技术壁垒及产品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禽产品出口的瓶颈;三是养猪造成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一个存栏万头的肉猪场,日排粪尿、污水量达100多吨,相当于1个5-8万人的城镇生活废弃物排放量,同时猪场恶臭在空气中散发,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和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因此,我国养猪业必须大力推进健康生态循环养殖,从饲养模式、饲养过程中开展规模化高效生态循环健康养殖技术体系,推动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养猪业的发展,促进养猪业循环经济的建立,提高猪

发酵床养鸡技术详细资料

发酵床养鸡技术详细资料 特别说明: 1 发酵床养鸡的垫料在30厘米左右(是压实后的厚度),太薄发酵不良,太厚的话,鸡粪过度发酵,降低了鸡粪的营养; 2 使用的垫料是锯末和树叶,玉米秸杆粉末或者稻草粉末,或是稻糠、蘑菇渣等; 3 要有适当的水分的,没有水份不发酵的;(40%左右的水分) 4 要适当的维护,要喷适当的发酵床专用菌种; 5 发酵床不但可以养鸡,也可以养鸭,养鹅等禽类。 前言 养鸡生产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资金周转快的项目,鸡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繁殖率高的特效,现可集约化经营,又能分散饲养。养鸡一方面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的鸡肉或鸡蛋,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给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促进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农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要想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导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使养鸡生产达到低投入,生产出高产,优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采取综合性措施,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类身心健康,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发酵床养鸡技术是尊重鸡的权利和自由,按照鸡的生长规律提供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无臭味,无苍蝇的良好的鸡舍。发酵饲料,促进胃肠发育,提高消化吸收能力,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成本,延长产蛋年限。养鸡户能制造各种营养剂,发酵剂和生物消毒剂。满足鸡所需要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正常保持鸡的健康体质,给人类提供无公害蛋和肉的环保性新农业技术。

一、鸡舍建设 选择在地势高,离公路远。较僻静的地方建设发酵床养鸡场,发酵床鸡舍地面和泥土地相连的,地面上要铺上稻草。发酵床养鸡舍,在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还保障生活在鸡舍内的鸡的生理生态环境。所有设施和器具都依据鸡的形态,习性和感观而设计,鸡的生存基本权利充分得到尊重。要采用适合自由平等的结构,鸡舍能够自由活动,鸡可以在没有人为干涉的状态下,充分发挥其天性,可以无忧无虑地生长 南方用鸡舍结构 根据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特点,发酵床鸡舍设计图分为南方用和北方用。 鸡舍位置面向正南,南北设有一米的矮墙,东有三米左右高墙,天棚上安装着天窗,空间宽阔,一间面积为7.1米x3.6米=25.56平方米,可饲养鸡125只。南侧屋顶的下2/3是用镀锌板或者塑胶板材覆盖,南侧屋顶的上1/3是常年敞开,下大雨时用帆布盖上。鸡舍的南北用帆布代替部分墙面,要通风时用自动开闭器。根据气温高低随时调节,通风口高度。鸡舍的地上部分结构因保持着2/3的阴面,1/3的阳面比例,从而给微生物提供了最适宜的栖息地。因为天棚覆盖的是热传导较快的镀锌板,可以形成空气对流,能使凉风流入到鸡舍中。凉爽的微风给鸡带来新鲜的空气,能使床面的水分适度蒸发,使床面始终保持干爽的状态。因为床面是直接接触泥土,鸡能够充分地摄取泥土中的综合矿物质。 北方用的鸡舍结构 从国外引进的发酵床养鸡建筑设计图,在寒冷地区春,夏,秋三个季节通风,阳光,舍内水分蒸发方面效果很好,但是到冬季防寒能力差。

家庭养鸡发酵床垫料的设计方案

家庭养鸡发酵床垫料的设计方案 垫料配方设计的原则是,垫料选择的原则是:以惰性(木质素较高不容易被分解)原料为主,硬度较大,各种原料的惰性和硬度大小排序为:锯木屑>统糠粉或谷壳(稻谷秕谷粉碎后的物质)>棉籽壳粗粉>棉杆粗粉>其他秸秆粗粉。 注意惰性主原料要粗细结合,如统糠粉,以5毫米筛片来粉碎为度,木屑也要用粗木屑,以3毫米筛子的“筛上物”为度。或者用粗粉碎的原料。对于锯木屑,只要是无毒的树木、硬度大锯木屑都可以使用,有人说含有油脂的如松树的锯木屑不能使用是错误的,松树、包含有特殊气味的樟树的锯木屑都可以使用。 垫料厚度说明:在高温的南方,垫料总高度达到20-25厘米即可;中部地区要达到30厘米,北方寒冷地区要求在35厘米。由于垫料在开始使用后都会被压实厚度会降低,因此施工时的厚度要提高20%,例如南方计划垫料总高度为25厘米,在铺设 垫料时的厚度应该是30厘米。 以上配方均为惰性比较大的原料组成,尽量不要使用秸秆类非惰性原料,因为鸡粪中的营养已经非常足了,再添加秸秆,会造成垫料总体营养太丰富,对养鸡不利。 5.2 垫料辅设操作技术 以中部地区辅设30公分厚的垫料,面积为30平方米为例,配方见上表格:(初次辅设需要辅36公分,以后一周会压实下沉) ①将主要垫料原料简单地混合,辅在鸡舍地面上(可直接辅在泥地上,不必打水泥)、预先辅设30公分左右; ②再把准备好的0.5包活力发酵床复合菌与玉米粉5公斤混合,均匀地洒在表面上; ③用清水把表面的10公分垫料淋透; ④表面再辅上剩下的6公分厚的干垫料; ⑤薄膜覆盖发酵3-7天后,就可以进鸡。对于育雏区域,最上层5厘米含水量不能超过25% 注明:发酵床千万不要加土,土里面有放线菌,会加速垫料的分解。我们活力发酵床复合菌配伍的非常合理,是专门针对发酵床设计的。用活力99生酵剂也不需要加土。活力99生酵剂做发酵床是比较经济的菌种(包装小,还可以发酵保健液喂鸡生产出绿色的蛋,为您的鸡时时保驾护 航)活力发酵床复合菌是专门针对发酵床设计的比较专业,要想分解鸡粪强些就选用活力发酵床复合菌,配合使用活力99生酵剂做保健液喂鸡那将是阳台养鸡户的首选。 比较简单的操作方法: 以大部分阳台养鸡爱好者是一平米的面积,用活力99生酵剂的方案,我就按照方案设计1平米的配方给大家说明下。1平米发酵床 1、先把玉米粉或者面粉或者米粉2斤,1/3包活力99生酵剂简单混合。 2、在铺设10公分厚的锯末,撒0.7斤玉米粉和菌种混合物,简单耙下,撒水,水份含量以 手摸是湿的就可以。 3、在铺10公分厚锯末,撒0.7斤玉米粉和菌种混合物,简单耙下,撒水,水份含量以手摸 是湿气就可以。 4、在铺10公分厚锯末,撒剩余的混合物,表层一定要拌匀,切记不要有玉米粉等混合物 在表面。然后撒水,水份标准不起扬尘为最佳。 5、冬天当天可以上大鸡,因为冬季温度低,鸡的温度有助于发酵床菌种的繁殖,夏天需要 等发酵温度降下来上鸡,大概需要3天以后上鸡。 6、发酵床需要半月撒一次保健液,鸡们长期喝保健液,能产出纯正的土鸡蛋,并且对人的 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发酵床养鸡制作技术(详细实例版)

发酵床养鸡制作技术(详细实例版) 发酵床养鸡的好处,与发酵床养鸡相似,达到节省70%劳动力,节约用水,提高鸡肉品质,显著改善鸡的外观,显著降低发病率(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等),鸡舍几乎闻不到臭味,改善了劳作环境,与传统养鸡法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并达到零排放,不污染环境,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由于体现了鸡的福利,减少了氨味对鸡的影响,满足了鸡的习性,鸡的抗应激能力大大增强,发病率大大减少,管理起来得心应手,这是发酵床养鸡给养殖户带到的最直观的好处。 一次建设可以使用3年以上,使用到期后的垫料也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在发酵床养鸡舍内,只要保持有益微生物的优势,是很容易形成一个良性的微生态平衡的,整个鸡舍处于一个有益菌占绝对优势的环境中,清爽没有异味,有益菌已深入到环境中每一个角落,显著增强了鸡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靠自身的免疫力和环境微生物的帮助,达到了抵御疾病的目的,与传统的养鸡模式的臭气熏天,苍蝇满天,疾病不断等形成天壤之别。 发酵床养鸡的鸡舍建设 发酵床养鸡的鸡舍建设根据当地风向情况,选地势高燥地带建设,可以建设大棚发酵床养鸡舍,大棚两端顺风向设定,长宽比为3比1左右,高3.5米左右,深挖地下30公分以上,北方则要40公分以上(也可以在泥土地面上四周砌30-40公分高度的挡土墙,但同时鸡舍也需加高30到40公分),以填入垫料。地上式的更为简单一些,也适用于旧鸡舍的改造,只需要在旧鸡舍内的四周,用相应的材料(如砖块、土坯、土埂、木板、或其他当地可利用的材料)做30~40公分高的挡土墙即可,地面是泥地,垫料30~40公分的垫料,加入菌液即可以了。 也可以采用半地下式的,即把鸡棚中间的泥地挖一点,如挖15公分深,挖出的泥土,可以直接堆放到大棚四周,作为挡土墙之用,起到了就地取材的作用。 总之,只要空出高度为30~40公分的空间,放置发酵床垫料即可,再在上面盖上养鸡的大棚即可。 建设简单的大棚,以24×8米的大棚为例,面积为192平方米,造价不到8000元,而建设相应的砖瓦结构鸡舍,需要4~5万元。 充分利用阳光的温度控制:大棚上复塑胶薄膜、遮阳网,配以摇膜装置,棚顶每5米或全部设置天窗式排气装置,天热可将四周裙膜摇起,达到充分通风的目的。冬天温度下降,则可利用摇膜器控制裙膜的高低,来调控舍内温、湿度。冬天可将朝南遮阳网提高,以增加阳光的照射面积,达到增温和消毒的目的。使用寿命可达到6-8年。 大棚发酵床养鸡的通风:不使用传统的风机进行机械通风,而是靠自然通风。垂直通风:大棚顶部,必须每隔几米留有通气口或天窗,可以由两块塑料塑胶薄膜组成,一块固定,另外一块为活动状态的,打开通风口时,拉动活动的塑料薄膜,露出通风口,发酵产气可以直接上升排走,并起到促进空气对流的作用,并可垂直通风;在夏天可以利用这一通风模式。 纵向通风:利用摇膜器,掀开前后的裙膜可横向通风;把鸡棚两端的门敞开,可实施纵向通风。自然通风不需要通风设备,也不耗电,是资源节约型的。 发酵床鸡舍内,设定相应的育雏箱,育雏箱由三个不同温度而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整体箱组成。即休息室、采食槽、饮水槽,由休息室至饮水槽的距离不可低于60~80厘米,随着雏鸡的迹渐长大,迫使雏鸡每天至少行走50~60次。其实在发酵床养鸡舍中,雏鸡会更愿意,或更早地离开保温箱,到发酵床中活动和戏耍,啄食垫料,刨地等活动,从而锻炼了鸡只的健康和消化道能力。

发酵床养牛技术

发酵床养牛技术 发酵床养牛技术资料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 (1)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畜禽肠道菌群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并与畜禽保持相对平衡稳定状态,对畜禽生长发育和抵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一旦平衡失调,便会出现生产性能下和疾病状态。正常情况下,动物肠道优势种群为厌氧菌,占99%以上,其中主要包括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消化杆菌、优杆菌等;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只占1%。如该优势种群发生变化,上述专性厌氧菌显著减少,面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增加,此时使用微生态制剂,拟杆菌、双歧杆菌等优势种群可逐渐恢复正常,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等逐渐降低,从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2)生物夺氧 一些需氧菌微生物制剂特别是芽胞杆菌能消耗肠道的氧气,赞成厌氧环境,有利于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限制了有害需氧菌和兼性厌饼菌的增殖,人而使失调的菌群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病促生长的目的。 (3)生物颉颃作用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效微生物在体对病原微生物有生物右面颃作用。这些有益微生物可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到肠粘膜上皮细胞上,促使其随粪便排出体外。试验证明,牛使用微生态制剂

后,大肠和盲肠肠球菌的数量减少到原来的0.001%-0.01%,大肠杆菌减少到原来的10%,多形性细菌减少到原来的0.01%以下。向贵友等(1995)报道,用B01(芽孢杆菌)菌液饲喂饮食牛或肉牛后发现其对牛肠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极显著的颉颃作用。试验中表明,乳杆菌(LB-9703)微生态制剂对牛肺疫病具有很强的生物颉颃作用。 (4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微生态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能有效地提高抗体水平和巨嗜细胞的活性,通过产生抗体和提高嗜菌作用活性等刺激免疫、激发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相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5)合成各种酶和营养物质 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微生物可产生水解酶、发酵酶和呼吸酶等,有利于降解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傅义刚等(1997)报道,给肉鸡添加0.5%的益生素,其消化道的淀粉酶和总蛋白酶活性提高,这对肉牛早期生长和提高饲料转化率有良好的效果。 有益微生物生产繁殖,能产生各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未知促生长因子等,参与机体新代,可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生长性能。 发酵床养牛的原理 在我们生活的大自然里,生活着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细菌,我们称它们为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有益的也有有害的。EM菌就是

最新发酵床养猪技术

发酵床养猪技术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干撒式发酵床养猪的基本概念 (1) 第二节干撒式发酵床养猪的原理 (2) 第三节干撒式发酵床需要的营养物质 (2) 第二章干撒式发酵床猪场的建设 (3) 第一节猪舍的基本要求 (4) 第二节猪舍的CAD图纸 (6) 第三章垫料的准备 (7) 第一节原因分析 (8) 第二节管理措施 (9)

第三节垫料选择 (10) 第四章干撒式发酵床的分类比较 (11) 第五章干撒式发酵床的操作方法 (13) 第六章干撒式发酵床维护 (14) 干撒式发酵床养猪的基本概念 干撒式发酵床养猪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多数人关注的是生物发酵床的环境效应,往往忽视生物发酵床对猪的疾病防控作用;对其采取放任式管理,易导致病菌滋生,影响了猪只的健康生长。建立合理的生物发酵舍并对生物发酵床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病原的生存机会,降低猪病的发生机

率。湖北畜牧兽医桑梓湖种猪场使用洛东生物发酵床饲养断奶仔猪5010头,死 亡160头,育成率高达96.8%,比2007年的85%提高了11.6个百分点。培育猪转进152头,育成率100%,与2007年同期相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笔者经过在洛东生物4年管理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以下从猪舍设施、垫料管理、饲料和病猪管理四个方面结合微生物平衡理论介绍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防控疾病的管理措施,并作出原因分析。 干撒式发酵床养猪的原理 原生态是形成发酵床养猪的理念之一,自然生态系统有适应其环境的微 生物菌群,承担着清清洁的重任。发酵床养猪是利用人工培养的高效有益发酵微生物快速降解、消化猪粪尿的过程。其技术原理:是以锯末、稻壳、谷壳等有机作为垫料,在垫料中加入干撒式发酵菌,利用猪的翻拱习性,加上人工辅助翻耙,使猪的粪尿与垫料充分混合,在垫料中有效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下,对猪的粪尿进行及时的发酵、降解与转化。

发酵床制作方法1

发酵床制作方法 每立方米垫料中有稻壳60千克、锯末70千克左右(湿的100千克)、米糠4千克、EM原液1千克。 垫料制作过程其实是物料配合和启动发酵的过程,目的一方面在垫料中增殖相当数量的有益的优势菌群,为猪只入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发酵过程产生的热量杀死有害菌和病毒。 一、原料用量的计算 好的发酵床就是能够结合养猪生产的需要,科学的调整各垫料原料的种类和数量,达到发酵菌种最适宜生长繁殖状态旳培养基。所以必须根据垫料的基本要求,同时结合各种原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及猪只生长情况来计算垫料原料用量。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季节所占旳比例是不一样的。基本制作的比例(体积比)就是锯末:稻壳=1:1. 二、制作流程 1、原料:锯末:吸水、保水性物质。稻壳、秸秆、花生壳等透气性物质。 2、体积比例:锯末和稻壳各占50%,冬季为了增加发酵功率,稻壳的比例可增加至60%。锯末比例不能低于30%。全部用锯末也可以。 3、数据计算及操作方法:(1)化肥袋、编织袋计算。一个立方合计7袋子垫料,锯末、稻壳各3、5袋。(2)重量计算:以80厘米深、面积10平方为例需要锯末1000斤左右,稻壳500斤左右。(3)用堆计算:根据发酵床的面积量方。80厘米深面积10平方,体积是

8立方米的垫料 物料堆积发酵:(以10平方米发酵床面积为例) 第一步:先将50公斤米糠或麸皮加入农富康发酵床菌液均匀搅拌。(5公斤菌液稀释到20公斤水中后和米糠搅拌均匀) 第二步:将第一步搅拌均匀的米糠或者麸皮再与一立方垫料充分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第二步搅拌好的垫料与剩余的9立方垫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用5公斤农富康发酵床菌液兑水500公斤喷洒水分(同时在水中融化7斤畜牧盐),使垫料水份保持在50%。(其中水分多少是关键,一般50%比较合适,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鉴别方法:手抓可成团,松手既散,手上有水的感觉,指缝无水渗出) 第四步:在圈舍内堆成梯形,用麻袋或稻草盖上,夏天3-5天,冬天4-6天即可。(有发酵的香味和蒸汽散出)一般是以温度为标准。第五步:把发酵好的垫料在猪舍铺开,同时混合加入100公斤干瘦黄土。(没经过环境污染的土) 注意事项: 1、垫料制作的原则:各种材料尽量搅拌均匀,水分控制在50%。 2、制作面积比较大的垫料,尽量选择大空场地搅拌垫料,可以使用铲车,搅拌机、挖掘机等机械。 3、根据垫料的湿度,10个平方的垫料就用10公斤农富康发酵床菌液,水分不到,用清水补充泼洒,直至垫料水分50%.现场实践

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16S rDNA PCR 反应条件的建立与优化

收稿日期: 2014-04-24基金项目:湖南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湖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生猪 产业规模养殖与环境控制岗位” 作者简介:杜东霞(1981—),女,硕士,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E-mail:xiaxia414@https://www.doczj.com/doc/076557388.html, *通信作者:贺月林E-mail:yyqhmm@https://www.doczj.com/doc/076557388.html,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年10月·第31卷·第5期: 470-475October 2014·Vol.31· No.5:470-475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随着规模化养猪产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而发酵床养殖技术是依据自然生态理念和微生态原理,集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与科学饲养于一体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1]。该养殖技术是以猪舍内铺设谷壳、米糠、锯末等原料组成的基质垫料作为培养基,人为接种一些环境益生菌,猪饲养过程中所排放的粪尿在猪舍内经微生物原地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而达到零污染、零排放,从源头 实现环保、无公害的养殖目的[2]。 发酵床养殖技术的精髓是微生物的发酵和代谢作用,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十分复杂,除了发酵床垫料中的土著微生物外,还包含人为添加的一些功能微生物菌群,在饲养环境下,微生物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其群落结构和数量此消彼长,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最终会产生一些优势菌群,主导着畜禽粪 便的无害化过程[1,3] 。因此,有必要弄清楚成分复杂的 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亲缘关系以及群 落的演替规律,有助于开发出新型、高效、安全、稳定的微生物菌剂,促进发酵床养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然而,近几年来,发酵床垫料中的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分子生态学的研究显得十分的薄弱, 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功能微生物无法在实验室培养, 传统的微生物纯培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16S rDNA PCR 反应条件的建立与优化 杜东霞,尹红梅,张德元,刘 标,许隽,王 震,贺月林*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9) 摘要:为探讨发酵床垫料中微生物16S rDNA 基因扩增实验中诸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对16S rDNA 基因扩增时PCR 反应体系中的5个潜在因素(Mg 2+、dNTP 、引物、Taq 酶、模板DNA )5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并进一步优化了反应程序中的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结果表明:25μL 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0×PCR buffer 2.5μL 、MgCl 22.0mmol ·L -1、dNTP 0.2mmol ·L -1、引物0.2μmol ·L -1、Taq DNA 聚合酶0.5U 、模板DNA 50ng ;最佳反应程序为:在94℃下进行4min 预变性;随后循环扩增25个循环(包括94℃变性45s ,53.7℃退火30s ,72℃延伸90s );最后在72℃下延伸10min 。关键词:发酵床垫料;16S rDNA ;单因素法;退火温度中图分类号: Q93-331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6819(2014)05-0470-06doi:10.13254/j.jare.2014.0102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Microbial 16S rDNA PCR Reaction Conditions in Fermentation Bed Padding Material DU Dong-xia,YIN Hong-mei,ZHANG De-yuan,LIU Biao,XU Jun,WANG Zhen,HE Yue-lin * (Hunan Academy of Microbiology,Changsha 410009,China )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potential factors on 16S rDNA PCR reaction conditions in fermentation bed padding mate -rial,five factors (Mg 2+,dNTP,primer,Taq DNA polymerase and DNA template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at 5concentration levels.Annealing temperatures and amplification cycle numbers were also optimi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25μL reaction system comprised 10×PCR buffer 25μL,MgCl 22.0mmol ·L -1,dNTP 0.2mmol ·L -1,primer 0.2μmol ·L -1,Taq DNA polymerase 0.5U and DNA template 50ng;and the optimum PCR procedure was as an initial pre-denaturing at 94℃for 4min,which preceded 25cycles of dena - turing at 94℃for 45s,annealing at 53.7℃for 30s,and extension at 72℃for 90s,with a final extension at 72℃for 10min.Keywords:fermentation bed padding material;16S rDNA;single factor experiment;annealing temperatur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