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2017八年级下册物理作业本答案

沪教版2017八年级下册物理作业本答案

沪教版2017八年级下册物理作业本答案
沪教版2017八年级下册物理作业本答案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076639046.html,)/初中二年级

〔沪教版2017八年级下册物理作业本

答案〕

一填空题

1、形变,运动状态。

2、相、互,惯性

3、重力,竖直向下

4、2.94N。

5、增大,减小

6、15000.。

7、增大摩擦,等于

8、(4)(1)(2)(3)

9、连通器,帕斯卡。

10、1.01×,减小。

二、选择题

1112131415161718

DADCCDBC

1920212223242526

BBBBBCBD

三、实验题

27、平行,匀速,0.4 , 4.4 , 4.4

28、(1)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2和3

(3)控制变量法

29、(1)相等,同一位置

(2)一,粗糙程度

(3)匀速直线

四、计算题

30、解:水对池底的压强p=ρgh=1.0×kg/m3×9.8N/kg×10m = 9.8×Pa

蓄水池的底面积S=a2=6m×6m=36m2 ,由p=F/S 得F=pS=9.8×Pa×36m2=3.5×N。

答:略

31、解:(1)轿车的重力G = mg =600kg×10N/kg=6000N

轿车对地面的压力 F = G =6000N,

轿车对地面的压强p=F/S=6000N /0.2m2 = 3 ×Pa.

(2)轿车行驶100km所需邮费=9L×7元/L = 63元。

答: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答题卡.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连江兴海学校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 八年级物理答题卡 (完卷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28分,) 二、填空、作图题(每空 1 分,共25 分) 1、 2、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班级:八年( )班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座号___ 密 封 线

9、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4、________ ________ 三、简答题(本题3分) 答: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1、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1)________ (2)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4、(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8分,共14分) 1、一个边长为0.1 m3、密度是0.6×103 kg/m3的正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 求:(1)木块的质量是多少?(2)木块的重力是多少?(3)木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精选(50道)

2017年--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精选 (50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7年--2018年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精选(50道) 一、作图题 1、如图所示,鸡蛋正在盐水中上浮.请画出此时鸡蛋所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解:浮力、重力均作在重心上,重力G竖直向下,浮力F竖直向上,浮力的长度大于重力,如图: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是因为浮力大于重力,分别按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作出浮力和重力. 2、如图所示,排球离开手后仍在空中继续飞行.不考虑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排球的受力示意 图. 【答案】 【考点】重力示意图 【解析】【解答】排球离开手后只受重力的作用,而且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球的重心上。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关键在于正确的受力分析和对重力方向的了解。本题考查的是重力示意图。 3、(2015?乌鲁木齐)请在图中画出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 【答案】解:过细线与小球的接触点作竖直向上的拉力,如图所示: 【考点】力的示意图 【解析】【解答】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力的示意图的掌握,注意题目要求,只要求画出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即可. 4、(2015?贵港)一块重为10N的砖被F=50N的压力压在竖直的墙壁上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请你画 出这块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压力F除外). 【答案】【解答】解:物体受到人为的压力水平向右,墙的支持力水平向左,重力竖直向下,摩擦力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在这几个力的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水平方向上压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考点】力的示意图 【解析】【分析】物体静止时,受到力是平衡力,此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肯定有一个力与它平衡,这个力就是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水平方向上压力和支持力是平衡力. 5、(2015?临沂)如图所示,杯子静置在斜面上,请你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图中O 点表示杯子的重心)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 乙汽车没动②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 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 :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 S, 13.7 S,13.9 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s, s = v t 计算公式: v= t变形t = v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 km/h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 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 1 秒中运动 1.1m 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匀速运动的物体速 度v 是个恒量与路 程 S 时间 t 没关系Ⅱ 变速运动:t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为了防止交通事故,交通管理部门制定了许多交通规则,下列规则中,为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是() A.酒后不准驾驶车辆 B.车辆快速行驶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不得驾驶大型客车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是用实验直接得到的一个科学的结论 B.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是一个科学的理论 C.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同时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 牛顿第一定律是理论推出的,所以不一定是正确的 3.如图1所示,牧童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 B.绳拉人的力与牛拉绳的力 C.牛的重力与地对牛的支持力 图1 D.牛的重力与牛对地面的压力 4.如图2所示各事例中的物体,使用时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5.如图3(a)所示,有一玻璃器皿,在其侧面的高、中、低部,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孔,用三张相同的橡皮膜以同样的方法分别将三个孔封住,然后往器皿中加入水,使水面高过最上面的孔,观察三张橡皮膜越往下突起越大,如图5(b)所示。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下面四个问题。你认为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为什么在不同位置橡皮膜的凸起程度不同? B.橡皮膜所受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C.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D.液体压强与橡皮膜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6.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如图4所示的现象进行讨论,关于这几幅实验插图,其中错误的是( ) A.甲图,帕斯卡裂桶实验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B.乙图,帕斯卡定律,液压千斤顶的原理 C.丙图,盆景自动供水装置利用了大气压强使盆景内的水位保持不变 D.丁图,煤气灶点燃煤气后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其原因是进口处煤气流速大,压强大 乙图4 丙丁 图3 物理试题第2 页共10 页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1) 一、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1—13为单选题,14、15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1、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A.质量B.密度C.体积D.温度 2、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 3、下面的质量最接近5×107㎎的是() A.一只足球的质量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C.一个学生的质量D.一头大象的质量 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B.50mm以内C.略大于50mmD.恰为50mm 5、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A、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B、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D、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 6、270dm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 A.增大了27 dm3 B.减小了27dm3 C.增大了30dm3 D.减小了30dm3 7、A、B两个实心球,已知V A>V B,m BρB D.无法确定 8、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熔化,当冰全部化成水以后,可知() 】

A、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 B、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未变化 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 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 9、下列不属于磁性材料应用的实例是() A.DVD影碟B.电话磁卡C.电脑软盘D.磁悬浮列车 10、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A.大于10g B小于10g C.等于10g D.无法确定 11、对于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体积C.密度D.形状 12、图9—1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13、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密度分布不均匀,星光经过大气层时,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14、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基本属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向着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 D.将钢棒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时,小磁针的这一端会远离钢棒,这说明钢棒一定有磁性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 分) 16、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水中部分的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

2017-2018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7-2018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新人教版-含答案)

2017-2018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新人教版,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 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帕斯卡(Pa)B.牛顿(N)C.瓦特(W)D.焦耳(J)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A.竖直向上B.水平向左C.竖直向 下D.水平向右 3.学校旗杆顶部装有一个定滑轮,这样做 A.既省力,又能改变施力方向B.虽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方向 C.虽不省力,但能改变施力方向 D.既不省力,也不能改变施力方向 图1 4.如图1所示,运动鞋的鞋底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其主要目的是 A.增大摩擦B.轻便省力C.减小压 强D.节省材料

泳时向后划水 图3 9.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 ..发生改变的是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B.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D.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 10.关于图4所示的四个情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手用力推杯子,杯子没动,手的推力对杯子做功 B.乙图中手托着杯子长时间不动,手向上托的力对杯子做功 C.丙图中手托着杯子水平向右移动,手向上托的力对杯子做功 D.丁图中手托着杯子竖直向上移动,手向上托

图6 甲 F 1 乙 F 2 的力对杯子做功 11.图5所示的盲道是为盲人出行提供方便和安全的 道路设施。盲道一般由两种砖铺 成,一种是带有条形凸起的引导 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一种是带有圆形凸起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该转弯或上、下坡了,称为提示盲道。当盲人走在盲道上面时与走在普通的平整路面上相比,走在盲道上 A .增大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感觉更明显 B .增大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感觉更明显 C .减小了脚底的压力,使脚底感觉更明显 D .减小了脚底的压强,使脚底感觉更 明显 12.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6所 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挂钩上都吊着相同的物体,把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 1和F 2。若不计绳重及轴间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F 1=F 2 B .F 1>F 2 C .F 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学习提纲

八年级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自然科学的先驱波兰人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托勒玫地心说。 2、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得到天体运行的结果,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了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观点的过程中,亲自试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因此,伽利略被后人誉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 8、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 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 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 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 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分度值。 1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方法:用刻度尺测量各段的距离s,用秒表记录各段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计算,之后比较速度的变化情况。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三章知识要点 [ 第三章声的世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答案

2. D 3. B 4. C 6. B 7. A 8. 分析:这小包衣物落下时,在水平方向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和列车相同的速度,所以这小包衣物将落在乘客的头上。 答案:此题应选C。9. 此题应选D。 10. 分析:货物受重力和起重机钢绳的拉力作用。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货物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时货物所受重力和钢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大小不变,钢绳的拉力在三种情况下也就一样大。答案:此题应选D。11. C 填空题 1. 3,2,1 2. 5×103,等于,大于,小于,等于, 3. 5、2N;减速;3N 4. 合力为零 5. 1/2mg 6. 相同解析:合力是针对力的作用效果而言的,是指“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一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一个物体所受合力为零,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不能改变的。 7. 拔河比赛过程中,甲.乙两班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属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故其合力之差200N,方向与较大力相同水平向东。 实验题 1. (1)没有考虑到桌面是粗糙的,木块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向左的摩擦力,(2)应使桌面尽量平滑或在桌面上再放上一块光滑的玻璃板; 2. (1)在水平面上具有相同的速度(2)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不同(3)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越远。(4)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控制变量法。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这一特定条件下物体运动规律,在这一条件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试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计算题 1、因为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前进,则其在水平方向必然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在水平方向上车所受到的力只有摩擦阻力和牵引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这两个力必然大小相等。所以:F=f=0.02G=0.02mg=0.02×8×103kg×10N/kg=1600N。 2、这是一个同一直线二力的合成问题。首先我们来计算竖直向上的两个力的合力。F H =F1+F2=400N+400N=800N。竖直向下的力只有一个,也就是重力。G=mg=100kg×10N/kg=1000N。因为竖直向上的拉力小于石块的重力,所以这两个人不能将石块抬起来。这样石块必然保持静止。所以其在竖直方向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拉力和支持力的合力,也就是这个石块对地面的压力为1000N—800N=200N。因此地面对石块的支持力也是200N。 3. 物体B一共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它们分别是:重力G B,方向竖直向下;A对B的摩擦力 f AB,方向竖直向下;墙对B的摩擦力f墙B,方向竖直向上。受力示意图如图6-3所示。关系式:f AB+G B=f墙B 综合题 1. (1)阻碍:惯性(2)0.6-0.7s(3)汽车行驶速度(4)雨雪天路滑, 汽车所受摩擦力减小,在相同车速的情况下,汽车刹车后滑行距离变大,汽 车较难停下来,因此为安全起见,要减速慢行. 2. (1)空气阻力的作用(2)在没有空气阻力的作用时,地面上的任何 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3)还可能与受阻的面积大小有关 (4) 物体的惯性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多少有关.因质量是恒量,同一物体的 质量与它所在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所以这个飞行器从地球到月球,其惯性大小不变. 物体的重力是个变量,这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的重力为 答 C 3. C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七章-力(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 物理单元检测(一) 姓名班级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只有铁钉受 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 图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 力的作用 D.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2.如图1所示,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块秒表的 重力时,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 力是( ) A.秒表的重力 B.秒表和测 力计的总重力 C.秒表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秒 表的拉力 3. 用手指往下压塑料尺,可以观察到尺发生弯 曲.对于此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一)第2页(共4页)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一)第3页(共4页) A .手指对尺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尺上 B .尺为了恢复原状而产生弹力,其方向向下 C .手指对尺产生的弹力是由于手指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 .手指对尺的弹力与尺对手指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下列事例中,如图2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5.人在游泳时,使人前进的力是( ) A.四肢向前运动产生的力 B.人対水的作用力 C. 水 对 人 的 作 用 力 D.上面各力的共同作用 6.如图3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B.用力A.检查相框 C.往墙上 D.往前图

3 7.下列哪个物体的重力可能是30N() A.一个中学生 B.一辆汽车 C. 一支铅笔 D.一个装满书本的书包 8.如图4所示,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鱼线对鱼杆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图 A.运动 员对 弓 弦的 拉力 B.汽车 对地 面 的压力 C.斧头 对 木 柴的 力 D.下落 小 球 受 到的 重 力 A B 图 4 八年级物理单元检测题(一)第4页(共4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沪科版) 致同学: 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试卷中提供了124分的题目。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给定的题材中根据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些题目做答,答错不扣分。如果您答对的题目超过了限定的分数,考试成绩也一律以限定的分数为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祝您成功。 卷(一)双基知识部分(满分为70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一个最佳答案写在下面的答题卡上。 (您可以在12道题中自由选择10道做答。每题3分,满分为30分) 1、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的财富是 A、运动的三大定律 B、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和实验设备 C、经典物理学理论 D、知识宫殿、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2、铅球投掷中测量距离应选用 A、20m的皮尺 B、1m刻度尺 C、300cm卷尺 D、三角板 3、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中国第一航天人杨利伟在运动的飞船内相对于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工作舱 4、小华从家中到学校通常需步行10分钟,则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最接近于 A、5m B、50m C、500m D、5000m 5、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出一种人眼睛看不到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的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6、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情况,做法正确的是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7、农民在清除黄豆中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重 B、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所受到的滚动摩擦大 C、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滚落 D、砂粒比黄豆对桌面压力大 8、水中游的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种能飞行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下列正确的是

2017-2018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新人教版,含答案)

图1 2017-2018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试卷(新人教版,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A .帕斯卡(Pa ) B .牛顿(N ) C .瓦特(W ) D .焦耳(J )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A .竖直向上 B .水平向左 C .竖直向下 D .水平向右 3.学校旗杆顶部装有一个定滑轮,这样做 A .既省力,又能改变施力方向 B .虽省力,但不能改变施力方向 C .虽不省力,但能改变施力方向 D .既不省力,也不能改变施力方向 4.如图1所示,运动鞋的鞋底上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其主要目的是 A .增大摩擦 B .轻便省力 C .减小压强 D .节省材料 5.下列装置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A .弹簧测力计 B .船闸 C .密度计 D .活塞式抽水机 6.如图2所示的工具中,在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7.图3所示是水电站的拦河大坝,决定大坝坝底所受水的压强大小的是 A .大坝的高度 B .大坝的形状 C .大坝的底面积 D .水库中水的深度 8.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是 A .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 B .守门员用力抓住飞来的足球 C .运动员撑杆跳高时把撑杆压弯 D .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 9.下列情境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 .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理书 C .空中减速下落的降落伞 D .沿滑梯加速下滑的小孩 10.关于图4所示的四个情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 2 3 6 9 2、单位换算:1km=103m 1m= 10 dm = 102㎝= 103mm= 106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 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 )、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沪科版中学生八年级试卷。 全套试卷共6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一、二章使用(1份) 2. 第三章使用(1份) 3. 第四章使用(1份) 4. 第五章使用(1份) 5. 第六章使用(1份) 6.期末检测卷(1份)

第一、二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以下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 km B.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6.9 dm C.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 cm D.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 mm 2.小妍家新买了型号为20 cm的台州产“苏泊尔”压力锅(俗称高压锅)。妈妈说,家用压力锅有18 cm、20 cm和22 cm等型号。“型号20 cm”指() A.锅身的直径是20 cm B.锅身的周长是20 cm C.锅身的横截面积是20 cm D.锅的容积是20 cm 3.小明同学骑自行车沿新华大街自西向东运动,看到两旁的高楼不断向西运动。能正确说明高楼向西运动,是以下面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小明同学的自行车B.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 C.新华大街D.天上飞过的小鸟 (第4题图) 4.国产“歼—15”舰载机从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起飞,如图所示,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航空母舰B.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C.海岸D.航空母舰上的工作人员 5.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前,通常要做的工作是() A.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B.准备器材收集证据 C.评价收集到的证据D.提出新的探究问题

2017年新人教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 怀远项桥中学:陈文辉 二零一七年二月十日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每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力学的基本内容。 B、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五、教学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六、教学进度: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总复习提纲(上下册)

沪教版初二物理总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 引言 科学探究包含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__ ____________→分析和论证→_______________→交流 第一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国际单位(SI):________,常见的单位:千米______,分米_______,厘米___ ____, 毫米______,微米_____,纳米______。 2、长度单位的换算: 1km=_____m 1dm=_______m 1cm=______m 1mm=______m 1μm=______m1nm=______m 3、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和、 是否磨损;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_______,且让尺面_____被测物体,若用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量。 三读,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并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 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____________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多算少)2、替代法3、平移法4、画曲为直 5、误差____避免,但可以______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SI):_________常见单位:分(min)、小时(h) 单位换算:1h=min=_______s ;1 min =_____s 7、速度: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__________ 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1m/s=3.6km/h) 8、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___ _ __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的。 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1)根据定义 (2)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的直线运动。 (3)在任何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相等的直线运动。 9、平均速度:粗略描述作_____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______ ___的物理量。平均速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__ 10、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叫机械运动。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这个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_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