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性中医养生

女性中医养生

女性中医养生

女性中医养生保健

?一、中医养生的理念

?二、女性的生理特点

?三、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生保健?四、常见妇科疾病的预防和调理

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而生命又是那么短促. 生命的四分之一是在我们还不懂得它以前就过去了, 最后的四分之一,往往有许多人又是在不能充分享受生活的时光中度过的

生态环境的改变

生活节奏的加快 导致亚健康和慢性疾患纷

纷向我们袭来,亚健康、 工作压力的加大 色斑、颈肩疼痛、妇科

病……,

一、中医养生的理念

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黄帝内经》里就有论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阴阳变化,四时交替是自然规律;万事万物的变化、生死都是阴阳变化的结果;大自然像神灵一样造就万物;人类应顺应自然而养生。

《黄帝内经》又说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结合我国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观点,中医养生可以说主要涵盖这几方面内容: 

1、天人合一的养生观。

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季节的变化)

2、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

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

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男女、寒热等

身体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喝开水),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3、身心合一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人逢喜事精神爽)。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常说心宽体胖) 。

健康是人生的最大财富(举例)

用最简单的数学知识来说,健康好比是1,是基础。事业、爱情、财富等都等于1后面的0,只有放在1的后面才有意义。没有1作基础,后面的0再多也无价值。有了健康,而且事业有成,你便拥有了10;在此基础上,你有又了一个幸福家庭,你便拥有了100;但没有了1,就什么也没了。所以说,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二、女性的生理特点

生理特点——经、孕、产、乳

1、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经、孕、产、乳数伤于血——血常不足

2、女子以肝为先天

女子以血为用,而中医认为在脏腑中,肝为藏血之脏,为血海,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如肝血不足,肝不藏血,就会导致妇女月经异常,引起妇女经、带、胎、产疾病。

三、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养生保健

明代著名养生家汪绮石在《中外卫生要旨》中指出: “养生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养生先心,心正则神健,神健则体安,这里的养心贵在一颗平常心,也就是好的心态,平衡的心理状态。

在中医里,人的情绪与肝关系最密切,因为肝具有主疏泄的作用,指肝对人身的气机有调畅作用,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情志活动和协助消化等方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

①养好心态:心存善良;乐观;宽以待人;淡泊名利。

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助人,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有愉悦之感;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 你若用积极的、乐观的态度看世界,这世界很美好,你如果用悲观消极的态度看世界,这世界很可怕。 “生活像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一个人心态好,世界上一切都变得很美好,全身都很轻松,走到马路上,看到阳光明媚,蓝天更蓝,空气很清新,满大街的人都很高兴。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常言说:金无足金,人无完人。 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宽容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好撑船”。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有一对联说得好:“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

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中医里,人的情绪与肝关系最密切,因为肝具有主疏泄的作用,指肝对人身的气机有调畅作用,其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调节情志活动和协助消化等方面。

②保持良好的情绪。

要情志舒畅 ,避免肝气郁滞。就女性来说更要保持情志舒畅,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主要由于妇女具有经孕产乳的生理特点——

月经期:

妇女阴血下注,阳气偏旺,肝气易动,情绪容易波动。常有心烦多怒,抑郁不乐,多悉善感。经期情绪稳定是预防月经病的重要措施,若不注重自我调节则会贻害无穷。(汪妇)

孕期:

孕期妇女保持情志舒畅同样重要,孕期妇女的精神、情绪、心理状态的调摄为“胎教”的重要内容。

胎籍母气以养,与母体的气血精神息息相关。

两者呼吸相通,喜怒相应,若孕母情志不节,则势必导致精气血运行失常,甚或伤胎,因此妇女怀孕之后,宜陶冶性情,安和血气,古人云:“守静即是胎教”,确有其理。临床上,因卒然惊恐或大怒而引起胎动流产者,屡见不鲜。

现代研究表明,孕妇长时间恐惧、愤怒、烦躁、悲哀等可导致身体机能和各种内分泌激素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新陈代谢紊乱,并使子宫内环境发生改变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如孕妇焦虑不安、惊恐不止可导致胎儿唇裂、腭裂等畸形,甚至难产。

女性健康与中医养生

女性健康与中医养生 如果您脸上长痘,面无光华;如果您睡眠不好,有黑眼圈;如果您手脚寒凉,腰酸痛经;如果您体态臃肿,渴望健康——请您学习中医养生,懂得这样得道理;女三十五岁,肾气渐衰;善补者滋阴潜阳;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血离气则死,气离血则亡;心平气与,血清颜清;美在其外,健在其内。把人补瘦,勿把人泻瘦,饿瘦。我今天给大家谈一谈中医养生,着重得多讲一讲女性问题,也就就是女性得养生,中医养生它就是一个古老得话课,但就是真正了解它得人并不就是太多,什么叫养生,简单得说:养生就就是养护生命,那如何养护生命呢?现在社会上关于保健得课题不少,但就是真正能够把天地人瞧成一体,把人作为自然得一个组成部分来瞧待养生得并不多,在某些方面存在了很多得误区,比方说我前两天听讲,全国妇女每年所消耗得化妆品大概就是四千个亿。这四千个亿给妇女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衰老得加剧。因为现在化妆品里边很少没有激素、没有汞、没有铅得,所以,经常使用化妆品得人,皮肤得毛孔都就是粗得。当您不用化妆品,人得气色还就是白里透粉得时候,这才就是真正健康得美。什么叫气色?在内有气,在外才有色。内无气,色从哪来?在四十年代得时候,英国得女性平均年龄只有四十岁。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她们用了大量得化妆品,化妆品里如果没有铅与汞,人得脸,不会白。但就是,人得皮肤它也与人其它机制就是一样得,它有吸收能力得,慢慢形成了铅、汞中毒。所以当时得英国妇女得平均年龄就就是四十岁左右。现在,在西方已经开始用自然疗法了。我英国得一个学生她就是做精油护理得,她讲它们精油就是出不了口得,因为天然得生产得那一点连英国人都不够。那么,西方与港澳在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把西方得垃圾送到了我们国内,这就就是蓬勃兴起得美容院。这之所以敢那么讲,因为我得养生第一批吸纳得就就是全国得这些美容队伍。那么,我得这些学生现在几乎都不再做了。因为,她们都不用。因为她们回顾到以前感觉到很羞愧,觉得就就是从

中医五脏养生要诀

不用药中医五脏养生要诀 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予。清代医学家。早年习儒,后弃而习医,从师于名医李中梓。由于他学医刻苦,肯于钻研,重视防与治,不仅善于治病,亦善于养生。着有《寿世青编》上、下两卷。 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他说“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寡欲——养心之道 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尤乘认为,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他告诫人们“怒易伤肝”。因为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肝病易出现“薄厥”(相当与中风)等病,多与爱生气,易激怒有关。 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陶渊明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 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平素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他说“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 从现代养生说,尤氏的“节食”保养脾胃观符合科学饮食原则。专家们研究,长期饱食有四大危害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保健的感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近些年来受媒体的宣传的影响, 大家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 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如今中医保健、食物养生、养生预防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很庆幸学校给 我们安排了中医保健这门课,虽然课时不多,一周就两节课,但是中医保健这门课让我学 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知道的但对我们却非常有用的东西,也让我对中医养生保健有了一定程 度的认识。 中医保健也可以叫做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传统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怡 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 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 的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 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 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中医学把精、气、神的保养看作人 体养生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就谈到过这些问题。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 三大法宝。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老子》中所说的“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 基本要求。 中医保健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平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 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中医保健 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中医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这三大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使人体达到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达到 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典名著《黄帝内经》就是讲解这方面的专著!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养我们的身体呢? 首先,我们要做到饮食有节,营养均衡。合理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人们常说“健康 是吃出来的”,同时也说过“病从口入”,这些都在说明饮食对健康的重大影响。我们平时饮食要有规律,调理有法,荤素搭配,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时要保持身心愉悦,细嚼慢咽。吃东西要有节制,既不能偏食,也不可暴饮暴食,更不能因为减肥而节食。只有这样我们 才有可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重要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的标志,而良好的心 态则是开启健康与长寿之门的“金钥匙”。中医特别重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对人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所以主张通过不不同的方式,如“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安神定志”等来调节化解人们的悲观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如果我们整日忧虑、烦恼、惊慌、焦虑,冷淡,怎么能使身材健康呢? 再次,养成良好的习惯。少抽烟,少喝酒,少熬夜,早起早睡,多运动,如果我们把 这些都做到了,那么身体健康也就不是问题了。现在的人每天玩电脑玩手机,坐下了就懒 得动,出门就坐车,运动越来越少了,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了。什么眼睛近视,肥胖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突出,心脏病等一系列的病都来了,而且有趋向年轻化的迹象。俗 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习惯,

四十五岁以后的养生长寿秘诀

四十五岁以后的养生长寿秘诀 四十五岁以后的养生长寿秘诀...(健康养生) 十个“一分钟”长寿不是梦;45-75岁养生20诀;闭目养生13式... 十个“一分钟”长寿不是梦 1.两手对搓一分钟。手掌快速对搓300次,刺激手掌的经络穴位可通六经、强化内脏、调和阴阳之气。可治疗肩痛、眼睛疲劳。 2.手指摩头一分钟。手指由前额深摩头顶至脑后,以每秒2-4次的速度,促进脑部血液回流,使发根得到充分营养,头发黑且光泽。 3.轻揉耳轮一分钟。双手指轻揉左右耳轮至热,舒适为止。有通经散热、保健听力的作用,尤其对耳鸣、目眩、健忘有防治功效。 4.转动眼睛一分钟。眼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30次,可提神醒目,有强化眼肌、防治慢性角膜炎、近视眼等功能。 5.拇指揉鼻一分钟。双手拇指上下揉鼻50次,可祛风雍塞,开肺窍,对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甚至对心脏病、动脉硬化症都有防治功效。 6.叩齿卷舌一分钟。轻叩牙齿,可使牙根和牙龈活血,卷舌可使舌活动自如,增加其灵敏度。 7.轻按肚脐一分钟,用双手掌心交替顺时针揉摩肚脐,可通畅胃肠之气,促进消化吸收。 8.收腹提肛一分钟。反复收缩,使肛门上提,可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 9.伸屈四肢一分钟,仰卧时血流缓慢,血液存留四肢过多,通过伸屈运动,使血液迅速回流,共给心脑系统足够的氧与血。 10.蹬摩脚心一分钟。仰卧以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可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并能清肝明目,对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耳鸣等均有疗效。 45—75岁养生20诀 45岁至65岁这个年龄段在人的一生中很关键,即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又是从中年走向老年的过渡期。因此,这个时期的养生更应引起重视,生活习惯更应讲究。几点拙见供中年朋友们参考。 1、测体重:要注意体重,过于肥胖会减少你的寿命。可采用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即用身高的平方除以体重,所的数据如超过25,即为超重。例如,你的身高是1.70米,用1.70x1.70,结果是2.89。如果你的体重是75公斤,用75除以2.89,结果是25.95(正常指数是20—25),则你的体重超重。 2、不吸烟:吸烟会使寿命平均减少10年。据有的医学专家说,在40岁至65岁间死亡的人,有30%是因患与吸烟有关的疾病而致命。因吸烟而患肺癌、支气管炎的占总患病人数的9%,有20%的吸烟者患心力衰竭。但如果在50岁前戒烟,你仍可恢复健康。

传统养生方法

传统养生方法 传统养生是以人体生命的整体观为理论基础,注重从人的整体出发,不论动、静或动静结合,都是通过自我的修炼和调养,使阴阳平衡,身心和谐,形意合一,内壮外强。 气功养生(吐纳、导引、行气、炼丹、禅修) 运动养生(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等) 按摩养生(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按摩推拿) 饮食养生(通过合理、卫生的饮食) 房事养生 药物调理养生(通过药物) 1.气功养生 气功是通过人的意识的作用,对生命过程进行自我调节,是一种独特的锻炼精、气、神的自我身心修炼的方法。简言之,气功就是自我调动人体的潜能,寻求健康长寿,与疾病、衰老作斗争的一种科学的自我修炼的方法。 气功锻炼主要通过调心、调息、调身,来达到防病治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吐纳养生——用呼吸、吐纳来健身养生以求长寿的方法,是一种最简便而又效果很好的养生法。 行气养生——通过行气来达到长寿的养生方法。 以六种不同的发音和口型,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使气血畅通,祛病强身。这就是被后人称之为“六字诀”的著名养生法。 导引养生——“导引”是我国古代养生家很重视的一种养生方法。主要是通过意念、呼吸和动作,来伸展肢体,宣导气血的运行,以达到健体养生的目的。 2.运动养生 通过身体的适量运动加上呼吸和意念的配合进行养生。这是我国养生家几千年总结的宝贵经验,与西方体育运动绝然不同。 如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形意强身功等。这是最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运动,因此是最受推崇的养生方法。 3.按摩养生 按摩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养生术。它是在“导引”、“按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现代医学理论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神经末梢的刺激,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组织间的代谢过程,来帮助并维持器官与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使机体得到改善

600年的养生秘诀[养生堂文字版]

600年的养生秘诀[养生堂文字版] 《600年的养生秘诀-1》开胃法 专家:沈绍功国家级名老中医 沈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沈氏女科全名叫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初,历经20代,有600多年历史了。 为什么叫沈氏女科,而不是沈氏妇科呢?因为妇科只是妇女的疾病,而女科就包含所有女人的疾病,包括不孕、青春期一些疾病。 沈氏女科首先注重开胃,有很多疾病先从脾胃调理。开胃跟养胃有所区别,开胃是让胃口先开,增加吸收。 脾胃乃后天之本,如果脾胃不好的话,百病丛生。沈氏女科注重开胃,认为“胃气为本”。沈老介绍了他家传的健脾开胃散,就是用焦山楂肉、谷芽、麦芽、神曲,等量研粉,每次冲服3克,帮助消化,专开胃口。什么人适合开胃呢?只要是吃完不消化、胃口不好的,脾胃虚寒的,都适合开胃,开胃不仅是增加吸收,使脾胃吸收能力强,而且还可

以促进消化功能。 胃口的重要不言而喻,再轻的病没了胃口就会加重,再重的病有了胃口必能起生。因此,开胃口、护胃气,成了上海沈氏女科的第一绝招。沈老给大家介绍2个开胃口的食疗粥:桂心红枣粥、延年益寿羹。 沈氏女科的三招法宝其中之一就是养肝法。 中医所谓的肝与西医解剖学所指的肝不尽相同。《黄帝内经》对肝的描述有二个方面:一是肝主谋虑。人体的精神活动跟肝密切相关,精神因素是许多妇女病的主要病因。二是肝藏血,血不养肝是许多妇女病的病根。基于这两个方面,所以沈氏女科认为“女子以肝为本”。 中医所说肝的病证比较复杂,常见的有3种类型:一是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闷伤感,胸胁不舒;二是肝火上炎,表现为头晕烦躁,失眠多梦,口苦尿黄;三是血不养肝,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精神疲乏。当然中医治肝办法也比较多,沈氏女科把中医治肝的方法高度总结,得出沈氏女科特有的养肝三法宝。沈氏女科养肝法一、滋补肾水,平降肝火。二、疏肝理气,解除肝郁。三、健脾柔肝,补充肝血。养肝重在养神,当然还应合理饮食,不能过饱,少吃多餐,控制肥甘,尤其是甜食。更年期有些患者嗜甜,这非但会致肥胖而且可增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生。

刘逢军教授讲座: 女性健康与中医养生(二)

刘逢军教授讲座:女性健康与中医养生(二) 整编:Niuniuyumami 太过”又不能“不及”、又不能不应时,这也是做人的原则。为什么说学中医和为政是相联的?我们过去一直讲叫医政相通。这是政治学的一部巨着“知识通典”,里边是以医论政。医学巨着《伤寒论》,是以政论医,所以才有不做良相就做良医,良医和良相它是通的,就在于所有的政务都是你身体的外延。所以,我们学养生你不要以为我学养生搞搞身体,不是的。当你真正明白养生的时候,周围的政务你就清楚了。政务和养生是一个道理。“不过”, 过了不行,但又不能“不及”,又不能够不应时。举一个很简 单的例子,炒菜,咱们就炒生菜吧,生菜广东炒的好,北方人不会炒,在北方的饭店一吃饭,拿上来以后,炒烂了,这是过了,菜炒过了烂了,又不能不及,炒不到火候菜是生的,所以“过了”和“不及”,东西都不行,也不能够不应时,什么叫不应时?炒生菜,我们有的人家炒菜现代一种理论,说油和盐杀菌,放了油放着葱花把盐哗的一放下去,那么你生菜在你还没炒熟的时候一锅水。什么时候放盐?应该把生菜炒完了,在芡里边勾点盐一洒就起锅,这个生菜颜色又好看,盐味又化上了。盐,吊百味,把生菜的味给吊出来了,这盐放的是时候。政界不也是这样吗?有的人傻干做“过”了,有的 人本来让你冲上的时候一楞神没冲上去这叫“不及”,有个好

的建议确实是不错的,但是你没当一把手的时候你提出来了,一把手就担心你篡权,所以,你什么时候当一把手,就什么时候做,要不然这事做不成。都一样,天下的理都是通的。学养生学的就是智慧,一个人非常重要的是智慧人生,这个我就不讲那么多了,理论上中国文化的书都有了,可以回去看一看,有一本书叫《中国龙文化养生之道》,该有的已经 有了。下面我利用这点时间就讲一讲:妇女的一些现代病,来的时候我太太跟我说,你先给大家讲一讲更年期,更年期这个病可以说深入人心,谁都知道有更年期这么一说,更年期是什么呢?更年期它就是一个衰老的表现,它并不是一个病,《黄帝内经》讲,中医讲的是虚岁说:女子四十九 岁叫天葵枯竭,女人到了四十九岁以后月经就没有了,就开始老了。但是,《黄帝内经》里接着又讲了一句话,“善保养者高寿仍可生子”,古代讲高寿是七十,会保养的人到了七十岁还能生儿子,这种情况在农村有,也就说正常的四十九岁没有月经是对的,但是会保养的人六十岁甚至到七十岁还应该有月经的。什么叫更年期呢?有月经你还属于中年人,没有月经你已经踏入了老年之家。我经常有的顾客告诉我,她说:她停经十年又有月经了,我说:“行了,那你又回来了,又算中年人了。” 更年期关键的关键是你的机制是否衰老了,就这么简单。为什么更年期妇女会出现潮热情绪烦躁? 问题发生在哪里呢?《黄帝内经》讲:天葵枯竭,任葵为水。

一个女中医写的女人保养秘笈,35岁以上的女性一定要看

1.如果你问“怎么我的头发那么油啊?”,那是因为你肝火太旺了,身体里内脏不能消化油脂,所以就把它排到脸上和头上了”,你还是会问,“那怎么办啊?”,我就会说“每天晚上用滚烫的开水泡脚泡上半个小时,慢慢就会好了”。我认为泡到出汗效果最好了,其实姐妹们如果满头满脸的出油的话,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调理肝脏,油慢慢就会少了。 2.他因为出油的原因毛孔也非常粗大,我就会用盐给他按摩脸,出油的皮肤质地都比较粗糙和硬,所以不用担心盐太粗。如果实在嫌盐不好的话,可以用盐加精油。特别是鼻子周围仔细的按摩,洗干净之后,是不是毛孔特别的小啊? 3.油脂球一定不能挤和抠,用按摩的方法最好了。去油的同时还能缩小毛孔和去角质,最后洗脸的时候,最好用冷热水交替洗,其实我强烈建议所有的女人都这样洗脸!热水肯定是不能单独用来洗脸的,温水和冷水还行,冷热水交替最好。 4.我是用脸盆装热水,洗脸池对着水龙头直接用冷水,就这样交替洗,很方便,但洗出来小脸白里透红,粉粉嫩嫩的,不但洗得非常干净,而且毛孔也缩小到不能再小了!同时,冷热水交替对黑眼圈也非常有效。因为冷水洗脸虽然很好,但刺激脸部,会使黑眼圈加重!(这个也很有效果,我每天都这样洗的) 5.同事买了一枚半克拉的钻戒,当她向我展示戒指时,我的感受只是“天呐,好糙好黑的手指”。钻石确实很大很美,装饰着美丽的你。但如果手不好好保养,那就变成反衬喽。 6.关于双手和脚的皮肤保养,最实用的DIY手膜就是红糖和蜂蜜混合后不停的按摩,一般的建议都是,要随身带护手霜,只要手沾到水就要涂一层。这种方法真的很麻烦!其实只要大家好好的利用夜晚,白天就不用麻烦了。 7.准备一副宽松的手套,每天晚上睡觉前,就用橄榄油美加净混合起来,厚厚的涂在手上,戴上手套睡觉,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双手就会越来越嫩,小细纹也都淡化了。(这个方法我在用,感觉不错哦) 8.如果手指关节粗大,就一定要按摩。用大拇指和食指逐个按摩每个手指头,最关键的是按摩手指的两侧,从根部到指尖,一个一个的按摩,这个按摩的方法可以使得关节粗大的问题得到解决,手指慢慢的就会粗细均匀了。 9.脚底的死皮是一定要磨的。大S之所以不推荐刨刀样的磨脚板,是因为她们艺人的脚经过长时间的保养,已经很嫩,刨刀就容易流血了。而刚开始护

中医养生要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中医养生要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出处与释义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释义: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顺应四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就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健康养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二、四季养生与脏腑的关系 1、肝主春,肝喜绿色食物,春天要多吃一些绿色蔬菜。 春季要加强肝脏的保健,保持情绪乐观,不大悲大喜或暴怒。只有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才能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另外,春季也能使肝气过旺,内火上升,这对脾胃会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所以还要加强脾胃的调节与保养。 2、心主夏,心喜红色食物如:山楂、红枣、枸杞等。 夏季出汗多,盐分损失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受到影响,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3、脾主长夏,脾喜黄色食物如:黄豆制品等。 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俗称“秋老虎”。长夏季节气候潮湿、温暖,在人体则与“至阴”之脾与之相应,天气闷热首要的防湿补脾。 4、肺主秋,肺喜白色食物如:白萝卜等。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养肺之品为宜。另外酸味食物能收敛肺气,而辛辣食物则发散泻肺。所以,秋季常吃梨、番茄、柠檬、乌梅、葡萄、山楂、石榴、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可养肺、润肺,还能达到止泻祛湿、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的作用。5、肾主冬,肾喜黑色食物如:黑豆制品等。 在季节上,肾主冬,主骨生髓,怕凉。在情智上,肾归“恐”,恐伤肾。咸养肾,但过咸则伤肾。 由于肾主纳气,因此冬季人也不能一味懒怠少动,要多开展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提高抗病力。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状态,因而要加强背部保暖,有助于肾的阳气升发。 冬天养肾,一是保暖,二是保持心情愉快,三是多吃些黑色食品,四是适度作一些室外阳光下的锻炼。 ? 三、四季养生宜忌 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与天地共阴阳,“天睡我睡,天醒我醒”,这是最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1、春季 天地万物俱生,乍暖还寒,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应注意养肝,让肝气舒发,精神愉悦,当夜卧早起散散步。逆之则伤肝,肝气内变。肝火旺的人在养肝时要忌烟、酒和少食辛辣的食物。 春天萌发、生长,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应注意春天养阳。

日常生活5个中医养生秘诀

日常生活5个中医养生秘诀 1.坚持几个“少”: 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有一首诗中写道“一眠万事了,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物,身在即为宝”。 2.坚持几个“常”: 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3.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 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蚁食,要少吃。现在许多人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运动,食物堆积在身体里。龟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体。 4.天天干洗面: 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每天早晨起床,反复做几十次。搓阳明经这个部位,气血运通。坚持干洗面,眼袋和皱纹慢慢都舒展了,比做美容还见效。 5.学会吐纳法: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提出:“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吐气的时候,不能把嘴张得太大,要无声,长气,吐完为止。吐气的时候,根据每个字发音的不同,口型有轻微的变化,吐气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气出到最长。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胎吸。胎儿在母亲身体里,虽然没有呼吸,但也有生命,这就是胎吸。练气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来,去除一切杂念,进入状态。按照方法做完气之后,会发现满口生津,古书称“上池之水”,然后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物质,不能随便吐掉,应做到“津常咽”。 6.“三通”: 我们现代人一直在不断地补,现在公路上交通堵塞,我们体内也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都是堵塞的结果。所以要把“补”改正为“通”。血脉要通、气要通和、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达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 7.坚持勤动脑: 不要以为养花、养草、养鱼,就是养生了,一点精神寄托都没有,衰老得反而快。马寅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歌德80岁的时候写《浮士德》,陆游《渭南集》里很多气壮山河的诗词都是60岁以后写的。不要以为60岁就到晚年了。

98岁老中医的8条养生秘方

98岁老中医的8条养生秘方 高寿,秘诀就在于“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八字养生法。 1.除了喝酒外,少吃凉菜。 在古代,人们吃到凉菜,一定是下酒用的,因为无论白酒、黄酒都是温热之物,有凉菜相伴,正好中和。现代人吃凉菜成了习惯,在我看来倒是不健康的,并不利于肠胃。

2.绝对不吃苦瓜炒鸡蛋。 中国人的确有爱吃鸡蛋的传统,早上煮鸡蛋,中午西红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鸡蛋也是寒凉之物,这两者加在一起,非常严重,在我看来就是毒药,奉劝大家千万不要吃。 3.早餐尊崇传统,白粥、油条或者煎鸡蛋。

吃什么健康,很多人抨击油条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觉得食物没有“美恶”,关键在于适度,白粥、油条、小菜,是中国人的传统,吃着舒服。煮鸡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鸡蛋的。 4.饮食有节。 道家有个观点,人这一辈子,吃的饭是有定数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着点吃,你就能活得长久。所以我绝对不暴饮暴食。

5.现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饥不饿 饥饿连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实两者有本质差别,“饥”是摄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饿”是主观感受,是想吃东西的欲望。频繁的过于强烈的饿的感觉是心水太旺,不觉得饿的状态属于心气不足。

不饥不饿是现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现在的孩子,肚子里面塞满食物,老是处于积食的状态。他们的肠胃相对满实,口臭、咽喉反复发炎感染、腹胀、不放屁、晚上睡觉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饥而饿,则是现代肥胖人的常见症状,这些人吃得很饱,但总是感觉饿。这个病机则在于心火过亢,情绪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内心存在深刻不满足感,以致出现食欲亢进。中医治疗一般用黄连、栀子等苦寒泄心的药物。 6.早晨不饿吃鸡蛋牛奶,那是毒药。 很多人问我吃什么有益健康,我说吃什么不重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才是关键。不饥不饿时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饭的时候,外界的时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钟。很多人在规劝人们要吃早饭,没有人关心早晨起来,当事人是不是饥饿,头天晚上的饭还在胃里没有消化,一点食欲都没有的人,又要塞进去一堆牛奶鸡蛋,不就是毒药吗?

中医传统养生小常识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 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进行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 一、提拉耳垂法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二、手摩耳轮法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三、提拉耳尖法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廓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四、搓弹双耳法两手分别轻捏双耳的耳垂,再搓摩至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弹回。每天两三次,每次20下。此法可促进耳朵的血液循环,有健肾壮腰之功效。 五、双手拉耳法左手过头顶向上牵拉右侧耳朵数十次,然后右手牵拉左耳数十次。这一锻炼还可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减轻喉咙疼痛,治慢性咽炎。 六、双手掩耳法两手掌掩两耳廓,手指托后脑壳,用食指压中指弹击24下,可听到“隆隆”之声,曰击“天鼓”。此刺激可活跃肾脏,有健脑、明目、强肾之功效。 七、全耳按摩法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八、双手扫耳法以双手把耳朵由后面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以上八法,可根据各人所需选择,或单项或几项配合进行,只要能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简单易学的强肾健体保健法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 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肾阴虚者,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 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

谈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谈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姓名:曾伟燃学号:2009111183 系别:09级临床医学6班“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国传统养生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中所讲的“一阴一阳谓之道”、《易·系辞上》所说的“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以及《老子》的“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精、气、神的保养是最重要的内容,为人体养生之根本。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就像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库,值得我们再三探索。 中医具有其深度的养生思想观: 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

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同时,中医养生有其独特的看法: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

五脏的养生要诀

五脏的养生要诀 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予。清代医学家。早年习儒,后弃而习医,从师于名医李中梓。由于他学医刻苦,肯于钻研,重视防与治,不仅善于治病,亦善于养生。着有《寿世青编》上、下两卷。 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他说“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寡欲——养心之道 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

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尤乘告诫人们,欲使养心,就要“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戒怒——养肝第一要务 尤乘认为,肝喜条达,有疏泄功能,能调畅人体气机。他告诫人们“怒易伤肝”。因为忿怒可阻塞气机而不舒,使其疏泄条达功能失调。肝病易出现“薄厥”(相当与中风)等病,多与爱生气,易激怒有关。书云大怒伤肝,血不荣于筋而气激矣。气激上逆,呕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医叙论》曰世人不终善寿,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聚毒攻神,内伤骨髓,外乏肌肉,正气日衰,邪气日盛,摧残身心非浅也。 陶渊明诗曰怒气剧炎火,焚和徒自伤。 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节食——保养脾胃良方 平素如何保养脾胃?尤氏主张节食。他说“欲不可过,过则湿而不健,食不可过,过则壅滞而难化。因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兽肉,茹素则心清而肠胃厚。” 从现代养生说,尤氏的“节食”保养脾胃观符合科学饮食原则。专家

中医养生小常识

按中医来说人的体质可以分为:平和、阳虚、阴虚、湿热、气虚、血虚等等,下面简要介绍。 一、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是指人的正常体质,各项生理功能正常,不必进补,饮食应该多样化,且清淡。 二、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的人常感手脚发凉,畏寒,大便稀溏。养生要点:温补阳气,健脾益气,食宜温阳之品,起居要保暖,防止出汗过多,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三、阴虚体质 阴虚体质的人,一般形体瘦长,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口、眼干燥,便秘,总想喝水。养生要点:滋阴润燥,食宜滋阴润燥之品,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四、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的人,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养生要点:注意清热利湿,食忌辛温滋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熬夜、过于劳累,运动宜增强。 五、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的人,经常感觉神疲乏力,容易出汗。养生要点: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平时多食用益气健脾的食物。运动宜柔缓,不宜剧烈运动。 六、血虚体质 血虚体质的人,面色苍白无华,心悸气短。养生要点:补血养血。平时多食用补血之品,如红枣,赤豆,桂圆之类食物。

老年人养生要诀 中医养生不贪精 老年人长期讲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摄入的纤维素少了,就会减弱胃肠的蠕动,易患便秘。 中医养生不贪肉 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以及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中医养生不贪硬 老年人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如果贪吃坚硬或是煮得不熟烂的食物,久而久之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中医养生不贪迟 三餐进食时间宜早不贪迟,有利于食物消化与饭后休息,避免积食或是低血糖。 中医养生不贪热 老年人饮食宜温不宜烫,因热食易损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要是长期服用烫食刺激,还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中医养生不贪快 老年人因牙齿脱落不全,饮食若贪快,咀嚼不烂,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同时,还易发生鱼刺或是肉骨头鲠喉的意外事故。 中医养生不贪酒 老年人长期贪杯饮酒,会使心肌变性,失去正常的弹力,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老人多饮酒,还易导致肝硬化。 中药煎煮的方法

女性健康与中医养生

女性健康与中医养生 刘逢军教授主讲 如果你脸上长痘,面无光华; 如果你睡眠不好,有黑眼圈; 如果你手脚寒凉,腰酸痛经; 如果你体态臃肿,渴望健康—— 请你学习中医养生,懂得这样的道理; 女三十五岁,肾气渐衰; 善补者滋阴潜阳; 心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心平气和,血清颜清; 美在其外,健在其内。 把人补瘦,勿把人泻瘦,饿瘦。 我今天给大家谈一谈中医养生,着重的多讲一讲女性问题,也就是女性的养生,中医养生它是一个古老的话课,但是真正了解它的人并不是太多。 什么叫养生,简单的说:养生就是养护生命,那如何养护生命呢?现在社会上关于保健的课题不少,但是真正能够把天地人看成一体,把人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养生的并不多,在某些方面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比方说我前两天听讲,全国妇女每年所消耗的化妆品大概是四千个亿。这四千个亿给妇女带来了

什么呢?带来了衰老的加剧。 因为现在化妆品里边很少没有激素、没有汞、没有铅的,所以,经常使用化妆品的人,皮肤的毛孔都是粗的。当你不用化妆品,人的气色还是白里透粉的时候,这才是真正健康的美。什么叫气色?在内有气,在外才有色。内无气,色从哪来?在四十年代的时候,英国的女性平均年龄只有四十岁。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用了大量的化妆品,化妆品里如果没有铅和汞,人的脸,不会白。但是,人的皮肤它也和人其它机制是一样的,它有吸收能力的,慢慢形成了铅、汞中毒。所以当时的英国妇女的平均年龄就是四十岁左右。现在,在西方已经开始用自然疗法了。我英国的一个学生他是做精油护理的,他讲它们精油是出不了口的,因为天然的生产的那一点连英国人都不够。那么,西方和港澳在我们改革开放以后,把西方的垃圾送到了我们国内,这就是蓬勃兴起的美容院。这之所以敢那么讲,因为我的养生第一批吸纳的就是全国的这些美容队伍。那么,我的这些学生现在几乎都不再做了。因为,他们都不用。因为他们回顾到以前感觉到很羞愧,觉得就是从骗人开始的,明明这里边有铅、有汞、有毒,但是,为了赚钱。所以,现在我的学生当中不容许有一个搞美容的。男子往往把自己的兴奋点放在才气上,女性有相当一部分精力要放在自己美丽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为过,但是要美,我们要回到一个简单的基础上,那就是要使你身心年轻,十八九岁的姑娘她不愁,为什么呢?因为,她年轻。年轻她就有朝气她就美,

中医养生格言警句

中医养生格言警句 1、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 2、活到老,学到老,知识多,身体好。不知保养不算巧。 3、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 4、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养生要集》 5、解忧排怒松弛秘诀:冷静五分钟。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优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身体。 6、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以曰招蹶之机。——《吕氏春秋》 7、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 8、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 9、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 10、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 11、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 12、高兴与悲伤,快乐与凄怆,欣慰与苦闷,安详与旁徨,振奋与萎靡,宽松与紧张,愉快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欢欣与惆怅,前

者促进健康,后者诱发病恙。 1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 14、快走慢跑健身操,治疗疾病是法宝,药疗食疗与神疗,三管其下疗效好。 15、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 16、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17、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 18、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 19、养花添情趣,延年又益寿:养花辛苦有谁知,风风雨雨要护持,但愿来春春意浓,瑶花喜见缀琼枝。 20、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养生要集》 21、思想要乐观,性格要开朗。饮食要清淡,起居要有常。 22、柳颜赵欧四大圣,书法精妙传后人,挥笔潇洒情志浓,泼墨凝思又安神。动中有静静自安,静中有动动健身。书法巨匠均长寿,平均终年逾八旬。 23、老年膳食安排巧,精、兼、少来身体好。精:食物新鲜,营养全面;兼:食不厌杂,粗细配搭;少:三四五顿,七八分饱。 24、安静固然可爱,恬静尤为可贵。注重养生就要学会:“闹

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论中医养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养生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以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深厚底蕴,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揉和了儒、道、释家以及诸子百家的哲学观点,博采众家之精华,堪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1.道家思想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思想渊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思想流派中,道家文化一直被学界公认为与中医学的渊源最为密切,对中医养生文化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中医养生一词,最早由道家提出,后世一直沿用摄生和养生两词。道家思想以道为核心,这种思想体系影响和促进了养生学形成。因此,道教思想和文化与中医养生理论如影随形,密不可分。 道家的宗旨之一是追求长生不老,养生、避世、清心、寡欲等方式都是为了达到祛病延年、全命保生的根本目标。道家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道家的重要思想为中医养生文化吸收,这一切都与道家文化的道法自然精神契合无间。 许多著名的道医在道教理论及养生学方面都有突出贡献,历史上一些有影响力的养生学著作也大多为道教徒所著。唐代药王孙思邈也是一名道医,他不仅精通医术,也崇尚老庄,尤其将道教的服食方法引入中医养生领域,倡导药食两攻,为中医养生食疗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2.儒家思想促进和丰富了中医养生文化 儒家思想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以孔、孟之学为代表。孔子一生倡导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孔子认为,具有仁德者方可通向长寿之路。因此养身旨在养心,养心是为养性,把这种养性观融入中医养生文化之中,通过养性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儒家思想开创了身心并重的养生之道,形成了自身传统特色和优势。儒家推崇中庸之美,追求一种恰如其分,达到整体和谐的完美。儒家文化不走极端,温良平和的特点对养生文化有很大的影响,与中医养生倡导阴阳调和的真谛相似。可见,儒家的中和思想已经成为了中医养生的指导思想。 儒家思想还为中医养生提供了不少具体方法。孔子倡导君子食无求饱,反对饮食不节,而且要求除定时定量地进餐外,还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来考虑饮食的宜忌。若饮食不节,则必发病而伤身。这种食无求饱的说法,与现代养生学的观点是相一致。劳动和体育锻炼是重要的长寿之道,运动是维持人体健康最基本的因素,运动亦是万事万物的固有属性。中医养生学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指导防病治病,以求延年益寿。 3.佛家思想对中医养生的补充作用 佛教并非中国本土之宗教,但其传入后很快被中国化,原有的文化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佛学思想自东汉以后开始便盛行于中国,然而其在养生方面的见解易受到忽视。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过程中,佛家思想也对中医养生思想产生过重大影响,进一步丰富充实了养生内容。 佛教讲求禅定,强调心灵为一切身心现象的主宰,并将它作为调节心绪的一种手段和精神治疗的一种方法。佛家侧重于通过心理修养来影响进而健壮人格,与中医养生学的养心异曲同工。 佛教戒律是修行僧尼严格遵守的清规戒条,要求修行者务必使自己的言语、意念、行为都符合道德规范,做到要乐施行善利众,也就是养德。佛教五戒如素食主张,就对中医的食养、食疗思想的形成有不同程度影响。佛教中一些理论的精髓,与东方传统文化在根本上是相吻合的。这些积极的东西经过历代医家的吸收,已改变了它特有的宗教内涵,逐渐被纳入了我国传统的中医养生学之中。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都重视养生,各家思想都反映了对中医养生学的理性认识,三者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并相互补充。养生学集道、儒、佛家思想的精髓,兼收并蓄并相得益彰。从养生角度而言,这三者的思想精髓实际上亦趋于一致,加上旁涉其它各家的精要,再与医家丰富的医疗卫生经验血肉交融,故而逐渐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思想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