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希罗多德-历史-海伦与特洛伊战争-课堂发言

希罗多德-历史-海伦与特洛伊战争-课堂发言

希罗多德-历史-海伦与特洛伊战争-课堂发言
希罗多德-历史-海伦与特洛伊战争-课堂发言

希罗多德《历史》,第二卷

有关海伦

亚历山大从他主人美涅拉欧司(斯巴达)那里拐诱走其妻子和掠夺财富,在乘船返回故国的时候,因为海风而被吹送到了埃及海域,而登陆点恰是盐池的神殿所在地,据说可以为逃跑的奴隶提供永久性庇护,其奴隶趁机逃跑,并向埃及人控诉亚历山大的不义之举,尼罗河河口守吏托尼斯奉孟斐斯的普罗铁鸟斯之命逮捕亚历山大,并对亚历山大做了审判:没收海伦和财产,其和其奴隶三天内离开埃及。——以上是祭司对作者的讲述。作者又征引了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有关海伦到普罗铁鸟斯的诗句,并指出塞浦路斯叙事诗和荷马有关诗句的矛盾之处。

有关特洛伊

依然是祭司所言——美涅拉欧司在希腊大军的援助下,作为使者之一赴特洛伊谈判,要求放回海伦和归还财宝,但铁鸟克罗斯人坚持称海伦和财宝在埃及而不在特洛伊,特洛伊因此遭到攻击,而后美涅拉欧司再次听说并确认海伦和财宝在埃及的消息,遂去埃及孟斐斯取回海伦和财宝,为迅速离开而做了对不起埃及的事:杀害了两个孩子作为牺牲。

作者由此得出结论:亚历山大确实因海风而到达埃及,并且海伦和财宝被没收于埃及,而不是亚历山大顺利带海伦和财宝顺利返回故国,否则故国也不会冒着灭亡、人民被杀害的危险而不交出海伦和财宝,况且亚历山大也不是故国的继承人,其还与继承人海克托尔有矛盾,故国也不会为其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再退一步,即使海伦市继承人海克托尔的妻子,为了国家他也会交出。

作者在分析特洛伊灭亡时,认为是“天意注定”。史料的相互考证补充与作者的合理推论相结合。埃及统治者普罗铁鸟斯慎重而不处死任何异邦人的准则,尽可能的避免了由此可能导致的冲突,并且在美涅拉欧司到访受到礼遇,把海伦和财宝归还于他,体现了其是“文明人”,亚历山大诱骗海伦和财宝,美涅拉欧司杀害埃及小孩,都是野蛮无理——这还有待其他史料的考证,埃及人真实如此文明国家?

浅谈希罗多德在《历史》中体现的史学思想

浅谈希罗多德在《历史》中体现的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创立历史叙述体,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人。他书中所体现出来的进步的政治观和平等的民族观等史学思想对西方史学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今学习历史仍有借鉴作用。 标签:希罗多德;《历史》;史学思想 一、生平简介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真正的历史著作,他第一次在传闻和信史之间划出界限,使西方出现真正的历史学,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人,他被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兼文学家西塞罗称为“历史之父”。 希罗多德出生在小亚细亚多里斯人的城市哈利卡那索斯,是古希腊人早期向海外开拓时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他的家族是当地的一个名门望族,所以希罗多德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为希罗多德日后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打下了基础。他青年时曾积极参加本城的政治活动,反对僭主政治,因遭到失败被放逐到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他在那里学会了伊奥尼亚方言。后来,僭主统治者被推翻,他一度曾返回故乡。不久他又因同国人意见不合而再次出走,从此再没有回去过。 大约从30 岁开始,希罗多德开始四处游历,他到过小亚细亚诸城市、希腊本土、马其顿、埃及、腓尼基、叙利亚、黑海沿岸、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等地,几乎走遍了当时希腊人心中的整个世界。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考察名胜古迹,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收集各种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这大大开阔了希罗多德的眼界,他见闻之广在当时来说是非常罕见的,这为他以后的创作积累了资料。 希罗多德大约在公元前447年来到了雅典,当时雅典刚刚经历了希波战争,获得胜利的雅典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希罗多德来到雅典后积极参加各种政治文化活动,与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等人有过交往。希罗多德赞赏雅典的民主政治,对希腊城邦在希波战争中打败波斯的侵略十分敬佩。他收集了很多有关资料,在伯里克利和友人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希罗多德决心写一部关于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大约在公元前443 年,希罗多德跟随雅典人来到意大利南部进行殖民,建立了图里奥伊城邦,并取得该城公民权。之后他开始将主要精力用来写作《历史》,直到公元前425 年去世。 二、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是复杂的,既有唯心史观成分又包含唯物史观成分。这两种史观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合是轮流出现的,有时是唯心史观占主导,有时是唯物史观占主导,这种历史观上的两重性是受作者所处的时代所制约的。希罗多德来到雅典时,正是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在这种氛围下雅典

希罗多德-历史-海伦与特洛伊战争-课堂发言

希罗多德《历史》,第二卷 有关海伦 亚历山大从他主人美涅拉欧司(斯巴达)那里拐诱走其妻子和掠夺财富,在乘船返回故国的时候,因为海风而被吹送到了埃及海域,而登陆点恰是盐池的神殿所在地,据说可以为逃跑的奴隶提供永久性庇护,其奴隶趁机逃跑,并向埃及人控诉亚历山大的不义之举,尼罗河河口守吏托尼斯奉孟斐斯的普罗铁鸟斯之命逮捕亚历山大,并对亚历山大做了审判:没收海伦和财产,其和其奴隶三天内离开埃及。——以上是祭司对作者的讲述。作者又征引了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有关海伦到普罗铁鸟斯的诗句,并指出塞浦路斯叙事诗和荷马有关诗句的矛盾之处。 有关特洛伊 依然是祭司所言——美涅拉欧司在希腊大军的援助下,作为使者之一赴特洛伊谈判,要求放回海伦和归还财宝,但铁鸟克罗斯人坚持称海伦和财宝在埃及而不在特洛伊,特洛伊因此遭到攻击,而后美涅拉欧司再次听说并确认海伦和财宝在埃及的消息,遂去埃及孟斐斯取回海伦和财宝,为迅速离开而做了对不起埃及的事:杀害了两个孩子作为牺牲。 作者由此得出结论:亚历山大确实因海风而到达埃及,并且海伦和财宝被没收于埃及,而不是亚历山大顺利带海伦和财宝顺利返回故国,否则故国也不会冒着灭亡、人民被杀害的危险而不交出海伦和财宝,况且亚历山大也不是故国的继承人,其还与继承人海克托尔有矛盾,故国也不会为其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再退一步,即使海伦市继承人海克托尔的妻子,为了国家他也会交出。 作者在分析特洛伊灭亡时,认为是“天意注定”。史料的相互考证补充与作者的合理推论相结合。埃及统治者普罗铁鸟斯慎重而不处死任何异邦人的准则,尽可能的避免了由此可能导致的冲突,并且在美涅拉欧司到访受到礼遇,把海伦和财宝归还于他,体现了其是“文明人”,亚历山大诱骗海伦和财宝,美涅拉欧司杀害埃及小孩,都是野蛮无理——这还有待其他史料的考证,埃及人真实如此文明国家?

浅谈希罗多德的人本史观

浅谈希罗多德的人本史观 社会学院081 马美娟08161101 希罗多德被后人誉为西方“史学之祖”,不仅在于他创立了历史叙述体的撰写方法,还在于他在古希腊史学发展史上,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用批判的精神研究历史,对希腊人本史观的萌芽有着重大贡献。 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开篇序言中就直截了当的提到,之所以写作《历史》,“是为了保存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要把他们之间发生的战争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他打破了以往叙述历史记神事,将神作为历史的主题的史学观。他记述视野所及,当时人所知的广阔世界,叙述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西亚、北非等各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在他看来,研究历史必须要把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见解加进去,用较为理性的眼光看待历史。因而在分析希腊战争的胜利的时候,他力图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人性等角度来分析。然而,遗憾的是,希罗多德并没有跳出“神”的范围,在《历史》中,希罗多德使用文献资料之一就是“神谕”,而且,他对于预兆、神谕以及祷文等深信不疑,不自觉地将神话就看做历史,认为这些就是事件成败的预示。因此,在分析历史的时候,他还不忘从神的意旨来分析事件成败得失的原因。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希罗多德的人本史观只是西方史学史上人本史观的萌芽。 那么,希罗多德的人本史观的出现是否有其历史必然性呢?应该说,这是肯定的,在分析西方史学人本史观的根源的时候,学者多从当时希腊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来分析。从政治层面来说,希腊城邦制度的核心是“公民集体”。因而,当时城邦的公民具有很高的自由意识,尤其当城邦处于经济繁荣与政治发达的时候,公民们更是宣扬人的意志,讴歌人的力量,人本思想在这种自由、自主的氛围下产生就不足为奇了。从文化方面看,雅典文化领域形成的宽松自由的学术气氛,使得不同思想自由发展,百花齐放。新的思想,新的学说,它们日益冲击着传统观念。而智者学派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提出来“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样的观点,将人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人本史观的出现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从思想意识层面看,有学者认为在古代希腊人的思想意识中,宗教迷信色彩比较淡薄,所以当神人同一之时,人类就对外部世界及其自身就会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对于这些观点,我认为,就前两点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对于宗教迷信较淡薄这一观点来说,我不敢苟同,因为古代的希腊人无

浅析希罗多德《历史》中的复仇情节

浅析希罗多德《历史》中的复仇情节 摘要:享有西方“史学之父”称誉的希罗多德,很早就为中国学者所关注,其著作《历史》所呈现出的宿命论、神嫉观、人本思想更是学者们依然研究的主题,相对而言,《历史》一书所展现出的复仇思想则鲜有提及。受古希腊传统思想和作者个人经历的影响,复仇情感在《历史》中的表达也是特别突出的。本文梳理了《历史》中的复仇情节,从中我们能够看到希罗多德笔下独特的复仇思想,同时也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理解希氏的这部《历史》。 关键词:希罗多德;《历史》;血亲复仇;个人复仇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而神话又是古希腊独有文明特色的源泉。古希腊的神话向我们展示了远古时代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其中复仇三女神的故事深深影响了希腊人的心理,成为希腊思想特色中的一个典型。因受到伤害而复仇,在希腊人的内心具有特殊意义,在希罗多德的笔下也有独特表达。 一、血亲复仇 血亲复仇是指那些与被害人有血缘关系的人,为他们遭受过伤害的亲人报仇的行为。《历史》中记载了大量悲壮惨烈的血亲复仇情节,这类复仇在希罗多德的笔下细化到为子复仇、为夫复仇、为兄复仇。 在《历史》第一卷中,哈尔帕古斯因没有杀掉米底国王阿斯泰亚基斯的外孙居鲁士,反被阿斯泰亚基斯惨杀亲生骨肉,由此引发了哈尔帕古斯暗中图谋对阿斯泰亚基斯的复仇。最终,成功串通居鲁士推翻了阿斯泰亚基斯的统治。当哈尔帕古斯看到阿斯泰亚基斯做了俘虏,就来到他的跟前,眉飞色舞地嘲弄奚落了他一番,辛辣的言辞中述尽了他的复仇快感。 第一卷中还记载了一则母亲为子复仇的片段。当居鲁士意图征服马撒盖泰领土时,用龌龊的诈术战胜了当地女王托米莉斯的儿子时,终将女王激怒,扬言:“嗜杀成性的居鲁士啊,不要为你那卑鄙的胜利而沾沾自喜了:葡萄汁酿的酒——这种东西,你们喝下它就会失去理智;这种东西下了肚,还会使你们的狂言恶语破口而出——你们正是用这种毒物陷害了我的孩子,从而制服他,而不是在公平而公开的交战中击败了他。现在你听从我的忠告……也就见好就收吧。如果你不肯听从我的忠告,那我作为马撒盖泰人的主人,我对太阳起誓,不管你是多么嗜血如狂,我也会叫你喝个够的。”①居鲁士对此置若罔闻,女王的儿子酒醒后因耻辱自杀,由此一场血战展开,最终战胜居鲁士的女王复仇成功,将敌人的头颅浸于血囊中。 《历史》第四卷中曾记载了一则为夫报仇的情节。库列涅人的首领阿克西劳斯在同利比亚人厮杀奋战中遭到惨败,悲愤交加的阿克西劳斯重病在床,服药期间,却遭到其兄利阿库斯的杀害,原本以为可以从此享受王权的利阿库斯,却反

希罗多德《历史》之 读书笔记

希罗多德《历史》之读书笔记 《希罗多德历史》上册之论文期末论文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希罗多德《历史》的上下册,其上册与下册给我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上册的内容不像一本关于战争的历史书,而更像是希罗多德环游各国时所写的观后感类的散文,上册的内容并没有严格的主线,包括有地理,文化,神话,风俗,政治,战争等,而下册是严密的写了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对于我们研究希波战争史有非常大的帮助。 希罗多德在编撰《历史》时所奉行的宗旨是只要是他所听到的或看到的,不管正确与否,他都会把它记录下来。因此,我们在看希罗多德《历史》时也要注意史料的正确性,带着怀疑的态度来观看这本书。 接下来我所写的是我看完希罗多德的《历史》后的收获和感想。 从希罗多德《历史》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当时的希腊,还是波斯等国,在实行重大事件,例如战争,都会进行神托,这非常类似与我们古代中国商周时期的占卜。这种神托就相当于玩弄国家命运,但是在当时他们是非常相信的,例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历史》上册的第31页第66部分拉凯戴孟人派人去请示神托,问是否能够征服全部阿尔卡地亚,佩提亚告诉他们不可以,但是可以进攻铁该亚,拉凯戴孟人深信不疑,结果不仅没有占领铁该亚,反而成为了敌人的奴隶,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而这种依靠神托的事件还有许许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于我来说,在《历史》上册中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居鲁士与 其外公阿司杜阿该斯的故事了。虽说阿司杜阿该斯是想要维护他自己的统治,但是我对于他残忍的迫害自己的外孙子居鲁士的行为感到可耻,不过类似这种行为古今中外都有,比如中国的玄武门之变,或许,要想长久的统治,就是不能够带有太多的私人情感。而居鲁士可以幸存下来,哈尔帕格斯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居鲁士后来可以返回波斯,这和居鲁士本身的智慧胆量是密不可分的,就像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第60页第五行所写,阿司杜阿该斯望着居鲁士问:“是你这样 一个贱人的儿子竟敢对我们国内最大人物的儿子施行无理吗?”居鲁 士并没有畏惧国王的质问,而且还非常从容的回答了他的问题,我想这是没有多少孩子可以做到的,而这也是成为一代国王所必不可少的品性。果然,居鲁士安全的回到了波斯,在哈尔帕格斯的帮助下,召集波斯人,并联合叛离美地亚人的那些人一起摆脱阿司杜阿斯的统治,最后还打垮克洛伊索斯,成为了整个亚细亚的主人。 另外,在希罗多德《历史》当中,有不少故事是引发人深思的,并且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例如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第45页第18段克洛伊索斯所说:“没有一个人愚蠢到爱好战争甚于和平,不是像平时那样儿子埋葬了父亲,而是父亲埋葬了儿子。”我觉得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生离死别成为了战争的常态。具有哲理性的花语是可以触动人心的,当居鲁士听到克洛伊索斯所说的话时,居鲁士不仅没有杀他,还要他坐在身旁,对他照顾备至。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认为居鲁士是一个具有宽阔胸襟和重视人才

外国史学史讲义之一希罗多德

——本科生研究生外国史学史讲义之一 希腊古典史学的开端 古希腊史学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因此,古希腊史学也对罗马史学以及后来的欧洲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一部部历史巨作和一个个历史学家的史学思想而实现的。在古希腊,作为我们现在熟知的历史编撰体裁:叙事体、传记体、编年体,以及和以涉及时空范围划分的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都已出现。就是现在流行的文明史、社会史也有类似的专门著作出现。但其内涵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今天有所不同。“六经1皆史”的原则运用于古希腊文明初期也未曾不可。文史不分家希中皆然。 一、史诗与史话家 希腊的史学萌芽始于著名的荷马史诗。史诗所反映的虽然不是真正的历史事实,但其中包含了真实的历史的内核。史诗并非希腊人的专利,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有过史诗。中国、印度、两河流域曾留下了珍贵的史诗作品。 史诗是历史写作的开始,但它不属于真正的历史作品。因为其中文学虚构的成分过于浓厚。不过其中所反映的历史线索却是历史家所必须关注的。以荷马史诗为例,正是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对荷马史诗所反映的特洛伊战争真实性的坚信不疑,才使得爱琴文明的辉煌得以重见天日。2009年的希腊之行我亲眼看到了施里曼主持发掘的迈锡尼遗址,以及与他擦肩而过的克诺索斯王宫遗址,参观了施里曼在雅典的故居,感触很深。我常想,如果不是施里曼对荷马史诗的痴迷,今天古希腊的历史将会缩短近两千年。今天的人们既不会知道有克里特文明,也不会知道有迈锡尼文明,更不会在古希腊的历史发展序列中命名一个时期为荷马时代。希腊古典时期的历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完全淹没在神话的迷雾之中。 赫西阿德(Hesiod)是稍后于荷马的希腊又一位著名史诗作家,生活于公元前8-前7世纪之交。他留下两部著作:《神谱》(the Theogony)与《田功农时》(Works and Days,一译《工作与时日》)。前者是对诸神起源及其世系的追溯,纯属神话,但对希腊人的宗教观念有很大影响。其中提到了神人的结合,从而为某些显贵家族提供了神圣的起源。后者是对其弟弟的伦理教谕和农业、谋生方面的指导,其中包含了对当世的感叹。他认为人类繁衍至今,经过了五个时代:黄金、白银、青铜、英雄、黑铁。人类的状况一代不如一代,而他自己就生活在难以忍受的黑铁时代。这是古希腊人首次对人类历史演变发展序列的描述,以神话形式反映了人类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他对古代的歌颂,往昔的怀念、实际上反映了当世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具有明显的乌托邦特征。 《田功农时》也反映了当时中部希腊农村阶级分化,贫富对立,弱肉强食的状况。强权即公理,“力量就是正义,虔诚不是美德”就是那个社会不平等的真实写照。这是研究古风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及阶级关系的最可靠资料。 继史诗之后在古希腊出现的具有史学性质的作品是散文史话。这类作品虽然 1《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乐经》失传,只剩下五经。

希罗多德研究综述

希罗多德研究综述 摘要:希罗多德是历史之父,对他的研究不计其数,综合查阅相关论文,就目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分类,分析了目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 关键词:希罗多德,研究方向,研究综述 引言:希罗多德,公元前5世纪(约前480年─前425年)的古希腊作家、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一书,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希罗多德也因此被尊称为“历史之父”。目前知网关于希罗多德的研究不少,深入分析各篇论文,总结概括大致类型特点,为查阅或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目前关于希罗多德的研究方向 (一)、对希罗多德“探究”手法的研究 吴晓群《论希罗多德的“探究”是何以成为“历史”的》、《希罗多德的“历史书写”》,以希罗多德研究中这两种学术思潮为背景,通过对希罗多德著作产生的思想背景、文化语境及其作者的写作方式和叙事逻辑等方面的考察,从古代典籍产生的历史语境,希罗多德时代特征即口述传统的背景和对公众记忆,力图从思想史的角度综合论证,希罗多德所开创的这种写作体裁是古代希腊人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它与后世的"历史学"有着实质性的关联与承接关系。张巍《希罗多德的“探究”——《历史》序言的思想史释读》剖析希罗多德“探究”的内涵。 (二)、对司马迁和希罗多德的比较研究 贺祥麟《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凌峰《希罗多德与司马迁》,林青;蒋颖贤《希罗多德与司马迁》,吴建华《远隔千山万水史家所见略同──比较司马迁与希罗多德的生平与史著》,杨俊明《“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之比较研究》等,将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就其地位,对后世的影响,写作手法,史学思想,史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三)、对希罗多德史学思想及史学方法的研究 辇宏晔《希罗多德《历史》中的因果解释》、刘佳《浅谈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体现的史学思想》、黄英贤《评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与史学方法》。杨俊明、付静《评希罗多德<历史>的结尾——兼论希罗多德写作目的》、陈静文《浅析希罗多德<历史>中的复仇情节》、胡幸福、杜平《希罗多德所记中亚史的价值》、朱耀辉《希罗多德与理性批判史学——古希腊文明创新精神侧视》、李琼《从个性心理浅析希罗多德及其<历史>》、张立进《历史中的政治与政治中的历史——从

南京大学西方史学史讲义

西方史学史 早在希腊神话时期就有历史女神(Clio),她把人世间的一起善恶都记录下来,但西方真正的史学史直到19世纪才出现,在此之前虽有史学史存在,但体系不够科学。 推荐阅读书目: ·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较为推荐为课本 ·郭圣铭:《西方史学史概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郭小凌:《西方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张广智张广勇:《史学:文化中的文化》 第一讲古希腊史学 古典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文化 古希腊史学,源于古希腊传说。历史女神clio居于九位文艺女神之首,同时也说明在古代时期是把历史当做文艺来看待,希罗多德的《历史》,在当时差不多是被当成文学来欣赏的。 一、克里奥的童年——古希腊史学的萌芽 1.神话与史诗 古希腊留给后世的神话遗产相当可观 ·古希腊的神话以奥林匹斯山为中心(奥林匹斯山的众神) 宙斯是众神之父。以风暴雷电示怒,并主持天地间的正义。 众神的信使:赫尔墨斯。是宙斯与迈亚爱情的结晶。 智慧女神:雅典娜。希腊的保护神,宙斯之女,据说从宙斯头上长出。雅典娜也是正义的战争之神,是英雄的保护神。 爱与美神:阿佛洛狄忒 ·希腊神话的重要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论” 帕里斯的裁决——特洛伊战争的源起 帕里斯、不合女神厄里斯、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 阿喀琉斯的父亲佩留斯和忒提斯女神结婚 金苹果“献给最美丽的女人” 史诗是从神话传说到历史记录的过渡形式 (1)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城邦的吉尔伽美什史诗 历史上发现最早,在巴比伦时期。叙述的是一个叫布鲁克的国王,认识了一个由神创造的人,并且与之结下友谊,他们一起为民除害。在此过程中,也提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了庆祝鹤嘴锄的发明人们举行了欢庆的仪式,还有“世界洪水”的故事(与诺亚方舟的故事相似)。 (2)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 希腊最早的史籍,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是古代希腊史诗的萌芽。 ·荷马其人 荷马生前是一个盲艺人(游吟诗人),生卒年为公元前750年-650年,他在希腊文化里的影响无处不在。 ·《荷马史诗》(前12世纪-9世纪古希腊人的社会状况) ①《伊利亚特》(Illiad),希腊人征服特洛伊城的经过 希腊人同异族的竞争;描写战争

《史记》与《历史》对比

司马迁被中国史家奉为“正始之祖”,希罗多德被西方史家尊为“历史之父”.鲁迅先生在评价司马迁地《史记》时,曾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用来评价希罗多德地《历史》,也是恰如其份地.因此,对东西方这两位大史家作一番深入地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各国地史学地发展. 司马迁与希罗多德地生平有一定地相似性.从主观来讲,他们地出身都较为富有,并且都有一定地社会地位,因此能够获得较高地文化素养,为两部大书地写成提供了基础.在写书期间,两人都进行了较长时期地出游寻访,这是使他们后来成为著名地史学家地必要地前提条件.在写书中途都遭受过挫折和不幸,或是思想上、或是身心上均受到了意外地打击,但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他们著书地刺激和促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客观来讲,司马迁和希罗多德生活地时代也有着十分相似地一面.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此时地大汉帝国处在鼎盛时期.文化空间繁荣,为<史记>地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希罗多德也同样生活在一个不寻常地时代.他著《历史》时,希波战争以希腊地胜利而结束,民族精神空前高涨.同时奴隶主民主政治地建立、经济地繁荣和社会地安定,也为出现这样一部著作提供了良好地客观条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史记》与《历史》,看起来,两者风格迥然相异,属于东西方不同地文化,然而他们同属历史著作,一东一西,相互辉映,有许多地相似之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在著书目地方面在《历史》中,希罗多德说他所以要记叙历史,“是为了保存人类地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地那些值得赞叹地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地光采,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地原因记载下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司马迁著述《史记》,,目地更加明确.司马迁虽因李陵一案而遭横祸,但是反而更坚定了他著书地意志.“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o他置生死于度外,“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网”意图“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在内容方面将历史地空间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这是《历史》和《史记》地共同点.希罗多德将各民族地历史,融入一部和谐统一地作品中.他花费了大力气记述了他所知道地世界.“只要是我们能够听得到关于这些边远地区地确实报导,我是会把它们全部传述出来地.”《历史》地主题虽然是希波战争,但实际上希罗多德写地却是那个时代地希腊人所知世界范围地历史.他用很大地篇幅叙述了各民族地起源与风俗,城镇与边疆,宪法与政治,叙述了埃及阿拉伯、印度、徐西亚、利比亚与色雷斯地奇异.作者视野所及,不只是古希腊人地方寸之地,而是古代社会地广阔世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史记》内容异常丰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地古代中国通史.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无所不备,使用纪传体地形式有条不紊地把这三千年间博大深广内容组织起来.司马迁《史记》地世界性显然比希罗多德《历史》地世界性更为广阔.于“中国”之外,匈奴、朝鲜、南越、东越、西南夷、大宛等都一一列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在历史观方面希罗多德从“保存人类地功业”地写史目地出发,从多方面观察和反映了人类社会地种种实践活动,试图从人出发来认识人类历史.在他地笔下,有扑朔迷离地埃及宫,有巍峨屹立地金字塔,有宏伟壮观地新巴比伦城,有宽阔巨大地莫伊利斯人工湖,在这一切一切地背后,有着为之竭尽心智地伟大人们.他赞叹这些奇迹和赞美创造这些奇迹地人们.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地,人民群众应该在历史中占有一定地位置.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已经不自觉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地作用.他还注意到了历史上地阶级斗争,揭示了人民群众和统治阶级地深刻矛盾和斗争.如他详细记载了古埃及地士兵起义.可以说,希罗多德强调人在历史中地作用,人本观念,应该说是希罗多德历史观中最本质地东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西方史学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希罗多德:古代希腊历史学家,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对于历史事件,时而诉诸神的意志和命运,时而认为取决于个别人物的才能,也有时借助于对历史或地理情况的分析。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2、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在雅典的极盛时期。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思想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求实的精神,理智的批判态度。(2)从人事活动的角度出发,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3)认识到经济因素的重要性。(4)开创“范例历史学”先河,追求史学垂训功能。 3、斯宾格勒: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人。代表作《西方的没落》(1918)体现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他否定了近代西方的历史观,批判了近代西方的历史哲学;反对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解释和研究历史,主张内在地去领悟历史。他的文化形态史观包括:历史和文化是有机体,文化的同时代性,历史的有机性和宿命是与生俱来的。 4、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思辨主义历史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代表作《历史研究》,提出了历史研究的单位,文明的数量,文明的可比性,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的解体等。并且对西方文明的前景进行了分析,献身于寻求摆脱西方社会困境的人生道路。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时至今日虽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但他在现代西方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却是不可动摇。 5、海登·怀特(1928- )当代美国著名思想史家、历史哲学家、文学批评家。主要著作有《元史学》(1973)、《话语的比喻》(1978)、《形式的内容》(1987)、《比喻实在论》(1999)。他广泛吸收哲学、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比喻理论来分析历史文本、作者、读者,揭示意识形态要素介入历史学的种种途径。怀特主导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历史哲学领域中的语言学转向,并将历史主义思想带入文学批评领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典范。 6、保罗·利科法国著名哲学家、当代最重要的解释学家之一。7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中跨学科研究的代表人物。保罗?利科的叙述主义历史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他的三卷本著作《时间与叙述》之中。在他看来,时间具有三重结构:“在时性”、“历史性”和“深层暂存性”。客观上将历史叙述研究推向了探所历史文本生成与被接受的更为广阔的理解背景中。促进了历史哲学学科的发展,使其摆脱了认识论哲学,赶上了当代西方哲学和有关知识领域新的发展步伐。

希罗多德的历史

希罗多德《历史》的局限性 希罗多德( 公元484年----430年),受到前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即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思想和与他几乎同时代的苏格拉底( 公元前469年----前399年) 的影响,他的思想本身是跟宗教、神话、神统纪、宇宙开辟说、谱系学及传奇和史诗故事连系在一道的。 一、命运观(神命史观) 《历史》第一卷首段:“在这里发表出来的, 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 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 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 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 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在这段话中看希罗多德指出他撰史的目的是要保存人类的功业, 记叙希腊人和异邦人发生纷争的原因,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强调指出了“人”,而没有提及神,唯物主义色彩)但希罗多德为什么提到年深日久、遗忘、失去光彩,其实正是因为他感到了瞬息万变, 人生的无常, 功业的转瞬即逝。我们就能体会到这种命运的悲哀的格调。 第一卷第5节:“不管人间的城邦是大是小, 我是要同样地加以叙述的。因为先前强大的城邦, 现在它们有许多都已变得没没无闻了; 而在我的时代雄强的城邦, 在往昔却又是弱小的。这二者我所以都要加以论述, 是因为我相信, 人间的幸福是决不会长久停留在一个地方的。” 第一卷第32节:希罗多德还详尽地记述了克洛伊索斯和梭伦关于人生和幸福的探讨。(雅典泰洛斯和克罗欧毕斯、比顿)梭伦告诫克洛伊索斯, “人间的万事真是完全无法逆料啊。神是非常嫉妒的, 并且是很喜欢干扰人间的事情的。悠长的一生使人看到和体验到他很不喜欢看到和很不喜欢体验到的许许多多的东西。人的一生, 可以说绝对没有一天的事情是会和另一天的事情完全相同的,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 他总是有某种东西却又缺少另一种东西。拥有最多的东西, 把它们保持到临终的那一天, 然后又安乐地死去的人, 只有那样的人才能给他加上幸福的头衔。不管在什么事情上面, 我们都必须好好地注意一下它的结尾。因为神往往不过是叫许多人看到幸福的一个影子, 随后便把他们推上了毁灭的道路。” 第一卷第207节:人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车轮上面的, 车轮的转动是绝不容许一个人永远幸福的。 二、希罗多德相信奇迹、预言、朕兆。 第六卷第27节:“当城邦或是民族将要遭到巨大灾祸的时候,上天总是会垂示某种朕兆的。”这不是希罗多德一个人的特色, 而是全部希腊人的心理, 希罗多德已经具有了冲出这种民族心理的倾向。 第九卷第65节“依照我个人的判断, 如果对上天的意旨加以判断不算是罪过的话, 这不外是女神不许他们(指波斯人) 走进去, 因为他们曾经烧掉埃列乌西斯地方的奉祀女神的神殿。”这就是说希罗多德认为, 波斯人之所以得此下场是因他们曾有不敬神的行为, 表明希罗多德相信神谶, 但是从文中亦可推测, 对波斯人现在处境的解释权依然在希罗多德的手中, 是希罗多德用自己的头脑判断了所谓上天的意旨, 由此, 人的因素与神的因素纠缠在一起, 体现了希罗多德史学思想中天命观与人本观混合的二重性。 三、在希罗多德的心目中, 梦兆应验也是经常发生的事。 如《历史》记载, 克洛伊索斯做了个梦,梦向他预言: 他的儿子将遇到惨祸。于是, 他千方百计想要保护儿子的安全, 但似乎命运是不可违抗的, 他的儿子最终还是丧失了生命。再如, 萨摩司人波律克拉铁斯死前, 他的女儿梦见她父亲悬在空中, 宙斯洗他的身体, 太阳给他涂膏。后来, 他果然被杀死, 并被钉到一个十字架上, 他女儿的梦也应验了。居鲁士出生前, 他母亲梦见自己的子宫生出了葡萄蔓, 这葡萄蔓遮住了整个亚细亚。事实证明, 居鲁士不仅死里逃生, 还正如梦兆所预示的那样, 成为了整个亚细亚的主人。

《史记》与《历史》对比

《历史》与《史记》比较研究 司马迁被中国史家奉为“正始之祖”,希罗多德被西方史家尊为“历史之父”。鲁迅先生在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时,曾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句话用来评价希罗多德的《历史》,也是恰如其份的。因此,对东西方这两位大史家作一番深入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各国的史学的发展。 司马迁与希罗多德的生平有一定的相似性。从主观来讲,他们的出身都较为富有,并且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文化素养,为两部大书的写成提供了基础。在写书期间,两人都进行了较长时期的出游寻访,这是使他们后来成为著名的史学家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在写书中途都遭受过挫折和不幸,或是思想上、或是身心上均受到了意外的打击,但从另外一个意义上来说,也是对他们著书的刺激和促进。 从客观来讲,司马迁和希罗多德生活的时代也有着十分相似的一面。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此时的大汉帝国处在鼎盛时期。文化空间繁荣,为<史记>的产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希罗多德也同样生活在一个不寻常的时代。他著《历史》时,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而结束,民族精神空前高涨。同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建立、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也为出现这样一部著作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史记》与《历史》,看起来,两者风格迥然相异,属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然而他们同属历史著作,一东一西,相互辉映,有许多的相似之处。 一、在著书目的方面在《历史》中,希罗多德说他所以要记叙历史,“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采,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记载下来”。 司马迁著述《史记》,,目的更加明确。司马迁虽因李陵一案而遭横祸,但是反而更坚定了他著书的意志。“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o他置生死于度外,“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网”意图“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二、在内容方面将历史的空间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这是《历史》和《史

希罗多德《历史》之读书笔记

《希罗多德历史》上册之论文——期末论文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希罗多德《历史》的上下册,其上册与下册给我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上册的内容不像一本关于战争的历史书,而更像是希罗多德环游各国时所写的观后感类的散文,上册的内容并没有严格的主线,包括有地理,文化,神话,风俗,政治,战争等,而下册是严密的写了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对于我们研究希波战争史有非常大的帮助。 希罗多德在编撰《历史》时所奉行的宗旨是只要是他所听到的或看到的,不管正确与否,他都会把它记录下来。因此,我们在看希罗多德《历史》时也要注意史料的正确性,带着怀疑的态度来观看这本书。 接下来我所写的是我看完希罗多德的《历史》后的收获和感想。 从希罗多德《历史》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当时的希腊,还是波斯等国,在实行重大事件,例如战争,都会进行神托,这非常类似与我们古代中国商周时期的占卜。这种神托就相当于玩弄国家命运,但是在当时他们是非常相信的,例如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历史》上册的第31页第66部分拉凯戴孟人派人去请示神托,问是否能够征服全部阿尔卡地亚,佩提亚告诉他们不可以,但是可以进攻铁该亚,拉凯戴孟人深信不疑,结果不仅没有占领铁该亚,反而成为了敌人的奴隶,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而这种依靠神托的事件还有许许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于我来说,在《历史》上册中最激动人心的莫过于居鲁士与其外公阿司杜阿该斯的故事了。虽说阿司杜阿该斯是想要维护他自己的统治,但是我对于他残忍的迫害自己的外孙子居鲁士的行为感到可耻,不过类似这种行为古今中外都有,比如中国的玄武门之变,或许,要想长久的统治,就是不能够带有太多的私人情感。而居鲁士可以幸存下来,哈尔帕格斯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居鲁士后来可以返回波斯,这和居鲁士本身的智慧胆量是密不可分的,就像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第60页第五行所写,阿司杜阿该斯望着居鲁士问:“是你这样一个贱人的儿子竟敢对我们国内最大人物的儿子施行无理吗?”居鲁士并没有畏惧国王的质问,而且还非常从容的回答了他的问题,我想这是没有多少孩子可以做到的,而这也是成为一代国王所必不可少的品性。果然,居鲁士安全的回到了波斯,在哈尔帕格斯的帮助下,召集波斯人,并联合叛离美地亚人的那些人一起摆脱阿司杜阿斯的统治,最后还打垮克洛伊索斯,成为了整个亚细亚的主人。 另外,在希罗多德《历史》当中,有不少故事是引发人深思的,并且带有一定的哲理性,例如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第45页第18段克洛伊索斯所说:“没有一个人愚蠢到爱好战争甚于和平,不是像平时那样儿子埋葬了父亲,而是父亲埋葬了儿子。”我觉得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生离死别成为了战争的常态。具有哲理性的花语是可以触动人心的,当居鲁士听到克洛伊索斯所说的话时,居鲁士不仅没有杀他,还要他坐在身旁,对他照顾备至。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认为居鲁士是一个具有宽阔胸襟和重视人才的人,居鲁士要克洛伊索斯说出对他的不满,而且诚恳的寻求解决措施,这不是每个国君都可以做到的,他的这些品性是他成为一个贤明的君王必不可少的条件。说回哲理性的故事,我觉得这里有一个故事乃至对于现今的我们来说也非常有用,这就是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册93页到94页所写的关于大流士打开女王陵墓想获取金钱的故事,当他打开陵墓时,只看到尸体和一行字:“如果对于金钱你不是贪得无厌,而在取得金钱时又不是不择手段的话,你是不会打开死者的棺材的。”这个故事,对于现今金钱至上的人们来说很有告诫作用,我们应该把金钱把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没有金钱确实不行,但是金钱不是至高无上的,我们不能无限制的追求金钱,更不能为了金钱而做出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