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外光电效应

内外光电效应

内外光电效应
内外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光致电变的现象统称为光电效应。光电效应一般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内光电效应是被光激发所产生的载流子(自由电子或空穴)仍在物质内部运动,使物质的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伏特的现象。外光电效应是被光激发产生的电子逸出物质表面,形成真空中的电子的现象。

一、外光电效应在光线的作用下,物体内的电子逸出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的现象称为外光电效应。向外发射的电子叫做光电子。基于外光电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

光子是具有能量的粒子,每个光子的能量:E=hvh—普朗克常数,6.626×10-34J·s;ν—光的频率(s-1)根据爱因斯坦假设,一个电子只能接受一个光子的能量,所以要使一个电子从物体表面逸出,必须使光子的能量大于该物体的表面逸出功,超过部分的能量表现为逸出电子的动能。外光电效应多发生于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从光开始照射至金属释放电子所需时间不超过10-9s。

根据能量守恒定理

E=hv-W

该方程称为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二、内光电效应当光照在物体上,使物体的电导率发生变化,或产生光生电动势的现象。分为光电导效应和光生伏特效应(光伏效应)。

1 光电导效应在光线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度到自由状态,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当光照射到光电导体上时,若这个光电导体为本征半导体材料,且光辐射能量又足够强,光电材料价带上的电子将被激发到导带上去,使光导体的电导率变大。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

2 光生伏特效应在光作用下能使物体产生一定方向电动势的现象。基于该效应的器件有光电池和光敏二极管、三极管。

①垒效应(结光电效应)光照射PN结时,若hf≧Eg,使价带中的电子跃迁到导

带,而产生电子空穴对,在阻挡层内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偏向N区外侧,空穴

偏向P区外侧,使P区带正电,N区带负电,形成光生电动势。

②侧向光电效应(丹培效应)当半导体光电器件受光照不均匀时,光照部分产生

电子空穴对,载流子浓度比未受光照部分的大,出现了载流子浓度梯度,引起

载流子扩散,如果电子比空穴扩散得快,导致光照部分带正电,未照部分带负

电,从而产生电动势,即为侧向光电效应。

③光电磁效应半导体受强光照射并在光照垂直方向外加磁场时,垂直于光和磁场

的半导体两端面之间产生电势的现象称为光电磁效应,可视之为光扩散电流的

霍尔效应。④贝克勒耳效应是指液体中的光生伏特效应。当光照射浸在电解液

中的两个同样电极中的一个电极时,在两个电极间产生电势的现象称为贝克勒

耳效应。感光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此效应。

三、应用

1制造光电倍增管

光电倍增管能将一次次闪光转换成一个个放大了的电脉冲,然后送到电子线路去,记录下来。算式在以爱因斯坦方式量化分析光电效应时使用以下算式:

光子能量 = 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被发射的电子的动能代数形式: hf=φ

+Em φ=hf0 Em=(1/2)mv^2 其中 h是普朗克常数,h = 6.63 ×10^-34 J·s, f是

入射光子的频率,φ是功函数,从原子键结中移出一个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 f0

是光电效应发生的阀值频率,Em是被射出的电子的最大动能, m是被发射电

子的静止质量, v是被发射电子的速度,注:如果光子的能量(hf)不大于功

函数(φ),就不会有电子射出。功函数有时又以W标记。这个算式与观察不

符时(即没有射出电子或电子动能小于预期),可能是因为系统没有完全的效

率,某些能量变成热能或辐射而失去了。

2光控制电器

利用光电管制成的光控制电器,可以用于自动控制,如自动计数、自动报警、自动跟踪等等,右上图是光控继电器的示意图,它的工作原理是:当光照

在光电管上时,光电管电路中产生电光流,经过放大器放大,使电磁铁M磁

化,而把衔铁N吸住,当光电管上没有光照时,光电管电路中没有电流,电磁

铁M就自动控制,利用光电效应还可测量一些转动物体的转速。

3光电倍增管

利用光电效应还可以制造多种光电器件,如光电倍增管、电视摄像管、光电管、电光度计等,这里介绍一下光电倍增管。这种管子可以测量非常微弱的

光。右下图是光电倍增管的大致结构,它的管内除有一个阴极K和一个阳极A

外,还有若干个倍增电极K1.K2.K3.K4.K5等。使用时不但要在阴极和阳极之间

加上电压,各倍增电极也要加上电压,使阴极电势最低,各个倍增电极的电势

依次升高,阳极电势最高,这样,相邻两个电极之间都有加速电场,当阴极受

到光的照射时,就发射光电子,并在加速电场的作用下,以较大的动能撞击到

第一个倍增电极上,光电子能从这个倍增电极上激发出较多的电子,这些电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又撞击到第二个倍增电极上,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电子,这样,

激发出的电子数不断增加,最后后阳极收集到的电子数将比最初从阴极发射的

电子数增加了很多倍(一般为105~108倍)。因而,这种管子只要受到很微弱

的光照,就能产生很大电流,它在工程、天文、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四、区别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的主要区别在于:受光照而激发的电子,前者逸出物质表面形成光电子流,而后者则在物质内部参与导电。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黄晨学号:5502211059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学111班班级编号:S008实验时间:13时00 分第3周星期三座位号:07 教师编号:T003成绩: 光电效应 一、实验目的 1、研究光电管的伏安特性及光电特性;验证光电效应第一定律; 2、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3、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测定普朗克常量。 二、实验仪器 普朗克常量测定仪 三、实验原理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实验示意图如下 图中A,K组成抽成真空的光电管,A为阳极,K为阴极。当一定频率v的光射到金属材料做成的阴极K上,就有光电子逸出金属。若在A、K两端加上电压后光电子将由K定向的运动到A,在回路中形成电流I。 当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v的光子时,便会获得这个光子的全部能量,如果这些能量大于电子摆脱金属表面的溢出功W,电子就会从金属中溢出。按照能量守恒原理有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黄晨学号:5502211059 专业班级:应用物理111 班级编号:S008实验时间:13 时00分第03周星期三座位号:07 教师编号:T003成绩:此式称为爱因斯坦方程,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入射光频。v存在截止频率,是的 吸收的光子的能量恰好用于抵消电子逸出功而没有多余的动能,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流。不同金属有不同逸出功,就有不同的截止频率。 1、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1)伏安特性曲线 当光强一定时,光电流随着极间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并趋于一个饱和值。 (2)遏制电压及普朗克常数的测量 当极间电压为零时,光电流并不等于零,这是因为电子从阴极溢出时还具有初动能,只有加上适当的反电压时,光电流才等于零。

(整理)5光电效应实验.

光电效应实验 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 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1887年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以后又经过许多人的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实验规律。1905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能量子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光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全部规律。 实验原理 光电效应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用强度为P 的单色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 时,阴极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向阳极板A 迁移,在回路中形成光电流。 图1 实验原理图 图2 光电管同一频率不同光强的 伏安特性曲线 用实验得到的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如下: 1、 光强P 一定时,改变光电管两端的电压AK U ,测量出光电流I 的大小,即可得 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随AK U 的增大,I 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 光电流m I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 成正比。 2、 当光电管两端加反向电压时,光电流将逐步减小。当光电流减小到零时,所对 应的反向电压值,被称为截止电压U 0(图2)。这表明此时具有最大动能的光 电子刚好被反向电场所阻挡,于是有 0202 1eU mV =(式中m 、V 0、e 分别为电子的质量、速度和电荷量)。(1) 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图3)。 3、 改变入射光频率ν时,截止电压U 0随之改变,0U 与ν成线性关系(图4)。实 验表明,当入射光频率低于0ν(0ν随不同金属而异,称为截止频率)时,不论光 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图3光电管不同频率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4截止电压U 0与频率ν的关系 4、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0ν,在开始照射后立即有光电子产生,延迟时间最多不超过910-秒。 经典电磁理论认为,电子从波阵面上获得能量,能量的大小应与光的强度有关。因此对于任何频率,只要有足够的光强度和足够的照射时间,就会发生光电效应,而上述实验事实与此直接矛盾。显然经典电磁理论无法解释在光电效应中所显示出的光的量子性质。 按照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光能是集中在被称之为光子的微粒上,但这种微粒仍然保持着频率(或波长)的概念,频率为ν的光子具有能量ν=h E ,h 为普朗克常数。当光束照射金属时,是以光粒子的形式打在它的表面上。金属中的电子要么不吸收能量,要么就吸收一个光子的全部能量νh ,而无需积累能量的时间。只有当这能量大于电子摆脱金属表面约束所需的逸出功A 时,电子才会以一定的初动能逸出金属表面。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A mV hv +=2021 (2) 式中,A 为金属的逸出功,202 1mV 为光电子获得的初始动能。 由该式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越大。光子的能量A h 0<ν时,电子不能脱离金属,因而没有光电流产生。产生光电效应的最低频率(截止频率)是h A 0=ν。 将(2)式代入(1)式中可得: A h eU 0-ν= (3) )(00v v e h U -= 此式表明截止电压0U 是频率ν的线性函数。只要用实验方法得出不同的频率的截止电压,由直线斜率和截距,就可分别算出普朗克常数h 和截止频率0ν。基于此,在爱因斯坦光量子理论提出约十年后,密立根用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并精确地测定了普朗克常数。两位物理大师在光电效应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分别于1921

最新光电效应练习题(含答案)

光电效应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光电效应实验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某种金属,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对于某种金属,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C.对于某种金属,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大,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D.对于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解析】选A. 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与入射光的强度、光照时间无关,所以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A正确,B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与入射光强度无关,故C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是一次函数关系,故D错误. 2.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解析】选AD.增大入射光强度,单位时间内照射到单位面积的光电子数增加,则光电流将增大,故选项A正确;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取决于照射光的频率,而与照射强度无关,故选项B错误;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较小的光照射时,若光的频率仍大于极限频率,则仍会发生光电效应,选项C错误;根据hν-W0= 2 1 mv2可知,增加照射光频率,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故选项D正确. 3.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了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精品文档

光电效应教案

第二节光的粒子性 一、教学目标 1.应该掌握的知识方面. (1)光电效应现象具有哪些规律. (2)人们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目的性. (3)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2.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方面. (1)观察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的实验,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观察光电效应演示仪的实验过程,掌握分析现象所得到的结论. 3.结合物理学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光电效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光子说的基本思想和做好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是(1)对光的强度的理解,(2)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为什么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三、教具 锌板、验电器、紫外线灯、白炽灯、丝绸、玻璃棒、光电效应演示仪.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光的波动理论学说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并未达到十分完美的程度.光的有些现象波动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请观察光电效应现象.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演示实验. 将锌板与验电器用导线连接,用细砂纸打磨锌板表面.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锌板附近,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 边演示边提问:紫外线灯打开前后,验电器指针有什么变化?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光线照射金属表面,金属失去了电子导致验电器指针张开一角度.明确指出光电效应是光照射金属表面,使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照射的光可以是可见光,也可以是不可见光.发射出的电子叫光电子. 说明:这个实验如果按照课本上的装置进行效果很不理想,因为紫外线照射锌板飞出电子时锌板带正电,在锌板附近形成电场又将电子吸附回去.锌板电势升到很小的值就使逸出和返回的电子达到动态平衡,很难使验电器指针明显地张开. 2.进一步研究光电效应. 以上实验改用很强的白炽灯照射,却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向学生提出问题:光电效应的发生一定是有条件的,存在着一定规律.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进一步研究. 向学生介绍光电效应演示仪.在黑板上画一示意图,如图所示.S为抽成真空的光电管,C 是石英窗口,光线可通过它照射到金属板K上,金属板A和K组成一对电极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光源为白炽灯,在光源和石英窗口C之间插入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可以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光源的亮度可以通过另一套装置调节.

(整理)光电效应实验86125

第1章仪器介绍 LB-PH3A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由汞灯及电源、光阑与滤色片、光电管、测试仪(含光电管电源和微电流放大器)构成,实验仪结构如图1所示,测试仪的调节面板如图2所示。 汞灯刻度尺光阑与滤色片光电管 图1 实验仪结构图 图2 测试仪前面板图 LB-PH3A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有以下特点: 1.在微电流测量中采用高精度集成电路构成电流放大器。对测量回路而言,放大器近似于理想电流表,对测量回路无影响。精心设计、精心选择元器件、精心制作,使电流放大器达到高灵敏度、高稳定性,使测量准确度大大提高。 2.采用了新型结构的光电管。由于其特殊结构使光不能直接照射到阳极,由阴极反射到阳极的光也很少,加上采用新型的阴、阳极材料及制造工艺,使得阳极反向电流大大降低,暗电流水平也很低。 3.设计制作了一组高性能的滤色片。保证了在测量一组谱线时无其余谱线的干扰,避免了谱线相互干扰带来的测量误差。 4.由于仪器的稳定性好且无谱线间的相互干扰,测出的I - U特性曲线平滑、重复性好。

5.通过改变实验仪的电压档位的方式,利用光电效应测量普朗克常数、光电管伏—安特性以及验证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成正比等实验。 6.本仪器可用三种不同方法测量普朗克常数(拐点法、零电流法、补偿法),因此有较好的可比性。 7.采用上述测量方法,不但使得U0测量快速、重复性好,而且据此计算出的h误差不大于3 %。 其技术参数如下: 1.微电流放大器: 电流测量范围:10-7 ~ 10-13 A,分6档,三位半数字显示 零漂:开机20分钟后,30分钟内不大于满读数的± 0. 2 %(10-13 A档) 2.光电管工作电源: 电压调节范围:-2 ~ +2 V,-2 ~ +20 V,分两档,三位半数字显示 不稳定度≤0. 1 % 3.光电管: 光谱响应范围:340 ~ 700 nm 最小阴极灵敏度≥1 μA(-2 V≤U AK≤0 V) 阳极:镍圈 暗电流I ≤5 × 10-12 A(-2 V≤U AK≤0 V) 4.滤光片组: 5组,中心波长为:365. 0 nm,404. 7 nm,435. 8 nm,546. 1 nm,578. 0 nm 5.汞灯: 可用谱线:365. 0 nm,404. 7 nm,435. 8 nm,546. 1 nm,578. 0 nm 6.测量误差≤3 % 第2章实验目的与原理 光电效应是,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在光电效应中,光显示出它的粒子性,这种现象对于认识光的本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887年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以后又经过许多人的研究,总结出一系列实验规律。由于这些规律用经典的电磁理论无法圆满地进行解释,爱因斯坦于1905年应用并发展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首次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全部规律。十年后,密立根用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精确地测定了普朗克常数。两位物理大师因在光电效应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分别于1921年和192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光电效应实验和光量子理论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利用光电效应制成了许多光电器件,在科学和技术上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光电效应现象

17.2 光电效应现象 班级:姓名: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现象; 2.知道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3.体会经典电磁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光电效应现象,会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4.会推导光子动量表达式; 【教学重点】 1.光电效应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2.光的粒子性 【预学单】 1、在研究微观粒子能量时,焦耳(J)这个单位太大了,人们常用eV来表示能量的单位。一个带电量等于元电荷e的粒子,经1V电压加速获得的能量即为1eV,试推导1eV等于多少焦耳? 2、光的本质是什么? 【研学单】 主题一:认识光电效应现象; 实验:把一块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并使锌板带负电,验电器指针张开。用 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如图所示),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小结: 1、光电效应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从表面逸 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现象。逸出的叫做。 主题二:光电效应规律; 实验: (1)存在截止频率: 如图所示电路,AK间电场方向由级指向级。 当入射光的颜色(频率)高于某个值时,打开窗口,发现电流表示数, 这表明在光的照射下K级电子溢出(填“有”或“无”)。 当入射光的颜色(频率)低于某个值时,打开窗口,发现电流表示数, 这表明在光的照射下K级电子溢出(填“有”或“无”)。 这个值称为截止频率。 (2)存在饱和电流: 实验表明: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强度一定时,光电流随所加电压的增大而,当电压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光电流趋于一个;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

(3)存在遏止电压: 将AK 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 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 c 时,光电流恰为0, Uc 称遏止电压。 思考:遏止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表明: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 压都是 ;光的频率变高时,遏止电压 。这表明,光 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 有关,与入射光的 无 关。 (4)具有瞬时性: 当入射光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几乎在光照射 到K 级的瞬间立刻产生光电流,精确测量表明,时间不超过 s 。 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有多强,照射时间有多长,都不会产生光电流。 主题三: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 ①经典物理学解释: 问题一:如图所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思考是什么力提供向心力?若电 子运动速度增大,电子将怎样运动?事实上在金属表面,有无数个原子,不同原 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不同,逃离原子核束缚时需克服静电力做功 不同,我们把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做功的最 值叫 。 问题二:经典物理学有哪些观点?与实验所得到的规律一致吗? ②爱因斯坦光子说解释: 光子:光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这个能量子后来称为光子,光在发射、吸收和传播时都是以光子形式一份一份进行的。 若光的频率为γ,则光子能量为E= 。 思考:①光子说如何解释极限频率? 光电效应方程: ②光子说如何解释瞬时性? ③光子说如何解释饱和电流? Uc

(2)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012-4-3 命题人:邓老师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Ⅱ卷的答题栏中,本题共25小题) 1. 已知某单色光的波长为λ,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该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的值为( ) A.hcλ B. c h λ C. λ h D. λhc 2. 在做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被光照射发生了光电效应,实验测出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实验图像可求出( ) A.该金属的逸出功 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 C.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 D.普朗克恒量 3. 某金属在一束绿光的照射下发生了光电效应( ) A.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 B.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 C.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 D.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有波动性 B.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γ射线,波长最短的是无线电波 C.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不具有波动性 D.通常说光波是一种概率波,意思是光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是受波动规律支配的 5. 表1给出了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和频率,表2给出了几种金属的极限频率υ0和极限波长λ0,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1 A.用黄光和绿光照射金属钾表面时都能发生光电效应 B.用绿光照射钾发射出的某光电子P 与用紫光照射钾发射出的某光电子Q 相比,P 的动能一定小于Q 的动 能 C.黄光能使表中的4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D.用蓝光照射铯和钾时,发射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 1和E k2,E k 1一定大于E k 2 6. 一束细平行光经过玻璃三棱镜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三束光(如图所示),分别照射到相同的金属板a 、b 、c 上,如图所示,已知金属板b 有光电子放出,则可知( ) A.板a 一定不放出光电子 B.板a 一定放出光电子 C.板c 一定不放出光电子 D.板c 一定放出光电子 7. 某单色光从真空射入某介质时( ) A.波长变长,速度变小,光量子能量变小 B.波长变长,速度变大,光量子能量不变 C.波长变短,速度变小,光量子能量不变 D.波长变短,速度变小,光量子能量变大 8. 分别用波长为λ和 34 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 表示普朗克 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 ) a c b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pdf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 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 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某材料的逸出功是W ,则它的极限频率h W v =0 B.光电子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k E =hv -W 知,B 、C 错误,D 正确.若k E =0,得极限频率0v =h W ,故A 正确. 答案AD 2.在下列各组所说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 A.光的折射现象、偏振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色散现象 D.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性质. 干涉、衍射、偏振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只有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都是光的粒 子性的表现,D 正确. 答案D 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 解析: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知,A 、D 正确,B 、C 错误. 答案AD 4.当具有 5.0 eV 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 动能是1.5 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 ) A.1.5 eV B.3.5 eV C.5.0 eV D.6.5 eV 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及逸出功. 由W hv E k ?= 得W =hv -k E =5.0 eV-1.5 eV=3.5 eV 则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h min v =W =3.5 eV

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知识点汇总

一、光电效应和氢原子光谱 知识点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则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4)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 _s. 2.光子说 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 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ε=hν,其中h =6.63×10-34 J·s. 3.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hν=E k +W 0或E k =hν-W 0. (2)物理意义: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 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2 mv 2 . 知识点二: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 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图13-2-1所示) 2.实验现象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撞了回来.如图13-2-2所示. 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图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知识点三: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 1.光谱 (1)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光谱分类 有些光谱是一条条的亮线,这样的光谱叫做线状谱. 有的光谱是连在一起的光带,这样的光谱叫做连续谱. (3)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线系是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其波长公式1λ=R (122-1 n 2)(n =3,4,5,…), R 是里德伯常量,R =1.10×107 m -1,n 为量子数.

光电效应物理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测量普朗克常量h。 实验仪器: ZKY-GD-4 光电效应实验仪 1 微电流放大器 2 光电管工作电源 3 光电管 4 滤色片 5 汞灯 实验原理: 原理图如右图所示: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上,产生 的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A迁移形成光电流。改变外加 电压V AK,测量出光电流I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 1)对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I-V AK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 可见,对于一定频率,有一电压V0,当V AK≤V0时,电流为0, 这个电压V0叫做截止电压。 2)当V AK≥V0后,电流I迅速增大,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IM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来说,其截止频率的数值不同,如右图:

4) 对于截止频率V0与频率的关系图如下所示。V0与成正比关系。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某极限值时,不论发光强度如何大、照射时间如何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5)光电流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光电流的发光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在开始照射后立即就要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之多为10-9s的数量级。 实验内容及测量: 1 将4mm的光阑及365nm的滤光片祖昂在光电管暗箱光输入口上,打开汞灯遮光盖。从低到高调节电压(绝对值减小),观察电流值的变化,寻找电流为零时对应的V AK值,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值,测量数据如下: 波长/nm365577 频率 / 截止电压/V 频率和截止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直线的方程是:y= 所以: h/e=× , 当y=0,即时,,即该金属的 截止频率为。也就是说,如果入射光如果频率低于上值时,不管光强多大 也不能产生光电流;频率高于上值,就可以产生光电流。 根据线性回归理论: 可得:k=,与EXCEL给出的直线斜率相同。 我们知道普朗克常量, 所以,相对误差: 2 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用的滤色片和4mm的光阑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4mm光阑 I-V AK的关系 V AK I V AK I V AK I V AK I V AK I V AK I

光电效应

17.2光的粒子性(第一课时) ——光电效应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会用光电效应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达到学以致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回顾先辈探索物理知识的必由之路,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光电效应 (一)引入新课 提问:1.抬头看教室内工作的日光灯,你为什么能看到日光灯 2.光到底是什么 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多媒体投影,见课件。)教师讲述: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 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 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进行新课 一.光电效应 教师:实验演示。(课件辅助讲述) 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教师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带电。 教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锌板,金属箔片张角变大,说明了什么 学生:锌板带正电。 概念:1.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2.光电子: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3.光电流:光电效应现象中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课堂练习: 1.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所示,这时( )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 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 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 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 二.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光电效应实验 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 出----光电子。 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1、存在饱和电流 (1)当A接正极,K接负极时,控制入射光的强度一定,使U AK从0开始增大,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一开始增大,到某一数值后就不再增大。这个最大电流就叫做饱和电流。 (2)对存在饱和电流的解释: K板逸出的电子向各个方向运动,如果不加电压,很多电子无法到达A板,无法形成较大电流。加上电压后,越来越多的电子到达A板,电流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所有电子都达到了A板,继续增大电压,就无法再增大电流。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专业班级 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日 期 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3.学习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实验方法,测量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详见本实验附录A ),数据记录仪。 三、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及其基本实验规律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即刻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由光子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使电子逸出某种金属表面所需的功称为该金属的逸出功。 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GD 为光电管,它是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管,管内有两个金属电极,K 为光电管阴极,A 为光电管阳极;G 为微电流计;V 为电压表;R 为滑线变阻器。单色光通过石英窗口照射到阴极上时,有光电子从阴极K 逸出,阴极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向阳极A 迁移形成光电流,由微电流计G 可以检测光电流的大小。调节R 可使A 、K 之间获得连续变化的电压AK U ,改变AK U ,测量出光电流I 的大小,即可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a)、(b)所示。

图2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如下: (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AK -I U 关系如图2(a)所示。从图中可见,对一定的频率,有一电压0U ,当AK 0U U ≤时,光电流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极电压0U ,称为截止电压。 (2)当AK 0U U ≥后,I 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M I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 成正比,如图2(b)所示。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如图2(a)所示。 (4)截止电压0U 与频率v 的关系如图2(c)所示。0U 与ν成正比。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某极限值0v (随不同金属而异)时,无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5)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入射光的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0v ,在开始照射后立即有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至多为910-秒的数量级。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上述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无法用电磁波的经典理论解释。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根据普朗克的量子假设,提出了光子假说。他认为对于频率为ν的光波,每个光子的能量为E h ν=,h 为普朗克常数。当光子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一次性为金属中的电子全部吸收,而无须积累能量的时间。电子把该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另一部分就变为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动能,按照能量守恒原理,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 201 2 h m W νυ=+ (1) 式中,W 为被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2 012m υ为从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由式(1)可知,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的电子动能越大,所以即使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即加反向电压)时,也会有电子落入阳极形成光电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截止电压,光电

光电效应的规律及几个相关概念分析

“光电效应”的规律及几个相关概念分析 重庆市潼南塘坝中学 张大洪 402678 从物理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图1示)可发现,当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或紫外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金属中的电子就会从光束中吸取能量并从金属表面逸出到空中去,我们将此现象称作“光电效应”现象。“光电效应”现象从事实上揭示了光的粒子本性,爱因斯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子说”;但本节中将涉及到以下几组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分析却成了学习的难点,为此本文将对几组相关概念作出细致的研析以期对广大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光电效应”定义: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金属板释放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在回路中形成的电流称光电流。 “光电效应”的规律:①各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00γλ或极限波长,只有入射光的频率 ()00γγλλ≥≤或入射光波长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瞬时性: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光电子的产生不超过9 10 s -); ③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光的强度成正比。 从上可以发现有以下几组相关概念: 1. “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是指在空间传播的光束能量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份能量(即能量是不连续的),光子不带电,是微观领域中一种只含有能量的粒子,且光子的运动质量为2 2h m c c φε ν= = 、动量为h h p m c c φνλ ===,光子的静止质量为0;而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因此其本质就是电子(带电19 1.610q C -=-?,静止质量 319.110m kg -=?). 2.“光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强度”:光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频率为γ的光子的能量为hc h εγλ == ,故光子的能量只由其频率(或波长)大小决定;而入射光的强度P 将由 “光的能流密度I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某一频率的光子数N ”决定,且I N h γ=?,那么入射光的强度P I s N h s γ=?=??(式中s 为被光束照射的金属表面的面积——即某一给定面积,且N s ?为单位时间内到达金属表面——“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面积”的光子 数),故入射光的强度必由单位时间到达金属表面——“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面积”的某一频率的光子数目决定;根据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当金属中一个自由电子从入射光中吸收一个光子后,就获得能量hc h εγλ == ,如果hc h εγλ == 大于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时所需的逸 出功W ,这个电子就从金属中逸出。 3.“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电子的动能”:光照射到金属时,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h ν后,就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一部分消耗于克服核的引力及其它原子阻碍做功,剩 图1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高中精品试题 高中精品试题 光电效应与光的波粒二象性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 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 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 答的得0分. 1.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某材料的逸出功是W ,则它的极限频率h W v 0 B.光电子的初速度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由光电效应方程k E =hv -W 知,B 、C 错误,D 正确.若k E =0,得极限频率0v =h W ,故A 正确. 答案AD 2.在下列各组所说的两个现象中,都表现出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 A.光的折射现象、偏振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色散现象 D.光电效应现象、康普顿效应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性质. 干涉、衍射、偏振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只有光电效应现象和康普顿效应都是光的粒 子性的表现,D 正确. 答案D 3.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 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 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 解析: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知,A 、D 正确,B 、C 错误. 答案AD 4.当具有 5.0 eV 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 动能是1.5 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 ( ) A.1.5 eV B.3.5 eV

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理解

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理解 1.有一束紫外线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可能使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措施是() A.改用频率更小的紫外线照射 B.改用X射线照射 C.改用强度更大的原紫外线照射 D.延长原紫外线的照射时间 答案B 2.(多选)已知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为νc,则() A.当用频率为2νc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当用频率为2νc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c C.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当照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答案AB 解析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νc,则可知逸出功W0=hνc,逸出功由金属自身性质决定,与照射光的频率无关,因此C错误;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可知A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将W0=hνc代入可知B正确,D错误. 3.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光的频率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则() A.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C.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D.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就没有光电子逸出了 答案A 解析光的频率不变,表示光子能量不变,仍会有光电子从该金属表面逸出,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不变;而减弱光的强度,逸出的光电子数就会减少,选项A正确. 4.(多选)如图1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但光照射到光电管上,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其原因可能是() 图1 A.入射光太弱 B.入射光波长太长

C.光照时间短 D.电源正、负极接反 答案BD 解析入射光波长太长,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选项B正确;电路中电源反接,对光电管加了反向电压,若该电压超过了遏止电压,也没有光电流产生,故选项D正确.

光电效应专题练习

1.(单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要有光照射金属表面,就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 B.光电效应现象可以完全用经典电磁理论进行解释 C.对光电效应现象的研究使人类认识到光具有粒子性 D.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越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2.(单选)用一束绿光照射光电管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可能使该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 c ) 3.(多选)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发生光电效应时间越长,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B.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就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C.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成正比 D.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 4.(多选)一含有光电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乙图是用a、b、c光照射光电管得到的I﹣U图线,Uc1、Uc2表示截止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 A.甲图中光电管得到的电压为正向电压

B.a、b光的波长相等 C.a、c光的波长相等 D.a、c光的光强相等 5.(多选)如图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与入射 光频率υ的关系图象,由图像可知( abc )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 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υ0 C.入射光的频率为2υ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D.入射光的频率为υ0/2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2 6.(多选)如图所示,电路中所有元件完好,当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灵敏电流计中没有电流通过,可能的原因是▲ bd A.入射光强度较弱 B.入射光波长太长 C.光照射时间太短 D.电源正负极接反 7.(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 种材料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b 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 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C.甲、乙波长相等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实验项目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成绩日期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3.学习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实验方法,测量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仪器 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详见本实验附录A),数据记录仪。 三、实验原理 1.光电效应及其基本实验规律 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 即刻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 光电子,由光子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使电子逸出某种金属表 面所需的功称为该金属的逸出功。 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GD为光电管,它 是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管,管内有两个金属电极,K为光电管阴 极,A为光电管阳极;G为微电流计;V为电压表;R为滑线变 阻器。单色光通过石英窗口照射到阴极上时,有光电子从阴极K 逸出,阴极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向阳极A迁移 形成光电流,由微电流计G可以检测光电流的大小。调节R可使A、K之间获得连续变化的电压AK U,改变 AK U,测量出光电流I的大小,即可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a)、(b)所示。 图2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如下: (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 AK -I U关系如图2(a)所示。从图中可见,对一定的频率,有一 图1 光电效应实验示意图

实验原理(原理文字叙述和公式、原理图)四.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六.实验结果七.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的误差来源和减小误差的方法、实验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讨论等)八.思考题

光电效应(含解析)

光电效应 1.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光电效应和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存在着饱和电流:对于一定颜色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饱和光电流越大. (2)存在着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不发生光电效应.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叫遏止电压. (3)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当频率超过截止频率时,无论入射光怎样微弱,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时间不超过10-9 s. 2.光子说 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ε=h ν,其中h =6.63×10-34 J ·s. 3.光电效应方程 (1)表达式:h ν=E k +W 0或E k =h ν-W 0. (2)物理意义: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获得的能量是h ν,这些能量的一部分用来克服金属的逸出功W 0,剩下的表现为逸出后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1 2 mv 2. 4.光的波粒二象性 (1)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粒子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5.物质波 (1)概率波 光的干涉现象是大量光子的运动遵守波动规律的表现,亮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暗条纹是光子到达概率小的地方,因此光波又叫概率波. (2)物质波 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宏观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其波长λ=h p ,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h 为普朗克常量. 易错判断 (1)光子说中的光子,指的是光电子.(×) (2)只要光足够强,照射时间足够长,就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 (3)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知识点2 α粒子散射实验与核式结构模型 1.实验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