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度测量和速度

长度测量和速度

长度测量和速度

2.(2013?内江)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运动的物体是()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在研究任何物体的运动时都要先选定一个参照物,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参照物的,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解答:解:车厢小桌上的苹果与车门、机车、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车门、机车、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以从桌旁走过的列车员时,苹果与列车员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苹果相对于列车员是运动的.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2013?内江)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5dm

C.2.5μm=2.5×10﹣5cm D.2.5μm=2.5×10﹣9m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3m=104dm=105cm=106mm=109μm=1012nm.进行换算时,将数值看做倍数,然后依据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换算.

解答:解:

A、D、∵1μm=10﹣6m,∴2.5μm=2.5×10﹣6m.但不等于2.5μm×10﹣6m,A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

B、∵1μm=10﹣5dm,∴2.5μm=2.5×10﹣5dm.此选项正确;

C、∵1μm=10﹣4cm,∴2.5μm=2.5×10﹣4cm.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物理量单位换算时,注意“先换后算”﹣﹣先换单位,再算结果.

3.(2013?成都)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

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

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如图为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乘员景

海鹏、刘旺、刘洋固定在舱内的情景.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

正确的说法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解答:解: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

A、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与地面的距离是变化的,所以航天员是向上运动的.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C、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随之同时运动,两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

D、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随之同时运动,两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参照物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需要明确的是,选择哪一个物体作参照物,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4.(2013?宜宾)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

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知道经过的路程,算出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部队从驻地到指定地点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用的总时间

t=50min+2h+40min=3.5h;

∴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30km/h.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本题中求出总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1.(2013?重庆)同学们通过学习物理养成了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对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正常人l min脉膊的次数约为10次

C.重庆夏天最高气温约为70℃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1000W

考点:长度、时间、温度和电功率的估测。

专题:估算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正确

B、人在平静状态下,心跳一次的时间接近1s,所以1min的心跳次数大约70次.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B错;

C、重庆夏天最高气温一般在40℃左右,不会达到70℃,故C错;

D、教室里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故D错;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8. (2013·河南)为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小丽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A.身高16m

B.质量40kg

C.体温37℃

D.1min心跳75次

【答案】A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理学中的生活常识的估测。A选项,中学生身高约为1.5m-2m,所以A错误。

2.(2013?衡阳)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40cm

B.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

C.正常人的体温是38℃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500mg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估算题.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普通铅笔的长度小于20c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较小,38℃为发烧状态.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在50g~100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5.(2013?娄底)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kg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90℃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80cm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0814476781.html,]

分析:利用生活经验和所学长度,速度,温度,质量物理知识进行估测,选出最符合实际的选项.

解答: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符合实际;

B、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00g=0.5kg,故B不符合实际;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不符合实际;

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20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1.(2013?岳阳)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0cm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质量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进行合理的估算,然后分析答题.

解答:解:A、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260cm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B、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5m/s,10m/s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符合实际,故C正确;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42℃不符合实际,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估算题,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物理量是数据有助于解该类习题,本题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4.(2013?岳阳)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解答:解:

A、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B、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C、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

D、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

3.(2013?泰州)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A.1.2cm/s B.1.2m/s C.12cm/s D.12m/s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速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

∵1km/h=m/s,

∴正常情况下,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4.5km/h=4.5×m/s≈1.2m/s左右.

故选B.

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1.(2013?镇江)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在路旁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车B.乙车C.路灯D.地面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停在车站上的两辆汽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包括乘客)相对于甲车(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这辆汽车在后退.

故选A.

点评: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由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

2.(2013?枣庄)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A.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 B.量程10 m,分度值1 dm

C.量程30,分度值1mm D.量程3 m,分度值1 m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选择尺子的原则有二:能够满足测量要求,也就是尺子的最大测量值应该大于身高;尺子的精确度要高,因为身体长度差异非常小.

解答:解:

A、C、尺子的量程是15cm和单位不确定,不能满足测量要求,都不合适;

B、量程是10m,满足测量要求,但分度值是1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不合适;

D、量程是3m,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是1mm,准确程度较小,测量结果误差较小,合适.故选D.

点评: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测量工具时极可能地选择量程较小的工具,一般这样的工具准确程度高,测量结果误差小.

1.(2013?德州)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是38℃B.台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2A

C.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是5m/s D.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是50cm

考点: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电流的大小.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台灯的额定功率一般不超过40W,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不超过≈0.18A.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在18km/h=18×m/s=5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比20cm大一些,在25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2013?临沂)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位初中生体重约为20N

B.人的正常体温为39℃

C.初中学生体育测试投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m

D.晓雯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

考点:重力大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50kg×10N/kg=500N.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39℃为高烧状态.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初中学生体育测试投掷实心球的距离在10m左右,比30m小得多.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D、晓雯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1.(2013?日照)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解答:解: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故A错误;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5m/s,故B错误;

C、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s,故C错误;

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5.(2013?日照)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

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先明确汽车和人的运动情况,再根据汽车和人的位置变化关系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解答:解:汽车和人都向西运动,但汽车运动的速度快.以行人为参照物,假定人是不动的,汽车相对于行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前即向西运动.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900m/s,则子弹穿过柿子的时间大约为()

t==

B

的()

B

描述中最接近实际的数值是(

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升高的温度,

19.(2013?潍坊)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

21.(2013?雅安)如图所示是同一木块先后两次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频闪”照片.第二次木块从

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是

1.70cm;由图可知,两次实

验中木块的速度不相等,

木块所受拉力的大小相等

(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有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由照片可以看出:在相等时间t内,第一次实验木块路程s1比第二次实验路程s2小,由v=知第一次实验速度小,第二次实验速度大.

(3)由图知,每次实验,在相等时间内小木块的路程都相等,小木块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面上小木块受拉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则F=f;因为两次实验木块与水平面都相同,摩擦力f相等,所以两次实验中拉力相等.

解答:解:(1)木块从A点运动到B点的距离:s=4.00cm﹣2.30cm=1.70cm;

(2)由图知两次实验在相等时间内小木块的路程不相等,由v=知两次实验中,木块的速度不相等;

(3)两次实验中小木块都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拉力与摩擦力相等,因为两次实验木块与水平面都相同、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也相等.

故答案为:1.70;不相等;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读数、速度大小的比较以及平衡力的判断,注意两次实验木块与水平面都相同得出摩擦力相等是本题关键.

10.(2013?宜宾)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

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 3.10

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①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长度单位;

②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①中学生的身高在165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

②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橡皮擦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10cm对齐,所以橡皮擦的长度为3.10cm.

故答案为:cm;3.10.

点评:①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等等.②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9.(2013?资阳)根据下面各图,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值.

(1)l= 2.73cm;(2)t=37.7℃;(3)g=10N/kg;(4)R=18.7Ω.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重力的计算;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

分析:①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先要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度相垂直.

③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取一组对应的质量和重力,计算得到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④按照电阻箱的读数方法,用旋钮所对的数字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把它们相加,就得出电阻箱的示数.

解答:解:由图知:①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9.00cm对齐,右侧与11.7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1.73cm﹣9.00cm=2.73cm.

②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7℃.

③当物体的质量为0.1kg时,受到的重力为1N,所以g===10N/kg.

④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为7×0.1Ω+8×1Ω+1×10Ω+0×100Ω=18.7Ω.

故答案为:(1)2.73;(2)37.7;(3)10;(4)18.7.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7.(2013?娄底)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只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括号中的句子中龙舟

所选择的参照物是河岸.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说明是运动状态,相对于哪个(些)物体是运动状态,这个(些)物体就是参照物.

解答: 解:

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说明是运动的,并且运动速度非常快,要得到龙舟运动并且运动速度特别快的结论,参照物是河岸.

故答案为:河岸.

点评: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选择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山川、路灯等为参照物.

18.(2013?泰州)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变速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 与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1.9 m/s . 考点: 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分析频闪照片,在相等的时间内苹果的间隔越来越大,利用速度公式不难判断苹果的运动状态.

(2)算出A 到B 之间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它在A 到B 之间的平均速度.

解答: 解:(1)由频闪照片可以看出,苹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它做的是变速运动;

(2)A 到B 之间有3个时间间隔,即时间为t=0.3s ,

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v=s

m t S 3.057.0 =1.9m/s . 故答案为:变速;1.9.

点评: 根据图象学会分析苹果的运动状态,揭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同时考查了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7.(2013·常州)2013年3月17日,一块太空岩石撞击月球,天文学家借助 ▲ (望远镜/显微镜)观察到了明亮的闪光.当时地月间相距3. 84×108m ,撞击产生的闪光需经过 ▲ s 才能传到地球.天文学家侦听不到撞击声是因为 ▲ .(v 光=3×108 m/s)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来源:Z §xx §https://www.doczj.com/doc/0814476781.html,]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①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距离之外的物体按一定倍率放大,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②已知地月距离及光速,利用公式t= S/v 得到闪光传到地球需要的时间;

③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①地月间相距3.84×108m ,要观察太空岩石撞击月球,天文学家必须借助望远镜;

②∵v=S/t ∴闪光传到地球需要的时间为t= S/v=3.84×108m / 3×108m/s =1.28s ; ③太空岩石撞击月球,天文学家听不到撞击声,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望远镜;1.28;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此题考查了望远镜的作用,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和声音的传播条件,知识点之间虽无直接联系,但难度不大,容易解答.

22.(2013?临沂)沂河某大桥全长约1.7km ,晓军骑摩托车以10m/s 的速度匀速通过此桥,需 170 s ,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是 静止 的.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 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①已知摩托车的速度和大桥长度,利用公式t=得到摩托车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

②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它相当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无变化.

解答:解:

①∵v=,

∴摩托车通过大桥需要的时间为t===170s;

②以摩托车为参照物,晓军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的静止的.

故答案为:170;静止.

点评:此题考查速度变形公式的简单应用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判定.需要清楚的是: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所选择的参照物.

14.(2013?沈阳)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30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由图象求出甲乙的速度,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乙相对于甲的运动方向;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甲乙的路程,然后求出他们间的距离.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v甲=15m/s,v乙=10m/s,

甲乙均向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做直线运动;

∵v=,

∴s甲=v甲t=15m/s×6s=90m,

s乙=v乙t=10m/s×6s=60m,

经过6s甲乙间的距离d=s甲﹣s乙=90m﹣60m=30m;

故答案为:东;30.

点评:由图象求出物体的速度,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20.(2013?黑河)小红在假期和父母一起去泰山旅游,乘坐观光缆车到达山顶时小红感觉胸闷,她想到这可能和所学的大气压知识有关,即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小红坐在观光缆车上时,感觉周围的景物在向后运动,这是选缆车为参照物.

考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周围景物在向后运动,说明景物在运动,那么所选参照物与景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据此即可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解答:解: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坐在观光缆车上时,以缆车为参照物,周围景物与缆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景物是运动的,所以我们乘坐在光缆车中观光的过程,感到周围景物在向后运动.

故答案为:减小;缆车(小红自己等).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正确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4. (2013·河南)图2为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运动时的频

闪摄影照片,所用闪光灯每隔相等时间闪亮一次,拍下此时木块

的位置。由照片记录可知木块的速度此过程中________,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__。(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答案】减小不变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大小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较速度大小的方法有三种: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比速度。由题图可知,相同时间内木块运动的路程越来越短,说明木块的速度在不断减小。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只有两个:压力的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速度无关,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

16.(2013·南京)如图是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上升过程中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

所得的照片。从图中可以判断:小球在a、b位置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在c、d位置间的平均速度;在上升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

能________(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不变”)。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路程,路程越大,速度越大;二是在相同路程内比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2)重力势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

解答:解:(1)由图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小球在ab位置间运动的路程大于小球在cd 间运动的路程,所以小球在a、b位置间的平均速度大于在c、d位置间的平均速度;

(2)在上升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逐渐变大,所以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

故答案为:大于;逐渐增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和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13.(2013?梅州)无论是广阔无垠的宇宙,还是显微镜下的H7N9病毒,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纳米和光年都是长度的单位;“神舟九号”从发射升空到遨游太空的过程中,航天员的质量是不变的(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m/s

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所示,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A点运动到B 点:第一次先从A到D,再从D到B;第二次直接从A到B.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20. (2013·天津)一座平直的跨海大桥全长1.6km,桥头立着图16所示的两个标志牌。

如果一辆匀速行驶的载重汽车恰好达到两标志牌的最大限定值,该

车通过桥中央时对桥面的压力为 N,通过该桥所用时间为

h。(g取10N/kg,车长不计)

【答案】3×105 0.04

【解析】运动学计算。

32.(2013?临沂)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5.25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

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由图可知,在(4~5)cm之间有10个格,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从图中可看出,测量的起始刻度是零刻度,铅笔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5.25cm,所以长度即为5.25cm.

故答案为:5.25.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15.(2013?荆门)甲、乙两人从矩形跑道的A点同时开始沿相反方向绕行,在O点相遇,如图所示,已知甲的速度为5m/s,乙的速度为3m/s,跑道OC段长度为50m,如果他们从A点同时开始都沿A→B→C→D同向绕行,则再一次相遇的时间是200s.

8.(2013?湖北)在《襄阳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市区已初步规划了四条地铁线.在这四条地铁线中,最长的约为38km,若地下车辆的平均速度是100km/h,全程运行时间为22.8分钟.

v=

v=

==0.38h=22.8min

13.(2013?大庆)打点计时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仪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此可知,打点计时器是A的仪器.(填入所选的字母)

A.记录时间;B.测量质量;C.测量力.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平均速度,得到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则A、C两点的距离为10.20cm,物体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2.55m/s.

v==

7.(2013?吉林)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在“神舟十号”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运动的;人们收看到的电视节目直播画面是通过电磁波传送的.

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90s,火车上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火车为参照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