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计算书详细(三大)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计算书详细(三大)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计算书详细(三大)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计算书详细(三大)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洪水调节目的:定量地找出入库洪水、下泄洪水、拦蓄洪水的库容、水库

水位的变化、泄洪建筑物型式和尺寸间的关系,为确定水库的有关参数和泄洪建筑型式选择、尺寸确定提供依据;

2、掌握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

3、了解工程设计所需洪水调节计算要解决的课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某水利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为5000KW,年发电量1372×104 kw·h,水库库容0.55亿m3。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坝,最大坝高84.80m。溢洪道堰顶高程519.00m,采用2孔8m×6m(宽×高)的弧形门控制。水库正常蓄水位525.00m。电站发电引用流量为10m3/s。

本工程采用2孔溢洪道泄洪。在洪水期间洪水来临时,先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并使其等于洪水来水量Q,使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不变;当洪水来水量Q继续增大时,闸门逐渐打开;当闸门达到全开后,就不再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随水库水位z的升高而增大,流态为自由流态,情况与无闸门控制一样。

上游防洪限制水位Xm(注:X=524.5+学号最后1位/10,即524.5m-525.4m),下游无防汛要求。

三、设计任务及步骤

分别对设计洪水标准、校核洪水标准,按照上述拟定的泄洪建筑物的类型、尺寸和水库运用方式,分别采用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推求水库下泄流量过程,以及相应的库容、水位变化过程。具体步骤:

1、根据工程规模和建筑物的等级,确定相应的洪水标准;

2、用列表试算法进行调洪演算:

a)根据已知水库水位容积关系曲线V~Z和泄洪建筑物方案,用水力学公

式求出下泄流量与库容关系曲线q~Z,并将V~Z,q~Z绘制在图上;

b)决定开始计算时刻和此时的q1、V1,然后列表试算,试算过程中,对每

一时段的q2、V2进行试算;

c)将计算结果绘成曲线:Q~t、q~t在一张图上,Z~t曲线绘制在下方。

3、用半图解法进行调洪计算:

a)绘制三条曲线:V/△t-q/2=f1(z)、V/△t+q/2=f2(z)、q=f(z);

b)进行图解计算,将结果列成表格。

4、比较分析试算法和半图解法调洪计算的成果

四、 时间安排和要求

1、设计时间为1周;

2、成果要求:

设计说明书编写要求条理清楚、附图绘制标准。

列表试算法要求采用手工计算,熟悉过程后可编程计算,如采用编程计算需提供程序清单及相应说明。

设计成果请独立完成,如有雷同则二者皆取消成绩,另提交成果时抽查质询。

五、 参考书:

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2、《水利水能规划》 附录:

一、堰顶溢流公式:

2

/30

2q H g m nb ?=ε

式中:q ——通过溢流孔口的下泄流量,m 3/s ;

n ——溢流孔孔口数;

b ——溢流孔单孔净宽,m ;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ε——闸墩侧收缩系数,与墩头形式有关,初步计算可假设为0.92; m ——流量系数,与堰顶形式有关,可查表,本工程取0.48;

H 0——堰顶水头,m 。

二、设计洪水过程

时刻(h )

Q 实测(m 3

/s )

各频率Q (M 3

/S ) 0.1% 1% 2% 5% 0 3.32 50 35 29 20 1 136 296 196 162 121 2 312 680 524 432 357 3

349

1300

727

602

524

4 960 2000 1220 1040 739

5 1670 2300 1390 1130 80

6 6 1290 2100 1290 1090 775

7 919 1750 1190 1010 69

8 8 543 1180 853 706 541

9 402 895 647 505 387 10 324 817 483 400 327 11 294 709 437 362 270 12 264 606 398 326 243 13 234 549 348 289 216 14 204 477 294 251 195 15 191 440 283 230 176 16 177 414 263 219 162 17 164 385 245 204 151 18 150 351 224 187 139 19 137 320 204 170 125 20 123 286 183 152 113 21 110 257 171 142 106 22 102 240 154 127 96 23 97 226 144 119 89 24

90

212

135

111

83

三、水位-库容曲线

某水利枢纽水位与库容曲线图

450

46047048049050051052053054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容积(万立方米)

水位(米)

高程(m )

450 460 470

480

490

500

505

库容(104m3)0 18 113.5 359.3 837.2 1573.6 2043.2 高程(m)510 515 520 525 530 535 540 库容(104m3)2583.3 3201.3 3895.7 4683.8 5593.9 6670 7842.6

四、工程分等分级规范和洪水标准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说明

由《洪水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中提供的材料可知,该水利枢纽工程电站装机50000KW,水库总容积为0.55亿m3,由《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知,该水利枢纽工程等级为Ⅲ级,工程规模为中型,故采用100年一遇(1%)进行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0.1%)进行洪水校核。

溢洪道堰顶高程为519.00m,采用2孔8m×6m(宽×高)的弧形门控制。水库正常蓄水位525.00m,上游防洪限制水位为525.0m。电站发电引用流量为10m3/s。在洪水期间洪水来临时,先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并使其等于洪水来水量Q,使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不变;当洪水来水量Q继续增大时,闸门逐渐打开;当闸门达到全开后,就不再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随水库水位z的升高而增大,流态为自由流态,情况与无闸门控制一样。

二、计算过程

根据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库容曲线表(表一)绘出Z~V曲线(图一)如下:

表一:水位——库容曲线

库水位Z(m)库容V(万m3)

450 0.00

455 9.00

460 18.00

465 65.75

470 113.50

475 236.40

480 359.30

485 598.25

490 837.20

495 1205.40

500 1573.60

505 2043.20

510 2583.30

515 3201.30

519 3756.82

520 3895.70

525 4683.80

530 5593.90 535 6670.00 540 7842.60 545 9015.20

(一)、设计洪水的计算

A 、列表试算法进行调洪演算:

1.列表计算q-Z 曲线关系,计算并绘制q-V 曲线 闸门全开条件下,根据堰顶溢流公式:

2/32o H g m nb q ε= (1)

式中:;519;/81.9;48.0;92.0;8;202m Z H s m g m m b n -======ε

表二:该水利枢纽下泄流量q ——水位Z 关系曲线

库水位Z

(m ) 堰顶水头H (m ) 溢洪道下泄 流量q 溢(m3/s) 发电站引用流量q 电(m3/s) 总泄流量q(m3/s) 库容V(m3) 525.5 6.5

518.64 10 528.64 4774.81 526 7 579.62 10 589.62 4865.82 526.5 7.5 642.82 10 652.82 4956.83 527 8 708.16 10 718.16 5047.84 527.5 8.5 775.58 10 785.58 5138.85 528 9 845.01 10 855.01 5229.86 528.5 9.5 916.40 10 926.40 5320.87 529

10

989.69 10

999.69

5411.88

529.5 10.5 1064.84 10 1074.84 5502.89 530 11 1141.79 10 1151.79 5593.90 530.5 11.5 1220.52 10 1230.52 5701.51 531 12 1300.98 10 1310.98 5809.12 531.5 12.5 1383.13 10 1393.13 5916.73 532 13 1466.94 10 1476.94 6024.34 532.5 13.5 1552.38 10 1562.38 6131.95 533 14 1639.42 10 1649.42 6239.56 533.5 14.5 1728.03 10 1738.03 6347.17 534 15 1818.17 10 1828.17 6454.78 534.5 15.5 1909.84 10 1919.84 6562.39 535 16 2002.99 10 2012.99 6670.00 535.5 16.5 2097.61 10 2107.61 6787.26 536 17 2193.67 10 2203.67 6904.52 536.5 17.5 2291.16 10 2301.16 7021.78 537 18 2390.05 10 2400.05 7139.04 537.5 18.5 2490.33 10 2500.33 7256.30 538 19 2591.96 10 2601.96 7373.56 538.5 19.5 2694.95 10 2704.95 7490.82 539 20 2799.26 10 2809.26 7608.08 539.5 20.5 2904.89 10 2914.89 7725.34 540 21 3011.81 10 3021.81 7842.60

由上表可得该水利枢纽的q—Z关系曲线:

2.调洪计算求q-t 过程和Z-t 过程

(1)确定调洪起始条件。由于水库溢洪道由闸门控制,起调水位为防洪限制水位。

初始时刻洪水来临时,在0至1时段,由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 ,使其等于洪水来水量Q ,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525m 不变。

第2时段开始,洪水来水量Q 继续增大,溢洪洞闸门逐渐打开直至全开,下泄流量q 随水库水位Z 的升高而增大。

(2)从第2小时开始调洪,取△t=1h=3600s 。根据水量平衡方程

V V V t q q t Q Q t ?=-=?+-?+=?-122121)(2

1)(2

1)q Q (··············②

第(3)栏时段入库平均流量Q =(Q 1+Q 2)/2;

第(4)栏时段入库水量为Q △t=Q *3600s=0.36Q (万m 3);

第(5)栏由起始已知时段1q 、1V 以及入库流量1Q 、2Q ,假设时段末下泄流量2q ,由②式即可求出△V ,而;12V V V ?+=由表二q-V 关系曲线由2V 线性插值得出2q 。若与假设值相同,则2q 即为所求;否则重新假设试算。上一时段末的2q 、2V 为下一时段初的1q 、1V ,逐时段求出q-t 线; 第(6)栏时段下泄流量()2/21q q q +=; 第(7)栏时段下泄水量q t q 36.0=?(万m 3/s ); 第(8)栏时段水量变化t q t Q V ?-?=?; 第(9)栏水库存水量;12V V V ?+=

第(10)栏水库水位Z 由q-v 曲线线性插值求得。

当下泄过程中水位回降到防洪限制水位时,如下表中的16时,启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使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525m不变。

结合水库q=f(V)关系曲线线性插值逐时段对设计洪水进行试算,计算结果如表三所示:

表三:水库设计洪水(1%)调洪演算

时间实测

入库

洪水

流量

时段平

均入库

流量

时段

入库

水量

下泄

流量

时段

平均

下泄

流量

时段

下泄

水量

时段水

量变化

水库存

水量

水库

水位

t(h)

Q

(m3/s)

Q

(m3/s)

Q△t

(万m3)

q

(m3/s)

q

(m3/s)

q△t(

万m3)

△V(万

m3)

V

(万m3)

Z(m)

(1) (2) (3) (4) (5) (6) (7) (8) (9) (10)

0 35 35.0 4683.8 525.0

115.5 41.6 115.5 41.6 0.0

1 196 196.0 4683.8 525.0

360.0 129.6 335.8 120.9 8.7

2 524 475.6 4692.5 525.0

625.5 225.2 491.2 176.8 48.3

3 727 506.8 4740.9 525.3

973.5 350.5 556.6 200.4 150.1

4 1220 606.

5 4890.9 526.1

1305.0 469.8 686.6 247.2 222.6

5 1390 766.8 5113.

6 527.4

1340.0 482.4 836.4 301.1 181.3

6 1290 906.0 5294.8 528.4

1240.0 446.4 948.0 341.3 105.1

7 1190 990.0 5400.0 528.9

1021.5 367.7 994.0 357.8 9.9

8 853 998.1 5409.9 529.0

750.0 270.0 966.5 347.9 -77.9

9 647 935.0 5331.9 528.6

565.0 203.4 889.4 320.2 -116.8

10 483 843.8 5215.1 527.9

460.0 165.6 797.9 287.2 -121.6

11 437 752.0 5093.5 527.3

417.5 150.3 713.3 256.8 -106.5

12 398 674.5 4987.0 526.7

373.0 134.3 640.7 230.7 -96.4

13 348 606.9 4890.6 526.1

321.0 115.6 575.9 207.3 -91.7

Q-t 、q-t 曲线相交点可能不是最大值,对洪峰附近处加密,结果如下:

表四:水库设计洪水(1%)调洪演算洪峰附近时段加密

时间 实测入

库洪水

流量

时段平均入库流量

时段

入库水量 下泄

流量

时段平

均下泄

流量 时段下泄水量 时段水量变化 水库存水量

水库水位

T (h) Q (m3/s)

Q (m3/s)

Q △t

(万m3) Q (m3

/s) Q (m3/s) q △t(万m3

) △V(

万m3) V( 万m3) Z (m) 7 1190 990.0

5400.0 528.9

1105.8 398.1 1005.0

361.8 36.3

7.5 1021.5 1020.0

5436.3 529.1

937.3 337.4 1009.1

363.3 -25.8

8 853 998.1

5409.9 529.0

801.5 288.5 973.2

350.4 -61.8

8.5 750 948.3

5348.1 528.7

698.5 251.5 941.7

339.0 -87.5

9

647 935.0

5331.9 528.6

14 294

544.8

4798.9 525.6 288.5 103.9

517.9 186.4 -82.6

15 283

490.9

4716.3 525.2 273.0 98.3

363.4 130.8 -32.5

16 263

235.8

4683.8 525.0 254.0 91.4

240.4 86.5

4.9

17 245

245.0

4683.8 525.0 234.5 84.4

234.5 84.4

0.0 18 224

224.0

4683.8 525.0 214.0 77.0

214.0 77.0

0.0 19 204

204.0

4683.8 525.0 193.5 69.7

193.5 69.7

0.0 20 183

183.0

4683.8 525.0 177.0 63.7

177.0 63.7

0.0 21 171

171.0

4683.8 525.0 162.5 58.5

162.5 58.5

0.0 22 154

154.0

4683.8 525.0 149.0 53.6

149.0 53.6

0.0 23 144

144.0

4683.8 525.0 139.5 50.2

139.5 50.2

0.0 24

135

135.0

4683.8 525.0

由表三绘制Q~t 、q~t 以及Z~t 曲线:

由上表查得设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q m =1020.0m 3

/s ,水库最高水位为Z m =529.1m 。

B.半图解法进行调洪演算:

1.计算并绘制单辅助线

计算中V 取溢洪道堰顶以上库容,计算时段取△t=1h 。计算过程如下: 第(3)栏V =V 总—V 519=V 总—3756.82(m 3); 第(4)栏

36

.0V t V =?(万m 3/s ); 第(5)栏由表二q-Z 关系曲线查得; 第(6)栏为第(5)栏的一半;

第(7)栏=第(4)栏+第(6)栏;

计算结果见表五:

表五:某水利枢纽的辅助曲线计算表(P=1%)

水库水位Z(m) 总库容

V(万m3)

堰顶以上

库容v(万

m3) V/△t (m3/s) q(m3/s)

q/2

(m3/s)

)2(q t V f q +?= (m3/s)

(1) (2) (3) (4) (5) (6) (7) 525 4683.8 927.0 2575.0 470.0 235.0 2810.0 525.5 4774.8 1018.0 2827.8 528.6 264.3 3092.1 526 4865.8 1109.0 3080.6 589.6 294.8 3375.4 526.5 4956.8 1200.0 3333.3 652.8 326.4 3659.7 527 5047.8 1291.0 3586.1 718.2 359.1 3945.2 527.5 5138.9 1382.1 3839.2 785.6 392.8 4232.0 528 5229.9 1473.1 4091.9 855.0 427.5 4519.4 528.5 5320.9 1564.1 4344.7 926.4 463.2 4807.9 529 5411.9 1655.1 4597.5 999.7 499.8 5097.3 529.5 5502.9 1746.1 4850.3 1074.8 537.4 5387.7 530 5593.9 1837.1 5103.1 1151.8 575.9 5679.0 530.5 5701.5 1944.7 5401.9 1230.5 615.3 6017.2 531 5809.1 2052.3 5700.8 1311.0 655.5 6356.3 531.5 5916.7 2159.9 5999.7 1393.1 696.6 6696.3 532 6024.3 2267.5 6298.6 1476.9 738.5 7037.1 532.5 6132.0 2375.2 6597.8 1562.4 781.2 7379.0 533 6239.6 2482.8 6896.7 1649.4 824.7 7721.4 533.5 6347.2 2590.4 7195.6 1738.0 869.0 8064.6 534 6454.8 2698.0 7494.4 1828.2 914.1 8408.5 534.5 6562.4 2805.6 7793.3 1919.8 959.9 8753.3 535 6670.0 2913.2 8092.2 2013.0 1006.5 9098.7 535.5 6787.3 3030.5 8418.1 2107.6 1053.8 9471.9 536 6904.5 3147.7 8743.6 2203.7 1101.8 9845.4 536.5 7021.8 3265.0 9069.4 2301.2 1150.6 10220.0 537 7139.0 3382.2 9395.0 2400.1 1200.0 10595.0 537.5 7256.3 3499.5 9720.8 2500.3 1250.2 10971.0 538 7373.6 3616.8 10046.7 2602.0 1301.0 11347.6 538.5 7490.8 3734.0 10372.2 2704.9 1352.5 11724.7 539 7608.1 3851.3 10698.1 2809.3 1404.6 12102.7 539.5 7725.3 3968.5 11023.6 2914.9 1457.4 12481.1 540

7842.6

4085.8

11349.4

3021.8 1510.9 12860.3

利用表五中第(5)、(7)两栏相应的数据绘制成单辅助线如图六所示:

)2

(q

t V f q +?=

2、调洪计算求q~t 过程和Z~t 过程

调洪的起始条件与试算法相同,计算过程如下: 第(1)、(2)栏由题目中给出;

第(3)栏2/)(21Q Q Q +=,逐时段求平均值,上一时段Q 2为下一时段Q 1; 第(4)栏112)2

()2(

q Q q

t V q t V -++?=+?; 第(5)栏由表五线性插值求得; 第(6)栏由表二q-Z 关系曲线插值得到; 计算结果见表六:

表六:某水利枢纽的设计洪水半图解法计算表(P=1%)

时间

t(h) 入库流量Q(m3/s) 平均入库流量Q (m3/s) V/△t+q/2 (m3/s) q(m3/s) Z(m) (1) (2) (3) (4) (5) (6) 0 35 2810.0 35.0 525.0 115.5

1 196

2890.5

196.0 525.0 360.0

2 524

3054.5 520.8 525.4 625.5

3 727

3159.2 543.1 525.6 973.5

4 1220

3589.6

637.2 526.4 1305.0

5 1390 4257.4 791.7 527.5 1340.0

6

1290

4805.6

925.8

528.5

1240.0

7 1190 5119.8 1005.5 529.0

1021.5

8 853 5135.8 1009.6 529.1

750.0

9 647 4876.2 943.7 528.6

565.0

10 483 4497.5 849.7 528.0

460.0

11 437 4107.8 756.4 527.3

417.5

12 398 3768.9 677.8 526.7

373.0

13 348 3464.1 609.3 526.2

321.0

14 294 3175.7 546.7 525.6

288.5

15 283 2917.6 492.3 525.2

273.0

16 263 2874.0 263.0 525.0

254.0

17 245 2865.0 245.0 525.0

234.5

18 224 2854.5 224.0 525.0

214.0

19 204 2844.5 204.0 525.0

193.5

20 183 2834.0 183.0 525.0

177.0

21 171 2828.0 171.0 525.0

162.5

22 154 2819.5 154.0 525.0

149.0

23 144 2814.5 144.0 525.0

139.5

24 135 2810.0 135.0 525.0 Q-t、q-t曲线相交点可能不是最大值,对洪峰附近处加密,结果如下:

表七:半图解法洪峰附近加密计算表(P=1%)

时间t(h) 入库流量Q(m3/s) 平均入库流量Q (m3/s)

V/△t+q/2(

m3/s) q(m3/s) Z(m) 7 1190 5119.8 1005.5 529.0 1105.8

7.5 1021.5

5220.1

1031.4 529.2 937.3

8

853

5135.8

1009.6

529.1

由以上两表绘制Q~t 、q~t 以及Z~t 曲线:

由上表查得设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q m =1031.4m 3

/s ,水库最高水位为Z m =529.2m 。

(二)、校核洪水的计算

A、试算法

1.q~V, V~Z和q~Z曲线与设计洪水中的相同。

2.调洪计算求q~t过程和Z~t过程。

起调水位为525m,相应库容查表一为4683.8万m3。用试算法对每一时段的q2、V2进行调洪计算,计算时段为1h。详细过程同表三,计算结果见表八:

表八:水库校核洪水(0.1%)调洪演算

时间入库

洪水

流量

时段平

均入库

流量

时段入

库水量

下泄流

时段平

均下泄

流量

时段下

泄水量

时段水

量变化

水库存

水量

水库

水位

t(h)

Q

(m3/s)

Q

(m3/s)

Q△t

(万m3)q(m3/s) q(m3/s)

q△t

(万m3)

△V

(万m3)

V

(万m3) Z(m)

0 50 50.0 4683.8 525.0

173.0 62.3 173.0 62.3 0.0

1 296 296.0 4683.8 525.0

488.0 175.7 393.9 141.8 33.9

2 680 491.8 4717.7 525.2

990.0 356.4 544.9 196.2 160.2

3 1300 598.0 4877.9 526.0

1650.0 594.0 720.0 259.2 334.8

4 2000 841.9 5212.7 527.9

2150.0 774.0 1007.8 362.8 411.2

5 2300 1173.7 5623.9 530.1

2200.0 792.0 1296.1 466.6 325.4

6 2100 1418.5 5949.3 531.7

1925.0 693.0 1481.4 533.3 159.7

7 1750 1544.2 6109.0 532.4

1465.0 527.4 1534.3 552.3 -24.9

8 1180 1524.4 6084.1 532.3

1037.5 373.5 1464.2 527.1 -153.6

9 895 1403.9 5930.5 531.6

856.0 308.2 1338.0 481.7 -173.5

10 817 1272.0 5757.0 530.8

763.0 274.7 1212.4 436.5 -161.8

11 709 1152.8 5595.2 530.0

657.5 236.7 1088.0 391.7 -155.0

12 606 1023.1 5440.3 529.2

577.5 207.9 966.6 348.0 -140.1

13 549 910.2 5300.2 528.4

513.0 184.7 861.5 310.1 -125.5

14 477 812.9 5174.7 527.7

458.5 165.1 770.9 277.5 -112.4

15 440 728.8 5062.3 527.1

427.0 153.7 694.2 249.9 -96.2

16 414 659.5 4966.1 526.6

399.5 143.8 630.5 227.0 -83.2

17 385 601.5 4882.9 526.1

368.0 132.5 576.2 207.4 -74.9

18 351 550.9 4808.0 525.7

335.5 120.8 528.1 190.1 -69.3

19 320 505.3 4738.6 525.3

303.0 109.1 455.3 163.9 -54.8

20 286 405.4 4683.8 525.0

271.5 97.7 331.2 119.2 -21.5

21 257 257.0 4683.8 525.0

248.5 89.5 248.5 89.5 0.0

22 240 240.0 4683.8 525.0

233.0 83.9 233.0 83.9 0.0

23 226 226.0 4683.8 525.0

219.0 78.8 219.0 78.8 0.0

24 212 212.0 4683.8 525.0 Q-t、q-t曲线相交点可能不是最大值,对洪峰附近处加密,结果如下:

表九:水库校核洪水(0.1%)洪峰附近加密计算表

时间入库

洪水

流量

时段平

均入库

流量

时段入

库水量

下泄流

时段平

均下泄

流量

时段下

泄水量

时段水

量变化

水库存

水量

水库

水位

t(h)Q(m3

/s)

Q(m3

/s)

Q△t

(万m3)

Q

(m3/s)

Q

(m3/s)

q△t

(万m3)

△V

(万m3)

V

(万m3) Z(m)

6 2100 1418.5 5949.3 531.7

2012.5 724.5 1492.3 537.2 187.3

6.5 1925 1566.1 6136.6 532.5

1837.5 661.5 1564.7 563.3 98.2

7 1750 1563.2 6109.0 532.4

1607.5 578.7 1569.4 565.0 13.7

7.25 1608 1575.7 6148.4 532.6

1393.8 501.8 1570.6 565.4 -63.7

7.5 1465 1565.6 6136.0 532.5

1322.5 476.1 1545.0 556.2 -80.1

8 1180 1524.4 6084.1 532.3 由上表绘制Q~t、q~t以及Z~t曲线:

由上表查得设计洪水最大下泄流量q m=1575.7m3/s,水库最高水位为Z m=532.6m。

B、半图解法

1.由上述列表试算法得到的q~V曲线计算并绘制(f=V/△t+q/2)~Z辅助曲线,见表六;

2.调洪计算求q~t过程和Z~t过程。详细计算过程见表十:

表十:某水利枢纽的半图解法校核洪水计算表(P=1%)

时间t(h) 入库流量

Q(m3/s)

平均入库流

Q(m3/s)

V/△t+q/2

(m3/s)

q(m3/s)Z(m)

0 50 2810.0 50.0 525.0

173.0

1 296 2933.0 296.0 525.0

488.0

2 680 3125.0 535.7 525.6

990.0

3 1300 3579.3 634.9 526.4

1650.0

4 2000 4594.3 873.

5 528.1

2150.0

5 2300 5870.8 1196.4 530.3

2200.0

6 2100 6874.3 1436.9 531.8

1925.0

7 1750 7362.4 1558.2 532.5

1465.0

8 1180 7269.2 1534.9 532.3

1037.5

9 895 6771.7 1411.7 531.6

856.0

10 817 6216.0 1277.7 530.8

763.0

11 709 5701.3 1157.0 530.0

657.5

12 606 5201.8 1026.7 529.2

577.5

13 549 4752.6 912.7 528.4

513.0

14 477 4352.9 814.8 527.7

458.5

15 440 3996.6 730.3 527.1

427.0

16 414 3693.4 660.5 526.6

399.5

17 385 3432.3 602.3 526.1

368.0

18 351 3198.1 551.5 525.7

牤牛河设计洪水计算书4.8

牤牛河设计洪水计算书 1 概述 牤牛河发源于东营燕子沟,在大屯乡大屯村汇入兴洲河,流域面积344.76km2,河流长度33.5km。窟窿山水库坝址在滦平县城南7.5km处的安匠屯乡铧子炉村,水库以上控制面积142.2km2,占全河流域面积的41.2%,窟窿山水库大坝以上主河道长22km,河道平均坡降20.3‰。因坡陡流急、汛期洪水迅猛而得名“牤牛河”。牤牛河由南至北纵贯滦平县城,是滦平县城区主要行洪河道。 线路于大屯乡营房村南侧约400m处跨越牤牛河,位于牤牛河入汇兴洲河河口上游约700m,根据《河北省滦平县牤牛河县城下游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变更报告》,河北省滦平县牤牛河县城下游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终止点为国道112公路桥,该桥所处位置位于线路跨越牤牛河断面下游约500m,该段河道治理在原有河堤基础上修建防洪堤和平整河道,迎水面采用浆砌石仰斜式挡土墙,迎水坡边坡1:0.25,背水坡边坡1:0.15,顶宽1.1m,高5m,底宽1.85m;外边坡1:2。防洪堤内填筑砂砾石,采用浆砌石护岸。该段河道治理后,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2 设计洪峰流量 2.1设计暴雨 根据《承德地区水文实用图集》,由“河北省承德地区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多年平均值等值线图”和“河北省承德地区年最大3日降雨量多年平均值等值线图”,断面以上流域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多年平均值位于70mm与80mm等值线之间,年最大3日降雨量多年平均值位于80mm与85mm等值线之间,由此可见该流域的暴雨集中在1日,采用1日设计暴雨进行洪水计算符合该地区暴雨洪水特点。根据年最大24小时降雨量多年平均值等值线查得牤牛河流域最大24小时降雨量平均值为: H1=75(mm)

洪水调节设计(试算法和半现用图解法)实用模板 - 带试算C语言程序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洪水调节目的:定量地找出入库洪水、下泄洪水、拦蓄洪水的库容、水库 水位的变化、泄洪建筑物型式和尺寸间的关系,为确定水库的有关参数和泄洪建筑型式选择、尺寸确定提供依据; 2.掌握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 3.了解工程设计所需洪水调节计算要解决的课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1.某水利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 装机为5000KW,年发电量1372×104 kw·h,水库库容0.55亿m3。挡水 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坝,最大坝高84.80m。溢洪道堰顶高程519.00m, 采用2孔8m×6m(宽×高)的弧形门控制。水库正常蓄水位525.00m。电 站发电引用流量为10 m3/s。 2.本工程采用2孔溢洪道泄洪。在洪水期间洪水来临时,先用闸门控制下 泄流量q并使其等于洪水来水量Q,使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不 变;当洪水来水量Q继续增大时,闸门逐渐打开;当闸门达到全开后, 就不再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随水库水位z的升高而增大,流态为自由 流态,情况与无闸门控制一样。 3.上游防洪限制水位52 4.8m(注:X=524.5+学号最后1位/10,即 524.5m-525.4m),下游无防汛要求。 三、设计任务及步骤 分别对设计洪水标准、校核洪水标准,按照上述拟定的泄洪建筑物的类型、尺寸和水库运用方式,分别采用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推求水库下泄流量过程,以及相应的库容、水位变化过程。具体步骤: 1.根据工程规模和建筑物的等级,确定相应的洪水标准; 2.用列表试算法进行调洪演算: ①根据已知水库水位容积关系曲线V~Z和泄洪建筑物方案,用水力学 公式求出下泄流量与库容关系曲线q~Z,并将V~Z,q~Z绘制在 图上; ②决定开始计算时刻和此时的q1、V1,然后列表试算,试算过程中,对 每一时段的q2、V2进行试算;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计算书详细(三大)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洪水调节目的:定量地找出入库洪水、下泄洪水、拦蓄洪水的库容、水库 水位的变化、泄洪建筑物型式和尺寸间的关系,为确定水库的有关参数和泄洪建筑型式选择、尺寸确定提供依据; 2、掌握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 3、了解工程设计所需洪水调节计算要解决的课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某水利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为5000KW,年发电量1372×104 kw·h,水库库容0.55亿m3。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坝,最大坝高84.80m。溢洪道堰顶高程519.00m,采用2孔8m×6m(宽×高)的弧形门控制。水库正常蓄水位525.00m。电站发电引用流量为10m3/s。 本工程采用2孔溢洪道泄洪。在洪水期间洪水来临时,先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并使其等于洪水来水量Q,使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不变;当洪水来水量Q继续增大时,闸门逐渐打开;当闸门达到全开后,就不再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随水库水位z的升高而增大,流态为自由流态,情况与无闸门控制一样。 上游防洪限制水位Xm(注:X=524.5+学号最后1位/10,即524.5m-525.4m),下游无防汛要求。 三、设计任务及步骤 分别对设计洪水标准、校核洪水标准,按照上述拟定的泄洪建筑物的类型、尺寸和水库运用方式,分别采用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推求水库下泄流量过程,以及相应的库容、水位变化过程。具体步骤: 1、根据工程规模和建筑物的等级,确定相应的洪水标准; 2、用列表试算法进行调洪演算: a)根据已知水库水位容积关系曲线V~Z和泄洪建筑物方案,用水力学公 式求出下泄流量与库容关系曲线q~Z,并将V~Z,q~Z绘制在图上; b)决定开始计算时刻和此时的q1、V1,然后列表试算,试算过程中,对每 一时段的q2、V2进行试算; c)将计算结果绘成曲线:Q~t、q~t在一张图上,Z~t曲线绘制在下方。 3、用半图解法进行调洪计算: a)绘制三条曲线:V/△t-q/2=f1(z)、V/△t+q/2=f2(z)、q=f(z); b)进行图解计算,将结果列成表格。

面积比法计算设计断面洪水中面积指数的确定

面积比法计算设计断面洪水中面积指数的确定 刘连梅,信增标,王保东,田燕琴(水利部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段460多km,共与大小河沟200多条相交,有不少河沟交叉断面设计洪水需要采用面积比法计算。为此,对海河流域部分河流实测降雨洪水资料作了分析,得出了不同时段洪量的面积指数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洪水;面积比法;面积指数 1 问题的提出 在设计洪水计算时,当设计断面无实测资料,但其上游或下游建有水文站实测资料,且与设计断面控制流域面积相差不超过3%,区间无人为或天然的 分洪、滞洪设施时,可将水文站实测资料或设计洪水成果直接移用于设计断面;若区间面积超过3%,但小于20%,且全流域暴雨分布较均匀时,常用面积 比法将水文站设计成果进行推算。该方法的关键是面积指数的选取。在海滦河流域以往一般根据经验取值,在只对计算洪峰流量时,面积指数一般选用0.5 ~ 0.7;计算时段洪量时面积指数没有选定范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北省段460多km,共与大小河沟200多条相交,有不少河沟交叉断面设计洪水需要采用面积比法计算,为此对海河流域部分河流实测降雨洪水资料作了分析,得出了不同时段洪量的面积指数范围,为中线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2 河流、水文站及洪水资料的选取2.1 河流及水文站的选取原则 一般讲,一条河的上下游两站流域面积小于20%时,可作为分析对象。但海滦河流域实际上水文站网稀少,因此选取时将区间面积放宽到30%,个别站放宽到35%。基本满足此条件的河流及水文站见表1所列。 2.2洪水资料的选取 洪水资料的选取应符合以下3条原则:(1)尽量选取较大的洪水资料;(2)选取流域内降雨分布比较均匀的场次洪水;(3)对上游修建大中型水库的河流,应选取建库前的资料。 由于滦河和桑干河流域面积过大,包含了迎风山区、背风山区和高原区,难以出现全流域均匀降雨,未选用洪水资料。其他4条河8个代表站流域面积

设计洪水计算书

设计洪水推求 (一)工程概况 甘溪又称古城溪,发源于浙江省江山市大桥镇青源尾。甘溪自源头开始以东西向流入玉山县境内,经白云镇鹁鸪嘴、大园地、平阳村、岩瑞镇水门村后,在岩瑞镇山头淤北和金沙溪汇合。甘溪流域面积206Km 2,主河道长44.2Km ,河道加权平均坡降0.824‰(其中玉山境内流域面积102.6Km 2,河长24Km )。甘溪河道弯曲,河床较浅,中下游两岸地形开阔,耕地集中,属平原丘陵地带,是主要产粮区之一。 1,工程地点流域特征值,主河道比降0.000824. 已知流域总面积206Km 2,加权平均坡降0.824‰,计算河段下游断面集雨面积145.3 Km 2,加权平均坡降1.32‰,主河道长44.2 Km 。 2,设计暴雨查算 (1) 求十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查《江西省暴雨洪水查算手册》(下同)附图2—4,得流域中心最大24小时点暴雨量H 24=115mm ;查附图2—5,得Cv 24=0.45。由设计频率P=10%和Cs=3.5Cv 查附表5—2,得Kp 24=1.60。 则十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H 24(10%)=115?1.60=184.0mm 。 (2) 求十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 根据计算段流域面积F=145.3 Km 2和暴雨历时t=24小时,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24α=0.983 则十年一遇面暴雨量为 24%)10(24%)10(24α?=H H =184?0.983=180.9mm 。 (3)求设计暴雨24小时的时程分配 ○1 设计24小时暴雨雨型 以控制时程t ?=3小时为例,查附表2—1,得雨型分配表,如下表1: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初步设计)

综合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建筑物是一幢具有商业、餐饮、娱乐、办公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办公楼,地处繁华都市上海。总层数为6层(含地下一层),其中地上首层为商场、超市;二层为中餐厅、西餐厅;三层为娱乐城、大小包厢(酒吧、咖啡间);四、五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区域;地下室为中央空调机房及停车场。地下一层、地上一二三层层高均为4.5m,四、五层层高为3.8m,建筑物地面总高度为22.6m。总建筑面积约为6800㎡,空调面积4722㎡,计算冷负荷为916.537kW,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为194W/㎡。 该建筑物有关资料如下: 1、屋面 结构与表1-6(b)中序号1相同,保温材料为沥青膨胀珍珠岩,厚度为50mm。 2、外墙 红砖墙,厚度为240mm,墙外表面为水泥砂浆抹灰加浅色喷浆,墙为70mm 厚的充气混凝土保温层,内粉刷加油漆。 3、外窗 单层钢窗,玻璃为5mm厚普通玻璃,有活动百叶帘作为内遮阳。 4、人数 人员数的确定是根据各房间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单位提出的要求确定的,详细安排见附表1。 5、照明设备 由建筑电气专业提供,照明设备为暗装荧光灯,整流器设置在顶棚内,荧光罩无通风孔,功率为65W/㎡。 6、空调每天使用时间 一、二、三层为14小时,即8:00~22:00; 四、五层为8小时,即8:00~16:00。 二、空调系统的划分和空调方式的确定 根据各类房间的使用功能,为了运行管理和调节的方便,拟将一、二、三层的商场、超市、中餐厅、西餐厅、娱乐城各作为一独立单元,采用一次回风集中式空调系统;三层东侧、四层及五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为了运行管理的方便,拟将冷冻水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二、三层为一个水系统,四、五层为一个水系统,竖管和各层水平支管均采用同程式。整个冷冻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水量、双管制的闭式循环。冷热源拟采用水冷式螺杆热泵机组。 本建筑物为非高层建筑,并且建筑物除地下层外各房间均有外窗自然采光。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三峡大学样本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姓名: 何明明 学号: 101227 专业: 水利水电工程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1 月 目录 1、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基本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洪水标准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洪水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校核洪水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洪水调节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设计标准洪水调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下泄流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列表试算法调洪演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校核标准洪水调节....................................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成果分析及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小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设计洪水分析计算 1、洪水标准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44-2006),确定该工程等级为五等,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 本水库上游流域面积为1.6平方千米,属于小于30平方千米范围,按《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办法》(试行)进行洪水计算。 2、设计洪水推求成果 1、基本资料 流域面积F=1.6平方公里,干流长度L=2.1千米,干流平均比降j=0.02。 根据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办法,查《山东省多年平均二十四小时暴雨等值线图》,该流域中心多年平均二十四小时暴雨H24=85毫米。 该水库水位、库容关系表如下:

设计溢洪道底高程177.84米,相应库容23.29万立米。 2、最大入库流量Q m计算 (1)、流域综合特征系数K 按下式计算K=L/j1/3F2/5 (2)、设计暴雨量计算 查《山东省最大二十四小时暴雨变差系数C v等值线图》,该流域中心C v=0.6,采用C s=3.5C v应用皮尔逊3型曲线K p值表得,20年一遇K p=2.20,200年一遇K p=3.62,则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2.2*85=187毫米,20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3.62*85=307.7毫米。 (3)单位面积最大洪峰流量计算 经实地勘测,该工程地点以上流域属丘陵区,查泰沂山北丘陵区q m- H24-K关系曲线,得20年一遇单位面积最大洪峰流量及200年一遇单位面积最大洪峰流量q m。 (4)洪水总量及洪水过程线推求 已算得2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187毫米及200年一遇最大24小时降雨量H24=307.7毫米,取其75%为P 。设计前期影响雨量P a取40毫米,计算P+P a,查P+P a与设计净雨h R关系曲线,得20年一遇及 00年一遇h R。 洪水总量按下式计算W=0.1*F*h R,由此可计算得20年一遇及200年一遇洪水总量W。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系统? 学生学号:? 131807011 ? ?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生姓名:蔡世坤 学生成绩: ????????? ? 指导教师:?? 崔鹏 ?? 教师职称: 设计日期: _ 2017年1月________ 第一章设计资料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基本参数 (3) 1.2.1室外参数 (3) 1.2.2 土建参数 (4) 第二章负荷计算 (5) 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 (5) 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5)

2.1.2内围护冷负荷 (6) 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6) 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5设备散热冷负荷 (7) 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 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 (16) 第四章夏季空调过程设计 (20) 4.1送风状态确定 (18) 4.2汇总于下表 (18) 4.3送风量计算 (19) 4.4新风量计算 (20) 4.5总排风量的计算 (20) 第六章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 (22) 6.1气流组织计算 (22) 第七章布置风管、进行风管水力计算,水管水力计算 (24) 7.1风管的布置 (24) 7.2风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25) 参考文献 (27)

摘要 本设计是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根据此楼功能要求,本建筑需要夏季提供冷负荷。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功能调整的灵活性及使用安全可靠。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水系统形式后,此工程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双管制系统:为满足整栋大楼需求,并且为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本设计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模块机组。根据夏季空调计算负荷依次选择机组、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口,最后还要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采取消声、防振和保温等措施。 第一章设计资料 1.1设计题目 济南市某街道空调工程设计 1.2设计基本参数 1.2.1室外参数 纬度:28.13 度 经度:112.55度 海拔高度:68mAS 冬季大气压力:1018.3 pa 夏季大气压力:995.6 pa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

设计洪水计算

项目二:设计洪水计算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填空题 1.洪水的三要素是指、、。 2.防洪设计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3.目前计算设计洪水的基本途径有三种,它们分别是、 、。 4.在设计洪水计算中,洪峰及各时段洪量采用不同倍比,使放大后的典型洪水过程线的洪峰及各历时的洪量分别等于设计洪峰和设计洪量值,此种放大方法称为。 5.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中,洪峰流量的选样采用、时段洪量的选样采用。 6.连序样本是指。不连序样本是指 。 7.对于同一流域,一般情况下洪峰及洪量系列的C V值都比暴雨系列的C V值,这主要是洪水受_和影响的结果。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特大洪水?特大洪水在频率计算中的意义是什么? 2.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时,洪水经验频率计算的方法有哪两种?分别是如何进行计算的? 3.洪水频率计算的合理性分析应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4.采用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的方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5.采用典型洪水过程线放大的方法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的两种放大方法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计算的? 6.在洪水峰、量频率计算工作中,为了提高资料系列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一般要进行下列各项工作,试在下表的相应栏中用“+”表明该项措施起作用,用“-”表明该项措施不起作用。

三、计算题 1.某水库坝址断面处有1958年至1995年的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其中最大的三年洪峰流量分别为 7500 m3/s、 4900 m3/s和 3800 m3/s。由洪水调查知道,自1835年到1957年间,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洪峰流量为 9700 m3/s ,并且可以肯定,调查期内没有漏掉 6000 m3/s 以上的洪水,试计算各次洪水的经验频率,并说明理由。 2.某水文站根据实测洪水和历史调查洪水资料,已经绘制出洪峰流量经验频率曲线,现从经验频率曲线上读取三点(2080,5%)、(760,50%)、(296,95%),试按三点法计算这一洪水系列的统计参数。 3.已知设计标准P=1%洪水过程的洪峰、1天、3天洪量和典型洪水的相应特征值及其过程线(见表1和表2),试用同频率放大法推求P=1%的设计洪水过程线(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不需修匀)。 表1 设计洪水和典型洪水峰、量特征值 表2 典型洪水过程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目录 1工程概述 (1) 2设计依据 (1) 2.1设计目的 (1) 2.2设计任务书 (1) 2.2.1 空调冷、湿负荷计算 (1) 2.2.2 空调过程设计计算 (2) 2.2.3空调的热湿处理设备选择 (2) 2.2.4送风系统的设计 (2) 2.2.5空调水系统的设计 (2) 2.2.6空调系统消声减震设计 (4) 2.3设计规及标准 (4) 3设计参数 (4) 3.1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 (4) 3.2室设计参数 (5) 4空调冷、湿负荷计算 (5) 4.1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 (5) 4.2设备、照明和人体散得热形成的冷负荷的计算 (7) 4.3设备散热冷负荷 (7) 4.4空调总冷负荷的计算 (8) 4.5空调湿负荷计算 (8)

5空调方案的设计 (9) 5.1空调方式的确定 (9) 5.1.1 全空气空调系统:(方案一) (9) 5.1.2 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方案二) (9) 5.2空气处理过程设计 (9) 5.3. 空调系统的方案确定及风量计算 (9) 6送风系统的设计 (11) 6.1送风系统的设计 (11) 6.2散流器的选择 (12) 6.3送风管道的阻力计算 (12) 6.3.1 利用假定流速法 (12) 6.3.2 选择风管流速 (13) 6.3.3 计算风道的总阻力 (13) 6.4风机的选型 (15) 7水系统的设计 (16) 7.1水系统方案的确定 (16) 7.1.1空调冷水系统的竖向分区 (16) 7.1.2空调冷却水系统 (16) 7.2制冷机组制冷量的确定 (17) 7.3制冷机组的选择 (17) 7.4冷冻水量及循环水量 (17) 7.4.1冷冻水量 (17)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空调系统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航站楼底层空调系统设计 班级节能1101 学生姓名曹洪 学号 1809110109 日期2013年12月 指导教师张广丽 2013年12月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2 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空调冷负荷的计算4 2.1主要设计参数4 2.2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一层左边国际营业厅冷、湿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第三章空调设备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空气分布2 4.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2 4.2散流器布置的原则2

4.3风系统水力计算4 4.4风口布置4 参考文献5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按照分组要求,本工程分别位于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均为地上建筑,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办公楼4432平方米。航站楼底层层高5.10m,二到四层3.9m。底层包括国际营业厅、监控室、配载室、办公门厅等。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热力供暖,蒸汽压力为0.6MPa。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给水提供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55℃,供水压力约350KPa。 空调冷热媒参数冷水供回水温度:7-12℃;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 要求进行地上一层的夏季空调系统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围护结构参数表 结构类型类型 传热 系数 (w/m2) 标准规定值 外墙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 定 0.43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屋面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 地自行确定 0.38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外窗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 2.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目录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基本资料 (7) 三、设计任务及步骤 四、时间安排和要求 五、参考书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 一、设计基本资料 二、分析: 三、水库调洪计算过程 (一)、设计洪水的计算 (二)、、校核洪水的计算 四、调洪计算结果及分析 五、参考文献

《洪水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洪水调节目的:定量地找出入库洪水、下泄洪水、拦蓄洪水的库容、水库水位 的变化、泄洪建筑物型式和尺寸间的关系,为确定水库的有关参数和泄洪建筑型式选择、尺寸确定提供依据; 2、掌握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及各自的特点; 3、了解工程设计所需洪水调节计算要解决的课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基本资料 某水利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为5000KW,年发电量1372×104kw·h,水库库容0.55亿m3。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坝,最大坝高84.80m。溢洪道堰顶高程519.00m,采用3孔7m×6m(宽×高)(按点名册序号1-10为7.0;11-20为7.1,21-30为7.2,31-40为7.3,41-50为7.4,51-60为7.5,61-为7.6)弧形门控制,汛期按水轮机过流能力Q =12m3/s。水库正常蓄水位 电 525.00m。 本工程采用3孔溢洪道泄洪,设计洪水来临时,用左右2孔泄洪;校核洪水来临时,用3孔泄洪。在洪水期间洪水来临时,先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并使其等于洪水来水量Q,使水库水位保持在防洪限制水位不变;当洪水来水量Q继续增大时,闸门逐渐打开;当闸门达到全开后,就不再用闸门控制,下泄流量q随水库水位z的升高而增大,流态为自由流态,情况与无闸门控制一样。 上游防洪限制水位Xm(注:X=525+学号最后1位/10,即525.0m-525.9m),下游无防汛要求。 三、设计任务及步骤 分别对设计洪水标准、校核洪水标准,按照上述拟定的泄洪建筑物的类型、尺寸和水库运用方式,分别采用列表试算法和半图解法推求水库下泄流量过程,以及相应的库容、水位变化过程。具体步骤: 1、根据工程规模和建筑物的等级,确定相应的洪水标准; 2、用列表试算法进行调洪演算: a)根据已知水库水位容积关系曲线V~Z和泄洪建筑物方案,用水力学公式求 出下泄流量与库容关系曲线q~Z,并将V~Z,q~Z绘制在图上; b)决定开始计算时刻和此时的q1、V1,然后列表试算,试算过程中,对每一时 段的q2、V2进行试算; c)将计算结果绘成曲线:Q~t、q~t在一张图上,Z~t曲线绘制在下方。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单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 2011年6月20日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指导书 1.课和设计任务和要求 1.1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以小组方式进行,每小组人数5~10人,各小组从给出的建筑物中选出一定区域范围(空调面积不少于600㎡),并根据建筑结构和用途,进行该区域范围的局部空调工程设计。 1.2编写该空调工程的设计书、设计书不少于5000字,计算机打印。 1.3绘制该空调工程的风管平面图、水管平面图、机房布置图、设备安装图,图纸量折合一张A1以上,尽可能用计算机绘制。 2.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 2.1设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并装订成册: 2.1.1封面 2.1.2设计任务书 2.1.3目录 2.1.4前言 前言内容:工程名称、建筑面积、空调建筑面积、功能、人流量、所处的地域、方位等。 2.1.5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内容如下: ⑴明确说明室内空气参数的要求 对各空调间夏季温、湿度要求。若对温度和湿度无特殊要求,则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⑵阐明当地主要设计气象参数 空调室外空气夏季计算干球温度;室外空气夏季计算湿球温度;室外空气夏季相对湿度;夏季大气压力。 ⑶列表说明各空调房间的设计条件 夏季的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新风量。 ⑷阐明空调系统方式的选择及其依据和服务范围 全风系统及其选择依据;空气-水系统及其选择依据;全分散式系统及其选择依据; 防火排烟及特殊系统及其选择依据。

⑸阐明空调系统的划分、组成与其服务区域,并列表说明各系统的送风量、夏季的设计 负荷、空气调节方式、气流组织分布; ⑹阐明冷源的选择及其依据; ⑺对冷冻水系统应说明如下问题: 供回水温度、供水量;不同管径管材材质的选择;管道附件的选择情况; ⑻对风系统应说明如下问题: 对风管材料、厚度、加工方法、联接方式的选择及其依据(可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确定);管道穿越变形缝的措施;调节阀、防火阀的选择及配套说明;管道支、挂、托架的要求;选配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的型号、规格及其依据,对设备、风机安装的要求;对管道防腐保温的要求;对施工的要求。 ⑼对调试的要求和设计全年运行管理工况的说明分析(包括对自控系统的要求和调整)。 2.1.6设计计算及其结论列表汇总 设计计算内容如下: ⑴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及汇总表(尽可能用计算机计算,并配以平面图和围护结构构造 图; ⑵各空调房间送风量和新风量计算(尽可能用计算机)并列表汇总; ⑶风系统、水系统的阻力计算; ⑷保温层厚度计算; ⑸空气处理设备选型计算; 以上计算要求每种只举一例进行计算,其它列表汇总。 2.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⑴本空调工程总建筑面积(㎡)。 ⑵本空调工程空调面积(㎡)。 ⑶夏季设计冷负荷(KW)。 ⑷空调房间中最大冷负荷指标(W/㎡);空调房间中最小冷负荷指标(W/㎡);空调房 间中平均冷负荷指标(W/㎡)

洪水调节说明书

目录 摘要 (4) 第一章综合说明 (6) 1.1 工程特性表 (6) 1.2 建设目的和依据 (8) 1.3 建设的条件 (8) 1.4 建设的规模及综合利用效益 (8) 1.4.1 建设规模 (8) 1.4.2 综合利用效益 (9) 第二章自然地理条件 (10) 2.1 地形条件 (10) 2.2 水文特性 (10) 2.3 工程地质条件 (11) 2.3.1库区工程地质 (11) 2.3.2坝址工程地质 (11) 2.3.3 引水发电隧洞工程地质条件 (14) 2.4 气象、地震及其他 (15) 2.4.1 气象、地震 (15) 2.4.2 天然建筑材料 (15) 第三章设计条件和设计依据 (16) 3.1 设计任务 (16) 3.2 设计依据 (16) 第四章洪水调节计算 (17) 4.1 洪水调洪演算 (17) 4.1.1 洪水调洪演算原理 (17) 4.1.2洪水调洪演算方法 (19) 4.2 洪水标准分析 (19) 4.3 洪水建筑物的型式选择 (19) 4.4 调洪演算及泄水建筑物尺寸(孔口尺寸/堰顶高程)的确定 (20) 4.4.1 调洪演算过程 (20) 4.4.2 洪水过程线的模拟 (21) 4.4.3 计算公式 (21) 4.4.5 方案选择 (22) 4.4.6 坝顶高程的确定 (22) 4.4.4 计算结果 (23) 4.4.5 方案选择 (24) 4.4.6 坝顶高程的确定 (24) 第五章主要建筑物型式选择及枢纽布置 (27) 5.1 枢纽等别及组成建筑物级别 (27) 5.2 坝型选择 (27) 5.2.1 定性分析 (27) 5.2.2 定量分析 (32)

【精品】第8章答案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第八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设计洪水 2.流域中心点雨量与相应的流域面雨量之间的关系,设计面雨量 3。同频率 4。同频率法 5.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暴雨量级、重现期等分析判断 6。推求设计暴雨,推求设计净雨,推求设计洪水 7.邻站直接借用法,邻近各站平均值插补法,等值线图插补法,暴雨移植法,暴雨与洪水峰或量相关法

8.算术平均法 9.泰森多边形法 10。流域上雨量站分布均匀,即各雨量站面积权重相同 11.适线 12.暴雨定点定面关系,暴雨动点动面关系 13。实测大暴雨 14。水汽因子,动力因子 15.大,小 16.设计的前期影响雨量P a,p,降雨径流关系 17。W m折算法,扩展暴雨系列法,同频率法 18。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流域一定历时的理论最大降水量19。可能最大暴雨产生的洪水 20。垂直地平面的空气柱中的全部水汽凝结后 21.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个特定地区露点的理论最大值 22。饱和湿度

23。水汽条件,动力条件 24.水汽压,饱和差,比湿,露点25。大,低

26。假湿绝热过程 27.0。2/h 28。P W W P m m =,P W W P m m m ηη= 29。历史最大露点加成法,露点频率计算法,露点移植法 30.24℃ 31.(1)通过暴雨径流查算图表(或水文手册)查算统计历时的设计暴雨量,(2)通过暴雨公式将统计历时的设计雨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㈡选择题 1.[c] 2。[c ] 3.[a ] 4。[b ] 5.[a ] 6.[d ] 7.[d] 8.[c] 9.[b ] 10。[d ] 11。[c ] 12。[a] 13。[b ] 14。[b ] 15。[b ] 16。[d] 17。[b] 18.[d] 19.[d ] 20。[c] 21。[d ] 22.[b] 23。[a ] 24.[b ] 25。[b ] 26.[c ] 27.[a] 28.[c] 29.[b] ㈢判断题 1.[T ] 2.[F] 3.[F] 4.[F ] 5.[T ] 6.[F ] 7.[T ] 8。[T ] 9.[T ] 10.[T] 11。[T ] 12.[T] 13.[T ] 14。[T ] 15。[F] 16。[T ] 17。[T ] 18.[F ] 19.[T ] 20。[F ] 21。[T] 22。[F] 23.[T] 24。[F ] 25.[T ] 26。[T] 27。[T] 28.[T ] 29。[F ] 30。[F ] (四)问答题 1、答: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最直接,精度也较高。但在以下几种情况,则必须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即:①设计流域实测流量资料不足或缺乏时;②人类活动破坏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③要求多种方法,互相印证,合理选定;④PMP 和小流域设计洪水常用暴雨资料推求. 2、答:洪水与暴雨同频率,即某一频率的暴雨,就产生某一频率的洪水。如百年一遇的暴雨,就产生百年一遇的洪水。 3、答: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步骤是:①暴雨选样;②推求设计暴雨;③推求设计净雨;④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4、答:判断大暴雨资料是否属于特大值,一般可从经验频率点据偏离频率曲线的程度、模比系数K 的大小、暴雨量级在地区上是否很突出,以及论证暴雨的重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5

《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设计洪水计算指导意见》的通知附件1

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 设计洪水计算指导意见 设计洪水成果是影响治理工程规模和投资的重要因素,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尤为重要。由于我省众多的中小河流缺乏实测洪水流量系列资料,其设计洪水多采用由暴雨资料间接推求的办法,因该办法中的降雨产流关系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根据当时的情况拟定的,经过近40年的水利及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垫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使产流汇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采用原产流关系计算的设计洪水成果明显偏大。为了较为客观、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洪水成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依据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 44-2006; 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6-98 3.《山东省大、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复核设计洪水计算办法》。 4.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标准: 1)《防洪标准》 GB 50201-94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44-2000 3)山东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一般防洪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排涝设计标准为5年一遇;涵洞的排水标准10年一

遇;比较重要的河段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鲁北地区设计标准为典型年法,采用“61年雨型”防洪,“64年雨型”排涝。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中小河流。 三、基本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1. 应详细说明治理河流所处地理位臵、所属水系,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流域形状、支流分布、河网密度;流域内地形、地貌、植被及水土保持等自然地理概况;该河流所处市(县、区)境内流域面积、河道长度;治理河段以上流域面积(其中山丘区、平原区面积各占比重)、河道长度,并注明桩号。 2. 应说明流域内水文气象概况,包括××年~××年多年平均降水量,汛期降水量,降雨量的年内、年际分布特点;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分布特点;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多年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及风向等有关水文、气象概述。 3. 应说明流域内暴雨洪水特性及水旱灾害情况,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的大暴雨洪水情况,包括雨情、水情、灾情,及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堤防溃决、分洪、滞洪等基本情况。 4. 应说明流域内水利工程情况,包括流域内水库工程的规模,建设年代、水库总库容、兴利库容、灌溉面积、城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史哲文修改版

广州市某办公楼中央空调设计任务书 设计人:史哲文 指导教师:王争利 学号:20070920 班级:建环701班 系别:城市建设系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广州某办公楼,共三层,建筑面积为798.722 m,层高为3.6m,抗震等级为三级,是一座综合性建筑。 二、设计参数: (一)土建资料: 1.屋顶:见《民用设计》表2-39,K=0.64 W/(m2·K),面积见表; 2.南北窗:单层玻璃钢窗,K=5.55W/m2·K,内挂浅色的活动百叶窗,面积 为2.7m2; 3.南北墙:结构见《民用设计》表2-40,水泥砂浆砖墙,白灰粉刷,壁厚 370mm,保温层厚20mm,传热系数K=1.5 W/m2·K。 4.内墙和楼板:内墙为240mm砖墙,内外粉刷;楼板为80mm现浇钢筋混凝 土,上铺水磨石预制块,下面粉刷。邻室和楼下房间均为空调房间,室 温均相同; (二)气象资料: 1.地理位置: 广东省广州 2.地理位置: 北纬 2 3.13 东经 113.31 3.夏季大气压: 100 4.5 hPa 4.室外日平均温度: 30.1 5.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3.5 c 夏季空调日平均: 30.1 c 夏季计算日较差: 6.5c 6.夏季室外湿球温度: 2 7.70 c 7,设计温度: 26c

广州市某办公楼中央空调设计 一、空调冷负荷计算 1.1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1.1.1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公式 外墙或屋面传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 c (W),按下式计算: Q )(τc =AK (`)(τc t -n t ) 且 `)(τc t =()(τc t +d t )βk k ?,△t=(`)(τc t -n t ) 式中: A —计算面积,m 2 ; K —屋面和外墙传热系数, W/(m 2·K); )(τc t —外墙和屋面的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值,c ; d t —地点修正值; n t —设计温度; ?αk —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 βk —吸收系数修正值; 屋顶的冷负荷计算表格如下: 查《民用空调设计》可得:n t =26c ,αk =1,βk =0.88

辽宁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的研究

辽宁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 的研究 辽宁省无资料地区设~1- 暴雨洪水~1-算75-法的研究 唐继业吴俊秀单丽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江秋兰 (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抚顺分局116000) 【摘要】本文针对辽宁省水工程设计中的实际情况,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流域特大暴雨重现期进行了探 讨;根据不同地区的产流特点,提出了分层扣损的饱卸产漉及非饱和流模型;建立了辽宁中部平厚区的三水”转 亿摸型;提出了综台经验单位线转换为瞬时单位线的流计算方法;在小 流域设计洪永计算上,建立了推理公式辽 宁击和概化过程发法.形成一垂适合辽宁特点的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 洪水计算方法?

【关键词】重现期模型单位巍 无资料地区暴雨洪水计算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水学科专 家学者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一书经过3年的工作编制完成?该书通过对大量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全面阐述了辽宁省暴雨,洪水时空变化规律,探人分析了暴雨洪水相关参数,提供出设计洪水计算的新理论,新方法和一系列新图件基础资料详实可靠,计算方法先进,综合成果符合部颁档计洪水计算规范》要求. l基本资料与系列代表性分析 1.1基本资料 车成果分析暴雨资料的选用时段为最大10rai n,lh,6h, 24h,3d等5个时段.资料系列取自有资料以来截止到1995 年选用站数达306站,年限在25?9O年之间,共有12857 站年?系列最长的站是沈阳,大连,营口,均为91年,起讫时间为1905—1995 年. 1.2亲列代表性分析 首先从定性上开始,绘制各次实测大暴雨等值线图,了解气象成因与天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大学论文

摘要 本设计对象是一九层假日酒店,位于武汉市。涉及的主要内容有:负荷计算、新风量的确定、空气处理过程的设计、气流组织设计与计算、设备选型、水系统及风系统水力计算、系统控制的方案确定等。 结合建筑特点与实际,制定空调设计方案。在符合实际的基础上尽量使系统有更强的功能性和操作性,所以本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人员少或者停留时间不长且不易送新风的小房间则靠自然通风来达到换气的目的。从第一层至第九层均采用吊顶式空调机组,风机盘管采用下送风的方式。而新风则在客房采用侧送风,其他房间采用下送风 第一层新风机组置于厨房部分的室外,可最大化的减少机组噪音对大厅人员的影响,而从第二层至第九层的新风机组则置于相应的机房里, 制冷机房设于地面一层最西面,选用一台螺杆式冷水机组,夏季供冷冻水,冷冻水泵选择的是两用一备,冷却水泵选择也是两用一备,冷却塔置于屋顶。关键字: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送风方式;制冷机房;水泵

Abstract The object of this design is a lholidayinn construction which is located in Wuhan.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the load computation, the amount determination of new wind, the air treating processes design, the suppose counts with the computation of air current organization, the equipment shaping, the water power computation of aqueous system and the wind system, the systems control plan,and so on. Combine the practi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architecture,establish the plan of the air condition design. On the basis of truthfulness,making the systerm more functionality and more operationality.So we design the Fan coil and fresh air system ,The small room with little people or short residence time and the small room that is not easy to send a fresh air will rely on the natural ventilation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air exchange. From the first level to the ninth level are use of ceiling air conditioning units, fan coil are used the way of downward air supply.Guest Rooms are use the way of Side air supply, the other room to send the wind use the way of downward air supply. The fresh air unit of first layer is placed in the kitchen of outdoor ,it can maximum reduce the effect of noise, and from the second layer to the ninth floor of fresh air unit is placed in the appropriate room , Refrigeration room is located in the ground floor of the west, the choice of a screw chillers in summer for chilled water, chilled water pump selection is a dual-use equipment, cooling water pump of choice is a dual-use equipment, cooling tower are placed on the roof. Key words:blower fan coil with new wind; Air supply mode; Refrigeration room;Water pum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