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加工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哪些

机械加工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哪些

机械加工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哪些

精密零件加工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哪些

精密零件加工在实际工作中,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来为您讲解:

1、经验估计法。根据工艺人员本身积累的经验确定加工余量。一般为了防止余量过小而产生废品,所估计的余量总是偏大。常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2、查表法。根据有关手册提供的加工余量数据,再结合本厂生产实际情况加以修正后确定加工余量。这是各工厂广泛的,采用的方法。

3、分析计算法。根据理论公式和一定的试验资料,对影响零件加工余量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计算来确定加工余量。这种方法较合理,但需要全面可靠的试验资料,计算也较复杂。一般只在材料十分贵重或少数大批、大量生产的工厂中采用。

切削加工常用计算公式

附录3:切削加工常用计算公式 1. 切削速度Vc (m/min) 1000n D Vc ?π?= 主轴转速n (r/min) D 1000 Vc n ?π?= 金属切除率Q (cm 3/min) Q = V c ×a p ×f 净功率P (KW) 3p 1060Kc f a Vc P ????= 每次纵走刀时间t (min) n f l t w ?= 以上公式中符号说明 D — 工件直径 (mm) ap — 背吃刀量(切削深度) (mm) f — 每转进给量 (mm/r ) lw — 工件长度 (mm)

铣削速度Vc (m/min) 1000n D Vc ?π?= 主轴转速n (r/min) D 1000 Vc n ?π?= 每齿进给量fz (mm) z n Vf fz ?= 工作台进给速度Vf (mm/min) z n fz Vf ??= 金属去除率Q (cm 3/min) 1000Vf ae ap Q ??= 净功率P (KW) 61060Kc Vf ae ap P ????= 扭矩M (Nm) n 10 30P M 3 ?π??= 以上公式中符号说明 D — 实际切削深度处的铣刀直径 (mm ) Z — 铣刀齿数 a p — 轴向切深 (mm) a e — 径向切深 (mm)

切削速度Vc (m/min) 1000n d Vc ?π?= 主轴转速n (r/min) d 1000 Vc n ?π?= 每转进给量f (mm/r) n Vf f = 进给速度Vf (mm/min) n f Vf ?= 金属切除率Q (cm 3/min) 4Vc f d Q ??= 净功率P (KW) 310240kc d Vc f P ????= 扭矩M (Nm) n 10 30P M 3?π??= 以上公式中符号说明: d — 钻头直径 (mm) kc1 — 为前角γo=0、切削厚度hm=1mm 、切削面积为1mm 2时所需的切 削力。 (N/mm 2) mc — 为切削厚度指数,表示切削厚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mc 值越 大表示切削厚度的变化对切削力的影响越大,反之,则越小 γo — 前角 (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改变工件的尺寸和形状而切除的金属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 机械加工过程中,将工件上待加工表面的多余金属通过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掉,获得设计要求的加工表面,零件表面预留的金属层的厚度称为加工余量。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加工余量。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加工总余量。 工序余量 工序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被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即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由于工序尺寸有公差,实际上同一批工件所切除的余量是变化的,因此余量有基本余量、最大余量和最小余量之分。从加工表面是否具有对称性,工序余量还有单边余量和双边余量之分。工序尺寸及公差一般均按“入体原则”标注,对被包容尺寸,其公称尺寸即为最大工序尺寸,上极限偏差为0;对包容尺寸,其公称尺寸则为最小工序尺寸,下极限偏差为0。对孔距类工序尺寸和毛坯尺寸,一般按对称偏差标注。 (1)工序余量的计算 工序余量有单边余量和双边余量之分。对于右图(a)(b)所示的平面等非对称表面,工序余量为单边余量,它等于实际切除的金

属层的厚度。对于右图(c)和(d)所示的外圆和孔等对称表面,工序余量为双边余量,即以直径方向计算,实际切除的金属层厚度为工序余量的一半。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是国防工业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孙本绪、熊万武。 内容简介: 手册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毛坯的种类及其尺寸公差,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计算,机械加工经济精度,毛坯余量和工艺结构要素及其工艺尺寸,工序间加工余量等。 目录: 第一章毛坯及其尺寸公差 第二章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计算 第三章机械加工经济精度 第四章毛坯余量及工艺结构要素 第五章工序间加工余量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2、刨削、插削 所用符号机加工工时定额,机械加工定额,机加工工时,定额计算方法,加工中心定额,工时 tj——机动时间(min) L——切刀或工作台行程长度(mm) 1——被加工工件长度(mm) 11——切入长度(mm) 12——切出长度(mm) 13——附加长度(mm) 14——行程开始超出长度(mm) 15——行程结束时超出长度(mm) B——刨或插工件宽度(mm) h——被加工槽的深度或台阶高度(mm) U——机床平均切削速度(m/min) f——每双行程进给量(mm) i——走刀次数 n——每分钟双行程次数 n=(1000×VC)/L×(1+K) 注: 龙门刨:K=0.4-0.75 插床:K=0.65-0.93 牛头刨:K=0.7-0.9 单件生产时上面各机床K=1 ①插或刨平面 tj=(B+12+13)×i/(f×n)=2×(B×11+12+13)×i/(f×Um×1000)(min) ②刨或插槽 tj=(h+1)×i/(f×n)=(h+1)×i×L/(f×Um×1000)(min) 注: 龙门刨:14+15=350mm 牛头刨:14+15=60mm(各取平均值) ③刨、插台阶 tj=(B+3)×i/(f×n)(横向走刀刨或插)(min) tj=(h+1)×i/(f×n)(垂直走刀刨或纵向走刀插)(min) 3、钻削或铰削 所用符号机加工工时定额,机械加工定额,机加工工时,定额计算方法,加工中心定额,工时 tj——机动时间(min)1——加工长度(mm) 11——切入长度(mm)11——切出长度(mm) f——每转进给量(mm/r)n——刀具或工件每分钟转数(r/min) Φ——顶角(度)D——刀具直径(mm) L——刀具总行程=1+11+12(mm) 钻削时:11=1+D/[2×tg(Φ/2)]或11≈0.3P(mm)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一、平面 二、端面

注: 20-40%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1.3 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 小于15毫米时,表内数值应加大20-30%

机械加工时间计算

工业生产中机械加工时间定额与其组成-切削用量的计算与选择原则-车削-刨削、插削-钻削或铰削-齿轮加工-铣削-用板牙或丝锥加工螺纹-拉削磨削加工生产供应技术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与其组成-切削用量的计算与选择原则-车削-刨削、插削-钻削或铰削-齿 轮加工-铣削-用板牙或丝锥加工螺纹-拉削磨削加工生产供应技术 机械加工时间定额与其组成 1、什么是机械加工时间定额?它是指完成一个零件或零件某一工序加工所规定的时间。 2、时间定额的组成: (1) 、机动时间(也称基本时间)(Tj) ——是指直接改变工件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刀具趋近、切入、切削和切出的时间。 (2) 、辅助时间(Tf) ——用于某工序加工每个工件时,进行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包括装卸工件和有关工步的时问。如启动与停止机床、改变切削用量、对刀、试切、测量等有关工步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3) 、布置工作地、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间(Tbx) ——指工人在工作时间内清理工作地点以及 保证正常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其中包括阅读交接等,检查工件,机床,对机床进行润滑和空运转,更换与修磨刀具,检具和刃具,清理切屑,工作前取出和工作后归还工具,交班前擦拭机床,清理工作场地,填交接班纪录及工作时间内允许必要的休息和生理需要的时问。为了计算方便,根据加工复杂程度的难易,按操作时间的百分比来表示。 (4) 、准备终结时间(Tzz) ——是指工人在加工一批工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所做准备工作和结束时所消耗的时间。包括熟悉图纸,工艺文件,进行尺寸换算,借还工具、夹具、量具、刃具,领取毛坯,安装刀杆、刀具、夹具,转动刀架,修整砂轮,点收零件,调整机床,首件检查,加工结束时清理机床,发送成品等。 一般情况,准备与终结时间分固定部分和另加部分。固定部分是指一批零件加工前必须发生的时间。另加部分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某些准备与结束工作所需时间。加工一批零件只给一次准备与终结时间。 3、机械加工时间定额的计算 (1) 、中批以上 td=(tj+tf) X (1+K % )+tzz/N (2) 、单件小批 td=tj X (1+K%)+tbx+tzz 式中,td ——单件加工时间定额(min) tj ——机动时间(min) tbx ——布置场地与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min) tzz ----- 准嵛与终结时间(mi n) K ——tbx 和tzz 占tj 的百分比 N ——生产纲领——相同一批零件数 辅助时间的确定 1 、确定原则 (1) 、辅助时问的长短和工件与机床规格大小、复杂程度成正比。 (2)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其他时问,包括tf、tbx、tzz 时间占tj 的百分比(K% )及装卸时间。 tzz时间按N=10考虑,直接计入单件时间定额中。 2、确定 ( 1 ) 、卧车: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5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0.5-0.8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0.7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凹模,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 一、平面 二、端面 ..

.. 注: 20-40%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1.3 0.5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小于15毫米时,表数值应加大20-30% 导柱衬套磨削加工余量表(八) 镗孔加工余量表(九) 附注:当一次镗削时,加工余量应该是粗加工余量加工精加工余量。 ..

铸件 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引言 对铸件规定的公差可以确定铸造方法因此在设计完成或合同签订之前建议采购方应与铸造厂取得联系以商定 铸件设计和所要求的精度 机械加工要求 铸造方法 所要生产的铸件数量 所采用的铸造设备 各种特殊要求例如基准目标系统个别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圆角半径公差以及个别的机械 加工余量 是否有更适合该铸件的其他标准 由于铸件的尺寸精度与生产因素有关因此对下列生产方式在附录中介绍了用不同方法和不同金属所能达到的公差等级 大批和大量生产此时可通过对铸造设备的改进调整和维护以获得精密的公差 小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和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有各种铸造方法生产的各类金属及其合金铸件的尺寸。 本标准既适用于在图样上给出的一般公差和/或个别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 本公差体系用于铸造厂家提供墨阳或金属型装备,或承担模样或金属型装备检验责任的场合。2.铸件基本尺寸 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 3.在图样上的标注 3.1.铸件公差的标注 如果需要在基本尺寸后面标注个别公差 例如:“95±3”或“200?3+6” 3.2.机械加工余量的标注 应在图样上标出需机械加工的表面和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值并在括号内标出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当制造模样或金属型装备时应考虑这些要求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应按下列方式标注在图样上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在特定表面上的标注 铸件尺寸公差 1)在等级CT1~CT15中对壁厚采用粗一级公差。 2)对于不超过16mm的尺寸,不采用CT13~CT16的一般公差,对于这些尺寸应标注个别公差。 3)等级CT16仅适用于一般公差规定为CT15的壁厚。

加工中心常用计算公式

三角函数计算 1.tanθ=b/a θ=tan-1b/a 2.Sinθ=b/c Cos=a/c 二、切削速度的计算 Vc=(π*D*S)/1000 Vc:线速度(m/min) π:圆周率(3.14159) D:刀具直径(mm) S:转速(rpm) 例题. 使用Φ25的铣刀Vc为(m/min)25求S=?rpm Vc=πds/1000 25=π*25*S/1000 S=1000*25/ π*25 S=320rpm 三、进给量(F值)的计算 F=S*Z*Fz F:进给量(mm/min) S:转速(rpm) Z:刃数 Fz:(实际每刃进给) 例题.一标准2刃立铣刀以2000rpm)速度切削工件,求进给量(F 值)为多少?(Fz=0.25mm) F=S*Z*Fz F=2000*2*0.25 F=1000(mm/min) 四、残料高的计算 Scallop=(ae*ae)/8R Scallop:残料高(mm) ae:XYpitch(mm) R刀具半径(mm)

例题.Φ20R10精修2枚刃,预残料高0.002mm,求Pitch为多 少?mm Scallop=ae2/8R 0.002=ae2/8*10 ae=0.4mm 五、逃料孔的计算 Φ=√2R2 X、Y=D/4 Φ:逃料孔直径(mm) R刀具半径(mm) D:刀具直径(mm) 例题. 已知一模穴须逃角加工(如图), 所用铣刀为ψ10;请问逃角孔最小 为多少?圆心坐标多少? Φ=√2R2 Φ=√2*52 Φ=7.1(mm) X、Y=D/4 X、Y=10/4 X、Y=2.5 mm 圆心坐标为(2.5,-2.5) 六、取料量的计算 Q=(ae*ap*F)/1000 Q:取料量(cm3/min) ae:XYpitch(mm)ap:Zpitch(mm) 例题. 已知一模仁须cavity等高加工,Φ35R5的刀XYpitch是刀具的60%,每层切1.5mm,进给量为2000mm/min,求此刀具的取料量为多少? Q=(ae*ap*F)/1000 Q=35*0.6*1.5*2000/1000 Q=63 cm3/min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19-1999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厚度4以上的平面磨削余量(单面) 以上平面宽度200 平面宽度200以下平面长度 0.3 小于100 0.45 100-250 0.6 0.5 251-500 0.65 0.6 500-800 说明:1.5 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1.2 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0.5-0.8 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3.厚度0.7 4.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3.2 工件的最大外径无公差要求,光洁度在▽以下,例:不磨外圆的凹模带台肩(1)的凸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

. 当D<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上加夹头量10-15。 1.6 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2)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当D<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Ⅱ:圆形锻件类(不需锻件图) 3.2 例如:固定板、退料板等。(1)不淬火钢表面粗糙度在▽以下无公差配合要求 者,(毫米)

L 度件工件直径工长 )(D101-250 46-100 <10 11-20 21-45 直径上加工余量长度方向上余量5 7 150-200 5 5 5 5 5 5 5 6 6 8 5 6 5 6 5 6 5 7 201-300 8 9 6 8 5 7 5 7 301-400 5 7 9 10 6 8 7 9 5 8 401-500 7 8 10 11 6 8 501-600 7 10 7 8 6 8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Ⅲ:矩形锻件类: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 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加工中心常用计算公式

CNC常用计算公式 一、三角函数计算 1.tanθ=b/aθ=tan-1b/a 2.Sinθ=b/c Cos=a/c 二、切削速度的计算 Vc=(π*D*S)/1000 Vc:线速度(m/min) π:圆周率(3.14159) D:刀具直径(mm) S:转速(rpm) 例题. 使用Φ25的铣刀Vc为(m/min)25 求S=?rpm Vc=πds/1000 25=π*25*S/1000 S=1000*25/ π*25 S=320rpm 三、进给量(F值)的计算 F=S*Z*Fz F:进给量(mm/min) S:转速(rpm) Z:刃数 Fz:(实际每刃进给) 例题.一标准2刃立铣刀以2000rpm)速度切削工件,求进给量(F 值)为多少?(Fz=0.25mm) F=S*Z*Fz F=2000*2*0.25 F=1000(mm/min) 四、残料高的计算 Scallop=(ae*ae)/8R Scallop:残料高(mm) ae:XY pitch(mm) R刀具半径(mm) 例题. Φ20R10精修2枚刃,预残料高0.002mm,求Pitch为多 少?mm Scallop=ae2/8R 0.002=ae2/8*10 ae=0.4mm 五、逃料孔的计算 Φ=√2R2X、Y=D/4 Φ:逃料孔直径(mm) R刀具半径(mm) D:刀具直径(mm) 例题. 已知一模穴须逃角加工(如图), 所用铣刀为ψ10;请问逃角孔最小 为多少?圆心坐标多少? Φ=√2R2 Φ=√2*52 Φ=7.1(mm) X、Y=D/4 X、Y=10/4 X、Y=2.5 mm 圆心坐标为(2.5,-2.5) 六、取料量的计算 Q=(ae*ap*F)/1000 Q:取料量(cm3/min)ae:XY pitch(mm) ap:Z pitch(mm) 例题. 已知一模仁须cavity等高加工,Φ35R5的刀XY pitch是刀具的60%,每层切1.5mm,进给量为2000mm/min,求此刀具的取料量为多少? Q=(ae*ap*F)/1000

铸件公差与加工余量

国际标准二版 ISO8026 第铸件------ 尺差公差和加工留余量 1.范围 此国际标准系统地规定了铸件尺寸公差等级和加工余量要求。它适用于不同铸造工艺的金属及合金件尺寸[同时请参见介绍g]和第5款] 此国际标准适用于图纸上提到的基本公差及/或要求的加工余量,同时也适用于特定尺寸的旁标注的个别公差及/或要求的加工余量(见第11款)。 当铸造厂提供模具或冲模工具,或接受证明责任时,该系统实施。 2.参考标准 通过本标准的引用,下述标准构成其条款。在出版期间,提到的版本有效。标准都是有可能要进行修订的,建议接受本标准的各方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EC和ISO的成员拥有当前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286-1:1998,ISO体系极限与适用---第一部分:公差与适用基础 ISO1302:1992,技术图纸---表面结构标注方法. 3.定义 就本标准,采用下述定义: 3.1 基本尺寸:加工前毛坯件的尺寸(见图一),包括必要加工余量(见图二) 3.3 要求的加工余量,RMA:对于未加工铸件,产品余量允许铸件表面后续加工影响的去除,达到希望的表面构成和必要尺寸精确度。 对柱形或双面加工,RMA要考虑两次(见图5和6) 3.4 移位:由于多个型板要素的失误,会造成铸件表面的相对移位。(见图3) 图3:最大的移位

3.5 斜度角(锥角):成形因素(例如:在包围面上)额外的倾斜,对于把铸件从铸模和压模,或模具从砂型,或永久模具上的零件间相互挪动都是很有必要。 4 标尺寸 除了给壁厚标尺寸(它可能存在两种尺寸),需要避免连续的尺寸。 5 公差等级 铸件公差等级分16级,从CT1到CT16(见图表1) 对基本公差不适用的尺寸,应该被归类为个别公差。 对为获得永久金属模(高压与低压),压模铸件和熔模铸件等特殊的操作,其它更精确的公差标准,比如国标,可以采用. 6 移位 除非另有说明,移位必须控制在如表1(见图3)的公差范围之内。当需要进一步限制移位值时,最大值应该在图纸上标出。(见11.1) 7 壁厚 除非另有说明,壁厚公差等级从CT1到CT15应该比其他尺寸的基本公差松一级,例如:如果图纸上的基本公差为CT10,那么壁厚公差可为CT11。 8 锥角 如果设计要求有锥角(例如有斜角),那么公差在这个表面是适用的(见图4). 图纸应作基本说明,无论锥度是否应从产品上增加、减少或与产品一样。 锥度+,图4 a) 锥度-, 图4 b) 锥度±, 图4c) 与普通锥角不一样的特殊表面的锥角,应该在图纸上单独标注出来.比如+. 对于要加工的尺寸,应选用“锥角+”,而不管图纸上对锥角的总体规定,以使加工尺寸可以达到要求。

数控加工常用计算公式

国际标准一、挤牙丝攻内孔径计算公式: 公式:牙外径-1/2×牙距 例1:公式:M3×0.5=3-(1/2×0.5)=2.75mm M6×1.0=6-(1/2×1.0)=5.5mm 例2:公式:M3×0.5=3-(0.5÷2)=2.75mm M6×1.0=6-(1.0÷2)=5.5mm 二、一般英制丝攻之换算公式: 1英寸=25.4mm(代码) 例1:(1/4-30) 1/4×25.4=6.35(牙径) 25.4÷30=0.846(牙距) 则1/4-30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6.35×0.846 例2:(3/16-32) 3/16×25.4=4.76(牙径) 25.4÷32=0.79(牙距) 则3/16-32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4.76×0.79 三、一般英制牙换算成公制牙的公式: 分子÷分母×25.4=牙外径(同上) 例1:(3/8-24) 3÷8×25.4=9.525(牙外径) 25.4÷24=1.058(公制牙距)

则3/8-24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9.525×1.058 四、美制牙换算公制牙公式: 例:6-32 6-32 (0.06+0.013)/代码×6=0.138 0.138×25.4=3.505(牙外径) 25.4÷32=0.635(牙距) 那么6-32换算成公制牙应为:M3.505×0.635 1、孔内径计算公式: 牙外径-1/2×牙距则应为: M3.505-1/2×0.635=3.19 那么6-32他内孔径应为3.19 2、挤压丝攻内孔算法: 下孔径简易计算公式1: 牙外径-(牙距)/代码=下孔径 例1:M6×1.0 M6-(1.0×0.425)=5.575(最大下孔径) M6-(1.0×0.475)=5.525(最小) 例2:切削丝攻下孔内径简易计算公式: M6-(1.0×0.85)=5.15(最大) M6-(1.0×0.95)=5.05(最小) M6-(牙距)/代码=下孔径 例3:M6×1.0=6-1.0=5.0+0.05=5.05 五、压牙外径计算简易公式: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机械加工余量标准 25EQY —19-1999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磨削加工的加工余量。 本标准适用于磨削各类材料时的加工余量。 2. 技术内容 加工余量表(一) 说明: 1.二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 2.三次平面磨削余量乘系数2 3.厚度4以上者单面余量不小于橡胶模平板单面余量不小于 毛坯加工余量表(二) I:园棒类: (1)模、凹模、凸凹模以及推杆、推销、限制器、托杆、各种螺钉、螺栓、螺塞、螺帽外径必须滚花者。 (毫米) 当D <36时并不适应于调头夹加工,在加工单个工件时,应在L 上加夹头量10-15。

(2)工件的最大外径有公差配合要求,光洁度在▽以上,例如:外圆须磨加工的凹模, 挡料销、肩台须磨加工的凸模或凸凹模等。 当D <36时,不适合调头加工,在加工单个零件时,应加夹头量10-15。 毛坯加工余量表(三) (1) 注:表中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毛坯加工余量表(四) Ⅲ:矩形锻件类: 表内的加工余量为最小余量,其最大余量不得超过厂规定标准。

平面、端面磨削加工余量表(五) 一、平面 注: 20-40% 如需磨两次的零件,其磨量应适当增加10-20% 环形工件磨削加工余量表(六)

注: φ50以下,壁厚10以上者,或长度为100-300者,用上限 φ50-φ100,壁厚20以下者,或长度为200-500者,用上限 φ100以上者,壁厚30以下者,或长度为300-600者,用上限 φ6以下小孔研磨量表(七) 注: 本表只适用于淬火件 当长度e小于15毫米时,表内数值应加大20-30% 导柱衬套磨削加工余量表(八) 镗孔加工余量表(九)

模锻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

模锻件的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 1.机械加工余量 锻造过程中由于锻模磨损、上下模具错移、模具的斜度及其毛坯体积的变化、加热过程产生氧化、脱碳及终锻温度的波动等,使得锻件的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尺寸在一定范围波动。在锻后锻件的全部或局部表面,还需要机械加工,因此这些表面在设计时留有供机械加工用的金属层,称为机械加工余量。机械加工余量设计目的是为提高表面质量及保证尺寸,锻件图上凡是需要机械加工的表面,都留有余量。加工余量的大小与锻件的形状复杂程度、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锻件材料和模锻设备等有关。 2.锻件公差 锻造过程中,由于欠压、金属不充满型槽、模具磨损或变形、模具设计时锻件收缩率选取不准确、终锻型槽制造公差、锻造设备精度变化、模具错移、人工操作误差等原因,锻件的实际尺寸不可能准确无误地达到锻件的公称尺寸,应该留有一定的尺寸误差,称为锻件公差。锻件上无论是否进行机械加工,都应设计和注明锻件的公差。锻件的公差主要包括长度、高度、宽度方向的公差、厚度公差、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中心距尺寸公差、同轴度公差、残留横向毛边公差及切入锻件深度公差、纵向毛刺及冲孔变形量公差等。 模锻工艺设计过程中,对于零件图上较小的小孔、狭窄的沟槽、直径差较小的台阶等难以锻造的部位,可以设计锻造余块。锻造余块设计可以简化锻件形状,减少模锻难度,但会增加机械加工量和金属消耗。余块的设计要根据零件形状、模锻水平、加工难易程度等综合考虑,对于有些要求组织和力学性能检测的锻件,需要设计试样余块,以便用来进行锻件组织和力学性能检测,对于热处 理和机械加工时有特殊要求的锻件,需要设计夹头余块。

确定加工余量和公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照锻件形状和尺寸大小査表确定,一种是根据模锻锤吨位大小确定,具体加工余量和公差确定可査阅GB/T12362—2003“钢质模锻件公差及其机械加工余量”。 锻件的公差可分为尺寸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和表面技术要求公差。尺寸公差主要包括长度、厚度、宽度、中心距、角度、锻模斜度、圆角半径和圆弧半径等公差。形状位置公差包括直线度、平面度、同轴度、错移量、剪切端变形量和杆部变形量等。表面技术公差包括剪毛刺的尺寸、顶杆压痕深度和表面粗糙度等。 影响锻件加工余量和公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锻件的质董锻件质量可按下列程序进行估算:零件图基本尺寸→估计机械加工余量→绘制锻件图→估算锻件质量。并按此质量查表确定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2)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锻件的形状复杂系数是锻件质量或体积与其外廓包容体的质量或体积的比值。锻件形状复杂系数分为4级。 (4)锻件分模面形状和锻模状况锻件分模线形状分为平直分模线或对称弯曲分模线及其不对称弯曲分模线等,公差和余量设计时应考虑分模面形状。模具材质不同、强度不同,磨损情况不同,设计时应考虑余量和公差有差别。 (5)模锻件精度等级模锻件的公差等级一般分普通级和精密级。精度等级不同,加工余量和公差不同。 (6)锻件加热方式和锻造设备类型锻件加热方法不同,公差和加工余量不同。各类锻造设备因导向精度和运动特性不同,导致余量和 公差不同。

铸造模具影响铸件尺寸公差与机加工加工余量

铸造模具影响铸件尺寸公差与机加工加 工余量 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用户投稿来源:未知 (1)铸造模具影响铸件尺寸公差与错型值1)铸件基本尺寸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2)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之代数差的绝对值。根据GB/T 641 4-1999的规定,铸件尺寸公差代号为CT公差等级分为16级,见表对于一般公差的尺寸,在图样上采用公差代号统一标注,如:“一般公差GB/T 6414-CT12”;对于不适合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应规定个别公差,在图样上需要在基本尺寸后面标注个别公差。公差带应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即一半在基本尺寸之上,一半在基本尺寸之下。因特殊原因,经铸造厂与采购方协商同意,公差带也可以不对称分布。在此种情况下,公差应单独标注在基本尺寸的后面。不同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生产的铸件所能达到的铸造模具尺寸公差等级是不同的。对于大批量重复生产方式,有可能通过精心调整和控制型芯位置达到比表所示更精的公差等级;在用砂型铸造方法作小批量和单个铸件生产时,通过采用金属模样和研制开发装备及铸造工艺来达到小公差的做法通常是不切实际且不经济的,表给出了适用于这种生产方式较宽的公差。铸件的许多尺寸受分型面和型芯的影响,因而需要增大尺寸公差。鉴于设计者没有必要了解所用的铸型和型芯的布置情况,因此,这些公差增加量已经包括在表中。错型(错箱)由于合型时错位,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处相互错开。错型值应处在表所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当需要进一步限制错型时,应在图样上注明最大错型值,如:“一般公差最大错型”。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

机械加工时加工余量的确定

来源于:注塑财富网https://www.doczj.com/doc/0817660790.html, 机械加工时加工余量的确定 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后,在进一步安排各个工序的具体内容时,应正确地确定工序的工序尺寸,为确定工序尺寸,首先应确定加工余量。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由于毛坯不能达到零件所要求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因此要留有加工余量,以便经过机械加工来达到这些要求。 加工余量是指加工过程中从加工表面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加工余量分为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一)工序余量 工序余量是指某一表面在一道工序中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1 .工序余量的计算 工序余量等于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 对于外表面(见图 3 -75a ) Z=a - b 对于内表面(见图 3-75b ) Z=b — a 式中 Z ——本工序的工序余量 (mm) ; a ——前工序的工序尺寸( mm ) ; b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mm) 。 上述加工余量均为非对称的单边余量,旋转表面的加工余量为双边对称余量。 对于轴(图 3 -75 c ) Z=d a — d b

对于孔(图 3-75d ) Z=d b — d a 式中 Z ——直径上的加工余量( mm ) ; d a ——前工序的加工直径( mm ) ; d b ——本工序的加工直径( mm )。 当加工某个表面的工序是分几个工步时,则相邻两工步尺寸之差就是工步余量。它是某工步在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2 .工序基本余量、最大余量、最小余量及余量公差 由于毛坯制造和各个工序尺寸都存在着误差,加工余量也是个变动值。当工序尺寸用基本尺寸计算时,所得到的加工余量称为基本余量或公称余量。 最小余量 Z min 是保证该工序加工表面的精度和质量所需切除的金属层最小厚度。最大余量 Z max 是该工序余量的最大值。下面以图 3-75 所示的外圆为例来计算,其它各类表面的情况与此相类似。 当尺寸 a 、 b 均为工序基本尺寸时,基本余量为 Z=a — b 则最小余量 Z min=a min — b max 而最大余量 Z max=a max — b min 图 3-76 表示了工序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间的关系。余量公差是加工余量间的变动范围,其值为 T Z=Z max — Z min=(a max — a min)+(b max — b min)=T a+T b 式中 T Z ——本工序余量公差 (mm) ; T a ——前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mm ); T b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mm )。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 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阀体零件工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机电(1)班 届别: 指导教师 年 7月 目录(共12页)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三确定毛坯 (1) 四工艺规程设计 (2) (一)选择定位基准: (2) (二)制定工艺路线 (3)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五余量表格 (10)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热加工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图》 一、零件的分析 (三)零件的作用 阀体,泵体等均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支承,包容,保护运动零件或其它零件。 本题目的阀体是球阀中的主体零件,它容纳阀芯,密封圈,阀杆,填料压紧套等零件。它的大致形状类似于三通管,左端方形凸缘上有直径为50,公差等级为11级的孔与阀盖配合,右端外螺纹作用连接管道,上部直径18H11孔与阀杆配合,从而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四)零件的工艺分析 经过查找手册和热加工工艺基础课本,中碳铸钢ZG230-450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韧性的零件制造,例如轴承盖,阀体等,因此零件材料选ZG230. 1:根据零件图分析,为了便于铸造,毛胚只铸造出水平方向的孔,竖直方向的孔用钻床加工,为了铸造效率,选择用金属型铸造。 2:因为水平方向的孔很多,且在同一中心线上,因此在加工时用水平方向的外圆做粗基准进行加工,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孔同轴。

铸造、锻造余量相关资料

铸造 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零件或毛坯)的工艺过程。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铸造生产的毛坯成本低廉,对于形状复杂、特别是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同时它的适应性较广,且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但铸造生产所需的材料(如金属、木材、燃料、造型材料等)和设备(如冶金炉、混砂机、造型机、造芯机、落砂机、抛丸机等)较多,且会产生粉尘、有害气体和噪声而污染环境。 铸造是人类掌握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公元前3200年,美索不达米亚出现铜青蛙铸件。公元前13~前10世纪之间,中国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时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商代的重875千克的司母戊方鼎、战国的曾侯乙尊盘和西汉的透光镜等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早期的铸造受陶器的影响较大,铸件大多为农业生产、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较浓。公元前513年,中国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晋国铸鼎(约270千克重)。公元8世纪前后,欧洲开始生产铸铁件。18世纪的工业革命后,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进入20世纪,铸造的发展速度很快,先后开发出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超低碳不锈钢以及铝铜、铝硅、铝镁合金,钛基、镍基合金等铸造金属材料,并发明了对灰铸铁进行孕育处理的新工艺。50年代以后,出现了湿砂高压造型,化学硬化砂造型和造芯、负压造型以及其他特种铸造、抛丸清理等新工艺。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包括湿砂型、干砂型和化学硬化砂型3类。②特种铸造,按造型材料又可分为以天然矿产砂石为主要造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熔模铸造、泥型铸造、铸造车间壳型铸造、负压铸造、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和以金属为主要铸型材料的特种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连续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等)两类。铸造工艺通常包括:①铸型(使液态金属成为固态铸件的容器)准备,铸型按所用材料可分为砂型、金属型、陶瓷型、泥型、石墨型等,按使用次数可分为一次性型、半永久型和永久型,铸型准备的优劣是影响铸件质量的主要因素;②铸造金属的熔化与浇注,铸造金属(铸造合金)主要有铸铁、铸钢和铸造有色合金;③铸件处理和检验,铸件处理包括清除型芯和铸件表面异物、切除浇冒口、铲磨毛刺和披缝等凸出物以及热处理、整形、防锈处理和粗加工等。 锻造 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的铸态疏松,焊合孔洞,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机械中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除形状较简单的可用轧制的板材、型材或焊接件外,多采用锻件。锻造按成形方法可分为:①开式锻造(自由锻)。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两个抵铁(砧块)间产生变形以获得所需锻件,主要有手工锻造和机械锻造两种。②闭模式锻造。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膛内受压变形而获得锻件,可分为模锻、冷镦、旋转锻、挤压等。按变形温度锻造又可分为热锻(加工温度高于坯料金属的再结晶温度)、温锻(低于再结晶温度)和冷锻(常温)。锻造用料主要是各种成分的碳素钢和合金钢,其次是铝、镁、钛、铜等及其合金。材料的原始状态有棒料、铸锭、金属粉末和液态金属等。金属在变形前的横断面积与变形后的模断面积之比称为锻造比。正确地选择锻造比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很大关系。

机械加工中用到的重要公式

机械加工中用到的重要公式 螺纹的加工和计算 2008-03-22 13:17:24 螺纹的加工和计算 纹的种类 名称标注方式说明 公制螺纹(MM牙) 牙深=0.6495*牙距P (牙角60度) 内牙孔径= 公称直径-1.0825*P M20x2.5-6H/7g (右手)-(单头螺纹)-(公制粗牙) (公称直径20mm) (牙距2.5mm) (内螺纹配合等级6H) (外螺纹配合等级7g) 左-双头-M20x1.5 (左手)-(双头螺纹)-(公制细牙) (公称直径20mm) (牙距1.5mm) 美制螺纹 (统一标准螺纹) 牙深= 0.6495*(25.4/每吋牙数) (牙角60度) 3/4-10UNC-2A (UNC粗牙)(UNF细牙) (1A 2A 3A 外牙公差配合等级) (1B 2B 3B 内牙公差配合等级) UNC美制统一标准粗牙螺纹 外径3/4英吋,每英吋10牙 外牙2级公差配合 管螺纹(英制PT) 牙深= 0.6403*(25.4/每吋牙数) (牙角55度) PT 3/4-14 (锥度管螺纹) 锥度管螺纹,锥度比1/16 3/4英吋管用,每英吋14牙

管螺纹 (PS直螺纹)(PF细牙) 牙深= 0.6403*(25.4/每吋牙数) (牙角55度) PS 3/4-14 (直形管螺纹) PF1 1/8-16 (直形管螺纹) (细牙) 直形管螺纹 3/4英吋管用,每英吋14牙 1 1/8英吋管用,每英吋16牙 管螺纹(美制NPT) (牙角60度) NPT 3/4-14 (锥形管螺纹) 锥形管螺纹,锥度比1/16 3/4英吋管用,每英吋14牙 梯形螺纹 (30度公制) TM40*6 公称直径40mm 牙距6.0mm 梯形螺纹 (29度爱克姆螺纹) TW26*5 外径26mm,每英吋5牙 方形螺纹 车牙的计算 考虑条件计算公式 公制牙与英制牙的转换每吋螺纹数n = 25.4 / 牙距P 牙距P = 25.4 / 每吋螺纹数n 因为工件材料及刀具所决定的转速转速N = (1000周速V ) / (圆周率p * 直径D ) 因为机器结构所决定的转速 刀座快速移动的影响车牙最高转速N = 4000/ P 刀座快速移动加减速的影响 下刀点与退刀点的计算 (不完全牙的计算) 下刀最小距离L1 L1 = (牙距P ) * (主轴转速S ) / 500 退刀最距离L2 L2 = (牙距P ) * (主轴转速S ) / 2000 牙深及牙底径d 牙深h =0.6495 * P 牙底径d =公称外径D - 2 * h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1 标准概况 GB/T 6414—2017《铸件尺寸公差、几何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是铸造基础性标准之一。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8062-3: 2007《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模制件尺寸和几何公差第3部分:铸件一般尺寸、几何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本标准代替GB/T 6414—1999《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 2 标准的主要内容 2.1 标准的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由各种铸造方法生产的铸件[1]。 2.2 术语和定义 2.2.1 铸件公称尺寸 机械加工前的毛坯铸件的设计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

2.2.2 铸件尺寸公差 铸件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之差的绝对值。 2.2.3 错型(错箱) 由于合型时错位,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分型面处相互错开。 2.2.4 机械加工余量 在毛坯铸件上为了随后可用机械加工方法去除铸造对金属表面的影响,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表面特征和必要的尺寸精度而留出的金属余量。 2.2.5 起模斜度 为使模样容易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脱出,平行于起模方向在模样或芯盒壁上的斜度。 2.3 尺寸标注

除壁厚的尺寸标注(允许存在由两个尺寸组成的尺寸链)外,应避免链式尺寸标注。 2.4 倾斜要素 2.4.1 在设计要求有斜度(如有起模斜度)的位置,应采用沿斜面对称分布的公差。 2.4.2 图样上一般应规定斜度是增加材料,还是减去材料,或取平均值,表示为:斜度+;斜度-;斜度±。 2.4.3 与图样上通用的斜度布置不同的特殊表面的斜度,应在该表面上单独标注,标注应符合GB/T 131的规定,例如。 2.4.4 对于要机械加工的尺寸,为了能获得成品尺寸,应采用“斜度+”,而不考虑图样上对斜度的通用技术要求。 2.5 公差等级 铸件尺寸公差等级的代号为DCTG,即英文Dimensional Casting Tolerance Grade的缩写,公差等级分为16级,标记为DCTG1~DCTG16,见表1。表中在同一尺寸段,公差值从左向右随着公差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