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三、单项选择题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D.汗出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4.下列证候,附子汤的主证?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口中和脉沉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C.调胃承气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A.太阴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B.小便利与不利D.有无神志症状

2.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区别在于。B.脉浮缓,或是脉浮紧D.有汗,或是无汗

3.桂枝汤的煎服方法。A.水煎,温分三服,饮热稀粥一杯B.温覆,取遍身微似有汗C.一服汗出病瘥,止后服D.若病不除,可续服,并缩短给药时间,直到病愈

4.大青龙汤证中有。A.不汗出而烦躁B.身不疼,但重C.身疼痛D.脉浮缓

5.太阳蓄血证可见有。A.神志如狂或发狂B.小便自利C.少腹硬满D.身黄

6.葛根汤主治的证候有。A.项背强B.下利C.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

7.大柴胡汤的主治证有。B.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C.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D.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

8.桃花汤的证候表现有。A.腹痛B.下利不止C.便脓血D.小便不利

9.烦渴可见于。B.五苓散证D.白虎加人参汤证

10.方中人参具有补气以生津作用的是。B.白虎加人参汤证C.茯苓四逆汤证D.四逆加人参汤证

五、简答题(共35分)

1.葛根汤证与葛根芩连汤证都可出现下利,应如何辨证?

答:葛根汤证以发热恶寒、头痛、无汗为主证,兼见下利;属太阳表邪不解,内迫阳明大肠所致,治以发汗解表,升津止利,解表为其主法;药用葛根、麻黄、桂枝、生姜、甘草、芍药、大枣。

葛根芩连汤证以下利热臭灼肛为主证,伴见喘而汗出,或兼表证不解;其病机是邪热内迫大肠,大肠传导失职所致;治以清热止利,兼解表邪,治里为其主法;药用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2.附子汤证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皆可出现“恶寒”,应如何鉴别?

答:白虎加人参汤证背微恶寒与壮热、口渴、心烦、舌苔黄燥、脉洪大等并见,其恶寒不甚;附子汤证背恶寒则与不发热、口中不燥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沉微等并见,其恶寒程度较重。前者病机为热盛汗多,津气两伤;后者为少阴阳虚,寒湿凝滞。(在治法与方药上亦有不同)

4.心阳虚有哪些类型?其主证、病机、治法、方药各是什么?

答:有五大类;心阳虚心悸证(第64条桂枝甘草汤证)、心阳虚烦躁证(第118条桂甘龙牡汤证)、心阳虚惊狂证(第112条救逆汤证)、心阳虚欲作奔豚证(第65条苓桂草枣汤证)及心阳虚奔豚证(第117条桂枝加桂汤证)

陈某某,男,53岁,农民。患咳喘十余载,冬发而夏止。今起病自春及夏,频发无度。背恶寒,无汗,咳吐稀薄痰涎,量多,气喘不能平卧。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外寒内饮;治法:散寒温化水饮;方药:小青龙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