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比数列例题解析

等比数列例题解析

等比数列例题解析
等比数列例题解析

等比数列·例题解析

【例1】已知S n是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p n(p∈R,n∈N*),那么数列{a n}.

[ ] A.是等比数列

B.当p≠0时是等比数列

C.当p≠0,p≠1时是等比数列

D.不是等比数列

分析由S n=p n(n∈N*),有a1=S1=p,并且当n≥2时,

a n=S n-S n-1=p n-p n-1=(p-1)p n-1

但满足此条件的实数p是不存在的,故本题应选D.

说明数列{a n}成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是a n≠0(n∈N*),还要注

【例2】已知等比数列1,x1,x2,…,x2n,2,求x1·x2·x3·…·x2n.解∵1,x1,x2,…,x2n,2成等比数列,公比q

∴2=1·q2n+1

x1x2x3...x2n=q.q2.q3...q2n=q1+2+3+ (2)

式;(2)已知a3·a4·a5=8,求a2a3a4a5a6的值.

∴a4=2

【例4】已知a>0,b>0且a≠b,在a,b之间插入n个正数x1,x2,…,x n,使得a,x1,x2,…,x n,b成等比数列,求

证明设这n+2个数所成数列的公比为q,则b=aq n+1

【例5】设a、b、c、d成等比数列,求证:(b-c)2+(c-a)2+(d-b)2=(a-d)2.

证法一∵a、b、c、d成等比数列

∴b2=ac,c2=bd,ad=bc

∴左边=b2-2bc+c2+c2-2ac+a2+d2-2bd+b2

=2(b2-ac)+2(c2-bd)+(a2-2bc+d2)

=a2-2ad+d2

=(a-d)2=右边

证毕.

证法二∵a、b、c、d成等比数列,设其公比为q,则:

b=aq,c=aq2,d=aq3

∴左边=(aq-aq2)2+(aq2-a)2+(aq3-aq)2

=a2-2a2q3+a2q6

=(a-aq3)2

=(a-d)2=右边

证毕.

说明这是一个等比数列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相综合的题目.证法一是抓住了求证式中右边没有b、c的特点,走的是利用等比的条件消去左边式中的b、c的路子.证法二则是把a、b、c、d统一化成等比数列的基本元素a、q去解决的.证法二稍微麻烦些,但它所用的统一成基本元素的方法,却较证法一的方法具有普遍性.

【例6】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a n}中,a1=2,a n+1=3a n+2

(2){a n}中,a1=2,a2=5,且a n+2-3a n+1+2a n=0

思路:转化为等比数列.

∴{a n+1}是等比数列

∴a n+1=3·3n-1∴a n=3n-1

∴{a n+1-a n}是等比数列,即

a n+1-a n=(a2-a1)·2n-1=3·2n-1

再注意到a2-a1=3,a3-a2=3·21,a4-a3=3·22,…,a n-a n-1=3·2n-2,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练习题(含答案)

等比数列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广东卷文)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3a ·9a =22 5a ,2a =1,则1a = A. 2 1 B. 22 C. 2 D.2 【答案】B 【解析】设公比为q ,由已知得( )2 2 8 41112a q a q a q ?=,即2 2q =,又因为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 正数,所以q = 故212a a q = == ,选B 2、如果1,,,,9a b c --成等比数列,那么( ) A 、3,9b ac == B 、3,9b ac =-= C 、3,9b ac ==- D 、3,9b ac =-=- 3、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是=+++-=1021),23()1(a a a n a n n Λ则 (A )15 (B )12 (C )-12 D )-15 答案:A 4.设{n a }为等差数列,公差d = -2,n S 为其前n 项和.若1011S S =,则1a =( ) A.18 B.20 C.22 D.24 答案:B 解析: 20 ,100,1111111110=∴+==∴=a d a a a S S Θ 5.(四川)已知等比数列()n a 中21a =,则其前3项的和3S 的取值范围是() A.(],1-∞- B.()(),01,-∞+∞U C.[)3,+∞ D.(][),13,-∞-+∞U 答案 D 6.(福建)设{a n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n 1=7,a 5=16,则数列{a n }前7项的和为( ) A.63 B.64 C.127 D.128 答案 C 7.(重庆)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8,a 5=64,,则公比q 为( ) A .2 B .3 C .4 D .8 答案 A 8.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16n ,则公比为 A .2 B .4 C .8 D .16 答案:B 9.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a n +1 =3S n (n ≥1),则a 6= (A )3 × 44 (B )3 × 44+1 (C )44 (D )44+1 答案:A 解析:由a n +1 =3S n ,得a n =3S n -1(n ≥ 2),相减得a n +1-a n =3(S n -S n -1)= 3a n ,则a n +1=4a n (n ≥ 2),a 1=1,a 2=3,则a 6= a 2·44=3×44,选A . 10.(湖南) 在等比数列{}n a (n ∈N*)中,若11a =,41 8 a =,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 A .4122- B .2122- C .10122- D .111 22 - 答案 B 11.(湖北)若互不相等的实数 成等差数列, 成等比数列,且 310a b c ++=,则a = A .4 B .2 C .-2 D .-4 答案 D 解析 由互不相等的实数,,a b c 成等差数列可设a =b -d ,c =b +d ,由310a b c ++=可得b =2,所以a =2-d ,c =2+d ,又,,c a b 成等比数列可得d =6,所以a =-4,选D 12.(浙江)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4 1 252= =a a ,,则13221++++n n a a a a a a Λ=( ) A.16(n --41) B.6(n --21) ,,a b c ,,c a b

2016届高考数学经典例题集锦:数列(含答案)

数列题目精选精编 【典型例题】 (一)研究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性质 1. 研究通项的性质 例题1. 已知数列}{n a 满足1 111,3(2)n n n a a a n --==+≥. (1)求32,a a ; (2)证明: 312n n a -= . 解:(1)2 1231,314,3413a a a =∴=+==+= . (2)证明:由已知1 13 --=-n n n a a ,故)()()(12211a a a a a a a n n n n n -++-+-=--- 1 2 1313 3 312n n n a ---+=++++= , 所以证得31 2n n a -= . 例题2.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11,1,21(1)n n n S a a S n +==+≥ (Ⅰ)求{}n a 的通项公式; (Ⅱ)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其前n 项和为n T ,且315T =,又112233,,a b a b a b +++成等比数列,求n T . 解:(Ⅰ)由121n n a S +=+可得121(2)n n a S n -=+≥, 两式相减得:112,3(2)n n n n n a a a a a n ++-==≥, 又21213a S =+=∴213a a = 故{}n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1 3 n n a -= (Ⅱ)设{}n b 的公差为d ,由315T =得,可得12315b b b ++=,可得25b = 故可设135,5b d b d =-=+,又1231,3,9a a a ===, 由题意可得2 (51)(59)(53)d d -+++=+,解得122,10d d == ∵等差数列{}n b 的各项为正,∴0d > ∴2d = ∴2(1) 3222n n n T n n n -=+ ?=+ 例题3. 已知数列{}n a 的前三项与数列{}n b 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2 12322...a a a +++ 128n n a n -+=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数列{} n n b b -+1是等差数列. ⑴求数列{}n a 与{}n b 的通项公式; ⑵是否存在N k * ∈,使得(0,1)k k b a -∈,请说明理由. 点拨:(1)2112322...28n n a a a a n -++++=左边相当于是数列{}12n n a -前n 项和的形式,可以联想到已知n S 求n a 的方法,当2n ≥时,1n n n S S a --=. (2)把k k a b -看作一个函数,利用函数的思想方法来研究k k a b -的取值情况. 解:(1)已知212322a a a +++ (1) 2n n a -+8n =(n ∈*N )① 2n ≥时,212322a a a +++ (2) 128(1)n n a n --+=-(n ∈*N )②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学案

专题三 数 列 第1讲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基础型) 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a n =a 1+(n -1)d ; 等比数列:a n =a 1·q n - 1. 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S n =n (a 1+a n )2=na 1+n (n -1) 2d ; 等比数列:S n =a 1(1-q n )1-q =a 1-a n q 1-q (q ≠1). 性质

1.(2018·贵阳模拟)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6=2a 3,则S 11 S 5=( ) A.11 5 B.522 C.1110 D.225 解析:选D.S 11S 5=11 2(a 1+a 11) 52(a 1+a 5 )=11a 65a 3=22 5 .故选D. 2.(2018·高考全国卷Ⅰ)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S 3=S 2+S 4,a 1=2,则a 5=( ) A .-12 B .-10 C .10 D .12 解析:选B.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因为3S 3=S 2+S 4,所以3(3a 1+3×22d )=2a 1+d +4a 1+4×32d ,解得d =-3 2a 1,因为a 1=2,所以d =-3,所以a 5=a 1+4d =2+4×(-3) =-10.故选B. 3.(2018·郑州模拟)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S n +2=4S n +3恒成立,则a 1的值为 ( ) A .-3 B .1 C .-3或1 D .1或3 解析:选C.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当q =1时,S n +2=(n +2)a 1,S n =na 1,由S n +2 =4S n +3得,(n +2)a 1=4na 1+3,即3a 1n =2a 1-3,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3a 1n =2a 1-3恒成立,则a 1=0且2a 1-3=0,矛盾,所以q ≠1, 所以S n =a 1(1-q n )1-q ,S n +2=a 1(1-q n + 2)1-q , 代入S n +2=4S n +3并化简得a 1(4-q 2)q n =3+3a 1-3q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该等式恒成 立,则有?????4-q 2 =0,3+3a 1-3q =0,解得?????a 1=1,q =2或? ????a 1=-3,q =-2,故a 1=1或-3,故选C. 4.(2018·南宁模拟)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a 6=16,a 4+a 8=8,则a 20 a 10 =________. 解析:法一: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由a 2a 6=16得a 21q 6=16,所以a 1q 3 =± 4.由a 4+a 8=8,得a 1q 3(1+q 4)=8,即1+q 4=±2,所以q 2=1.于是a 20 a 10 =q 10=1. 法二: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得a 24=a 2a 6=16,所以a 4=±4,又a 4+a 8=8,

等比数列求和教案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课时) 教材:浙江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中职数学人教版(基础模块)(下)第六章《数列》第四节的内容。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另外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前几节课学生已学习了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二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合作地解决一些问题,但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所不同,这对学生 q 这一特殊情况,学生也往往容易忽略,尤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1 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目标分析 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的能力和协作、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 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感受数学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简单应用. ●难点:错位相减法的生成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突破难点的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并及时给予肯定;二抓知识的 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 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多元教学法,让学生至于情景中。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分组讨论探究,而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基于教学平台和数学软件让学生可观,可感,可交流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完整版)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练习题

等比数列的概念与性质练习题 1.已知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为正数,且3a ·9a =22 5a ,2a =1,则1a = A. 2 1 B. 22 C. 2 D.2 2. 如果1,,,,9a b c --成等比数列,那么( ) A 、3,9b ac == B 、3,9b ac =-= C 、3,9b ac ==- D 、3,9b ac =-=- 3、若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1210(1)(32),n n a n a a a =--+++=L 则 (A )15 (B )12 (C )-12 D )-15 4.在等比数列{a n }中,a 2=8,a 5=64,,则公比q 为( ) A .2 B .3 C .4 D .8 5..若等比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16n ,则公比为 A .2 B .4 C .8 D .16 6.若互不相等的实数,,a b c 成等差数列,,,c a b 成等比数列,且310a b c ++=,则a = A .4 B .2 C .-2 D .-4 7.公比为32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31116a a =,则162log a =( ) A.4 B.5 C.6 D.7 8.在等比数列{}n a 中,5,6144117=+=?a a a a ,则 =10 20 a a ( ) A. 32 B.23 C. 32或23 D. -32或-23 9.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21264a a a =,则46a a 的值为( ) A .16 B .24 C .48 D .128 10.实数12345,,,,a a a a a 依次成等比数列,其中1a =2,5a =8,则3a 的值为( ) A. -4 B.4 C. ±4 D. 5 11.等比数列 {}n a 的各项均为正数,且5647a a a a +=18,则3132310log log log a a a +++L = A .12 B .10 C .8 D .2+3log 5 12. 设函数()()() * 2 ,311N n x n x x f ∈≤≤-+-=的最小值为n a ,最大值为n b ,则2n n n n c b a b =-是( ) A.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 B.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 C.常数列 D.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13. 三个数c b a ,,成等比数列,且0,>=++m m c b a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0m B. ??????--3,m m C . ??? ??3,0m D. [)?? ? ???-3,00,m m 14.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0≠d ,且931,,a a a 成等比数列,则 10 429 31a a a a a a ++++的值为 . 15.已知1, a 1, a 2, 4成等差数列,1, b 1, b 2, b 3, 4成等比数列,则 =+2 2 1b a a ______.

高中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经典例题以及详细答案

等差等比数列综合应用 【典型例题】 [例1] 一个等比数列共有三项,如果把第二项加上4所得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如果再把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项加上32所得三个数成等比数列,求原来的三个数。 解:等差数列为d a a d a +-,, ∴ ?????=++--=+?-2 2 )32)(()4()()(a d a d a a d a d a ∴ ?????=-+-+-=-) 2()(32)()1(168222222a d a d a a a d a ∴ 2 23232168a d a a =-++- 0432=-+d a 代入(1) 16)24(3 1 82+-?-=-d d 0643232=+-d d 0)8)(83(=--d d ① 8=d 10=a ② 38=d 9 26=a ∴ 此三数为2、16、18或92、910-、9 50 [例2] 等差数列}{n a 中,3931-=a ,76832-=+a a ,}{n b 是等比数列,)1,0(∈q ,21=b ,}{n b 所有项和为20,求: (1)求n n b a , (2)解不等式 2211601 b m a a m m -≤++++Λ 解:(1)∵ 768321-=+d a ∴ 6=d ∴ 3996-=n a n 2011=-q b 10 9 =q ∴ 1 )10 9( 2-?=n n b 不等式10 921601) (21 21??-≤++?+m a a m m m

)1(1816)399123936(2 1 +??-≤-+-? m m m m 0)1(181639692≤+??+-m m m 032122≤+-m m 0)8)(4(≤--m m }8,7,6,5,4{∈m [例3] }{n a 等差,}{n b 等比,011>=b a ,022>=b a ,21a a ≠,求证:)3(≥ ),1(+∞∈q 01>-q 01>-n q ∴ 0*> ∴ N n ∈ 3≥n 时,n n a b > [例4] (1)求n T ;(2)n n T T T S +++=Λ21,求n S 。 解:???=-=????=+++-=+++221 04811598 7654d a a a a a a a a Λ n T 中共12-n 个数,依次成等差数列 11~-n T T 共有数1222112-=+++--n n Λ项 ∴ n T 的第一个为2)12(211 21?-+-=--n n a ∴ 2)12()2(2 1 )232(2 111 ?-?+-?=---n n n n n T 122112222232-----+?-=n n n n 2222323+-?-?=n n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共2课时)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共2课时) 一、教材分析: 1、内容简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它是继等差数列后有一个特殊数列,是研究数列的重要载体,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细胞分裂、银行贷款问题等都要用等比数列的知识来解决,在研究过程中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函数思想和方程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确定: 从知识结构来看,本节核心内容是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可从等比数列的“等比”的特点入手,结合具体的例子来学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同时,还要注意“比”的特性。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基础上,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一些常用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第一课时: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公式的推导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方程、函数、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等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创新意识 第二课时: (1)加深对等比数列概念理解,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了解等比中项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 (2)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难点: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简单问题 第二课时: 重点:等比中项的理解与运用,及等比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的应用 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 从整个中学数学教材体系安排分析,前面已安排了函数知识的学习,以及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但是对于国际象棋故事中的问题,学生还是不能解决,存在疑问。本课正是由此入手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求知的欲望。而矛盾解决的关键依然依赖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研究等差数列中用到的思想方法,于是从几个特殊的对应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过度阶段,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认识还不够,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他们重视具体问题的运算而轻视对问题的抽象分析。同时,高一阶段又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一方面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也加强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培养。 多数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表现自我。所以教师可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等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这也体现了教学工作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由于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仅一字之差,在知识内容上是平行的,可用比较法来学习等比

数列求和公式证明

1)1^2+2^2+3^2+......+n^2=n(n+1)(2n+1)/6从左边推到右边 数学归纳法可以证 也可以如下做比较有技巧性 n^2=n(n+1)-n 1^2+2^2+3^2+......+n^2 =1*2-1+2*3-2+....+n(n+1)-n =1*2+2*3+...+n(n+1)-(1+2+...+n) 由于n(n+1)=[n(n+1)(n+2)-(n-1)n(n+1)]/3 所以1*2+2*3+...+n(n+1) =[1*2*3-0+2*3*4-1*2*3+....+n(n+1)(n+2)-(n-1)n(n+1)]/3 [前后消项] =[n(n+1)(n+2)]/3 所以1^2+2^2+3^2+......+n^2 =[n(n+1)(n+2)]/3-[n(n+1)]/2 =n(n+1)[(n+2)/3-1/2] =n(n+1)[(2n+1)/6] =n(n+1)(2n+1)/6 2)1×2+2×3+3×4+...+n×(n+1)=? 设n为奇数, 1*2+2*3+3*4+...+n(n+1)= =(1*2+2*3)+(3*4+4*5)+...+n(n+1) =2(2^2+4^2+6^2+...(n-1)^2)+n(n+1) =8(1^2+2^2+3^2+...+[(n-1)/2]^2)+n(n+1) =8*[(n-1)/2][(n+1)/2]n/6+n(n+1) =n(n+1)(n+2)/3 设n为偶数, 请你自己证明一下! 所以, 1*2+2*3+3*4+...+n(n+1)=n(n+1)(n+2)/3 设an=n×(n+1)=n^2+n Sn=1×2+2×3+3×4+...+n×(n+1) =(1^2+2^2+3^2+……+n^2)+(1+2+3+……+n) =n(n+1)(2n+1)/6+n(n+1)/2 =n(n+1)(n+2)/3

(完整版)等比数列测试题含答案

§2.4等比数列练习 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 2、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若2G ab =,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 3、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1n n a a q -=. 4、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n m a a q -=;②()11n n a a q --=;③1 1n n a q a -=;④n m n m a q a -=. 5、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 n p q a a a =?. 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数能组成等比数列的是( ) A. 111,,369 B. lg3,lg9,lg 27 C. 6,8,10 D. 3,- 2.等比数列{}n a 中,32a =,864a =,那么它的公比q =( ) A. 4 B. 2 D. 12 3.已知{}n a 是等比数列,n a >0,又知243546225a a a a a a ++=g g g ,那么35a a +=( ) A. 5 B. 10 C. 15 D. 20 4.等比数列{}n a 中,11a =,1q q ≠公比为且,若12345m a a a a a a =g g g g ,则m 为( ) A. 9 B. 10 C. 11 D. 12 5. “2 b a c =”是“a 、b 、c 成等比数列”的( )条件 A. 充分不必要 B. 必要不充分 C. 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6.若{}n a 是等差数列,公差0d ≠,236,,a a a 成等比数列,则公比为( ) A.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7.等比数列中,首项为 98,末项为13,公比为23 ,则项数n 等于 . 8.在等比数列中,n a >0,且21n n n a a a ++=+,则该数列的公比q 等于 . 9.在等比数列{}n a 中,n a >0,()n N +∈且3698a a a =,则 22242628210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 . 10.若{}n a 是等比数列,下列数列中是等比数列的所有代号为是 . ① {}2n a ② {}2n a ③ 1n a ?????? ④ {} lg n a 三.解答题 11.等比数列{}n a 中,已知12324a a +=,3436a a +=,求56a a +. 12.已知四个数,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和为19,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和为12,求此四个数.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答案

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2、通项公式: 4、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S n 公式: (1)当 q 1 时,S n na i n ⑵当q 1时,5罟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等比数列 等比中项:a n 2 a n 1a n 1 (a n 1a n 1 0) {a n }为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a n A B n A B 0 {a n }为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的定义: a n 1 a n 2,且n N * , q 称为公比 n 1 a n ag a i B n a i 0,A B 0,首项:a 1;公比:q 推广:a n a m q a n a m a n m — \ a m 3、等比中项: (1)如果a, A, b 成等比数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 A 2 ab 或 A ab 注意:同号的两个数才有等比中并且它们的等比中项有两个( (2)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 2 a n a n 1 a q q A'B n A' ( A, B,A',B'为常数) (1) 用定义:对任意的 都有a n 1 qa n 或旦口 q (q 为常数,a n 0) {a n }为 a n

6、等比数列的证明方法: 依据定义:若-a^ q q 0 n 2,且n N*或i qa“ {a“}为等比数列a n 1 7、等比数列的性质: (2) 对任何m,n N*,在等比数列{a n}中,有a. a m q n m。 (3) 若m n s t(m,n,s,t N*),则a. a m a s a t。特别的,当m n 2k 时,得 2 a n a m a k注:3] a n a2 a n 1 a3a n 2 等差和等比数列比较: 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020高中数学 第二章 数列 2.4 等比数列 第1课时 等比数列学案5

第1课时 等比数列 学习目标: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重点).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应用(重点、难点).3.熟练掌握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易错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等比数列的概念 (1)文字语言: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 (2)符号语言: a n +1a n =q (q 为常数,q ≠0,n ∈N * ). 思考:能将定义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理解为“每相邻两项的比”吗? [提示] 不能. 2.等比中项 (1)前提:三个数a ,G ,b 成等比数列. (2)结论:G 叫做a ,b 的等比中项. (3)满足的关系式:G 2 =ab . 思考:当G 2 =ab 时,G 一定是a ,b 的等比中项吗? [提示] 不一定,如数列0,0,5就不是等比数列.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一般地,对于等比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有公式a n =a 1·q n -1 .这就是等比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其中a 1为首 项,q 为公比. 4.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整理为a n =a 1q ·q n ,而y =a 1q ·q x (q ≠1)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a 1q 与指数函数q x 的乘积,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a 1q ·q n 中的各项的点是函数y =a 1q ·q x 的图象上的孤立点. 思考:除了课本上采用的不完全归纳法,还能用什么方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提示] 还可以用累乘法. 当n >2时, a n a n -1=q ,a n -1a n -2=q ,…,a 2 a 1 =q , ∴a n =a 1·a 2a 1·a 3a 2 …… a n -1a n -2·a n a n -1 =a 1·q n -1 .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

(完整版)等比数列经典例题范文

1.(2009安徽卷文)已知为等差数列,,则等 于 A. -1 B. 1 C. 3 D.7 【解析】∵即∴同理可得∴公差∴.选B 。 【答案】B 2.(2009年广东卷文)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正数,且·=2,=1,则= A. B. C. D.2 【答案】B 【解析】设公比为,由已知得,即,又因为等比数列的公 比为正数,所以,故,选B 3.(2009江西卷文)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是的等比中项, , 则等于 A. 18 B. 24 C. 60 D. 90 【答案】C 【解 析】由得得,再由 得 则,所以,.故选C 4.(2009湖南卷文)设是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已知,,则等于( ) A .13 B .35 C .49 D . 63 【解析】故选C. 135105a a a ++=33105a =335a =433a =432d a a =-=-204(204)1a a d =+-?=}{n a 3a 9a 2 5a 2a 1a 2 1 222q ( )2 2 8 41112a q a q a q ?=2 2q =}{n a q = 212a a q = == {}n a n n S 4a 37a a 与832S =10S 2 437a a a =2111(3)(2)(6)a d a d a d +=++1230a d +=8156 8322 S a d =+ =1278a d +=12,3d a ==-10190 10602 S a d =+ =n S {}n a 23a =611a =7S 172677()7()7(311) 49.222 a a a a S +++= ===

《等比数列》学案1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两课时) 一 知识梳理 新知: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设等比数列123,,,n a a a a 它的前n 项和是n S =123n a a a a +++ ,公比为q ≠0, 公式的推导方法一: 公式的推导方法二: 二 问题探究 知识点一、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基本计算:“知三求二”问题,即:已知等比数列之1,,,,n n a a q n S 五个量中任意的三个,列方程组可以求出其余的两个. 例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怎样用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它? 例2、等比数列{}n a 的公比,12 18== a q ,求前八项的和8s 例3、求和: 9 999999999999个n +++

例4、某工厂去年1月份的产值为a 元,月平均增长率为p(p>0),求这个工厂去年产值的总和。 练习: 1、13a =,548a =. 求此等比数列的前5项和. 2、在等比数列{a n }中,S 3=72S 6=63 2 ,求a n . 3、 等比数列中,33139,.22 a S a q == ,求及 4、在等比数列}{n a 中,661=+n a a ,12822=-n a a ,前n 项和126=n S ,求n 和公比q 5、某商场今年销售计算机5000台,如果平均每年的销售量比上一年的销售量增加10%,那么从今年起,大约几年可使总销售量达到30000台(结果保留到个位)?

知识点二、利用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解题 例5 等比数列前n 项,前2n 项,前3n 项的和分别是n S ,2n S ,3n S ,求证:n S ,2n n S S -, 32n n S S -()1-≠q 也成等比. 练习: 1、 在等比数列中,已知248,60n n S S ==,求3n S . 2、等比数列{}n a 中,301013S S =,1030140S S +=,求20S . 3、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0=10,S 20=30,S 60=630,求S 70的值.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概念及性质对比典型例题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概念及性质对比 1.数列的定义 顾名思义,数列就是数的序列,严格地说,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数列的基本特征是:构成数列的这些数是有序的. 数列和数集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数列又是一类特殊的函数.2.等差数列的定义 顾名思义,等差数列就是“差相等”的数列.严格地说,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定义的要点有两个:一是“从第2项起”,二是“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两个要点,刻画了等差数列的本质.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n= a1+(n-1)d .① 这个通项公式既可看成是含有某些未知数的方程,又可将a n看作关于变量n的函数,这为我们利用函数和方程的思想求解问题提供了工具. 从发展的角度看,将通项公式①进行推广,可获得更加广义的通项公式及等差数列的一个简单性质,并由此揭示等差数列公差的几何意义,同时也可揭示在等差数列中,当某两项的项数和等于另两项的项数和时,这四项之间的关系. 4.等差中项 A称作a与b的等差中项是指三数a,A,b成等差数列.其数学表示是: 2b a A + =,或2 A=a+b. 显然A是a和b的算术平均值. 2 A=a+b(或 2b a A + =)是判断三数a,A,b成等差数列 的一个依据,并且,2 A=a+b(或 2b a A + =)是a,A,b成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由此得,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用2A=a+b(或 2b a A + =)可同时判定A是a与b的等差中项及A是b 与a的等差中项,但两者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为等差数列a,A,b与等差数列b,A,a不是同一个数列. 5.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数学(5),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 (2)从知识的体系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与“等比数列”内容的延续、不仅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也为以后学数列的求和,数学归纳法等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掌握了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与方法,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2)教学对象: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表现欲较强, 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而片面、不够严谨。 (3)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学生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对学生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容易忽视,尤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并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公式推导方法的探索与发现,向学生渗透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等比数列经典例题透析

等比数列经典例题透析 类型一: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等比数列{}n a 中,1964a a ?=, 3720a a +=,求11a . 思路点拨: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已知条件可列出关于1a 和q 的二元方程组,解出1a 和q ,可得11a ;或注意到下标1937+=+,可以利用性质可求出 3a 、7a ,再求11a . 总结升华: ①列方程(组)求解是等比数列的基本方法,同时利用性质可以减少计算量; ②解题过程中具体求解时,要设法降次消元,常常整体代入以达降次目的,故较多变形要用除法(除式不为零). 举一反三: 【变式1】{a n }为等比数列,a 1=3,a 9=768,求a 6。 【变式2】{a n }为等比数列,a n >0,且a 1a 89=16,求a 44a 45a 46的值。 【变式3】已知等比数列{}n a ,若1237a a a ++=,1238a a a =,求n a 。 类型二: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例2.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S 6=2S 9,求数列的公比q. 解析:若q=1,则有S 3=3a 1,S 6=6a 1,S 9=9a 1. 因a 1≠0,得S 3+S 6≠2S 9,显然q=1与题设矛盾,故q ≠1. 由3692S S S +=得,369111(1)(1)2(1) 111a q a q a q q q q ---+=---, 整理得q 3(2q 6-q 3-1)=0, 由q ≠0,得2q 6-q 3-1=0,从而(2q 3+1)(q 3-1)=0, 因q 3 ≠1,故3 1 2 q =-,所以342q =-。 举一反三: 【变式1】求等比数列11 1,,,39 的前6项和。 【变式2】已知:{a n }为等比数列,a 1a 2a 3=27,S 3=13,求S 5. 【变式3】在等比数列{}n a 中,166n a a +=,21128n a a -?=,126n S =,求n 和 类型三:等比数列的性质 例3. 等比数列{}n a 中,若569a a ?=,求3132310log log ...log a a a +++. 举一反三: 【变式1】正项等比数列{}n a 中,若a 1·a 100=100; 则lga 1+lga 2+……+lga 100=_____________.

等差等比数列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果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此数列 ( ) (A )为常数数列 (B )为非零的常数数列 (C )存在且唯一 (D )不存在 2.、在等差数列 {}n a 中,41=a ,且1a ,5a ,13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通项公式为 ( ) (A )13+=n a n (B )3+=n a n (C )13+=n a n 或4=n a (D )3+=n a n 或4=n a 3、已知c b a ,,成等比数列,且y x ,分别为a 与b 、b 与c 的等差中项,则 y c x a +的值为 ( ) (A ) 2 1 (B )2- (C )2 (D ) 不确定 4、互不相等的三个正数c b a ,,成等差数列,x 是a ,b 的等比中项, y 是b ,c 的等比中项,那么2x ,2b ,2y 三个数( ) (A )成等差数列不成等比数列 (B )成等比数列不成等差数列 (C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D )既不成等差数列,又不成等比数列 5、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n n S n 24212+=+,则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 (A )22-=n a n (B )28-=n a n (C )12-=n n a (D )n n a n -=2 6、已知))((4)(2z y y x x z --=-,则 ( ) (A )z y x ,,成等差数列 (B )z y x ,,成等比数列 (C ) z y x 1,1,1成等差数列 (D )z y x 1 ,1,1成等比数列 7、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1-=n n a S ,则关于数列{}n a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 ①一定是等比数列,但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②一定是等差数列,但不可能是等比数列 ③可能是等比数列,也可能是等差数列 ④可能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 ⑤可能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A )4 (B )3 (C )2 (D )1 8、数列1 ?,16 1 7,815,413,21,前n 项和为 ( ) (A )1212+-n n (B )212112+-+n n (C )1212+--n n n (D )212 112 +--+n n n 9、若两个等差数列 {}n a 、{}n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A 、n B ,且满足 5 524-+= n n B A n n ,则 13 5135b b a a ++的值为 ( ) (A ) 9 7 (B ) 7 8 (C ) 2019 (D )8 7 10、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为252+-=n n S n ,则数列{}n a 的前10项和为 ( ) (A )56 (B )58 (C )62 (D )60 11、已知数列 {}n a 的通项公式5+=n a n 为, 从{}n a 中依次取出第3,9,27,…3n , …项,按原来的顺序排成一个新的数列,则此数列 的前n 项和为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