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散文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散文阅读概述

教学目标:1.明确《2019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散文阅读的常见题材。

教学难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考点解说:

《2019 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

(2)欣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

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

二、命题特点:

1.2009 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概况

2009 年,全国一共有18 套试卷,只有两种文学体裁——散文和小说,散文占了绝大部分,12 篇(小说只有6 篇),并且现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占据主流。

2.近5年江苏省高考命题之概况

2009 年

2019 年

2019 年

2019 年

2019 年

散文《上善若水》

小说《侯银匠》

散文《麦天》

散文《一幅烟雨牛鹭图》

论说文《波兹曼的诅咒》在文本的选择上,江苏卷一直注重“人文”与“思想”的兼顾,人文性的同时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现代文明的忧思。从高度发达的媒体文化可以把我们“娱乐死”(2019 年《波兹曼的诅咒》)到对关中农民勤劳朴素积极乐观生活的无限憧憬和赞美(2019《麦天》);从对无限美好的农耕文明的礼赞和依恋以及对其

即将消失的无限惋惜(2019《一幅

烟雨牛鹭图》)到对中国农村洋溢着的朴素的人情美、亲情美的讴歌(2019《侯银匠》),2009 年的《上善若水》,对“原始”“原生态”的呐喊,对“生命之泉”“绿洲”的企盼,都延续了这一特点。

3. 命题遵循的原则尽量是考生能够利用文中的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

材料;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体现有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再到探究的过程;考查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

三、散文阅读的步骤:

1.主题先行,整体把握文意一般来说解答现代文阅读题,要主题先行。即先要通读全文,知人论世,联系时代背景,读懂全文,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意图。

近年来,散文题材出现以下几类:

(1)历史沉思

对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以及物品的评价及反思。(09 北京《司马祠》)。

(2)人与自然

家园意识。(09 天津《老屋》)

(3)哲理小品

a描摹生活万象,托物言志,表明一种人生态度。(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

b 观照物事,提供一种新的观察世界、认识和批判世界的方法。(09 湖北《书房的窗子》)

(4)现代与传统、中与西的文化(文明)的冲突。(06

江苏《一幅烟雨牛鹭图》)那么,如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题呢?

①抓议论和抒情句。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句。

②抓总领句、中心句、过渡句。这些句子是文章结构和思路的重要线索。

2.审读题目,明确题干要求研读题干很重要,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题干确定了答题范围

②题干确定了叙述角度

③题干确定了答题思路

④题干体现了规律技巧

我们常常在一些试题的题干中见到诸如“结合某

段”“联系全文”“通观全文”“参照”等一些词和短语,实际上这是命题人为我们提供的答题思路。“联系某段”就意味着这道题的答案需要在“某段”的基础上作答;“联系全文”“通观全文”,意味着这道题的答题点不在题干所涉及的语段,而多数存在于揭示文章中心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准确把握文章主题及主题所在的语段。

现代文阅读题的题干与题干之间,前后题的答案与答案之

间,往往也会有各种联系,利用这些联系答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题干中的“两点”“三点”“哪些”“哪几点”之类的短语,可以帮助我们推测、明确答题要点。有时题中所给的分值,都可能有助于推测答题的点。

3.找准区间,筛选整合信息

“找准区间”,即明确题目所处的语境范围,要注意命题者的“提示”,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判断、分析的正确和要点归纳的不致遗漏。

“筛选整合信息”是现代文答题的基本方法。现代文阅读的一个指导思想是“答案在文中”。“整合”信息,现强调的是“体验”、“感受”、“品味”、“体悟”、“分析”、“鉴赏”和“探究”,应该说这是能力的要求,但具体的方

法论还是“筛选”、“提取”和“整合”,一切以文本为据。

4.规范陈述,力求精确全面

①“规范”。在答案表述时要用语规范,散文阅读中“术语”较多,有时“一语中的”胜过累赘的阐述。②“全面”。有的题目“点”较多,要求我们最好分条作答。命题和判卷都是按点赋分的。③“精确”。在答题是要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力求用词精确。

四、典型题例

阅读聚焦:此情只待成追忆

(09 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 题。

老屋

楚岩

①绿锈斑斑的铜制钥匙插进去,往上一提,然后把门环一拧,门就开了,推开它,门吱呀一声发出沉重的叹息;同时,门楣上扑簌簌地往下掉落阵阵尘灰。

②我离家已经整整九个年头。开始几年,老伴依然和这老屋厮守。每个星期六下午,我如同“候鸟”一样飞回乡下,与老伴相聚。彼时

的老屋在我心中,如同鸟儿的归巢。当我在人生的天空飞累了,可以在此睡个甜甜的觉,亦可躲避外界的风风雨雨。十年以前,我拼尽全力,把所得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地积攒起来,带领妻子和未成年的儿女,每天傍晚到水塘里挖沙,又一担一担地挑回家准备改造旧屋。儿女们累

的哭了,我就用美丽的语言,给他们描述住进新屋那种舒坦和惬意……

③我们的村子原是一个破败落后的小村。小山坡下,拥挤着几百间各式各样的屋子。这些屋子,当年都是低矮的泥砖建筑,显得零乱、破败、萧条和风雨飘摇。记不清什么时候起,村民省吃俭用,累死累活,自己用田野的泥巴作成泥砖,陆续盖起来了部分泥砖结构的新房子。后来,有人盖起了红砖的屋子。再后来,更有人盖起来了水泥的楼房。这一切,仿佛是悄悄进行的,又仿佛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涌现出来的。站在高处极目望去,在蔚蓝色的天空下水泥结构的楼房,红砖的屋子、泥砖的屋子与旧时留下来的厕所、猪栏、杂物间交叉错落,黑色的、灰色的、暗红色的瓦面,和新式的水泥银灰色的屋顶,相互映衬,如同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小伙、打扮入时的靓女、天真烂漫的小孩拥挤在一起,年龄老幼不同,衣着斑斓各异。

④在一片古老和新潮的交替中,我家的老屋显然算不得十分苍老,但显然已经宛如我一样,成了个年近六旬的初老之人,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⑤关上咿呀作响的木门,我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我们是同龄人,他高我矮,他瘦我胖。儿时,我们一起光着屁股在村前的水塘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