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B1架构的经典知识+三层架构的经典知识

B1架构的经典知识+三层架构的经典知识

B1架构的经典知识+三层架构的经典知识
B1架构的经典知识+三层架构的经典知识

数据层组件设计与数据传递

摘要:

学习向Microsoft .NET 应用程序公开数据的最佳方式,以及如何实现一个有效的策略以便在分布式应用程序的层间传递数据。

简介

在设计分布式应用程序时需要确定如何访问和表示与该应用程序相关联的业务数据。本文提供一些指导原则以帮助您选择公开数据、保持数据和在应用程序的层间传递数据的最佳方式。

图 1 所示为分布式应用程序中的常见层。本文区分业务数据与使用这些数据的业务过程,并且仅在需要明确说明时讨论业务过程层。同样,本文仅在直接涉及数据表示方式(例如Microsoft? 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 Web 页面公开业务数据的方式)时讨论表示层。图 1 中使用了两个新术语: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和业务实体组件。本文后面将解释这些术语。

图1:分布式应用程序中数据的访问与表示

多数应用程序将数据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数据存储方式,但本文重点讨论 .NET 应用程序与关系数据库交互的方式,而并不专门讨论它如何与平面文件、非关系数据库等其他数据存储中的数据进行交互。

本文明确区分保持逻辑与数据本身。将保持逻辑与数据区分开来的原因如下:

独立的数据保持组件可以将应用程序与数据源名称、连接信息、字段名等数据库相关内容隔离开。

?现在的许多应用程序都采用XML Web services、Microsoft 消息队列(亦称MSMQ)等松散耦合的、基于消息的技术。这些应用程序通常通过传递业务文档而不是传递对象进行通信。

为区分保持逻辑与数据本身,本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组件类型。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并把实体数据保存回数据库中。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还包含实现数据相关操作所需的所有业务逻辑。

?业务实体组件。数据用来表示产品、订单等现实世界中的业务实体。在应用程序中表示这种业务实体的方法非常多,例如XML、DataSet、面向对象的自定义类等,这取决于应用程序的物理和逻辑设计限制。本文后面将详细讨论各种设计方案。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代表调用程序提供对数据库执行以下任务的方法:

?在数据库中创建记录

?读取数据库中的记录并把业务实体数据返回给调用程序

?使用调用程序提供的修改后的业务实体数据更新数据库中的记录

?删除数据库中的记录

执行上述任务的方法通常称为“CRUD”方法,这是由各项任务的首字母组成的一个缩写词。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还提供对数据库实现业务逻辑的方法。例如,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可能包含一个查找目录中本月销售额最高的产品的方法。

通常,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访问一个单一数据库,并封装了针对该数据库中一个表或一组相关表的数据相关操作。例如,可以定义一个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来处理数据库中的Customer 表和Address 表,同时定义另一个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来处理Orders 表和OrderDetails 表。本文后面将讨论将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映射到数据库表的设计决策。

表示业务实体

每个数据访问逻辑组件都处理一种特定类型的业务实体。例如,Custom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处理Customer 业务实体。表示业务实体的方式很多,这取决于诸如以下因素:

?是否需要把业务实体数据与Microsoft Windows? 窗体或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 页面中的控件绑定在一起?

?是否需要对业务实体数据执行排序或搜索操作?

?应用程序是每次处理一个业务实体,还是通常处理一组业务实体?

?是本地部署还是远程部署应用程序?

?XML Web services 是否使用该业务实体?

?性能、可缩放性、可维护性、编程方便性等非功能性要求的重要程度如何?

本文将概述以下实现选项的优缺点:

?XML。使用XML 字符串或XML 文档对象模型(DOM)对象来表示业务实体数据。XML 是一种开放而灵活的数据表示格式,可用于集成各种类型的应用程序。?DataSet。DataSet 是缓存在内存中的表,它是从关系数据库或XML 文档中获得的。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可以使用DataSet 来表示从数据库中检索到的业务实体数据,您可以在应用程序中使用该DataSet。

?有类型的DataSet。有类型的DataSet 是从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 DataSet 类继承而来的类,它为访问表和DataSet 中的列提供了具有严格类型的方法、事件和属性。

?业务实体组件。这是一种自定义类,用于表示各种业务实体类型。您可以定义保存业务实体数据的字段,并定义将此数据向客户端应用程序公开的属性,然后使用在该类中定义的字段来定义方法以封装简单的业务逻辑。此选项并不通过CRUD 方法实现与基础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数据传递,而是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直接与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进行通信以执行CRUD 操作。

?带有CRUD 行为的业务实体组件。按上述方法定义一个自定义实体类,并实现调用与此业务实体相关联的基础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CRUD 方法。

注意:如果希望以一种更加面向对象的方式使用数据,可以使用另一种替代方法,即定义一个基于公共语言运行库的反射功能的对象保持层。您可以创建一个使用反射功能来读取对象属性的架构,并使用映射文件来描述对象与表之间的映射。然而,要有效地实现上述方法,需要大量的基础结构代码投入。对于ISV 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这种投入或许可以接受,但对于大多数组织则不可行。有关这方面的讨论超出了本文的范围,这里不再论述。

技术因素

图 2 所示为影响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和业务实体实现策略的一些技术因素。本文将分别讨论这些技术因素并提供相关建议。

图2:影响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和业务实体设计的技术因素

将关系数据映射到业务实体

数据库通常包含许多表,这些表之间的关系通过主键和外键来实现。当定义业务实体以在 .NET 应用程序中表示这些数据时,必须确定如何把这些表映射到业务实体。

请考虑图 3 所示的假想零售商数据库。

图3:假想的关系数据库中的表关系

下表总结了示例数据库中的关系类型。

当定义业务实体以在数据库中建立信息模型时,应考虑要如何在您的应用程序中使用这些信息。应当标识封装您的应用程序的功能的核心业务实体,而不是为每个表定义单独的业务实体。

该假想零售商的应用程序中的典型操作如下:

?获取(或更新)客户的有关信息(包括地址)

?获取客户的订单列表

?获取特定订单的订购项目列表

?创建新订单

?获取(或更新)一个或一组产品的有关信息

为满足这些应用程序要求,该应用程序要处理三个逻辑业务实体:Customer、Order 和Product。对于每个业务实体,都将定义一个单独的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如下所示:

?Custom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此类将为检索和修改Customer 表和Address 表中的数据提供服务。

?Ord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此类将为检索和修改Order 表和OrderDetails 表中的数据提供服务。

?Product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此类将为检索和修改Product 表中的数据提供服务。

图 4 所示为这些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与它们所表示的数据库中的表之间的关系。

图4:定义向 .NET 应用程序公开关系数据的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将关系数据映射到业务实体的建议

要将关系数据映射到业务实体,请考虑以下建议:

?花些时间来分析您的应用程序的逻辑业务实体并为之建立模型,不要为每个表定义一个单独的业务实体。建立应用程序的工作方式模型的方法之一是使用统一建模语

言(UML)。UML 是一种形式设计注释,用于在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中建立对象模型,并获取有关对象如何表示自动过程、人机交互以及关联的信息。

?不要定义单独的业务实体来表示数据库中的多对多表,可以通过在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实现的方法来公开这些关系。例如,前面示例中的OrderDetails 表没有映射到单独的业务实体,而是通过在Ord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封装OrderDetails 表来实现Order 与Product 表之间的多对多关系。

?如果具有返回特定业务实体类型的方法,请把这些方法放在该类型对应的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例如,当检索一个客户的全部订单时,返回值为Order 类型,因此应在Ord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实现该功能。反之,当检索订购某特定产品的全部客户时,应在Custom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实现该功能。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通常访问来自单一数据源的数据。当需要聚合多个数据源的数据时,建议分别为访问每个数据源定义一个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这些组件可以由一个

能够执行聚合任务的更高级业务过程组件来调用。建议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有二:?事务管理集中在业务过程组件中,不需要由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显式控制。如果通过一个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访问多个数据源,则需要把该数据访问逻辑组

件作为事务处理的根,这会给仅读取数据的功能带来额外的系统开销。

?通常,并不是应用程序的所有区域都需要聚合,并且通过分离对数据的访问,您可以单独使用该类型,也可以在必要时将其用作聚合的一部分。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是一个无状态类,也就是说,所交换的所有消息都可以独立解释。调用之间不存在状态。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为访问单一数据库(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多个数据库,例如水平数据库分区)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关表提供方法。通常,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的这些方法将调用存储过程以执行相应操作。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从调用应用程序中隐藏数据库的调用及格式

特性。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为这些应用程序提供封装的数据访问服务。具体地说,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处理以下实现细节:

?管理和封装锁定模式

?正确处理安全性和授权问题

?正确处理事务处理问题

?执行数据分页

?必要时执行数据相关路由

?为非事务性数据的查询实现缓存策略(如果适用)

?执行数据流处理和数据序列化

本节后面将详细讨论其中的某些问题。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应用方案

图 5 所示为从各种应用程序类型(包括Windows 窗体应用程序、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 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 和业务过程)中调用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方式。根据应用程序的部署方式,这些调用可以是本地的,也可以是远程的。

图5: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应用方案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使用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 执行SQL 语句或调用存储过程。

如果您的应用程序包含多个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可以使用数据访问助手组件来简化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类的实现。该组件可以帮助管理数据库连接、执行SQL 命令以及缓存参数。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仍然封装访问特定业务数据所需的逻辑,而数据访问助手组件则专注于数据访问API 的开发和数据连接配置,从而帮助减少代码的重复。当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数据库时,可在您的应用程序中将其用作一个通用的数据访问助手组件。图 6 所示为使用数据访问助手组件帮助实现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方法。

图6:使用数据访问助手组件实现数据访问逻辑组件

当存在所有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公用的实用程序功能时,可以定义一个基本类以从中继承和扩展数据访问逻辑组件。

将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类设计为可以为不同类型的客户端提供一致的接口。如果将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设计为与当前及潜在的业务过程层的实现要求相兼容,可以减少必须实现的附加接口、接触面或映射层的数目。

要支持广泛的业务过程和应用程序,请考虑以下技术以便将数据传入和传出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方法:

?将业务实体数据传递给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的方法。您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格式传递数据:作为一系列标量值、作为XML 字符串、作为DataSet 或作为自定义业务

实体组件。

?从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的方法返回业务实体数据。您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格式返回数据:作为输出参数标量值、作为XML 字符串、作为DataSet、作为自定义业务实体组件或作为数据读取器。

以下各节将说明用于将业务实体数据传入和传出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各种方式以及每种方式的优缺点。这些信息有助于您根据自己特定的应用程序方案做出相应选择。

将标量值作为输入和输出传递

这种方法的优点如下:

?抽象。调用程序只需要知道定义业务实体的数据,而不需要知道业务实体的具体类型或具体结构。

?序列化。标量值本身支持序列化。

?内存使用效率高。标量值只传递实际需要的数据。

?性能。当处理实例数据时,标量值具有比本文所述的其他方法更高的性能。

这种方法的缺点如下:

?紧密耦合与维护。架构的更改可能需要修改方法签名,这会影响调用代码。

?实体集合。要向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保存或更新多个实体,必须进行多次单独的方法调用。这在分布式环境中会给性能带来很大影响。

?支持开放式并发。要支持开放式并发,必须在数据库中定义时间戳列并将其作为数据的一部分。

将XML 字符串作为输入和输出传递

这种方法的优点如下:

?松散耦合。调用程序只需要知道定义业务实体的数据和为业务实体提供元数据的架构。

?集成。采用XML 可以支持以各种方式(例如,.NET 应用程序、BizTalk Orchestration 规则和第三方业务规则引擎)实现的调用程序。

?业务实体集合。一个XML 字符串可以包含多个业务实体的数据。

?序列化。字符串本身支持序列化。

这种方法的缺点如下:

?需要重新分析XML 字符串。必须在接收端重新分析XML 字符串。很大的XML 字符串会影响性能。

?内存使用效率低。XML 字符串比较繁琐,因而在需要传递大量数据时会降低内存使用效率。

?支持开放式并发。要支持开放式并发,必须在数据库中定义时间戳列并将其作为XML 数据的一部分。

将DataSet 作为输入和输出传递

这种方法的优点如下:

?固有功能。DataSet 提供了内置功能,可以处理开放式并发(以及数据适配器)并支持复杂的数据结构。此外,有类型的DataSet 还提供了数据验证支持。

?业务实体集合。DataSet 是为处理复杂的关系集合而设计的,因此不需要再编写自定义代码来实现这一功能。

?维护。更改架构不会影响方法签名。然而,如果使用的有类型的DataSet 和程序集具有严格名称,则必须按照新版本重新编译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类,或在全局程序集缓存中使用发布者策略,或在配置文件中定义一个<bindingRedirect>元素。

?序列化。DataSet 本身支持XML 序列化,并且可以跨层序列化。

这种方法的缺点如下:

?性能。实例化和封送处理DataSet 会增加运行时负担。

?表示单个业务实体。DataSet 是为处理一组数据而设计的。如果您的应用程序主要处理实例数据,则标量值或自定义实体是更好的方法,后者不会影响性能。

将自定义业务实体组件作为输入和输出传递

这种方法的优点如下:

?维护。更改架构不会影响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方法签名。然而,如果业务实体组件包含在严格命名的程序集中,就会出现与有类型的DataSet 同样的问题。

?业务实体集合。可以将自定义业务实体组件的数组和集合传入和传出方法。

这种方法的缺点如下:

?支持开放式并发。要方便地支持开放式并发,必须在数据库中定义时间戳列并将其作为实例数据的一部分。

?集成限制。当使用自定义业务实体组件作为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输入时,调用程序必须知道业务实体的类型,而这会限制不使用 .NET 的调用程序的集成。然而,如果调用程序使用自定义业务实体组件作为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输出,则上述问题并不会限制集成。例如,Web 方法可以返回从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返回的自定义业务实体组件,并使用XML 序列化自动将该业务实体组件序列化为XML。

将数据读取器作为输出返回

这种方法的优点如下:

?性能。当需要快速呈现数据时,这种方法具有性能优势,并且可以使用表示层代码部署数据访问逻辑组件。

这种方法的缺点如下:

?远程。建议不要在远程方案中使用数据读取器,因为它可能会使客户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保持长时间的连接。

配合使用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与存储过程

可以使用存储过程执行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支持的许多数据访问任务。

优点

?存储过程通常可以改善性能,因为数据库能够优化存储过程使用的数据访问计划并为以后的重新使用缓存该计划。

?可以在数据库内分别设置各个存储过程的安全保护。管理员可以授予客户端执行某个存储过程的权限,而不授予任何基础表访问权限。

?存储过程可以简化维护,因为修改存储过程通常比修改所部署的组件中的硬编码SQL 语句要容易。然而,随着在存储过程中实现的业务逻辑的增多,上述优势会逐渐减弱。

?存储过程增大了从基础数据库架构进行抽象的程度。存储过程的客户端与存储过程的实现细节和基础架构是彼此分离的。

?存储过程会降低网络流量。应用程序可以按批执行SQL 语句而不必发出多个SQL 请求。

尽管存储过程具有上述优点,但仍有某些情况不适合使用存储过程。

缺点

?如果逻辑全部在存储过程中实现,那么涉及广泛业务逻辑和处理的应用程序可能会给服务器带来过重负荷。这类处理包括数据传输、数据遍历、数据转换和大计算量操作。应把这类处理移到业务过程或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与数据库服务器相比,它们具有更好的可缩放性。

?不要把所有业务逻辑都放在存储过程中。如果必须在T - SQL 中修改业务逻辑,应用程序的维护和灵活性将成为问题。例如,支持多个RDBMS 的ISV 应用程序不应当分别为每个系统维护存储过程。

?通常,存储过程的编写与维护是一项专门技能,并非所有开发人员都能够掌握。这会造成项目开发计划的瓶颈。

配合使用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与存储过程的建议

配合使用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与存储过程时,请考虑以下建议:

?公开存储过程。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应当是向存储过程名称、参数、表、字段等数据库架构信息公开的仅有组件。业务实体实现应不需要知道或依赖于数据库架构。

?使存储过程与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相关联。每个存储过程只应被一个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调用,并应与调用它的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相关联。例如,假设一个客户向一个零售商订货。您可以编写一个名为OrderInsert 的存储过程,用于在数据库中创建订单。在您的应用程序中,必须确定是从Custom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还是从Ord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调用该存储过程。Ord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处理所有与订单相关的任务,而Custom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处理客户姓名、地址等客户信息,因此最好使用前者。

?命名存储过程。为要使用的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定义存储过程时,所选择的存储过程名称应当强调与之相关的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这种命名方法有助于识别哪个组件调用哪个存储过程,并为在SQL 企业管理器中逻辑分组存储过程提供了一种方法。

例如,可以事先编写名为CustomerInsert、CustomerUpdate、

CustomerGetByCustomerID、CustomerDelete 的存储过程供Custom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使用,然后提供CustomerGetAllInRegion 等更具体的存储过程以支持您的应用程序的业务功能。

注意:不要在存储过程名称前面使用前缀sp_,这会降低性能。当调用一个以sp_ 开头的存储过程时,SQL Server 始终会先检查master 数据库,即使该存储过程

已由数据库名称进行限定。

?解决安全性问题。如果接受用户输入以动态执行查询,请不要通过没有使用参数的连接值来创建字符串。如果使用sp_execute 执行结果字符串,或者不使用

sp_executesql 参数支持,则还应避免在存储过程中使用字符串连接。

管理锁定和并发

某些应用程序在更新数据库数据时采用“后进有效”(Last in Wins)法。使用“后进有效”法更新数据库时不会将更新与原始记录相比较,因此可能会覆盖掉自上次刷新记录以来其他用户所做的所有更改。然而,有时应用程序却需要在执行更新之前确定数据自最初读取以来是否被更改。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可以实现管理锁定和并发的代码。管理锁定和并发的方法有两种:

?保守式并发。为进行更新而读取某行数据的用户可以在数据源中对该行设置一个锁定。在该用户解除锁定之前,其他任何用户都不能更改该行。

?开放式并发。用户在读取某行数据时不锁定该行。其他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自由访问该行。当用户要更新某行数据时,应用程序必须确定自该行被读取以来其他用户是否进行过更改。尝试更新已经过更改的记录会导致并发冲突。

使用保守式并发

保守式并发主要用于数据争用量大以及通过锁定来保护数据的成本低于发生并发冲突时回滚事务的成本的环境。如果锁定时间很短(例如在编程处理的记录中),则实现保守式并发效果最好。

保守式并发要求与数据库建立持久连接,并且因为记录可能被锁定较长时间,因此当用户与数据进行交互时,不能提供可缩放的性能。

使用开放式并发

开放式并发适用于数据争用量低或要求只读访问数据的环境。开放式并发可以减少所需锁定的数量,从而降低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荷,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开放式并发在 .NET 中被广泛使用以满足移动和脱机应用程序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长时间锁定数据是不可行的。此外,保持记录锁定还要求与数据库服务器的持久连接,这在脱机应用程序中是不可能的。

测试开放式并发冲突

测试开放式并发冲突的方法有多种:

?使用分布式时间戳。分布式时间戳适用于不要求协调的环境。在数据库的每个表中添加一个时间戳列或版本列。时间戳列与对表内容的查询一起返回。当试图更新时,数据库中的时间戳值将与被修改行中的原始时间戳值进行比较。如果这两个值匹配,则执行更新,同时时间戳列被更新为当前时间以反映更新。如果这两个值不匹配,

则发生开放式并发冲突。

?保留原始数据值的副本。在查询数据库的数据时保留原始数据值的一个副本。在更新数据库时,检查数据库的当前值是否与原始值匹配。

?原始值保存在DataSet 中,当更新数据库时,数据适配器可以使用该原始值执行开放式并发检查。

?使用集中的时间戳。在数据库中定义一个集中的时间戳表,用于记录对任何表中的任何行的更新。例如,时间戳表可以显示以下信息:“2002 年3 月26 日下午2:56 约翰更新了表XYZ 中的行1234”。

集中的时间戳适用于签出方案以及某些脱机客户端方案,其中可能需要明确的

锁定所有者和替代管理。此外,集中的时间戳还可以根据需要提供审核。

手动实现开放式并发

请考虑以下SQL 查询:

SELECT Column1, Column2, Column3 FROM Table1

要在更新Table1 的行时测试开放式并发冲突,可以发出以下UPDATE 语句:

UPDATE Table1 Set Column1 = @NewValueColumn1,

Set Column2 = @NewValueColumn2,

Set Column3 = @NewValueColumn3

WHERE Column1 = @OldValueColumn1 AND

Column2 = @OldValueColumn2 AND

Column3 = @OldValueColumn3

如果原始值与数据库中的值匹配,则执行更新。如果某个值被修改,WHERE 子句将无法找到相应匹配,从而更新将不会修改该行。您可以对此技术稍加变化,即只对特定列应用WHERE 子句,使得如果自上次查询以来特定字段被更新,则不覆盖数据。

注意:请始终返回一个唯一标识查询中的一行的值,例如一个主关键字,以用于UPDATE 语句的WHERE 子句。这样可以确保UPDATE 语句更新正确的行。

如果数据源中的列允许空值,则可能需要扩展WHERE 子句,以便检查本地表与数据源中匹配的空引用。例如,以下UPDATE 语句将验证本地行中的空引用(或值)是否仍然与数据源中的空引用(或值)相匹配。

UPDATE Table1 Set Column1 = @NewColumn1Value

WHERE (@OldColumn1Value IS NULL AND Column1 IS NULL)OR Column1 =

@OldColumn1Value

使用数据适配器和DataSet 实现开放式并发

可以配合使用DataAdapter.RowUpdated 事件与前面所述技术以通知您的应用程序发生了开放式并发冲突。每当试图更新DataSet 中的修改过的行时,都将引发RowUpdated 事件。可以使用RowUpdated 事件添加特殊处理代码,包括发生异常时的处理、添加自定义错误信息以及添加重试逻辑。

RowUpdated 事件处理程序接收一个RowUpdatedEventArgs 对象,该对象具有RecordsAffected 属性,可以显示针对表中的一个修改过的行的更新命令会影响多少行。如果把更新命令设置为测试开放式并发,则当发生开放式并发冲突时,RecordsAffected 属性将为0。设置RowUpdatedEventArgs.Status 属性以表明要采取的操作;例如,可以把该属性设置为UpdateStatus.SkipCurrentRow 以跳过对当前行的更新,但是继续更新该更新命令中的其他行。有关RowUpdated 事件的详细信息,请参阅Working with DataAdapter Events。

使用数据适配器测试并发错误的另一种方法是在调用Update 方法之前把DataAdapter.ContinueUpdateOnError 属性设置为true。完成更新后,调用DataTable 对象的GetErrors 方法以确定哪些行发生了错误。然后,使用这些行的RowError 属性找到特定的详细错误信息。有关如何处理行错误的详细信息,请参阅Adding and Reading Row Error Information。

以下代码示例显示了Customer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如何检查并发冲突。该示例假设客户端检索到了一个DataSet 并修改了数据,然后把该DataSet 传递给了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的UpdateCustomer 方法。UpdateCustomer 方法将通过调用以下存储过程来更新相应的客户记录;仅当客户ID 与公司名称未被修改时存储过程才能更新该客户记录:

CREATE PROCEDURE CustomerUpdate

{

@CompanyName varchar(30),

@oldCustomerID varchar(10),

@oldCompanyName varchar(30)

}

AS

UPDATE Customers Set CompanyName = @CompanyName

WHERE CustomerID = @oldCustomerID AND CompanyName = @oldCompanyName GO

在UpdateCustomer 方法中,以下代码示例将一个数据适配器的UpdateCommand 属性设置为测试开放式并发,然后使用RowUpdated 事件测试开放式并发冲突。如果遇到开放式并发冲突,应用程序将通过设置要更新的行的RowError 来表明开放式并发冲突。注意,传递给UPDATE 命令中的WHERE 子句的参数值被映射到DataSet 中各相应列的原始值。

// CustomerDALC 类中的UpdateCustomer 方法

public void UpdateCustomer(DataSet dsCustomer)

{

// 连接到Northwind 数据库

SqlConnection cnNorthwind = new SqlConnection(

"Data source=localhost;Integrated security=SSPI;Initial

Catalog=northwind");

// 创建一个数据适配器以访问Northwind 中的Customers 表

SqlDataAdapter da = new SqlDataAdapter();

// 设置数据适配器的UPDATE 命令,调用存储过程“UpdateCustomer”

da.UpdateCommand = new SqlCommand("CustomerUpdate", cnNorthwind);

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mandType = CommandType.StoredProcedure;

// 向数据适配器的UPDATE 命令添加两个参数,

// 为WHERE 子句指定信息(用于检查开放式并发冲突)

da.UpdateCommand.Parameters.Add("@CompanyName", SqlDbType.NVarChar, 30, "CompanyName");

// 将CustomerID 的原始值指定为第一个WHERE 子句参数

SqlParameter myParm = da.UpdateCommand.Parameters.Add(

"@oldCustomerID", SqlDbType.NChar, 5,

"CustomerID");

myParm.SourceVersion = DataRowVersion.Original;

// 将CustomerName 的原始值指定为第二个WHERE 子句参数

myParm = da.UpdateCommand.Parameters.Add(

"@oldCompanyName", SqlDbType.NVarChar, 30,

"CompanyName");

myParm.SourceVersion = DataRowVersion.Original;

// 为RowUpdated 事件添加一个处理程序

da.RowUpdated += new SqlRowUpdatedEventHandler(OnRowUpdated);

// 更新数据库

da.Update(ds, "Customers");

foreach (DataRow myRow in ds.Tables["Customers"].Rows)

{

if (myRow.HasErrors)

Console.WriteLine(myRow[0] + " " + myRow.RowError);

}

}

// 处理RowUpdated 事件的方法。如果登记该事件但不处理它,

// 则引发一个SQL 异常。

protected static void OnRowUpdated(object sender, SqlRowUpdatedEventArgs args)

{

if (args.RecordsAffected == 0)

{

args.Row.RowError = "遇到开放式并发冲突";

args.Status = UpdateStatus.SkipCurrentRow;

}

}

当在一个SQL Server 存储过程中执行多个SQL 语句时,出于性能原因,可以使用SET NOCOUNT ON 选项。此选项将禁止SQL Server 在每次执行完一条语句时都向客户端返回一条消息,从而可以降低网络流量。然而,这样将不能像前面的代码示例那样检查RecordsAffected 属性。RecordsAffected 属性将始终为1。另一种方法是在存储过程中返回@@ROWCOUNT 函数(或将它指定为一个输出参数);

@@ROWCOUNT 包含了存储过程中上一条语句完成时的记录数目,并且即使使用了SET NOCOUNT ON,该函数也会被更新。因此,如果存储过程中执行的上一条SQL 语句是实际的UPDATE 语句,并且已经指定@@ROWCOUNT 作为返回值,则可以对应用程序代码进行如下修改:

// 向数据适配器的UPDATE 命令添加另一个参数来接收返回值。

// 可以任意命名该参数。

myParm = da.UpdateCommand.Parameters.Add("@RowCount", SqlDbType.Int); myParm.Direction = ParameterDirection.ReturnValue;

// 将OnRowUpdated 方法修改为检查该参数的值

// 而不是RecordsAffected 属性。

protected static void OnRowUpdated(object sender, SqlRowUpdatedEventArgs args)

{

if (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mand.Parameters["@RowCount"].Value == 0)

{

args.Row.RowError = "遇到开放式并发冲突";

args.Status = UpdateStatus.SkipCurrentRow;

}

}

COM 互操作性

如果希望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类能够被COM 客户端调用,则建议按前面所述的原则定义数据存取逻辑组件,并提供一个包装组件。然而,如果希望COM 客户端能够访问数据访问逻辑组件,请考虑以下建议:

将该类及其成员定义为公共。

?避免使用静态成员。

?在托管代码中定义事件-源接口。

?提供一个不使用参数的构造函数。

?不要使用重载的方法,而使用多个名称不同的方法。

?使用接口公开常用操作。

?使用属性为类和成员提供附加COM 信息。

?在 .NET 代码引发的所有异常中包含HRESULT 值。

?在方法签名中使用自动兼容的数据类型。

实现业务实体

业务实体具有以下特点:

?业务实体提供对业务数据及相关功能(在某些设计中)的状态编程访问。

?业务实体可以使用具有复杂架构的数据来构建。这种数据通常来自数据库中的多个相关表。

?业务实体数据可以作为业务过程的部分I/O 参数传递。

?业务实体可以是可序列化的,以保持它们的当前状态。例如,应用程序可能需要在本地磁盘、桌面数据库(如果应用程序脱机工作)或消息队列消息中存储实体数据。

?业务实体不直接访问数据库。全部数据库访问都是由相关联的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提供的。

?业务实体不启动任何类型的事务处理。事务处理由使用业务实体的应用程序或业务过程来启动。

如本文前面所述,在您的应用程序中表示业务实体的方法有很多(从以数据为中心的模型到更加面向对象的表示法):

?XML

?通用DataSet

?有类型的DataSet

?自定义业务实体组件

?带有CRUD 行为的自定义业务实体组件

以下各节将介绍如何使用这些格式来表示业务实体。为帮助您确定特定环境中最适宜的业务实体表示,以下各节将介绍如何为各业务实体格式执行以下任务:

?组织业务实体集合

?将业务实体数据绑定到用户界面控件

?序列化业务实体数据

?在层间传递业务实体数据

以下各节还针对非功能性要求(包括性能、效率、可缩放性和可扩展性)考虑了每种业务实体表示的适用性。

将业务实体表示为XML

以下示例显示了如何将一个简单的业务实体表示为XML。该业务实体包含一个产品。

<?xml version="1.0"?>

<Product xmlns="urn:aUniqueNamespace">

<ProductID>1</ProductID>

<ProductName>Chai</ProductName>

<QuantityPerUnit>10 boxes x 20 bags</QuantityPerUnit>

<UnitPrice>18.00</UnitPrice>

<UnitsInStock>39</UnitsInStock>

<UnitsOnOrder>0</UnitsOnOrder>

<ReorderLevel>10</ReorderLevel>

</Product>

当使用XML 表示业务实体数据时,请考虑以下原则:

?确定XML 文档是包含单个业务实体还是包含一个业务实体集合。前面的示例表示的是单个Product 业务实体。

?使用一个命名空间唯一标识该XML 文档,以避免与其他XML 文档的内容发生命名冲突。前面的示例使用名为urn:aUniqueNamespace 的默认命名空间。

?为元素和属性选择合适的名称。前面的示例使用Product 表的列名称,但并不要求一定这样。可以选择对您的应用程序有意义的名称。

?使用以下方法之一以XML 格式检索您的业务实体:

?如果您使用的是SQL Server 2000,则可以在查询或存储过程中使用FOR XML 子句。在性能测试中,使用FOR XML 只比返回DataSet 稍微快一

点。

?检索DataSet 并将其转换为XML 流或以XML 流的格式写出。这种方法会带来创建DataSet 的系统开销和额外的转换开销(如果执行转换)。

?使用输出参数或数据读取器构建一个XML 文档。数据读取器是从数据库检索多个行的最快方法,但与构建XML 相关联的过程可能会减弱这种性能优

势。

将业务实体表示为XML 的优点如下:

?标准支持。XML 是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的标准数据表示格式。

?灵活性。XML 能够表示信息的层次结构和集合。

?互操作性。在所有平台上,XML 都是与外部各方及贸易伙伴交换信息的理想选择。

如果XML 数据将由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 应用程序或Windows 窗体应用程序使用,则还可以把这些XML 数据装载到一个DataSet 中,以利用DataSet 提供的数据绑定支持。

将业务实体表示为XML 的缺点如下:

?类型保真。XML 不支持类型保真。然而,对于简单的数据分类可以使用XSD 架构。

?验证XML。要验证XML,可以手动分析代码,或者使用XSD 架构。但这两种方法都比较慢。

?显示XML。您不能将XML 数据自动显示在用户界面上。可以编写一个XSLT 样式表将数据转换为DataSet;但样式表的编写比较麻烦。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样式表将XML 转换为HTML 等可显示格式。

?分析XML。要分析XML,可以使用文档对象模型(DOM)或Microsoft .NET Framework 类库提供的XmlReader 类。XmlReader 提供对XML 数据的快速只读的、仅向前的访问,而DOM 可以提供随机读/写访问,因此更灵活。然而,使用DOM 分析XML 文档的速度较慢;您必须创建一个XmlDocument 实例(或另一个XML 分析器类)并把整个XML 文件装载到内存中。

?排序XML。您不能自动排序XML 数据,而应使用以下技术之一:

?按预先排好的顺序提供数据。这种方法不支持在调用应用程序中动态重新排序数据。

?应用XSLT 样式表动态排序数据。如果需要,可以使用DOM 在运行时改变XSLT 样式表中的排序条件。

?将XML 数据转换为DataSet,并使用DataView 对象排序和搜索数据元素。

?使用专用字段。您不能选择隐藏信息。

将业务实体表示为通用DataSet

通用DataSet 是DataSet 类的实例,它是在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 的System.Data 命名空间中定义的。DataSet 对象包含一个或多个DataTable 对象,用以表示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从数据库检索到的信息。

图7 所示为用于Product 业务实体的通用DataSet 对象。该DataSet 对象具有一个DataTable,用于保存产品信息。该DataTable 具有一个UniqueConstraint 对象,用于将ProductID 列标记为主键。DataTable 和UniqueConstraint 对象是在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中创建该DataSet 时创建的。

图7:用于Product 业务实体的通用DataSet

图8 所示为用于Order 业务实体的通用DataSet 对象。此DataSet 对象具有两个DataTable 对象,分别保存订单信息和订单详细信息。每个DataTable 具有一个对应的UniqueConstraint 对象,用于标识表中的主键。此外,该DataSet 还有一个Relation 对象,用于将订单详细信息与订单相关联。

图8:用于Order 业务实体的通用DataSet

以下代码显示了如何从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检索通用DataSet ,然后将该DataSet 绑定到DataGrid 控件,再将该DataSet 传递到数据访问逻辑组件以保存对数据所做的更改:

// 创建ProductDALC 对象

ProductDALC dalcProduct = new ProductDALC();

// 对ProductDALC 调用一个方法以获取一个包含全部产品信息的DataSet

DataSet dsProducts = dalcProduct.GetProducts();

// 在客户端中使用DataSet。例如,把该DataSet 绑定到用户界面控件

dataGrid1.DataSource = dsProducts.Tables[0].DefaultView;

dataGrid1.DataBind();

// 然后,把更新后的DataSet 传递给ProductDALC,将更改

// 保存到数据库

dalcProduct.UpdateProducts(dsProducts);

您还可以在运行时查询和修改DataSet 中的表、约束及关系。

将业务实体表示为通用DataSet 的优点如下:

?灵活性。DataSet 可以包含数据的集合,能够表示复杂的数据关系。

?序列化。在层间传递时,DataSet 本身支持序列化。

?数据绑定。可以把DataSet 绑定到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 应用程序和Windows 窗体应用程序的任意用户界面控件。

?排序与过滤。可以使用DataView 对象排序和过滤DataSet。应用程序可以为同一个DataSet 创建多个DataView 对象,以便用不同方式查看数据。

?与XML 的互换性。可以用XML 格式读写DataSet。这种方法在远程和脱机应用程序中很有用,它可以用XML 格式接收DataSet,然后在本地重新创建该

电信网组成

电信网由核心网、接入网(AN)和用户驻地网(CPN)三大部分组成。核心网和接入网属于公共电信网,CPN为用户自有通信网,传统CPN是单用户。接入网的一侧是核心网,核心网主要由各类业务网构成,另一侧是用户。接入网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接入网将核心网的业务提供给用户。接入网是一种透明传输体系,本身不提供业务,由用户终端与核心网配合提供各类业务。 核心网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用户分布特点及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特点决定了接入网技术的选择。为了进一步认识接入网,下面首先对接入网的两端,即核心网和用户进行分析: 核心网的业务接口特点 核心业务网目前主要分语音网和数据网两大类。语音网通常指公共电话网(PSTN),是一种典型的电路型网络。接入网接入PSTN时多数采用V5.2接口,也有部分采用V5.1、Z、U等接口。 传统的数据通信网主要包括公用分组交换网(PSPDN)、数字数据网(DDN)、帧中继网(FR)三种,可以看到这三种数据网是通信网发展过中的过渡性网络。DDN是电路型网络,而PSPDN和FR是分组型网络。接入网在接入这些网络时,一般采用E1、V.24、V.35、2B1Q“U”接口,其余类型的接口使用较少。现有的综合类的接入网大多都有上述接口,运营企业在选择接口时应主要考虑各业务网接口的资源利用率和业务的灵活接入。 IP网是一种典型的计算机通信网,因其具有IP over everthing和开放网络特点,并与中国电信对通信网的垄断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许多生产厂家和其它运营公司都看好IP市场的前景,目前已有运营公司在构筑自己的纯IP骨干网。 接入网在接入INTERNE/IP网时,当前还以拨号上网方式接入为主。INTERNET/IP在综合接入网侧的业务分流,许多生产厂商的接入网设备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其思路和方法各不相同。目前有关机构正在提出V5.2接口技术规范的扩展功能附件,该附件允许Internet业务在LE控制下,直接从接入网处选路至网络接入服务器或IP电话网关,从而支持IP业务的分流。应注意到这种IP业务分流可能对一些接入网局端设备的业务交叉能力提出考验。 综上所述,目前核心网中仍以电话业务和PSTN上的增值业务为主,传统的数据网在ATM与IP技术尚不成熟的今天,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应认识到传统的数据网是电信网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网络。新兴的INTERNET业务将对传统的通信网格局发起冲击,ATM和IP形势还不明朗,因此运营企业应密切关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走势和相关技术标准的出台。 用户的特点 显著的特点即: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用户的空间位置是随机的,也就是用户接入是随机的。第二,用户对业务需求的类型是随机的,也就是业务接入是随机的。核心网是提供业务的网络,用户是业务的使用者,接入网所起的作用是将核心网各类业务接口适配和综合,然后OVER在不同的物理介质上传送分配给用户。 接入网的结构分层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系统架构设计基础知识 在讲解系统架构设计之前,有必要补充一下架构相关的概念,因此本博文主要讲述架构、架构师和架构设计等相关的概念以及关系。这是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此方面的知识之后,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架构师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架构师如何编写架构文档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等相关内容。 现在我们通过定义的概念来了解架构设计中的一些相关术语。 架构:架构是体现在它的组件中的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它们彼此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及指导它的设计和发展的原则。 系统:系统是组织起来完成某一特定功能或一组功能的组件集。系统包括了单独的应用程序、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子系统、系统之系统、产品线、产品组、整个企业及感兴趣的其他集合。 架构设计:一个架构的定义、文档编写、维护、改进和验证正确实现的活动。 架构描述:描述一个架构的文档集。

架构机制:对经常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的具体解决方案。 架构决策:关于一个软件系统整体或它的一个或多个核心组件的刻意设计决策。这些决策决定非功能性特性和质量指标。 企业架构:当与业务战略和信息需求保持一致时,指导与将来的业务方向保持一致的解决方案的选择、创建和实现的一组原则、指导、政策、模型、标准和流程。 通过以上定义,我们了解了架构中的一些相关概念,通过这些概念,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架构、什么是架构、架构师在架构决策中的作用是什么,然后我们以一幅图来详解架构、架构师和架构设计之间的关系。

关于架构的描述: 架构定义组件的结构,同时还定义这些组件之间的交互。比如在一个订单管理系统中,我们有客户组件、账户管理组件、订单实体组件等,我们可以通过时序图来定义这些组件之间的调用过程(交互)。架构虽然定义结构和行为,但是它不关注定义所有的结构和行为。它只关注被认为非常重要的元素。 架构的特点: 架构必须平衡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架构基于合理证据使决策具体化。 架构会遵循一种架构风格。 架构受它的环境影响。 架构影响开发团队的结构。 关于架构师的说法: 架构师是负责系统架构的人、团队或组织。 架构师的特点: 架构师是技术领导。 架构师的角色可能由一个团队来履行。 架构师理解软件开发流程。 架构师掌握业务领域的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归纳: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1946年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英文名称是。(答案O A.ENIAC B.IBM https://www.doczj.com/doc/086425641.html, D.PC ' 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 _____________ 年诞生。(答案:B ) A.1940 B.1946 C.1960 D.1980 .体系。(答案:B ) A.比尔?盖茨 B.冯?诺依曼 C.唐纳德?希斯 D.温?瑟夫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B _ 型计算机。 B 冯?诺依曼 C 温?瑟夫 D 唐纳德?希斯 【计算机的特点】 1.处理速度快 '现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数千亿次 (通常以每秒钟完成基本加法指令的数目来 '表示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这不仅使得许多大型数据处理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促成了天气预 '报、数值模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更使得许多实时控制、在线检测等处理速度要求较高的工 '作得以实现。同时,计算机具有很高的逻辑运算速度, 这使得计算机在非数值数据领域中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 ' 2 .运算精度高 '计算机一般都有十几位甚至更多位的有效数字,加上先进的算法,可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 '例如,对圆周率n 的计算,在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 数学家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算到小数 '点后500多位,而使用第一台计算机仅仅用了 40秒钟就打破了这一记录。 ' 3 .具有逻辑运算和记忆能力 :计算机的存储器具有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功能, 它可以存储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不仅可 '以进行算术运算,而且可以进行逻辑运算,可以对文字、符号等进行判断、比较,因而可解 '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 4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计算机内部的操作、 运算是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的, 它能够按照程序规定的步骤完成指 定的任务,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 5 .通用性强 '计算机是靠存储程序控制进行工作的。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 只要编写和运行不同的应用软 :件,计算机就能在任一领域中很好地完成工作。针对不同的需要, 设计不同的程序,这就能 '使计算机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I 计算机的特点有 A.运算速度快 B.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C.存储容量大 D.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年—1958年) 1946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都属于 冯?诺依曼 现代计算机时 A 比尔?盖茨 。(答案:ABCD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下面是14个知识领域( area)及其中的知识单元(llnits)和知识点(topiCS)的描述:1离散结构(DS) 1.1函数、关系和集合(核心)DS1 1.1.1函数DS11 1.1.1.1满射 1.1.1.2到内的映射 1.1.1.3逆函数 1.1.1.4复合函数 1.1.2关系 1.1. 2.1自反 1.1. 2.2对称 1.1. 2.3传递 1.1. 2.4等价关系 1.1.3集合 1.1.3.1文氏图 1.1.3.2补集 1.1.3.3笛卡儿集 1.1.3.4幂集 1.1.4鸽笼原理 1.1.5基数性和可数性 1.2基本逻辑(核心) 1.2.1命题逻辑 1.2.2逻辑连接词 1.2.3真值表 1.2.4范式 1.2.4.1合取式 1.2.4.2析取式 1.2.5永真性 1.2.6谓词逻辑 1.2.7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2.8假言推理、否定式推理 1.2.9谓词逻辑的局限性 1.3证明技巧(核心) 1.3.1蕴涵、逆、逆反、置换、非、永假等概念 1.3.2形式证明结构 1.3.3直接证明 1.3.4反例证法 1.3.5逆反式证明法 1.3.6反证法 1.3.7数学归纳法 1.3.8强归纳法 1.3.9递归数学定义 1.3.10良序

1.4计数基础(核心) 1.4.1计数变元 1.4.2求和与相乘的规则 1.4.3包含排斥 1.4.4算术和几何级数 1.4.5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1.4.6排列组合 1.4.7基本定义 1.4.8恒等式 1.4.9二项式定理 1.4.10递归关系 1.4.11实例 1.4.12 Master原理 1.5图与树(核心) 1.5.1树 1.5.2无向图 1.5.3有向图 1.5.4生成树 1.5.5遍历策略 1.6离散概率 1.6.1有限概率空间、概率度量、事件1.6.2条件概率、独立性、贝叶斯规则1.6.3 整型随机变量、期望 2程序设计基础(PF) 2.1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核心) 2.1.1变量、类型、表达式和语句 2.1.2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 2.1.3输人和输出基础 2.1.4顺序、条件和循环控制结构 2.1.5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2.1.6程序结构分解基础 2.2算法与问题求解(核心) 2.2.1问题求解策略 2.2.2问题求解算法 2.2.3算法实现策略 2.2.4调试策略 2.2.5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2.3基本数据结构(核心) 2.3.1基本类型 2.3.2数组 2.3.3记录 2.3.4字符串和字符串处理 2.3.5数据在存储器中的表示 2.3.6静态分配、栈式分配和堆式分配2.3.7运行时的存储器管理 2.3.8指针和引用

电子运维知识库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文件编号: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保密级别:□公司级□部门级■项目级□普通级 采纳标准:GB/T 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标准 质量记录编号: 分发编号: 电子运维知识库管理系统 建设方案 Version 1。0 2007。12 Written By Creator 湖南科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目录 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建设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建设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建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系统体系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系统功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现有知识库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发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板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检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告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新增数据节点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管理知识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家服务知识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资料知识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故障案例知识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经验知识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搜索引擎改造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 新增接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部EOMS故障工单转入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省EOMS系统故障案例库导入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知识库查询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业类型自动检索接口...........................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软硬件平台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 系统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服务器部署及网络拓扑...........................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6系统架构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2016系统架构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有效利用资源,在计算机与用户之间起接口的作用 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操作系统的类型(依据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分为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和分布式等。 1、批处理:把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可分联机和脱机。特征为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和多道程序运行。 2、分时:采用分时技术,使多个用户同时以会话控制自己程序的运行,每个用户都认为拥有各自独立的、支持自己请求服务的系统。特征有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和独立性。 3、实时:专用,系统与应用难分离。并不强调资源利用率,更关心及时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分实时过程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特征有即时响应、高可靠性。 4、网络:按网络架构的各个协议标准制订,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实现协同工作和应用集成。特征有互操作性、协作处理。 5、分布式:要求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实现系统操作的统一性,负责全系统的资源分配和调度,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 6、操作系统的5项基本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结构分为无序、层次、面向对象、对称多处理和微内核。 1、无序:又称整体或模块结构。以大型表格和队列为中心,操作系统各个部分围绕着表格运行,整个系统是一个程序。模块结构相对独立,模块之间通过规定的接口相互调用。优点为缩短开发周期。缺点是模块之间调用关系复杂、相互依赖,使分析、移植和维护系统较易出错。 2、层次:操作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单向依赖的层次,由多层正确性保证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优点层次结构清晰,简化了接口设计,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增加或删改,易于保证可靠性,便于维护和移植。 3、面向对象: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对象技术。把对象最为系统中的最小单位,由对象、对象操作、对象保护组成的操作系统。优点适用于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4、对称多处理:所有多处理运行且共享同一内存(内存储器、主存、实存)。优点适合共享存储器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 5、微内核:把系统的公共部分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底层核心,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其他功能以服务器形式建立在微内核之上。具有良好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特征,模块之间和上下层之间通过消息来通信。 操作系统大多拥有两种工作状态:核心态和用户态。一般的应用程序工作在用户态,内核模块和最基本的操作系统核心工作在核心态。 微内核结构由一个简单的硬件抽象层和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仅仅为建立系统必须的部分,包括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或系统调用组成。 微内核的目标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高效、自动地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 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第一台计算机的基础上,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的方案,大大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2. 发展: 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 第一代 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 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 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 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1. 科学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 2. 信息处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 3. 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 4. 辅助工程: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T(计算机辅助 测试)、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5. 电子商务 四、微型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 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单位为:位(BIT)。字长越长,计算机处理数据的精度越高。 2. 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 . 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4. 存取周期:内存储器完成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所用的时间。 5. 运算速度:计算机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单位是:百万条/秒(MIPS)。五、计算机语言 主要包括: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六、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它潜伏在计算机系统中,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被激活,进行复制、传播,从而达到破坏计算机系统和数据的目的。它具有传染性、隐蔽性、触发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七、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1. 提高工作效率 2. 提高工作质量 3.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4. 打破传统会计工作的范围,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第二部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结构如图:

中国电信FTTH网络架构图

中国电信FTTH网络架构图 o发布时间:2010-09-26 10:55:10 文章来源:OFweek光通讯网 ?导读: 说到FTTH,首先就必须谈到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可以分为有源光接入和无源光接入。 o关键字 o中国电信FTTH网络光纤 ?说到FTTH,首先就必须谈到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可以分为有源光接入和无源光接入。光纤用户网的主要技术是光波传输技术。目前光纤传输的复用技术发展相当快,多数已处于实用化。根据光纤深入用户的程度,可分为FTTC、FTTZ、FTTO、FTTF、FTTH等。 FTTH(Fiber To The Home ),顾名思义就是一根光纤直接到家庭。具体说,FTTH是指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 优点: FTTH的优势主要是有5点: 第一,它是无源网络,从局端到用户,中间基本上可以做到无源; 第二,它的带宽是比较宽的,长距离正好符合运营商的大规模运用方式; 第三,因为它是在光纤上承载的业务,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 第四,由于它的带宽比较宽,支持的协议比较灵活; 第五,随着技术的发展,包括点对点、1.25G和FTTH的方式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功能。 在光接入家族,还有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大楼,FT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FTTSA(Fiber To The Serv ic e Area)光纤到服务区等等。 将光纤直接接至用户家,其带宽、波长和传输技术种类都没有限制,适于引入各种新业务,是最理想的业务透明网络,是接入网发展的最终方式。 虽然现在移动通信发展速度惊人,但因其带宽有限,终端体积不可能太大,显示屏幕受限等因素,人们依然追求性能相对占优的固定终端,也就是希望实现光纤到户。光纤到户的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计算机专业知识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45题,每题1分,共45分。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 1.计算机系统中,各种数据和命令传输的公共通道称为()。 A. 存储器 B. 总线 C. 内存 D. 中央处理器 2.所谓的定点数指的是()。 A. 数据的小数点位置固定不变 B. 小数位数固定不变 C. 整数位数固定不变 D. 整数符号位不变 3.RAM的中文含义是()。 A. 移动存储器 B. 硬盘存储器 C. 只读存储器 D. 随机存储器 4.能检测出2位错误,并能纠正1位错误的校验码是()。 A. 奇偶校验码 B. 循环冗余码 C. BCD码 D. 海明码 5.CAD的中文含义是()。 A. 计算机仿真技术 B. 计算机控制技术 C. 计算机办公软件 D. 计算机辅助设计 6.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 算术运算 B.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 控制和寻址运算 D. 寻址运算 7.CPU可以用来描述计算机的()。 A. 运算速度 B. 输入功率 C. 磁盘转速 D. 更新频率 8.相联存储器是一种()的存储器。 A. 按逻辑空间访问 B. 按内容访问 C. 按文件类型访问 D. 按数据类型访问 9.计算机中,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 A. ASCII码 B. 汉字编码 C. BCD码 D. 内码 10. 内存储器中,每一个存储单元被赋予唯一的一个序号,该序号称为()。 A. 容量 B. 编号 C. 标号 D. 地址 11. 十进制数211转换成二进制数为()。 A. 11010011 B. 11010010 C. 1101011 D. 11011011 12. 存储器设计的目标之一是以较小的成本使存储体系与CPU的速度相匹配。为了实现此目标,速度、容量和价格是设计存储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确定存储器体系结构。一般情况下,理想的存储体系结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 A. 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存、寄存器 B. 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高速缓存、寄存器 C. 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寄存器 D. 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13. 在Windows中,呈灰色的菜单表示()。 A. 该菜单有下级子菜单 B. 该菜单正在使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下面是14个知识领域( area)及其中的知识单元(llnits)和知识点(topiCS)的描述:1离散结构(DS) 1.1函数、关系和集合(核心)DS1 1.1.1函数DS11 1.1.1.1满射 1.1.1.2到内的映射 1.1.1.3逆函数 1.1.1.4复合函数 1.1.2关系 1.1. 2.1自反 1.1. 2.2对称 1.1. 2.3传递 1.1. 2.4等价关系 1.1.3集合 1.1.3.1文氏图 1.1.3.2补集 1.1.3.3笛卡儿集 1.1.3.4幂集 1.1.4鸽笼原理 1.1.5基数性和可数性 1.2基本逻辑(核心) 1.2.1命题逻辑 1.2.2逻辑连接词 1.2.3真值表 1.2.4范式 1.2.4.1合取式 1.2.4.2析取式 1.2.5永真性 1.2.6谓词逻辑 1.2.7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1.2.8假言推理、否定式推理 1.2.9谓词逻辑的局限性 1.3证明技巧(核心) 1.3.1蕴涵、逆、逆反、置换、非、永假等概念 1.3.2形式证明结构 1.3.3直接证明 1.3.4反例证法 1.3.5逆反式证明法 1.3.6反证法 1.3.7数学归纳法 1.3.8强归纳法 1.3.9递归数学定义 1.3.10良序

. 1.4计数基础(核心) 1.4.1计数变元 1.4.2求和与相乘的规则 1.4.3包含排斥 1.4.4算术和几何级数 1.4.5斐波那契(Fibonacci)数列 1.4.6排列组合 1.4.7基本定义 1.4.8恒等式 1.4.9二项式定理 1.4.10递归关系 1.4.11实例 1.4.12 Master原理 1.5图与树(核心) 1.5.1树 1.5.2无向图 1.5.3有向图 1.5.4生成树 1.5.5遍历策略 1.6离散概率 1.6.1有限概率空间、概率度量、事件 1.6.2条件概率、独立性、贝叶斯规则 1.6.3 整型随机变量、期望 2程序设计基础(PF) 2.1程序设计基本结构(核心) 2.1.1变量、类型、表达式和语句 2.1.2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 2.1.3输人和输出基础 2.1.4顺序、条件和循环控制结构 2.1.5函数定义、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 2.1.6程序结构分解基础 2.2算法与问题求解(核心) 2.2.1问题求解策略 2.2.2问题求解算法 2.2.3算法实现策略 2.2.4调试策略 2.2.5算法的概念和特性 2.3基本数据结构(核心) 2.3.1基本类型 2.3.2数组 2.3.3记录 2.3.4字符串和字符串处理 2.3.5数据在存储器中的表示 2.3.6静态分配、栈式分配和堆式分配 2.3.7运行时的存储器管理 2.3.8指针和引用

呼叫中心知识库管理系统

中国电信呼叫中心知识管理系统与CRM 设计说明书 2011年3月1日

一.概念 知识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组织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市场的变迁。 知识管理,经常被人提起,但面对知识量极大,同时散布在各个不同系统中的业务知识,整理起来总是让人感到难以处理,对于呼叫中心而言,他是最基础,最核心层次的处理系统。 二.分类 在知识管理的分类上可分为个人的知识管理与企业的知识管理两大类型。 10000号的知识管理可分为系统层面与业务管理层面两部分,系统层面的需求重点在于:系统容量;服务器的独立性;定位响应速度;多级管理权限设置;多种类文件的管理;知识库的结构设计;报表…… 而管理层面则在系统的基础上,围绕着业务知识需求,管理架构进行知识管理,流转,让知识真正产生竞争力。 在电信10000号的知识管理中,人们常提到的问题有很多,包括:目录树、检索、知识对比、知识结构化、数据挖掘、业务推送、业务增值服务提示等等……业务种类需多,但以下几点是整个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库目录树结构;知识检索方法;知识模版管理;知识管理者流程协作统一;知识报表。 三.详细介绍 1)。知识库目录树结构 知识库内存在着大量非结构化知识文档,包括:TXT、WORD、EXCEL、DORT、AMR、MP3,MIDI,AAC、 MPEG-4 Visual Simple等等。如何将这些非结构化的文档与结构化的文档进 行分类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最基础部分。 一般而言,目录的设计需考虑以下因素:知识架构明确;知识分类清晰;规范目录名称;符合目前使用习惯;兼顾未来发展趁势;扩展性与可控性强;展示页面友好;权限技能细分;具有导航功能。 1、知识架构 是指知识库目录层级设计,一般可分为网页结构与树状结构两种。 目录使用得最多的是树状结构,常称为目录树。 在目录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深度与宽度的设计原则。 2、知识分类清晰 知识目录结构的分类规则较多:可按地区为主线、以业务为辅线作为划分依据;也可以业务为主线、地区为辅线而进行;还可以按使用者的使用习惯而划分。 但对于前瞻性的业务需求、业务管理、客服业务权限而言,管理者还可以以业务发展总趋势为主线,业务管理方面除10000号的需求外,兼顾其他业务团体(营业厅、网站等需求),客服代表使用的习惯而进行。如电信业务的未来主线为品牌产品业务,因此本类电信产品业

(完整版)系统架构师

系统架构师 在一个较大规模的软件组织里,一般都有项目管理师、软件架构师、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测试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程序员、过程改进、质量保证等不同的职位。在这些职位中,人们容易混淆的是系统分析师和软件架构师。对于系统分析师的角色,业界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把系统分析师当成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全能冠军,另一种是把系统分析师当作需求分析师,而架构师才是灵魂。那么,系统分析师与软件架构师在角色方面的分配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当软件规模比较小时,系统分析师所完成的工作是把真正的业务需求(这个需求不是指客户简单所说的哪一个功能,而是需要去挖掘的,可能是潜在的但又是系统必需的,条例清楚、逻辑清晰的业务功能,而且需求不仅仅只是来自业务上的,系统所依赖的运行环境也会产生一些需求)转换成计算机可理解、可实现、可计算的模型。但由于现在的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所以很难由一个工种的人来全面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在具体的软件设计过程中,现在把它分解为由系统分析师与软件架构师合作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其中系统分析师侧重的是前一部分的工作,软件架构师侧重的是后一部分的工作。系统分析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业务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以及建模等,其特点是更多地与行业专家、用户沟通,再及时与项目经理(项目管理师)、软件架构师以及老板商讨,分析项目具备的特点、成本、风险等,考虑实现的模型。系统分析师所面临的往往是有许多不确定性的事件,需要对这些不确定的事件进行分析、总结,使之得出一个相对可靠的确定性结论或实施方案模型。 软件架构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在系统需求比较清晰的条件下进行系统总体的架构设计,当然它也可能会涵盖一些系统分析师的工作内容和软件设计师的内容,但其特点是确定性的东西会多一些,力求为系统找到或架构一个最优的模型,这里面虽然可能有很多创新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运用现有的各种模型、结构、方案,并根据项目的特点,在各种方案中取长补短,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和结合点,使之最适合当前项目的解决方案。所以,软件架构师实际上是使系统细致化、完善化,为拥有更好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在实际的职责上,软件架构师比系统分析师所站的角度更高一些。在大规模的软件系统中,系统分析师可能就系统的某个子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而软件架构师应该对整个系统的结构负责。 (1)项目管理师:掌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具备管理大型、复杂信息系统项目和多项目的经验和能力;能根据需求组织制定可行的项目管理计划;能够组织项目实施,对项目的人员、资金、设备、进度和质量等进行管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系统地监督项目实施过程的绩效,保证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到达既定的项目目标;能分析和评估项目管理计划和成果;能在项目管理进展的早期发现问

电信客服知识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信客服知识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主要工作为设计与实现电信客服知识库系统,面向10000号等客服人员提供规范化的知识管理、知识展现的功能,最终达到对全省知识的统一维护、统一管理,全而提升客服人员工作效率,提升客户感知的最终目的。随着中国电信广东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区域化整合,推进10000号移动业务区域集中,提升客户代表业务预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等需求在现有的分散式知识库系统中已无法得到满足。为全省提供数据统一、管理统一、具有导航功能的知识平台是未来支撑10000号系统的方向。同时,新的通信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客户服务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快速增长和更新,这不仅对客服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他们依靠个人经验和学识进行判断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传统方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建设客服知识管理系统,能够通过知识库和先进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为客服人员在海量的知识和信息中迅速找到各种需要的内容,为解决问题提供“现场”的指导参考。这不仅是手段上的提高,I同J时也是客服人员进行学习的便利平台。通过知识库系统对这种学习做出必要的评估,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 也通过知识库管理系统,把客服人员在口常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案例有效沉积下来,再将这些经验上升到“知识的层面”,使之为更多的人员共享。 在这样的业务发展背景下,本文以广东省客服知识库系统为例,介绍该省知识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从系统现状及业务需求分析着手,引出该系统的建设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系统的设计,并逐一进行各部分系统功能的介绍以及系统数据库的设计,最终形成完整的客服知识库系统的建设方案。 1/ 1

Java系统架构师【面试题】

Java系统分析/架构师面试题 【专业知识相关】 1、谈谈对OOP、IOC、AOP的设计理念的理解; 2、谈谈对主流的J2EE框架(Spring、Struts、Ibatis、Hibernate等);这 些框架的局限性在哪儿?在何种情况下会不适合用这些框架? 3、关于J2EE方面开发方面,说出前、后端的设计模型; (提示:比如前端的MVC框架,Axis,Ext,JQuery,Flex等,后端的Ejb,Spring,IOC,AOP,JMS,JNDI,RMI,以及负载均衡等) 4、什么是SOA,ROA?谈谈两种技术的原理及适用场景; 5、说说JVM原理,内存泄露与溢出的区别,何时产生内存泄露? 6、谈谈JAVA通信方面相关知识,以及大项目之间通信方案; 【软件架构、服务器、中间件相关】 7、谈谈架构师的职责有哪些? 8、软件设计领域,有哪些设计模式,你常用的几种设计模式;各个设计模式 有哪些优缺点,适应哪些场景; 9、谈谈你日常用的几种WEB服务器、中间件的相关特性及优缺点; 10、如果要设计一个搜索引擎,像Google那样只有两个页面,要求性能最大 化,Web方面应该如何设计?(不需要考虑搜索的逻辑) 11、企业级应用有哪些特殊要求?在何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考虑这些要求? 12、谈谈你现在做技术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13、描述一个你感觉最成功的一次架构案例? 14、怎么做到系统整合? (提示:A、通过代码的整合方式,使用相同的数据库。B、通过SSO方式,可以是异构数据库.) 15、浅谈一下负载均衡的原理? 16、怎么处理权限分配?有几种权限分配模型?(提示:目前流行的三种: A、自主型访问控制; B、强制型访问控制; 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数据库方面】

事业单位计算机专业知识点归纳

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内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匀速缓冲存储器) 主机总线 输入/输出接口 硬件系统外存储器 1、计算机系统外部设备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2、OSI参考模型: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达方式。 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会话连接的建立、管理和终止,以及数据的交换。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对端服务。 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 等功能。 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 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的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 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3、TCP/IP参考模型: 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专门为用户提高应用服务。 负责在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端到端通信。 负责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送到目的主机。 负责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 4、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星状拓扑结构、环状拓扑结构、树状拓扑结构、网状拓扑结构和总线形拓扑结构。 5、IP地址分类: D类地址:用于组播。 E类地址:暂时保留。 6、计算机的发展史。 7、简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的5大部分及其功能。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运算的中间结果暂时存储在运算存储器内。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算以及处理运算结果。 输入设备: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化为机器能识别的信息形式。 输出设备:将运算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 8、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 答:按通信范围和距离可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 LAN:最常见、应用最广。连接范围窄、用户数少、配置容易、连接速率高。

SOKLIB知识库管理系统需求文档

SOKLIB知识库管理系统 需求规格说明书 编写人员:俞育峰、周长青、刘宸哲 编写时间:2016年04月18日

目录 1.概述 (3) 1.1.编写目的 (3) 1.2.术语和标记 (3) 2.项目概述 (3) 2.1.项目总体目标 (3) 2.2.系统开发背景 (4) 2.3.主要限制和开发风险分析 (5) 3.功能需求 (5) 3.1.功能模型 (7) 3.1.1.知识导入模块 (7) 3.1.2.知识归纳模块 (10) 3.1.3.知识收藏模块 (12) 3.1.4.个人知识管理模块 (15) 3.1.5.个人信息管理模块 (16) 3.1.6.公共知识网络结构模块 (18) 3.1.7.公共知识检索模块 (19) 3.1.8.文档推荐模块 (21) 3.1.9.消息管理模块 (22) 3.1.10.后台信息统计模块 (23) 3.1.11.后台用户管理模块 (25) 3.1.12.后台知识文件管理模块 (27) 3.1.13.后台分类管理模块 (29) 3.1.14.后台系统日志模块 (31) 3.2.性能需求 (32) 3.3.非功能需求 (32) 3.4.故障处理 (32) 4.数据需求 (32)

4.1.数据项 (32) 4.2.实体关系 (35) 5.行为需求 (35) 5.1.控制模型 (35) 6.接口需求 (36) 6.1.用户界面 (36) 7.环境 (39) 7.1.运行环境 (39) 7.2.开发环境 (39)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的编写目的是为SOKLIB知识库管理系统项目的开发提供: a) 软件总体要求,作为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了解的基础; b) 功能、性能、接口和可靠性的要求,作为软件人员进行设计和编码的基础; c) 验收标准,作为用户确认测试的依据 1.2.术语和标记 Spring MVC:SpringFrameWork的后续产品Spring 框架提供了构建Web 应用程序的全功能MVC 模块; MyBatis:一个基于Java的持久层框架; Apache:专门为运作一个开源软件项目的Apache 的团体提供支持的非盈利性组织; Lucene: 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全文检索引擎工具包; Git:一款免费、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 OpenOffice:是一套跨平台的办公室软件套件,能在Windows、Linux、MacOS X (X11)和Solaris 等操作系统上执行。 2.项目概述 2.1.项目总体目标 a)组织、公司内部人员知识资源共享 b)方便有效管理个人知识资源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计算机专业知识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考点: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编码与数制、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性能指标、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与常见外设。 1、计算机的发展:以基本逻辑元件为标志,发展分四个阶段。 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采用电子管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差、成本高、容量小、输入输出设备落后,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第一台计算机ENIAC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采用晶体管制作逻辑部件,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体积较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制作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得到了提高,存储容量有了提高,开始有了系统软件,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3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69),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存储容量大幅度提升,增强了系统的处理能力,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使多用户可以共享软硬件资源,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应用领域和普及程度迅速扩大。 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更快。 第4代: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年至今),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因集成度不断提高,容量越来越大,外存广泛使用软硬磁盘和光盘。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相继出现。软件产业高度发展,多媒体技术用于计算机,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2、计算机的特点:快速的运算能力;足够高的计算精度;超强的记忆能力;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程序控制方式。 3、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或数值计算):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问题的计算。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类、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3)计算机的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4)过程控制(或实时控制):利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5)人工智能(或智能模拟):是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储如感知、判断、学习等。 6)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构成了计算机网络。 4、计算机系统 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采用程序存储,程序控制技术。 5、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中央处理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CPU),也被称作微处理器;运算器也称算术逻辑单元,用于执行所有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指令;控制器负责把指令逐条从存储器中取出,经译码分析后向整机发出控制命令,以保证正确完成程序所要求的功能。 2)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它的功能是存储程序和数据。按能否与CPU直接交换信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关机后RAM信息消失,ROM 信息不消失。 3)输入设备:是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内存中。 4)输出设备:与输入设备正好相反,是将放在内存中的信息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换为人们所能识别的形式。 6、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程序和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要的文档集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