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数函数优秀教案

指数函数优秀教案

指数函数优秀教案
指数函数优秀教案

2.2.2 指数函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难点:底数a 的变化对函数性质的影响,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多媒体

动感显示,通过颜色的区别,加深其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发现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感受、事例引入

1. 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的运算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与指数有关的函数。首先什么是函数?(生:答略)

2. 函数关系主要是体现两个变量的关系。我们来考虑一个实际的例子:大家对“非典”应该并不陌生,它与其它的传染病

一样,有一定的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原体在机体内不断地繁殖,病原体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分裂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来看一种球菌的分裂过程:

PPT演示:某种球菌分裂时,由1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 个,。如果说我们引入两个变量x—分裂次数,y—细胞

数目,请问我们现在能不能建立y关于x的函数的关系?我们发现分裂次数与细胞数目能够建立一种函数关系:y=2

*

x€ N

3.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要走完一段路,第一次走这段路的一半,每次走余下路程的一半,请问最后能达到终点吗?

PPT演示:如果说我们引入两个变量x—次数,y—剩下路程,请问我们现在能不能建立y关于x的函数的关系?我们发现次数与剩下的路程能够建立一种函数关系:

1 *

y=(2)x,x € N

4. 学生分组讨论,培养观察能力

问题: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数指数幕?请问大家刚才两个函数

能不能输入其它非正整数的数呢?(PPT演示)

1

因此,我们得到了这样两个函数:y=2x和y=( 2)x x € R

问题:大家还能举出形式和刚才差不多的函数吗?(PPT演示)

大家还能从这些特征中,概括出一个式子来表示它们吗?

底数大于0且不同,指数均为x

x

y=a x € R

这里的a可以取什么样的值?(PPT演示)a>0且a z 1

二、切实感受,推出定义(点题)

一般地,

函数y=a x( a >0且a z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其定义域为R。口答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指数函数?(PPT演示)

1)y = 2 -x 2) y = —0.5 x 3 )y = 3 ? 2x 4 )y

=x 0.6三、深入理解,探究性质(多媒体展示,数形结合)

我们已经知道了指数函数的形式了,那么下面让我们来探究它的性质,首先从图象开始!

1、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以下函数的图像1)y=2x和

y=(1)x

x工1

2)y=2x和y=( 3)x

(列表、描点、连线)(PPT演示)

2、函数性质:

例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1 ) 1.5 2.5, 1.5 3.2

(2)0.5-1.2, 0.5 -1.5

(3) 1.5 0.3, 0.8 1.2

(PPT演示)

学生讨论:

比较大小问题的处理方法:

1:看类型2 :同底用单调性3:其它类型找中间量:a>b,b>c 则a>c

例2、( 1)已知3x> 30.5,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2)已知0.2x<25,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PPT演示)这也是含变量的大小比较一一单调性的应用

学生讨论:

小结:形如:a f(x)

当a>1 时原不等式等价于:

f(x) V g(x)

当0

f(x) > g(x)

例3、说明下列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y=2x的图象关系,并画出

示意图:

(1)y=2x-2(2)y=2x+2

四、归纳小结

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

2、本节学习的重点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学习的关键是:弄清楚底数 a 变化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只有彻底弄清并掌握了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才能灵活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发现研究一个新函数要从:背景——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基本性质——应用

指数函数教案

指数函数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②能由指数函数图像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 ③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 ④培养学生作图与读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逐步使学生学会共同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例引入指数函数,激发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学习兴趣,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种重要的函数模型,并且由广泛的用途,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是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 二.教学重点 1. 指数函数的概念的理解; 2.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 底数a 对函数值变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以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材料一:一把一米长的尺子第一次截去它的一半,第二次截去剩余部分的一半,第三次截去第二次剩余部分的一半,依次截下去,问截的次数x 与剩下的尺子长度y 之间的关系。 (学生思考,老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捕捉学生交流中的有效信息,并简单板书。) 材料二:(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1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 y 与 x 的函数关系是什么? (方法同上) 从问题的解决回到数学问题:比较关系式:x y )2 1 (=,x y 2=有何异同? (学生讨论,老师及时总结得到如下结论) 在x y ) 2 1(=和x y 2=中,每给一个x 的值都有唯一的一个y 值和它对应,因此关系式 x y )2 1 (=和x y 2=都是y 关于x 的函数,且函数形式相同,解析式的右边都是指数形式, 且自变量都在指数位置上。 由此引出函数模型x a y = 2. 讲解新课 ⑴.指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的,形如x a y =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a 称为指数函数的底。) ⑵.指数函数概念理解和辨析 ①函数2 x y =与x y 2=有什么区别?

指数函数的说课稿

指数函数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内容为“指数函数”第一课时它是在学习指数概念和幂函数的基础上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学习指数函数的 定义图像及性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 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并且为学习对数函数尤 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 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所以指数函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股市的涨跌、服饰的打折和化学中对放射性物质的变化研究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 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与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作用本节内容 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 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职业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 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初中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上册第三章又进一步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其通性并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作了更深入研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能

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能力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素质维度: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②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③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能力目标: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 (3)教学关键:从实际出发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反思.

集合与函数教学案例反思 一、教材分析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本章中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函数的学习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思维从静止走向了运动、从运算转向了关系.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主线,有了这条主线就可以把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些.函数与不等式、数列、导数、立体、解析、算法、概率、选修中的很多专题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函数的思想去理解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反过来,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函数思想的认识.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有许多下位知识,如必修1第二章的幂、指、对函数,在必修四将学习三角函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作业与试卷部分缺失,导致易错问题分析不全面.通过布置易错点分析的任务,让学生意识到保留资料的重要性. 2.学生基本功较扎实,学习态度较端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没有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有些内容已经淡忘.通过自主梳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复习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3.在研究例4时,对分类的情况研究的不全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应用几何画板制作了课件,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知,体会

二次函数对称轴与所给的区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三、设计思路本节课新课中渗透的理念是:“强调过程教学,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梳理好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梳理.一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网络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养成知识梳理的习惯.在本节课中不断提出问题,采取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全面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分析、交流合作,从而进行有机建构,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模仿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从而突破难点.四、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A: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B: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A: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B:会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与函数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课题: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社A版,数学必修1 教学内容: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从具体到一般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学流程设计 (一)指数函数概念的构建 1.探究:本节问题2中函数的解析式与问题1中函数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把对应关系概括到的形式,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共同特征 2.给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 & 3.剖析概念 (1)规定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理由: 如果=0, 如果等等时,在实数范围内实数值不存在 如果是一个常量,对它就没有研究的必要 (2)形式上的严格性 指数函数是形式定义的函数,就像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都是形式定义的概念,因此把握指数函数的形式非常重要。在指数函数的定义表达式中,前的系数必须是1,自变量在指数的位置上,否则,不是指数函数,比如等,都不是指数函数 (二)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 1.提出问题:同学们能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时的思路,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需要研究函数的那些性质,讨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方法,强调数形结合,强调函数图像在研究性质中的作用,注意从具体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的应用,渗透概括能力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基本思路 2.画出函数的图像 师生活动:学生用描点法独立画图,教师课堂巡视,个别辅导,展示画的较好的学生的图像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四章4.2《指数函数 》教 案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安排的内容蕴涵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推广的思想(指数幂运算律的推广)、类比的思想、逼近的思想(有理数指数幂逼近无理数指数幂)、数形结合的思想(用指数函数的图像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等,同时,编写时充分关注与实际问题的结合,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发挥信息技术的力量,尽量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创设教学情景,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 教学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像,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2.采用具体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研究具体函数的性质. 3.使学生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其他学科的联系;感受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通过本节课导学案的使用和预习,初步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根据图像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带着问题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对任意实数x,3x的值存在吗?(-3)x的值存在吗?1x的值存在吗? 2.y=3x是函数吗?若是,这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3.(备选引例) (1)思考1:用清水漂洗含1个质量单位污垢的衣服,若每次能洗去残留污垢的,则漂洗x次后,衣服上的残留污垢y与x的函数关系是什么? (2)(合作讨论)人口问题是全球性问题,由于全球人口迅猛增加,已引起全世界关注.世界人口2000年大约是60亿,而且以每年1.3%的增长率增长,按照这种增长速度,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多亿,大有“人口爆炸”的趋势.为此,全球范围内敲起了人口警钟,并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呼吁各国要控制人口增长. ○1按照上述材料中的1.3%的增长率,从2000年起,x年后我国的人口将达到2000年的多少倍? ○2到2050年我国的人口将达到多少? ○3你认为人口的过快增长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上一节中GDP问题中时间x与GDP值y的对应关系y=1.073x(x∈N*,x≤20)能否构成函数? (4)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成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的残留量是原来的84%,那么以时间x年为自变量,残留量y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提出问题:上面的几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研探新知 1.指数函数的概念

高中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教学的案例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高中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教学的案例分析 系别:理学系 学生姓名:李莹 学号:12583143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2012级 完成日期:2016年4月14日 指导老师:刘明苏帆

高中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教学的案例分析 摘要:数学被许多高中生认为是一门特别难的学科,学起来难度较大,最富有挑战的内容当属函数了,其中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方程的计算、公式的数量、图像的分析都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本文就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教学案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从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案例出发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函数的理解和运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作为两个基本初等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是高考数学试卷中考查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定义域、值域等的重要载体;它也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所以对于教师来说,优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函数之间的关系,并正确绘制相关函数的图像,通过把数据和图像联系到一起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艰巨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案例分析,三角函数,指数函数

Trigonometric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s Teaching Case Analysis in High School Abstract: Many high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is considered a particularly difficult subject, difficult to learn content, undoubtedly the most challenging function, the contents of which involved very extensive, calculated equations, formulas, images are analyzed for students is a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teaching cases trigonometric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s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case starting trigonometric and exponential functions are analyzed, can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and use. Exponential and logarithmic functions as two basic elementary functio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high school math, college entrance test in mathematics papers monotonic function, parity, domain, range and other important carrier, it has also been a hot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ne of the issues. So for teachers,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able student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nction, and draw the correct image correlation function, through the data and images linked together resolved capacity issues, but also very difficult task of teaching. Keywords: case analysis, trigonometric, exponential functions

指数函数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材教法研究 - 1 - “指数函数”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要求 ①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 ②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 ③ 知道指数函数ax y =与对数函数x y a log =互为反函数。(a > 0, a ≠1) 二、教材分析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数函数是函数的一个重要分支,对数函数的知识在数学和其它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数函数”这节教材,是在没学习反函数的基础上研究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数函数作为常用数学模型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参加生产和实际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1.概念分析 对数函数:函数()0,1,0,log >≠>=x a a x y a 叫做对数函数 (1).概念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性质和简单的对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对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研究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2).概念的存在性 教材根据函数的定义,对 ()1,0,log ≠>=a a y x a 这个式子确定了正实数集上的一个函数关系,又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表达形式,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说明了对数函数的存在性。 (3).概念的类与概念的定义 对数函数是可定义概念。定义方法是“属+种差” (4).概念的理解补充说明 1.10≠>a a 且。由前面学习的对数定义可知对数必须满足且,那么在对数 函数中这个条件仍必须满足。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 一、相关背景介绍 本课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 版)《数学》(必修一),指数函数是高中课程 中第一个基本初等函数,因此,先让学生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然后对指数函数概念的建立,函数图象的绘制及基本性质做了初步的介绍。课标要求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初步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有关的性质。 本节课属于新授课,通过引导,组织和探索,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具体到一般的过程、数形结合的的方法等,使学生能更深刻理会指数函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2)能根据指数函数的解析式作出函数图象,并根据图象给出指数函数的性质.(3)能根据单调性解决基本的比较大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指数的有关概念来理解指数函数概念,并向学生指出指数函数的形式特点,在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时,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要求学生自己作出特殊的较为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象,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类比地得到指数函数的图象,并通过观察图象,总结出指数函数当底分别是01a <<,1a >的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领会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参与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难点:(1)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2)指数函数的描绘及性质 三、课堂教学实录 一. 问题情景 将一页白纸连续对折, (1)写出对折后的页(层)数y 与对折次数x 的关系式。 (2)设这页纸的面积单位为1,则对折后每页纸的面积 s 与对折次数x 的关系又是 怎样的? 二.学生活动 1.思考问题(1),(2)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 2.观察得到的函数2x y =,12x y ??= ??? 与函数2y x =的区别. 3.观察函数2x y =,12x y ??= ???与x y a =的相同特点. 三.建构数学(用投影仪,把两个例子展示到黑板上) [师]:通过问题1,2的分析同学们得出y 与x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对折一次得到2层,对折两次得到4(22=)层,对折三次得到8(3 2=)层,所以对折后的页(层)数y 与对折次数x 的关系式,即y 与x 之间为y 2x =.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三、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目标 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完善认知结构,领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严谨及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展现数学实用价值及其在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难点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本节课是围绕指数函数的概念和图象,并依据图象特征归纳其性质展开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 1、对于1>a 和10<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

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教材分析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教材分析 本章为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函数,分两个单元共4节,内容如下实数指数幂、指数函数、对数、对数函数。 本章共需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4.1 有理数指数幂 4课时 4.2指数函数 2课时 4.3对数 2课时 4.4对数函数 2课时 小结与复习 2课时 一、内容与要求 本章内容是在初中以及第三章函数的基础上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较为系统的函数知识,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函数应用意识,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安排: 第一单元是实数指数幂指数与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在第三章学习完函数概念和两个基本性质之后较为系统地研究的第一个初等函数 为了学习指数函数应该将初中学过的指数概念进行扩展,初中代数中学习了正整数指数、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的概念和运算性质本章在此基础上将指数概念扩充到实数指数幂,并给出了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之后,又简单的研究了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并充分的利用课件进行演示 指数函数的概念从实际问题引入,这样既说明指数函数的概念来源于客观实际,也便于学生接受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图形指数函数的性质是利用图象总结出来的,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其性质和研究变化规律本节安排的例题与上一章的性质所呼应,充分的研究了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并在应用举例中,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第二单元是对数与对数函数对数产生于17世纪初叶,为了适应航海事业的发展,需要确定航程和船舶的位置,为了适应天文事业的发展,需要处理观测行星运动的数据,就是为了解决很多位数的数字繁杂的计算而产生了对数恩格斯曾把对数的发明与解析几何学的产生、微积分学的创始并称为17世纪数学的三大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今天随着计算器的普及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以及航天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对数进行大数的计算功能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已被新的运算工具所取代,因此中学对于传统的对数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但对数函数应用还是广泛的,后续的教学内容也经常用到 本单元讲对数的定义和运算性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习对数函数对数概念与指数概念有关,是在指数概念的基础上定义的,在一般对数定义logaN(a>0,a≠1)之后,给出两个特殊的对数:一个是当底数a=10时,称为常用对数,简记作lgN=b ;另一个是底数a=e(一个无理数)时,称为自然对数,简记作lnN =b这样既为学生以后学习或读有关的科技书给出了初步知识,也使教材大大简化,只保留到学习对数函数知识够用即可 本章在对数函数概念的引入上并没有采用指数函数反函数的形式,而是将指数形式性质改写成对数形式,降低了难度。 二、教法学法 (一)注意与上一章和初中内容的衔接

《幂函数》教学案例与反思

《2.3幂函数》教学案例 遵义四中 石偲星 1.教学设计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3幂函数》是继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后学习的另一个基本函数。幂函数出现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是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与函数性质之后,进入高中以来遇到的第三种特殊函数,是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应用,能培养学生应用性质(定义域,值域,图象,单调性,奇偶性)研究一个函数的意识。本节课从概念到图象,通过探究归纳出幂函数的性质,让学生再次体会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索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从教材整体安排上来看,学习幂函数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研究函数的方法,学会利用这种方法去研究其他函数。因而本节课更是对学生研究函数方法和能力的一个综合提升。 1.2教学目标 1.2.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2 1132,,,,x y x y x y x y x y =====-的图象,结合这几个幂函数的图象,掌握幂函数的图象变化和性质; (2)能应用幂函数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1.2.2能力训练目标 (1)通过观察总结幂函数性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逻辑推理和识图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1.3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从五个具体幂函数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难点:画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并由图象概括其性质是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图象,从图象特点入手,观察单调性奇偶性。 1.4学情分析 学生学过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知道了他们的图象和性质,用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为学习幂函数做好了准备,但由于幂函数性质较复杂,学生需要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发现的过程。我所教的班级是遵义四中高一(23)班,总体学习程度在中等,根据学生的学情,本节课我重在基础,难度上适当适中。 1.5教学用具 本节课使用三角板,PPT ,学生准备白纸,格尺。 2.教学过程 2.1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问题1:我们都学习过2,2x y y x ==,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函数看有什么区别么? (学生讨论,很快有学生分析出区别,我于是请了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 同学1:一个函数是指数函数,一个是二次函数。 同学2:这两个函数自变量位置不同:。 教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这两个函数的形式一样,自变量的位置不同,而x y 2=

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方案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 连江二中柳殷 一、概述 ·本节课是高中新教材必修1模块;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90分钟,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第一章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之后,通过对《指数》三个课时的学习后安排的。也为下面的《对数》学习做准备。 ·这节课的价值在于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基本初等函数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际问题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 ③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①展示函数图象,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而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②在对不断引申的问题的思考、回答过程中,掌握联想、类比、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让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 ②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自身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性、科学性和批判性; ③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福建连江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是高一的一个差班; 2、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对《指数》只是有较好的认识; 3、学生对生活中隐含数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比较浓厚,对多媒体教学比较兴趣;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建模的能力还不强。个别学生思维比 较敏捷,敢于在课堂上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通过情景设置的问题探究提示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学法设计:教师讲授,学生探究,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学习。 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双主教学,注意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兴趣,增大知识信息的容量,使内容充实、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高中数学_《指数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课程分析】 指数函数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在学习了一般函数的相关知识后,新接触的一 个重要初等函数,是必修一第三章的(一)单元第2节的内容。学习指数函数既是对第二章函数知识的巩固,也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奠定良好的基础。“指数函数”这节教材所蕴含的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结合新课标及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的的重点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难点是对于底数a>1与0

(完整版)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案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函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指数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教学难点:对底数的分类,如何由图象、解析式归纳指数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x 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y 与 x 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x 与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2x 。 问题2: 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 表示,剩留量用y 表示。 学生回答: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y =0.84x 。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10≠>a a 且”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1)若a<0会有什么问题?(如2 1,2=-=x a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a=0会有什么问题?(对于0≤x ,x a 无意义) (3)若 a=1又会怎么样?(1x 无论x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0>a 且 1≠a .

《指数函数》说课稿

《指数函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目标: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③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①渗透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②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一、教材分析 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借贷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内容的特点之一是概念性强,特点之二是凸显了数学图形在研究函数性质时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知识维度: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 技能维度: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第一课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 我将根据新课标的理念、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向各位老师谈谈我对这节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指数幂运算和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运用待定系数法求相应函数解析式及函数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描点法画指数函数图像,运用图像探索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一般到特殊的研究问题方法。体会数形

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培养用不同的知识点去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习惯。提高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重点与难点 指数函的概念和性质是教学重点;对指数函数图像的探究以及指数函数的性质的理解和简单应用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层面: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通过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学习后函函具备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层面: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技能。 (3)情感层面:学生对数学新的容的学习有相当兴趣,但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等发展不均衡。 三.教法学法分析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引导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与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来逐步解决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过程分析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doc

指数函数教学案例(2) (2)采用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实例出发启发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在概念理解上,用步步设问、课堂讨论来加深理解。在指数函数图像的画法上,借助电脑,演示作图过程以及图像变化的动画过程,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给了学生以新的感受,从而使学生直接地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很好地突破难点和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准确性。(有条件的可以安排在机房上课,让学生也利用函数作图器作图) 三、教学设计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①用电脑展示两个实例,第一个是生物中细胞分裂问题(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 个分裂成2 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 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x有怎样的函数关系?),第二个是放射性物质变化的例子(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经过多少年,剩留量是原来的一半,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②组织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从定义出发来解释两个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③引导学生把对应关系概括到形式。 学生活动:分别写出细胞个数y与分裂次数x的关系式和剩留量y与经过的年数x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①通过生活实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顺利引入课题,也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准备,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②由具体数字抽象概括出指数函数y=ax的模型,为研究指数函数做准备;③两个例子又恰好为研究指数函数中底数大于1和底数大于0小于1的图象做好了准备。 2.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1)指数函数概念的引出 教师活动:①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函数,寻找他们的特征②请学生思考对于底数a是否需要限制,如不限制会有什么问题出现③引导学生观察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在概念上的区别。 学生活动:①学生独立思考并回忆指数的概念;②解释这两个问题中变量间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指数函数的定义及其有关的概念。指数函数特殊形式 与 的特殊形式的指数函数到一般形式 的过渡。即a 的抽象化过 程,用易理解与生活贴近的例子来构建起指数函数模型;此部分的教学难点为,底数a 的不同取值,指数函数相应的变化。 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底数a 的不同取值范围,相应的图像,通过的定点、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增减性以及奇偶性。此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学生自己画图动手操作,去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老师引导学生从不同底数性质的异同去归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 2、 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通过生活实例、以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 同操作,让学生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归纳出指数函数性质。 3、 知识迁移,初步学会运用指数函数解决问题,并为后学习的对数函数、 幂函数做知识铺垫。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由生活实例引出指数函数的定义,并对指数函数的定义和幂运算进行归 纳,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指数函数运算练习。 2、 引导学生动手画图,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对指数函数 图像进行初步分析,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 3、 通过观察图像,用表格法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 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1且0(≠>=a a a y x x y 2=x y ???? ??=2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习惯。 2、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成 果的喜悦,并树立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做铺垫。 三、地位与作用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是在学生系统地学习了函数概念及性质,掌握了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作为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指数函数是高中所研究的第一种函数,也为今后研究其他函数提供了方法和模式,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指数函数在知识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要重点研究。 四、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从特殊到一般,直观到抽象 指数函数的概念较为抽象,在阐述指数函数的定义时,要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的例子入手,首先让学生建立起指数函数的初印象,然后逐渐深入,加深理解,过渡到抽象的a,最后导入指数函数的定义,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对学生过于引导,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 2、合作探究,印象深刻 为了让学生总结归纳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让学生进行合作性探究,动手实践画图,小组合作分析得出不同底数a的不同性质,各个小组再进行交流。使得学生对于指数函数的性质印象深刻。 3、启发式教学 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型,所以老师多采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4、总结反思,优化认知 在学习了函数以及性质之后,要学会反思总结,通过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经验,优化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也通过学生总结,优化学生对于本节课的认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