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1)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屋面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女儿墙重量:

(1.95+0.51+0.875)×[(11.4+0.2)×2+(25+0.2)×2-

(2.5+0.4×10+0.5×4)]=217.11kN

屋面板重量:6.4×(4-0.2-0.15)×(11.4-0.2-0.3-0.2)×2=499.90kN

7.7×(6-0.15×2)×(11.4-0.2-0.3-0.2)×2=939.25kN

5.9×[(6-0.2-0.15)×(2.5-0.3)×2+(2.5-0.3)×(3.6-0.3)] +

6.4×(1.8-0.25)×(2.5-0.3)=211.33kN

499.90+939.25+211.33=1650.48kN 电梯机房重量:0.91+2.366+1.333+3.465+1.43+3.887+25×0.3×0.3×1.5×2+

25×0.2×0.2×(1.8×2+2.5×2)+5.9×1.6×2.3=50.453kN 楼梯间重量:(7.275+15.132+3.958)×2+(1.275+1.716+0.449+1.6

2)+

(2.61+5.148+1.346+0.486)=67.38kN

4.5×[(2.5-0.4)+(2.5-0.25-0.2)+(

5.4-0.3-0.25)+

(5.4-0.3-0.2)]=62.55kN

3.89+

4.031+0.432+0.571=8.924kN

25×3×(0.4×0.4×3+0.5×0.5)=54.75 kN

5.9×(5.4-0.35)×(2.5-0.3)=65.55kN

67.38+62.55+8.924+54.75+65.55=2 59.15kN

楼梯板重量:25×(0.3×0.15/2×1.1×9+3×1.1×0.12+0.2×0.3×2.5)+ 3×1.1×2.3+

17×0.02×[1.1×2.3+2.3×(0.2+0.2+0.2)+1.1×3]+2.1 2=31.38kN

8层柱重量:25×1.5×(0.4×0.4×9+0.5×0.5×5)=100.88kN

17×0.02×1.5×(0.4×4×9+0.5×4×5-0.2×2×14)=9.59 kN

100.88+9.59=110.47kN

梁重量:4.5×[(11.4+0.2)×7-0.4×12-0.5×8-0.3)]=324.45kN

4.5×[(25+0.2)×3-0.4×12-0.5×8]=300.6kN

1.5×(

2.5-0.3)=

3.3kN

2.122×2+4.243×2+

3.89+

4.031+3.89+4.972+1.428×2+2.418×2+0.432+

0.714×2+1.18×2+0.571+0.443=42.44kN

324.45+300.6+3.3+42.44=670.79kN

7层墙、门、窗重量:54.253×2+28.925×2+42.844+41.342+40.291+14.4 63×2+

15.826×2+18.378+11.172×2+8.629+14.463×2+23.598×2+

5.573+8.374+8.439×2+15 .06×2+10.184+8.706×2+2

6.611+

5.597×2=603.23kN

7层柱重量:25×3×(0.4×0.4×12+0.5×0.5×8)=294kN

17×0.02×3×(0.4×4+0.7×4+1.7×2+1×2+0.6×3+1.4×2+

0.9×2+1)=17.544kN

294+17.544=311.544kN

因屋面可变载不计入重力荷载代表值,故屋面层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217.11+1650.48+50.453+259.15+31.38+110.47 7

+670.79+603.23/2+311.544/2

=3447.22kN

2-6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楼面板重量:

3.5×(4-0.35)×(11.4-0.2-2.25-0.2)×2=223.563kN 3.0×[(2-0.25)×(2.5-0.3)+(4-0.25)×(2.5-0.3)+(6-0.3)×

(2.9-0.25)+(2.5-0.3)×(6-0.55)+(2-0.

25)×(4-0.55)]×2+

3.0×(3.6-0.3)×(2.5-0.3)=296.325kN

4.8×(6-0.3)×(6-0.35)×2=309.168kN

3.5×(1.5-0.2)×(6-0.3)×2=51.87kN

223.563+296.325+309.168+51.87= 880.93kN

柱重量:25×3×(0.4×0.4×12+0.5×0.5×8)=294kN

17×0.02×3×(0.4×4+0.7×4+1.7×2+1×2+0.6×3+1.4×2+

0.9×2+1)=17.544kN

294+17.544=311.544kN

楼梯板重量:31.38×2=62.76kN

梁重量:[1.5×(2.5-0.3)+3×(6-0.3)+1.5×(4-0.35)+3×(6-0.3)+ 1×(2-0.25)]×2+

1×(5-0.6)=93.85kN

4.5×1.5×4=27kN

0.431×2+2.267×2+0.422+0.305+0.384+2.648×2+0 .22×2+0.676×4=14.947kN

670.79+93.85+27+14.947=806.59kN

墙、门、窗、栏杆重量:603.23+1.06×4+4.239×2=615.948kN

楼面可变荷载:2.0×[(25-0.1)×(11.4-0.1)-1.8×2.5]+2.5×6×1.5×2=5 98.74kN

因楼面可变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要乘以组合值系数0.5,故2-6层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880.93+311.544+62.76+806.59+615.948+0.5×2

6

598.74=2977.14kN

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楼面板重量:

3.5×(4-0.35)×(11.4-0.2-2.25-0.2)×2

=223.563kN

3.0×[(2-0.25)×(2.5-0.3)+(4-0.25)×(2

.5-0.3)+(6-0.3)×(2.9-0.25)+(2.5-0.3)

×(6-0.55)+(2-0.25)×(4-0.55)]×2+3.0

×(3.6-0.3)×(2.5-0.3)=296.325kN

4.8×(6-0.3)×(6-0.35)×2=309.168kN

3.5×(1.5-0.2)×(6-0.3)×2=51.87kN

223.563+296.325+309.168+51.87= 880.93kN

柱重量:25×3.8×(0.4×0.4×12+0.5×0.5×8)=372.4kN 372.4+17.544=389.944kN

楼梯板重量:31.38×2=62.76kN

梁重量:[1.5×(2.5-0.3)+3×(6-0.3)+1.5×(4-0.35)+3×(6-0.3)+ 1×(2-0.25)]×2+1×(5-0.6)=93.85kN

4.5×1.5×4=27kN

0.431×2+2.267×2+0.422+0.305+0.384+2.648×2+0.22×2+0.676×4=14.947kN

670.79+93.85+27+14.947=806.59kN 墙、门、窗、栏杆重量:因1层平面布置与标准

层大致相同,此项荷载相差不大,故大小取同标准层此项荷载,为615.948kN

2.0×[(25-0.1)×(11.4-0.1)-1.8×2.5]+2.5×6×1.5×2=598.74kN

因楼面可变荷载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要乘以组合值系数0.5,故1层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1

G =880.93+(389.944+311.544)/2+62.76+806.5

9+615.948+0.5×598.74=3016.34kN (2)全楼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

采用顶点位移法计算,此方法计算周期必须先求出结构在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作用于各质点产生的顶点位移,计算过程见表3-2-15。

层号 )(kN G i

∑)(kN G i ∑)/(m kN D )(m i μ? )(m i

μ

7 3447.22 3447.22 454691 0.0076 0.2158 6 2977.14 6424.36 454691 0.0141 0.2082 5 2977.14 9401.5

454691

0.0207 0.1941 4 2977.14 12378.64 454691 0.0272 0.1734 3 2977.14 15355.78 454691 0.0338 0.1462 2 2977.14 18332.92 454691 0.0403 0.1124 1

3016.34

21349.26 296281

0.0721

0.072

1

由上表可得顶点位移T

μ=0.2158m ,考虑非结构墙影响折减系数T

ψ=0.7,则结构基本自振周

期1

T =1.7T

ψ

T

μ=1.7×0.7×2158.0=0.55(s )

2.多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本工程建设地点在广东广州,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由地层情况通过剪切波速计算得出场地类别为Ⅱ类。查《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GB50011-2010)得: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α=0.08, 特征

周期g

T =0.35s

由于g

T <1T <5g

T ,故可得地震影响系数:

12max

1

(

)g T T γαηα=

(3-2-3) 式中

1

α——地震影响系数;g

T ——特征周

期;

1

T ——结构自振周期;γ——衰减指

数;

2

η——阻尼调整系数;max

α——地震影

响系数最大值;

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可得γ=0.9,2

η=1.0,所以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533.008.0)55.0/35.0(9

.01

=?=α 1EK eq

F G α==0.0533×0.85×21349.26=967.23kN 由于1T =0.55s>1.4g

T =0.49s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n

δ=0.08×0.55+0.07=0.114,则附加顶部集中力为

EK

n n F F δ=?=0.114×967.23=110.26kN 各质点作用力按下式计算

)

1(n

EK j

j i

i i

F H

G H

G F δ-=∑

(3-2-4) 式中

i

F ——质点i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i

G 、j

G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 、j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i H 、j

H ——分别为质点i 、j 的计算高度; EK

F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n

δ——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计算过程见表3-2-16。

表3-2-16 各质

点作用力i

F 计算

层号 )(kN G i

)(m H i

i

i H G

∑j

j

H G

)

(kN F i

7 3447.22 21.80 75149.40 277148.44 232.36 6 2977.14 18.80 55970.23 173.07 5 2977.14 15.80 47038.81 145.45 4 2977.14 12.80 38107.39 117.83

3 2977.1

4 9.80 29175.97 90.21 2 2977.14 6.80

20244.55

62.60

1

3016.34 3.80 11462.09 35.44

n

n

r

n

F F F ?+=232.36+110.26=342.62kN

(3)②轴框架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求出②轴框架的抗侧刚度与全楼抗侧刚度的比值即可得到②轴框架所承受的地震作用,计

算过程见表3-2-17。表3-2-17 ②框架水平地震层号 全楼i F )(kN ②轴∑2

D (mm N /) 全楼

∑D (mm N /)

∑∑D D 2

②轴i

F )(kN

7 342.62 77512 454691 0.170 58.25

6 173.0

7 77512 454691 0.170 29.42 5 145.45 77512 454691 0.170 24.73 4 117.83 77512 454691 0.170 20.03 3 90.21 77512 454691 0.170 15.34 2 62.60 77512 454691 0.170 10.64 1

35.44 52668 296281 0.178

6.31

3-2-6,②轴框架水平地震作用结构计算简图见图3-2-7。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强制性条文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严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 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 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 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5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计算

第五章 横向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 5.1横向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 结构自震周期采用经验公式: 552.08.159.22035.022.0035.022.03 1=?+=?+=B H T s 5.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本办公楼楼的高度不超过40m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用。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 kN 39485) 8259482825066(85.085.0eq =+?+?==∑i G G 兰州市,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多遇地震下 08.0max =α。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二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053 .008 .01)55 .0035( )( 9 .0max 2g 1=??==αηαγT T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N 213839485 053.0eq 1Ek =?==G F α 因为:s 53.01=T >s 49.035.04.14.1g =?=T ,所以应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又因为:s 35.0g =T ≤0.35s ,故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 1142.007 .055.008.007.008.016=+?=+=T δ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24221381142.0Ek 66=?==?F F δ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按下式计算:

()6Ek 6 1 1δ-= ∑=F H G H G F j j j i i i (=i 1,2, (6) 地震作用下各楼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为: ∑==n i j j i F V (i =1,2, (6) 各质点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见表12。 表5—1 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图5-1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图 图5-2楼层地震剪力剪力分布图

07第七讲 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新规定

第七讲地震作用和抗震验算新规定 王亚勇赖明吕西林李英民杨溥郭子雄 (一)新的设计反应谱的主要特点 1、89规范的设计反应谱的主要特点 89规范的设计反应谱、即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是根据大量实际地震加速度纪录的反应谱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工程经验和经济实力的综合结果。抗震设计反应谱通常用三个参数: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max 、特征周期T g 和长周期段反应谱曲线的衰减指数γ来描述。而且不同阻尼比条件下的反应谱曲线也是不同的,89规范提供了考虑近、远震和不同场地条件下阻尼比为5 % 的标准设计反应谱,其最长周期为3秒。应该说,89规范的设计反应谱基本适应了我国八、九十年代工程建设抗震设防的要求,除房屋建筑外,各类工程设施及构筑物均参照它提出类似的设计反应谱。 2、加速度设计反应谱用于抗震设计的局限性 (1)强震地面运动长周期成分的存在 地震学研究和强震观测证明,强震情况下,地面运动确定存在长周期分量,其周期可以长达10秒甚至100秒,地震震级从5级到8级,其谱值在10秒周期处最大相差不超过50倍,在100秒周期处,不超过250倍。在震级M 5时,周期在3秒以内,信噪比已经大到可以满足工程使用要求了。同时还证明,谱曲线至少存在二个拐角周期。如图1和表1所示。 图1 不同震级下强震地面运动福里叶振幅谱

注:噪声指在强震加速度记录数据处理过程中引入的长周期误差 研究表明,地震动长周期分量与震源规模、震源距有关,由此可以推出与震级、烈度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具有工程实用意义的关系来。见公式(1) (M,R,T) PSV =f 1 =f (L,W,R,T) (1) 2 =f (I,R,T) 3 式中:PSV为拟速度反应谱,M为震级,R为震源距,L为断层长度,W为断层宽度,I 为烈度,T是反应谱周期。 (2)现有强震加速度记录中长周期成份的损失 由于强震仪频率响应范围的限制无法记录到超过10秒以上的地面运动成分,在超过5秒以上的成分中也存在失真,而且在对加速度记录进行误差修正时将数字化过程零线修正所产生的噪声滤出的同时也将地面运动长周期分量滤去了。 (3)关于加速度反应谱长周期段的二次衰减 反应谱理论证明,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存在三个控制段,分别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控制,设计反应谱“平台段”是加速度控制段,速度控制段以1/T形式衰减,位移控制段则以1/T2形式衰减。这已成为地震工程界共同认可的常识。但是真正实用起来遇到问题,即长周期段的谱值太小,对抗震设计没有控制作用。为此,各国规范对此均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正。且不说这种修正在理论上能否站得住脚,就是在工程实际应用中起多大作用?是否合理?也是值得商榷的。见图2 中国、美国、欧洲规范反应谱比较。 图2 考虑长周期分量的加速度反应谱

第八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8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8.1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8.1.1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 ,屋面板厚h=120mm 8.1.1.1 半层柱自重 (b ×h=500mm ×500mm ):4×25×0.5×0.5×3.9/2=48.75KN 柱自重:48.75KN 8.1.1.2 屋面梁自重 ()()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16.1472 )25.06.6(/495.145.06.616.3)3.03(/495.123.06.7/16.3=?-?+?-?+ +?+?-? 屋面梁自重:147.16KN 8.1.1.3 半层墙自重 顶层无窗墙(190厚):()KN 25.316.66.029.3202.02019.025.14=??? ? ??-???+? 带窗墙(190厚): ()()KN 98.82345.002.02019.025.1428.15.16.66.029.3202.02019.025.14=??? ??? ???????-?+???-???? ??-???+? 墙自重:114.23 KN 女儿墙:()KN 04.376.66.1202.02019.025.14=????+? 8.1.1.4 屋面板自重 kN m m m m kN 78.780)326.7(6.6/5.62=+???

8.1.1.5 第五层重量 48.75+147.16+114.23+37.04+780.78=1127.96 KN 8.1.1.6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G 5 =1127.96 KN 8.1.2 第二至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 ,楼面板厚h=100mm 8.1.2.1半层柱自重:同第五层,为48.75 KN 则整层为48.75×2=97.5 KN 8.1.2.2 楼面梁自重: ()()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3.1542)25.06.6(/6.145.06.63.3)3.03(/6.123.06.7/3.3=?-?+?-?+ +?+?-? 8.1.2.3半墙自重:同第五层,为27.66KN 则整层为2×27.66×4=221.28 KN 8.1.2.4楼面板自重:4×6.6×(7.6+3+7.6)=480.48 KN 8.1.2.5第二至四层各层重量=97.5+154.3+221.28+480.48=953.56 KN 8.1.2.6第二至四层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KN G 61.111336.65.326.76.65.2%5056.9534-2=??+????+= 活载:Q 2-4=KN 05.160%5036.65.326.76.65.2=???+???)( 8.1.3 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4.2m ,柱高H 2=4.2+0.45+0.55=5.2m ,楼面板厚h=100mm 8.1.3.1半层柱自重: (b ×h=500mm ×500mm ):4×25×0.5×0.5×5.2/2=65 KN 则柱自重:65+48.75=113.75 KN 8.1.3.2楼面梁自重:同第2层,为154.3 KN 8.1.3.3半层墙自重(190mm ): ()()KN 14.3145.002.02019.025.142 8 .15.16.66.02 2.4202.02019.025.14=-?+???-??? ? ??-???+? 二层半墙自重(190mm ):27.66 KN 则墙自重为:(31.14+27.66)×4=235.2 KN

地震属性的含义

*说明:谱属性(Spectral Attribute)谱分解(Spectral Decompose)轨迹属性类(Local Attribute)

*

瞬时频率(Inst Frequency ):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导数,用Hz 表示。经常用来估计地震振幅的衰减,往往油气的存在引起高频成分的衰减,可用这一属性检测油气。 瞬时相位(Inst Phase ): 表示在所选样点上各道的相位值,以度或弧度表示。主要用于增强油藏内弱同相轴,对噪音也有放大作用,最终成图的彩色色标应考虑到 反射强度(Reflection Magnitudes ):反映了岩性差异、地层连续、地层空间、孔隙度的变化。 反(负)二阶微商变换(Negative of Second Derivative ) :显著地提升了连续性,有助于更快、更准确的层位解释。 道积分(Integrated Seismic Trace ):能起到伪波阻抗剖面的作用. 并不是说用它替代反演, 它可以起到快速指示孔隙度变化的作用. 谱分解技术(Spectral Decomposition )—— 分频:用于揭示薄层岩性横向的变化,指示可能的含烃地层圈闭。最后分频属性和井砂岩厚度结合作出目标层段的砂岩厚度图。由于不同频率段所看到的东西是有区别的,所以分频还可以观察到河道的形状更清晰,河道内的岩性细节变化。 砂岩厚度图流程图: Find the Power Spectrum using SYNTHETICS Extract Tuning Frequency SATK Run Spectral Decomposition SATK Net Thickness Determination Correlate using LPM

地震等级与设防烈度的关系

地震等级与设防烈度的关系 每次地震发生,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问题。有时候,有些媒体也会在这里犯一些错误,被大家诟病为「不专业」。当然,这些东西也挺复杂的,媒体搞混了也正常。 一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某次地震的属性,某个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级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级是7.9。 注意到,可能对于某次地震,不同媒体的报道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震级标准。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专家学者发明过不同的震级标准,比如里氏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等等。比如说,有些国内官方媒体采用的就是面波震级,所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面波震级8.0。目前大家认为比较合理的、应用较广泛的是矩震级。 震级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严谨一点,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某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级也是唯一的。 绝大多数地震是由断层引起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引发地震的断层的大小、断层两边相对运动的距离、断层处的岩石强度。断层的面积乘以断层移动的距离再乘以岩石的剪切模量,得到的就是Seismic

Moment,也就是所谓的地震矩。这个地震矩的数值,直接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而矩震级就是对地震矩的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其中地震矩 M0的单位为牛乘以米。注意到,地震矩和矩震级之间是三分之二 log 的关系。换言之,震级大一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10的1.5次方倍,也就是31.6倍;震级大两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31.6的平方倍,也就是 1000 倍。 简单说,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的31.6倍,6级的1000倍,5级的31623倍,4级的1000000倍。 二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发生之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比如说,1976 年唐山大地震,震中唐山的烈度为11度,天津的烈度为8度,北京为6度,石家庄为5度。通常情况下,越靠近震中最大,越远离震中越小。这也很好理解,越靠近震中受影响越大,越远离震中受影响越小。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靶子,震中就是靶心10环,外边一点9环,再靠外8环。同样的地震,震中烈度可能是9度,往外50公里可能降低到8度,再往外150公里可能降低到7度。由于地形地质的不同,所以烈度的分布并不是个完美的同心圆,只是大致上遵循着越靠近震中越大的规律。 烈度的大小与地震震级相关,但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关系,而是因为其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简单说,烈度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参数,跟震源深浅、

混凝土简支梁桥桥墩地震内力计算过程

混凝土简支梁桥桥墩地震内力计算过程 、桥梁基本概况: (1)跨径布置:5*20m简支板梁桥; (2)桥面宽度:0.5m (防撞栏)+6.5m (行车道)+0.5m (防撞栏) =7.5m; (3)支承体系:每跨结构一端设置固定支座,一端设置板式橡胶支座; (4)桥面铺装:C40防水混凝土,平均厚度为13cm; (5)材料:主梁为C50混凝土,盖梁、墩柱、防撞栏均为C30混凝土; (6)地震设防:场地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1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 0.4s,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条件为川类总体 布置图见图1。 U Q U 图 1桥梁立面布置图 、结构尺寸: 上部结构:主梁梁高0.9m,具体尺寸参见图2 a)主梁横断面图

图3柱式墩地震内力计算简图 图2上部结构具体尺寸图 图3桥墩尺寸图 、桥墩地震内力计算过程(不考虑地基变形): (1)柱式墩地震内力的计算简图如图 3所示: b )中板断面图 r < r L :」i ix 丄?」 c )边板断面图 F 部结构:采用独柱式桥墩,墩高 7.5m ,桥墩直径1.8m ,见图3. a )平面图 b )立面图

1 (2) 顺桥向水平地震力的计算公式为: 本算例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规定属于柱式墩的规则桥梁。其顺 桥向水平地震力可按照6.7.3之规定来计算。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E htp = Shi G t / g ① G t 的确定:G t = G sp ■ G cp ■ G p ; 一跨主梁重量=20 3 6872 2 7960「10000 26.5 = 1936.4kN 桥面铺装重量=°.!3 6.5 20 26 =439.4kN 防撞栏重量=2 4081.21 “10000 20 25 =408.12kN 一孔梁的重力 G sp -1936.4 439.4 408.12 =2783.92kN 盖梁重力 G cp =25 2 6.783 =339.15kN 墩身重力 G p =7.5 3.14 0.92 25 = 476.89kN 因此 =0.16 516 1 =0.21 由此可求得 G t =2783.92 339.15 0.21 476.89= 3223.22kN ② S h1的确定 该值的确定与结构的基本周期相关。本算例桥墩的自振周期计算公式为 ⑴飞为结构在顺桥向或横桥向作用于支座顶面或上部结构质量重心上单 墩身重力换算系数n =0.16 Xf 汉2X 2 2 .二1 +X f X 1 +X 1 +1 f- f- f- 2 2 2 J 由于不考虑地基变形,即 X f =0,X 1可根据静力挠度曲线求得: f- 2 悬臂梁 的静力挠度曲线为:y x 二 2 x x - 3丨 . .. ' 丿,当x=l/2时, 6EI 5 yi 「药。由此可知,X f2詁2?耳。 5l 3 y 2 _ 48EI ; 丨3 1 f- 2

(整理)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6 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6.1刚度比计算 刚度比是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4.2条规定: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2条规定: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计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且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计算刚度比时,要假设楼板在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即刚性楼板假定。 7.0939.0/1136076/10669082 11 >== = ∑∑mm N mm N D D γ,满足规范要求; ()8.0939.0/113607611360761136076/1066908334 321 2>=++?=++=∑∑∑∑mm N mm N D D D D γ,满 足规范要求。 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刚度比满足要求,所以无竖向突变,无薄弱层,结构竖向规则,故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将上述不同情况下同层框架柱侧移刚度相加,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i D ,见表6-4。 表5-4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 楼层 1层 2层 3层 4层 5层 6层 突出屋面层 ∑i D 1066908 1136076 1136076 1136076 1136076 1136076 258396 6.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计算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附录C 中第C.0.2条可知: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其基本周期可按公式6-1计算。 T T T μψ7.11= (6-1) 式中:1T ——框架的基本自振周期; T μ——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单位为m ; T ψ——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

地震级别和地震烈度有什么区别

地震级别和地震烈度有什么区别 1、地震级别 地震的大小用地震级别来表示。如6级地震,7.6级地震,7.8级地震,8.9地震等。 地震的级别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是鞭炮级的还是手榴弹级的还是炮弹级的,还是原子弹级的,还是氢弹级的,所释放的能量通过测定可以计算出来。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就越大。目前人类有记录的地震的最高震级是8.9级,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颗180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者相当于一个100千瓦的发电厂40年的发电量。这次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千万发电厂2年的发电量(本人估算,仅供参考。)地震级别M与所释放的能量E的关系式如下: ㏒E=4.8+1.5M ; 1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为200万J;(J是能量单位)。每提高一级,能量大约增加31倍。 地震级别的测量与计算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在1935年提出来的,所以在说地震级别时常说“里氏”多少多少级地震。 一般来说,3级以下的地震是微震,基本感觉不出来,与鞭炮差不多。

3级到5级的地震就能感觉出来了,称为弱震或小震或有感地震。 5级到7级就会造成破坏了,称为强震或中震或破坏性地震。 7级以上的地震就是大地震了。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用来反映地震时对地面和建筑物影响程度的一个概念。是指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同样是7.8级的地震,震源在地下深处,其破坏力就小,震源距离地表近,其破坏力就大。 从平面距离看,距离震中远的地方,破坏力就小,距离震中近的地方,破坏力就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远近不同的位置却有不同的烈度。在汶川可能是9度,在西安可能是6度,到了北京就是4度了。 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建筑物等受到的破坏程度确定的。中国把地震烈度分成了12度。下表是不同地震烈度的大致描述。 地震烈度损坏与感觉 1度无损坏,无感觉。 2度无损坏,基本无感觉。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地震属性含义及其应用 一、 瞬时属性 19 假定复数道表示为:)t (iy )t (x )t (u +=,则 1. 瞬时实振幅 IReAmp (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 是在选定的采样点上地震道时域振动振幅。是振幅属性的基本参数。 广泛用于构造和地层学解释。用来圈定高或低振幅异常,即亮点、暗点。反映不同储集层、含气、油、水情况及厚度预测。 2. 瞬时虚振幅 IQuadAmp (Inst. Quadrature Amplitude) 是复数地震道的虚部,与复数地震道的相位为90o时的时域振动振幅。即正交道,为虚振幅。 因它只能在特定的相位观测到,多用来识别与薄储层中的AVO 异常。 3. 瞬时相位IPhase ( Instantaneous Phase) ))t (x )t (y tan(A )t (=γ, 定义为正切,输出相位已转换为角度,数值范围是 [-180o ,180o ]。为q(t)/f(t)的一个角,是采样点处地震道的相位。 有助于加强储层内部的弱反射同相轴,但同时也加强了噪声,可用于指示横向连续性;显示与波传播有关的相位部分;用于计算相速度;因为没有振幅信息因此能够显示所有同相轴;用于显示不连续;断层、显示层序边界。由于烃类聚集常引起局部相位变化,也可以做烃类直接指示之一。 4. 瞬时相位余弦 CIP ( Cosine of Inst. Phase ) 是瞬时相位导出的属性。其计算式为))t ((Cos γ 常用来改进瞬时相位的变异显示。并用于相位追踪和检查地震剖面对比、解释的质量。多与瞬时相位联用。 5. 瞬时频率 IFreq (Inst. Frequeney) 定义为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函数 dt )t (d γ(以度/毫秒或弧度/毫秒表示),其量纲为频率的量纲(Hz),是地震道在频率方面的瞬时属性。 用来计算、估算地震波的衰减。油气储层常引起高频成分衰减及杂乱反射显示,所以横向上可用于碳氢指示。高频成份多显示为尖锐的界面或薄层,亦可反映岩相的粗、细变化及地层旋回。

桥墩系梁对抗震计算结果影响

桥墩系梁对抗震计算结果影响探讨[摘要]本文以高速公路桥梁中常见的30m跨径圆柱式简支梁桥为例,通过空间有限元仿真分析,探讨系梁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抗震计算结果的影响,对完善桥梁抗震计算方法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简支梁桥;系梁;抗震计算;有限元; abstract : this paper takes simply supported girder bridge of 30m-span, cylindrical pier as example, which is common in highway design, to investigate theinfluences on earthquake-resistant calculation by different processing mode of surport beamthrough the analyse offea,to perfect the way of calculating earthquake-resistant ability. key words : surport beam, earthquake-resistant calculation, fea 中图分类号:u448.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桥梁工程为生命线工程之一,生命线工程的破坏会造成震后救灾工作的巨大困难[1]。这使得桥梁工程的防灾减灾研究不容忽视。汶川地震的警示也对现今桥梁工程设计里的抗震设计范畴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要能够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出地震响应情况。 本文以30m跨径圆柱式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结合土木工程专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 2010[2],通过比较桥墩系梁在有限元仿真分析中,采用不同处理方式时所得到的结果,从而为完善桥梁抗震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地震等级计算方法是什么

地震等级计算方法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不同级别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大呢?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通常用字母M表示,它与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有关。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1000倍。也就是说,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32个5级地震,而1个7级地震则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地震的震级为9.5级, 计算公式为:M=lg(A/T)max+ σ ( Δ ) 式中:A ----地震面波最大地动位移,取两水平分向地动位移的矢量和,μm; T ----相应周期,S;

Δ----震中距,(度)。 测量最大地动位移的两水平分量时,要取同一时刻或周期相差在1/8周之内的震动。若两分量周期不一致时,则取加权和: T=(T N ×A N +T E× A E )/(A N +A E ) 式中:A N ------南北分量地动位移,μm; A E ------ 东西分量地动位移,μm; T N ------ A N 的相应周期,S; T E ------ A E 的相应周期,S;

量规函数σ(Δ)为:σ( Δ )=1.66lg Δ +3.5 不能使用与表一中给出的值相差很大的周期来测定地震震级M。地震震级M应根据多台的平均值确定。 中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其与震源的物理特性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多用矩震级来表示。 二、震级认定 社会应用,应以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地震震级M 为准。 表一不同震中距(Δ)选用地震面波周期(T)值

地震属性的意义

1、属性名称:反射强度(Reflection Strength),振幅包络(Amplitude Envelope),瞬时振幅(Instaneous Amplitude)REFLSTAN(缩写) 定义: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用于检测断层、河道、地下矿床、薄层调谐效应;从复合波中分辨出厚层反射。 属性特征:提供声阻抗差的信息。横向变化常与岩性及油气聚集有关。值总是正的。 2、属性名称:瞬时相位(Instaneous Phase)INSTPHAS(缩写) 定义: 在解释中的应用:进行地震地层层序和特征的识别;加强同相轴的连续性,因此使得断层、尖灭、河道更易被发现。可对相位反转成图,有可能指示含气与否。 属性特征:描述了复相位图中实部和虚部之间的角度。它的值总在±180°之间。瞬时相位是不连续的,从+180°到-180°的反转可引起锯齿状波形 3、属性名称:瞬时频率(Instaneous Frequency)INSTFREQ(缩写) 定义: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气体聚集带和低频带的识别;确定沉积厚度;显示尖灭、烃水界面边界等突变现象属性特征:瞬时相位对时间的变化率。值域为(-fw, + fw)。然而,大多数瞬时相位都为正。可提供同相轴的有效频率吸收效应及裂缝影响和储层厚度的信息 4、属性名称:正交道(Quadrature Trace),希尔伯特变换(Hilbert Transform)QUADRATR(缩写) 定义:h(t)是f(t)的希尔伯特变换,也是f(t)的90°相移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复数道分析的品质控制 属性特征:当实地震道代表地震响应中质点位移的动能时,正交道相当于质点位移的势能 5、属性名称:视极性(Apparent Polarity)APPAPOLA(缩写) 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实地震道的极性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 属性特征:为实地震道的符号位,假设零相位子波、视极性与反射系数的极性相同 6、属性名称:响应相位(Response Phase)RESPPHAS(缩写) 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相位值 在解释中的应用: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检测。由于流体含量或岩性引起的横向变化,在具有相似的振幅响应时,用来区分有利和不利带 属性特征:强调反射界面的主相位特征。与瞬时相位的应用相同 7、属性名称:响应频率(Response Frequency)RESPFREQ(缩写) 定义:在振幅包络峰值处的瞬时频率值 在解释中的应用:识别与气藏聚集有关的可能区带 属性特征:相应频率在区域上更具可解释性。与瞬时频率的应用相同 8、属性名称:反射强度交流分量(Perigram)PERIGRAM(缩写) 定义:消除了反射强度中的均值(直流分量)部分后的偏差 在解释中的应用:用于振幅异常的品质分析。与反射强度的应用相同,但更适合于分析和处理,因为它有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

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中国地震烈度表(简要)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Ⅵ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Ⅶ度;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Ⅷ度;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Ⅹ度;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ⅩⅡ度;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震级与烈度统计对应关系: 震中烈度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XⅡ 震级:1.92.53.13.74.34.95.56.16.77.37.98.5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5.2.1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5.2.1): 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Geq-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章第5.1.3条确定; 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 δ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可按表 5.2.1采用,多层内框架砖房可采用0.2;其他房屋可采用0.0; ΔFn-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注:T1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5.2.2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的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 结构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d 式中F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αj-相应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章第5.1.4条确定; Xji-j振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rj-j振型的参与系数。 2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应按下式确定: 式中SE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S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只取前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大于1.5s或房屋高宽比大于5时,振型个数应适当增加。 5.2.3 建筑结构估计水平地震作用扭转影响时,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其地震作用和作用效应: 1 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平行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榀,其地震作用效应应乘以增大系数。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小于1.3采用2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时各楼层可取两个正交的水平位移和一个转角共三个自由度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构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力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b /l I E i b c b = (5-1)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2、柱的线刚度: c c c c h I E i /=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 c c h i D α= (5-3) 式中:c 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K K c +=2α(一般层);K K c ++=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 b K K K 2∑= (一般层);c b K K K ∑=(底层) 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A 、E 轴柱:68.010 5.61045.4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 10=??+== ∑)(c b i i K 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A 、E 轴柱:51.010 72.821045.422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88.01072.82102.345.42210 10 =???+?== ∑)(c b i i K

关于地震级别和地震烈度

引用关于地震级别和地震烈度 5.5-5.9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以七度为主,建筑物破坏现象为:Ⅰ类房屋大多数损坏,少数倾倒。Ⅱ类房屋多数损坏,少数破坏。Ⅲ类房屋大多数轻微损坏,许多损坏。不很坚固的院墙少数破坏,可能有些倒塌。牌坊、砖石砌塔和工厂烟囱可能损坏。 6.0-6.4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以八度为主,对建筑物造成如下破坏:Ⅰ类房屋大多数破坏,许多倾倒。Ⅱ类房屋许多破坏,少数倾倒。Ⅲ类房屋大多数损坏,少数破坏(可能有倾倒的)。院墙破坏,局部倒塌。石碑等多移转或倒下。个别地下管道接口处遭到破坏。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由于地基类别、房屋抗震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诸多因素的差别,目前对一个地震烈度八度的地震会造成什么程度的破坏,尚无一个统一标准可以借鉴,因此,据1975年辽宁海域7.3级地震时,营口市遭受地震烈度八度的破坏的调查结果表明,基本完好占50%,轻微损坏占17%,中等破坏占33%。 6.5-6.9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为八度和九度,如按九度考虑,建筑物遭到的破坏为:Ⅰ类房屋大多数倾倒。Ⅱ类房屋许多倾倒。Ⅲ类房屋许多破坏,少数倾倒。院墙大部倾倒,较坚固的亦局部倒塌。牌坊、塔及工厂烟囱多破坏甚至倾倒。石碑等多翻倒。地下管道有些破裂。 7.0-7.4级地震的震中烈度一般为九度,个别可达十度。九度的破坏如上述。十度对建筑物破坏很大,Ⅲ类房屋许多倾倒。铁轨轻度弯曲,地下管道破裂。 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多数浅源地震的震中烈度与震级的关系如下表: 震级 2 3 4 5 6 7 ≥8 震中烈度1~2 3 4~5 6~7 7~8 9~10 11~12 地球上的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举个例子来说,地震震级好象不同瓦数的日光灯,瓦数越高能量越大,震级越高。烈度好象屋子里受光亮的程度,对同一盏日光灯来说,距离日光灯的远近不同,各处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样。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结构抗震验算

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一)多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抗震变形验算 框架和框架—抗震墙结构宜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其层间弹性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 △u e≤〔θe〕H (2—5—3—67) 式中:△u e——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层间弹性位移,计算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2—5—3—7采用,各作用分项系数均应采用1.0,钢筋混凝土构件可取弹性刚度; 〔θe〕——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可按表2—5—3—13采用; H——层高。 层间弹性位移角限值表2—5—3—13 图2—5—3—7 1.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的弹性层间位移 底部剪力法:

△u i=V i/k (2—5—3—68) △u i=V i/k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5—3—69) △u ji=u j,i-u j,i-1 〔K〕{u j}={F Ej} 式中:△ui——i层的弹性层间位移 V i——i层的地震剪力设计值(γE=1.0) K i——i层的弹性侧移刚度 △u ji——j振型i层的层间位移 u ji——j振型i层的侧向位移 〔K〕——结构弹性侧移刚度矩阵 {u j}——j振型侧移向量(由n个u ji分量组成) {F Ej}——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向量(由n个Fji分量组成) 2.考虑扭转影响的弹性层间位移 图2—5—3—8 (2—5—3—70) x方向构件u ji=u xji-ji s yi y方向构件u ji=u yji-ji s xi

斜向构件u ji=u xji cosθ+u yji sinθ+ji sθi 式中:{u xj}——j振型x方向质心位移向量(n个u xji组成); {u yi}——j振型y方向质心位移向量(n个u yji组成); {j}——j振动扭转角向量(n个ji组成); s yi——i层质心至x方向构件的垂直距离; S xi——i层质心至y方向构件的垂直距离; θ——斜向构件与x方向的夹角; sθi——i层质心至θ方向构件的垂直距离,当θ=0时; 图2—5—3—9 sθi=-s yi,θ=π/2时,sθi=s xi; {F j}——j振型地震作用向量(x、y和扭转角方向,3n阶); [K]——结构考虑扭转的刚度矩阵(3n×3n阶); ρjk——j振型与k振型的耦连系数。 3.平面结构考虑转角影响的弹性层间位移 (2—5—3—71) △u ji=u j,i-u j,i-1-θj,i-1h i

(整理)六层框架建筑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由设计任务书要求可知,该工程考虑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以板的中线为界,取上层下半段和下层上半段。 顶层: 板自重: kN m kN m m 8.6789/59.69.1508.642=??= 梁自重: kN m kN m m m m m kN m kN m 9.1746/2548.643.012.06.0(186.6/55.220/87.36.63=????-+??+??=)柱自重: kN m m m kN 32.3044 10)6.02 6.3(/34.6=??-?= 墙自重: kN m kN m m m m m m m kN m m kN m m kN 7.1907/251.52.06.14)7.226.6282.64(/45.3)206.6/66.628.64/58.52m 8.64kN/m 585.32 1 3=???++?+??+??+??+???=( 活荷载: kN m m m kN 64.20609.158.64/0.22=??= kN kN kN kN kN kN 04.117795.064.20607.190732.3049.17468.6789G 1=?++++= 标准层: 板自重: kN m kN m m m kN m m 056.4372/82.38.647.2/33.426.68.6422=??+???= 梁自重: kN m kN m m m m m kN m kN m 9.1746/2548.643.012.06.0(186.6/55.220/87.36.63=????-+??+??=)柱自重: kN m m m kN 8.7604 10)6.06.3(/34.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