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附答案】

2019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附答案】

2019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附答案】
2019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附答案】

2018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19.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1分)

(2)“家住吴门,”出自北宋词人的《苏幕遮?燎沉香》。(2分)

(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2分)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小丁听了同学对自己阅读疑惑的解答,评价说“昭然若揭,深刻透辟”。

B. 小李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造化万千,巧夺天工”。

C. 小王为一本科幻小说写推荐语,把“炙手可热,畅销不衰”作为宣传点。

D. 小赵分析月考作文失分原因后,告诫自己不可“生编硬造,贻笑大方”。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作为,曲艺是,更是的“自律的艺术”,始终。

①方言艺术和地方特色艺术②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

③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④在雅俗之间游弋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

杜尚的质疑

①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②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杜尚用自己的行动对习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③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艺术这个方程实际上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世界(指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世界或情感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他用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世界

作品

艺术家欣赏者

④在这四个要素中,杜尚并不看重“作品”本身。对于他来说,作品不必是某种精湛的手工技艺的结晶,“随便哪一个”都可以,重要的是艺术家以及艺术家对世界的认知。所以他信手拈来小便池这样一个“现成物”,把它作为服务于艺术家思想观念的工具,表现出对艺术和日常生活关系的思考。由此,当代很多艺术成为一种“观念艺术”,仅在观念的层面上存在着,甚至产生了“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的慨叹。

⑤然而,在四要素示意图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事实是,艺术品被置于中心位置,其他三个要素都是通过艺术品关联起来的。工程师建造工程,商人制作商品,而艺术家所以为艺术家,是因为他创作的是艺术品,而不是其他什么产品。所以,对艺术的美学考察,还必须深入到艺术品中去。

⑥从常识角度说,艺术品是什么好像并不是一个问题,它不就是那些我们称为绘画、雕塑、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或音乐的事物吗?然而杜尚的质疑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为什么我们把挂在墙上的绘画作品称为艺术品,而很少把家里日用的锅碗瓢盆说成艺术品? 为什么我们可以把手头的某本小说说成艺术品,而不把报纸上的新闻叫作艺术品?

⑦在美学中,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一个重要分界在于,前者是专供人审美欣赏而存在的,即康德所说的审美“无功利性”。与此相对,实用的物品,无论是一把锤子,抑或一件衣服,它们都有具体的实用功能,比如锤子可用于敲击物体,衣服可用于御寒或社交目的。因此,这些实用物品本质上是功利性的。正因为两者之间的这个区别,所以,我们总是对艺术品作出“美”或“不美”的判断,而对实用物品则常常作出“有用”或“无用”的判断。

⑧尽管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可是在具体的情境中,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对象时,我们很难加以区分。比如,有许多物品既是实用对象,也是审美对象,建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紫禁城是供人居住的皇宫,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典范;帕台农神庙是古希腊雅典城的一个重要祭祀场所,但我们同样可以把它当作西方建筑风格典范和理想艺术品来加以欣赏。

⑨于是,有的美学家修正说,实用物品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品,当它作为艺术品被欣赏者观赏时,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它的实用功能,而是它的审美特性。比如希腊古瓷瓶,本来只是用以盛水或酒,然而,当它作为艺术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观赏的是其优美的造型、和谐的色彩等等。如此说来,一件物品是否成为艺术品,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它采取什么态度。当它经过人们慧眼的发现,被赋予某种审美的意义,在一个特定的欣赏背景中,它便有可能作为艺术品,成为我们的欣赏对象。

⑩从这个角度看,杜尚的《泉》或许是有意要打破日常实用物品和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品之间人为的划分,拓宽我们审美欣赏对象的范围,让日常用品在特定条件下转变为审美静观的对象。

?当然,是艺术品和艺术品的高下是两种不同的判断。杜尚的《泉》在特定条件下可

以成为我们观赏的对象,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件有很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诚如迪基所指出的:“杜尚的‘现成物’作为艺术品价值并不高,但是作为艺术的范例,它们对艺术的理论却极有价值。”杜尚通过质疑重新界定了艺术,并通过这种方式改变我们看世界的眼光。

3. 第②段中画线的词语“壁垒”在文中指的是。(2分)

4. 分析第③段示意图在文中的作用。(3分)

5. 下列推断与第?段文意一致的一项是()。(3分)

A. 艺术品的价值并不等于其艺术价值。

B. 艺术品的形式不能决定其艺术价值。

C. 杜尚成功地提升了艺术理论的地位。

D. 杜尚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审美眼光。

6. 依据本文对“艺术品”的概念界定,分析司马迁的《史记》是否属于艺术品。(4分)

7. 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1题(15分)

抓着自己的头发飞起来

东君

①认识鬼金是在青创会上。甫一见面,便要跟我聊小说。他读过的外国小说似乎比我还要多,有些书名与人名我都不曾听过。他对那种名气不大却能够入得心来的作家的喜爱程度恐怕有过于托尔斯泰,正如他对北京某条老巷的喜爱程度超过长安街。

②鬼金通常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一个写作者,一个吊车司机。在我想象中,现实生活中的鬼金应该是驾着恐龙般的吊车在工地上来回移动,铁臂舒展,不无威武之气。后来在现代文学馆的园子里听他谈起自己的工作,才知道,那种吊车是悬在车间的半空中的,而他置身其中,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除了吃喝拉撒,很少从上面下来。每个月他的工作日是22天或24天,每天工作8小时。有一回,他跟我谈到“四班三运转”这种上班模式时,我听了一脸茫然。他就作了补充解释:两个班是早7点40分接班,下午3点40分下班,白班上完第二天下午3点40分接班,半夜11点40分下班,这是两个班;之后休息一个白天,第二天半夜11点40分接班,至凌晨7点40分下班,这又是两个班。每个月“四班三运转”,循例进行,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我问他,那么,你是怎么安排写作时间呢?他只吐出两字:少睡。

③可以说,他的写作时间是从工作时间中挤出来的,坐在禁闭室一般的吊车驾驶室内,如果没事可做,他会偷偷写点诗,或琢磨一些小说片段。至于看书,在工作时间是严格禁止的,一经发现就以违反劳动纪律论处。“三班倒”之后,他一回家倒头即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一会儿书或写点什么。事实上,他完全有理由偷个懒,干点别的什么不必动脑子的活儿,但他就是喜欢跟文字打交道,甚至认为这是一种“生理需要”。

④这些年,他有没有可能换个工作?可能性很小,他说,他这20多年来,只有一回因为工厂放假,跑出去做了几个月的记者,后来回到工厂。他长年待在笼子般的吊车内,就仿佛一只大鸟待在老巢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不甘就此堕落,却又无法远走高飞。

⑤20多年来,他从一个坐在吊车里的小吊车司机,熬成了一个诸事顺其自然而不试图逆袭的老吊车司机。然而,他的生活还是因为文学而发生了一点点改变:当吊车司机刘政波坐在吊车里,一个叫鬼金的写作者就会从他那里分离出来,以精神的形态存在着。记得有一回,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 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徒、学术内奸。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后两千多年中国皇朝历史遵循了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性恶”人类哲学思想早已被皇朝历史自我消弭于无形之中。有当代考古学家指出,人类文明历史数千年以来,人们的物质与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性情几无改变。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这就像表决心发誓要克服自我一样。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提到孔子“仁”思想时这么说:“按孔子的看法,一个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头,可见性恶来自先天”(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 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受到“性恶”遏制,说“性善”则可以使一部分“圣人”免于遏制。这在今天的人看来,道理很简单。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轻视实践的古人先给予认知上的定义,再寻找“理”;现代人在实践中寻找“理”),那么,今天的人如果再提“性善”论,则别有它图了——人类历史证明:提倡“善”的人就是“善人”,那是一种是人都不信的鬼话。正如明代哲学家李贽所揭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选自《关于人性的善与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B. 作者认为,“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学观念,不应该将分别持有这两种观念的代 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儒家。 C. 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 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 D. 作者认为,现代人再提“性善”论,就是另有所图,而古人提“性善”论只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入 了“先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以近代西方“性恶论”哲学思想流入中国为引子,探讨了“人性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悠久的历 史。 B. 作者在论证中国古代“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不应该被湮没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 法。 C. 作者引用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话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 点的。 D. 作者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流派的“奇特现象”,是为了阐明“性恶论”在中国历史中湮没无闻的政 治历史原因:皇权行政一统论形成了学术一统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否则,中国古代的 文化哲学思想一定会丰富多彩。 B. 人类历史从来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作者认为儒家提倡的“性 善”论正是如此:人类缺少“善”,所以提倡“性善”。 C. 中国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哲学思辨,历史悠久。“性恶”论消弭于无形主要是“性恶”论 的理论缺陷: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 D. 明代哲学家李贽认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指出儒家成为某些人追求 荣华富贵的工具,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你可能误解乡愁 王鼎钧 算命的先生说,我的八字是“伤官格”,不守祖业。他说的“不守祖业”有两个解释,一是败家,一是漂流。我家毁于两次战争,无家可败,只剩下漂流这一个选项了。 流亡是一种首尾不相顾的生活,像一条线。在我生长的那个社会里,线缠成球,后来这个球散开了,这根线弯弯曲曲拉长了。于是“丁公化鹤,王子求仙”这样的故事就产生了,甚至“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这根线最后也许能像马蹄铁,两端遥遥相望,可是再也没法连接起来。 流亡也有它的哲学。哲学解释生存,流亡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需要解释,有需要就有发明。流亡也有它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历史中,每个人都只是一枚随波的落叶”,没错,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原乡、异乡,都是为叙述方便而设的名相。 “是否是一种悲凉?”是的,如果你在作诗。

2019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附答案】

2018学年度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19.4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1分) (2)“家住吴门,”出自北宋词人的《苏幕遮?燎沉香》。(2分) (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2分)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小丁听了同学对自己阅读疑惑的解答,评价说“昭然若揭,深刻透辟”。 B. 小李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造化万千,巧夺天工”。 C. 小王为一本科幻小说写推荐语,把“炙手可热,畅销不衰”作为宣传点。 D. 小赵分析月考作文失分原因后,告诫自己不可“生编硬造,贻笑大方”。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作为,曲艺是,更是的“自律的艺术”,始终。 ①方言艺术和地方特色艺术②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 ③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④在雅俗之间游弋 A. ①③②④ B. 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 杜尚的质疑 ①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②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杜尚用自己的行动对习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③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宇的宇音、字形完全正确的()(2分) A.畅.想(chàng)棱.角(líng)险俊.(jùn)销.声匿迹(xāao) B.倾.倒(qīn g)烘.托(hōng)稀罕.(hān)容光涣.发(huàn) C.豁.达(huò)赐.教(cì)勾勒.(lè)老谋.深算(móu) D.处.理(chù)宽敞.(chǎn g)键.谈(jiàn)举世闻.名(wén)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____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____没有一个人能够____ 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____别人的困难,那么 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叉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事不关己所以幸福无视 B.心安理得因为幸福漠视 C.心安理得所以幸运无视 D.事不关己因为幸运漠视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模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生命永远都是那么光鲜,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 ②所以,我们不能任梦想流失 ③也不会因人的成败得失而停滞 ④而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B.《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的作者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记者、作家。 C.叶圣陶是现代文学家、语文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桥梁远景图》。 D.《钦差大臣(节选)中众官员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 5.走近名著。(3分) (1)根据要求填空。(1分) 他经受了这初次的打击,正如他在学习拳击时经受了朱赫来初次的打击一样:当时他虽然倒下去,可是立刻就站了起来。 这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的“他”是____。 (2)下面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童年》中外祖母关心、疼爱阿廖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 B.父亲给鲁迅买来渴求已久的《山海经》.使他充满了感激与尊敬。 C.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犹如一只渺小的蚂蚁,可以任人踩踏。 D.孙悟空在无奈之下,请求观音菩萨帮助,擒住牛魔王,最终找回袈裟。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2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东风无力百花残。 (5)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6)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7)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锦鳞游泳。 (9)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__,皆若空游无所依。 (1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7.《渔家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1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模拟一附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②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③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④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及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⑤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⑥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但是,是否能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

上海市普陀区2019届高三二模语文范文:善良

【2019届普陀二模】 “善良”,《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网络上对该词则另有解释:(1)懦弱,愚昧;(2)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 人们对“善良”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 以善良立足(65分) “善良”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和善,心地好”。善良是我们心中的褒义词,代表着人性的道德,是人们盼望着他人也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愿景的集合。我们理应以善良立足于这个社会与世界。 然而,现今网络社会里,对善良一词的含义出现了分歧。网络上对该词另有“懦弱,愚昧”与“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的释义。“善良”一词之意改变至此,定有其中的原因。 首先从“善良”到“懦弱”与“愚昧”,我想其中存在的是个体的原因。当“善良”成为个体对外界不愿了解的懒惰的粉饰之物,当个体无暇沉静下来思考而只是一味地作“好好先生”,欲以“善良”调息一切纷争与争论,这样的“善良”成了人们加以掩饰自己的“外套”与“口罩”。这样的善良还能否作为我们立足的要素,助我们在这其实不够善良的世界注入新的“善良”之力呢?只怕是不能。此时的善良,早已谈不上是“善良”,以“懦弱”与“愚昧”称之,似乎更为妥当。 同时,善良的另一网络释义“以无须出力为条件而对别人怀有良好的愿望”中透露出来的则是社会层面的功利意味。我想,“以无须出力为条件”为前提的善良含义的提出无法脱离功利意识的侵染。这样的善良区别于例如托尔斯泰为解放劳动者,甚至损害自身利益而改革庄园的善良;区别于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为唤醒国民、艰苦卓绝奋斗拯救国民之魂的善良;更区别于儒道核心“为往圣先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下百姓能拥有更美好未来愿景的善良。带着欲求回报心思的善良无法称之为善良。切莫让功利心理钻了空,只将“善良”当作挡箭牌为自己谋利。 因此,倘若能摒弃个人层面上对“好”、“善”的盲从,对懒惰的粉饰,又能脱离出被功利浸没的追求,这时,善良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善良”。这善良是人类本心最美好的愿望,不止关乎自身,更关乎他人。我们于是以善良在这世界立足,欲意用能轻易感染他人、流淌至他人心灵的善良,助更多的人以善良立足。 应谨记,善良是通过自身考量通往的方向,是无关于回报与结果的祈祷。善良体现的不仅是其表面所表达的“和善,心地好”的含义,更是生而为人心中人性的载体。 所以,以真正的善良立足,感化并帮助更多的人以真正的善良立足吧。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含答案

19-20学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题--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先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胶擦擦干净后再重新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3分,其中1-7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 仔细观察生活,广泛阅读经典,适时记录生活的点滴,是提高我们语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B. 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 C. 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D. 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不要幻想成功之神会被你微不足道的努力所感动,主动跑过来和你拥抱亲吻。也不要幻想胜利之果会装在盘子里,端到你的餐桌前尽你开怀享用。 B. 我不知道他们到底称赞我什么?是文章写得好,还是勇气可嘉?抑或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对于失败者的 无可奈何的安慰。 C. 请阅读下边两则材料,然后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D. 诗词阅读要把握意象,比如《月夜》中“顶高的树”,《风雨吟》中的风、雨、海、舟等,都营造出不同的 氛围,传达出独特的诗意。 3.下列表述错误 ..的一项是()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 文集《朝花夕拾》等。我们学过他的《社戏》《故乡》都选自小说集《呐喊》。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三百多篇诗歌,所以又称“诗三百”, 被儒家奉为“经典”,与《尚书》)《礼记》《论语》《春秋》并称“五经”。 C.《老王》是当代作家杨绛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 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D.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也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民族文化形式。一 般上下联尾字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粗犷.(guǎng)坍.塌(tān)殷.红(yīn)怏.怏不乐(yàng) B.蜷.伏(quán)拘泥.(nì)鞭笞.(chī)呱.呱坠地(gū) C. 顷.刻(qīng)龟.裂(jūn)陨.石(yǔn)强.词夺理(qiǎng) D.缄.默(jiān )狩.猎(shòu)花蕾.(léi)接踵.而至(zhǒng) 5.下列词语书写无误 ..的一项是() A.寂寞要诀走投无路再接再励 B.夜宵弛骋迫不及待黯然失色 C.消赃雷霆心无旁骛无精打采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定时间后,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 一、现代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宋代诗经学研究逐渐突破汉代诗经学束缚,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南宋中期的朱熹是在诗经学理论和注解《诗经》两方面皆有创获的代表人物。他对于《诗经》演进历程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审视历代诗经学者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自成一派,既上承汉代诗经学,又下启清代诗经学,还影响着

现代诗经学。 朱子在诗经学研究方面较之前宋儒走得更远,真正突破 了汉代诗经学的束缚。他不拘泥于门户之见,对汉代诗经学 和宋代诗经学中合理的部分加以吸收、为己所用;对不足之 处则加以批评、为己镜鉴。这与他格物穷理的认识论正相契 合:汉儒长于训诂,于格物有助≈宋儒长于义理,于穷理有益。同时,他亦能不断反思自己旧说之弊,最终去《小序》以言《诗经》,撰成今本《诗集传》并不断加以修正。正是 在这个扬弃过程中,朱子在义理的统摄下兼重训诂,合汉、 宋之长加以综合而弥补其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诗经学。 朱子以绍承孔、孟道统为己任,以格物穷理为方法论原 则构建诗经学,重点体现在诗经学理论和治《诗》实践两个 方面。 朱子在诗经学理论方面所获尤多,这与其治《诗》理念 息息相关。其治《诗》宗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破除汉代 诗经权威,试图回归圣贤本意;二是遍采群言,加以熔铸综 合后成为新篇,以揭明圣贤大道和天地自然之理;三是指导 为人为学,以便于学者切己体察。朱子的治《诗》,首先以《诗》为“经”,其次才兼顾其中的学特色。朱子的治《诗》 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严别经、传,以《诗》言《诗》;二是由训诂以求义理,二者并重,不可偏废;三是简洁;四 是多闻阙疑。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优秀作文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优秀作文 材料: 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和他人进行各种比较。有人认为这是人性的劣根、烦恼的根源,应该努力避免。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一、审题 材料由四句话组成。 第一句话说的是一种现象: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和他人进行各种比较。 第二句话出示的是有人对这种现象的看法:认为有意无意地和他人进行各种比较带来的结果是造成人性的劣根、引起心理的烦恼,故应该努力避免与人比较。 第三、四句话是出题者对写作者的要求:你对有人的观点的立场——赞成还是否定,你的观点是什么。 二、构思 1.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和他人在哪些方面进行比较? 具体列举一些比较的方面:学习、工作;财富、地位、声誉;家庭(儿女、老公、房子、车子)、生活方式…… 2.为什么和他人比较会带来烦恼?甚至有人认为和他人比较是人性的劣根? (1)和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他人有差距,给自己带来压力,造成焦虑感、不快感……——烦恼 (2)劣根,由烦恼而生自卑、虚荣心;生怨恨、嫉妒;欲望…… 3.是否要努力避免和他人进行比较?如果努力避免即不与他人进行比较,会怎么样?不比较的本质是什么? 积极的一面:自己的生活不被他人裹挟 消极的一面:逃避压力,随意对待生活和人生 4.生活中能避免与他人进行比较吗?为什么会与他人进行比较? 客观原因:人是社会的人;现代社会是竞争社会,避免不了比较;网络时代,人处网中,避免不了与人比较 主观原因:人的本能中包括——被社会排斥的恐惧,社会交往(渴望成为众人中的一分子),社会声望(对名誉和地位的渴望)——这些本能决定了人必然会有意无意和他人进行比较5.为什么需要和他人进行比较? 找差距,看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将自己从优越感中拉出; 找动力、找榜样; 找定位、找发展方向; 发现自己的长处,规避他人的不足之处; …… 6.应该在哪些方面比较?怎么比较?哪些方面的比较是“劣根”的,是应该避免的?(写出一些现实针对性) (1)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宗璞《报秋》“玉簪花精神”) (2)良性比较、适度比较 (3)过度物质、名利上的比较(攀比)应该避免 ……

2019年无锡市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2019年无锡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题(模拟卷一)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 2.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作答,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①,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 ②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晓战随金鼓,。(李白《塞下曲六首》) ④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 ⑤,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⑥,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⑦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新奇传神,成为传诵千古的咏雪名句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①pìn 请②静mì③niān 轻怕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这是我精心完成的大作 ..,请您有空读一读,多提宝贵意见。 B.阔别多年的好友刚从美国回来,我们这些旧日同窗在“忆乡情”饭店为他接风洗尘 ....。C.新一代造岛神器“天鲲号”在控泥疏浚能力、抵御风浪水平、保护海礁珊瑚等方面均有 突破,是当之无愧 ....的亚洲最大自航级吸控泥船。 D.我国自主研制的“高分一号”卫星,具有高、中空间分辨率对地观测和大幅宽成像结合 的特点,对地球任何地表信息捕捉能做到明察秋毫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3分) A.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光盘行动”以来,学校食堂的剩饭剩菜减少了一倍左右。 B.共享单车租用价格低廉,用途便捷,方便了广大市民的出行。 C.经过推举、表决、讨论等一系列程序,本届学生会主席的人选顺利产生。 D.一个人能否拥有丰富美好的精神世界,与他青少年时期的阅读有很大关系。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选自韩愈的《昌黎先生集》,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登飞来峰》作者王安石,江西临川人,作品集《王右丞集》以其官职来命名。

2019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卷 (银川一中第一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愁记忆: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 陆邵明 乡愁记忆既能对游子产生一种无声无形的磁力,也能够让栖居者与返乡人找到精神的原点与起点。相比大城市,小城镇拥有尺度紧凑、生活节奏慢及地方特色鲜明的优势。然而,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及小城镇产业、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歌曲“小城故事”中的乡愁记忆及其载体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乡愁不能仅仅成为封存在记忆里的“一幅画”,更不能沦为春节返乡的一种乡痛。那么,“如何让乡愁记忆成为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引擎”?不妨借用赫伯特·西蒙的观点,通过适宜的策略维持活化独特资源与现有环境:尽量保存稀有的乡愁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乡愁资源并在允许范围内寻求创新发展。具体来说,要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守住底线,保护保育好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小城镇的物质文化基因,保护好独有的地理禀赋、自然风景与文化资源,保留好特色老街、具有特色风貌的道路,构建好小城镇的记忆坐标系,让游子回家有熟悉的方向感与曾经拥有的年代感。保护好有代表性的住宅、不同时代典型的建筑物(学校、茶馆等)、有故事的活动场所(集市、庙会等),保育好一系列主题鲜明的记忆坐标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归属感与自豪感。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政策法规是守住底线的中坚力量,主要是通过技术导则来管控。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作文范文

放大可扫 放大可扫2018年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范文 作文题: 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和他人进行各种比较。有人认为这是人性的劣根、烦恼的根源,应该努力避免。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作文范文: 不比不较从心而行(67分) 生活中,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与他人进行各种比较。需要区分的是,这种比较不是人们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客观竞争,例如中美科学家们按照某些既定的、共同认可的标准来衡量各自的科技发展水平;“生活中”的比较更多的是人们依照自己内心的标准对自身与他人的某些社会属性进行对比,例如财富、声望、社会地位等等。 有人认为,比较是人性的劣根性、烦恼的根源,应该努力避免。不错,当我们与旁人比较后发现自己的某些条件比不上其时,难免会觉得挫败:原来我是这样一个无用之人!但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压力也会转化为动力,鼓励人们更加努力地向目标前进,这也正是学校、企业们都鼓励良性竞争的原因: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在压力的驱使下加倍奋斗。 如此看来,尚未意识到比较的积极意义而一味主张避免比较恐怕并非明智之举。比较的背后不仅仅是所谓“虚荣心”作祟,有时它也出于人们对于安全感和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我们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众人中处于哪个等级,是否是普世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就算不能说是立于社会金字塔尖的精英人物,没有沦落到蜷缩在塔底我也知足了呀!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比较中,我们获得了一种安全感,深觉自己还在“大部队”中,没有落后于同伴;而那些相对“优秀”的人们更是从中获得了被肯定的快乐,深感在努力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比较完全有益于人们的发展,我们都应该多与他人比较呢?固然,比较的背后有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合力作用,有时也给予人们安全感、成就感,但我们并不能忽略的事实是,当我们在与他人比较时,无不是从自己的标准出发的,而我们的价值判断标准又深受社会、家庭、学校乃至个人经历的影响,充满主观性;而主观的价值判断标准往往又不免有局限之处:在普世价值观中,一个优秀的、成功的人要有才华、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要富有……这种想法不能说是错误的,只是未免狭隘:若以此为标准来评判达尔文,他在基督教社会中提出进化论以至于被整个社会排斥,声名扫地,真是失败!若以此为标准来评判陶渊明,他“不思进取”、家徒四壁,连孩子也常常忍饥受冻,真是失败!但谁能否认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的伟大贡献,谁又能否认陶渊明淡泊宁静的处世哲学中的智慧?

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 年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8 分。 阅读一 ①有个孩子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而欧洲人却用石头造屋? ②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当然不是中国人不会使用石头,也不是石材匮乏的缘故,从宫殿台基、栏杆到乡间的石板路、石拱桥,华夏大地上到处都能找到关于石头的记忆。反过来想,欧洲建筑以石头为主,也并非表示人家不懂木作手艺,更不是他们那片土地上缺少木材。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维特鲁威就在《建筑十种》中,记述了木材的采伐和加工。 ③有一种解释是人类最初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因为在金属工具的雏形阶段,处理木材相对显得容易??这种说法显然是把石头建筑的出现推置于木建筑之后,也就是说欧洲的建筑文明应该晚于中国。可是,想想那些希腊神庙(更不用说埃及金字塔),有关“最初”的 自豪感不免令人生疑,其实这上边很难认定孰先孰后。 ④问题抑或在于不同的人居理念?还真有那么一说。有人正是从木材的温润质感与石头冷冰冰中看出了不同的生活意趣。有人不惮其烦地论证木结构建筑如何暗合农耕文化的田园诗意,好像石头城堡只能充作吸血鬼骑士的文化符号。还有人把中国建筑匀称流畅的线条视如天地人的和谐之境,而把注重体积感和立面装饰的西方建筑看作是一味张扬等等。 ⑤建筑史著作里经常充满了诸如此类似是而非的说法,前卫学者喜欢将传统文化与时尚趣味一锅乱炖,而这本身也成了一种时尚。难道人们真是为了观念而栖居?如果要打捞旧日的诗意,也该听听“约之阁阁,椓之橐橐” (《诗·小雅·斯干》)的歌吟,筑版夯土的农民工绝不会想着“回归自然”什么的,造屋正是为了避除风雨虫鼠之害,何曾成了风雅之赏?可是,真的没有主观因素吗? ⑥中国建筑为什么不用石头用木头,大人告诉那孩子,那是为了赶时间,不像你吃饭作业都磨磨蹭蹭。用石头造房子太慢,在古代光是石料加工和运输就是旷日持久的劳役。罗马彼得大教堂造了整整一百年,巴黎圣母院造了一百八十多年,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前后耗时竟达六百年之久。神是永恒的,不妨天长地久耗下去。可是钟情于现世的中国人绝对等不起,尤其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番大兴土木,嵯峨相接的宫殿一转眼就起来了,实在是靠了木结构的施工便利。换作西方人凿石垒堡的搞法,怕是皇帝等到死也住不进宫里。对了,皇帝死后的寝宫倒是

2018上海普陀二模英语高三试卷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40分。 2.本次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I.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10% Directions:In Section A.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 on your paper,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A.Cold B.Sunny C.Rainy D.Cloudy 2.A.110minutes B.120minutes C.130minutes D.140minutes 3.A.Shop assistant and customer B.Boss and assistant C.Professor and student D.Husband and wife 4.A.In a meeting room B.In a reference room C.At a booking office D.At a police station 5.A.A movie B.A lecture C.A play D.A speech 6.A.The woman shouldn’t be so upset B.He’s an hour later for the interview. C.The woman should be patient D.He’s too nervous to calm down 7.A.The man is intelligent enough B.The man does not work hard enough C.The man should get some sleep D.The man is hard-working. 8.A.He doesn’t enjoy business trips as much as he used to. B.He wants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his family C.He doesn’t think he is capable of doing the job D.He thinks the pay is too low to support his family 9.A.The woman doesn’t have money for her son’s graduate studies B The woman doesn’t think her son will get a business degree C.The woman insists that her son should major in science. D.The woman advises her son to think twice before making his decision 10.A.It ran into another car B.It fell into a river and sank C.It broke down on the road D.It left the road and landed in a field Section B15% Directions:In Section B.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one longer conversation,and you will be asked several questions o n each of the passages and the conversation.The passages and the conversation will be read twice,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When you hear a question,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2018年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7学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1分) (2)郴江幸自绕郴山,。(秦观《·郴州旅馆》)(2分)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虚写的手法表达无限思念,杜甫《月夜》中同样虚写相聚情景的两句是“,。”(2分) 参考答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宣传“节俭用餐不浪费”,要在学校食堂张贴标语,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为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D.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是一项是()。(3分) 身处互联网时代,,而要俯下身子,建立与公众的连结,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 A.博物馆要有持久的影响力,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B.博物馆要有广泛的影响力,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C.博物馆要有持久的影响力,面孔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 D.博物馆要有广泛的影响力,面孔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 参考答案:C;B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8题(16分) 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 ①近几年,全国文学界两场较大的学术对话之一就是关于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全国的各种刊物发表了70余篇参与者的文章,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最热闹的一场学术争鸣,怎样的作品才算经典人们各执一词,难辨是非。 ②只有回到“人类为什么需要经典”这样一个问题的原点上,才能洞察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肯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有谁不渴望了解更多的甚至全部文学现象呢可这并不现实,不是他们不想了解更多,而是做不到,是不可能。于是文学史家在他们所写的文学史中,只选择他们已知的文学现象中极少一部分加以阐释,譬如,据说中国唐代创作的诗歌大概有10万首之多,各种版本的文学史在唐代文学的章节中大体上只会涉及几十位名人,不同程度地讨论几百首诗歌; 制在两位数以内,集中解读的作品多则在百部左右, 在六七百部上下。在这些中外文学史中集中阐释的作家,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就会称为经典作家,集中阐释的作品我们也会称为经典作品。 ③人们面对浩瀚的文学世界,只选择了一部分来接触,这并非意味着要放弃全面把握认知对象的愿望,而是要同时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较少的认知投入;二是要了解更多。前者

2019年广东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孔子语录》(1分) (2)□□□□□,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洞庭湖赠张丞相》)(1分) (3)杜甫的《望岳》诗中表现勇攀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豪气的句子是□□□□□,□□□□□。(2分) (4)□□□,□□□,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2分) (5)默写杜牧的诗《赤壁》。(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而且因为受到良心上的感动,说不定还会huò miǎn()他一部分的欠款。 (2)我生性zhí niù(),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3)有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chánɡ tú bá shè()了二三十年。 (4)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ù rú jiē zhī()的人物了。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那树,那沉默的数,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 ..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B.他手持一个奇形怪状的东西,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晃得我头昏眼花,感觉很玄虚 ..。 C.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还惹得一向严肃的大人们 忍俊不禁 ....。 D.共享单车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是很多未成年人骑着共享单车窜来窜去,造成安全隐 患,也令人忧心忡忡 ....。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 ...的一项是( )(3分) A. 近年来,小榄镇各中小学逐步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将“完善”和“建立”互 换位置) B.,为了应对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的形势,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在“执法装备的质量”前加上“提高了”)

2019-2020年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 出现的 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 龙点睛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潋滟远 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 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 读者展 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 情 感。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 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 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 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 的惆 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 长。”“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 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 因为 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 母片、蝉 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 额头、酒 靥、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 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 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