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炉基础下喷管固定方法

焦炉基础下喷管固定方法

焦炉基础下喷管固定方法
焦炉基础下喷管固定方法

《工程热力学B》试题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工程热力学B—B姓名: 学年学期:2009-2010-1 学号: 考试时间:2010-01-19 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选项中与大气压力无关的是() A:绝对压力B:真空度C:表压力D:无法确定 2.理想气体经历定温过程,下列发生改变的参数有() A:比热容B:比焓C:比熵D:气体常数 3.某理想气体,经历一不可逆循环,其熵变() A:大于零B:等于零C:小于零D:无法确定 4.工质在换热器中的过程可近似看成() A:定温过程B:定容过程C:定熵过程D:定压过程 5.热泵系数的值一定()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无法判断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对的画“√”,错的画“×”) 1.节流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2.提高平均吸热温度、降低平均放热温度,会使热机的热效率提高。() 3.汽油机的增压比越高越好。() 4.要使工质升温只能通过加热过程实现。() 5.低于临界压力下,水蒸气的汽化潜热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1.当系统进行一个任意过程时,系统和外界交换的热量是否都可以表示为错误!未定义书签。? 2.试根据p-v图上四种基本热力过程的过程曲线位置,画出自点1出发的工质吸热、膨胀作功并压力升高的过程曲线,并指出该过程的多变指数的取值范围? 3.通过h-d图判断未饱和湿空气的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 4.画出具有一定过热度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ln p-h图,并说明各过程都是在什么设备中完成的? 5在进气状态相同、压缩比相同、放热量相同时,试用T-s图比较活塞式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的热效率大小。 四、计算题(共35分,普通班1、2题必做,3、4题选做一道题;双语班1、4题必做,2、3题选做一道题) 1. 刚性绝热容器被隔板隔成体积相等的A、B两部分,其中A中充满某种理想气体,B内真空,抽去隔板气体作自由膨胀,最终重新达到平衡,求过程中发生的熵变(忽略隔板的厚

工程热力学实验 二氧化碳PVT实验指导书(2012.06.07)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过程的状态变化和临界状态时气液突变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 2. 加深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的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掌握二氧化碳的p-v-T关系的测定方法,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当简单可压缩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状态参数压力、温度和比容之间有确切的关系,可表示为: (,,)=0 (7-1-1) F p v T 或 =(,) (7-1-2) v f p T 在维持恒温条件下、压缩恒定质量气体的条件下,测量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是实验测定气体p-v-T关系的基本方法之一。1863年,安德鲁通过实验观察二氧化碳的等温压缩过程,阐明了气体液化的基本现象。 当维持温度不变时,测定气体的比容与压力的对应数值,就可以得到等温线的数据。 在低于临界温度时,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有气、液相变的直线段,而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正双曲线,任何时候也不会出现直线段。只有在临界温度以上,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才逐渐接近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所以,理想气体的理论不能说明实际气体的气、液两相转变现象和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的临界压力为73.87bar(7.387MPa),临界温度为31.1℃,低于临界温度时的等温线出现气、液相变的直线段,如图1所示。30.9℃

是恰好能压缩得到液体二氧化碳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上的等温线具有斜率转折点,直到48.1℃才成为均匀的曲线(图中未标出)。图右上角为空气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等温线,供比较。 1873年范德瓦尔首先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提出修正。他考虑了气体分子体积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提出如下修正方程: ()()p a v v b RT + -=2 (7-1-3) 或写成 pv bp RT v av ab 320-++-=() (7-1-4) 范德瓦尔方程式虽然还不够完善,但是它反映了物质气液两相的性质和两相转变的连续性。 式(7-1-4)表示等温线是一个v 的三次方程,已知压力时方程有三个根。在温度较低时有三个不等的实根;在温度较高时有一个实根和两个虚根。得到三个相等实根的等温线上的点为临界点。于是,临界温度的等温线在临界点有转折点,满足如下条件: ( )??p v T =0 (7-1-5)

喷管特性实验

实验3 喷管特性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巩固和验证有关气体在喷管内流动的基本理论,掌握气流在喷管中流速、流量、压力的变化规律。 (2)测定不同工况下,气流在喷管内流量m 的变化,绘制流量曲线。 (3)测定不同工况时,气流沿喷管各截面(轴相位置X )的压力变化情况,绘制1 p p X x - 关系曲线。 二、实验装置 三、实验原理 1.喷管中气流的基本原理 由连续方程、能量方程和状态方程结合声速公式KPV a =得: c dc M A dA ? ?? ? ?-=12 马赫数M=c/a 显然,要使喷管中气流加速,当M<1时,喷管应为渐缩型(dA<0);当气流M>1时,喷管应为渐扩型(dA>0)。 2.气体流动的临界概念 喷管中气流的特征是dp<0,dc>0,dv>0,三者之间互相制约。当某一截面的速度达到当地音速时,气流处于从亚音速变为超音速的转折点,通常称为临界状态。 临界压力比112-? ?? ??+=K K K ν ,对于空气,ν=0.528 当渐缩喷管出口处气流速度达到音速或缩放喷管喉部达到音速时,通过喷管的气体流量便达到了最大值,或成临界流量。可由下式确定: 图1 喷管实验装置系统 1. 实验段(喷管); 2. 孔板; 3. 探针移动机构; 4. 孔板压差计 5. 调节阀; 6. 真空泵; 7. 风道入口; 8. 背压真空表; 9. 探针连通的真空表; 10. 稳压罐 11. 调节阀 12. 实验台支架

1112 1212m i n m a x V P K K K K A m ?-?? ? ??++= 式中: min A —最小截面积(对于渐缩喷管即为出口处的流通截面积;对于缩放喷管即为喉部的面积。本实验台的两种喷管 最小截面积均为11.44)。 3.气体在喷管中的流动 (1)渐缩喷管 渐缩喷管因受几何条件(dA<0)的限制。有公式可知:气体流速只能等于或低于音速(a C ≤);出口截面的压 力只能高于或等于临界压力(c P P ≥2);通过喷管的流量只能等于或小于最大流量(max m m =)。 (2)缩放喷管 缩放喷管的喉部dA=0,因而气流可达到音速(c=a );扩大段dA>0,出口截面处的流速可超音速(c>a ),其压力可低于临界压力(P2

第1章 《工程热力学》实验(第四版)

第一章 《工程热力学》实验 §1-1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及P-V-T 关系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目的: 1.巩固工质热力学状态及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理论知识,掌握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2.熟悉部分热工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如活塞式压力计、恒温水浴等),加深对饱和状态、临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今后研究新工质的状态变化规律奠定基础。 任务: 1.测定CO 2的t v p --关系,在v p -坐标中绘出几种等温曲线,与标准实验曲线及克拉贝龙方程和范得瓦尔方程的理论计算值相比较并分析差异原因。 2.观察临界状态,测定CO 2的临界参数(c c c t v p 、、),将实验所得的c v 值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范得瓦尔方程的理论计算值作一比较,简述其差异原因。 3.测定CO 2在不同压力下饱和蒸气和饱和液体的比容(或密度)及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对应关系。 4.观察凝结和汽化过程及临界状态附近汽液两相模糊的现象。 二、实验原理 1.实际气体在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以近似地认为理想气体,并遵循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mRT pV = (1) 式中 p ―绝对压力(Pa ) V ―容积(m 3) T ―绝对温度(K) m ―气体质量(kg) R ―气体常数, 2CO R =8.314/44=0.1889(kJ/kg ·K) 实际气体中分子力和分子体积,在不同温度压力范围内,这两个因素所引起的相反作用按规定是不同的,因而,实际气体与不考虑分子力、分子的体积的理想气体有一定偏差。1873年范得瓦尔针对偏差原因提出了范得瓦尔方程式: (2) 或 0)(2 3=+++-b av v RT bp pv (3) 式中 a ―比例常数, c c p RT a ) (272 =; 2 /v a ―分子力的修正项; RT b v v a p =-+))((2

热力学实验.

工程热力学实验 一、热力设备认识 (时间:第7周周二3、4节;地点:工科D504)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热力设备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及各部件的用途; 2. 认识热力设备在工程热力学中的重要地位、热功转换的一般规律以及热力设备与典型热力循环的联系。 二、热力设备在工程热力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工程热力学主要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和工质的热力性质的一门科学,这就必然要涉及一些基本的热力设备(或称热动力装置),如内燃机、制冷机、藩汽动力装置、燃气轮机等。了解这些热力设备的基本原理、主要结构、和各部件的功能,对正确理解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十分必要。工程热力学中涉及的各循环都是通过热力设备来实现的,如活塞式内燃机有三种理想循环: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蒸汽动力装置有朗肯循环;燃气轮机有定压加热循环和回热循环;制冷设备有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蒸汽喷射制冷循环等。卡诺循环则是由两个定温和两个绝热过程所组成的可逆循,具有最高的热效率,它指出了各种热力设备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方向。因此,对这些热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一些抽象概念有一个感性认识,能够加深对热力学基本定律的理解,掌握一些重要问题(如可逆和不可逆)的实质,有助于学好工程热力学这门课程。 三、各种热力设备的基本结构与原理 1.内燃机 内燃机包括柴油机和汽油机等,是-种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的动力机械。以二冲程柴油机为例,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内燃机结构图 内燃机的工质为燃料燃烧所生成的高温燃气。根据燃料开始燃烧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点燃式和压燃式,点燃式是在气缸内的可燃气体压缩到一定压力后由电火花点燃燃烧;压燃式是气缸内的空气经压缩其温度升高到燃料自燃温度后,喷入适量燃料,燃料便会自发地燃烧。压燃式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吸气、压缩、燃烧、膨胀及排气几个阶段。吸气开始时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把空气吸入气缸。活塞到达下死点时进气门关闭而吸气过程结束。进气门和排气门同时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缸内空气,空气温度与压力不断升高,直到活塞到达上死点时,压缩过程结束。这时气缸内空气温度已超过燃料自燃温度,向气缸内喷入适量燃料,燃料便发生燃烧。燃烧过程进行的很快,接着是高温燃气发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带动曲轴作出机械功。活塞到达下死点时,排气门打开,气缸内的高温高压燃气通过排气门排至大气,活塞又向上运动将气缸内的剩余气体推出气缸,活塞到达上死点时排气过程结束,完成一个循环。当活塞再一次由上死点向下运动时重新开始一个循环。这样通过气缸实现了燃料的化学能变为热能,热能又变为机械能的过程。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基本上与柴油机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汽油机的汽油预先在化油器内蒸发汽化并和空气混合后一起吸入气缸,压缩过程结束后由电火花点燃燃烧。其它过程与柴油机完全相同。 内燃机是主要用在工程机械、船舶和航空等领域,以及海上采油平台用内燃机发电。 汽油机的总体构造分为基本机构和辅助系统,如图2所示。 基本机构包括: 曲柄连杆机构:气缸盖、气缸体、曲轴箱、活塞、连杆和曲轴,其功用是将燃料的热能

工程热力学课后答案

《工程热力学》沈维道主编第四版课后思想题答案(1?5章)第1章基本概念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将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否。当一个控制质量的质量入流率与质量出流率相等时(如稳态稳流系统),系统内的质量将保持恒定不变。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不可能是绝热系。这种观点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绝热系”指的是过程中与外界无热量交换的系统。热量是指过程中系统与外界间以热的方式交换的能量,是过程量,过程一旦结束就无所谓“热量”。物质并不“拥有”热量。一个系统能否绝热与其边界是否对物质流开放无关。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的概念均指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平衡状态要求的是在没有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而平衡状态则一般指在外界作用下保持不变,这是它们的区别所在。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在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二P b P e (P P b) ;P = P b - P v (P :: P b)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压? 答:可能会的。因为压力表上的读数为表压力,是工质真实压力与环境介质压力之差。环境介质压力,譬如大气压力,是地面以上空气柱的重量所造成的,它随着各地的纬度、高度和气候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即使工质的绝对压力不变,表压力和真空度仍有可能变化。 “当地大气压”并非就是环境大气压。准确地说,计算式中的Pb应是“当地环境介质”的压力,而不是随便任何其它 意义上的“大气压力",或被视为不变的“环境大气压力”。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温度计对温度的测量建立在热力学第零定律原理之上。它利用了“温度是相互热平衡的系统所具有的一种同一热力性质”,这一性质就是“温度”的概念。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由选定的任意一种测温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采用任意一种温度标定规则所得到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由于经验温标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当选用不同测温物质制作温度计、采用不同的物理性质作为温度的标志来测量温度时,除选定的基准点外,在其它温度上,不同的温度计对同一温度可能会给出不同测定值(尽管差值可能是微小的),因而任何一种经验温标都不能作为度量温度的标准。这便是经验温标的根本缺点。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答:分两种不同情况:⑴若系统原本不处于平衡状态,系统内各部分间存在着不平衡势差,则在不平衡势差的作用下,各个部分发生相互作用, 系统的状态将发生变化。例如,将一块烧热了的铁扔进一盆水中,对于水和该铁块构成的系统说来,由于水和铁块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别,起初系统处于热不平衡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无需外界给予系统任何作用,系统也会因铁块对水放出热量而发生状态变化:铁块的温度逐渐降低,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最终系统从热不平衡的状态过渡到一种新的热平衡状态;⑵若系统原处于平衡状态,则只有在外界的作用下(作功或传热)系统的状态才会发生变。 &图1-16a、b所示容器为刚性容器:⑴将容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装气体, 一部分抽 成真空,中间是隔板。若突然抽去隔板,气体(系统)是否作功?⑵设真空部分装 有许多隔板,每抽去一块隔板让气体先恢复平衡再抽去一块, 问气体係统)是否作功? 图1-16 .吾苦翹E附團 ⑶上述两种情况从初态变化到终态,其过程是否都可在P-V图上表示? 答:⑴;受刚性容器的约束,气体与外界间无任何力的作用,气体(系统)不对外界作功; ⑵b情况下系统也与外界无力的作用,因此系统不对外界作功;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热力学A》(含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242025 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A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A 开课学期:4 学时/学分:54 / 4 (其中实验学时:6 )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开课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汽车发动机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方向) 选用教材:陈贵堂《工程热力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主要参考书: 1.陈贵堂王永珍《工程热力学学习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华自强张忠进《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沈维道,蒋智敏,童钧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曾丹苓,敖越,张新铭,刘朝编.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严家马录.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执笔人:王永珍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该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未来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石。通过它的认真学习可以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同时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关于能量转换规律及能量有效利用的基本理论、树立合理用能思想,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对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同时学生还可了解并掌握一种新的理论方法体系——外界分析法(The Surrounding Analysis Method, SAM),有利与开阔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工程中有关热工问题的判断、估算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与素质,为将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参加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绪论introduction(1学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SAM体系的逻辑结构及其主要特点。 一、热力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分类Definition, Purpose, Classification 二、本门课的主要内容Contents 三、本门课的理论体系theory systems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定义Basic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3学时,重点) 1-1 热力学模型The Thermodynamic Model of the SAM System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热力学系统、边界、外界等概念,了解并重点掌握外界分析法的基本热力学

喷管特性实验 (2)

喷管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喷管中气流的基本规律,加深对临界压力、临界流速与最大流量等喷管临界参数的理解。 2、比较熟练地掌握压力、压差及流量的测量方法。 3、重要概念1的理解:应明确在渐缩喷管中,其出口处的压力不可能低于临界压力,流速不可能高于音速,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 4、重要概念2的理解:应明确在缩放喷管中,其出口处的压力可以低于临界压力,流速可高于音速,而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 二、实验装置 整个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台、真空泵(规格为1401型,排气量3200L/min)。实验台由进气管、孔板流量计、喷管、测压探针、真空表及其移动机构、调节阀、真空罐等几部分组成,如图6-4所示。 图6-4 喷管实验台 1-进气管;2-空气吸气口;3-孔板流量计;4-U形管压差计;5-喷管; 6-三轮支架;7- 测压探针; 8-可移动真空表; 9-位移螺杆机构及位移传感器; 10-背压真空表;11-背压用调节阀;12-真空罐;13-软管接头;14-仪表箱;15-差压传感器;16-被压传感器;17-移动压力传感器 进气管为φ57×3、5无缝钢管,内径φ50。空气从吸气口入进气管,流过孔板流量计。孔板孔径φ7,采用角接环室取压。流量的大小可从U形管压差计或微压

传感器读出。喷管用有机玻璃制成,配有渐缩喷管与缩放喷管各一只。根据实验的要求,可松开夹持法兰上的固紧螺丝,向左推开进气管的三轮支架,更换所需的喷管。喷管各截面上的压力就是由插入喷管内的测压探针(外径φ1、2)连至“可移动真空表”测得,由于喷管就是透明的,测压探针上的测压孔(φ0、5)在喷管内的位置可从喷管外部瞧出,它们的移动通过螺杆机构移动,标尺或位移传感器实现测量读数。喷管的排气管上还装有“背压真空表”,其压力大小用背压调节阀进行调节。真空罐直径φ400,起稳定压力的作用。罐的底部有排污口,供必要时排除积水与污物之用。为减小震动,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用软管连接。 在实验中必须测量四个变量,即测压孔在喷管内的不同截面位置X 、气流在该截面上的压力P 、背压P b 、流量m,这些量可分别用位移指针的位置、可移动真空 表、背压真空表以及U 形管压差计的读数来显示。 实验装置特点: 1、可方便地装上渐缩喷管或缩放喷管,观察气流沿喷管各截面的压力变化。 2、可在各种不同工况下(初压不变,改变背压),观察压力曲线的变化与流量的变化,从中着重观察临界压力与最大流量现象。 3、除供定性观察外,还可作初步的定量实验。压力测量采用精密真空表,精度0、4级。流量测量采用低雷诺数锥形孔板流量计,适用的流量范围宽,可从流量接近为零到喷管的最大流量,精度优于2级。 4、采用真空泵为动力,大气为气源。具有初压初温稳定,操作安全,功耗与噪声较小,试验气流不受压缩机械的污染等优点。喷管用有机玻璃制作,形象直观。 5、采用一台真空泵,可同时带两台实验台对配给的渐缩、缩放喷管做全工况观测。因装卸喷管方便,本实验台还可用作其她各种流道喷管与扩压管的实验。 三、实验原理 1、喷管中气流的基本规律 (1)由能量方程: 221dc dh dq += 及 dp dh dq ν-= 可得 cdc dp =-ν 可见,当气体流经喷管速度增加时,压力必然下降。 (2)由连续性方程: 有 及过程方程 常数=k p ν 常数=?=??????=?=?νννc A c A c A 222111c dc d A dA -=νν

喷管特性实验教学教材

喷管特性实验

喷管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喷管中气流的基本规律,加深对临界压力、临界流速和最大流量等喷管临界参数的理解。 2.比较熟练地掌握压力、压差及流量的测量方法。 3.重要概念1的理解:应明确在渐缩喷管中,其出口处的压力不可能低于临界压力,流速不可能高于音速,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 4.重要概念2的理解:应明确在缩放喷管中,其出口处的压力可以低于临界压力,流速可高于音速,而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 二、实验装置 整个实验装置包括实验台、真空泵(规格为1401型,排气量3200L/min)。实验台由进气管、孔板流量计、喷管、测压探针、真空表及其移动机构、调节阀、真空罐等几部分组成,如图6-4所示。 图6-4 喷管实验台 1-进气管;2-空气吸气口;3-孔板流量计;4-U形管压差计;5-喷管; 6-三轮支架;7- 测压探针; 8-可移动真空表; 9-位移螺杆机构及位移传感器; 10-背压真空表;11-背压用调节阀;12-真空罐;13-软管接头;14-仪表箱;15-差压传感器;16-被压传感器;17-移动压力传感器 进气管为φ57×3.5无缝钢管,内径φ50。空气从吸气口入进气管,流过孔板流量计。孔板孔径φ7,采用角接环室取压。流量的大小可从U形管压差计或微

压传感器读出。喷管用有机玻璃制成,配有渐缩喷管和缩放喷管各一只。根据实验的要求,可松开夹持法兰上的固紧螺丝,向左推开进气管的三轮支架,更换所需的喷管。喷管各截面上的压力是由插入喷管内的测压探针(外径φ1.2)连至“可移动真空表”测得,由于喷管是透明的,测压探针上的测压孔(φ 0.5)在喷管内的位置可从喷管外部看出,它们的移动通过螺杆机构移动,标尺或位移传感器实现测量读数。喷管的排气管上还装有“背压真空表”,其压力大小用背压调节阀进行调节。真空罐直径φ400,起稳定压力的作用。罐的底部有排污口,供必要时排除积水和污物之用。为减小震动,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用软管连接。 在实验中必须测量四个变量,即测压孔在喷管内的不同截面位置X 、气流在该截面上的压力P 、背压P b 、流量m ,这些量可分别用位移指针的位置、可移动 真空表、背压真空表以及U 形管压差计的读数来显示。 实验装置特点: 1.可方便地装上渐缩喷管或缩放喷管,观察气流沿喷管各截面的压力变化。 2.可在各种不同工况下(初压不变,改变背压),观察压力曲线的变化和流量的变化,从中着重观察临界压力和最大流量现象。 3.除供定性观察外,还可作初步的定量实验。压力测量采用精密真空表,精度0.4级。流量测量采用低雷诺数锥形孔板流量计,适用的流量范围宽,可从流量接近为零到喷管的最大流量,精度优于2级。 4.采用真空泵为动力,大气为气源。具有初压初温稳定,操作安全,功耗和噪声较小,试验气流不受压缩机械的污染等优点。喷管用有机玻璃制作,形象直观。 5.采用一台真空泵,可同时带两台实验台对配给的渐缩、缩放喷管做全工况观测。因装卸喷管方便,本实验台还可用作其他各种流道喷管和扩压管的实验。 三、实验原理 1、喷管中气流的基本规律 (1)由能量方程: 221dc dh dq += 及 dp dh dq ν-= 可得 cdc dp =-ν 可见,当气体流经喷管速度增加时,压力必然下降。 (2)由连续性方程: 常数=?=??????=?=?ν ννc A c A c A 222111

高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以下为《高等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思考题(大学 单春贤)答案,该答案由多人完成,可能不完全并不保证正确率。答案仅供参考。 高等工程热力学 1、稳定态:当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存在是外界遗留下有限变化的作用时,不会发生有限状态变化的系统状态。处于稳定态的系统,只要没有受到是外界留下有限变化的作用,就不可能产生有限速率的状态变化。 平衡态:当系统的各个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化,且系统与外界不存在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则系统达到平衡态。 联系:稳定平衡态:一个约束系统,当只容许经历在外界不留下任何净影响的过程时,从一个给定的初始容许态能够达到唯一的一个稳定态。 区别:平衡是不存在各种势差;而稳定是状态不随时间变化。 如果一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已处于稳定态,该系统不一定处于平衡态。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表述:加给热力系的热量,等于热力系的能量增量与热力系对外作功之和。dW dE Q +=d ;在热力系统的两个给定稳态之间进行的一切绝热过程的功都是相同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表述:克劳修斯说: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导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即热从低温物体不可能自发地传给高温物体。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火用、火无表述:在任何过程中,火用和火无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火用、火无表述:若是可逆过程,则火用保持不变;若是不可逆过程,则部分转化为火无,火无不能转化为火用。 3、处于稳定态的系统,只要没有受到使外界留下有限变化的作用,就不可能产生有限速率的状态变化。当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存在使外界遗留下有限变化的作用时,不会发生有限状态变化的系统状态。重物下落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速率发生变化,若不对外界产生影响,则过程不可能实现。 4、(1)(P,V,P'',V'')0AC F = ''''P V PV nbP =- (P',V',P'',V'')0BC F = ''' '''''' P V V P V V nB = + ''(P,V,P'')'' AC PV nbP V f P -= = '''''(P',V',P'')(V'nB')P''BC P V V V f = =+ 合并消去''V (P,V,P'')(P',V',P'')AC BC f f = 即 ''' ''(V'nB')P'' PV nbP P V V P -=+ (*)

工程热力学实验报告

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 实验报告

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水的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加深对饱和状态的理解。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掌握饱和蒸汽P-t关系图表的编制方法。 3、学会压力表和调压器等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原理 456 7 1. 开关 2. 可视玻璃 3. 保温棉(硅酸铝) 4. 真空压力表(-0.1~1.5MPa) 5. 测温管 6. 电压指示 7. 温度指示8. 蒸汽发生器9. 电加热器10. 水蒸汽11.蒸馏水12. 调压器 图1 实验系统图 物质由液态转变为蒸汽的过程称为汽化过程。汽化过程总是伴随着分子回到液体中的凝结过程。到一定程度时,虽然汽化和凝结都在进行,但汽化的分子数与凝结的分子数处于动态平衡,这种状态称为饱和态,在这一状态下的温度称为饱和温度。此时蒸汽分子动能和分子总数保持不变,因此压力也确定不变,称为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关系一一对应。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将调压器指针调至零位,接通电源。 3、将调压器输出电压调至200V,待蒸汽压力升至一定值时,将电压降至30-50V保温(保温电压需要随蒸汽压力升高而升高),待工况稳定后迅速记录水蒸汽的压力和温度。 4、重复步骤3,在0~4MPa(表压)范围内实验不少于6次,且实验点应尽量分布均匀。 5、实验完毕后,将调压器指针旋回至零位,断开电源。 6、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

四、数据记录 五、实验总结 1. 绘制P-t关系曲线将实验结果绘在坐标纸上,清除偏离点,绘制曲线。

热工学实验

实验十 渐缩(缩放)喷管内压力分布和流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并加深对喷管中的气流基本规律的理解,树立临界压力,临界流速,最大流量等喷管临界参数的概念,把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结合起来。 2.对喷管中气流的实际复杂过程有概略的了解。 3.通过渐缩喷管气流特性的观测,要明确:在渐缩喷管中压力不可能低于临界压力,流速不可能高于音速,流量仍不能大于最大流量。 4.根据实验条件,计算喷管(最大)流量的理论值,并与实侧值进行对比。 二、实验设备 本设备由2x 型真空泵,PG -Ⅲ型喷管(见图10-1)和计算机(控制与显示设备)构成。由于真空泵的抽吸,空气自吸气口2进入进气管1,流过孔板流量计3,流量的大小可以从U 型管压差计4读出。喷管5用有机玻璃制成,有渐缩、缩放两种型式(见图10-2、10-3),可根据实验要求,松开夹持法兰上的螺丝,向右推开进气管的三轮支架6,更换所需的喷管。喷管各截面上的压力是由插在其中,外径0.2mm 的测压探针连至可移动真空表8测得,探针的顶封死,中段开有测压小孔,摇动手轮——螺杆机构9,即可移动探针,从而改变测压小孔在喷管中的位置,实现对喷管不同截面的压力测量。在喷管的排气管上装有背压真空表10,排气管的下方为真空罐12,起稳定背压的作用,背压的高低用调节阀11调节。罐前的调节阀用作急速调节,罐后的调节阀作缓慢调节,为减少震动,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用软管13连接。 在实验中必须观测四个变量:(1)测压孔所在截面至喷管进口的距离x ;(2)气流在该截面上压力P ;(3)背压P b ;(4)流量m 。这些变量除可分别用位移指针的位置、移动真空表,背压真空表及 U 形管压差计的读数来显示读出外,还可分别用位移电位器、负压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把它们转换为电信号,由计算机显示并绘出实验曲线。位移电位器将在螺杆之旁,它实际上是一只滑杆变阻器。负压传感器和压差传感器分别装在真空表和U 形管压差计附近,其内部结构为一直流电桥,压力和压差改变时将改变电桥中两臂的电阻,从而获得电桥的不平衡电压输出。为了使这些传感器可靠而稳定地工作,都由直流稳压电源供电。 三、实验原理 1.喷管中气流的基本规律 气流在喷管中稳定流动后,喷管任何截面上的质量流量m 均相等,有连续性方程: M= 2 2 21 1 1C A C A AC υυυ = = =定值,[kg/s] (10-1) 式中:A —— 截面积[m 2] C —— 气体流速[m/ s] υ —— 气体比容[m 3/kg] 下标1—— 喷管进口 下标2——喷管出口 气体在喷管中作绝热膨胀,C 1<C 2,工质为理想流体时,喷管的理论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121 1 22 12112 2 2 2k k k p p p p p k k A C A m +-?-== υυ (10-2) 式中: k —— 绝热指数,对于空气k=1.4 P 1 —— 喷管进口压力(初压) [N/ m 2] P 2 —— 喷管出口压力 [N/ m 2] 喷管中气体状态参数P 、υ和流动参数C 的变化规律和流通截面积A 的变化以及喷管

工程热力学课后作业答案chapter7

7-1当水的温度t=80℃,压力分别为0.01、0.05、0.1、0.5及1MPa 时,各处于什么状态并求出该状态下的焓值。 解:查表知道t=80℃时饱和压力为0.047359MPa。 因此在0.01、0.05、0.1、0.5及1MPa时状态分别为过热、未饱和、未饱和,未饱和、未饱和。焓值分别为2649.3kJ/kg,334.9 kJ/kg,335 kJ/kg,335.3 kJ/kg,335.7 kJ/kg。 7-2已知湿蒸汽的压力p=1MPa干度x=0.9。试分别用水蒸气表和h-s 图求出h x,v x,u x,s x。 解:查表得:h``=2777kJ/kg h`=762.6 kJ/kg v``=0.1943m3/kg v`=0.0011274 m3/kg u``= h``-pv``=2582.7 kJ/kg u`=h`-pv`=761.47 kJ/kg s``=6.5847 kJ/(kg.K) s`=2.1382 kJ/(kg.K) h x=xh``+(1-x)h`=2575.6 kJ/kg v x=xv``+(1-x)v`=0.1749 m3/kg u x=xu``+(1-x)u`=2400 kJ/kg s x=xs``+(1-x)s`=6.14 kJ/(kg.K) 7-3在V=60L的容器中装有湿饱和蒸汽,经测定其温度t=210℃,干饱和蒸汽的含量m v=0.57kg,试求此湿蒸汽的干度、比容及焓值。解:t=210℃的饱和汽和饱和水的比容分别为: v``=0.10422m3/kg v`=0.0011726 m3/kg

h``=2796.4kJ/kg h`=897.8 kJ/kg 湿饱和蒸汽的质量:x m m v = `)1(``v x xv m V -+= 解之得: x=0.53 比容:v x =xv``+(1-x)v`=0.0558 m 3/kg 焓:h x =xh``+(1-x)h`=1904kJ/kg 7-4将2kg 水盛于容积为0.2m 3的抽空了的密闭刚性容器中,然后加热至200℃试求容器中(1)压力;(2)焓;(3)蒸汽的质量和体积。 解:(1)查200℃的饱和参数 h``=2791.4kJ/kg h`=852.4 kJ/kg v``=0.12714m 3/kg v`=0.0011565m 3/kg 饱和压力1.5551MPa 。 刚性容器中水的比容: 2 2.0=v =0.1 m 3/kg

喷管特性实验

压传感器读出。喷管用有机玻璃制成,配有渐缩喷管和缩放喷管各一只。根据实验的要求,可松开夹持法兰上的固紧螺丝,向左推开进气管的三轮支架,更换所需的喷管。喷管各截面上的压力是由插入喷管内的测压探针(外径φ1.2)连至“可移动真空表”测得,由于喷管是透明的,测压探针上的测压孔(φ0.5)在喷管内的位置可从喷管外部看出,它们的移动通过螺杆机构移动,标尺或位移传感器实现测量读数。喷管的排气管上还装有“背压真空表”,其压力大小用背压调节阀进行调节。真空罐直径φ400,起稳定压力的作用。罐的底部有排污口,供必要时排除积水和污物之用。为减小震动,真空罐与真空泵之间用软管连接。在实验中必须测量四个变量,即测压孔在喷管内的不同截面位置X、气流在该 、流量m,这些量可分别用位移指针的位置、可移动真截面上的压力P、背压P b 空表、背压真空表以及U形管压差计的读数来显示。 实验装置特点: 1.可方便地装上渐缩喷管或缩放喷管,观察气流沿喷管各截面的压力变化。 2.可在各种不同工况下(初压不变,改变背压),观察压力曲线的变化和流量的变化,从中着重观察临界压力和最大流量现象。 3.除供定性观察外,还可作初步的定量实验。压力测量采用精密真空表,精度0.4级。流量测量采用低雷诺数锥形孔板流量计,适用的流量范围宽,可从流量接近为零到喷管的最大流量,精度优于2级。 4.采用真空泵为动力,大气为气源。具有初压初温稳定,操作安全,功耗和噪声较小,试验气流不受压缩机械的污染等优点。喷管用有机玻璃制作,形象直观。 5.采用一台真空泵,可同时带两台实验台对配给的渐缩、缩放喷管做全工况观测。因装卸喷管方便,本实验台还可用作其他各种流道喷管和扩压管的实验。 三、实验原理 1、喷管中气流的基本规律 (1)由能量方程: 及 可得 可见,当气体流经喷管速度增加时,压力必然下降。 (2)由连续性方程: 有 及过程方程

工程热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版(完整版)

2-2.已知2N 的M =28,求(1)2N 的气体常数;(2)标准状态下 2 N 的比容和密度;(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Mv 。 解:(1)2N 的气体常数 28 8314 0= = M R R =296.9)/(K kg J ? (2)标准状态下2N 的比容和密度 101325 2739.296?= =p RT v =0.8kg m /3 v 1= ρ=1.253 /m kg (3) MPa p 1.0=,500=t ℃时的摩尔容积 Mv Mv = p T R 0=64.27kmol m /3 2-3.把CO 2压送到容积3m 3的储气罐里,起始表压力 301=g p kPa ,终了表压力3.02=g p Mpa , 温度由t1=45℃增加到t2=70℃。试求被压入的CO 2的质量。当地大气压B =101.325 kPa 。 解:热力系:储气罐。 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压送前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1 1 11RT v p m = 压送后储气罐中CO 2的质量 2 222RT v p m = 根据题意 容积体积不变;R =188.9 B p p g +=11 (1) B p p g +=22 (2) 27311+=t T (3) 27322+=t T (4) 压入的CO 2的质量 )1 1 22(21T p T p R v m m m -= -= (5) 将(1)、(2)、(3)、(4)代入(5)式得 m=12.02kg 2-5当外界为标准状态时,一鼓风机每小时可送300 m 3的空气,如外界的温度增高到27℃,大气压降 低到99.3kPa ,而鼓风机每小时的送风量仍为300 m 3,问鼓风机送风量的质量改变多少? 解:同上题 1000)273 325.1013003.99(287300)1122(21?-=-= -=T p T p R v m m m =41.97kg 2-6 空气压缩机每分钟自外界吸入温度为15℃、压 力为0.1MPa 的空气3 m 3,充入容积8.5 m 3的储气 罐内。设开始时罐内的温度和压力与外界相同,问 在多长时间内空气压缩机才能将气罐的表压力提高到0.7MPa ?设充气过程中气罐内温度不变。 解:热力系:储气罐。 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第一种解法:

【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 喷管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并进一步加深对喷管中气流基本规律的理解,树立临界压力、临界流速和最大流量等喷管临界参数的概念; 2、比较熟练地掌握用热工仪表测量压力(负压)、压差及流量的方法; 3、明确在渐缩喷管中,其出口处的压力不可能低于临界压力,流速不可能高于音速,流量不可能大于最大流量。 二、实验装置 喷管实验台 1.进气管 2.空气吸气口 3.孔板流量计 4.U形管压差计 5.喷管 6.支架 7.测压探压针 8.可移动真空表 9.手轮螺杆机构10.背压真空表11.背压用调节阀12.真空罐13.软管接头 渐缩喷管 三、实验原理 1、喷管中气流的基本规律

,来流速度,喷管为渐缩喷管. 2、气流动的临界概念 当某一截面的流速达到当地音速(亦称临界速度)时,该截面上的压力称为临界压力()。临界压力与喷管初压()之比称为临界压力比,有: 当渐缩喷管出口处气流速度达到音速,通过喷管的气体流量便达到了最大值(),或称为临界流量。可由下式确定: 式中:—最小截面积(本实验台的最小截面积为:19.625 mm2)。 3、气体在喷管中的流动 渐缩喷管因受几何条件的限制,气体流速只能等于或低于音速();出口截面的压力只能高于或等于临界压力();通过喷管的流量只能等于或小于最大流量()。根据不同的背压(),渐缩喷管可分为三种工况: A—亚临界工况(),此时m<, B—临界工况(),此时m=, C—超临界工况(),此时m, 四、操作步骤

1、用“坐标校准器”调好“位移坐标板”的基准位置; 2、打开罐前的调节阀,将真空泵的飞轮盘车一至二圈。一切正常后,全开罐后调节阀,打开冷却水阀门。而后启动真空泵; 3、测量轴向压力分布:用罐前调节阀调节背压至一定值(见真空表读数),并记录;然后转动手轮,使测压探针向出口方向移动。每移动5mm便停顿下来,记录该点的位置及相应的压力值,一直测至喷管出口之外; 4、流量的测量:把测压探针的引压孔移至出口截面之外,打开罐后调节阀,关闭罐前调节阀,启动真空泵,然后用罐前调节阀调节背压,每次改变50mmHg柱,稳定后记录背压值和U形管差压计的读数。当背压升高到某一值时,U形管差压计的液柱便不再变化(即流量达到了最大值),此后尽管不断提高背压,但U形管差压计的液柱仍保持不变; 5、打开罐前调节阀,关闭罐后调节阀,让真空罐充气;3分钟后停真空泵并立即打开罐后调节阀,让真空泵充气(目的是防止回油),最后关闭冷却水阀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