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象劳动。(3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分)

21、哲学是各门科学的总和。错误。(3)哲学作为理论化的世界观,乃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各门科学的简单相加。(3)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且给它们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

22、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3分)意识在本质上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2分)并非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思想也反映客观存在,只不过它是歪曲的反映。(3分)

23、劳动和劳动力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错误。(3分)劳动力是存在于人身上的劳动能力,即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2分)劳动是劳动能力的耗费和发挥,劳动的存在必须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条件。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成为商品。(3分)

22、错误的思想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3分)因为意识在本质上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3分)只不过有正确反映与错误反映之分。(2分)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正确。(3)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大多是自发的、朴素的和零散的;世界观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采取系统的、概论逻辑的形式,才构成哲学。(3)

22、错误的思想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应。错误。(3分)意识在本质上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2分)并非只有正确的思想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思想也反映客观存在,只不过它是歪曲的反映。(3分)

23、劳动力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成为商品。错误。(3分)劳动力是存在于人身上的劳动能力,即脑力和体力的总和。(2分)劳动力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即在劳动者是自由人,并且自由得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商品。(3分)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错误。(3分)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彻底否定传统文化,乃是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2分)

22、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因为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错误。(3分)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有制约和影响作用,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但不决定社会性质。(5分)

2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错误。(3分)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而不是供求关系。(2分)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1分) 但商品的价格会受到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而围绕价值波动。(2分 )

24、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3分)(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3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2分)

25、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科学技术在应用于生产过程之前,是一种知识形态的东西,还不是现实的生产力。(2分)当它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时候,就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去。导致生产工具的变革,导致劳动对象的扩大,导致劳动者生产经验和技能的提高,从而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的生产力。(3分)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科学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先导和基础,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分)

26、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答: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分)其原因是:(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2分)(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2分)(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分)

24、简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2分)这表现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分)(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分)(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分)

25、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分)

26、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第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3分)第二,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分)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分)

24、简述世界的物质同一性原理。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本质或本原的问题。(2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即不依赖于意识并被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分)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3分)

25、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变革。(4分)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4分)

26、简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3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3分)

2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是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

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3分)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分)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分)

2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2分)真理的本性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仅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的真理性,检验标准必须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3分)实践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从而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分)

24、什么是质变和量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4分)

二者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4分)

25、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3分)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到理性认识(3分)最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2分)

25、怎样理解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2分)这是因为:(1)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2分)(2)它决定着社会性质及其面貌,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全部过程;(2分)(3)它的变革和发展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着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化。(2分)

26、简述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4分)其表现是多样的: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4分)

27、试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同一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联系和相互吸引的关系和趋势,表现为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依存、共处一个统一体中和相互贯通、转化。矛盾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相互分离的关系和趋势。同一性之中包含斗争性,为斗争性所制约;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两者同时共存。斗争性一定要贯彻下去,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8分)

(2)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是根本对立的,存在着绝对的斗争性。资本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基础上的剥削制度,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处统治地位,在政治上是资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两个阶级、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斗争仍然是现时代的本质内容。(2分)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又存在着同一性。两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渗透着资本主义因素,反之亦然。两者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利用和相互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对这种同一性的利用。两者之间又相互贯通和转化,资本主义最终必然转化为社会主义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和趋势。(3分)

28、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理,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指活劳动,即劳动力本身的消耗。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当生产要素与活劳动相结合进行生产时,生产要素的原有价值通过活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不发生价值增值,即不创造价值,它只是价值创造的条件。(5分)

(2)知识是人类社会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它们是脑力劳动的结果。知识创造价值的观点是不对的,具体说来:(2分)

第一,知识技术产品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只能通过人的脑力劳动被保存被转移,而不能自身创造出价值来。知识在发挥作用时,首先是通过学习教育培训把知识转化为劳动者的技能,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再把这种技能转化为知识劳动,通过知识劳动创造价值。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能使价值总量大大增加,而这增加的价值总量是科技人员的复杂劳动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由技术和知识自身创造出来的。(3分)

第二,科学技术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之所以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因为科技和知识的运用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活劳动的复杂性,从而使人类的劳动不断地起着自乘的作用。所以,直接创造价值的是人类的活劳动,而不是科技和知识本身。如果说有变化的话,那就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条件下,价值的源泉在于高级复杂和高效率的活劳动。(3分)

第三,说科技和知识本身不创造价值,并不等于否认科技和知识对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科技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不仅是创造更多的使用价值的前提,而且也是创造出更多价值的必要条件。科技和知识对价值创造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不能赋予它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3分)

29、试论我们为什么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政权,建立起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须有充分的估计。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这就决定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4分)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胜利,发展公有经济,改造小农经济,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民主不可能一开始就尽善尽美,其建设受到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严重制约,在这一过程中,将面临许多困难,同样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4分)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就处于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国际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进攻主要是武力方式,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有了长足进步之后,进攻的方式则往往转变为以和平演变为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处

于低潮,国际资本主义则因为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科技革命和在国际市场上攫取的巨额利润,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面临更大的挑战。(4分)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在社会主义进程中,发生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制度本书,而相当程度上在于人们没有认识和掌握规律。实践已经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试图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也是有害的,执政的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4分)

27、试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矛盾的普遍性,又叫矛盾的共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的特殊性,又叫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自己的特点。(4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首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其一,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其二,共性比个性更深刻、更抽象,个性比共性更具体、更丰富。所以二者不能等同、相互代替。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统一。其一,矛盾的普遍性只能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其二,个性都是包含共性的个性。其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6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是矛盾普遍性,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国具体国情是矛盾特殊性,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践、具体国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则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产物、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引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6分)

28、试论述资本主义生产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分)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首先,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其次,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6分)

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工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4分)

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4分)

29、试论共产主义理想需要人们长期的、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但必须明确,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很长的甚至是充满曲折的历史过程,需要人们不断地为之努力奋斗。(3分)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需要很长的实践过程。(2分)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4分)

第三,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4分

懂得共产主义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就会避免急躁冒进的错误,同时反对共产主义“渺茫论”、“空想论”等,从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3分)

27、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有其所用,但也能用来杀人。结合爱因斯坦的观点,试论述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及其作用。爱因斯坦的观点说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具有两面性: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福人类,同时也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8分)

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既要受一定的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控制手段的影响,又要受到一定得主观条件,如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4)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消极作用日益暴露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改变和创造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以避免和消除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4)

28、试论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4分)

生产社会化表现为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社会化。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的社会化也相应地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所有。(4分)但是,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却使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极少数资本家手里,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4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了给社会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分)

29、试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断。马克思认为,到共产主义社会,不再有阶级和阶级的对立,那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分)

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全面的发展。(4分)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者说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那时,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人的发展的为代价。(4分)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4分)

旧式分工的消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2分)

27、试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这一原理对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生产力中包含着科学技术因素,科技进步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科技对社会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分)

科技并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不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但它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成为生产力发展首要的、巨大的推动力。(6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落实这一原理,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轨道上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发展。(6分)

28、试论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4分)

生产社会化表现为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社会化。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的社会化也相应地不断提高。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所有。(4分)但是,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却使越来越多的财富集中在极少数资本家手里,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4分)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了给社会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4分)

29、试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一些最基本方面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2分)

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与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会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6分)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亡,国家消失,消灭了三大差别。不仅社会是和谐的,而且社会与自然也达成了和谐。(4分)

第三,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地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的发展是全面的,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4分)

29、试论述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后人把这个论断简称为“两个必然”,也叫做“两个不可避免”。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依据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危机。这是我们在把握资本主义问题上的根本方面。(4分)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研究者们把这个论断简称为“两个决不会”。(4分)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珠联璧合,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完整论述。“两个决不会”告诉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4分)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科学地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4分)

27、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试联系这段话,论述科学技术革命变革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要点:

马克思这段话深刻地揭示出,科技革命是在历史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4分)

首先,科技革命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改变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劳动形式和社会经济结构。(4分)

其次,科技革命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往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了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创造性活动。(4分)

最后,科技革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使人们具有了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开阔了人们的视野。(4分)

28、试论述马克思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不同作用的揭示,并说明这种揭示的重要意义。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超过它原有的价值量(5分)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的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不但创造出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创造出剩余价值。(5分)

把资本区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不是生产资料创造的,而是由雇佣劳动者创造的。(6分)

29、试论述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的多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得到发展。(4分)

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4分)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是每一个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4分)

旧式分工的取消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自由时间的大大延长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4分)

27、四川省曾经搞过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按照矛盾分析法,如何处理这种事情?(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促进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6分)

医生和患者构成了一对矛盾,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存在着同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与疾病作斗争。以往的观念更多的只注意到二者的对立,而忽视了二者的同一关系。通过这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使医生认识到了二者的同一性,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加强了“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同时,这次活动也起到了缓和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促进了矛盾的转化和解决。(4分)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还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同时他还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双方的关系,容易使矛盾激化。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时,我们应该妥善解决,注重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创造一切条件,使矛盾向好的一面转化,防止矛盾激化。(6分)

28、有人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力劳动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体力劳动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所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过时了。根据你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没有过时。(2分)这是因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属于具体劳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力劳动在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还将越来越小,而脑力劳动占的比重还将越来越大。但是这种具体劳动形式的变化,只对使用价值即社会财富的创造有关系,而对价值的创造毫无关系。(7分)

价值的唯一来源是抽象劳动。只有抽象劳动才创造价值,具体劳动不创造价值。所谓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主要是指“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的说法完全是一种误解。(7分)

29、试论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社会经济制度,总是要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更是如此。(4分)这主要是因为:

(1)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必须是它的生产关系已经不可能继续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衰退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着部分调整,这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情况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有所缓和,从而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3分)

(2)、一种新社会制度要彻底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要求新社会制度比旧社会制度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迄今为止,脱胎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而且建立时间还很短暂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状况决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3分)

(3)、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各国社会主义革命条件成熟状况必然出现不平衡,特别是革命主观条件更是各国不同。正是革命条件成熟的不平衡、革命运动形势的高低潮相互交借,使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3分)

《机械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判断下列各题,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Ⅱ级机构的自由度不能大于2; 2、铰链四杆机构中,若存在曲柄,其曲柄一定是最短杆。 3、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过大时,机构易出现自锁现象。 4、国产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齿顶高等于法面齿顶高; 5、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都是间歇运动机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铰链四杆机构中,取( )杆作为机架,则可得到双摇杆机构。 A .最短杆; B .最短杆的对边; C .最长杆; D .连杆 2、下列为空间齿轮机构的是( )机构。 A .圆锥齿轮; B .人字齿轮; C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 D .直齿圆柱齿轮 3、表征蜗杆传动的参数和几何尺寸关系的平面应为( )。 A .轴面; B .端面; C .中间平面; D .法面 4、在机构中原动件数目( )机构自由度时,该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大于等于 5、 作连续往复移动的构件,在行程的两端极限位置处,其运动状态必定是( )。 A .0=v ,0=a ; B .0≠v ,0=a ; C .0=v ,0≠a ; D .0≠v ,0≠a 。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为使凸轮机构结构紧凑,应选择较小的基圆半径,但会导致压力角_______ 。 2、构件是________的单元,而零件是制造的单元。 3、在摆动导杆机构中,导杆摆角 30ψ=,其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的值为_______。 4、在周转轮系中,兼有_______的齿轮称为行星轮。 5、平面定轴轮系传动比的大小等于_______ 。 四、分析简答题(40分) 1、(10分)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确定机构所含杆组的数目和级别,并判定机构的级别。机构中的原动件如图所示。 B A C 4 F E D H G ω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pdf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 1-1、自重为P=100kN的T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试求固定端A的约束力。 解:取T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q=60kN/m,2q=40kN/m,机翼重1p=45kN,发动机重2p=20kN,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用力1 偶矩M=。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F F F, 求:A,D处约束力. 12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求杆CD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端采用铰链约束,B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在节点E和G上分别作用载荷 F=10kN,G F=7 kN。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E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又EC=CK=FD=DM

2-2 杆系由铰链连接,位于正方形的边和对角线上,如图所示。在节点D沿对角线LD方向作用力D F。在节点C沿CH边铅直向下作用力F。如铰链B,L和H是固定的,杆重不计,求各杆的内力。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7、“出席会议的人有大学毕业的”与“出席会议的人有不是大学毕业的” ( ) A 、可同真,可同假 B 、不可同真,不可同假 C 、不可同真,可同假 D 、可同真,不可同假 8、以MAP 为大前提,SIM 为小前提的有效三段论推理,其结论是 ( ) A 、SAP B 、SEP C 、 SIP D 、SOP

(完整版)矿业大学机械原理期末考试试卷05-07

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原理期末考试试卷(2005.6) 班级姓名学号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采用飞轮进行机器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它可调节速度波动。 ①非周期;②周期性;③周期性与非周期性;④前面答案都不对 2.齿轮传动中,重合度越大。 ①模数越大;②齿数越多;③中心距越小 3.在加速度多边形中,连接极点至任一点的矢量,代表构件上相应点的加速度; 而连接其它任意两点间矢量,则代表构件上相应两点间的加速度。 ①合成;②切向;③法向;④相对;⑤绝对;⑥哥氏 4.在一对齿轮传动中,中心距加大,则啮合角;在齿轮齿条传动中齿条与齿轮距离加大时,则啮合角。 ①加大;②变小;③不变 5.直齿圆锥齿轮标准参数取在处;在对其进行强度计算时,取处对应的当量齿轮进行计算。 ①圆锥的小端;②圆锥的大端;③齿宽中点;④分度圆锥 6.当凸轮机构的从动件作简谐运动规律运动时,在凸轮机构中会产生冲击。 ①刚性;②柔性;③刚性和柔性

7.飞机着陆时起落架伸出后不会被压回,这是利用了。 ①自锁原理;②机构的死点位置;③机械锁合方法 8.曲柄滑块机构通过可演化成偏心轮机构。 ①改变构件相对尺寸;②改变运动副尺寸;③改变构件形状 9.设计连杆机构时,为了具有良好的传动条件,应使。 ①传动角大一些,压力角小一些;②传动角和压力角都小一些;③传动角和 压力角都大一些。 10. 已知一铰链四杆机构ABCD,l AB=25mm,l BC=50mm,l CD=40mm,l AD=30mm,且 AD为机架,BC为AD之对边,那么,此机构为。 ①双曲柄机构;②曲柄摇杆机构;③双摇杆机构;④固定桁架。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齿轮传动中,重合度ε=1.2表明在齿轮转过一个基圆齿距的时间内有时间是一对齿在啮合,时间是两对齿在啮合。 2.忽略摩擦力时,导路与平底垂直的平底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压力角为。3.一曲柄摇块机构的摇块为从动件,行程速比系数K=1.5,摇块的摆角大小为。4.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 、。 5.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廓线时,若发现工作廓线有变尖现象时,则尺寸参数上应采取的措施是。 6.欲将一匀速旋转的运动转换成单向间歇的旋转运动,采用的机构有, ,,等。 7.铰链四杆机构连杆点轨迹的形状和位置取决于个机构参数;用铰链四杆机构能精确再现个给定的连杆平面位置。 8. 当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数少于17时,可采用变位的办法来避免根切。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A 卷 第 1页 蚌埠学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力学Ⅱ》期末考试试题(A ) 注意事项:1、适用班级:2012级土木工程班、2012级水利水电班、2012级车辆工 程班 2、本试卷共2页。满分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考试方式:“闭卷” 一、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 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2.已知质点的质量和作用于质点的力,质点的运动规律就完全确定。 ( )3.质点系中各质点都处于静止时,质点系的动量为零。于是可知如果质点系的动 量为零,则质点系中各质点必都静止。 ( )4.刚体在3个力的作用下平衡,这3个力不一定在同一个平面内。 ( )5.用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问题时,所建立的坐标系x ,y 轴一定要相互 垂直。 ( )6.一空间任意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均平行于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 程最多只有3个。 ( )7.刚体的平移运动一定不是刚体的平面运动。 ( )8.说到角速度,角加速度,可以对点而言。 ( )9.两自由运动质点,其微分方程完全相同,但其运动规律不一定相同。 ( )10.质点系总动量的方向就是质点系所受外力主矢的方向。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若平面力系对一点A 的主矩等于零,则此力系 。 A.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 B.不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 C.一定平衡 D.可能合成为一个力偶,也可能平衡 2.刚体在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其中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四个力的作用线 。 A.一定通过汇交点 B.不一定通过汇交点 C.一定不通过汇交点 D.可能通过汇交点,也可能不通过汇交点 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适用于 。 A.变形体 B.刚体 C.刚体系统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4.在点的复合运动中,牵连速度是指 。 A.动系原点的速度 B.动系上观察者的速度 C.动系上与动点瞬时相重合的那一点的速度 D.动系质心的速度 5.设有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和B ,在同一段时间内,A 作水平移动,B 作铅直移动,则 两物体的重力在这段时间里的冲量 。 A.不同 B.相同 C.A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D.B 物体重力的冲量大 三、计算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1.质量为 100kg 的球,用绳悬挂在墙壁上如图所示。平衡时绳与墙壁间夹角为 30°,求墙壁反力和绳的张力 2.某三角拱,左右两个半拱在C 由铰链连接,约束和载荷如图所示,如果忽略拱的重量,求支座A 和B 的约束反力。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机械原理期末模拟试题答案

机械原理课程期末模拟试题 三、 m in /8001r n =解:1 齿轮1

齿轮2’,3,4和H 构成周转轮系;(2分) 2 定轴轮系的传动比: 21 22112-=-== Z Z n n i (2分) 3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 在转化机构中两中心轮的传动比为: ()330 90124324314242-=-=-=-=--= ''''Z Z Z Z Z Z n n n n i H H H (6分) 由于n 4=0,所以有: 8422121-=?-=='H H i i i (2分) 4 齿轮6的转速: min /100880011r i n n H H -=-== (2分) 25.15 6 6556===Z Z n n i (2分) min /8056 5656r i n i n n H === (2分) 齿轮6的转向如图所示 (2分) 四、图示为某机械系统的等效驱动力矩d M 对转角φ的变化曲线,等效阻力矩r M 为常数。各块面积为m N S .801=,m N S m N S m N S .70,.110,.140432=== ,m N S .505=,m N S .306= ,平均转速 min /600r n =,希望机械的速度波动控制在最大转速m in /610max r n =和最小转速m in /592min r n =之 间,求飞轮的转动惯量F J (δ π2 2max 900 n W J F ?=,其余构件的转动惯量忽略不计)。 解:根据阻力矩和驱动力矩的作用绘制系统动能 变化曲线, (5) 找到最大、最小动能点; (2) 求最大盈亏功 Nm S E E W 1402min max max ==-=? (4) 运动不均匀系数: n n n min max -= δ (3) 03.0600 592 610=-= (2)

《机械原理》A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原理》复习题A 一、选择题 1、平面机构中,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 A、从动件的尺寸 B、机构组成情况 C、原动件运动规律 D、原动件运动规律和机构的组成情况 2、一铰链四杆机构各杆长度分别为30mm ,60mm,80mm,100mm,当以30mm的杆为机架时,则该机构为机构。 A、双摇杆 B、双曲柄 C、曲柄摇杆 D、不能构成四杆机构 3、凸轮机构中,当推杆运动规律采用时,既无柔性冲击也无刚性冲击。 A、一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B、二次多项式运动规律 C、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D、余弦加速运动规律 4、平面机构的平衡问题中,对“动不平衡”描述正确的是。 A、只要在一个平衡面内增加或出去一个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 B、动不平衡只有在转子运转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 C、静不平衡针对轴尺寸较小的转子(转子轴向宽度b与其直径D之比b/D<0.2) D、使动不平衡转子的质心与回转轴心重合可实现平衡 5、渐开线齿轮齿廓形状决定于。 A、模数 B、分度圆上压力角 C、齿数 D、前3项 二、填空题 1. 两构件通过面接触而构成的运动副称为。 2. 作相对运动的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必。 3. 转动副的自锁条件是。 4. 斜齿轮传动与直齿轮传动比较的主要优点:,,。 5. 在周转轮系中,根据其自由度的数目进行分类:若其自由度为2,则称为, 若其自由度为1,则称其为。 6. 装有行星轮的构件称为。 7. 棘轮机构的典型结构中的组成有:,,等。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构件? 2.何谓四杆机构的“死点”? 3. 用范成法制造渐开线齿轮时,出现根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避免根切的方法有哪些? 四、计算题 1、计算如图1所示机构的自由度,注意事项应说明? 1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B

工程力学(Ⅱ)期终考试卷(A ) 专业 姓名 学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题分 25 15 15 20 10 15 100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 杆AB 绕A 轴以=5t ( 以rad 计,t 以s 计) 的规律转动,其上一小环M 将杆AB 和半径为 R (以m 计)的固定大圆环连在一起,若以O 1 为原点,逆时针为正向,则用自然法 表示的点M 的运动方程为_Rt R s 102 π+= 。 2. 平面机构如图所示。已知AB //O 1O 2,且 AB =O 1O 2=L ,AO 1=BO 2=r ,ABCD 是矩形板, AD =BC =b ,AO 1杆以匀角速度绕O 1轴转动, 则矩形板重心C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分别 为v =_ r _,a =_ r 。 并在图上标出它们的方向。

3. 两全同的三棱柱,倾角为,静止地置于 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将质量相等的圆盘与滑块分 别置于两三棱柱斜面上的A 处,皆从静止释放, 且圆盘为纯滚动,都由三棱柱的A 处运动到B 处, 则此两种情况下两个三棱柱的水平位移 ___相等;_____(填写相等或不相等), 因为_两个系统在水平方向质心位置守恒 。 4. 已知偏心轮为均质圆盘,质心在C 点,质量 为m ,半径为R ,偏心距2 R OC =。转动的角速度为, 角加速度为 ,若将惯性力系向O 点简化,则惯性 力系的主矢为_____ me ,me 2 ;____; 惯性力系的主矩为__2 )2(22α e R m +__。各矢量应在图中标出。 5.质量为m 的物块,用二根刚性系数分别为k 1和k 2 的弹簧连接,不计阻尼,则系统的固有频率 为_______________,若物体受到干扰力F =H sin (ωt ) 的作用,则系统受迫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条件下,系统将发生共振。 二、计算题(本题15分)

机械原理期末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项1分,共11分) 1.渐开线齿轮齿条啮合时,若齿条相对齿轮作远离圆心的平移,其啮合角()。 A)增大;B)不变;C)减少。 2.为保证一对渐开线齿轮可靠地连续传动,应使实际啮合线长度()基圆齿距。 A)等于;B)小于;C)大于。 3.槽轮机构所实现的运动变换是()。 A)变等速连续转动为不等速连续转动 B)变转动为移动 C)变等速连续转动为间歇转动 D)变转动为摆动 4.压力角是在不考虑摩擦情况下,作用力与作用点的()方向的夹角。 A)法线;B)速度;C)加速度;D)切线; 5.理论廓线相同而实际廓线不同的两个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其推杆的运动规律是()。 A)相同的;B)不相同的;C)不一定的。 6.飞轮调速是因为它能(①)能量,装飞轮后以后,机器的速度波动可以(②)。 ①A)生产;B)消耗;C)储存和放出。 ②A)消除;B)减小;C)增大。 7.作平面运动的三个构件有被此相关的三个瞬心。这三个瞬心()。 A)是重合的;B)不在同一条直线上;C)在一条直线上的。 8.渐开线标准齿轮在标准安装情况下,两齿轮分度圆的相对位置应该是 ()。 A)相交的;B)分离的;C)相切的。 9.齿轮根切的现象发生在()的场合。 A) 模数较大;B)模数较小;C)齿数较多;D)齿数较少 10.直齿圆柱齿轮重合度εα=1.6 表示单齿啮合的时间在齿轮转过一个基圆齿距的时间内占()。 A) 40%;B) 60%;C) 25% 二、填空题(19分)[每空1分] 1.机构中的速度瞬心是两构件上()为零的重合点,它用于平面机构()分析。 2.下列机构中,若给定各杆长度,以最长杆为连架杆时,第一组为()机构;第二组为()机构。

机械原理-期中考试题-答案

湖州师范学院 2012 — 2013学年第 二 学期 《 机械原理 》期中考试试卷 适用班级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转子平衡问题中,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可以用 质径积 相 对地表示。 2、平面连杆机构中,同一位置的传动角与压力角之和等于 90度 。 3、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36o,则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1.5 。 4、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的条件是 ∑F=0,∑M=0 。 5、曲柄摇杆机构出现死点,是以摇杆作主动件,此时机构的 传动 角等于零。 6、机器产生速度波动的类型有 周期性和非周期性 两种。 7、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如果将 最短杆 作为机架,则与机架相连的两杆都可以作 整周回转 运动,即得到双曲柄机构。 8、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共有 三 个速度瞬心,且位于 同一直线上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设计铰链四杆机构时,应使最小传动角γmin _B _。 A .尽可能小一些 B .尽可能大一些 C .为0° D .45° 2、机器运转出现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原因是_C __。 A .机器中存在往复运动构件,惯性力难以平衡;

B.机器中各回转构件的质量分布不均匀; C.在等效转动惯量为常数时,各瞬时驱动功率和阻抗功率不相等,但其平均值相等,且有公共周期; D.机器中各运动副的位置布置不合理。 3、有一四杆机构,其行程速比系数K=1,该机构_A_急回作用。 A.没有;B.有;C.不一定有 4、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_B_。 A.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 B.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等于原动件数; C.机构的自由度大于零且自由度数大于原动件数; D.前面的答案都不对 5、采用飞轮进行机器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它可调节_B_速度波动。 A.非周期性;B.周期性; C.周期性与非周期性;D.前面的答案都不对 6、从平衡条件可知,静平衡转子_B_动平衡的。 A.一定是;B.不一定是;C.一定不是 7、若两刚体都是运动的,则其速度瞬心称为 C 。 A . 牵连瞬心; B . 绝对瞬心; C . 相对瞬心 8、机械自锁的效率条件是 C A. 效率为无穷大 B. 效率大于等于1 C. 效率小于零 9、曲柄滑块机构通过 B 可演化成偏心轮机构 A.改变构件相对尺寸 B.改变运动副尺寸 C.改变构件形状 10、回转构件经过静平衡后可使机构的_A__代数和为零。 A.离心惯性力;B.离心惯性力偶;C.轴向力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卷

理论力学 期末考试试题 A 卷 1-1、自重为P=100kN 的T 字形钢架ABD,置于铅垂面内,载荷如图所示。其中转矩M=20kN.m ,拉力F=400kN,分布力q=20kN/m,长度l=1m 。试求固定端A 的约束力。 解:取T 型刚架为受力对象,画受力图. 1-2 如图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一台发动机,作用在机翼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布: 1q =60kN/m ,2q =40kN/m ,机翼重1p =45kN ,发动机重2p =20kN ,发动机螺旋桨的反作 用力偶矩M=18kN.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O 所受的力。 解:

1-3图示构件由直角弯杆EBD以及直杆AB组成,不计各杆自重,已知q=10kN/m,F=50kN,M=6kN.m,各尺寸如图。求固定端A处及支座C的约束力。

1-4 已知:如图所示结构,a, M=Fa, 12F F F ==, 求:A ,D 处约束力. 解: 1-5、平面桁架受力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且AD=DB 。求杆CD 的内力。

1-6、如图所示的平面桁架,A 端采用铰链约束,B 端采用滚动支座约束,各杆件长度为1m 。在节点E 和G 上分别作用载荷E F =10kN ,G F =7 kN 。试计算杆1、2和3的内力。 解:

2-1 图示空间力系由6根桁架构成。在节点A上作用力F,此力在矩形ABDC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45o角。ΔEAK=ΔFBM。等腰三角形EAK,FBM和NDB在顶点A,B和D处均为直角,又EC=CK=FD=DM。若F=10kN,求各杆的内力。

(完整版)机械原理期末题库(附答案)

机械原理期末题库(本科类) 一、填空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 2.同一构件上各点的速度多边形必于对应点位置组成的多边形。 3.在转子平衡问题中,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可以用相对地表示。 4.机械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是具有,其上作用有的等效构件。 5.无急回运动的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6.平面连杆机构中,同一位置的传动角与压力角之和等于。 7.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36o,则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8.为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应该凸轮的基圆半径。 9.凸轮推杆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在运动阶段的前半程作运动,后半程 作运动。 10.增大模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增多齿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11.平行轴齿轮传动中,外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内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 12.轮系运转时,如果各齿轮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都不改变,这种轮系是轮系。 13.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共有个速度瞬心,且位于。 14.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γ为,传动效率最大。 15.连杆是不直接和相联的构件;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均为。 16.偏心轮机构是通过由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17.机械发生自锁时,其机械效率。 18.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的条件是。 19.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与两次共线的位置时。 20.具有急回特性的曲杆摇杆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 1。 21.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互为,压力角越大,其传力性能越。 22.一个齿数为Z,分度圆螺旋角为β的斜齿圆柱齿轮,其当量齿数为。 23.设计蜗杆传动时蜗杆的分度圆直径必须取值,且与其相匹配。 24.差动轮系是机构自由度等于的周转轮系。

XX高校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分享

XX高校普通逻辑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分享一、填空 1(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基本规律和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变项两个部分构成的。 3(逻辑常项是指在一个逻辑形式中有确定的逻辑涵义并始终保持不变的部分,变项是指在一个逻辑形式中可变的、可以用不同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判断加以代换的部分。判明属于何种逻辑形式的唯一根据是逻辑常项。 4(“所有的鱼都是水生物”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其中逻辑常项是“所有…都是”;变项是S、P。 5. 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 6(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7(普通逻辑研究概念间的关系,是指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8(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是指,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 9(有a、b两个概念,如果所有的a都是b,并且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10(给概念下定义的常用方法叫属加种差定义 11(“虎”这一概念可以概括为猫科动物,限制为东北虎。 12(概括是将一个种概念推演到属概念,限制是将一个属概念推演到种概念。 13(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14(任何判断都有两个特征:有所断定和必有真假。 15(性质判断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个部分构成的。 16(当SAP与SIP两判断都假时,S与P的外延具有不相容关系 SAP假时,S、P处于真包含、交叉、全异三种关系,SIP假时,S、P处于全异关系(见教材P66表)

SAP假,则SOP真,SIP假则SEP真。(对当关系) SEP真, P处于全异关系(见教材P66表) 则S、 17(已知SOP假,根据对当关系,可推SAP真,SEP假,SIP真。 18(在性质判断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全称(含单称)否定判断(SEP,SeP);主、谓项都不周延的是特称肯定判断(SIP)。 19(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反对关系可由真推假,但不能由假推真。 反对关系(A与E)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即一真另一必假,一假另一真假不定。 20(在特定领域中,如果aRb真,那么bRa一定假,在这种情况下,关系R就 是反对称关系。 21(在特定领域中,如果aRb真,并且bRc真,那么aRc 真假不定,在这种情 况下,关系R就是非传递关系。如:小王认识小李,小李认识小高,小王可能认识也可能不认识小高。。 22(推理是由前提、结论和推理联项三部分组成的。 23(推理的逻辑性是指推理形式必须遵守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和有关推理规 则。推理有逻辑性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 24(在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中,根据矛盾关系,可由真推假,也可由假推真。 25(根据换位法规则,SOP不能换位,SAP判断换位后得PIS判断。 换位法规则:前提中的主项在结论中换为谓项;前提中的谓项在结论中成为主项;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SAP?PIS。P在前提中不周延,若SAP换位 为PAS,则P不当周延。 SOP不能换位,否则S不当周延。 26(违反“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这一三段论规则所所逻辑 错误叫“大项不当周延”或“小项不当周延”。 27(在三段论前提中,中项至少要周延一次,否则,就要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机械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机械原理试卷 一、填空及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机器的制造单元是______,运动单元是__________;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其自由度数等于_________数。 2.曲柄摇杆机构有死点位置时,__________是主动件,此时_______与__________共线。 3.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4.斜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在__________(法面、端面、轴面)内取标准值;锥齿轮当量齿数Z V=______________。 5.蜗杆机构传动的主动件是__________(蜗杆、蜗轮、蜗杆蜗轮皆可)。 6.移动副中驱动力作用于______内将发生自锁;传动副中驱动力为一单力且作用于_______内将发生自锁。 7.质量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回转体,经静平衡后___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满足动平衡,经动平衡后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满足静平衡;质量分布于不同平回转面内的回转体,经静平衡后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满足动平衡,经动平衡后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满足静平衡。 8.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一般是加装________________,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方法是除机器本身有自调性的外一般加装____________。 9. 说出两种变回转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机构:______,_______。 1.零件、构件、原动件-------------------------------------------------------------------3分 2.摇杆连杆从动曲柄----------------------------------------------------------------3分 3.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1分 4.法面Z / cosδ------------------------------------------------------------------------1分 5.蜗杆蜗轮皆可----------------------------------------------------------------------------1分 6.摩擦角摩擦圆------------------------------------------------------------------------2分 7.一定一定不一定一定----------------------------------------------------------1分 8.飞轮调速器----------------------------------------------------------------------------2分

机械原理期末试题

2-5 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2-7 何谓机构的组成原理?何谓基本杆组?它具有什么特性?如何确定基本杆组的级别及机构的级别? 2-8为何要对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P24 2-1 何谓构件?何谓运动副及运动副元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2-2 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示出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 2-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 P43 3-1 何谓速度瞬心?相对瞬心和绝对瞬心有何异同点? 3-2 何谓三心定理?何种情况下的瞬心需用三心定理来确定? P45 3-13 试判断在图示的两机构中,B 点是否都存在科氏加速度?又在何位置时其科氏加速度为零?作出相应的机构位置图。并思考下列问题: 1)在什么条件下存在科氏加速度? 2)根据上一条,请检查一下所有科氏加速度为零的位置是否已全部找出? 3)图a 中,322322B B k B B a υω=对吗?为什么? P63 4-4 构件组的静定条件是什么?基本杆组都是静定杆组吗? 4-5 采用当量摩擦系数V f 及当量摩擦角V ?的意义何在?当量摩擦系数V f 与实际摩擦系数f 不同,是因为两物体接触面几何形状改变,从而引起摩擦系数改变的结果,对吗? 4-6 在转动副中,无论什么情况,总反力始终应与摩擦圆相切的论断正确否?为什么? P87 6-1 什么是静平衡?什么是动平衡?各至少需要几个平衡平面?静平衡、动平衡的力学条件各是什么? 6-2 动平衡的构件一定是静平衡的,反之亦然,对吗?为什么?在图示两根曲轴中,设各曲拐的偏心质径积均相等,且各曲拐均在同一轴平面上。试说明两者各处于何种平衡状态?

机械原理复习试题与答案1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原理 一、填空题: 1.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机构的自由度数等于。 2.同一构件上各点的速度多边形必相似于对应点位置组成的多边形。 3.在转子平衡问题中,偏心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可以用相对地表示。 4.机械系统的等效力学模型是具有等效转动惯量,其上作用有等效力矩的等效构件。 5.无急回运动的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6.平面连杆机构中,同一位置的传动角与压力角之和等于。 7.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极位夹角等于36o,则行程速比系数等于。 8.为减小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应该增大凸轮的基圆半径。 9.凸轮推杆按等加速等减速规律运动时,在运动阶段的前半程作等加速运动,后半程 作等减速运动。 10.增大模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不变;增多齿数,齿轮传动的重合度增大。 11.平行轴齿轮传动中,外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内啮合的两齿轮转向相。 12.轮系运转时,如果各齿轮轴线的位置相对于机架都不改变,这种轮系是轮系。 13.三个彼此作平面运动的构件共有 3 个速度瞬心,且位于同一条直线。 14.铰链四杆机构中传动角γ为90度,传动效率最大。 15.连杆是不直接和机架相联的构件;平面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均为低副。 16.偏心轮机构是通过扩大转动副半径由铰链四杆机构演化而来的。 17.机械发生自锁时,其机械效率小于等于0 。 18.刚性转子的动平衡的条件是。 19.曲柄摇杆机构中的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两次共线的位置时。 20.具有急回特性的曲杆摇杆机构行程速比系数k 1。 21.四杆机构的压力角和传动角互为余角,压力角越大,其传力性能越。 22.一个齿数为Z,分度圆螺旋角为β的斜齿圆柱齿轮,其当量齿数为z/cos3β。 23.设计蜗杆传动时蜗杆的分度圆直径必须取值,且与其模数相匹配。 24.差动轮系是机构自由度等于 2 的周转轮系。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卷A

D 《理论力学》期末考试试题A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分,每小题3分,请将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 1. 物块重P ,与水面的摩擦角o 20m ?=,其上作用一力Q ,且已知P =Q ,方向如图,则物块的状态为( C )。 A 滑动状态 B 临界平衡状态 C 静止(非临界平衡)状态 D 不能确定 2. 一个平面任意力系加一个平行于此平面力系所在平面的平行力系组成的空间力系的独立平衡方程数目为( B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3. 图示偏心轮顶杆机构中,轮心为C ,ω=常量。选杆端A 为动点,在C 点固连平移系(动系), 则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的方向分别为( B )。 A 垂直于AO ,沿AO 方向 B 垂直于CO ,沿CO 方向 C 沿AO 方向,垂直于AO D A 点切线方向,沿AC 方向 4、正方形薄板由铰链支座A 支承,并由挡板B 限制,使AB 边呈铅垂位置,如图所示。若将挡板B 突然撤去,则在该瞬时支座A 的反力的铅垂分量的大小将( C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26分,请将答案填入括号) 1(本小题4分). 如图所示,沿长方体不相交且不平行的棱上作用三个大小等于F 的力。问棱长a ,b ,c 满足( 0c b a --= )关系时,该力系能简化为一个力。 2(本小题4分). 正方形板ABCD 以匀角速度ω绕固定轴z 转动,点1M 和点2M 分别沿对角线BD 和边线CD 运动,在图示位置时相对板的速度分别为1v 和1v ,则点1M 和点2M 科氏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12v ω )和( 0 )。 y x z O c b a 3 F 2 F 1 F

普通逻辑学考试样题及答案

《普通逻辑学》综合练习题(一) 一、填空 1.任何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个部分组成的。逻辑形式的不同是由逻辑常项的不同决定的。 2.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根据是概念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3.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和划分。 4.主项与谓项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E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I 。 5.性质判断的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有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属种)种属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五种关系。 6.一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不周延,则这个判断的质是肯定;一个性质判断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的量是全称。 7.根据有关推理规则,O 判断不能换位,I 判断不能换质位。 8.将“有的律师不是共产党员”换质,其结论是有的律师,再将所得结论换位为有的非共产党员是律师。其推理的逻辑形式可用公式表示为S O P→S I P →P I S 。9.如果SEP取值为真,则SIP取值为假,SOP取值为真,SAP取值为假。10.根据性质判断对当关系,如果SEP假,则SAP 真假不定、SIP 真。 11.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 ,结论应为SOP 。 12.违反三段论“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会犯P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13.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4.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它才是假的。在其他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15.“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与负该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 并非“只有勤奋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勤奋的人,在事业上也能有所成就16.当“p ←→q”为假时,”pvq为真。 17.“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你来而且他也来。 18 .“并非只有由外国人当经理,才能把企业搞好。”与该负判断等值的判断是不由外国人当经理,也能把企业搞好。 19.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甲队必然能获冠军”真,可推出“甲队可能获冠军”真、“某甲必然不能获冠军”假。 20.根据模态对当关系,由“小张必然考上大学”真,可推出小张必然不考上大学假,小张可能考上大学真,小张可能不考上大学假。 21.根据矛盾律,可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22.如果对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同时以否定,则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23.任何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部分组成的。 24.反驳是由被反驳论题、被反驳论据和被反驳论证方法三部分组成的。 25.间接反驳是通过论证另一个与对方论题相矛盾或相反对的反论题的真实性,然后根据矛盾律,从而间接确定对方论题的虚假性的反驳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先后产生的国家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无

机械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及选择题(每空1分,共20分) 1.机器的制造单元是______,运动单元是__________;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其自由度数等于_________数。 2.曲柄摇杆机构有死点位置时,__________是主动件,此时_______与__________共线。3.一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4.斜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在__________(法面、端面、轴面)内取标准值;锥齿轮当量齿数Z V=______________。 5.蜗杆机构传动的主动件是__________(蜗杆、蜗轮、蜗杆蜗轮皆可)。 6.移动副中驱动力作用于______内将发生自锁;传动副中驱动力为一单力且作用于_______内将发生自锁。 7.质量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回转体,经静平衡后___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满足动平衡,经动平衡后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满足静平衡;质量分布于不同平回转面内的回转体,经静平衡后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满足动平衡,经动平衡后____________(一定、不一定、一定不)满足静平衡。 8.机器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一般是加装________________,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方法是除机器本身有自调性的外一般加装____________。 9. 说出两种变回转运动为直线运动的机构:______,_______。 1.零件、构件、原动件-------------------------------------------------------------------3分 2.摇杆连杆从动曲柄----------------------------------------------------------------3分 3.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1分 4.法面Z / cosδ------------------------------------------------------------------------1分 5.蜗杆蜗轮皆可----------------------------------------------------------------------------1分 6.摩擦角摩擦圆------------------------------------------------------------------------2分 7.一定一定不一定一定----------------------------------------------------------1分 8.飞轮调速器----------------------------------------------------------------------------2分 9.曲柄滑块齿轮齿条----------------------------------------------------------------2分 二、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5分) F=3×7-2×10-0=1 三、如下图所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为 1 的曲柄摇杆机构,已知曲柄连架杆固定铰链中心处图 示机架平面(直线OO’)位置上,并已知摇杆的两个极限位置C1D,C2D及摇杆长度C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