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总结2word文档良心出品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总结2word文档良心出品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总结2word文档良心出品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总结2word文档良心出品

现代运动控制已成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理论,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课上老师简单介绍了运动控制及其相关学科的关系,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运动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在课上跟随老师的思路,使我对运动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运动控制系统也叫做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

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运动控制系统提出了日益复杂的要求,同时也为研制和生产各类新型的控制装置提供了可能。在前期课程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电力电子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以电动机为被控对象的控制系统,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研发同类系统的能力。

课堂上老师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系统组成和结构特点、分析和设计方法。

运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直流调速、交流调速和伺服系统三部分。

直流调速部分主要介绍单闭环、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以全控型功率器件为主的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等内容;交流调速部分主要包括基于异步电动机稳态模型的调速系统、基于异步电动机动态模型的高性能调速系统以及串级调速系统;随动系统部分介绍直、交流随动系统的性能分析与动态校正等内容。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多电平逆变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等内容。《运动控制系统》既注重理论基础,又注重工程应用,体现了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特点。书中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给出了其仿真分析、图形或实验数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易懂的特点。

第一部分中主要介绍直流调速系统,调节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有三种方法: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阀,减弱磁通调速法,调节电枢电压调速法。

变压调速是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方法,系统的硬件结构至少包含了两部分:能够调节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的直流电源和产生被调节转速的直流电动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可控直流电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相控整流器,它把交流电源直接转换成可控直流电源;另一类是直流脉宽变换器,它先把交流电整流成不可控的直流电,然后用PWM 方式调节输出直流电压。本章说明了两类直流电源的特性和数学模型。当用可控直流电源和直流电动机组成一个直流调速系统时,它们所表现车来的性能指标和人们

的期望值必然存在一个不小的差距,并做出了分析。开环控制系统无法满足人们期望的性能指标,本章就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展开分析和讨论。

论述哦了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规律,分析了系统的静差率,介绍了PI 调节器和P 调节器的控制作用。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能够提高调速系统的稳态性能,但动态性能仍不理想,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静动态性能良好,应用最广的

直流调速系统;还介绍了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数学模型,并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本章对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实现进行了讨论,论述了与调速系统紧密关联的数字测速方法和数字PI 调节器的实现方法,并用MATLAB 仿真软件对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进行了仿真。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交流调速系统。交流调速系统有异步电动

机和同步电动机两大类。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分为 3 类:转差功

率消耗型调速系统,转差功率馈送型调速系统,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系统。同步电动机的转差率恒为零,同步电动机调速只能通过改变同步转速来实现,由于同步电动机极对数是固定的,只能采用变压变频调速。

本章介绍了基于等效电路的异步电动机稳态模型,讨论异步

电动机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和基频以下的电流补偿控制。首

先介绍了交流PWM 变频器的主电路,然后讨论正选PWM SPWM ) ,电流跟踪PWM (CFPWM )和电压空间矢量PWM(SVPWM) 三种控制方式,讨论了电压矢量与定子磁链的关

系,最后介绍了PWM 变频器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中应用的特

殊问题。并讨论了转速开环电压频率协调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和通用变频器。详细讨论了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规律,并介绍了变频调速在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是两种基于动态模型的高性能的交

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矢量控制系统通过矢量变换和按转子磁链定向,得到等效直流电机模型,然后按照直流电动机模型设计控制系统;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利用转矩偏差和定子磁链幅值偏差的符号,根据当前定子磁链矢量所在的位置,直接选取合适的定子电压矢量,实施电磁转矩和定子磁链的控制。两种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都能实现优良的静,动态性能,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之处。

现代运动控制已成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理论,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运动控制系统是以电动机为控制对象,以控制器为核心,

以电力电子、功率变换装置为执行机构,在控制理论指导下组成的电

气传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多种多样, 但从基本结构上看, 一个典型的现代运动控制系统的硬件主要由上位计算机、运动控制器、功率驱动装盆电动机和传感器反馈检测装置和被控对象等几部分组成。

电动机及其功率驱动装置作为执行器主要为被控对象提供动力。

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直流到交流,从开环到闭环,从模拟到数字,直到基于PC的伺服控制网络系统和基于网络的运动控制的发展过程,每个过程的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运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现代的运动控制系统已经不同于原有的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的概念, 它是综合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电机原理和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仿真的一门新兴学科, 必须学习许多新的知识才能从事这一学科的研究与开发, 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过程控制系统 复习总结!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总结 ) 一、概论 1、过程控制概念:五大参数。 过程控制的定义:工业中的过程控制是指以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成分等工艺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的自动控制。 2、简单控制系统框图。 控制仪表的定义:接收检测仪表的测量信号,控制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仪表。主要包括:控制器、变送器、运算器、执行器等,以及新型控制仪表及装置。 控制仪表的作用:对检测仪表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能将控制流程图(工程图、工程设计图册)转化成控制系统框图。

4、DDZ-Ⅲ型仪表的电压信号制,电流信号制。QDZ-Ⅲ型仪表的信号制。它们之间联用要采用电气转换器。 5、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各自特点。 电压传输特点: 1). 某台仪表故障时基本不影响其它仪表; 2). 有公共接地点; 3). 传输过程有电压损耗,故电压信号不适宜远传。 电流信号的特点: 1).某台仪表出故障时,影响其他仪表; 2).无公共地点。若要实现仪表各自的接地点,则应在仪表输入、输出端采取直流隔离措施。 6、变送器有四线制和二线制之分。区别。 1、四线制:电源与信号分别传送,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件的功耗无严格要求。 2、两线制:节省 第一个字母:参数类型 T —— 温 度 (Temperature ) P ——压力(Pressure ) L ——物位(Level ) F ——流量(Flow ) W ——重量(Weight ) 第二个字母:功能符号 T —— 变 送 器 (transmitter ) C —— 控 制 器 (Controller ) I ——指示器(Indicator ) R ——记录仪(Recorder ) A ——报警器(Alarm ) 加热 制燃料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总结2word文档良心出品

现代运动控制已成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理论,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课上老师简单介绍了运动控制及其相关学科的关系,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运动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在课上跟随老师的思路,使我对运动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运动控制系统也叫做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 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运动控制系统提出了日益复杂的要求,同时也为研制和生产各类新型的控制装置提供了可能。在前期课程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电力电子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以电动机为被控对象的控制系统,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研发同类系统的能力。 课堂上老师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原理、系统组成和结构特点、分析和设计方法。 运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直流调速、交流调速和伺服系统三部分。 直流调速部分主要介绍单闭环、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以全控型功率器件为主的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等内容;交流调速部分主要包括基于异步电动机稳态模型的调速系统、基于异步电动机动态模型的高性能调速系统以及串级调速系统;随动系统部分介绍直、交流随动系统的性能分析与动态校正等内容。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多电平逆变技术和数字控制技术等内容。《运动控制系统》既注重理论基础,又注重工程应用,体现了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特点。书中结合大量的工程实例,给出了其仿真分析、图形或实验数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易懂的特点。 第一部分中主要介绍直流调速系统,调节直流电动机的转速有三种方法:改变电枢回路电阻调速阀,减弱磁通调速法,调节电枢电压调速法。 变压调速是是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方法,系统的硬件结构至少包含了两部分:能够调节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的直流电源和产生被调节转速的直流电动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可控直流电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相控整流器,它把交流电源直接转换成可控直流电源;另一类是直流脉宽变换器,它先把交流电整流成不可控的直流电,然后用PWM 方式调节输出直流电压。本章说明了两类直流电源的特性和数学模型。当用可控直流电源和直流电动机组成一个直流调速系统时,它们所表现车来的性能指标和人们

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习题总结精华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并说明各部分的工作。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形式有哪些?说明其优缺点。 ①操作指导控制系统 优缺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安全,特别适用于未摸清控制规律的系统,常常被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制的初级阶段,或用于试验新的数学模型和调试新的程序等,由于最终需要人工操作,故不适用于快速过程的控制。 ②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优缺点:DDC系统中的计算机参加闭环控制过程,它不仅能完全取代模拟调节器,实现多回路的PID调节,而且不需要改变硬件,只需要通过改变程序就能实现多种较复杂的控制规律,如串级控制、前馈控制、非线性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优控制等。 ③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 优缺点:SCC能进行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并能完成某些管理工作。SCC 出现故障时,下级仍可继续执行控制任务。 ④分级计算机控制系统 优缺点:功能分散,用多台计算机分别执行不同的控制功能,既能进行控制又能实现管理。 3、计算机监督系统SCC中,SCC计算机的作用? 在SCC系统中计算机根据工艺参数和过程参量检测值,按照所设计的控制算法进行计算,计算出最佳设定值直接传送给常规模拟调节器或者DDC计算机,最后由模拟调节器或DDC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 4、DDC系统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DDC最大的优点是从参数的采集、传输到控制等各个环节采用数字控制功能来实现。 5、计算机与外部的通信方式分为哪两种,区别是什么?各自的特点?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传送速度快、信息率高。并且,通常只要提供二条控制和状态先,称为握手信号线,就能完成CPU 和接口设备之间的协调、应答,实现异步传输。不适合长距离、多数位的传送。 串行通信,数据按位进行传送的。在传输过程中,每一位数据都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一位一位的串行传送和接受。 6、串行通信从数据传输方向来分,分为哪两种?说明各自的特点? 全双工和半双工方式 全双工,有二根数据线,串行接口可以同时输入和输出数据,计算机可同时发送和接受数据。传输效率高 半双工,串行接口和外围设备间除公共地线外,只有一根数据传输线,某一时刻数据只能一个方向传送。信息传输效率低些。 7、串行通信从数据格式来分,分为哪两种?说明各自的特点?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同步通信,将许多字符组成一个信息组,通常称为信息帧。在每帧信息的开始加上同步字符,接着字符一个接一个地传输(在没有信息要传输时,要填上空字符) 异步通信,每个字符在传输时,由一个“1”跳变到“0”的起始位开始,其后是5到8个信息位(也称字符位),信息位由低到高排列,即第一位为字符的最低位,最后一位为字符的最高位。其后是克选择的奇偶校验位,最后为“1”的停 止位,停止位为1位,2 11位或者2位。如果传输完一个字符位后立即传输下一个字符,那么后一个字符的起始位就紧挨着前一个字符的停止位了。字符传输前,输出线为“1”状态,称为标识态,传输一开始,输出线状态由“1”变为“0”状态,作为起始位。传输完一个字符之后的间隔时间输出线又进入标识态。 8、I/O 信号的种类。 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类 9、设置I/O 接口电路的必要性 ①解决主机CPU 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时序配合和通信联络问题

过程控制系统 复习总结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总结 ) 一、概论 1、过程控制概念:五大参数。 过程控制的定义:工业中的过程控制就是指以温度、压力、流量、液位与成分等工艺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的自动控制。 2、简单控制系统框图。 控制仪表的定义:接收检测仪表的测量信号,控制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仪表。主要包括:控制器、变送器、运算器、执行器等,以及新型控制仪表及装置。 控制仪表的作用:对检测仪表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能将控制流程图(工程图、工程设计图册)转化成控制系统框图。 4、DDZ -Ⅲ型仪表的电压信号制,电流信号制。QDZ-Ⅲ型仪表的信号制。它们之间联用要采用电气转换器。 5、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各自特点。 电压传输特点: 1)、 某台仪表故障时基本不影响其它仪表; 2)、 有公共接地点; 3)、 传输过程有电压损耗,故电压信号不适宜远传。 电流信号的特点: 1)、某台仪表出故障时,影响其她仪表; 2)、无公共地点。若要实现仪表各自的接地点,则应在仪表输入、输出端采取直流隔离措施。 6、变送器有四线制与二线制之分。区别。 1、四线制:电源与信号分别传送,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件的功耗无严格要求。 2、两线制:节省电缆及安装费用,有利于防爆。活零点,两条线既就是信号线又就是电源线。 7、本安防爆系统的2个条件。 第一个字母:参数类型 T ——温度(Temperature) P ——压力(Pressure) L ——物位(Level) F ——流量(Flow) W ——重量(Weight) 第二个字母:功能符号 T ——变送器(transmitter) C ——控制器(Controller) I ——指示器(Indicator) R ——记录仪(Recorder) A ——报警器 (Alarm) 加热炉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学院名称 运动控制仿真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与要求 1.单闭环转速负反馈 2.转速电流双闭环负反馈

3.晶闸管相控整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模型搭建 具体要求:针对1 2 (1)仿真各环节参数 (2)仿真模型的建立 (3)仿真结果,分为空载还是负载,有无扰动 (4)仿真结果分析 二、Simulink 环境下的仿真 1.单闭环转速负反馈 1.1转速负反馈闭环调速系统仿真各环节参数 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N U =220V ,额定电流dN I =55A ,额定N n =1000r/min ,电动机电动 势系数e C =0.192V ·min/r 。 假定晶闸管整流装置输出电流可逆,装置的放大系数s K =44,滞后时间常数 s T =0.00167s 。 电枢回路总电阻R=1.0Ω,电枢回路电磁时间常l T =0.00167s ,电力拖动统机电时间 常数m T =0.075s 。 转速反馈系数α=0.01V ·min/r 。 对应额定转速是的给定电压 n U =10V 。

1.2仿真模型的建立 图1-1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模型 PI 调节器的值定为 =0.56, = 11.43。 图1-2单闭环转速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加入扰动负载时的仿真模型 1.3仿真结果 p K 1

图1-3空载启动不加扰动转速和电流波形 图1-4空载启动加负载扰动转速和电流波形 1.4仿真结果分析 (1)空载启动无扰动:由空载启动不加扰动转速和电流波形可知,当 =0.56, = 11.43。系统转速有较大的超调量,但快速性较好的。空载启动电流的最大值有230A 左右,而额定电流 dN I =55A ,远远超过了电动机承受的最大电流。 (1)空载启动加负载扰动:由空载启动加负载扰动转速和电流波形可知,在空载启动1S 后加负载扰动,在1S 到1.5S 时间段,转速和电流有明显的下降,但系统马上进行了调节。 p K 1

DCS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总结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总结 本文将从课程学习框架(附件)、各章节内容、学习心得体会三个方面阐述自己对集散控制系统这门学科的了解,并作出以下总结:(其中学习框架参考书中目录及其自己所看章节而定位;各章节内容由看书过程中认为的重要及疑难问题内容设置而成) 一、DCS概述与PLC的关系 1.1 DCS的概述 1、计算机如何进行处理信息? 控制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只能是数字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被控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都是模拟量,执行机构接受的大多数是模拟量。所以,系统需有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A/D)转换器和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数/模(A/D)转换器。 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主机、输入/输出设备、通信设备、现场设备、操作台、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有哪些? 数据采集系统(DAS)、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SCC)、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 4、DCS的概念? 集散型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以下称作DCS) 也称为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mputer Control Systems),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分析了计算机、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它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采用数据通讯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的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直接数字控制、顺序控制、批量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多变量解耦控制以及最优控制等功能,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中,还包含有生产的指挥、调度和管理功能。 5、DCS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1).采用分散技术、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发展的设计原则,大大提 高系统的可靠性。 2).采用4C技术,即Control控制技术;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mmunication 通信技术; Cathode Ray Tube CRT显示技术。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课程设计系统概述 (1) 1.1课程设计项目参数 (1) 1.2课程设计要求: (1) 1.3课程设计设计任务 (2) 1.4.稳态分析及参数设计计算 (2) 1.4.1静态参数计算 (2) 1.4.2.动态参数计算 (3) 1.4.3稳定性分析 (4) 1.4.4系统校正 (4) 1.4.5.控制结构图 (5) 二、MATLAB仿真设计 (6) 三、总结 (10) 四、参考文献 (10)

一、课程设计系统概述 1.1课程设计项目参数 1)电动机:额定数据为PN=10kW,UN=220v,IN=52A,nN=1460r/min,电枢电阻RS=0.5Ω,飞轮力矩GD2=10N.m2。 2)晶闸管装置: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整流变压器Y/Y联结,二次线电压U2l=230v,触发整流环节的放大系数Ks=40。 3)V-M系统主电路总电阻R=1Ω。 4)测速发电机:永磁式,ZYS231/110型;额定数据为23.1w,110v,0.18A,1800r/min。 5)系统静动态指标:稳态无静差,调速指标D=10,s≤5% 6)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要求加入合适的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使电动机的最大电流限制(1.5-2)I N。(选座) 7)给定电压Un*=15V。 1.2课程设计要求: (1)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论证确定系统的组成,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 (2)对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稳态分析及参数设计计算; (3)绘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4)动态稳定性判断,校正,选择转速调节器并进行设计; (5)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6)应用MATLAB软件对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仿真,验证所设计的调节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加入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选做) (8)应用MATLAB软件对带电流截至负反馈的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仿真,完善系统;

控制系统设计学长总结

《控制系统设计》 重点 一 1. 频谱概念 傅里叶级数的系数表示了各次谐波的幅值和相位,这些系数的集合成为频谱。 2. 线状谱,连续谱 周期信号对其求傅里叶级数,可得到其频谱,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 非周期信号一般可视为T →∞的周期信号,对其取傅氏变换得到频谱,一般来说,其频谱是连续的。非周期信号可以进行周期延拓,这时它的频谱就是对应周期信号的频谱的包络线,但幅值有可能不同。 3. 典型频谱特性(阶跃谱,常值谱,脉冲谱,余弦谱) 脉冲信号的频谱是一常值A 且包含所有的频率,频谱丰富。 余弦谱若输入为t A 1cos ω,则其线谱为 -1δ处的两个f f ±=函数(脉冲函数) 构成,脉冲函数的面积为2A ,即幅值是2A 。 常值谱在所有的频段上均为零,仅在零频率(直流)上有一个-δ函数。 阶跃谱有一个连续变化的部分和一个-δ函数,-δ函数代表直流分量,其他各次谐波构成以连续谱,连续谱随频率增加很快衰减。(P18) 4. 离散,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区别 ①DFT 为离散傅里叶变换,是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求信号的频谱。其一般公式为: ()()1 -1,0,/2-1 -0 * N k e n f k F N jnk p N n ?==∑=π 对一段给定的信号,在一个周期内取N 个采样点,求其离散傅里叶变换,再除以N 就可得对应的线谱。 求频谱 :将其乘上?t就可以得到所求频谱的值 求线谱 :在一个周期内取N 个采样值,求其离散傅立叶变换,再除以N ②FFT 为快速傅里叶变换,它是为了提高DFT 的计算效率而提出的。对FFT 而言,一般要求时间点数为2的整数次方,即r N 2=。

运动控制系统 复习知识点总结

1 运动控制系统的任务是通过对电动机电压、电流、频率等输入电量的控制,来改变工作机械的转矩、速度、位移等机械量,使各种工作机械按人们期望的要求运行,以满足生产工艺及其他应用的需要。(运动控制系统框图) 2. 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为电动机,运动控制的目的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角,要控制转速和转角,唯一的途径就是控制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使转速变化率按人们期望的规律变化。因此,转矩控制是运动控制的根本问题。 第1章可控直流电源-电动机系统内容提要 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 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 调速系统性能指标 1相控整流器-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 2.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特点 (1)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功率放大倍数在104以上,其门极电流可以直接用电子控制。(2)晶闸管的控制作用是毫秒级的,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晶闸管可控整流器的不足之处 晶闸管是单向导电的,给电机的可逆运行带来困难。 晶闸管对过电压、过电流和过高的du/dt与di/dt都十分敏感,超过允许值时会损坏晶闸管。 在交流侧会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引起电网电压的畸变。需要在电网中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和谐波滤波装置。 3.V-M系统机械特 4.最大失控时间是两个相邻自然换相点之间的时间,它与交流电源频率和晶闸管整流器的类型有关。 5.(1)直流脉宽变换器根据PWM变换器主电路的形式可分为可逆和不可逆两大类 (2)简单的不可逆PWM变换器-直流电动机系统 (3)有制动电流通路的不可 逆PWM-直流电动机系统 (4)桥式可逆PWM变换器 (5)双极式控制的桥式可逆PWM变换器的优点 双极式控制方式的不足之处 (6)直流PWM变换器-电动机系统的能量回馈问题 ”。(7)直流PWM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6..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情况下所需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字母D来表示(D的表达式) 当系统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电动机转速的变化率,称为静差率s。 D与s的相互约束关系 对系统的调速精度要求越高,即要求s越小,则可达到的D必定越小。 当要求的D越大时,则所能达到的调速精度就越低,即s越大,所以这是一对矛盾的指标。第二章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内容提要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调节器的设计方法 1.异步电动机从定子传入转子的电磁功率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机械轴上输出的机械功率;另一部分是与转差率成正比的转差功率。.异步电动机按调速性能分类第一类基于稳态模型,动

【VIP专享】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 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 __ 学号 41151093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 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1

HEFEI UNIVERSITY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 09自动化(1)班 姓名 完成时间 2011.12.29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总结 前言 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农业、交通、航空及航天等众多产业部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改善了人们的劳动环境,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今天的社会中,自动化装置无所不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学期我们开了自动控制原理这门专业课,下面主要介绍下我对这门课前五章的认识和总结。 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传递函数的定义: 在线性定常系统中,当初是条件为零时,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 (1)零极点表达式: (2)时间常数表达式: 2.信号流图

(1)信号流图的组成 节点:用来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用符号“○”表示。 支路:连接两节点的定向线段,用符号“→”表示。(2)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关系 3.梅逊公式

其中:Δ=1-La+LbLc-LdLeLf+...成为特征试。 Pi: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第k条前向通路的总传递函数 Δi:在Δ中,将与第i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所在项除去后所余下的部分,称为余子式。 La:所有单回路的“回路传递函数”之和 LbLc:两两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 LdLeL: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其“回路传递函数”乘积之和“回路传递函数”指反馈回路的前向通路和反馈通路的传递函数只积并且包含表示反馈极性的正负号。 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 1.ζ、ωn坐标轴上表示如下: (1)闭环主导 极点:

当一个极点距离虚轴较近,且周围没有其他闭环极点和零点,并且该极点的实部的绝对值应比其他极点的实部绝对值小5倍以上。(2)对于任何线性定常连续控制系统由如下的关系: ①系统的输入信号导数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导数; ②系统对输入信号积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该输入信号响应的积分,积分常数由初始条件确定。 2.劳斯判据: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 : 劳斯判据指出: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否则系统不稳定,而且第一列系数符号改变的次数就是系统特征方程中正实部根的个数。 劳斯判据特殊情况的处理 ⑴某行第一列元素为零而该行元素不全为零时——用一个很小的正数ε代替第一列的零元素参与计算,表格计算完成后再令ε→0。 ⑵某行元素全部为零时—利用上一行元素构成辅助方程,对辅助方程求导得到新的方程,用新方程的系数代替该行的零元素继续计算。 3.稳态误差 (1)定义: (2)各种误差系数的定义公式

过程控制系统考试知识点复习和总结终极版

过程控制系统考试知识点复习和总结 终极版 第五章复杂控制系统(串级、比值、均匀、分程、选择、前馈、双重控制)

串级控制系统 定义:采用不止一个控制器,而且控制器间相串接,一个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的系统。 调节过程: 当燃料气压力或流量波动时,加热炉出口温度还没有变化,因此,主控制器输出不变,燃料气流量控制器因扰动的影响,使燃料气流量测量值变化,按定值控制系统的调节过程,副控制器改变控制阀开度,使燃料气流量稳定。与此同时,燃料气流量的变化也影响加热炉出口温度,使主控制器输出,即副控制器的设定变化,副控制器的设定和测量的同时变化,进一步加速了控制系统克服扰动的调节过程,使主被控变量回复到设定值。 当加热炉出口温度和燃料气流量同时变化时,主控制器经过主环及时调节副控制器的设定,使燃料气流量变化保持炉温恒定,而副控制器一方面接受主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同时,根据燃料气流量测量值的变化进行调节,使燃料气流量跟踪设定值变

化,使燃料气流量能根据加热炉出口温度及时调整,最终使加热炉出口温度迅速回复到设定值。 特点: 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扰动的影响 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副回路的存在,改进了对象特性,提高了工作频率 串级控制系统的自适应能力 设计: ⑴主、副回路 副回路应尽量包含生产过程中主要的、变化剧烈、频繁和幅度大的扰动,并力求包含尽可能多的扰动。设计副回路应注意工艺上的合理性;应考虑经济性;注意主、副对象时间常数的匹配 ⑵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控制器控制规律 主控制器起定值控制作用,副控制器对主控制器输出起随动控制作用,而对扰动作用起定值控制作用。主被控变量要求无余差,副被控变量却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主控制器可采用比例、积分两作用或比例、积分、微分三作用控制规律,副控制器单比例作用或比例积分作用控制规律。 ⑶主、副控制器正、反作用的选择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__ 学号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架构及控制轨迹要点简述

运动控制系统基本架构及控制轨迹要点简述 运动控制起源于早期的伺服控制。简单地说,运动控制就是对机械运动部件的位置、速度等进行实时的控制管理,使其按照预期的运动轨迹和规定的运动参数进行运动。早期的运动控制技术主要是伴随着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和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早期的运动控制器实际上是可以独立运行的专用的控制器,往往无需另外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支持,可以独立完成运动控制功能、工艺技术要求的其他功能和人机交互功能。这类控制器可以成为独立运行的运动控制器。这类控制器主要针对专门的数控机械和其他自动化设备而设计,往往已根据应用行业的工艺要求设计了相关的功能,用户只需要按照其协议要求编写应用加工代码文件,利用RS232或者DNC方式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即可完成相关的动作。这类控制器往往不能离开其特定的工艺要求而跨行业应用,控制器的开放性仅仅依赖于控制器的加工代码协议,用户不能根据应用要求而重组自己的运动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的定义 运动控制(MC)是自动化的一个分支,它使用通称为伺服机构的一些设备如液压泵,线性执行机或者是电机来控制机器的位置和/或速度。运动控制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领域内的应用要比在专用机器中的应用更复杂,因为后者运动形式更简单,通常被称为通用运动控制(GMC)。运动控制被广泛应用在包装、印刷、纺织和装配工业中。 运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架构组成 一个运动控制器用以生成轨迹点(期望输出)和闭合位置反馈环。许多控制器也可以在内部闭合一个速度环。 一个驱动或放大器用以将来自运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通常是速度或扭矩信号)转换为更高功率的电流或电压信号。更为先进的智能化驱动可以自身闭合位置环和速度环,以获得更精确的控制。 一个执行器如液压泵、气缸、线性执行机或电机用以输出运动。

过程控制系统考试知识点总结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总结 考试题型 一、判断题(共10分) 二、单选(20分) 三、填空(10分) 四、简答题(5小题,共20分) 五、分析计算题(4小题,共40分,每题10分) 一、概论 1、过程控制概念:五大参数。 过程控制的定义:工业中的过程控制是指以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成分等工艺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的自动控制。 2、简单控制系统框图。 控制仪表的定义:接收检测仪表的测量信号,控制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仪表。主要包括:控制器、变送器、运算器、执行器等,以及新型控制仪表及装置。 控制仪表的作用:对检测仪表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能将控制流程图(工程图、工程设计图册)转化成控制系统框图。 4、DDZ -Ⅲ型仪表的电压信号制,电流信号制。QDZ-Ⅲ型仪表的信号制。它们之间联用要采用电气转换器。 5、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各自特点。 电压传输特点: 1). 某台仪表故障时基本不影响其它仪表; 2). 有公共接地点; 3). 传输过程有电压损耗,故电压信号不适宜远传。 电流信号的特点: 1).某台仪表出故障时,影响其他仪表; 2).无公共地点。若要实现仪表各自的接地点,则应在仪表输入、输出端采取直流隔离措施。 6、变送器有四线制和二线制之分。区别。 1、四线制:电源与信号分别传送,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件的功耗无严格要求。 2、两线制:节省电缆及安装费用,有利于防爆。活零点,两条线既是信号线又是电源线。 第一个字母:参数类型 T ——温度(Temperature ) P ——压力(Pressure ) L ——物位(Level ) F ——流量(Flow ) W ——重量(Weight ) 第二个字母:功能符号 T ——变送器(transmitter ) C ——控制器(Controller ) I ——指示器(Indicator ) R ——记录仪(Recorder ) A ——报警器(Alarm ) 加热炉

2013-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的变化规律去变化的过程。 2. 自动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控制方式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3.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的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的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给定偵 反馈星 典型团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4.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的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的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的终值之间的差值e ss来表征的 第二章 1.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 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 (1)、确定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的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的项写在方程式等号的右边,与输出量有关的项写在等号的左边 3. 传递函数定义和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

现代控制理论总结

现代控制理论总结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1、状态变量,状态空间与状态轨迹的概念: 在描述系统运动的所有变量中,必定可以找到数目最少的一组变量,他们足以描述系统的全部运动,这组变量就称为系统的状态变量。 以状态变量X1,,X2,X3,……X n为坐标轴所构成的n维欧式空间(实数域上的向量空间)称为状态空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x(t)在状态空间中描绘出一条轨迹,称为状态轨迹。 2、状态空间表达式: 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合起来构成对一个系统完整的动态描述,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3、实现问题: 由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运动方程或传递函数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这样的问题称为实现问题 单入单出系统传函:W(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实现存在的条件是系统必须满足m<=n,否则是物理不可实现系统 最小实现是在所有的实现形式中,其维数最低的实现。即无零,极点对消的传函的实现。 三种常用最小实现:能控标准型实现,能观标准型实现,并联型实现(约旦型) 4、能控标准型实现,能观标准型实现,并联型实现(约旦型) 传函无零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系统矩阵A的主对角线上方元素为1,最后一行元素是传函特征多项式系数的负值,其余元素为0,A为友矩阵。控制矩阵b除最后一个元素是1,其他为0,矩阵A,b具有上述特点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称为能控标准型。将b与c矩阵元素互换,另输出矩阵c除第一个元素为1外其他为0,矩阵A,c具有上述特点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称为能观标准型。 传函有零点见书p17页…….. 5、建立空间状态表达式的方法: ①由结构图建立②有系统分析基里建立③由系统外部描述建立(传函) 6、子系统在各种连接时的传函矩阵: 设子系统1为子系统2为 1)并联: 另u1=u2=u,y=y1+y2的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答案,完整版..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月前我的同事小度找到我吐槽…… 当时一听这话直接吓的我都坐地上了!!!完蛋了,莫不是要我卷铺盖了… 但听完接下来的话我又爬了起来(老板拜托你说话不要大喘气好不好!) 领导指着电脑: 哧,还以为什么事儿呢。我镇定地捋了捋头发站好: “老板你放心,不就是发福利么,这事儿包我身上了。” 虽然话放出去了,但说实话这一大堆福利具体怎么发心里还真没底。 但毕竟小度好歹是全国新媒体编辑里机智程度排名前一万的人,经过好几夜的苦思冥想后…哦呵呵呵… 第五章 思考题 5-1 对于恒转矩负载,为什么调压调速的调速范围不大?电动机机械特性越软,调速范围越大吗? 答:对于恒转矩负载,普通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调速时的稳定工作范围为0

可行?为何在基频以下时,采用恒压频比控制,而在基频以上保存电压恒定? 答:当异步电动机在基频以下运行时,如果磁通太弱,没有充分利用电动机的铁心,是一种浪费;如果磁通,又会使铁心饱和, 从而导致过大的励磁电流,严重时还会因绕组过热而损 坏电动机。由此可见,最好是保持每极磁通量为额定值不变。当频率从额定值向下调节时,必须同时降低 E g 使 1 4.44常值S g S N mN E N K f ,即在基频以下应采用电动势频 率比为恒值的控制方式。然而,异步电动机绕组中的电动势是难以直接检测与控制的。 当电 动势值较高时,可忽略定子电阻和漏感压降,而认为定子相电压s g U E 。 在整个调速范围内,保持电压恒定是不可行的。在基频以上调速时,频率从额定值向上升高,受到电动机绝缘耐压和磁路饱和的限制, 定子电压不能随之升高,最多只能保持额定电压不变, 这将导致磁通与频率成反比地降低, 使得 异步电动机工作在弱磁状态。5-3 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时,基频以下和基频以上分别属于恒功率还是恒转矩调速方式?为 什么?所谓恒功率或恒转矩调速方式, 是否指输出功率或转矩恒定?若不是, 那么恒功率或 恒转矩调速究竟是指什么? 答:在基频以下,由于磁通恒定,允许输出转矩也恒定,属于“恒转矩调速”方式;在基频以上,转速升高时磁通减小,允许输出转矩也随之降低,输出功率基本不变,属于“近似的恒功率调速”方式。 5-4基频以下调速可以是恒压频比控制、 恒定子磁通、恒气隙磁通和恒转子磁通的控制方式, 从机械特性和系统实现两个方面分析与比较四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答: 恒压频比控制:恒压频比控制最容易实现,它的变频机械特性基本上是平行下移, 硬度也较 好,能够满足一般的调速要求,低速时需适当提高定子电压, 以近似补偿定子阻抗压降。在 对于相同的电磁转矩,角频率越大, 速降落越大,机械特性越软,与直流电动机弱磁调速相 似。在基频以下运行时,采用恒压频比的控制方法具有控制简便的优点, 但负载变化时定子 压降不同,将导致磁通改变,因此需采用定子电压补偿控制。 根据定子电流的大小改变定子 电压,以保持磁通恒定。 恒定子磁通:虽然改善了低速性能, 但机械特性还是非线性的,仍受到临界转矩的限制。频 率变化时,恒定子磁通控制的临界转矩恒定不变。恒定子磁通控制的临界转差率大于恒压 频比控制方式。恒定子磁通控制的临界转矩也大于恒压频比控制方式。 控制方式均需要定子 电压补偿,控制要复杂一些。恒气隙磁通:虽然改善了低速性能,但机械特性还是非线性的,仍受到临界转矩的限制。保 持气隙磁通恒定: 1 常值g E ,除了补偿定子电阻压降外,还应补偿定子漏抗压降。与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2.一个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控制装置和控制对象 3.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量和给定值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4.根据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根据信号的结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根据给定值信号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信号的形式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6.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 7.对复杂系统的方框图,要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梅森公式 8.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10.信号流图中,节点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 11.从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来看,系统一般是具有负反馈形式。 12.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环节。 13.系统方框图的简化应遵守信号等效的原则。 14.在时域分析中,人们常说的过渡过程时间是指调整时间 15.衡量一个控制系统准确性/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是指稳态误差 16.对于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17.若单位反馈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其稳态误差ess为常数,则此系统为0型系统 18.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无超调 19.一阶系统 G(s)= K/(Ts+1)的T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越长。 20.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整时间tS等反映出系统的快速性。 21.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ζ增加,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减小。 22.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ξ保持不变时,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越大,系统的超调量σp不变 2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 ess=0 24.衡量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时域性能指标包括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25.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来分类的。 26.二阶系统的阻尼系数ξ=时,为最佳阻尼系数。这时系统的平稳性与快速性都较理想。 27.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性能。 28.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29.如果系统中加入一个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的超调量减小。 30.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可用劳斯判据判断。 31.主导极点的特点是距离虚轴很近。 32.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G(s)H(s)等于±(2l+1)π (l=0,1,2,…) 33.如果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离虚轴越远越好。 34.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特征方程的阶数/开环极点数,起始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零点。 35. 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在该交点处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系统阻尼为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