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2017动能定理高考真题-

2011-2017动能定理高考真题-

2011-2017动能定理高考真题-
2011-2017动能定理高考真题-

动能定理高考真题(教师版)

1.【2017·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k0

E,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

E与位移的关系图线是

2.【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

2

16

v

g

B.

2

8

v

g

C.

2

4

v

g

D.

2

2

v

g

3.(2016全国新课标II卷,16)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

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4.(多选)(2016浙江卷,18)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

,)。则()。

A.动摩擦因数

6

7

μ=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

2

7

gh

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 5 g

5.(2015新课标I-17). 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如图放置,三点POQ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W = 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 点

B. W > mgR,质点不能到达Q 点

C. W = mgR,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W < mgR,质点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6.【2015海南-4】如图,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登高。质量为m 的质点自

轨道端点P 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 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质点

自P 滑到Q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A. mgR 41

B. mgR 31

C. mgR 21

D. mgR 4

π 7. (2014年 全国卷2)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1F W 、2F W 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1f W 、2f W 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A. 124F F W W ?,122f f W W ?

B. 124F F W W ?,122f f W W =

C. 124F F W W ?,122f f W W =

D. 124F F W W ?,122f f W W ?

8(2011山东).如图所示,将小球a 从地面以初速度v 。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质量的小球b 从距地面h 处由静止释放,两球恰在2

h 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 A.两球同时落地 B.相遇时两球速度大小相等

C .从开始运动到相遇,球a 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球b 动能的增加量

D.相遇后的任意时刻,重力对球a 做功功率和对球b 做功功率相等

9.(2016全国新课标II 卷,25)(20分)轻质弹簧原长为2l ,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 ,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与物块P 接触但不连接.AB 是长度为5l 的水平轨道,B 端与半径l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相切,半圆的直径RD 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 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0.5μ=.用外力推动物块P ,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 ,然后放开,P 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⑴若P 的质量为m ,求P 到达B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

⑵若P 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

10.(2016天津卷,10)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奥运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质量m=60kg 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末端AB 的A 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23.6/a m s =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 时速度24/B v m s =,A 与B 的竖直高度差H=48m ,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 处附近是一段以O 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 与滑道最低点C 的高度差h=5m ,运动员在B 、C 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1530J ,取2

10/g m s = (1)求运动员在AB 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 F 的大小;

(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 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 至少

应为多大。

11.【2015重庆-8】.(16分)同学们参照伽利略时期演示平抛运动的方法制作了如题8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

水平放置的底板上竖直地固定有M 板和N 板。M 板上部有一半径为R 的14

圆弧形的粗糙轨道,P 为最高点,Q 为最低点,Q 点处的切线水平,距底板高为H .N 板上固定有三个圆环.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从P 处静止释放,小球运动至Q 飞出后无阻碍地通过各圆环中心,落到底板上距Q 水平距离为L 处。不考虑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距Q 水平距离为2

L 的圆环中心到底板的高度; (2)小球运动到Q 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对轨道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3)摩擦力对小球做的功.

12.(2015浙江-23)如图所示,用一块长1 1.0L m =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面高H=0.8m ,长2 1.5L m =。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θ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kg 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0.05μ=,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μ,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210/g m s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

(2)当θ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μ

(已知sin37°=0.6,cos37°=0.8)

(3)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m x

13.【2015山东-23】. 如图甲所示,物块与质量为m 的小球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两等高定滑轮连接。物块置于左侧滑轮正下方的表面水平的压力传感装置上,小球与右侧滑轮的距离为l 。开始时物块和小球均静止,将此时传感装置的示数记为初始值。现给小球施加一始终垂直于l 段细绳的力,将小球缓慢拉起至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o 角,如图乙所示,此时传感装置的示数为初始值的1.25倍;再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运动至最低位置时,传感装

置的示数为初始值的0.6倍.不计滑轮的大小和摩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 。求:

(1)物块的质量;

(2)从释放到运动至最低位置的过程中,小球克服阻力

所做的功。

14.【2015天津-10】10.(16分)某快递公司分拣邮件的水平传输装置示意如图.皮带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保持V=1 m /s 的恒定速度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2 kg 的邮件轻放在皮带上.邮件和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5。设皮带足够长.取g=10m /s 2,在邮件与皮带发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求

(1)邮件滑动的时间t ;

(2)邮件对地的位移大小x ;

(3)邮件与皮带间的摩擦力对皮带做的功W 。

15.(2014 福建卷)21.(19分)图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整个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表面粗糙的AB 段对到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 在B 点水平相切。点A 距水面的高度为H ,圆弧轨道BC 的半径为R ,圆心O 恰在水面。一质量为m 的游客(视为质点)可从轨道AB 的任意位置滑下,不计空气阻力。

(1)若游客从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B 点时沿切线方向滑离轨道落在水面D 点,OD=2R ,求游客滑到的速度vB 大小及运动过程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f ;

(2)若游客从AB 段某处滑下,恰好停在B 点,有因为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

P 点后滑离轨道,求P 点离水面的高度h 。(提示: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任一点,质点所受的向心力与其速率的关系为R v m F 2

向)

(2013年浙江理综) 山谷中有三块大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青之青藤,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 、B 、C 、D 均为石 头的边缘点,O 为青藤的固定点,h 1=1.8m ,h 2=4.0m ,x 1=4.8m ,x 2=8.0m 。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 =10kg 和m =2kg 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A 点起水平跳到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 点,抓住青藤的下端荡到右边石头的D

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

加速度g =10m/s 2

,求:

(1)大猴子水平跳离的速度最小值(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

(3)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

17、(2013年海南物理) 一质量m=0.6kg 的物体以v 0=20m/s 的初速度从倾角为30°的斜坡底端沿斜坡向上运动。当物体向上滑到某一位置时,其动能减少了ΔE k =18J ,机械能减少了ΔE=3J,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 2,求

(1) 物体向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2) 物体返回斜坡底端时的动能。

18.(2012福建卷).(19分)

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搜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 ,小船的质量为m ,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 ,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0v ,小船从A 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 点经历时间为t 1,A 、B 两点间距离为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

(1)小船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f w ;

(2)小船经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1v ; (3)小船经过B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 。

19.(2011浙江).(20分)节能混合动力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汽油及所储存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有一质量m =1000kg 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h km v /901=匀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kW P 50=。当驾驶员看到前方有80km/h 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立即启动利用电磁阻尼带动的发电机工作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L =72m 后,速度变为h km v /722=。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的51用于轿车的牵引,5

4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最后有50%转化为电池的电能。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保持不变。求

(1)轿车以h km /90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阻F 的大小;(2)轿车从h km /90减速到h km /72过程中,获得的电能电E ;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电E 维持h km /72匀速运动的距离L '。

动能定理高考真题(学生版)

1.【2017·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k0E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 E 与位移的关系图线是

2.【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 .2

16v g B .2

8v g C .2

4v g D .2

2v g

3.(2016全国新课标II 卷,16)小球P 和Q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 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 球的绳比悬挂Q 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

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A .P 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 球的速度

B .P 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 球的动能

2011-2017动能定理高考真题-

动能定理高考真题(教师版) 1.【2017·江苏卷】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上滑动,然后滑回到原处.物块初动能为k0 E,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则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k E与位移的关系图线是 2.【2017·新课标Ⅱ卷】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 2 16 v g B. 2 8 v g C. 2 4 v g D. 2 2 v g 3.(2016全国新课标II卷,16)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 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 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 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 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 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 4.(多选)(2016浙江卷,18)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量为m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37=0.6cos37=0.8 ,)。则()。 A.动摩擦因数 6 7 μ=B.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 2 7 gh C.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 D.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 5 g 5.(2015新课标I-17). 如图,一半径为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如图放置,三点POQ水平。一质量为m 的质点自P点上方高度R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N时,对轨道的压力为4mg,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质量m =3k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秽v 0=4m/s 水平向右抛出,恰好从A 点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 3.75m ,B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 平滑连接,A 与圆心D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MN 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轨道,小物块与MN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轨道其他部分光滑。最右侧是一个半径为r =0.4m 的半圆弧轨道,C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半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 在D 点平滑连接。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sin37°=0.6,cos37°=0.8。 (1)求小物块经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若MN 的长度为L 0=6m ,求小物块通过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若小物块恰好能通过C 点,求MN 的长度L 。 【答案】(1)62N (2)60N (3)10m 【解析】 【详解】 (1)物块做平抛运动到A 点时,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0cos37A v v ==? 解得:04 m /5m /cos370.8 A v v s s = ==? 小物块经过A 点运动到B 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211cos3722 A B mv mg R R mv +-?= 小物块经过B 点时,有:2 B NB v F mg m R -= 解得:()232cos3762N B NB v F mg m R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2N (2)小物块由B 点运动到C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22011222 C B mgL mg r mv mv μ--?= - 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 C NC v F mg m r += 代入数据解得:60N NC F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通过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0N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经典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半径R =0.5 m 的光滑圆弧轨道的左端A 与圆心O 等高,B 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的右端C 与一倾角θ=37°的粗糙斜面相切。一质量m =1kg 的小滑块从A 点正上方h =1 m 处的P 点由静止自由下落。已知滑块与粗糙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求滑块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2)求滑块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 (3)通过计算判断滑块从斜面上返回后能否滑出A 点。 【答案】(1)70N ; (2)1.2m ; (3)能滑出A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块从P 到B 的运动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则有 ()21 2 B mg h R mv += 那么,对滑块在B 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竖直向上,且 ()2 N 270N B mg h R mv F mg mg R R +=+=+= 故由牛顿第三定律可得:滑块第一次运动到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0N ,方向竖直向下。 (2)设滑块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L ,滑块运动过程只有重力、摩擦力做功,故由动能定理可得 cos37sin37cos370mg h R R L mgL μ+-?-?-?=() 所以 1.2m L = (3)对滑块从P 到第二次经过B 点的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可得 ()21 2cos370.542 B mv mg h R mgL mg mgR μ'=+-?=> 所以,由滑块在光滑圆弧上运动机械能守恒可知:滑块从斜面上返回后能滑出A 点。 【点睛】 经典力学问题一般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得合外力及运动过程做功情况,然后根据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及几何关系求解。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最新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粗糙斜面AB 底端与半径R=0.4 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 平滑相连,O 点为轨道圆心,BC 为圆轨道直径且处于竖直方向,A 、C 两点等高.质量m=1 kg 的滑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恰能滑到与O 点等高的D 点,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 (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要使滑块能到达C 点,求滑块从A 点沿斜面滑下时初速度v 0的最小值; (3)若滑块离开C 点的速度为4 m/s ,求滑块从C 点飞出至落到斜面上所经历的时间. 【答案】(1)0.375(2)3/m s (3)0.2s 【解析】 试题分析:⑴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重力mg 、接触面的弹力N 和斜面的摩擦力f 作用,弹力始终不做功,因此在滑块由A 运动至D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 μmgcos37° 2sin 37R ? =0-0 解得:μ=0.375 ⑵滑块要能通过最高点C ,则在C 点所受圆轨道的弹力N 需满足:N≥0 ① 在C 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2C v m R ② 在滑块由A 运动至C 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μmgcos37° 2sin 37R ?=2 12 C mv - 2 012 mv ③ 由①②③式联立解得滑块从A 点沿斜面滑下时的初速度v 0需满足:v 03gR =23 即v 0的最小值为:v 0min =3 ⑶滑块从C 点离开后将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为:x =vt ④ 在竖直方向的位移为:y = 2 12 gt ⑤ 根据图中几何关系有:tan37°= 2R y x -⑥ 由④⑤⑥式联立解得:t =0.2s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规律、动能定理的应用问题,属于中档题.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半径为R的竖直圆槽形光滑轨道,水平轨道的PQ段长度为,上面铺设特殊材料,小物块与其动摩擦因数为,轨道其它部分摩擦不计。水平轨道左侧有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可视为质点的质量的小物块从轨道右侧A点以初速度冲上轨道,通过圆形轨道,水平轨道后压缩弹簧,并被弹簧以原速率弹回,取,求: (1)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 (2)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经过圆轨道最低点时的动能; (3)当R满足什么条件时,小物块被弹簧第一次弹回圆轨道时能沿轨道运动而不会脱离轨道。 【答案】(1)10.5J(2)3J(3)0.3m≤R≤0.42m或0≤R≤0.12m 【解析】 【详解】 (1)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其弹性势能最大。从A到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中,由动 能定理得:?μmgl+W弹=0?m v02 由功能关系:W弹=-△E p=-E p 解得 E p=10.5J; (2)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被弹回圆形轨道最低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μmgl=E k?m v02 解得 E k=3J; (3)小物块第一次返回后进入圆形轨道的运动,有以下两种情况: ①小球能够绕圆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此时设小球最高点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mgR=m v22?E k 小物块能够经过最高点的条件m≥mg,解得R≤0.12m ②小物块不能够绕圆轨道做圆周运动,为了不让其脱离轨道,小物块至多只能到达与圆心 等高的位置,即m v12≤mgR,解得R≥0.3m; 设第一次自A点经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速度为v1,由动能定理得: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小明同学根据上海迪士尼乐园游戏项目“创极速光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轨道。一条带有竖直圆轨道的长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底端分别与两侧的直轨道相切,其中轨道AQ 段粗糙、长为L 0=6.0m ,QNP 部分视为光滑,圆轨道半径R =0.2m ,P 点右侧轨道呈粗糙段、光滑段交替排列,每段长度都为L =0.5m 。一玩具电动小车,通电以后以P =4W 的恒定功率工作,小车通电加速运动一段时间后滑入圆轨道,滑过最高点N ,再沿圆轨道滑出。小车的质量m =0.4kg ,小车在各粗糙段轨道上所受的阻力恒为f =0.5N 。(重力加速度g =10m/s 2;小车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 (1)若小车恰能通过N 点完成实验,求进入Q 点时速度大小; (2)若小车通电时间t =1.4s ,求滑过N 点时小车对轨道的压力; (3)若小车通电时间t≤2.0s ,求小车可能停在P 点右侧哪几段轨道上。 【答案】(1)22m/s ;(2)6N ,方向竖直向上;(3)第7段和第20段之间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小车恰能过N 点,则0N v =,Q →N 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2211222 N mg R mv mv -?= - 代入解得 22m/s v = (2)A →N 过程 2 011202 Pt fL mg R mv --?= - 代入解得 15m/s v = 在N 点时 2 1N mv mg F R += 代入解得 N 6N F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小汽车对轨道压力大小6N ,方向竖直向上。 (3)设小汽车恰能过最高点,则

(物理)高考必备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物理)高考必备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技巧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为了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名滑雪运动员在倾角θ=30°的山坡滑道上进行训练,运动员及装备的总质量m=70 kg.滑道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如图所示.他从滑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t=5s到达坡底,滑下的路程 x=50 m.滑雪运动员到达坡底后又在水平面上滑行了一段距离后静止.运动员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滑雪运动员沿山坡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a; (2)滑雪运动员沿山坡下滑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f; (3)滑雪运动员在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W f. 【答案】(1)4m/s2(2)f = 70N (3)1.75×104J 【解析】 【分析】 (1)运动员沿山坡下滑时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时间和位移,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下滑的加速度. (2)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下滑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3)对全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求滑雪运动员克服阻力做的功. 【详解】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x=1 at2 2 解得:a=4m/s2 (2)运动员受力如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θ-f=ma 解得:f=70N (3)全程应用动能定理,得:mgxsinθ-W f =0 解得:W f =1.75×104J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两种求功的方法,对于恒力可运用功的计算公式求.对于变力可根据动能定理求功. 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高为h的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B与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恒为v0,两轮轴心间距为L,滑块滑到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质量m =3kg 的小物块以初速度秽v 0=4m/s 水平向右抛出,恰好从A 点沿着圆弧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 = 3.75m ,B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 平滑连接,A 与圆心D 的连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MN 是一段粗糙的水平轨道,小物块与MN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轨道其他部分光滑。最右侧是一个半径为r =0.4m 的半圆弧轨道,C 点是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半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BD 在D 点平滑连接。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sin37°=0.6,cos37°=0.8。 (1)求小物块经过B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若MN 的长度为L 0=6m ,求小物块通过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若小物块恰好能通过C 点,求MN 的长度L 。 【答案】(1)62N (2)60N (3)10m 【解析】 【详解】 (1)物块做平抛运动到A 点时,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0cos37A v v ==? 解得:04 m /5m /cos370.8 A v v s s = ==? 小物块经过A 点运动到B 点,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211cos3722 A B mv mg R R mv +-?= 小物块经过B 点时,有:2 B NB v F mg m R -= 解得:()232cos3762N B NB v F mg m R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2N (2)小物块由B 点运动到C 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22011222 C B mgL mg r mv mv μ--?= - 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 C NC v F mg m r += 代入数据解得:60N NC F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通过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是60N

(物理)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物理)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如图所示,半径为R =1 m ,内径很小的粗糙半圆管竖直放置,一直径略小于半圆管内径、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在水平恒力F =250 17 N 的作用下由静止沿光滑水平面从A 点运动到B 点,A 、B 间的距离x = 17 5 m ,当小球运动到B 点时撤去外力F ,小球经半圆管道运动到最高点C ,此时球对外轨的压力F N =2.6mg ,然后垂直打在倾角为θ=45°的斜面上(g =10 m/s 2).求: (1)小球在B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2)小球在C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 (3)小球由B 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4)D 点距地面的高度. 【答案】(1)10 m/s (2)6 m/s (3)12 J (4)0.2 m 【解析】 【分析】 对AB 段,运用动能定理求小球在B 点的速度的大小;小球在C 点时,由重力和轨道对球的压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小球在C 点的速度的大小;小球由B 到C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求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球离开C 点后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和几何知识结合求D 点距地面的高度. 【详解】 (1)小球从A 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212 B Fx mv = 解得:v B =10 m/s (2)在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N =2 c v m R 又据题有:F N =2.6mg 解得:v C =6 m/s. (3)由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2R -W f =22 1122 c B mv mv - 解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12 J (4)设小球从C 点到打在斜面上经历的时间为t ,D 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 , 则在竖直方向上有:2R -h = 12 gt 2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北京老山自行车赛场采用的是250m 椭圆赛道,赛道宽度为7.6m 。赛道形如马鞍形,由直线段、过渡曲线段以及圆弧段组成,圆弧段倾角为45°(可以认为赛道直线段是水平的,圆弧段中线与直线段处于同一高度)。比赛用车采用最新材料制成,质量为9kg 。已知直线段赛道每条长80m ,圆弧段内侧半径为14.4m ,运动员质量为61kg 。求: (1)运动员在圆弧段内侧以12m/s 的速度骑行时,运动员和自行车整体的向心力为多大; (2)运动员在圆弧段内侧骑行时,若自行车所受的侧向摩擦力恰为零,则自行车对赛道的压力多大; (3)若运动员从直线段的中点出发,以恒定的动力92N 向前骑行,并恰好以12m/s 的速度进入圆弧段内侧赛道,求此过程中运动员和自行车克服阻力做的功。(只在赛道直线段给自行车施加动力)。 【答案】(1)700N;(2)2;(3)521J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运动员和自行车整体的向心力 F n =2(m)M v R + 解得 F n =700N (2)自行车所受支持力为 ()cos45N M m g F += ? 解得 F N 2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F 压=F N 2N (3)从出发点到进入内侧赛道运用动能定理可得

W F -W f 克+mgh = 212 mv W F =2 FL h = 1 cos 452 d o =1.9m W f 克=521J 2.质量 1.5m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 2.0t s =停在B 点,已知A 、B 两点间的距 离 5.0s m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0μ=,求恒力F 多大.(2 10/g m s =) 【答案】15N 【解析】 设撤去力 前物块的位移为 ,撤去力 时物块的速度为,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对撤去力后物块滑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得 由运动学公式得 对物块运动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由以上各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思路分析:撤去F 后物体只受摩擦力作用,做减速运动,根据动量定理分析,然后结合动能定律解题 试题点评:本题结合力的作用综合考查了运动学规律,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3.一个平板小车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其右端恰好和一个 光滑圆弧轨道AB 的底端等高对 接,如图所示.已知小车质量M=3.0kg ,长L=2.06m ,圆弧轨道半径R=0.8m .现将一质量m=1.0kg 的小滑块,由轨道顶端A 点无初速释放,滑块滑到B 端后冲上小车.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取g=10m/s 2)试求: (1)滑块到达B 端时,轨道对它支持力的大小; (2)小车运动1.5s 时,车右端距轨道B 端的距离; (3)滑块与车面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内能. 【答案】(1)30 N (2)1 m (3)6 J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 1.一辆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P =200kW ,若其总质量为m =103kg ,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汽车以加速度a 1=5m/s 2从静止开始匀加速运动能够持续的最大时间为t 1=4s ,然后保持恒定的功率继续加速t 2=14s 达到最大速度。设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取g =10m/s 2.求: (1)汽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汽车从启动至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位移。 【答案】(1)40m/s ;(2)480m 【解析】 【分析】 【详解】 (1)汽车匀加速结束时的速度 11120m /s v a t == 由P=Fv 可知,匀加速结束时汽车的牵引力 1 1F P v = =1×104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1F f ma -= 解得 f =5000N 汽车速度最大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 此时汽车的牵引力 F=f =5000N 由P Fv =可知,汽车的最大速度: v=P P F f ==40m/s (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x 1= 1 140m 2 v t = 对汽车,由动能定理得 21121 02 F x Pt fs mv =--+ 解得 s =480m 2.质量 1.5m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从水平面上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一段距离撤去该力,物块继续滑行 2.0t s =停在B 点,已知A 、B 两点间的距

离 5.0s m =,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0μ=,求恒力F 多大.(2 10/g m s =) 【答案】15N 【解析】 设撤去力 前物块的位移为 ,撤去力 时物块的速度为,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对撤去力后物块滑动过程应用动量定理得 由运动学公式得 对物块运动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由以上各式得 代入数据解得 思路分析:撤去F 后物体只受摩擦力作用,做减速运动,根据动量定理分析,然后结合动能定律解题 试题点评:本题结合力的作用综合考查了运动学规律,是一道综合性题目. 3.如图所示,质量m =2.0×10-4 kg 、电荷量q =1.0×10-6 C 的带正电微粒静止在空间范围足够大的电场强度为E1的匀强电场中.取g =10 m/s 2. (1)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E1的大小和方向; (2)在t =0时刻,匀强电场强度大小突然变为E2=4.0×103N/C ,且方向不变.求在t =0.20 s 时间内电场力做的功; (3)在t =0.20 s 时刻突然撤掉第(2)问中的电场,求带电微粒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 【答案】(1)2.0×103N/C ,方向向上 (2)8.0×10-4J (3)8.0×10- 4J 【解析】 【详解】 (1)设电场强度为E ,则:Eq mg =, 代入数据解得:4362.01010 / 2.010/1010 mg E N C N C q --??===??,方向向上 (2)在0t =时刻,电场强度突然变化为:3 2 4.010/E N C =?,设微粒的加速度为a , 在0.20t s =时间内上升高度为h ,电场力做功为W ,则:21qE mg ma -= 解得:2 110/a m s = 根据:2 112 h a t = ,解得:0.20=h m

动能定理及高考真题(定稿).doc

在空气中克服空气阻力所 与钢板相撞时无机械能损失,小球最终 停止运动时,它所经历的路程$ = (g = 1 Om / s 2) 1. 一颗子弹速度为V时,刚好打穿一块钢板,那么速度为2v时,可打穿块同样的钢板,要打穿n块同样 的钢板,子弹速度应为O 2. 质量为lkg的物体从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力在前3s内做功—J,平均功率W; 重力在第3s内做功J,平均功率W;物体沿斜面滑完3s时重力的瞬时功率Wo 12.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以高为H的跳台上的速率V]起跳,落 水时的速率为R,运动中遇有空气阻力。那么运动员起跳时做功是 做的功是 ____ 。 3 .地面上有一钢板水平放置,它上方3m 处有一钢球质量m=lkg , 以向下的初速度u°=2m/s竖直向下运动,假定小球运动时受到一个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f=2N,小球 9.如图5-23-1所示,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力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若在水平而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测得停止处与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不考虑物体滑至斜而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认为斜而与水平而对物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 4.质量为m的滑块,由仰角()=30°的斜面底端A点沿斜面上滑,如 图4所示,已知滑块在斜而底时初速度v0=4m/s,滑块与接触而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且斜而足够长,求滑块最后静止时的位管。 5 .如图5所示,质量为m 小球被用细绳经过光滑小孔而牵引在光 滑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拉力为耳值时,匀速转动,半径为Ra,当细 绳拉力为5值,小球仍做匀速圆周运动,转动半径为*,求此过程中拉力F所做的功 2012真题 1(2012福建卷)如图,表而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安装一定滑轮,小物块A、B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初始时刻,A、B处于同一高度并恰好静止状态。剪断轻绳后A下落、B沿斜Idi下滑,则从 剪 A.速率的变化量不同 B.机械能的变化量不同 C.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图5-23- E 5 断轻绳到物块着地,两物块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动能与动能定理 1.如图所示,圆弧轨道AB是在竖直平面内的1 4 圆周,B点离地面的高度h=0.8m,该处切 线是水平的,一质量为m=200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不计小球与轨道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小球从B点水平飞出,最后落到水平地面上的D 点.已知小物块落地点D到C点的距离为x=4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 (1)圆弧轨道的半径 (2)小球滑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答案】(1)圆弧轨道的半径是5m. (2)小球滑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解析】 (1)小球由B到D做平抛运动,有:h=1 2 gt2 x=v B t 解得: 10 410/ 220.8 B g v x m s h ==?= ? A到B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1 2 mv B2-0 解得轨道半径R=5m (2)在B点,由向心力公式得: 2 B v N mg m R -= 解得:N=6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球对轨道的压力N=N=6N,方向竖直向下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分析小球的运动过程,把握每个过程和状态的物理规律,掌握圆周运动靠径向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运用运动的分解法进行研究平抛运动. 2.某校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游戏装置,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在A点用一弹射装置可将静止的小滑块以v0水平速度弹射出去,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R=0.3m 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运行一周后自 B点向C点运动,C点右侧有一陷阱,C、D两点的竖直高度差h=0.2m,水平距离s=0.6m,水平轨道AB长为L1=1m,BC长为 L2 =2.6m,

高考物理 4.功、功率、动能定理高考真题

高考物理 4.功、功率、动能定理高考真题 [真题1] (2017·高考全国卷Ⅱ)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 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v216g B.v28g C.v24g D.v22g 解析:选B.设小物块的质量为m ,滑到轨道上端时的速度为v1.小物块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12mv2=12mv21+2mgR ① 小物块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设水平位移为x ,下落时间为t ,有2R =12 gt2 ② x =v1t ③ 联立①②③式整理得x2=????v22g 2-? ???4R -v22g 2 可得x 有最大值v22g ,对应的轨道半径R =v28g .故选B. [真题2] (2016·高考全国卷Ⅱ)(多选)如图,小球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现将小球从M 点由静止释放,它在下降的过程中经过了N 点.已知 在M 、N 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π2 .在小球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 ) A .弹力对小球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 .有两个时刻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C .弹簧长度最短时,弹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为零 D .小球到达N 点时的动能等于其在M 、N 两点的重力势能差 解析:选BCD.在M 、N 两点处,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相等,且∠ONM<∠OMN<π2 ,则小球在M 点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N 点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小球从M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弹簧长度先缩短,当弹簧与竖直杆垂直时弹簧达到最短,这个过程中弹力对小球做负功,然后弹簧再伸长,弹力对小球开始做正功,当弹簧达到自然伸长状态时,弹力为零,再随着

高考真题动能定理与机械能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动能定理与机械能 考点1 基本概念的理解 1.(重庆单选)下列与能量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越大,动能越大 B.从同种金属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照射光波长的减小而增大 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时间内动能的增量相同 D.在静电场中,电场线越密的地方正电荷的电势能一定越高 2.(四川不定项)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 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 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 、v 、s 和E 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 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 3.(江苏单选)如图所示,粗糙的斜面与光滑的水平面相连接,滑块沿水平面以度v0运动,设滑 块运动到A 点的时刻为t=0,距B 点的水平距离为x,水平速度为vx.由于v0不同,从A 点到B 点的几种可能的运动图象如下列选项所示,其中表示摩擦力做功最大的是 ( ) 考点2 动能定理的应用 1.(全国卷Ⅱ)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质量为m 的小物体。假定物块所受的空气阻力f 大小不变。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和返回到原抛出点的速率分别为 ( ) A . 和 B .和 C .和 D .和 2.(宁夏)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1 m/s.从此刻开始滑块运动方向上 再施加一水平面作用力F,力F 和滑块的速度v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a 和图b 所示。设 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力F 对滑块做的功分别为W 1、W 2、W 3,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 是( ) A. W 1=W 2=W 3 B.W 1

高考真题之动能定理专题

高考真题之动能定理专题 1.(2015?山东)如图甲所示,物块与质量为m的小球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跨过两等高定滑轮连接,物块置于左侧滑轮正下方的表面水平的压力传感装置上,小球与右侧滑轮的距离为l.开始时物块和小球均静止,将此时传感装置的示数记为初始值,现给小球施加一始终垂直于l段细绳的力,将小球缓慢拉起至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如图乙所示,此时传感装置的示数为初始值的1.25倍;再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当运动至最低位置时,传感装置的示数为初始值的0.6倍,不计滑轮的大小和摩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求: (1)物块的质量; (2)从释放到运动至最低位置的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2.(2015?浙江)如图所示,用一块长L1=1.0m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H=0.8m,长L2=1.5m,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θ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 g=10m/s2,最大静止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求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 (2)当θ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已知sin37°=0.6,cos37°=0.8)(3)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x.

3.(2012?北京)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在粗糙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经距离l后以速度v飞离桌面,最终落在水平地面上.已知l=1.4m,v=3.0m/s,m=0.10kg,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桌面高h=0.45m,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小物块落地点距飞出点的水平距离s; (2)小物块落地时的动能E K; (3)小物块的初速度大小v0. 4.(2012?山东)如图所示,一工件置于水平地面上,其AB段为一半径R=1.0m的光滑圆弧轨道,BC段为一长度L=0.5m的粗糙水平轨道,二者相切于B点,整个轨道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P点为圆弧轨道上的一个确定点.一可视为质点的物块,其质量m=0.2kg,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工件质量M=0.8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取g=10m/s2) (1)若工件固定,将物块由P点无初速度释放,滑至C点时恰好静止,求P、C两点间的高度差h. (2)若将一水平恒力F作用于工件,使物块在P点与工件保持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求F的大小. ②当速度v=5m/s时,使工件立刻停止运动(即不考虑减速的时间和位移),物块飞离圆弧轨道落至BC段,求物块的落点与B点间的距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