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836.50 KB
- 文档页数:18
英语人教新起点(一起)五年级下册-导学案-Unit 2 SpecialDays一、词汇学习1. special•中文意思:特殊的,特别的•例句:Today is a special day. It’s my birthday!2. celebrate•中文意思:庆祝•例句:We celebrate Thanksgiving Day in November.3. festival•中文意思:节日•例句:Chinese New Year is the biggest festival in China.4. invite•中文意思:邀请•例句:I want to invite my friends to my birthday party.5. card•中文意思:卡片•例句:I made a birthday card for my best friend.二、语言知识1. 现在进行时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的动作,构成为be动词+动词-ing形式,例如:•I am eating lunch.•She is reading a book.通常我们在谈论发生在现在的事情时,会用现在进行时来表达。
在本单元中,我们还可以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节日庆祝活动正在进行的情况,例如:•They are dancing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We are making cards for our friends.2. 邀请的表达方法在英语中,邀请别人参加某件事情时,我们可以用以下表达方式:•Would you like to…?(你想要…吗?)•Do you want to…?(你想要…吗?)•Shall we…?(我们来…吧!)•Let’s…(让我们…吧!)例如:•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Let’s celebrate the festival together!三、课文理解1. 故事内容本单元的课文讲述了两个小朋友在一起庆祝生日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1)
一、课前导学
在学习《6猴王出世》之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这
个导学案旨在帮助同学们提前预习,掌握学习重点,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6猴王出世》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
2.能够领会故事中所传达的道德和情感。
3.能够学习并掌握本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三、课文学习
1. 故事梗概
《6猴王出世》讲述了一只聪明的猴子成为了猴群的王者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2. 重点词语
•珠宝:众多宝物中的一种,多用于装饰和珍藏。
•界限:划分不同事物之间的界限或范围。
•果然:果真,表示情况正如所料或所断定的那样。
3. 关键句子
•“原来它要求猴群每月献上食物,雌猴作供。
”
四、课后作业
1.结合故事内容,谈谈你对猴王的看法。
2.尝试写一个与《6猴王出世》类似的故事,展现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复习提升
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关于猴类动物生活习性的知识,并进行短文写作。
希望同学们通过认真学习本单元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希望大家在学习
过程中充满乐趣。
以上是《6猴王出世》导学案(1)的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根据导学案的
要求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语文园地》这一单元的整体内容和学习要点。
2.学习如何有效地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3.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二、导学内容
1. 课文导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语文园地》展开讨论,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园地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内容和感受。
园地是我们共同的文学乐园,带给我们无尽的乐趣和启迪。
2. 语言点精析
•重点词语:自己的“白云”、缠绕、缠垂、翱翔等词语。
•重点句型:语文园地中的经典句型。
3. 阅读理解训练
阅读课文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训练,锻炼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三、课堂延伸
1. 课文赏析
带领学生一起深入探讨、分析《语文园地》课文中的一些名句、段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言文的内涵。
2. 课文练笔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联想,进行文章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希最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园地》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语文园地》的阅读理解训练。
2.书写好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3.完成语文课下发的练习题目。
以上是《《语文园地》导学案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学习顺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景阳冈》导学案(1)一、课文导入导入活动: -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引入课文背景。
二、课文学习1.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能够流畅、准确地朗读课文。
2. 预习导学•让学生通过预习文字和插图,猜测课文的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3. 多媒体辅助学习•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利用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课文朗读。
4. 课堂互动讨论•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问题和疑惑展开互动讨论。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增强学习的参与度。
5. 课文分析与理解•分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情感变化等关键要素。
三、课后练习1. 生字词巩固•布置生字词的语音、字形、意义等方面的练习作业。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巩固新学词汇。
2. 课文情境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课文中重要情节的表演,增强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导师学生通过表演体验情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文背诵•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背诵展现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四、课后反馈与总结1. 课程反馈•收集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和困惑,及时进行答疑和指导。
•鼓励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反馈,促进学习效果的巩固。
2. 知识总结•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自己的学习思维导图。
五、课外拓展1.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主题的书籍或资料供学生阅读,拓展课外知识面。
•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对课文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延伸。
2. 创意绘画•打开想象力,让学生通过绘画展现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描绘。
•鼓励学生通过画画表达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想法。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5 景阳冈》这篇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相关生字词的用法和意义,提升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猴王出世》导学案(3)
一、课文导入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或故事情节简介,激发学生对《6猴王出世》这篇文章的兴趣,为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中的寓意。
2.学会分析短文中的对话和行为,推测人物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
3.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推测人物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寓意,提升对文章深层次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教师导入
•通过呈现故事背景或图片,引入故事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阅读
•让学生静心阅读全文,理解故事情节,重点关注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
3. 分组讨论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中人物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的推测,并引导他们分析文章中对话的含义。
4. 文学欣赏
•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审视故事,帮助他们理解作者的用意和寓意。
5. 写作训练
•结合故事情节,让学生展开想象,完成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对“猴王”
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
•完成写作训练,写一篇短文;
•继续阅读故事,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六、教学反思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不仅深入理解《6猴王出世》这篇文章,还将培养出一定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四草船借箭》导学案
一、课文导入
1.这篇课文的标题是《草船借箭》,我们预测这个故事是关于什么呢?
2.回想一下,草船通常用来做什么?箭又是用来做什么的?
3.草船借箭这个标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二、阅读理解
1.读课文前,你能预测一下课文大意吗?
2.通过本课文,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样的思想或价值观念呢?
3.你能总结出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和故事线索吗?
三、词语解析
1.翻开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汇,尝试猜测它们的意思。
2.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你能推测出这些生词的意思吗?
四、学习任务
1.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述草船借箭的背景故事和主要人物。
2.你认为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启示?
五、习作训练
1.请以《草船借箭》为题,写一篇感想或故事感悟,体会课文所传达的
思想。
六、拓展思考
1.如果你身处和课文中相似的困境中,你会如何解决?做出怎样的决策?
2.在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你认为哪个角色的表现最令你印象深刻?为
什么?
七、作业
1.回家后认真复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准备好对应的课堂问题。
2.完成《草船借箭》的读书笔记,记下你的思考和感受。
通过以上练习和思考,相信大家能更深入地理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并从
中汲取到有益的启示。
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够带着思考,不仅理解故事内容,更能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
课后反思: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课件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
“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多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从事了多年的教学工作,也讲过不少次的古诗教学,总认为古诗非常好讲。
但是自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之后,我对古诗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古诗教学并不简单,而是非常复杂。
古诗──《泊船瓜洲》。
这是一首表达思乡的诗,脍炙人口。
对于学生来说,读诗、背诗已不是重点和难点,因为他们早在三年级时就积累过这首诗。
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感受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上,这也是我在请教语文组多位教师之后的共同意见。
于是,我便在怎样感悟古诗的情感上仔细揣摩,探寻方法。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几个环节的设计让我颇有收获:1、注重朗读,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朗读是体会古诗感情的最好方法。
通过朗读,学生和诗人的感受会贴得更近。
新课伊始,我先指名让学生朗读古诗,并指出多音字的准确读音。
之后,在学生讨论诗意汇报时,让学生读出诗句再解释诗意。
分析完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后,又多次朗读,每读都有新的要求。
我觉得学生的感情应该是越来越强烈的,他们的这种感情恰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了。
2、重点明确,安排合理:这首古诗学生早就背诵过了,所以重点应放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上。
在时间的分配上,初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只用了半节课,后半节课意在品味诗情,这也充分体现了教学的重点。
看来,看似简单的东西未必简单。
越是简单的文章,它包含的内容越耐人寻味,道理越深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动作,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第5课古诗词三首预习流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自由读全诗,借助拼音读诗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4.自学生字词语。
5.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6.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诗词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资料链接:词:文体名称,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唱歌,故唐、五代时多称“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词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阕。
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
二、预习交流、检测1.自己读,小组间赛读。
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提示“乐”、“亡”、“剥”、“遮”的读音。
2.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3.师生互动交流对词语及诗词大意的理解及疑难的词句。
4.自己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这三首古诗词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怎样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5~ 17 页例 1、练习一 1~ 3 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平面图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感受、体会数对的广泛应用,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如何确定第几行和第几列。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活动方案】活动一:认识“列”和“行”1.组内互相说一说小军坐的位置。
2.自学数学书第15 页,完成以下内容:叫做列,叫做行。
从左往右数是确定,从前往后数是确定。
3.小军在第列,第行。
用手指一指每一列和每一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例 1 图,你能说一说小军的位置吗?用哪一种说法确定小军的位置比较好?能不能用一种简单的、统一的方法来确定小军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研究确定位置。
(板题:确定位置)二、活动一生自主完成活动一。
交流:你有哪些收获?怎样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确定第几列的时候都是从观察者的左边起往右边数,谁是观察者呢?小军在第几列第几行(板书)小兰、小强呢?怎样表示更简洁呢还能用数对表示出另外两个同学的位置吗?活动二、用数对表示位置三、活动二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用圆圈表示。
以学生互动为主,教师到各组检查活动情况。
第 5 行○○○○○○第 4行○○○○○○第 3行○○○●○○第 2行○○○○○○第 1行○○○○○○第1列第2列第3列第4列第5列第6列1.图中的“●”是小军所在的位置,可以用数对(4, 3)表示,说一说数对(4, 3)中“ 4”和“ 3”的含义。
2.在上图中找出第二列第四行的位置上涂色,用数对表示是(,)。
(6,5)在上图中表示第列第行的位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导学案(第1
课时)
一、导学目标
1.了解课文《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及运用方法。
3.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理解和归纳。
二、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草船借箭》,了解故事情节,包括人物、时间、地点等。
2.预习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理解其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思考课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思考准备。
三、课堂学习
1. 教师引入
学生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草船借箭》,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希望大家认真听讲,一起来探究故事背后的智慧和勇气。
2. 导入新知识
让学生们依次介绍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和地点,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思考。
3. 理解课文
•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及背后蕴涵的哲理。
•理清课文的逻辑关系,掌握故事的主线和主题。
4. 思考提问
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细节以及所表达的意义。
5. 生词梳理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词,理解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积累词汇量。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并理解课文。
2.完成课文后的练习题。
3.思考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做好复习准备。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新的词汇和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复习,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对待,做好准备,一起探索语文的奥秘吧!。
安阳市钢城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编号:09主备人:阎长运审核人:阎长运班级:姓名:小组:
安阳市钢城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编号:10主备人:阎长运审核人:阎长运班级:姓名:小组:
注: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或要提醒自己的话用红笔写右面栏里。
安阳市钢城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编号:11主备人:阎长运审核人:阎长运班级:姓名:小组:
注: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或要提醒自己的话用红笔写右面栏里。
安阳市钢城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编号:12主备人:阎长运审核人:阎长运班级:姓名:小组:
安阳市钢城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编号:13主备人:阎长运审核人:阎长运班级:姓名:小组:
注: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或要提醒自己的话用红笔写右面栏里。
安阳市钢城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编号:14主备人:阎长运审核人:阎长运班级:姓名:小组:
注: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或要提醒自己的话用红笔写右面栏里。
安阳市钢城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编号:15主备人:阎长运审核人:阎长运班级:姓名:小组:
注: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或要提醒自己的话用红笔写右面栏里。
安阳市钢城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编号:16主备人:阎长运审核人:阎长运班级:姓名:小组:
注: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或要提醒自己的话用红笔写右面栏里。
安阳市钢城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导学案
编号:17主备人:阎长运审核人:阎长运班级:姓名:小组:
注:把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或要提醒自己的话用红笔写右面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