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发展西岗区现代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西岗区现代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西岗区现代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西岗区现代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西岗区现代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为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深化和完善全区区域经济调研工作,推动“十一五”规划纲要落实,根据区委部署和政协年度计划安排,由区政协经科委和区政府经贸局、发改局、统计局组成调研小组,协调区有关部门和街道,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邀请我市有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利用两个月时间就发展我区现代服务业的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对全区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今后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内涵与意义

服务业是指利用设备、工具、场所、劳务、信息或技能等为社会提供服务,以生产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在传统服务业创新的基础上,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多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新型服务业态。

现代服务业包括新兴服务业和一部分通过现代化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改造和升级的传统服务业。前者主要是指直接因信息化及其它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国际商务、现代物流、健康生态、教育培训等产业;后者主要是指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现代金融业,建筑、装饰、物业等房地产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及其它产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聚集、高成长、高辐射、高回报、高就业的服务产业,其发达程度不仅反映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区正处于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推进和谐西岗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转变增长方式、拓展发展空间、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的巨大压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任务尤其紧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对于我区提升城区功能、改善发展环境、降低商务成本、促进社会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鼓励、扶持和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充分发挥行政文化中心和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聚合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商务服务、文体产业、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优质要素,丰富我区产业资源;能够引进更多的服务业企业和项目,培育更多的优势业态,调整和优化城区产业结构;能够拉动产业载体建设,促进旧城区的合理改造和楼宇市场健康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能够开辟多元就业空间,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和生活水平提高,推进和谐西岗建设。

二、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随着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努力,我区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渐成规模,为今后实现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规模迅速扩张,作用逐步显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基本形成以房地产、批发零售贸易为支撑,物流、旅游、信息、中介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服务业体系。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提高,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05年我区已有各类服务业企业8285家,从业人数约8万人,贡献区级税收2.97亿元,占区级税收总量的66%。与此同时,服务业在提升城区功能、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门类日趋齐全,结构逐步优化。房地产业借助旧城区改造之机稳步壮大,成为区级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691家房地产企业共完成区级税收1.07亿元,分别占全区税收量和服务业区级税收的23.44%和36%,在服务业中排在首位;商贸业的速度和质量不断提升,2005年共完成区级税收7千万元,分别占全区税

收和服务业区级税收的15.35%和23.56%,在服务业中居于次席;广告、租赁、法律服务、咨询调查、会计审计、税务服务等商务和中介服务业完成区级税收3556.3万元,分别占全区税收和服务业区级税收的7.8%和12%,排在第三位,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新潜力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银行、证券、保险、典当等机构不断增多,金融保险业发展逐步加快。2005年我区金融保险业共有117家银行业机构、29家证券业机构、11家保险业机构以及17家典当、金融信托管理等其它金融单位,创造区级税收1947万元,分别占全区税收和服务业区级税收的4.27%和6.55%,排在第四位。此外,物流、旅游、软件与信息服务、社区服务、文化体育娱乐业也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3、特色越发明显,前景更加广阔。随着规模扩大和结构调整,服务业逐步形成了竞争优势和发展特色。商贸业逐步形成集聚效应,基本形成了以奥林匹克商业商务区、站北特色商业区、香炉礁物流园区和一批特色商业街为基本架构的商贸业布局。借助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全市港口功能调整机遇,港口运输、零担货运、城市配送、企业自营物流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以香炉礁物流园区、双兴商品城市场为依托的商业物流和配送物流格局。以新开路科技创业街、高科技发展中心为代表的科技产业平台建设和各项扶持政策的完善,使科技、信息和软件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依托行政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和房地产交易市场、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坐落在我区的先天优势,房屋中介、就业中介、管理咨询以及从事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服务的中介机构迅猛发展,使我区成为各类中介机构的聚集地。文化体育产业氛围逐步浓厚,奥林匹克广场周边形成了以经营体育用品为主的体育休闲产业雏形,市青少年宫一带形成了以文化、艺术用品专卖和教育培训为特色的学习型产业雏形,丰富了我区服务业的特色和内涵。

我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当今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已多数达到三个70%,即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

7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70%,经济增长的70%来源于服务业。目前,我区服务业单位数占单位总数的42.6 %,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30%,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真正代表现代服务业的金融、电信、研发、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规模和贡献尚不够突出。二是集聚度低,结构不尽合理。业态比较分散,产业不够集中,除了产业集中度较高的房地产和商贸业,其它服务业对区级税收的贡献率都在10%以下,信息、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业、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税收贡献率都不足1%,缺乏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产业结构不均衡,生活性服务业比重大,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小,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配套和服务的能力薄弱。三是技术含量低,辐射能力不强。我区服务业整体上科技含量低,信息化程度不高,劳动密集型行业所占比重较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科技研发服务、技术服务和中介咨询等行业比重较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在服务内容、经营方式和服务手段上整体落后,缺乏有规模、有实力,能够辐射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牵动性企业。现每家企业的平均区级税收仅为3.6万元,平均雇用员工9.7名,较我区企业平均员工人数还少16名。

三、机遇与挑战

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和城区功能的完善,我区现代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随着全球经济科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以后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度与广度的扩展,跨国公司在生产基地布局调整完成以后,开始了新一轮全球服务业布局调整,为各地承接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提供了重要机遇。二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东北亚重要国际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随着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市制造业呈快速发展之势,将带动物流、咨询、技术服务、金融、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随着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进,我市港航运输、城市配送等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为我区发挥港

口、市场、铁路、公路和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齐备的优势,构筑生产性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带来契机。三是城区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省第十次党代会鼓励和要求我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市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主城区“行政文化中心、商务中心、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为我区完善服务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依据和方向。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也就发展现代服务业进行了重点阐述和谋划,全区上下已形成共识,目前正在全力实施。四是旧城区的改造开发和社会需求升级。旧城区改造与开发,为服务业创造了更多的载体和空间,并将进一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与此同时,我区人口结构逐步改善,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居民消费热点逐步转向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领域,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五是“数字西岗”建设不断推进。信息化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关键因素。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区信息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化发展环境、信息化应用、信息产业联动的崭新格局,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对信息网络依存度较大的现代服务业态奠定了技术基础。

我区现代服务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对其今后发展形成严峻挑战。在观念上,受传统思维限制,有的部门和人员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决心。在体制上,缺乏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特别是对中介等一些行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和引导,影响了服务业的规范和发展。在政策上,缺乏完善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带有导向性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影响了街道和部门引进企业和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资源上,缺乏资源总量和发展空间,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空间资源限制。由于收入、创业成本、发展机会等方面原因,有些领域存在“自己的人才难留住、外地人

才难引进”的现象,造成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

四、目标与思路

综合各方面的观点和意见,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理念原则应确定为: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有关指示和要求,坚持改造传统服务业与引进培育新兴服务业齐抓,巩固生活性服务业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并举,培育市场主体,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与服务品种的创新,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城区功能相吻合,发展机制灵活、内部结构合理、开放程度高、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实现我区现代服务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2、发展目标。将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中介服务、旅游服务、文体休闲、社区服务等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努力完善五大产业体系:一是以提升信息与科技服务为牵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通讯、软件开发、工业设计、系统集成等产业,为生产型企业提供从项目立项到产品生产、再到市场营销及售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构建为老工业基地提供多元化的信息与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实施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态,深入推进内外贸融合,形成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构建服务本市、辐射周边地区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三是加强扶持、引导、规范、管理,促进各类中介组织健康发展,构建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和居民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中介服务体系。四是坚持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同步推进,观光旅游与文化、娱乐、休闲、度假旅游联动互动的思路,加快文体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构建文化体育和旅游服务体系。五是以满足居民生活多层次需求、增加就业岗位、促

进社会和谐为目标,坚持社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产业体系。

3、基本原则。一是处理好发展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表明,服务业与其它产业是互为依托的关系。在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等产业的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拓展空间,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提供支撑和保障。因此,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忽视和放弃其它产业,而是应加强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分工合作,形成协同和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处理好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关系。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存在着继承关系。传统服务业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和带动传统服务业的重要手段。因此,发展传统服务业不能排斥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也不能否定传统服务业,而是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保持传统服务业所占份额,并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传统服务业,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三是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在产业推进上,既要照顾当前利益,扶持好房地产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又要考虑长远利益,以“十年磨一剑”的雄心和耐心,着力把文化、旅游等一些暂时贡献不突出、发展前景看好的产业逐步培育起来,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发展现代服务业,政府部门的推动不可或缺,市场的主导作用更要重点强化。因此,应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政府推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臵资源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4、工作思路。一是立足现实,突出优势。在资源整合上,应立足当前,充分挖掘公建、厂房、楼宇等现有资源潜力,把已有的资源用足用好,切忌为追求豪华现代而进行大面积的“推倒重来”。同时,应充分利用旧城区大面积改造开发的优势,搞好土地空间的垂直利用,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为楼宇型、总部型现代

服务业发展留足空间。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规划先行,在“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从我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城区功能出发,尽快完成现代服务业总体规划和物流、旅游、文体、商贸等产业的专项规划编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指导。结合我区“四区两街一带”经济布局,促进生产要素的集约利用和产业资源的科学配臵,形成科学合理的服务业布局。三是项目牵动,载体支撑。坚持以项目带产业、以载体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引进境内外的优质企业和项目,带动和促进服务业发展。借助旧城区改造之机,合理增加楼宇建设数量,抓好服务业载体建设和功能开发,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持。四是政策跟进,促进集聚。结合全区区域经济调研和即将进行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调整,研究制定加快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体制和制度创新力度,研究出台涵盖市场准入、税费、人才、投资等方面内容的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意见。按照分类聚集、适度集中的原则,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各种功能区或专业街,推动产业集聚,扩大产业影响,形成聚集和规模效应。

五、组织与实施

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当前应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应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强力推进。建议成立现代服务业的工作机构,负责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搞好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为项目运作和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在地统计的新形势,建立健全我区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准确反映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为党政决策提供依据。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考核各街道和有关部门的重要指标,调动各个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

2、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干部培训,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针对重点领域和企业,

采取贴租、贴息、补助等手段进行重点扶持,助推其尽快发展壮大。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法律、法规、规章未禁入的行业全部放开,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自由进入,破除行政限制,降低进入门槛。在放宽入口关的同时,加大行业管理规范力度,搞好行业诚信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健康、有序的环境。

3、推进改造升级。以扩大对外开放为手段,把现代服务业企业和项目的招商引资作为重点,着力引进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企业、新兴行业,并促进其与传统服务业的嫁接与合作,提高全区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联合、兼并,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抓手,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的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入驻,提高我区服务业的牵动和辐射力。

4、把握重点方向。立足现有的产业资源和基础,把西岗区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的行业作为主导和重点。做大商贸批发零售业,鼓励发展新兴商贸业态,大力推进现代商贸业;积极发展生产型、商贸型和城市配送物流,大力推进物流业;鼓励引导生产性服务、招商引资、经济鉴证、法律服务、人才科技服务、文体经纪、生活急需类中介发展,大力推进中介服务业;积极发展海洋休闲、度假康乐、会议、工业、特色街区旅游,大力推进旅游业;积极发展影视制作、出版印刷、广告、演艺、收藏展览、教育培训与体育产业,大力推进文体产业;积极发展社区就业、医疗卫生、托幼为老、家政服务,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业。

5、充实人才队伍。把人才建设作为发展服务业的关键因素,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建立激励企业的人才引进机制。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引进职业经理和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旅游服务、策划咨询等方面的高素质紧缺人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其解决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依托高校和各类专业培训机

构,加强对服务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关于西湖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配合本次常委会审议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日前,区人大常委会吴兴根副主任带领财经工委相关同志,先后赴区发改局、商贸旅游局、财政局、科技局、招商局、统计局、三墩镇、灵隐街道等14个单位,对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区政府坚持以发展三大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各职能部门和镇街的共同努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截至2007年年底,我区共有服务业法人单位7300多家,占全区法人单位总数的77%;2007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10.04亿元,占全区GDP的75.3%;2007年以三大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对我区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81.5%。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积极营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鼓励扶持“三大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在继续强化社区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同时,重点支持和发展八大门类,即:休闲旅游业、商贸物流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文化服务业、房地产业与楼宇经济、金融服务业。确定了加快我区重点支持的八大门类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植力度。并大力强化政府服务,对重点骨干企业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在

用地、用房、用人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

(二)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区政府采取多项措施着力盘活用好现有存量资源。通过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抓住区内高校搬迁和工业企业外迁的机遇,积极调整用地性质,并用好矿山治理、土地整理、10%留用地等土地资源,优先用于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加快重点区块建设,加大三大集镇、浙大科技园、科技经济区块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的力度,增加科研和商业用地,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得到拓展。据招商部门调查数据反映,截至2007年年底,我区已建楼宇65幢(其中6幢为单位办公用房或高新区招商楼宇),实际为我区招商的楼宇有59幢,目前实际可招商楼宇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在已入驻企业的45幢楼宇中,在我区纳税20家企业以上的有36幢。

(三)坚持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主导招商引资。从招商部门提供的资料来看,2007年全年引进内资现代服务业项目1266个,占内资引进项目1400个总数的90.42%;到位资金104.17亿元,占区外到位资金115.55亿元总额的90.15%。引进外资现代服务业项目41个,占外资引进项目48个总数的85.42%;合同外资31935万美元,占合同外资33582万美元总额的95.1%。以上数据充分说明,现代服务业在招商引资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引进的项目产业结构也更趋合理。

(四)坚持突出重点,发挥区位优势,现代服务业集聚效益明显。我区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地理位臵、商务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先天优势的城区街道,尤其是灵隐、翠苑、西溪、北山四个街道。据统计部门统计,仅四个街道就有服务业法人单位近5200家,占全区服务业法人单位总量的71.2%;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61亿元,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76.7%。街道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发展也各具特色。西溪街道主要发展批发零售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翠苑街道辖区内有文三路电子信息街区,则重点推进计算机软硬件开发和技术服务等产业发展;灵隐街道则因浙江

大学、肯德基浙江总部、世贸中心等大型服务业单位在其辖区内,大力发展教育业和住宿餐饮业;而北山街道作为省级行政中心的所在地,使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成为其发展服务业的主导行业。

二、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协调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一是全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机构未发挥作用。2005年我区发文成立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但至今没有召开过一次会议来研究布臵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虽然设在区发改局,但没有专门科室和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综合协调管理职能作用没有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二是现代服务业行业归口管理的体制不完善。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区科技局一个部门现在分管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软件业、文化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两大门类,任务很重,人手却相对紧张;另外的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门类都没有明确哪个主管部门负责在抓。三是反映现代服务业运行情况的统计工作比较薄弱。虽然区政府根据杭州市对现代服务业的统计分类,把现代服务业定为八大门类,但是由于现在执行的统计方法制度与杭州市现代服务业统计方法有差异,难以全面掌握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和系统分析、预测、监测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而无法为政府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此外,镇街统计人员力量的薄弱,也影响了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开展。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有待夯实。一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有待落实。规划是发展的龙头。目前各镇街和部门都在自主发展现代服务业,缺少一个统一布局的发展规划以及在发展规划指导下结合控制性详规的分年度实施计划。同时,在调研中有关单位还反映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扶持政策还不够明细,操作性还不够强,扶持力度还不够大,政策兑现周期较长,扶持发展的重点不够突出等。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空间资源受限。10%留用地项目是我区农村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最主要平台空间,

由于受10%留用地农转用指标分配限制,10%留用地发展项目难以得到落实。据了解,我区目前可核发留用地指标5625亩,其中市国土资源局已核发(包括预支)指标共计2905亩,约占可核发面积的52%左右,而拿到农转用指标的批准项目只有707亩左右,仅占已核发留用地指标面积的24%左右。以上数据说明,我区留用地发展项目的开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另据我们调查了解,目前之江地区空间资源缺乏,可供招商的楼宇资源较少,只有10%留用地项目的江口大厦约1.1万方面积的楼宇可供招商,区域内没有建成的高档次、高品位办公商贸楼群。三是黄龙国际商务区核心区块的楼宇内企业入驻率已达92%,可供招商的空余楼宇资源也不多。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空间、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一是空间结构不够均衡。全区服务业企业中占总额90%多的服务业增加值和占总数80%多的企业,全都集中在仅占全区面积10%的主城区的街道,这些街道大量的土地被省市机关、高校和居民住宅所占用,可供引进服务业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商业办公大楼等十分有限,制约着街道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留下、三墩及之江地区占区域面积广,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这些地区的发展潜力有待更深度的挖掘。西溪湿地公园内将近18万平方米的商业用房,还待开发利用。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从税收情况来看,2007年我区房地产业上交地方税收7.34亿元,占现代服务业贡献地税的比重为34%,房地产业占据了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房地产税收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要实现“以三大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保持在80%以上”的目标难度较大。另外从产业规模来看,2007年仅限额以上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增加值就达69.82亿元,占整个服务业增加值的33.2%,而这些单位对财政的贡献率相对较小。

三、意见建议

(一)建立健全协调引导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一是完善现代服务业管理体制。根据工作需要和人事变动,及时

调整完善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切实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鉴于现代服务业覆盖面广、工作多、任务重,领导小组办公室应配臵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其综合协调管理的职能。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八大门类,区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对口管理、协同合作,从而形成各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分工配合、覆盖服务业八大门类的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如例会制度、调研制度、项目推进会制度等,加强沟通协调,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完善考核体系,加大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目标考核力度,充分调动镇街及有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加强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要建立切合我区实际的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建议在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实行“四统一”,即统计方法统一,就是要执行以统计部门制订的法定统计方法制度;统计主体统一,就是要以镇街为统计主体进行统计,要切实行使以块为主、部门协调、属地管理的服务业统计体系;统计对象统一,就是要以“在地统计”为原则,即统计单位严格以实际经营地为准,确定统计范围;统计口径统一,就是现代服务业的统计数据由区统计局进行统一管理发布。此外,区统计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工商、财政、地税、国税等部门信息资料共享机制,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各镇街和社区也应配齐配强统计人员,做好各项统计工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监测、预测、分析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各部门自行开展的专项统计调查,有关统计数据在上报前,报统计局审核备案。

(二)制订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一是加快制订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从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环境、机遇等出发,进一步明确整体思路、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产业规划及发展举措,编制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并要注重增强规划执行的刚性和引导作用;同时要在发展规划指导下制订分年度实施计划,确保现代服务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二是完善扶持现代服务业政策。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完善扶持政策,做

到扶持力度大,透明性高,操作性强,便于宣传和兑现。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要重点突出,应结合我区区情特点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明确发展带有西湖特色的重点门类、重点行业的扶持重点。

(三)切实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拓展文章。要大力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和资源,结合道路有机更新和辖区高校搬迁,争取规划更多的公建用地,进一步优化空间利用模式。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搬迁,整合盘活现有楼宇厂房资源,加快腾笼换鸟和“优二进三”步伐。完善现有楼宇资源动态管理系统,举办楼宇专场推介会,落实楼宇招商责任制,积极引进税源型服务业企业。针对10%留用地农转用指标落实难等问题,建议也要实行解决问题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核化的工作要求;要集全区之力协调攻关、合力攻坚,多渠道、全方位向上争取,切实保障现代服务业发展用地需求。

(四)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结构和档次。积极引进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和综合性商贸项目,打造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发挥产业项目的集聚效应。依托高校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深化区校合作,推进“一街、两带、六园”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开发利用湿地公园商业用房,优化湿地公园经营业态,丰富旅游产品,提升西溪湿地旅游休闲品牌和影响力。加大商贸服务业财政投入,大力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和商品专业市场,积极培育商贸特色街区。编制并实施全区群山游步道贯通建设规划,加强旅游业与农业互动开发,提升各类休闲基地档次。提升黄龙国际商务区向周边辐射能力,打造在全市领先的高税收的“现代服务业楼宇集聚区”。

关于对榆林市现代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赵海峰白海洋李林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课题的安排,我们紧紧围绕《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落实情况》的调研提纲,组织力量,先后深入绥德、靖边、神木、榆阳等县区和经委、商务、旅游、交通等相关部门,对全市商贸、金融、邮电、教育、旅游、卫生等服务行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代服务业的现状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的迅猛发展,全市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服务行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新兴产业突破发展,逐步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现代服务业落实情况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服务领域拓宽,市场规模逐步形成。“十一五”以来,我市不仅传统服务业有了显著发展,服务领域有所拓宽,一些新兴行业正在不断产生和发展,如房地产开发、城市交通、仓储物流、

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广电网络、中介、咨询、评估、拍卖、招标、公证、广告等等,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商贸业发展比较迅速,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商业网点体系,全市拥有法人产业单位的商贸服务网点1560个,个体商贸服务网点28700个,各类市场290个,涵盖了超市、百货店、便利店、专卖店、综合超市、集贸市场等多种业态,行业涉及餐饮、食品、服装、电子、医药、能源、建材、图书音像、再生资源回收等。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6亿元,同比增长18.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94亿元,同比增长12.4%;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83.62亿,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78.71亿元,占零售总额比重为82.4%,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0.93亿元,占零售总额比重为11.4%,增长24.7%;其他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占零售总额比重为6.2%,增长15.1%。目前,我市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网点30多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商场4家,规模市场逐步形成,连锁网络不断发展,一些大中批零企业,如国贸、天惠、世纪金花、喜洋洋等逐步形成为龙头企业。

二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快,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市以神延铁路、高速公路、航运机场为中心,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市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548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乡村公路23552公里。今年,陕西第二大航空港榆阳机场投运,大大提高了旅客和货物吞吐量,为尽快建成榆林航空口岸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公路交通领域,2007年低,全市共有客运企业14家,其中二级企业一家,三级企业一家,四级企业五家,五级企业七家。各类客车2228台,开通客运线路700条,其中县级线路330条,车辆10万台;市内跨县线路271条,车辆761台;省内跨市线路58条,车辆221台;省际线路122条,车辆230台;全年完成客运量196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

293089万人公里。全市共有货运企业1218家,其中危险货物运输企业52家。各类货车14642辆,其中危险货物运输车辆98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2271万吨,货运周转量286574万吨公里。这一千多家专业与非专业物流企业及个体运输力量,成为榆林物流市场发展的重要市场基础。

三是金融服务业推动力增强,服务项目有了新突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全市金融机构逐年增加,金融运行态势良好。2007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594.65亿元,较年初增加107.91亿元,增长22.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89.63亿元,较年初增加50.50亿元,增长21.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406.14亿元,较年初增加112.74亿元,增长38.4%。据统计,全市现有金融机构537户,其中工行22户,农行61户,中行12户,农发行9户,农村信用社323户,城市信用社8户,邮政储蓄73户,地方银行已经诞生,如《陕西府谷农村合作银行》。同时,发展典当行、信用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观念逐步增强,运营资金实力不断扩大。

四是邮电业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市邮电广电事业发展迅速,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互联网及邮电等网络已覆盖全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2007年,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16.3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05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5.36亿元。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52.9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68.17万部。移动电话184.79万部,人均持有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是旅游业迈上新台阶。我市共有旅行社40个,星级以上饭店29家,其中三星级饭店9家,客房1784间,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在85%以上。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其中,国际游客为1061人。全年旅游收入达14.08亿元,同比增长46.2%,其收入额仅次于电信业。

六是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14个,影剧院12个,文化艺术馆13个,艺术学校

1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站245个,博物馆3处,书报刊发行单位196个,娱乐场所288个,网吧79个。全年新排上演节目6个,图书馆接待读者23万人次,文化馆组织活动648次,电影放映5268场。新建、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6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8个。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榆林旅游文化艺术节、陕北民俗文化展演、世界三大民歌演唱会、世界民歌论坛、白云山论道等一系列活动。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820个,拥有病床9481张,卫生技术人员10978人。市中心医院正积极筹建,北方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甲医院”。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投资360万元,建成90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陕西省六届农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喜获14金15银,总分名列全省第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服务业虽然有显著的发展,但是与能源化工基地跨越式发展的形势和需求还很不适应,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才刚刚破土出苗,而且营养不良,作务不精,可以说,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的落实情况不尽人意,在主客观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基础较差。从调研中发现,有些管理部门,对所管辖区内服务业的基础统计资料、档案材料没有健全甚至没有建立,因而底子不清,现状不明。更为不足的是不少单位不搞分析、发展思路不明确、心中无数,指导乏力。

二是发展整体滞后。2007年,全市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1%、74.7%和18.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工业增加值,可以看出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严重“滞后”的状况。2007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22.06亿元,居全省第五位,仅占全省总量的6.6%,与榆林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的位臵极不相称。人均服务业增加值3667元,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及周边地市的水平,而且服

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为29%,2007年为18.2%,比全省平均值34.6%低16.4个百分。

三是规模小,竞争力差。我市从事服务业的企业,普遍经营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经营单一,缺乏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至今没有一家投资规模大,竞争能力强,在国内享有声誉的知名企业。据调查,全市服务业以从业人员30人以下的小企业为主,占全部企业的60%以上;从营业收入看,以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为主;从注册资本看,以100-500万元及1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主。而且,由于经营管理者文化素养较差,员工专业化程度不高,因而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四是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首先区域发展不平衡,认识有偏差。绥德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政府部门派专人去外地考察学习,并带回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现代服务业管理方法,还编制了《陕西榆林绥德物流园区规划》,并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各项落实工作。但有的县拘于能源经济的特殊优势和地域位臵的影响,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认识比较薄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次,我市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仍占主要地位,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物流、仓储、管理咨询、邮电通信、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等物质消耗低、吸纳就业多、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占服务业比重仅为30%左右,特别是现代物流仓储,旅游业,社会中介服务业等同全国全省水平差距较大。

五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我市目前服务业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一线人员更少。“人才难招,人才难留”的情况十分突出,员工的培训、教育很不够、服务质量不高是普遍现象,有的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商德缺失,社会形象差。

三、加快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现代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市能源经济的基础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动能源重

第五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第二十章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围绕提升工业竞争力和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一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节点,以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把遵义、六盘水、毕节等打造成为省域重要物流中心,把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发展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和工矿区发展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推进全国性物流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快递物流。加强物流业新技术开发利用,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积极发展金融业。完善经济金融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政银企合作。继续推进“引银入黔”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贵州省落户;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贵州省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城乡金融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发展的六大趋势

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共生态势,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体现为六大趋势。正确认识与把握这些趋势,对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趋势1 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相向发展成为产业特征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呈现服务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服务中间投入占制造企业中间投入成本达到70%左右,对生产性服务的有效需求近70%来自于第二产业,其中研发、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邮政等行业的中间需求较高。2010年以来,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 比重在43%左右。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经营呈现服务化趋势。在工业品的附加值构成中,制造加工环节占比越来

越低,而研发、设计、物流等服务占比越来越高。许多跨国公司制造商的主营业务、业务增值、管理模式、赢利来源均以服务为主,有两成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企业。 服务业制造化倾向主要体现在: 一方面服务业加强向制造业的渗透。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反映出金融、物流、研发等服务部门,以制造业为主要市场,为制造业服务不断增加。 另一方面是服务企业产业链逐步向制造业延伸。在价值链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服务企业,凭借其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通过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企业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由于一些服务企业在价值链高端掌握了核心技术、核心业务,比如,研发企业拥有自己的发明专利、设计机构拥有自主创新设计、物流公司拥有自己的网络等,这些企业为了寻求全产业价值链的增值,利用自身在产业链高端的控制力,建立起自己的制造工厂。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最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 为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理论、“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商贸活区”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资源整合、要素重组、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x”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由x年的26%增加到28%;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建成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房和12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60%以上。 二、总体思路 (三)根据我区总体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对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与配套服务业,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

业四大区域板块,即以传统专业市场、饮食、大型超市为主的老城商业板块;以金融服务、交通服务、房地产开发、宾馆会所为主的北部新城板块;以现代家具展示、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为主的园区与城区结合部新型功能板块;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仓储物流板块。 三、主要任务 (四)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与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零散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产业。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宅,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精品项目,提高我区房地产业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发展步伐。重点引进金融业法人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业,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七)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商务服务体系,搭建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库及相应的网络平台,提升我区商务服务行业整体水平。 (八)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有线电视网、无线宽带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广泛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 放宽市场准入 一、放宽市场准入 ----坚持“非禁即入”,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所有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内外资实行同等待遇,凡是鼓励外资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向境内各类所有制经济同等开放。实施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优惠政策对所有投资主体同等适用。鼓励外商参与我市服务企业的兼并重组,重组后的新企业经外贸管理部门批准,可依法变更登记为外商投资服务企业。 ----对具备注册资金、经营场所、人员机构等要素申请设立企业的,工商部门可先行注册登记,核发执照。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外,其他一切审批项目均不得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项目。特许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及时为服务业企业办理专项许可。 除国家法律、法规限制经营的行业、项目外,企业可根据需要自主调整经营范围和方式,工商部门可按企业要求予以核定。 ----放宽企业登记注册条件。设立公司制服务业企业,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可为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也不得低于最低注册资本额。其中,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额不低于3万元,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凡服务业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并拥有3家以上的控股子公司,集团合并注册资本2000万元以上的,可办理集团登记。 放宽对科技服务类企业注册的限制,允许注册资本3万元成立科技服务类有限责任公司。 实施税收优惠 二、实施税收优惠 ----大力支持物流业发展。物流企业将承揽的业务外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其全部收入减去其他项目支出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计税基数。 货运代理企业的营业税,可在扣除支付给其他单位的港口费用、运输费、保管费、出入境检疫费、熏蒸费、仓储费、装卸费及其他代理费用后,计算缴纳营业税。 保险代理公司取得的全部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可按规定扣除支付给保险营销员(非雇员)的劳务报酬后的余额为营业税计税基数。 ----支持服务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生产服务业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实计

论中国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1)

小论中国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和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比,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主要存在以下差距: 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左右,而中国2004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 一是服务贸易明显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世界排名均为第三名,但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排名仅列第八位,进口第七位。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9%,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我国服务贸易呈现逆差,2005年服务贸易出口812亿美元,进口853亿美元,逆差41亿美元;三是中国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

不合理,新兴行业少,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不足,严重阻碍了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进程。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 3.进出口总额逐年上升,但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 如下图所示:1996-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不断上升,进口额和出口额也不断增加,但是始终表现为贸易逆差。由此证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足。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服务业管理和协调主要由外经贸部负责,因而存在诸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容易出现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 5.服务贸易交易方式落后 现代电子商务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商业贸易形式和市场结构,影响着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方式,加速了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变。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网站1,000多个,其中B to C④677家、B to B 370家,ISP⑤620家,去年B to C交易额为3.9亿元人民币,B2B交易额为67.7亿元人民币。存在有各种不同B to B、B to C、C to C等商业模式,有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务平台和解决方案,但整体来说呈现自发性、局部性、重复性、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整体规划性和统一的规范,有很多网站的商业模式是单纯模仿国外企业,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一)国际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显示,第三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工业化前期),商业和交通、通信业领先发展;第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增强第二产业的服务功能;第三阶段,金融、保险业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教育事业等现代服务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快速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传统的服务业的平均水平。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这使得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趋上升,优化了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这是发达国家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美国等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动力源泉。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已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 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撰文指出,制造业的增长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会遇到能源原材料以及环境资源供给的限制。而制造业发展所遇到的能源原材料瓶颈可能被包含金融、物流在内的服务业所打破。现代服务业主导制造业已经和正在成为现代经济的趋势。许多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形成依托国际服务业基地,支持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包括金融、保险、运输、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法律、会议、评估、咨询、工程设计、广告等中介机构。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并可大大提高其质量。

关于发展西岗区现代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西岗区现代服务业的调研报告 为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深化和完善全区区域经济调研工作,推动“十一五”规划纲要落实,根据区委部署和政协年度计划安排,由区政协经科委和区政府经贸局、发改局、统计局组成调研小组,协调区有关部门和街道,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邀请我市有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利用两个月时间就发展我区现代服务业的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对全区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今后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内涵与意义 服务业是指利用设备、工具、场所、劳务、信息或技能等为社会提供服务,以生产非实物产品为主的行业。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在传统服务业创新的基础上,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多层次、知识型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新型服务业态。 现代服务业包括新兴服务业和一部分通过现代化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改造和升级的传统服务业。前者主要是指直接因信息化及其它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国际商务、现代物流、健康生态、教育培训等产业;后者主要是指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现代金融业,建筑、装饰、物业等房地产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及其它产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聚集、高成长、高辐射、高回报、高就业的服务产业,其发达程度不仅反映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更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区正处于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推进和谐西岗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转变增长方式、拓展发展空间、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的巨大压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任务尤其紧迫。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对于我区提升城区功能、改善发展环境、降低商务成本、促进社会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鼓励、扶持和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充分发挥行政文化中心和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聚合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商务服务、文体产业、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优质要素,丰富我区产业资源;能够引进更多的服务业企业和项目,培育更多的优势业态,调整和优化城区产业结构;能够拉动产业载体建设,促进旧城区的合理改造和楼宇市场健康发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能够开辟多元就业空间,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和生活水平提高,推进和谐西岗建设。 二、现状与不足 近年来,随着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努力,我区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渐成规模,为今后实现我区现代服务业的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规模迅速扩张,作用逐步显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基本形成以房地产、批发零售贸易为支撑,物流、旅游、信息、中介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服务业体系。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提高,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05年我区已有各类服务业企业8285家,从业人数约8万人,贡献区级税收2.97亿元,占区级税收总量的66%。与此同时,服务业在提升城区功能、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门类日趋齐全,结构逐步优化。房地产业借助旧城区改造之机稳步壮大,成为区级税收的主要来源。2005年,691家房地产企业共完成区级税收1.07亿元,分别占全区税收量和服务业区级税收的23.44%和36%,在服务业中排在首位;商贸业的速度和质量不断提升,2005年共完成区级税收7千万元,分别占全区税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未来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2019-2023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扶持现代服务业 201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本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针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支撑不足、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开放、分享、协同、融合”为发展理念,以提升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与水平为主题,以推进互联网与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创新现代服务科学,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融合,打造现代服务支撑平台,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跨学科、综合交叉科研团队和联盟建设,重塑现代服务业技术体系、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创新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服务新生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本重点专项按照现代服务科学理论、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新兴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科技服务业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文化科技服务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等5个方向,共部署35项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7-2021年)。2019年,在上述5个方向,按共性关键技术类、应用示范类,拟设置研究方向20个,安排不少于20个项目。 (二)现代服务业将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极大地带动这一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首先,现代服务业将直接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化、高效率的服务给予支撑,现代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其次,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应用,服务业的现代化就是服务业信息化的过程。因此,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最后,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主要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对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这将促使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创新和实现突破。 (三)以培育新兴服务业为产业取向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动力从原来主要依靠工业转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力。服务创新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兴服务业发展是服务创新的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新兴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密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能力的特征,对经济增长具有前瞻性与引领性作用,是服务业发展乃至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各地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是助力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抓手。多个地方纷纷出台了加快发展各类新兴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四)大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服务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正在经历深刻的调整与重组,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日益明显。推进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要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做好承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渐次轮动发展。重点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硬件生产与软件开发融合发展。政府应当进一步优化产业融合的政策环境,夯实产业融合的要素支撑,完善产业融合的企业主体机制,提升产业融合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产业融合的高端人才,鼓励“互联网+”“物流+”“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制造

调研报告:以载体建设为突破口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调研报告:以载体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现代服务业 发正式版

调研报告:以载体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现代服务业发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五年翻一 番,建设新江岸”的奋斗目标和“建设现 代服务业强区”战略,黄卫国书记在区委 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上又进一步明确了本 届区委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区的具体目标, 要求全区服务业占增加值和财政收入的比 重要达到80%。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结合劳 动街的发展状况,本文将从制约现代服务 业发展的载体建设上作一些探讨。 一、我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与一个地区经济总 量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制造业发展高端

化程度,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低及制度环境密不可分。在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高层次化及经济服务化,制造业发展到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要更多地依靠生产性服务业来支撑,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产物,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一个地区能否为其在准入、经营、定价等方面提供富有活力的制度环境。近几年来,我街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绩,呈现出以下特点: 1、发展迅速,贡献突出。从“十五”规划以来,我街财政收入年均递增率保持了25%以上的高速度,XX年全口经财政收入达到36628万元,其中,全街纳税在30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X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XXX区作为核心城区,如何利用全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而现代服务业,国家统计局还未明确界定标准。理论界普遍认为,它是与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是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以及部分改造后的“再现活力”的传统服务业。 二、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在参考其他地区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初步对全区的现代服务业单位进行了梳理归类,详见附表1。

附表1: 说明:1、按行业分类梳理后,由于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异,而增加值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方案核算的,因此表中所示部分行业增加值为推算数。 2、由于第三产业的统计中,只有限上批发零售业、限上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有较系统的统计制度,而其他服务业统计目前仅针对限额以上的盈利性服务业企业进行,且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资料不全,因此较难全面反映各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从上表数据显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 1、从单位数看,XXXX年,全区共有各类服务业单位1588个,其中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单位有711个,占服务业单位总数的44.77%。 2、从增加值看,XXXX年,全区的服务业增加值为46.97亿元,占GDP的31.97%,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79.92%,占GDP的25.55%。 3、从贡献率看,XXXX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4.1%,其中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服务业的平均贡献率2.2个百分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至今,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已经使现代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现代服务贸易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新的内容,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全球服务业逐渐取得经济主导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重大转变。自此拉开了国际现代服务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序幕。在此期间的1970-1986年,美国现代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分别增长了173.3%和200.8%,远远高于同期服务业91.0%和85.3%的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全球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使得各国的服务业产值在其国家的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如今多数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 从时间上来看,服务业比重的增加20世纪90年代要快于80年代,特别是低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情况更加明显。低收入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在1980-1989年只上升了1个百分点,而1989-1998年却上升了7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前一阶段的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而后一阶段的比重却上升了6个百分点。而从国家来看,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些发达国家,其服务业产出比重近年来已经上升到接近或达到70%,这些原来以制造业闻名的国家,现在却是以服务业为经济的绝对主体和动力源泉。相比于这些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比重相对要小得多,但也都超过了50%以上,并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对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样起到了很强的促进作用。 ——全球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推动这种转变的动力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人均收入存在着差异。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上,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变化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结构变革的过程,发达的经济都有很高的服务业就业人口。 全球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出比重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在稳步上升。例如,以20世纪90年代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值和1980年比重相比,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3—4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且在1980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水平不过40%时,高收入国家的比重已经是50%了。而在2000年,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比重,发达国家达到了60%至78%,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为45%至62%,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为30%至45%。 ——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正

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坚持优先发展战略打造服务经济强区 ——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思考 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组 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近期我们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我区城市、产业、载体优势,加强空间资源整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服务经济第一强区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分析xx服务业发展现状,服务经济已成为主导经济 区划调整后的xx虽然在区划面积、经济总量等方面略有减少,但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特别是服务业,无论是规模总量、产业业态,还是项目势头、发展后劲都有了大幅提升。 1、一批关键指标实现突破。预计全年服务业可实现增加值209亿元,增长12.8%,占GDP比重达50%,总量规模位居全市第二,占比位居全市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增长18%;服务业从业人员约1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49%;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增长3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0.4%;服务业入库税收约26亿元,增长34.1%,约占全区入库税收的50%左右。

2、一批新兴业态加速集聚。以科技研发、软件信息、文化创意、金融、旅游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加速发展,预计年内实现增加值93亿元。科技服务业建成中科院扬州分中心、江苏数控机床研究院2个公共技术平台和以省级“三站三中心”为主体的企业研发机构47家。软件信息服务业从无到有,国脉、恒春、捷泰、睿峰、永信等一批软件企业呈现较好发展势头,预计年内实现业务收入24亿元。文化创意初步形成了南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绿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北有文化创业产业孵化基地、通宇研发大厦、蜀冈创业研发社区等南北呼应格局。金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文昌路、xx路汇聚了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等一批市级银行总部及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40多家。旅游业瓜洲建成了太阳岛、国际露营地等休闲度假型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三届乡村旅游节,“市民下乡,首选xx”品牌逐步打响。 3、一批载体平台加快构建。先后建成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7个,占全市1/3,其中省级2个,集聚效应不断彰显。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成国家级孵化器,入驻高科技研发、孵化企业达135家,配套创富工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公铁水联运物流集聚区引进聚龙国际、波特物流、国药控股等近10家物流企业,形成了以钢材加工、仓储、运输、交易为特色,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国际汽车城集聚区引进奔驰、宝马、凯迪拉克等国际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今后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进一步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增加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改善服务业内部结构,提高服务产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一)以山水田园资源为优势,突出发展休闲旅游业。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明确旅游定位,培育旅游品牌,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休闲旅游知名度。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积极打造天府水城旅游品牌,优先发展休闲旅游业,打造生态环境优良、休闲旅游舒适、节庆活动精彩、旅游设施配套的“休闲之城”。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具有特色的商务休闲、消夏度假、专题旅游等,大力发展短线休闲旅游项目,突出水上游乐主题,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引进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开发一批重要旅游景区(景点),带动房地产、批发零售、休闲餐饮等产业协调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等重点景区,实施景区农民转移安置和封山育林,为旅游开发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开通沱江小三峡、九龙长湖景区旅游航道,开通县内各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专线,完善重点景区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鼓励发展星级旅游饭店、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大力发展社会化、大众化休闲(度假)旅店住宿。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组建国内旅行社,开办旅行社分支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组建旅游车船队(公司),提高旅游综合接待能力。 (二)以建设山水田园城市为突破口、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对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成为近年来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房地产业起步较早、发展势头好、优势突出。2010年,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11.4亿元,占全县固定投资总额的10.3%,开发商品房面积146.87万m2,竣工面积31.33万m2,销售面积50.57万m2、销售额达16.49亿元,由此可见,房地产已成为县的支柱产业,“富税”效应明显。但总体说来,的房地产发展与山水田园城市建设还不相适应。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合理规划,有序开发,稳步推进。利用城郊丰富的资源,做大房地产业,把建设成为环境一流、品味优雅的山水之

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服务行业发展趋势与策略 用友公司服务与流通行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刘海河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比重会相对逐渐下,第三产业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的比重相对上升。托夫勒也认为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以后,进入一个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信息社会。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服务业的现状: 根据最新的统计,在2008年中国服务业的产值超过了12万亿元,中国的服务业的增值值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飞速的发展。但是这个和世界先进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比,国内的服务业相对还比较落后,一个体现在绝对的规模上;另一方面体现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国内的服务业最近几年来占GDP 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左右;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在70%以上。即使是世界平均水平也是在60%。 也就是说,国内的服务业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国家关于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也提出,到2020年,希望服务业的增加值能够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0%以上,而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信息服务、房地产等等。 服务行业特征,服务业我们总结以后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第一,无形性。服务业的产品是以信息,或者是服务的方式提供的,不像制造业是有形产品,所以服务业的产品的交费和衡量标准也比较混乱,而且不同的客户对服务的感知程度,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会不同。(不可存储、不可运输,交付与衡量标准比较复杂,包含更多主观因素,由于无形性,进而会产生波动性和异质性,不同客户对服务的感知程度不一及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也会带来服务质量的波动)。 第二,即时性,就是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所以需要离消费者最近,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连锁经营发展这么快的原因。(像便利店、餐饮等)。 第三,劳动密集。不像制造业对能源、设备、材料等的依存度较低,主要是以人为手段去实施业务管理,所以对人员成本的管理就非常重要。 服务业在转型中的升级与管控重点: 第一,模式创新。关于对新模式的支持,服务业业务模式创新非常快,比如华旗资讯为例,现在在大力发展门店,这里面有很多新的,可能是直营、联营,或者是加盟店等等各种模式。比如如家、分众传媒、阿里巴巴、盛大,这些都是依靠业务模式的创新取得了公司快速的发展。所以新业务模式的管控能力、在新的业务模式下,企业自己的管控能力就显得比较重要。模式创新中的第二点是体制改革,像过去的事业单位,现在已经逐渐往企业转型,在转型中对事业和企业并存的单位,他们的管理。比如广电、教育、体育、公用事业。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外包,这里面典型的例子就是IBM、GE、物流外包,这些过去都是传统的制造业,现在他们逐渐把一些制造部门逐步剥离,大力发展服务部门,截至到现在为止比如以GE为例,他们的服务部门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制造部门的收入,占比达到了50%以上。模式创新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国家也提出了希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对于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 第二,业务协同。现在的供应链越来越长,为了给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我们本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企业内部前台业务的前端和后台管理的协同,以及内部资源的协同。通过这些协同,能够更加及时的给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成本管控。这个刚才也提到,在服务业是一个人员劳动密集行业,设备成本、材料成本的相对占得比较低,人员成本相对占的比较高。所以对人员成本的管控使一个重点。因为服务产品不像制造产品,以合格产品的交付为计量的依据,服务产品的焦距更多的是依据合同,合同里面设定若干标准,所以它的收入和成本计量点和计量过程比较复杂。还有因为收入和成本不易计量,相对绩效考核也就比较困难。这是服务业转型过程中管控的一个重点。 国内服务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英美国家80%的IT应用者来自服务业,国内服务与流通企业的信息化每年以将近20%的速度在递增。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地问题及发展要求措施

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1、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

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 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要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措施 一、什么是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第三产业。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认为,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商业性服务(包括法律、工程设计、城市规划、公共关系等专业服务以及计算机、研究与开发、不动产、商务租赁等方面的服务);电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 自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未来20年,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期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2、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 3、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 4、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5、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6、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知识社会的必要条件。 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目前存在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有较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