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最后总结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段是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爱戴,后几段是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基本主题。课文以小孩的口吻叙述,给人以朴实、亲切之感。“伯父”是侄女对鲁迅的亲切称呼,“先生”则是对鲁迅的崇敬与爱戴。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远离战乱年代,生活在开明的社会环境中,不容易对鲁迅时代产生切身体会,这就需要教师提供相关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由文字联想时代背景,这样对文章能理解更到位。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等词。

2.通过具体事例体会鲁迅相声是怎样的人,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掌握综合概括的方法。

3.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4.进一步巩固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例体会鲁迅相声是怎样的人,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掌握综合概括的方法。

2.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运用结合背景、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设计】2课时

【课前预习】1.熟读18课,认识生字词。

2.思考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尝试给每一个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

3.阅读课后链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2分钟)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作者是他的侄女,写这篇文章时,她只有19岁。文章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1.生字(约3分钟)

出示易错字,请学生读。(PPT2:囫囵hu lun吞枣张冠guan李戴)

解释“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吊唁”、“爱戴”、“悼”

活学活用,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2.小标题(约5分钟)

请学生展示小标题,投影或展示。

交流不同意见。

探讨综合概括的方法:

①先用一两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②进一步简练概括,如果每部分主语相同,就运用动宾短语——“干什么”

③各标题尽量结构一致

反馈:(ppt3:深受爱戴、笑谈读书、趣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约5分钟)(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三、品味句子,体会

再次回到课文,想想作者怎样表现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画出对鲁迅先生的具体描写进行批注。(ppt4)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ppt5)

引导学生抓住“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重点句,联系上下文“我”的表现及伯父送书,再结合伯父的身份,体会到这是伯父对“我”读书时不认真的委婉的批评。

从动词“摸着胡子”、“笑了笑”中看出伯父教育“我”讲求方式,避免直接批评让“我”难堪。从“我”当时的以后的表现看,伯父委婉的批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

此处引用“阅读链接”中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灵堂里灯光不够亮。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救救孩子!’我的耳边还仿佛响着那个老人的声音。”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曾得到过鲁迅先生的教诲和关怀。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受爱戴

笑谈读书

趣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二、学习四、五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ppt6)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如果学生没收集到教师就做介绍,ppt7时代背景)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生思考、讨论,ppt8)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ppt9)

抓住“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把伤口洗干净,“敷上药”,“扎好绷带”,“掏出一些钱”等重点词,从“救护”时的动作和“资助”两个方面体会伯父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可结合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体会。

这时候……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ppt10)

当谈到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当时伯父在想些什么?从中体会他的爱憎分明。指导朗读时,教师要渲染当时的氛围,帮助体会感情:北风怒号,天色阴暗,车夫在痛苦地呻吟,为生计而苦苦挣扎;伯父救助车夫,态度是那么亲切。救助后,伯父态度严肃,内心激愤。让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交流“关心女佣阿三”。

抓住“一点儿也不在乎”“常常劝我多休息”,鲁迅“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运用对比的方法,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探究写法

1.通过大家的学习、交流,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师相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鲁迅先生的这一特点的?学生划出有关句子,自读感悟。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写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他的这种高尚品质赢得了许多人的爱戴。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你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同桌互读赏析)

3.弄清段落之间的联系

为体现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课文安排了哪些材料?第一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课件出示各部分内容;指名读)

四、积累运用

1、抄写课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和表情的语句。

2、从自己抄写的语句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仿写几句话。

五、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爱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人教版 作者是周晔,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先生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晚年的几件事.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 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之既是具对亲属怀念,又是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二、逐段阅读课文,讲讲每段的段意,并加小标题. 深切的怀念第一段:鲁迅先生逝世后,人们沉痛地悼念他.

谈论《水浒传》第二段:鲁迅先生教育我认真读书. 笑谈碰壁第三段:鲁迅先生以碰壁为比喻抨击旧社会. 救助车夫第四段: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车夫. 关心女佣第五段: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 三、读第一段,思考并讨论. 1、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参加追悼念的人多;②送来的花圈挽联多;③送花圈挽联的有各种各样的人.)

2、什么事使我惊异? (看到伯父受到这么多的人的崇敬和爱戴,感到伯父跟一般人的伯父不一样,是一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伯父的事.) 3、小结: 这段讲了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引起了我的深思,更激起我对伯父的怀念. 四、学习第二段,讨论.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结果如何? 囫囵吞枣什么意思?伯父问的时候. 我就张冠李戴乱说一气. 张冠李戴什么意思?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鲁迅先生之所以记性好,是因为他读书,而我并不是记性差,主要是读书马马虎虎) 马马虎虎(反义词) 认认真真 3、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伯父年纪这么大学习还非常认真,对学过的知识记得牢,自己与伯父对比,学习太马虎了,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认识到伯父的话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婉转的批评,所以) 4、临走的时候鲁迅为什么送作者两本书?

君主集权的强化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七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找出七年级中国历史上下册中有关君主集权的内容,摘抄出朝代、人物、想法或措施。 ②上网搜索有关君主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提出、施行,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做法。 5、教师课前准备: ①上网搜索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做法,按时间线索整理。 ②搜索有关清朝文字狱的内容和某些案件。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的文字狱及其危害。通过纵向比较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措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对各个朝代加强君主集权的具体措施的信息收集,使学生学会整理历史线索、纵向比较并得出结论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文字狱”的社会危害性,理解政策制度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通过对君主集权制度的历史学习,认识到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必然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君主集权的强化》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7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清朝的建立以及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样也是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朝代。设置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令的上传下达,也同样使得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再加上文字狱的打击,使得读书人渐渐沦为封建王朝的奴隶,加速了封建王朝的灭亡。我国的封建社会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至清而止,虽说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君主集权的强化使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的命运越来越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素质,这一点是重大的原因。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他们对于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无法很好的运用比较学习的方法来整理历史脉络,要分析君主集权的利弊作用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予以及时的点拨、指导,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历史,以史为鉴。

第18课_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_导学案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清朝的建立及采取的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2、掌握清朝的建立和君主集权的强化。 3、了解君主及其强化的利与弊。。 【学习重难点】 重点:君主集权的强化。 难点:君主集权的强化的作用。 考点:军机处和文字狱。 教学过程:(▲为重点掌握内容) 【课内探究】 要求: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填空,并努力记住这些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一、“开辟荆榛逐荷夷” 1、台湾在________年曾被______殖民者侵占。是被_______收回的。 2、1661年,____________率领将士,从__________横渡__________,抵达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_________年,清朝设置_____________,隶属____________。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雅克萨之战 1、______世纪中期,________的势力侵入我国_________流域,在________和________修筑城堡,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2、__________派军队围攻雅克萨。经过半年战斗,侵略军头目_____________被击毙,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______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3、_________年,中俄双方代表在______________谈判,经过__________,签订了________边界条约《_______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活动一:1、列表归纳清朝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1

《成功之路》教案

教材:《成功之路》进步篇·听和说Ⅰ,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邱军主编。第三课“我想换个房间”,第一部分:介绍留学生宿舍。 教学对象:非学历短期来华留学生。 教学地点: 课型:初级汉语听力课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1)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和词; (2)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 系,回答课本问题。 2.技能领域:(1)学生能正确回答课本问题,语调比较自然; (2)熟练掌握如何描述学校宿舍的房间种类及如何订房 3.情感领域:学生想了解中国学校宿舍的主要种类。 4.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听录音,回答问题。 教学重点: 1.词语:独立公共床位上下不等订押金收据 入住退房结账 2.语言点:掌握订、入住、退房、结账等词的用法,了解学校宿舍 的种类,学会如何订房。 教学难点: 1.词语:独立、公共、上下、不等、订、入住、退房、结账 2. 语言点:理解听力材料,能概括各部分内容;熟练掌握订、入住、 退房、结账等词的用法,了解学校宿舍的种类,学会订房。教学方法:以听为主,听说结合,辅以任务法。

教具:多媒体,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2’) 点名、上课 二、复习检查、导入新课(5’) (一)口头提问上节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上新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第一 课学的知识,哪位同学愿意告诉大家第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 呢?学完第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现在住的宿舍是什么样的?你们喜欢现在的 宿舍吗?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宿舍?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生词(15’) (1)读生词:先让学生认读,教师纠正发音;然后教师领读, 注意难读和易错的字词;最全班后齐读。 独立dúlì公共gōnggòng 床位chuángwai 上下shàngxià不等bùděng 房费fángfai 家具jiājù上网口shàngwǎngkǒu 订dìng 入学通知书rùxu?tōngzhīshū填表tiánbiǎo 押金yājīn 收据shōujù入住rùzh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新的学期到来啦,这一学期,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学习更多的课文、收获更丰富的知识。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总是拥有一份出色的课件设计和教案,以下是出guo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谢谢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3.抄写《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今天起学习第六组课文。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重点训练哪一方面的能力?请同学们先把“导读”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各自阅读“导读”) 2.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这就是鲁迅先生。 二、检查预习 许多同学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我出几个题目检查一下,看看预习得怎么样。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儿)你是怎么知道的?(从题 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的。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儿。)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 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哪些不懂的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记号。(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暂不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解决。)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读完一段就说一说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同桌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挽、囫、囵”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等词语。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了不起的伟人。 教学相关资源: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闰土吗?说说闰土给你留下的印象。 闰土这个朋友是谁介绍给我们的?他在介绍闰土时用了哪些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从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中,感受他崇高的精神。(版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目标。出示小黑板(熟读课文,采取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二、设问导读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借助字典弄清楚。 2、再浏览一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可分为几段?你怎么知道的? 三、点拨导思 1、同桌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2、刚才大家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段意,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给每个段加个小标题吗?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3、选择其中一到两个段落放声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想想如何加小标题。 4、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5、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四、拓展导创 再次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教学文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 开课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 教材简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共分五段,脉络清晰。课文先写伯父去世后,“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爱戴。接着触景生情地转入对伯父生前的点滴回忆,分别叙述了四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本文反映了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赞扬了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一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格;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三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能力。 文中含义深刻的几个句子: (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伯父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对“我”读书不认真的批评。这简短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读书态度认真、教育下一代讲究方法的人,也透出鲁迅先生风趣、含蓄、幽默的性格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先生为了唤醒民众,写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很害怕,不许他发表文章,还要逮捕他。鲁迅先后用了一百多个笔名,巧妙地和反动派进行斗争。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根本没有言论自由。“碰壁”是指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顽强斗争的精神。 (3)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叹了一口气。 这句话可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上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感悟,课后拓展阅读的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另外,读书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式,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本文的思想感情,体会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 北师大版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和查阅有关明清建立的资料,增强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明清专制统治的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明清专制统治的措施。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明清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语言生硬,对初一学生来讲难以接受,在讲课中要深入浅出,透过现象折射理论,让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走向没落,明清统治者采取各种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渐趋性。 2.本课共分三个子目:第一目“明清帝国的更迭”,主要讲述了这一明清两朝的更迭,第二目“皇权高度膨胀”和第三目“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分别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来说明明朝和清初专制统治加强的情况,尽管条理清晰,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材处理 1.由于教材中的第二目“皇权高度膨胀”和第三目“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都是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因此可合为一目,有利于教师授课,也有助于学生理解。 2.为帮助学生理解,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在教师引导下逐条分析。 教学方法: 讲述为主,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展示材料。 板书设计: 一、明清帝国的更替 二、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政治上:皇权高度膨胀 a.、大开杀戒,巩固统治 b、废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c、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廷杖制度 d、设军机处 2、思想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教学过程: (一)、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上一课知识------引入新课-------明清帝国的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二)、复习提问:元朝是何时建立的?它又是如何灭亡的? (三)、导入新课: 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 学生回答:(略)。

最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原文-文档资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原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作者:周晔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

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①,一本是《小约翰》②。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跟踪练习

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跟踪练习题姓名:班级: 一、填空题: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2)1616年, 建立后金。 2.清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1626年,继承汗位,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注意选拔人才,联合蒙古各部,1635年他该女真族为。于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他就是清太宗。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初,,军国大事由讨论决定。 2.为加强君主专制,时设,军国大权集中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时期废除,标志着我国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3.为加强君主专制,、、三朝大兴文字狱。 (看书找出文字狱的目的:) 4.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有什么危害?: 二、选择题 1.改女真伪满洲的是()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清太宗 D.雍正帝 2.设置军机处的皇帝的是() A.清太宗 B.雍正帝 C.康熙帝 D.乾隆帝 3.清朝初年和清朝中期的军国大事分别掌握在() A.议政王大臣会议和皇帝 B.皇帝和军机大臣 C.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 D.内阁和六部手中 4.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是() A.康熙时期 B.雍正帝时期 C.乾隆帝时期 D.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 5.清朝大兴文字狱的主要目的是() A.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B.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C.制造大批文化冤狱 D.培养文化奴仆 6.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 B.内阁和六部设置 C.军机处的设置 D.文字狱的实行

最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第一篇: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笔记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组词 搞()详()咳() 稿()祥()核() 二、多音字 扎绷冠挨号 三、注音 殡()仪()馆追悼()镊()子水浒()传吊唁()绷()带敷()药硼()酸水张冠()李戴挨()打复()杂女佣()佣()人 正()月囫()囵()吞枣模()样淌()血怒()号

四、按要求做题 1补充词语 ()呑枣()经风()()大悟北风() 三()半夜张()李()失声()马马()()忙忙 2解释画——的词语并造句。 (1)囫囵吞枣: (2)恍然大悟: (3)饱经风霜: (4)张冠李戴: 造句: 囫囵吞枣—— 恍然大悟——

饱经风霜—— 张冠李戴—— 五、填空。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写了()个故事,分别是()、()、()、(),这四部分与第一部分是()关系。 2、“四周围黑洞洞的”表面指(),实际上指()这句话采用了()和()的修辞手法,从中体会到()。 3、鲁迅是一个()的人。文章表达了作者()。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a“这句话”指()这句话体现了()。 b这句话说明()。 5、他()胡子,(),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a这句话表面是(),实际上是()。

b这句话抓住鲁迅()、()、()的描写,表现了鲁迅() 6、伯父去世了,他的??都有。 a给加点字注音:殡()仪馆追悼()挽()联 b从()()()可体会到()。 7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叹了一口气。 a两个“清清楚楚“的含义是:()。 b这段通过对鲁迅()()的描写,表现了()。 c鲁迅此时会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答: 8爸爸跑到了伯父家??扎好绷带。 a写出表示爸爸和伯父动作的词语:()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教案

新人教版历史七下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word 教案 课程目标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要紧措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把握满族的兴起、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阻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阻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明白得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截了当阻碍到社会进展的道理。归纳努尔哈赤的活动,与其它少数民族首领比较,培养学生评判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收集资料,通过多种途径猎取信息,同时进行资源整合。 2、展现探究题,启发学生摸索。 3、通过人物介绍,多媒体资料,小故事,历史短剧,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4、分组讨论,课堂小辩论。 5、教师评判,起到鼓舞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伙儿庭的成员,为祖国的历史进展做出了重要的奉献。清朝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表现。大兴文字狱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进展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而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文字狱的显现,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操纵,不利于社会的进展。一组学生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一组学生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这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阻碍,而且能够起到锤炼学生思维及概括能力的作用。 课前预备 师:收集资料,分配学生任务,排练短剧,辅导辩论 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预备小故事、历史短剧,辩论 教学过程 导入:由一位去过北京旅行的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参观故宫的经历,展现一些照片,由此引出对清朝的爱好。

最新阅读(成功之路进步篇1期末考试)

阅读(共100分) 一、选词填空(2分*10) A. 再说 B.终于 C.竟然 D 任何 E.不妨 F. 偷偷 G. 先后 H. 接着 I. .聚 J. 别说 1、大卫做饭很好吃,他也喜欢热闹,所以朋友们经常()在他家吃饭。 2、老师让小明唱了一首歌,()又让他跳了一个舞。 3、他是个孩子,()他已经知道错了,你就被生气了。 4、那个人趁摊主不在,()地拿走了一把香蕉。 5、他喜欢旅行,()去过海南岛、乌鲁木齐、南京等地。 6、前几天天气一直不好,今天()晴了。 7、很多人都想参加这次比赛,你()也试试。 8、这个学生两个星期没来上课了,没有()原因。 9、跑完5000米,()不常锻炼的人,就是常锻炼的人也觉得不容 易。 10、老人打了一个盹儿,醒来发现那把特制的雨伞()没有了。 二、排顺序(2分*10) 1、A.不过商人当时并没有慌张 B.商人发现自己的伞竟然丢了 C.他很镇静——————————

2、A.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很佩服她 B.听了小芳的话 C.都说小芳的理解既深刻又独特——————————— 3、A.好像心里在说: B.“你们看,我的小儿子够聪明的吧!” C.曹操得意地看着官员们——————————— 4、A.等了好长时间肉终于煮好了 B.就架起锅猪肉 C.有一次,大禹饿极了——————————— 5、A.不料,他的一个学生却表示出了不满 B觉得老渔夫改得特别好 C.孔子一听——————————— 6、A.很多年以前 B.一座山里住着一家人 C.父母和女儿阿青——————————— 7、A.开始表演起倒油的技巧来了 B.有在葫芦口儿上放了一个有孔的硬币 C.老人把一个葫芦放在地上———————————— 8、A.鸟儿们特别感谢凤凰 B.做了一件飘了的衣服送给了凤凰 C.它们拔下来自己的羽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时教学设计1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 3.抄写《思考·练习3》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今天起学习第六组课文。这一组有哪几篇课文?重点训练哪一方面的能力?请同学们先把“导读”看一看,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各自阅读“导读”) 2.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课题,出示鲁迅像)这就是鲁迅先生。 二、检查预习 许多同学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我出几个题目检查一下,看看预习得怎么样。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儿)你是怎么知道的?(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的。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儿。)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 3.在预习中发现哪些不懂的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记号。(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暂不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研究解决。)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一说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同桌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 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只要抓住主要内容就行,暂不要求语句简洁。)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大家思考:“我”为什么惊异了?(板书“惊异”) 2.讨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练习题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选择题: 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明太祖在中央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A.设三省六部 B.实行内阁制 C.设三司 D.废丞相 2.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政令统一的需要 3.内阁制正式确立于() 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明宣宗时 D.明宪宗 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5.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这说明 A.康熙帝精明干练,勤于政务B.清初加强君主专政 C.康熙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D.清初君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6.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行事模式:“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依据你的判断他应该在哪一机构中任职 A.中书省 B.内阁 C.锦衣卫 D.军机处 7.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秦以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以皇权为核心 B.皇帝处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

C.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D.直到清代才建立起完善的中央权力机构 9.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0.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1 丞相者,朕之股肱(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左右辅佐之臣),所与共承庙宇(庙宇:国家),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 2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3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材料 4 昔程子云:天下之治乱系在宰相……若以国家治乱转倚宰相,则为之君者,不几如木偶旋缀乎?且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为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 ──《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乾隆帝)语回答: (1)根据材料1、2,概括丞相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3,概括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其特征。 (3)上述各朝统治者对宰相的态度是怎样的?有无本质的区别? (4)统治者对宰相态度的变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简答题: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君主集权的强化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君主集权的强化 11. 【2015黄冈】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 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A.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 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 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 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23. 【2015连云港】“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B】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3. 【2015苏州】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D】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15.【2015淮安】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D) ①焚书坑儒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设立军机处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锦衣卫A.①④ B.②③ C.②⑤ D.③④ 4.【2015怀化】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文中的空缺处应填【D】A.秦汉 B.魏晋 C.宋元 D.明清 4.【2015莱芜】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以下措施标志着清代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的是【C】 A.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B.设置内阁和六部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6【2015大庆】乾隆时,内阁学士胡忠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忠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C】 A.设立军机处 B.实行八股取士 C.制造文字狱 D.设置厂卫机构 【2015盐城】26.在历史长河中,思想与政治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 ————张岱年等的《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摘自人教版七上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明末以来)“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 ——乾隆帝有关纂修《四库全书》的上谕 请回答:(1)材料一中“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在思想领域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汉两朝在实行思想控制的具体方式上有何差异?(2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练习题及答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练习题及答案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节选自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2、“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3、“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5、这段话表现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节选自第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顿时醒悟过来。 2、“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鲁迅先生多次受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迫害。 3、“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当时的社会局势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讽刺和抨击。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容易碰壁。 5、这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蔑视当权统治,不怕挫折,不惧迫害,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乐观的革命精神。 (十三) 阅读第十八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深奥()()枯瘦()()详细()() 爱戴()()惊异()()慈祥()() 2、成语填空 囫()吞()张()李()()经风()北风()() 一目()行一知()解()痛哭()()然大()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等奖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周哗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作者回忆并记叙了她对伯父的印象最深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会“唁、浒、囫、囵、佣”5个会认字和“鲁、悼、浒、囫、囵、搞、摊”7个会写字;学握“追悼、水浒传、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词语。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各部分的内容并拟定小标题,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淡“碰壁”一事和救助黄包车夫后鲁迅先生的神情的描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2.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加以概括。 3.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内容,体会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导语:我们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作品《少年闰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 2.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生读课题。 3.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认识鲁迅先生。(明确: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4.介绍作者及背景。 周晔,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本文是周哗在鲁迅逝世九周年,也就是1945年写的回忆录,记叙了鲁迅先生晚年的几件事。 5.解题: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呢?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特殊亲属关系。“鲁迅先生”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使得文章既具亲属怀念之情,又带有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意。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读提纲,学生自学课文。 ⑴认真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读读记记,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来理解。 ⑶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⑷试着用简短的语言给课文的每一部分加小标题。 2.自学反馈,全班交流。 ⑴识字学词,理解词义。 ①教师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教师重点指导:“唁、浒、囫、囵、悼”等的读音,“囫囵”一词的字形。 ②理解词语。 殡仪馆:供办理丧事的地方。 追悼:对死者表示沉痛的怀念。 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给姓李的戴上了,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冠,读“gu ān”,帽子。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⑵说说文中作者同忆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写了五件事) 第一部分主要写伯父去世了,人们在万国殡仪馆追悼鲁迅先生的情景。 第二部分写作者与伯父谈《水浒传》和伯父送书给作者的事。 第三部分写伯父讲“碰壁”的事。 第四部分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的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试讲)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名言导课 (课件)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谁的名言)板书,鲁迅。是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周建人的女儿小周晔为纪念大伯父而写的文章。故题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补题,揭题,齐读。检查搜集资料,汇报交流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检查预习 (一)检查词语 课件:1、挽联追悼吊唁咳嗽绷带殡仪馆 2、囫囵吞枣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3、张冠李戴挨打挨骂北风怒号 读—纠音—议(每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齐读 (二)小周晔叙述了伯父生前典型的几件事?(课件)师:小标题多为短语(可用自己的话,也可捕录文中的语句)交流:板书:1、笑谈水浒2、笑谈碰壁3、救助车夫4、关心女佣 (三)鲁迅先生是一位怎样的人?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三、探究学文 1、学习《水浒传》部分 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一代文豪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于上海病逝。当小周晔想

到再也无法享受到伯父的关怀!怎能不万分悲痛呢?出示:【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想到了——】学生读:评价——齐读。板书:深切怀念 2、站在伯父的灵柩前,小周晔可能会想起那些点点滴滴呢?(学生想象) 《表》苏联《小约翰》都是伯父百忙之中为少年儿童翻译的。他时刻想着帮帮孩子,关爱孩子。 (二)学习救助车夫部分 1、除了孩子还有哪些人受过先生的关爱?生汇报把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边读边画)。并汇报 2、生读(爸爸跑得伯父家里——扎好绷带。)谈感受 师:这段文字读一两遍,显然是不够的请你再细细品读,边读边看文中插图,先生的哪个动作最能触动你?(谈体会)(半跪)谈体会——引导咀嚼,半跪 孩子,怎样的跪才是半跪?你能做一个动作吗?这样半跪着的感觉是什么?(引导学生看插图)图中半跪的正是鲁迅先生请闭上眼睛想象这样的画面: 鲁迅先生小心翼翼的夹着,一点一点地洗着,轻轻地敷着,一圈一圈地包扎着…… 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这凄风冷雨中,鲁迅先生就这样跪了许久许久…….睁开双眼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一位先生? 这就是真实写照。课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的,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小周晔。她看到伯父怎样的表情呢?(读-出示)(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