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么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自清朝末期,中国的大门被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之后,中国便开始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势力的双重压迫。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并且矛盾日益尖锐,人民渴望获得安宁。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富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饶、可歌可泣的斗争。在苦难的日子里,中国的知识分子时时刻刻都在思考着救国之路,在许多的革命先驱的不断努力,但最终结果还是相继失败了。最终在中国的先进分子正确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下,真正的获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革命后传入中国的,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正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正在寻求拯救中国的理论依据,俄国革命的成功,给迷茫的中国人带来了曙光和希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先进的中国知识份子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并且依据此真理,正确地指导了中国人民进行斗争,获得胜利,才打败了列强,解放了中国,才有了今天国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那么,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又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呢?

一、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

1840年以后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开眼看世界,以林则徐为首的洋务派发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号召,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但是徒有从别人那里学来的技术、武器,没有别人先进的科学意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中国仍然处在不可逆转的被动当中。然后梁启超、康有为和谭嗣同等人认识到了问题的本质,中国就应该废除当前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度,而转变为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当时的现实就是封建主义的大头慈禧太后掌握着最高权力,所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展开仅仅百余天的戊戌变法行不通。

在当时,农民和地主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两大阶级,面对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农民阶级的表现先是太平天国起义,而后是19世纪的义和团运动,即便是放在完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他们都不能算是成功的达到改朝换代的农民大起义。当然从积极的角度出发,他们反抗侵略、打击封建统治仍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可这也仍然不能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

在那之后,中国民主之父——孙中山在美国学到了民主、自由。随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实施了辛亥革命和一系列的改革方案。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接着清政府统治便在全国范围内土崩瓦解,顺利程度甚至远超出了革命者的期望。可是因为他们的变革没有改变人民受到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以及外来帝国主义的掠夺的本质,因此最终他们都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经过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探索,这些事实证明无论是旧式的农民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革命都无法取得革命的胜利,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于是中国知识分子由此开始思考新的救国思想。就在这时,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给处在彷徨、苦闷,然而又孕育着新的突破的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光明和希望。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推动中国先进知

识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彷徨的不断探索着的中国人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验。

马克思主义起源的背景,是在资本主义的初期时代,马克思目睹了资本在牟取利润时的不择手段、对劳动者的残酷的剥削和压榨。马克思在剖析了资本主义之后,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社会最佳的形态,也不是最终形态,它必定要衰亡。而取代它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二十世纪初,中国革命的发动者为什么会把西方人马克思的学说拿来做号令呢?中国革命的参与者为什么又要云集在这个号令下呢?因为当时的中国急需要暴风骤雨般的革命,急需要切肤之痛的革命,而不是所谓的“社会改良”,任何形式的改良都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戊戌变法”就是例子。孙中山用“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孙中山的革命也只不过是一场不完全的革命。中国社会封建历史过长,中国人思想里的封建意识太牢固,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根除封建,不但要根除封建的社会形态,还要根除中国人的封建意识。中国革命之始,并不存在马克思所定义的革命主体“无产阶级”,但中国革命的发动者不会去等待到中国出现了“无产阶级”并形成力量之后再去发动革命。革命者而是发动了农民这个不相干的群体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中国的现代革命是革命的发动者却用马克思主义去武装人民

二、先进分子是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的

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给处在彷徨无助的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光明和希望。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彷徨的不断探索着的中国人当然有理由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验。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李大钊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第一个把十月革命的真相和马克思主义的真义告诉给了中国人民。1918年,他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热情讴歌俄国的十月革命。1919年,他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与此同时,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如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等,也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勤奋钻研,孜孜不倦,或创办报刊,或组织团体,或留学国外,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作斗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都同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和指导分不开。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指导作用,是代表中国革命新方向的一个基本因素,也是五四运动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开端的重要标志。先进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的领导,在于他们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在于他们影响、教育、团结了广大的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在于他们通过自己的桥梁作用,使中国无产阶级初步了解到自己的历史使命。先进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的领导作用,是决定五四运动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开端的主要条件之一。

随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逐步传播,建立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日渐迫切。后来在李大钊、董必武、毛泽东等人的组织下成立了早期的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之后,主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让更多的工人参与进来,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这些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正确应用。中国共

产党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它们与毛泽东亲自领导下建立的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其基本原理对世界各国是普遍适用的,但它毕竟诞生于资本主义比较发展、现代生产力比较发达的欧洲,因而对东方经济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理论思考是不够的。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的中国革命胜利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它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它的正确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上不断探索之后,毅然地决定选择马克思主义,并不断进行尝试,总结经验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经过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和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积极活动,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党小组派出代表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诞生。从此,中国有了一个全新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