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缩小版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缩小版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缩小版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1、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由行政法加以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者说,行政法律关系是经行政法律规范调整后形成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的总称。

2、行政法渊源:①宪法②法律③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④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⑤还有国内法内容的国际条例⑥官方法律解释

3、行政主体:在公共行政中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4、行政主体的内涵:①是组织而非个人②是行使行政职责的组织③以自己的名主来行使职权④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5、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依法行政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职权或实施行政行为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依法治国已经包含着依法行政的要求。而依法行政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因为(1)我国80%以上的法律都有赖地行政机关来执行和实施,行政机关所承担的任务是最繁重的。没有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立法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2)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治权,治权的重点又在于依法行政。长期以来,我国片面强调社会本位和公共利益,而忽视个人权利和利益的保障。而且,由于我国实施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建设和改革,行政机关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各种强制手段,由上而形成的行政权对公民合法权益所构成的威胁也是很大的。所以要强调依法治权、依法行政。

(3)依法治国的难点也在于依法行政。行政权力的运作特点是:行政事务繁杂性和紧迫性,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强调办事效率,实施首长负责制,并在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时给予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由于长期的“人治观”的影响,时常会出现行政不作为,行政越权、行政程序简单化等陋习。既损害了公民的利益,又影响了依法治国的进程。

6、行政法基本原则:包含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7、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内容:①职权法定②依据法律③法律优位④法律保留⑤权责统一⑥程序公正⑦例外应急。

8、行政合理性的基本要求:①行政行为要合乎客观规律②行政行为的动因要符合行政目的③作出行政行为的依据要充分、客观④行政行为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⑤行政行为要合乎情理⑥行政行为要符合正义。9、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辩证关系:

(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都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具体表现,是行政法治本质上的统一,是行政法治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

(2)在现实中,两者还是有区别、有矛盾的。实践中和矛盾与不统一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矛盾,一方面是一种客观必然,另一方面也是行政法治建设不完善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社会关系总是先于法律关系存在,社会关系总是多于法律关系。(不完善表现为存在许多合法不合理或合理不合法的现象,因为社会关系总是先于法律关系而存,社会关系也总是多于法律关系。而且,社会总在变化发展着,社会关系也总在不断地变化、补充、发展、填补原来的空白。)

(3)同时,两者之间又有密切的内在关系。合法性原则是合理性原则的前提,保障和基础。合理性原则又是合法性原则的补充,是合法性原则不断完善的向导,也是合法性原则的更高的要求。行政合法的规定必经具有行政合理的内容,行政合理的要求必然会上升到行政合法的地位。

(4)两者的矛盾和不统一,是行政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这两者的辩证统一,也正是行政法治建设的总体趋势。

10、行政行为效力:

①公定力(先定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是否合法或违法,都应假定基为合法有效。

②确定力(不可变更力)。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具有相不稳定性,不可随意改变。

③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生效后,有关人员必经遵守和服从。

④执行力: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有权依法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实现。

11、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①实体合法,包括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②程序合法,包括实施行政行为的步骤、顺序、方式和时限等合法。

12、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①依法立法原则②民主立法原则③科学立法原则④维护法制统一与尊严原则。

13、我国行政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①行政方法中主体的不规范性。特别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

②规章的法律效力实践中的矛盾和困惑。执法时作为依据,而在司法中不得作为司法依据,但又可“参照”。具有法律的属性与法律效力的不完全性。

对策:①明确规章的法律属性和法律地位。

②明确规章的司法依据价值。

③规章的内容中应加强对行政主体的程序性规范。

④规章应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使其具有可诉性。

14、行政处罚:指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惩戒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政行为。

15、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①法定原则——即依法处罚②公正、公开原则

③一事不再罚原则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⑤处罚救济原则

16、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17、行政许可的作用和《行政许可法》的意义。

①行政许可在公共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作用: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经济和其他公共事务的宏观管理

有利于保护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的合法性

消极作用:行政许可的调节范围过广会阻碍统一、有序的市场体制的

形成。

行政许可运用不当会造成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行政许可过滥会阻碍生产力水平低和公共产品质量的提

高。

行政许可过滥会导致权力寻租现象的出现。

②意义: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权的行使;昭示了我国治国理念的变化;

进一步体现了政府的便民服务的宗旨;从制度上和源头上防范了权力寻租

的出现。

18、行政征收:特定的行政主体依法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行政相对方财产

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征税(税收)和行政收费。

19、代执行:义务人不履行法定义务,而该义务又可由他人代办时,有执

行权的机关可以请人代替该业务人发行义务,再由法定义务人承担费用。

20、执行罚:义务人不履行义务,而该义务又不能代执行时,行政机关可

以通过让不履行义务的义务人承担新的持续不断的给付义务,促使其履行

义务。

21、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职权范围内基于法律原则或国家政策,运用非

强制性手段,在行政相对的同意或协助下,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以达到预

定的行政目的的行为。

22、行政程序:指行政主体的实体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即指行

政主体为实现预定的行政目标而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空间以及

时限的总和。

23、听证程序:指在行政主体作出行政决定前,给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提

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质证、辩驳的程序。

24、行政程序的原则:

①行政公开原则(透明度问题)。依据公开、信息公开、听证制度

②行政公开原则(平等问题)。回避制度、告示制度、审、裁分离制度、

存检制度

③行政效率原则(成本问题)。时效制度、代理制度、不停止执行制度、

紧急处置制度。

25、监督行政:指国家机关和众多的社会主体对行政主体及其行政工作人

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是对行政的监督。

26、我国监督行政的主体:

①国家机关对行政的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和国家司

法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②社会主义体对行政的监督,包括公民、政党(执政党和参政党)、社

会组织(政协、工、青、妇、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及社会舆论。

27、行政争议: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在行政管理

活动中所发生的有关行政法权利和义务的争议。

28、行政复议:特定的行政主体应行政争议特定当事人的申请,审查争议

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并作出相应裁决的司法行为。

29、行政诉讼:指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对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

决的活动。

30、举证责任:是指特定的诉讼当事人根据规定必经对有关的主张和请求

提出主要的事实根据加以证明,否则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的责任。

31、行政赔偿: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因违法行为侵犯了行

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32、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①侵权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②职务行为

违法:这是最根本的构成要件③实际损害结果。违法的职务行为对受害人

的合法权益造成实际损害后果。④因果关系: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与损害

结果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案例分析:

1、某县茶叶厂委托村民甲在周边产茶区以该厂的名义收购茶叶,并

为甲开具了工作介绍信,提供了收购发票。甲在邻县某茶叶区收购茶叶时,

受到了某税务所设的税务检查站的检查。该税务检查站认为甲系茶叶个体

户,拒不缴纳税款,决定对甲处以罚款1000元。(附:《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8条规定:“本法所称税务机关是指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

问:(1)本案中的行政主体应是谁,为什么?

(2)该处罚决定能否有效成立?为什么?

(1)本案中的行政主体应是某税务所。因为税务所已获得《税收征收

管理法》的明确授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税务检查站只能受税务所的

委托,以税务所的名义,并在委托权限范围之同行使相应的行政职权,由

此产生的后果也只能由税务所来承担,所以它并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2)该处罚决定不能有效成立。因为作为该处罚决定的税务检查站不

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它无权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同时,作为处罚

对象的行政相对人也不应是村民甲,而应是茶叶厂。该处罚决定不能有效

成立。

2、甲市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为更好地贯彻扫除文盲的精神,在

婚姻登记的地方政府规章中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2条关于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规定,凡来领取结婚证者须持初中

毕业证书,否则不予批准。”

问:(1)该市有无行政立法权?(2)该规定是否生效?

答:(1)根据《立法法》第73条的规定,我国具有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主体资格的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甲市

是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因此,甲市具有制定规章的主体资格,即该市

具有行政立法权。

(2)但是,该规定不能生效。原因如下:第一,根据《立法法》

第73条的规定,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必须以上位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

性法规为依据,不得与之相抵触。该规章规定的内容明显与《中华人民共

和国婚姻法》相抵触,添加了“凡领取结婚证者须持初中毕业证书,否则

不予批准”的附加条件,这一规定是错误的。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务教育法》第2条关于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规定,是对我国公民接

受教育的义务性规定,并没有专门将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领取结婚证者的

附加条件。第三,该地方政府规章内容是关于婚姻登记方面的规定,它的

直接法律依据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而该法中没有关于登记

结婚者须持初中毕业证书的规定。该地方政府规章任意增加了行政相对人

享有登记结婚权利时的义务条件,该规定应为无效。

3、安徽省某县李家村村民的承包田收入一直比较稳定,农民种粮每

年可收入400元/亩。2001年12月,李家村所在的张河乡政府发出一个

文件,说农田改养蟹苗有助于将低产田改造成为高产田,计划于2002年

开始,率先在4个自然村推行农田改养蟹苗,李家村也在其列。然而,李

家村的村民却不同意农田改养蟹苗。于是,乡政府强行收回李家村农民的

承包田,每亩每年补偿250元。为此,李家村承包农民普遍不满。

问:承包农民对乡政府强行收回承包田不满,在行政法理上能得

到支持吗?

答:土地承包属于行政合同,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国家的土地资

源。张河乡政府为了将低产田改造成为高产田,为了得到比种植粮食作物

更大的效益与经济收入,目的与更有效利用国家土地资源的公共利益相

符。因此,有权变更或撤销原行政合同,终止与李家村农民的承包协议,

改养蟹苗。问题是:第一,该乡政府虽然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有权终止

与李家村农民的承包协议,但是,必须对因行政合同终止而遭受经济损失

的李家村农民进行补偿。李家村村民的承包田收入一直比较稳定,农民种

粮每年可收入400元/亩,现在,乡政府每亩每年只补偿250元,这是显

然不够的;第二,该乡政府工作方法过于简单,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中虽

然享有行政优益权,却也不至于动用行政强制手段。更何况乡政府此计划

并不是在全乡范围推行,李家村农民不同意,乡政府尽可以在其他村试点,

用事实来指导和教育李家村农民。因此,李家村承包农民对乡政府强行收

回承包田不满,行政法应予以支持。

4、根据市政府《关于集资修建城市建设设施的暂行办法》(下称《暂

行办法》),某市政管理部门对某工厂征收修建费1万元。该厂不服,向人

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经人民法院受案审理,认定市政府上述《暂行办法》

是合法的,故作出了维持原行政决定的判决。但人民法院认为收费在规定

幅度内偏高,于是在作出维持原判决的同时又将1万元改判为5000元。

法院对此案的审判是否有违法之处?为什么?

答:人民法院对此案的审判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人民法院无权

对市政府的《暂行办法》是否合法进行认定判决,因为《暂行办法》属于

抽象行政行为。第二,人民法院以《暂行办法》为依据作出判决也是不合

法的。因为《暂行办法》不属于法律、法规的范畴,而根据《行政诉讼法》

第5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应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

法规为依据。第三,人民法院对于行政征收的收费偏高与否不能进行合理

性审查,不应直接判决变更。人民法院将1万元直接改判为5000元是与

《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相违背的。

5、某市某区工商局与该区消费者协会在对该区电器市场进行的联合

检查中,认定个体户某甲销售的电器不符合质量标准,便共同署名对甲作

出罚款5000元、没收所有电器的行政处罚决定。甲不服,决定向市工商

局申请复议。但他在去市工商局的途中不幸遇车祸死亡。甲父乙遂于第二

天以该区工商局为被告,向该区人民法院提起政赔偿诉讼,要求赔偿因没

收电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该区人民法院审理此案,追加该区消费者协会

为共同被告,同时驳回行政赔偿请求,要求乙先向工商局请求解决。

问:(1)乙未经复议便向法院起诉是否合法?是否具有原告资格?为

什么?(2)法院将消费者协会和工商局列为共同被告是否正确?如不正

确,消费者协会在本案中的诉讼地位如何?(3)法院要求乙先向工商局

请求解决行政赔偿是否正确?为什么?

(1)一般而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果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

服,可以自由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只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先申请复

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才适用行政复议前置原则。本案中

的乙未经复议便直接提起诉讼是合法的。在本案中,乙具有原告资格。根

据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

起诉讼。乙是甲的父亲,属于其近亲属。因此在甲死后,乙有权作为原告

提起行政诉讼。

(2)人民法院将消费者协会和工商行政管理局列为共同被告是不正确

的。《行政诉讼法》25条规定,行政诉讼的被告只能是行政机关或经法律

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本案中,该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虽然是行政机关和

非行政机关经共同名义作出的,但是,被告应是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

协会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消费者协会在诉讼过程中可作为第三人参

加诉讼。

(3)人民法院要求乙先向工商行政管理局请求解决行政赔偿是不正确

的。根据《国家赔偿法》第9条第2款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有权一并或单

独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单独提出损害赔偿请求的,应当先由行政机关解决。

而在本案中,原告是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而非单

独提起行政赔偿请求。因此,乙不必先向工商行政管理局请求解决行政赔

偿。

6、某市东城区公安分局对本区公民张某作出拘留10天的治安处罚决

定。张某不服,向所在地的西城区的市公安局申请复议。市公安局经复议,

将原拘留10天的裁决改为罚款500元。张某对复议决定仍然不服,向人

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曾多次要求被告提供处罚的事

实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而被告提供不出来,于是人民法院作出撤

销原处罚的判决。

问(1)本案的被告是谁,为什么?

(2)本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为什么?

(3)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

(1)本案的被告为市公安局。因为市公安局经复议,市公安局应为本

案的被告。

(2)本案的管辖问题。《行政诉讼法》每17条规定:“行政案件由最

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

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

辖。”根据这一规定,东城区人民法院和西城区人民法院对本案都有管辖

权,可由原告自己选定。

(3)人民法院作出撤销原处罚的判决是正确的。因为《行政诉讼法》

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

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既然提供不出作出

原处罚决定的事实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那么撤销原处罚决定是完

全符合这一规定的。

7、甲与乙系邻居,都是某村村民,因宅其地而发生争执,并互有推

打,各有轻微伤。乙为此请求本乡人民政府处理。乡政府经了解,作出了

下列决定:甲殴打乙致伤,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款50元,

赔偿乙医疗费75元,甲不服,依法申请复议。(附注:①该乡未设公安派

出所,县公安局委托乡政府代行公安派出所的职权;②该县为某市郊县。)

问:(1)甲应当向哪个机关申请复议?为什么?(2)被申请人是谁?

为什么(3)乙在复议过程中的法律地位如何?为什么?

(1)甲应向市公安局或向县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因为根据《行政复议

法》的规定,对受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委

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管辖。在本案中,乡政府

属于受委托的组织,县公安局为委托的行政机关。因而,对乡政府作出的

处罚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县公安局的上一级行政机关,包括市公安局和

县人民政府管辖。甲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

(2)本案的被申请人是县公安局。因为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3)乙在复议过程中的法律地位是第三人,或者说,乙可以作为第三

人参加复议。这是因为乙与被行政复议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直接的利害

关系。如果复议裁决撤销原行政决定,就会影响乙的权益。根据《行政复

议法》的规定,同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

人或者其他组织,经复议机关批准,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复议。

8、某公司是一家经营电子产品的私营企业。某日,区工商局工作人

员张某到该公司要求报销发票,被拒绝后怀恨在心。几天后,张某带着区

工商局的介绍信和暂扣单来到该公司,硬说该公司仓库里的微机是走私产

品,不由分说就把库房里的20台微机拉走了(开有扣押单)。虽然事后区

工商局撤销了张某的这一违法行为,但尚未退回扣押的20台微机,并且

其中有两台在张某强行拉走时已被损坏。

问:(1)该公司是否有权请求赔偿?应当向谁请求赔偿?赔偿方式是

怎样的?

(2)该公司可否直接向张某要求赔偿?应怎样追究张某的责任?

答:该公司有权请求赔偿。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

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受害人有权取得国家赔偿。

该公司应当向区工商局请求赔偿。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的

规定,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在行政使职权时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

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为

赔偿义务机关。本案中,区工商局工作人员张某违法扣押该公司的微机,

并造成两台微机的损坏,该公司就应当向张某所在的区工商局提出赔偿请

求。

赔偿方式是返还财产和支付赔偿金,即退还扣押的20台微机,

并对已被损坏的两台微机以支付赔偿金的方式予以赔偿。

该公司不可以直接要求张某赔偿。因为张某是以区工商局的名

义作出扣押决定的。但区工商局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张某承担部分或全

部赔偿费用。因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

应当责令违法的行政公务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本安中,区工

商局公务人员张某对该公司的微机进行强行扣押,显然是公报私恨,具有

故意违法的主观心态。

自学考试-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

第一章绪论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或者可以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行政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行为的监督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所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内容上的特点 3、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4、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5、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是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1、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而重要,且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行政法和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首先,行政法是实施有关现代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宪法规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监督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行政管理的作用。 其次,行政法是实施宪法确定的各项国家政策的主要法律。 3、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行政法学2作业及答案

成绩: 行政法学(2)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11秋季法学本科 学号:1113001250146 姓名:张璐璐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行政法学(2)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性这个呢知道哦啊一起功能为标准,分为管制型、调整性和(C )行政指导 A.促进性 B.贸易性 C.教育性 D.个别性 2.行政指导制度试点行且影响最大的国家是(D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3.行政指导的行为主体是(B) A.立法机关 B.行政主体、 C.行政相对方 D.司法机关 4.行政指导对于相对而言的后果是(A)

A.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B.具有法律强制力 C.部分具有法律强制力 D.无法律意义 5.下列基本制度中主要目的在于保障程序公正原则的是(A) A.回避制度 B.表明身份制度 C.时限、时效制度 D.简易程序制度 6.下列选项属于行政程序的是(D) A.司法机关审查行政行为时所作训的程序 B.行者功能相对方的行为过程的总和 C.行政复议机关的行政过程的总和 D.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过程的总和 7.第一次确立我国听证制度的法律规范是(C) A.专利法 B.环境保护法 C.行政处罚法 D.行政诉讼法 8.(A)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权力、进行行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 A.行政程序 B.行政程序法 C.行政方式 D.行政制度 9.行政机关在作出影响相对方权利义务时,要说明作出决定的实施原因和法律依据,这是行政程序的(C)制度。 A.辩论 B.通知 C.说明理由 D.资讯公开 10.对所有相对方要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相关利害关系人以同等的辩论机会,这体现了行政程序的(C)原则 A.程序法定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程序公正原则 D.效率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认为,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 A.程序法定原则 B.相对方参与原则 C.效率原则 D.科学原则 2.下列属于管制性行政指导的是(BC) A.抑制物价飞涨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关系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统帅 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国家 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P64制定规范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权。9行政合同权。10行政裁决权。11行政复议权。12行政委托权。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 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会救 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4)记 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裁决、 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10、行政复议附带审查的范围有哪些:合法性审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 主体是否合格;行政行为是否越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事实是否清楚、确

川大《行政法学》第一次作业答

《行政法学》第一次作业答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4年05月26日 08点43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9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代行政的特点决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具有高度技术性和____,以圆满完成 日益复杂的行政事务。() ( A ) A.专业性 B.社会性 C.服务性 D.灵活性 2.下列各项,属于行政法的特殊渊源的是() ( D ) A.宪法 B.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C.法律 D.法律解释 3.下列机关不是对行政立法监督的主要主体的是() ( D ) A.权力机关 B.上级行政机关 C.人民法院 D.人民检察院 4.行政法领域的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常称为() ( B ) A.执行事务 B.公共行政 C.形式意义上的行政 D.机关意义上的行政 5.下列不属于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判断公务员的要素是()

( C ) A.依法履行公职 B.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C.拥有法定权力 D.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6.从整体上讲,行政行为的哪种特征决定了其无偿性?() ( A ) A.公共服务性 B.从属法律性 C.栽量性 D.单方意志性 7.在税收征管领域和社会治安秩序的管理领域,行政行为的哪一特点非常明 显?() ( B ) A.公共服务性 B.强制性 C.形式的多样性 D.效力先定性 8.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可分为() ( B ) A.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C.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栽量行政行为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9.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章,规章适用于所有符合规章要求的某一类人或某一 类事,是抽象行政行为哪一特征的表现?() ( A ) A.对象的普遍性 B.效力的普遍性 C.效力的持续性 D.准立法性 10._______是指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优益条件。() ( D ) A.行政先行处置权

2016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行政法学作业一答案

《行政法学》作业一 一、填空题 1.行政权是由国家的宪法、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2.根据行政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不同,可以将行政主体划分为职权性行政管理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3.行政法规要经过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形式发布。 4.行政行为按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 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机关作出有关涉及处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行政相对人享有知情权、申辩全、听证权和要求回避权。 6.申请人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由最先收到复议申请书行政机关管辖。 7.行政复议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审理作出决定以及行政复议的履行。 8. 行政滥用职权是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的行为。 9. 程序违法主要有两大类表现形式:方式违法和步骤违法。 10. 在我国,确认行政违法的机关包括权利机关、和行政机关。其中司法审判机关的确认具有最高、最后的效力,但只限于针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判机关只限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进行确认;行政机关的确认效力最低但运用最广泛。 二、单项选择题 1.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a )。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2.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滞纳金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c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3.行政征收是以相对人有行政法上的( b )为前提的。 A、给付义务 B、缴纳义务 C、履行义务 D、不作为义务 4.《海关法》规定,对走私罪嫌疑人,经关长批准可以扣留移送司法机关,扣留时间不超过( c )。 A、48小时 B、36小时 C、24小时 D、72小时5.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由( a )签署。 A、总理 B、主管部长 C、秘书长 D、国务院法制局局长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 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置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 精选文档

精选文档 A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 .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 .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 D .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 A 有效行政行为B .无效行政行为C .可撤销行政行为D .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 .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 厅进行消防检查 B .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 .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 D .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 .补充性立法B .执行性立法C .试验性立法D .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通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

行政法学笔记(doc 53页)

行政法学笔记(doc 53页)

行政法学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法、法律与法学 (一)法、法律与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二)法、法律与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 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 (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机关。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行政关系 四、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答案行政法学作业二

《行政法学》作业二 一、填空题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职权是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行政权的法律转化形式,行政职权只属于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并不拥有行政职权。 3.国务院具有制定行政法规的职权。 4.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和其他国家机关行为相比较,主要有单方强制性和无偿性等特征。 5.行政行为合法的一般要件包括职权合法、意思表示正确、真实、依据合法、内容合法和程序合法。 6.对某县一区公所所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向县政府申请复议。对某省一行政公署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应向省政府申请复议。 7.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8. 行政不当只发生在行政主体的合理裁量行为中,它侵害了行政关系的合理性。 9. 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与行政责任的关系不同。其中行政违法必然会引起行政法律责任,行政不当与行政法律责任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0. 行政不当的法律救济可以分为权力机关的救济和行政机关的救济,其中,权力机关的救济的效力最高。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D )。 A、不可诉性 B、准立法性 C、行政性 D、执行性2.《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属于( A)。 A、无条件放弃的许可证 B、有条件放弃的许可证 C、无需生效的行政行为 D、依职权的行政行为 3.对森林采伐许可证赋予当事人的采伐权( D)。 A、不得抛弃 B、可予转让 C、可予继承 D、可予抛弃 4.在行政复议中,第三人享有与( A )相同的权利,承担相同的义务。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行政复议参加人 D、行政复议代理人 5.在行政复议中,作为依据而在行政诉讼中作为参照的行政管理法规是( C)。 A、法律 B、行政法规 C、行政规章 D、地方性法规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理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D.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D.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厅进行消防检查 B.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D.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补充性立法B.执行性立法C.试验性立法D.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经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是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事项作出规定,可能创设新的法律规则或新的权利义务规范,因此,它必须有特定法律、法规或决议的授权,没有具体法律文件的特别授权,行政机关任意进行的创制性立法是无效的。一般而言,补充性立法所制定的法规、规章一般以“补充规定”、“补充办法”的形式表现出来。(3)试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或法律的特别授权,对本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在条件尚不充分、经验尚未成

自学考试行政法学笔记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法、法律与法学 (一)法、法律与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二)法、法律与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 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 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 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机关。 3.行政救济关系 4.部行政关系

浙大远程教育-XXXX行政法学在线作业答案

2013年浙大远程教育秋季行政法学在线作业答案单选题 1.某税务局的下列何项行为属于行政行为()。 ? A 征收税款的行为 ? B 购买办公用品的行为 ? C 租用办公用房的行为 ? D 分配内部车辆的行为 单选题 2.()属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 ? A 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被吊销 ? B 税种、税率改变 ? C 行政机关的合并、分立和撤销 ? D 行政机关行政职能的增减 单选题 3.公安派出所属于()。 ? A 一般权限的行政机关 ? B 首长制的行政机关

? C 派出机构 ? D 综合管理机关 单选题 4.下列不属于行政确认形式的行政行为有()。 ? A 认可 ? B 证明 ? C 鉴证 ? D 勘验 单选题 5.社会组织受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视为()。 ? A 该社会组织的行为 ? B 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 C 该社会组织和行政机关的共同行为 ? D 既是社会组织的行为,又是该行政机关的行为 单选题 6.国家行政机关最基本的特征是()。

? A 执行性和从属法律性 ? B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C 拥有广泛的行政权力 ? D 强调行政管理的效率性 单选题 7.对公安派出所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的复议,应由()管辖。 ? A 该派出所 ? B 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的上级机关 ? C 派出所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 ? D 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 单选题 8.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 A 确定力 ? B 拘束力 ? C 公定力 ? D 执行力

单选题 9.下列何项属于国务院的职能机构()。 ? A 中国建设银行 ? B 审计署 ? C 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D 国家语言文工作委员会 单选题 10.在行政复议中,作为依据而在行政诉讼中作为参照的行政管理法规是()。 ? A 法律 ? B 行政法规 ? C 行政规章 ? D 地方性法规 单选题 11.我国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销或合并,依法应由()。 ? A 全国人大决定 ? B 国务院总理决定 ? C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法学基础理论-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A.有效的B.无效的C.部分有效的D.以上答案都不对 2.立法必须以()为依据。 A.党的政策B.客观事实C.宪法D.领导人的讲话 3.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对立统一关系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 A.根本法与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5.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分为()。A.国内法和国际法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 6.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A.法律适用B,法律制定C,法律遵守D.法律实施 7.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人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A.法律草案B.议案C.法律草稿D.法律 8.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 A.法律议案的提出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通过D.法律的公布 9.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10,法律关系是由()保证的社会关系。 A.国家法律B.国家权力 C.国家强制力D.国家司法机关 1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行为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 C.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D.可以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枪 12.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A.法律事实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D.法律关系主体 13.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 14;法律事实分为两类,一类是法律事件,另一类是()。 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 C.法律行为D.法律制裁 l5.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A.民事制裁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D.法律制裁 1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A.权力机关的干涉B.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7.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A.权利和义务B.物和行为 C.法人和自然人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律关系的主体。 A.不能成为B.可以成为C.部分可以成为D.必然成为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 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 统帅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P64制定规范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权。9行政合同权。10行政裁决权。11 行政复议权。12行政委托权。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 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 人出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 会救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 (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 裁决、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行政法学作业一

《行政法学》作业一答案 一、填空题 1.行政权是由国家的宪法、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 2.根据行政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不同,可以将行政主体划分为职权性行政主体和授权性行政主体。 3.行政法规要经过国务院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总理签署,以国务院令形式发布。 4.行政行为按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 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机关作出有关涉及处理相对人权益的行为时,行政相对人享有知情权、申辩权、听证权和要求回避权。 6.申请人向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由 最先收到复议申请书行政机关管辖。 7.行政复议程序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审理作出决定以及行政复议的履行。 8. 行政滥用职权是在行政主体的自由裁量权范围之内的行为。 9. 程序违法主要有两大类表现形式:方式违法和步骤违法。 10. 在我国,确认行政违法的机关包括权力机关、司法审判机关和行政机关。其中司法审判机关的确认具有最高、最后的效力,但只限于针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权力机关只限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违法性进行确认;司法审判机关的确认效力最低但运用最广泛。 二、单项选择题 1.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A )。 A、确定力 B、拘束力 C、公定力 D、执行力2.行政主体向违反行政法规定的相对方收取排污费、滞纳金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C )。 A、行政征购 B、行政处罚 C、行政征收 D、行政征用 3.行政征收是以相对人有行政法上的( B )为前提的。 A、给付义务 B、缴纳义务 C、履行义务 D、不作为义务 4.《海关法》规定,对走私罪嫌疑人,经关长批准可以扣留移送司法机关,扣留时间不超过( C )。 A、48小时 B、36小时 C、24小时 D、72小时5.根据《国务院组织法》规定,国务院发布行政法规由( A )签署。

《卫生法学》试卷及答案

2013级临床本科《卫生法学》试题级答案 姓名:学号:分数: 一、名词解释(15分) 1.卫生法 2.授权组织执法 3.药品 4.卫生行政诉讼 5.知情同意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卫生行政处罚中的申戒罚有:通报批评、;财产罚有:、;行为罚有:、暂时扣留与吊销许可证或取消资格;人身罚有:、。 2.卫生行政诉讼程序是指由法律规定的人民法院处理卫生行政案件的活动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3.放射事故分为三类:;;。 4.从事生产经营食品的人员,上岗前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合格者方可上岗;已上岗者应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5.甲类传染病包括有:、。 三、选择题(25分) A型题(单选题,每题2分) 1.下列选项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卫生基本法是( )。 A.《国际卫生条例》 B.《传染病防治法》 C.《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D.《高等教育法》 2.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颁布了《石家庄市保护中小学校教育环境管理办法》,该《办法》属于( )。 A.卫生行政规章 B. 卫生行政法规 C.地方性卫生规章D.地方性卫生法规 3.以下有关卫生行政复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卫生行政申诉、卫生行政复议和卫生行政诉讼是卫生行政纠纷解决的三条重要途径 B.卫生行政复议属于卫生行政机关内部的纠错审查程序 C. 通常行政相对人可以从申诉、复议和诉讼中任意选择一种方式救济自己的合法权益 D.上级机关发现下级机关所作的复议结果有误时,可以进行再次复议 4.( )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 A.国务院 B.国务院办公厅 C.卫生部 D.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篇一: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后感 一、选择这本书的理由 第五章以行政法律责任命名,在本书的第十五章以国家赔偿制度命名。这两章是比较突出从行政过程中行政主体的责任、以及行政主 体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伤害后需要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入手,对理解整 个行政法的初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在通过学习行政法这门课程、阅读这本书籍之后结合个人工作经验的一点感触和理解,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予以批评和纠正。 二、感受之一:法的本质的精神包括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 约乃至法制。 第一次重大的启发在于我对什么是法以及为什么要创制法这一问题 的思考。法的探源绝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关于法也有很多令 人神往和崇尚的故事。苏格拉底临刑前有朋友曾想劝说和帮助他越 狱出走,苏格拉底认为这是违反公民对城邦和法律的责任和义务的。出于对法的尊重选择了对最后的牺牲。也有人讲法的缘由归结为博弈,认为是公民与国家权力的一种博弈,在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中,想必必是凝结了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约乃至法制等思想在 里面。①譬如,对于平等,民主为其提供保证。只有在一个民主的 法治体制内,才能为全体公民提供一个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的权力机制,保证公民在立法上和司法上一律平等的法律地位,实 现平等权利。②对于自愿,民主可以为公民提供自愿字表达自己的 志愿和意志的机会,自愿地从事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作为和 不作为的事项,免受外力的强迫以逼使公民自己去干所不愿干的事情。③对于自主,一个体现民主化原则的法律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 发现公民以及法人的自主性,充分行使其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 主发展等自主权,使公民和法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一点对于 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各类企业事业等市场主体尤其显 得格外重要,充分实现的自主性也是市场经济的要义之一。④对于 自由,民主机制本身便意味着将公民行使自由权利提供保证。没有 民主,便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机制的确认和保障,一切自由权利便 要落空。与民主相对应的专制,只能扼杀和窒息自由。⑤对于契约,它天然地就是民主、平等、自主、自愿等的产物。契约是意志自由

全国自考2018年10月00261行政法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豳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A.民事法律关系 B.刑事法律关系 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我国行政法一般渊源的是 A.法律解释 B.判例 C.行政法规 D.国际条约 3.下列属于行政机关的是 A.县人民检察院 B.市教育局 C.市人民法院 D.县人大常委会 4.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各部委 D.市人民政府 5.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下列属于公务员法律关系发生途径的是 A.晋升 B.委任 C.辞职 D.死亡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行为作出后,如果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是违法的,可以不予执行 B.行政行为作出后,可以根据情况随意变更 C.行政行为是对行政相对入作出的,对行政机关没有约束力 D.行政行为生效后,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必须自觉履行行政行为确定的义务7.下列关于行政给付的理解,错误的是 A.行政给付的内容可以是一定数量的金钱,也可以是实物 B.行政给付通常是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获得行政给付是符合给付条件行政相对人法律上的一项权利

行政法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为什么要有行政法? 行政的本质决定要有行政法。 行政:国家行政机关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 本质:是运用权力的活动。 权力:可以强制他人服从的力量。 权力两重性:一方面行善;一方面作恶。 “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 二、行政的特征 1、与立法权相比:对公民的影响,立法权是间接的;行政权是直接的。 2、与司法权相比:对公民的影响,司法权是被动的;行政权是主动的。 3、具有广泛性。“从摇蓝到坟墓”。 三、什么是行政法? 行政法:所有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的总称 主要规行使权力的组织、行使权力的活动以及对权力行使后果的补救。其目的在于实现依法行政,建立行政法律秩序。 四、行政法的特点 (一)、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数量多。 (二)、容上的特点: 1、行政法容广泛。 2、行政法规易于变动。 3、实体性规与程序性规交织在一起。 五、行政法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容的社会关系。 1、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调整而形成的。 3、行政法关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容。 (一)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容的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容。

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的特征: 1、一方是行政主体; 2、具有非对等性; 3、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发生行政争议一般行政先行处理,司法程序是最终的解决争议机制。 (二)行政监督法律关系 六、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具体容: 1、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不得。 3、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法律优先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必须遵循现行法律不得违反。 法律保留原则:积极地要求行政活动必须具有法律依据。“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 2、具体容:(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 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3)平等适用法律规,不得对相同事实给 予不同对待;(4)符合自然规律;(5)符合社会道德。 3、子原则:比例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尊重和保障 人权原则。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一、行政主体 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