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菏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菏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菏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编制规划的目的与依据

(一)目的

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全国、全省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实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强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加快矿产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促进矿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有关矿产资源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土资源部、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编制菏泽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主要依据

制定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办法》、《全国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山东省市、县级矿产规划编制规程》、《菏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法律、

法规及国家有关产业政策。

二、规划适用范围、适用期限和基准年

本《规划》是菏泽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是市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适用范围为菏泽市所辖行政区。

本《规划》基准年为2000年,规划期为2001-2005年,展望到2010年。

第二章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临黄河,与河南、江苏、安徽三省相连。辖牡丹区、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9个区(县),面积12228平方公里,人口848.94万人。区内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亘东西,以菏泽—曲阜、菏泽—开封及菏泽—济南等高等级公路为主干的公路网四通八达,区位条件优越。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九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实力增强。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8.59亿元,年均增长6.65%左右,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4.69亿元、55.73亿元和48.1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86亿元,年均增长15. 6%;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2473元;三次产业比例由1995年的53:27:20调整为2000年的50:27: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亿元。菏泽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巨野煤田开发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5亿元。菏泽电厂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巨野煤田开发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新石铁路复线菏泽段如期开工,一批干线公路完成升级改造,平原水库等骨干项目开工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效果显著,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引进区外合作项目360个,实际到位资金25亿元。“科教兴菏”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年人口自然增长率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7元。2000年矿业总产值1 .066亿元,占全省矿产工业总产值的0.16%,居第16位。

“九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虽然取得很大发展,但工业落后、产业结构失衡,缺少优势产业、综合经济竞争力低,丰富的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城镇化水平低,经济欠发达仍是当前我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今后5~10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总的任务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加速工业化进程战略任务,突出抓好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科技教育、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四大战略重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生产要素聚集的环境

优势,借助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提高综合经济竞争力,为早日实现工业化奠定坚实基础。到2010年,我市将基本实现工业化,综合经济竞争力和产业优势明显增强,成为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鲁苏豫皖交界处的商贸流通中心。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一)矿产资源基本特点

1、探明矿产种类少,以能源矿产为主,煤探明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目前已发现矿种(亚矿种)16种,矿产地288处,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种(石油、天然气、煤、地热、地下水、矿泉水),以能源矿产为主。煤探明资源储量大,占全省的21.44%,居第一位。石油保有储量占全省的0 .42%,天然气占全省的12.09%。见附表1 ,2;附图1。

2、煤矿规模大,其他矿产规模小,种类单一

截止2000年,巨野煤田总探明资源储量500212万吨(菏泽市境内探明资源储量500152万吨),其中可采储量154037万吨,基础储量242491万吨,资源量257661万吨,探明大型井田5处,中型1处;石油保有储量141 .42万吨,其中中型油田1处,小型2处;天然气1处,保有储量28.89亿立方米;探明地热井7处,其中2处可采,合计可采量4967立方米/日。受成矿地质条件制约,我市矿产种类单一,矿产地较少,其中金属矿产资源少,仅铁矿点1

处,品位低不能开采,潜力不大;非金属矿产均为小型规模,其中砖瓦用粘土矿产地235处,制灰用灰岩20处。

3、矿产资源分布范围广,优势矿产分布相对集中

煤炭资源分布在牡丹区及巨野、郓城、单县、成武等县境内;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东明县和牡丹区境内;建材用非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巨野县东部地区。优势矿产分布相对集中。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概况

1、调查评价与勘查现状

菏泽市地质矿产调查与矿产资源勘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开展的,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

20世纪50~60年代,开展了部分地区的第一轮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覆盖全区的航空磁力测量及区域重力测量等工作。其间,华东煤田勘探队在郓城、巨野、单县、菏泽等地开展了以煤炭为主的普查工作,并针对石油、天然气进行了重力测量和地面磁测,为进一步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80年代,完成了1:20万煤田预测、1:50万基岩编图、1:10万~1:20万水文地质调查等工作,开展了以石油、天然气及煤炭为主的普查找矿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应用新理论、新方法开展了较深入的地质工作,进行了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同时对地热、白云岩、水泥用灰岩、砂金、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开展了勘查评价,探明了一批支柱性矿产资源储量。农业地质、水文地质、

环境地质及遥感地质工作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2、已发现矿床(田)的地质勘查程度

全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6种,矿产地25处(大型矿床6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14处)。达到勘探、详查和普查程度的矿产地分别为10处、8处和7处,其中石油、天然气矿产地4处,均达到勘探程度;煤矿产地6处,达到勘探程度4处,达到详查程度的2处;地热产地(小型地热井7处),达到普查程度;地下水2处,达到勘探程度;矿泉水6处,达到详查程度。

我市尚有铁矿(1处)、砂金(1处)、白云岩(1处)、方解石(1处)、水泥用灰岩(1处)、制灰用灰岩(20处)、水泥配料用红土(1处)、水泥配料用页岩(1处)、建筑石料用石灰岩(1处)及砖瓦用粘土(235处)等矿产地,其勘查程度均为预查。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开发概况

截止2000年,全市已开发利用的矿产共有10种,其中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地热)3种,非金属矿产(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页岩、水泥配料用粘土)5种,水气矿产(地下水、矿泉水)2种。矿山企业264个,从业人数15266人,矿业总产值10659.4万元,占我市国内生产总值的0.51%。矿业经济在我市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与辖区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不相称,应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开发规模和矿业结构

全市已建的264处矿山企业中,除中原油田在东明县境内建有4个中、小型油田或天然气采区外,其他均为乡镇或民办小型矿山,其中:砖瓦用粘土矿山235个,从业人员15047人,年开采量237万立方米,工业产值10459万元;占全市矿业总产值的98%;制灰用灰岩小型矿山20个,从业人员219人,年采矿石4万吨,工业产值200万元。另有地热资源开发企业1个,矿泉水开发企业1个,小型水泥用灰岩民采点1个。

本市主要矿产产量及矿业产值见附表3,各主要矿产开发利用情况见附表4,附图2。

(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质矿产勘查有效投入不足,找矿工作难度增大。

我市大部分地区被第四系覆盖,找矿工作难度较大。矿产勘查有效投入不足,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尚未健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滞后,诸多地质勘查工作难以深入开展,新发现矿产地不多。石油、天然气勘查难度增大,可供选择的后备基地不多;煤矿勘查工作进展缓慢,勘查难度增大。地热资源的评价、勘查缺乏统一规划;非金属矿产(白云岩、方解石等)勘查程度较低。

2、矿山规模偏小,布局散乱,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

我市矿山企业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普遍存在开采规模小、布局散乱及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尤其是乡镇或村办小型砖瓦用粘土矿山,多数无序开采、粗放经营,毁坏了大量耕地,影响和

制约矿业经济的发展。

3、矿种单一,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失衡

我市虽有较丰富的能源矿产和少量建材用非金属矿产等资源,但金属矿产和多数非金属矿产短缺。矿产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导致供需关系失衡。

4、矿产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我市现有制灰用灰岩矿山20个,开采灰岩对地质地貌景观破坏较为严重。现有砖瓦用粘土矿山235个,不仅破坏了耕地,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全市矿山占用土地25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793公顷。近年来大量超采地下水,加快了单县城区及东部浅层地下水和菏泽地区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形成,并产生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和要求

(一)经济全球化战略的实施,必将促进矿业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我市探明煤炭资源储量居全省第一位,煤炭资源优势为我市吸引外资、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矿业全方位开放提供了优越条件。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加快了矿业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全球范围的矿产资源配置提供了机遇。“十五”期间,我市将加大开放力度,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逐步建立安全、稳定和经济的外部供矿体系、促进矿业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有充足的矿产资源做支撑

21世纪前10年,我市国民经济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十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005年达到355亿元,人均4000元,综合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有充足的矿产资源做支撑,充分利用区内煤炭等资源优势,建设煤、电、化、建材综合工业基地,将有力拉动全市工业和经济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将为矿业发展增添活力。

“十五”期间,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将保持适度超前的发展速度,将新建公路和完成公路危桥改造,构建功能互补、布局合理和等级规划有序的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将大幅度增加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带动建材、建筑和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东明石化集团产业改造,将增大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市矿业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四)实施“科教兴菏”战略,促进矿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矿业生产水平

我市矿产种类少,矿山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的小型企业,生产力分散,产品结构层次和技术含量低,低附加值、低档次产品所占比例大,竞争力差。尤其是建材非金属矿山开采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实施“科教兴菏”战略,促进矿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由以扩大资源投入为主向提高科技含量、节约资源为主转变,逐步建立现代化新型的绿色矿业和资源节约型经济增长机制,提高矿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矿业生产水平。

四、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证程度

今后5~10年,我市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矿产资源的储、产、需比例将进一步失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难以适应经济和建设发展的需要,其中:石油开采规模较小;煤炭量大质优,但大型、特大型矿井尚在筹建中;金属矿产短缺;非金属矿产种类少,勘查程度低,难以开发利用。面对经济和人口增长的压力,矿产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

(一)供需形势

我市探明储量的矿产主要为能源矿产和水气矿产。开发利用的矿产主要有石油、天然气、地热及地下水,其次为制灰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白云岩、方解石、砖瓦用粘土及矿泉水等。

石油:现有3个采区,2000年原油开采量10.04万吨,消费量22.94万吨。预测2005年需求量为38.66万吨,2010年需求量为65.14万吨,我市所产原油不能满足需求。

煤炭:为我市优势矿产。2000年原煤消费量123.70万吨,预测2005年需求量144.59万吨,2010年需求量169.00万吨,2001~2005年累计需求量679.87万吨,2006-2010年累计需求量794.67万吨。2005年前原煤产量供不应求,2005年新矿井相继投产后,原

煤产量完全能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市金属矿产短缺,非金属矿产的资源保证程度低,特别是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和水泥配料用页岩等,均不能满足需求。非金属矿产中除制灰用岩预测资源量可满足经济建设需求外,砖瓦用粘土将逐步被新型墙体材料替代,冶金用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矿产因产地金山被划为保护区禁止开采。菏泽市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预测结果见附表5。

(二)保证程度

“十五”期间,我市主要矿产保证程度为:

保证程度高,能满足需求的矿产有煤。保证程度低,需求有缺口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及水泥配料用页岩等。金属矿产短缺。

地下水资源总量虽可满足需求,但部分地区因过量开采亦存在缺口。

第三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念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菏泽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按照“有序有偿、供需

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要求,全面加快矿业改革、开放、调整、创新步伐,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提高矿产资源供给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态地质环境,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确保矿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市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矿产资源开发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从菏泽市成矿地质条件和市场需求出发,加大找矿力度,解决好后备接续资源问题;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防止破坏和浪费矿产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努力提高集约化程度和矿产资源利用率,矿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各类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基础设施保护之间的关系,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抓住西部大开发、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建立开放型矿业体系。积

极引导国内外投资者勘查、开发我市煤炭等矿产资源,走出市门、省门、国门,拓宽矿产资源供应渠道,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的稳定、有效供给。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矿产资源实际情况,大力调整矿业结构和矿产品结构,逐步建立起资源基础稳固、区域特色明显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促进矿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矿产资源开发总量,引导矿山企业面向市场加快矿产品结构调整步伐,优化矿产资源配置和矿业开发布局,提高矿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

——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鼓励矿山企业走科技创新发展矿业的路子,推广应用采选冶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鼓励开发利用难采、难选、难冶矿产;坚持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引导矿山企业开发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加强共、伴生矿产综合开采和回收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大矿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快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矿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步伐,扩大资源开发价值,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三、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对矿业产业升级的基础作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

和微观运行机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合理调控,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优化;实行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制运行,加强对重要成矿远景区和优势矿产的调查评价与勘查,提高矿产资源的可行性;引导多渠道资金参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逐步建立起多元、稳定、安全、经济的矿产品供给体系;矿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矿产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实现良性循环;深化矿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矿业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矿产资源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矿业开发新格局。

(一)2005年规划目标

1、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勘查目标

落实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安排的基础地质调查任务,规划完成本辖区内的1:25万环境地质调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面积8433平方公里)、1:25万地质灾害遥感综合调查(面积600平方公里)、1:5万矿山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面积200平方公里);完成国土资源部下达的1:25万黄河中下游(山东部分)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悬河稳定性及断流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调查,面积2100平方公里;规划煤炭、地热、水泥用灰岩、砖瓦用页岩、砖瓦用黄河淤泥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面积1289平方公里;规划东明县农业地质背景调查,面积1370平方公里。基本摸清我

市矿产资源潜力,提供可进一步勘查的大、中型矿产地4~5处。

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加强对石油、天然气、煤等矿产的勘查,规划商业性矿产勘查面积1834平方公里,争取新增探明矿产储量,力争引进一批外资参与的矿产勘查开发项目。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目标

调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2005年全市固体矿产产量为125万吨,矿业产值4512.4万元,其中:煤炭产量60万吨,产值3062.4万元;水泥用灰岩预测产量60万吨,产值1200万元;制灰用灰岩产量控制在4万吨,产值200万元;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在12亿立方米/年以内。主要矿产品产量与需求量预测见附表5。

调整优化矿业结构与矿产品结构,使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的矿产储量规模相适应,规划期内将制灰用灰岩等小型矿山数量压减30%,矿山数控制在15个,矿山规模过小的状况有所改变。关闭占用耕地的砖瓦粘土矿山。改善采、选及矿产品加工结构,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矿产品比例明显提高。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采富弃贫、乱采滥挖等破坏性开采矿产资源现象得到遏制。完善矿山“三率”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考核指标体系,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在2000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开采回采率平均提高2~3个百分点。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争取引进利用外部资金的

矿业开发项目2~3个,建立省内外、国外矿产开发基地或稳定的供矿基地。

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和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遏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达到40%,一区(自然保护区)两线(铁路、省道、国道、高速公路)直观可视范围内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60%以上。建立金山市级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区。

矿山“三废”达标排放率达到100%,矿产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矿坑水处理利用率达到100%。

(二)2010年远景目标

规划完成1:25万区域化探调查(面积2000平方公里)和1:5万区域化探调查(面积800平方公里);规划完成煤炭、地热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面积3436平方公里);开展新一轮成矿区划和成矿预测;对我市主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调查评价;矿产勘查布局得以调整,勘查程度显著提高,发现一批后备矿产基地,重要矿产的可供性进一步提高;全面更新我市大、中比例尺基础地质图件,实现地质成果数字化;开展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为城市化建设和生态农业服务的水、工、环

等综合性地质工作得到加强。

矿产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矿山开采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开采回采率再提高1~2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固体矿产产量达到1206万吨,共中煤炭产量达到1140万吨,水泥用灰岩60万吨。

健全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及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络系统,严格控制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坚持“谁开发,谁治理”的原则,实行矿产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同步实施制度,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达到50%,矿山“三废”达标排放率保持100%,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100%,矿山废水回用率达到90%以上。

加大矿业对外开放力度,开辟省内外和国外矿产勘查、开发基地,建立稳定、安全的矿产品供给体系或供应基地,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矿产资源得到保障。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市场规范、有序并实现资产化管理。矿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建立起与资源条件相匹配的矿业开发布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矿业经济发展格局。

第四章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必矿产资源勘查分制运行,逐步形成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勘查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新局面,“十五”期间,根据对矿产资源进行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需要,按照突出优势矿产、加强战略勘查、服务经济建设、提供基础信息的要求,有重点地部署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提供依据,并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提供基础信息服务,降低投资风险。鼓励多渠道社会投资者开展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以提高地质勘查程度和矿产资源的可供性。

一、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一)基础地质调查

按照《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城市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和基础地质问题,有序地开展以区域地质、环境地质、地球化学、遥感地质为基本内容的1:25万综合地质调查,提交可供政府宏观决策和社会广泛应用的综合评价报告。

“十五”期间,《山东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涉及菏泽市辖区的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共4项,即1:25万环境地质调查、1:25万区域化探调查及1:5万地球化学专项调查、1:25万地质灾害及1:5万矿山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1:25万黄河中下游(山东部分)环境地质问题(悬河稳定性及断流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调查。在以上项目实施的同时,根据我市矿产后备资源不足和部分地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的实际情况,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安排相关的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战略性矿产勘查

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和矿业结构调整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国家和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急缺矿产和战略性矿产为主要矿种,结合我市的成矿地质条件,重点开展煤、地下热水、水泥用灰岩、砖瓦用页岩、砖瓦用黄河淤泥等矿产的调查评价。坚持“区域展开、重点突破、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原则,安排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战略性勘查工作。圈定成矿远景区,预测资源量,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信息。应用找矿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大找矿力度,增加后备资源储量。

煤炭:巨野煤田外围煤炭资源调查。在开展巨野煤田勘探的同时,对其外围进行调查评价,扩大找煤区,增加煤炭资源量。于单县地区的陈蛮庄—张集(P—1)、徐寨(P—2)、黄岗(P—3)和曹县西北部(P—4)、曹县—单县(P—5)、牡丹区—曹县(P—6)、鄄城——牡丹区(P—7)等地部署煤炭资源调查评价。

地热:于牡丹区(P—35)及曹县(P—36)、单县北部(P—8)、曹县—单县(P—9)等地部署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水泥用灰岩:于巨野县核桃园镇(P—10)部署水泥用灰岩调查评价。

砖瓦用页岩:于巨野县核桃园镇(P—11)部署砖瓦用页岩调查评价。

农业地质背景调查:于东明县(P—12)部署西瓜等名特优产品地质背景条件调查评价。

砖瓦用黄河淤泥:于黄河沿岸地带(牡丹区、东明县、鄄城县、郓城县境内)(P—13)部署砖瓦用黄河淤泥调查评价。

以上共规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16项,预期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大、中型矿区(后备基地)10~16处。见附表6,附图3。

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鼓励并积极引导企业、个体经营者和外商来我市投资,参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和投资活动的作用。及时向社会发布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成果信息,引导和促进商业矿产资源勘查。在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发现有利的成矿远景区后,鼓励投资者通过市场竞争,以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等方式获得探矿权,进行商业性勘查。鼓励矿山企业建立资源耗竭补偿机制,加强后备基地的勘查,扩大资源储量。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实施矿产资源储备战略,提高资源保证程度,确保资源安全供给。

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分为鼓励勘查区、限制勘查区和禁止勘查区。

(一)鼓励勘查的矿产和区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