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习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习题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训练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基础过关

1.在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照光,胚芽鞘将()

A.向左侧弯曲B.不弯曲

C.向右侧弯曲D.无规律弯曲

2.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3.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4.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5.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6.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下图所示);另一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7.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生组织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合成生长素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不一定高

D.生长素旺盛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一定最高

8.在同一植株上,能正确反映出各部位生长素产生情况的是()

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能力提升

9.下图是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0.对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A.←↑→↑B.←↑↑→

C.→↑→↑D.→↑←↑

11.如右图所示,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处理一段枝条的一

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标记的吲哚乙酸的存在。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12.假设图中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四个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A.c>a=b>d B.a=c>b=d

C.c>a>b>d D.a>c>d>b

13.某同学用青菜的幼苗进行了四项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②③对照可以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青菜叶片发黄的原因是无光条件下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不能证明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D.实验①的目的是对实验②③④起对照作用

14.如图所示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综合图1和图2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图2和图3可以证明与生长和弯曲有关的部位是________。

(3)综合图2和图4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而仔细观察可以

发现发生弯曲的部位是尖端________。

(4)综合图6和图7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能够产生某种________的物质并且向下部运

输。

(5)经科学家努力,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出了生长素并鉴定出了它的化学本质是

________________。

15.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

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单侧光照射24 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在上图所示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号装置,而

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_______号装置。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______号和_____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

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根据1号和2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生长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③根据1号和4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性拓展

16.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重力影响生长素的重新分配”。

实验支架示意图

实验材料和用具:若干相同的燕麦胚芽鞘尖端、若干相同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个实验支架(支架的材料托中,放置了6块已编号的相同琼脂块,相邻两个琼脂块之间用不透水的云母片完全分隔开)。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期实验结果:

放置a1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比放置a2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置A3琼脂块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C 3.A 4.D 5.D 6.A7.D8.D9.A10.D

11.D12.A13.C

14.(1)向光弯曲生长现象(2)胚芽鞘尖端(3)胚芽鞘尖端

下面的一段(4)胚芽鞘尖端促进生长(5)吲哚乙酸

15.(2)3、4、52(3)①13②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

③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④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

侧分布不均有关

16.(1)第一步:将三个胚芽鞘尖端分别放置在实验支架材料托的琼脂块正中央(一半在A上,另一半在a上);第二步:将实验支架在黑暗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第三步:移走胚芽鞘尖端,然后将材料托中的琼脂块取出,分别放在6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第四步: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处理的胚芽鞘弯曲程度

(2)弯曲度大弯曲度小弯曲度最大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习题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训练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基础过关 1.在燕麦胚芽鞘的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照光,胚芽鞘将() A.向左侧弯曲B.不弯曲 C.向右侧弯曲D.无规律弯曲 2.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A.完整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3.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4.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5.下图表示用云母片(具不透水性)插入燕麦胚芽鞘的尖端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不弯曲 B.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C.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6.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下图所示);另一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7.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生组织是合成生长素最旺盛的部位 B.生长素大部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合成生长素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不一定高 D.生长素旺盛的部位生长素浓度一定最高 8.在同一植株上,能正确反映出各部位生长素产生情况的是() A.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B.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C.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D.顶芽侧芽,老根生长点 能力提升 9.下图是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要点导学】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 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 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 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检测题

生物试卷3 姓名:班级: 一、单选题 1.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 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 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 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2. 图为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的制约 D. 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3.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4. 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 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5. 图甲和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它 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 衰退和增长 B. 增长和衰退 C. 稳定和衰退 D. 稳定和增长 6. 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 重要意义,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休渔:为保 证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每年在规定的时 间内,禁止任何人在规定的海域内捉鱼)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 围所代表的水平上 B. 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 C. 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并使该种群数量能保 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D. 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 7. 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 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 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 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虾数量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时间/年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 1.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 2. 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 种群密度 A .明显下降 B .保持稳定 C .迅速增长 D .越来越大 3. 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 4. 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 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 B .水分 C .温度 D .海拔高度 5.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 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6. 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A .细菌和真菌 B .所有动物 C .微生物 D .落叶和土壤 7. 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A .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B .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C .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 D .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 8. 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9. 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 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0. 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 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 A .垂直分布 B .水平分布 C .结构的分区 D .结构的组成 11.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 群的关系是: A .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 12. 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E 段 13.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4.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A B C D 时间 个 体数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4章练习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作业纸姓名日期5月6日班 级 )(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物种、种群和群落的是①所有的朱槿②一片水田中所有的稻螟虫③一片农田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④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⑤南湖中的全部生物⑥某草原的全部羊群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⑤③ 2、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甲、乙、丙三种类型,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甲所示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甲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丙所示类型 D.一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不变的 3、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组成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 B.种群密度下降 C.环境阻力不变 D.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如图表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 A.t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B.t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4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S”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时该鱼数量的两倍2

5、在营养、资源较好的培养基上接种少量细菌,每隔一段时间测量细菌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菌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1 6、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设计了四个调、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8 ) 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1个1 mB.设置21 m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只刺9、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A2/km.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C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下列10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C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月份南方某11年20101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在沿海城市对本市居住人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人口调查途中发现市郊大雁数量也比以前增多不少。对于人口和大雁种群密度增大的原因,正确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导学案

第三章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其他的植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 等植物激素。 2 3.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是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本上是的结果。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含义:___________的对植物的______________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2、优点:容易_________ 、__________广泛、___________稳定。 3、具体应用: (1)用_______________催熟。 (2)用_______________溶液处理芦苇可增加纤维长度。 (3)用_______________处理大麦可简化酿酒工艺,降低成本。 4、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1)在农业生产中,要综合考虑___________药物效果、药物毒性、________ 、________ 价格和施用是否方便等因素。 (2)还要考虑施用时间、__________ 、施用方式、___________ 和施用次数等问题。 课时检测: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3、尝试利用多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学习重难点: 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二、学习过程: 问题探讨:1、什么是植物激素?

2、看教材53页的问题探讨资料后讨论问题?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探究一: 1、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受到了哪些激素的作用? 2、阅读课本53-54页,归纳:各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完成表格。 3、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赤霉素的? 4、以下是两种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 A.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B.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所有生命活动都受到植物激素的调节。 这两种说法中,哪一种更准确?为什么? 5.各种植物激素在对植物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时,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吗?试举例说明。(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探究二: 6、什么是植物生长调节剂? 7、请你自己进一步查找以下三方面的资料: (1).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断被发现和使用,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在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你可以从农业技术用书或比较可靠的网站进一步获取资料,也可以搜集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说明书,以了解有关信息。 (2).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与浓度、使用时期、使用方法等都有密切关系,如果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造成损失。试举一两个事例。 ( 3).试列出几种我国法规禁止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危害,或者举~两个因植物生长调节剂指标不合格而引起的农产品贸易纠纷。 8 讨论: (1).你知道哪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 ( 2).哪些水果在上市前有可能使用了乙烯利? (3).生产过程中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不会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4).如果你是水果销售员,面对半青不熟的水果,你认为应当使用乙烯利催熟吗?作为一个消费者,你又怎么看? 9 技能应用: 假如现有一种用于麦田除草的除草剂刚刚研究出来。作为厂里的工程师,你的任务是研究这种除草剂在麦田除草时的浓度要求。请列出你的研究思路。 假如让你来设计这个产品的说明书,你认为除了浓度参考范围外,还应该在这个说明书中写些什么。 10\ 思维拓展: 分析下列图解,在空白框内填写适当的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一、选择题 1.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量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右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 ①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②果实色素积累③番茄果实发育④番茄果实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若加大琼脂块中IAA的浓度,则上图的胚轴切段一定会更长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段端 3.以下措施与生长素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常选用一定浓度的2,4-D除去田间的杂草 B.移栽幼苗时常常选择阴雨天气并且摘去幼苗的部分叶片 C.使青色香蕉加速变成黄香蕉 D.单倍体育种中使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4.植物生长素能促进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促进细胞分裂 B.促进细胞呼吸 C.促进细胞伸长 D.促进光合作用 5.下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图中锡箔套不透光,云母片具有

不透水性)图中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 )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6.在棉花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棉农会适时摘除棉花植株的顶芽,其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生长 B.解除向光性 C.解除顶端优势 D.抑制细胞分裂 7.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是由植物体特定的部位产生,并作用于该部位 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激素的运输都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同时存在对茎段细胞分裂有增效作用 B.图2中生长素对不同植物的影响有差异,可作为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除草剂 C.图3中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若在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只能在F点 D.图4中侧芽b和顶芽a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为A和D 9.如下图所示,相同的甲、乙、丙三株幼苗均被切去茎尖,切面的不同位置上分别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一段时间后,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全]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活的环境: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养料O2养料O2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代谢废物、CO2淋巴代谢废物、CO2 内环境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 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2-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 等离子有 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 内环境稳态温度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 渗透压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 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 cl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 -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 2- 、HPO4 等离子有 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 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三、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细胞体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树突 突起神经纤维 轴突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功能:传递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要点导学】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 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 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 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单元测试

2019-2019学年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 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下列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A. 电磁波 B. 植物分泌的物质 C. 蜜蜂跳舞 D. 昆虫的性信息素 3.实践证明:混交林要比纯种林生长良好,其本质原因是() A. 混交林适应性强 B. 混交林抵抗力稳定性高 C. 混交林恢复力稳定性高 D. 混交林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 4.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等作用,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其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树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体现其直接价值 B. 完成红树林碳循环的两个关键成分是A和E C. 碳循环过程中,能量也随之循环流动 D. CO2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5.下列关于碳循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碳在食物链的各营养级之间是可以循环流动的 B.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与在生物群落内的传递形式不同 C.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D. 应用“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可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6.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 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7.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A. 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B. 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得 C.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 D. 被分解者分解 8.人们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 A. 能量与营养级的关系 B. 能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C. 能量与个体数量的关系 D. 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的关系 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③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④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无机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气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推测在以下4个密闭的生态瓶中,金鱼存活时间最长的是( ) A. B. C. D. 11.某生物小组考察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烤田”);稻谷收获之后,部分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具有的能量最多 B. 稻秆作为饲料喂养家畜,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C. 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D. 农民拔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提高能量传递率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群落的结构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训练3 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 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2.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下列结论中最适合 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 年份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狼种群数量10 12 20 25 18 18 驼鹿种群数量90 115 145 105 95 98 A. 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 C.驼鹿数量随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3.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下列存在 共生关系的是( ) A.亲鸟与其雏鸟 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北极熊与海豹 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 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 个营养关系图 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 5.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6.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分布呈“森林→草原→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B.阳光C.水分D.矿物质 7.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8.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能力提升 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 种群与b 种群为捕食关系,a 种群依赖于b 种群 B.a 种群与b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 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 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 种群的制约 10.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 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 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米草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1.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 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 鱼种 a 单养0.42 0.12 0.01 0.45 混养0.05 0.35 0.05 0.55 鱼种 b 单养0.43 0.23 0.01 0.33 混养0.40 0.12 0.04 0.44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程教学中,有一些重要知识点学生要记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生长素的发现知识点 1、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基部起作用; 2、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

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 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 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生长素的合成知识点 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 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知识点 1、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 a、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 b、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 c、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d、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

3、特点具有两重性: 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长素发挥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根〈芽〈茎)。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其他植物激素知识点 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4章-章末综合检测(含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的特征分别属于( )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 C.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 解析:选B。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是生物个体所具有的,是生物个体的生命现象;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的特征,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体表现。2.如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是( ) 解析:选A。种群密度减小,即为衰退型的年龄组成,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大而幼年个体数目较少。 3.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1公顷的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公顷,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 解析:选B。“样方法”往往作为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动物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本题中所用的方法就是标志重捕法。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约为68×54÷12=306(只/公顷)。 4.下面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 答案:B 5.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率与时间关系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曲线表明,种群数量的变化只与时间有关而与其他物种无关 B.C~D段种群数量下降,主要原因有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C.该图可表示密闭的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D.若该种群为海洋经济鱼类,在捕捞期间,种群数量最好保持在C时期的水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群落的结构习题

训练3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 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2?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下列结论中最适合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年份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狼种群数量10 12 20 25 18 18 驼鹿种群数量90 115 145 105 95 98 A. B ?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 C.驼鹿数量随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 .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3.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下列存在共生关系 的是() A.亲鸟与其雏鸟 B .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北极熊与海豹 D ?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 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 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5.关于 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 )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6?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分布呈“森林T草原T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温度 B .阳光 C .水分 D .矿物质 7.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 .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D .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T制订计划T实施计划T分析实验结果T得出结论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能力提升】 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 种群(a, b)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 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理增长,始终受到 a种群的制约 10.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行了 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 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扭潮蟹奘厚蟹类沙抿类酣类 物种1沐 a奴物种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Hh物种 数 物种 数 ip-5181H212110胡 (土壤)动物丰富度进 (50 cm X 50 cm X 30 cm)

【名师一号】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单元检测

第三章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中,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 A.培育无子番茄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D.促进插条生根 解析植物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农业上运用这种方法获得了无子番茄、黄瓜、辣椒等;③防止落花落果,农业上运用这种方法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达到棉花保蕾、保铃的效果。种子寿命的长短与种子自身新陈代谢强度有关,农业上常常通过晾晒使种子干燥,由于自由水大量减少,种子的代谢减弱,从而延长种子的寿命,与植物生长素无关。 答案 C 2.下列关于果实生长发育与植物激素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天然的无子果实生长过程中不需要生长素的调节 B.果实的生长发育全过程始终以生长素的调节为主 C.果实中激素含量极低,因此其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不大 D.果实的生长发育过程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解析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且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答案 D 3.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 A.脱落酸 B.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 D.生长素 解析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可降低脱落酸的含量,解除其抑制作用。 答案 A

4.绿色开花植物雌蕊受粉后,在子房发育成果实的早期,除去发育着的种子则( ) A.子房发育成无子果实 B.子房停止发育,甚至脱落 C.子房照常发育成果实 D.子房发育成很小的果实 解析子房发育成果实需要由种子产生的生长素促进,当种子被除去后,子房将不能发育。 答案 B 5.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解析由于单侧光和该实验的自变量均能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故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实验的两组构成相互对照,即第一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左侧”与第二组“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在切面的右侧”构成对照;该实验可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但不能证明该物质是吲哚乙酸,也不能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答案 A 6.下列有关脱落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脱落酸能促进植物由生长状态进入休眠状态,抑制种子的萌发、花的开放,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B.脱落酸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被赤霉素解除 C.脱落酸在植物某器官中的含量与其生长的活跃程度成负相关 D.脱落酸能促进果实成熟 解析脱落酸能促进果实产生乙烯,但它本身不促进果实成熟,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