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归省.(xǐnɡ)撺掇.(duō)惧惮.(dàn)絮叨.(dāo)

B.怠.慢(dài)白羊肚.(dǔ) 糜.子(méi) 眼眶.(kuànɡ)

C.蓦.然(mò)磅.礴(pánɡ)渺.远(miǎo) 辐.射(fú)

D.斡.旋(wò)怅惘.(wǎnɡ)褪.色(tuì)燎.原(liáo)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舞台上女艺术家的演奏______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2)正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______到一千年以前。

(3)只有拥有了渊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______。

A.优雅追溯一气呵成

B.优雅追述一鼓作气

C.幽雅追述一气呵成

D.幽雅追溯一鼓作气

3.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4分)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就是提高自己生存的质量。面对灾难的突袭,一次无偿的援助是一朵花,一个及时的电话是一朵花,一朵花是一次适时的看望,一次大度的让贤是一朵花……

(1)文段中有句式不够整齐的问题,请修改整齐。(2分)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在语意上不够连贯,请删掉后重新仿写。(2分)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入下列语段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_______;三毛的破碎,_______;凡高的破碎,_______;贝多芬的破碎,_______。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

们头顶的天空。

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②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

③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④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脑畔上

...(指窑洞的顶上)还响着脚步声。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容不得闭塞。

C.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

..(调停,调解)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D.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

日的归省

..(指女儿在外偶尔回家里来看望父母)了。

6.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做事喜欢按自己的想法如法炮制

....,总不听别人的建议,这是错误的。

B.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

...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想要系统了解一种新事物,我们可以通过顾名思义

....的方法去探究。

D.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7.下面情境下,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情境】“学雷锋小组”定于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去孤儿院慰问。组长王丽让张红把这件事转达给小组其他同学,并让她尽可能动员大家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周五晚上,张红打电话通知了小组其他成员。

A.张红对周亮说:“你不是一直想入团吗,我现在就给你个机会。本周日上午十点去孤儿院慰问,希望你参加并好好表现。”

B.张红对李爽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这既是一次公益活动,又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参加吧!”

C.张红对王明说:“本周日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要去孤儿院慰问小朋

友。我看你平时愣头愣脑,笨手笨脚,要不你就别参加了!”

D.张红对赵鹏说:“明天上午十点在学校门口集合,去孤儿院慰问,你务必准时参加!”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

为了方便广大市民赏花,广州市有关部门透露:今年年底将完成60个赏花点的建设;每月的主题花分别是一月樱花,二月桃花,三月木棉,四月紫荆,五月杜鹃,六月凤凰木花,七月荷花,八月向日葵,九月小叶紫薇,十月玫瑰,十一月兰花,十二月白梅。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主题花做宣传。(2分)

濯清涟冬梅出淤泥而不染夏荷远群芳以无争傲霜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社戏(节选)

①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

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9.选文的第②段写了看戏途中的景物,请摘出相关的句子。(4分)

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③段主要写“我”的感受,表现“我”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使社戏显得“未见其形,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了诱惑力。(4分)

11.“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衬托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12.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所写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病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见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地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涌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按。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

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

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12层?她主动接过话说,是的,往左拐。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柔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里的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嗬,我觉得她的行为不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3.作者为什么以“病人”为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写“病人”选了电梯中的四件事,请概括四件事的内容。(4分)

第一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除了正面写“病人”外,还写了周围人对“她”的看法,为什么这样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第一段中作者对“病人”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作用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一盏油灯

①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②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线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③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④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清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燃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⑤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⑥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⑦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⑧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即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⑨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⑩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

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7.作者在第①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什么?说这盏灯“极不普通”又是因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③段画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有什么样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3分)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20.文章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1.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

上落下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空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书写工整,600字左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