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的涵义

从两化融合这个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涵义:

其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特别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营运而生的DCS控制系统,更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DCS的理念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虽然自动设备全部联网,并能在控制中心监控信息而通过操作员来集中管理。但操作员的水平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优化程度。有经验的操作员可以使生产最优,而缺乏经验的操作员只是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是否有办法做到分散控制,集中优化管理?需要通过物联网根据所有监控信息,通过分析与优化技术,找到最优的控制方法,是物联网可以带给DCS控制系统的。

其二: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将物

与人的信息打通。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操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技术在两化融合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方面都有旺盛的需求。

认为物联网的定义源于IBM的智慧地球方案,十二五规划中九大试点行业全部都是行业的智能化。无论智慧方案,还是智能行业,智能的根本离不开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未来物联网发挥价值的关键点。

物联网本质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物联网分类

1. 私有物联网: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2. 公有物联网:基于互联网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3. 社区物联网: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

4. 混合物联网: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

物联网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物联网技术基础》课程大纲 一. 适用对象 适用于网络教育、成人教育相关专业学生。 二. 课程性质 《物联网技术基础》是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讲述物联网涉及的技术、知识、概念,展示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物联网世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前序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 三.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如RFID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熟悉物联网相关的基本技术,如M2M技术、智能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系统知识,了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军事等领域的相关应用,为以后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物联网专业知识基础。 四. 教材及学时安排 教材:吴功宜、吴英,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9月 学时安排: 五. 教学要求(按章节详细阐述); 第一章物联网概论 教学要求: 了解:物联网发展的背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掌握:相关定义、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关键技术;。 理解:物联网相关研究的发展。

内容要点: 1.1 物联网发展的背景 1.1.1 比尔?盖茨与《未来之路》 1.1.2 Auto ID 实验室、RFID与物联网的概念 1.1.3 ITU与The Internet of Things研究报告 1.1.4 智慧地球与物联网 1.1.5 欧盟与各国政府发展物联网产业的规划 1.1.6 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1.2 物联网技术的特征 1.2.1 物联网的定义 1.2.2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特征 1.2.3 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 1.3 物联网关键技术与产业发展 1.3.1 物联网关键技术 1.3.2 物联网产业链结构 1.3.3 物联网产业的特点 1.3.4 物联网应用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1.4 物联网与相关研究的发展 1.4.1 CPS的研究与发展 1.4.2 普适计算研究与发展 1.4.3 物联网、互联网、传感网与泛在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智能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智能信息感知设备的研究与发展。 理解与掌握:感知层的基本概念;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位置信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感知设备与嵌入式技术。 应用:学会用物联网感知层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问题。 内容要点: 2.1 感知层的基本概念 2.1.1 感知层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 2.1.2 感知节点的特点 2.2 RFID与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1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2.2.2 条码、磁卡与IC卡 2.2.3 RFID标签 2.2.4 RFID应用系统结构与组成 2.2.5 RFID标签编码标准 2.3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2.3.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E+H料位计的原理、安装、使用

E+H料位计的原理、安装、使用 智能型微波物位仪(FMR250雷达) 主讲:黄志斌 应用 Micropilot M型雷达特别适用于对粉状和粒状的固体进行连续、非接触的物位测量。另外它也可用于液体测量。测量不受粉尘、进料噪声、温度分层和气体分层的影响。 典型的应用场合有: 〃在粉尘严重的高的固体料仓(如水泥、生料或动物饲料)中的物位 测量。 〃可应用于高温达200℃(392 F)的场合,如水泥熟料或飞灰。 〃应用于具强研磨作用的固体块料,如铁氧体。 直径为DN200的抛物面天线的波束角只有4°,因此适用于有很多障碍物的工况或测量距离大于30m(100ft)的场合。 直径为DN80或DN100的喇叭天线适用于小尺寸的安装短管。 优势 〃二线制技术,低成本:二线制技术降低布线成本,易实现与现有系统的兼容 〃非接触测量:不受介质特性的影响 〃通过数文显示菜单轻松进行现场操作 〃通过操作软件(ToF Tool)实现简便的组态、文件编制及诊断功能 〃标准的空气吹洗接口用于粉尘严重或易粘附的介质 〃适用的过程温度最高达200 〃HART通信协议 〃可选择分体远程显示和操作模块℃(392F) 测量原理 Mic ropilot M是一种"俯视式"时间行程测量系统。用于测量从参考点(即过程连接点)到物料表面的间距。天线发出微波脉冲(FMR250:约26GHz),在被测物料表面产生反射,并被雷达系统所接收。接收反射的微波脉冲并将其传输给电子线路,微处理器对此信号进行处理,识别出微波脉冲在物料表面所产生的回波。距离物料表面的距离D与脉冲的时间行程t成正比: D=c〃t/2 其中c为光速

因空罐距离E已知,则物位L为:L=E-D 下表描述了介质分组和介电常数。 端子2线制,4...20mA带HART二芯电缆连接到端子接线腔内的螺纹端子(线径0.5...2.5mm),若使用模拟信号, 用标准安装电缆即可,如若叠加了HART信号, 使用屏蔽线。 内建对极性反接、射频干扰、及尖峰过压的保护电路.

《物联网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河北经贸大学课程水平认定 《物联网原理与应用》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 物联网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物联网原理与应用》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在职 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课程,也是相关专业学生拓展学科视野,跟踪专业发展的重要课程。二、学习目的 《物联网原理与应用》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在理清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的体 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掌握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施的 方法论,能够运用这些技术和方法构建物联网应用系统。 三、学习要求 课程依据学习大纲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材学习,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学生之间互助协作,并结合社会调研与案例分析来实现本门课程的自助学习,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知识构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文献资料阅读,相关课题的调研、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学习内容及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实行百分制,物联网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测试题占40%左右,利用物联网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占60%左右。学生60分为及格。 六、推荐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七、学习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一讲物联网概述一、基本要求

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澄清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二、授课方法 自学。 三、学习内容 (一)引言 由国家将物联网列为战略新兴产业的背景介绍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的概况。 (二)物联网概念 介绍物联网的内涵和外延,剖析物联网与Internet、传感网、泛在计算、智能空间等概念的关系。 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 3、核心技术 4、物联网的体系标准 (三)物联网应用 介绍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生产制造领域、食品药品安全防伪领域、人员与资产管理领域等领域的应用。 四、重点难点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及介绍

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及介绍物联网 百科名片 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目录 定义 背景 用途 应用 发展 未来 问题

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 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 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4、要有CPU; 5、要有操作系统; 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7、要有数据发送器; 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摘要: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作为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的根本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物联网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涵盖了从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直至应用的全过程,其关键在于传感器和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根据侧重点不同物联网技术的划分标准也不同,国际电信联盟的报告分为四大关键性技术:标签物品的RFID、感知事物的传感网络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技术、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2]。本文首先介绍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并就其中的几个核心技术进行详细的认识和探究,同时分析技术应用背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物联网的发展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关键技术 RFID 面临问题 0引言 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长距离/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SaaS营运等模式,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从1999年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首先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到现如今各国政府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纷纷将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IBM更是提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并且希望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希望以此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革命[3]。 一般而言,可以将物联网从技术架构上来分为三层[4]: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

雷达物位计工作原理

雷达物位计工作原理 美国AMETEK DE公司生产的非接触式雷达物位计,采用世界先进的FMCW (调频连续波)技术,对比较复杂的场合能进行比较准确地物位测量。 FMCW:调频连续波 FMCW雷达技术采用高频扫描信号,通常频率为8.5到9.9GHz。雷达信号从天线的一端发射,经时间t后被接收器接收。通过付氏变换分析将发射和接收的频率差△f转换为所测介质的物位。 FMCW雷达系统一般利用线性调频信号,发射频率随一定的时间(扫描频率)线性增加。由于微波发射频率是随着信号传播的时间而变化的,所以与反射体距离成比例的低频信号的频率f是从前发射频率和接收频率之间的差异获取的。这样介质的液位可以由储罐的高度和距离计算出来。 频率扫描线性度 FMCW雷达系统的精度取决于频率扫描的线性度和重复性,线性校正是通过对振荡器的参考测量来实现的。 非线性可校正到98%。 FMCW优势 与脉冲雷达技术相比,FMCW雷达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较高波段,较宽范围的微波信号,从而反射强度高,不受测量环境干扰; ?较高的发射频率,较小的反射角,较小的干扰反射; ?对于同样的应用场合,较小直径的天线就可满足测量要求。 容器底部跟踪 如果容器中的介质(大多数石油化工产品)对微波的反射性较差,则微波穿过介质传播。微波传播至容器底部然后返回,这样介质对波变成“透明”。由于微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小,容器底部似乎下移动了。对这种应用场合,“容器底部跟踪”方法就能适用,其物位计能自动分析和评价这种移位。

射频导纳液位计工作原理 射频导纳是一种从电容式发展起来的、防挂料、更可靠、更准确、适用性更广得了为控制技术,射频导纳中导纳的含义为电学中阻抗的倒数,它由电阻性成分、电容性成分、感性成分综合而成,而射频即高频无线电波谱,所以射频导纳可以理解为高频无线电波测量导纳。 1、电容式物位测量原理 实验室中,平行板电容器是一个理想型的电容器,其电容量为:C=ε╳S/D,其中ε为两电容极板间介质的介质常数,S为两极板间面积,D为两极板间距离。对于一个料仓,安装一个测量系统,形成一个同轴电容器。仓内存在一个电容 C= ε 0╳S╳H0/D+ε╳S╳ (H-H ),其中ε 为两极间空气的介电常数, ε0=1.0006,近似=1;ε为两电极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两极板间等效面积,D 为两极板间距离,Ho为空气段探头长度,H为探头长度。对于一个固定的料仓来说,物料的ε是固定的,S、D也是固定的,所以,推导上式可知,测量电容与物料的高度成正比。图2是测量原理框图。 利用检测桥路上的可调电容可以平衡掉初始电容,包括安装电容和线缆电容等,只剩下探头物料电容,该电容信号放大后,输出一个与料位成正比的信号。这种电容式原理存在一个严重弱点:即物位升高淹没探头后又落下去时,探头可能会留有附着物即挂料。这会导致被测电容加大,如果是导电液体情况会更严重,产生很大的误差。另一个缺点是探头到电路单元之间的连接电缆,在这相当于一个较大的电容,而且随温度变化。这个变化的电缆电容与物位电容叠加在一起会引起很大的误差,尤其在物料介电常数较低的场合,信号较小,这些误差将是很严重的。而射频导纳技术就能克服上述缺点。 2、点位射频导纳原理 点位射频导纳技术与电容几乎的重要区别是采用了三端技术,如图3。在电路单元测量信号上引出一根线,经同相放大器放大,其输出与同轴电缆屏蔽层相连,然后又连到滩头的屏蔽层相连(Cote-shield元件)。该放大器是一个同相放大器,其增益为“1”,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等电位、同相位、同频率但互相隔离。地线是电缆中另一条独立的导线。由于同轴电缆的中心线与外层屏蔽存在上述关系,所以二者之间没有电位差,也就没有电流流过,即没有电流从中心线漏出来,相当于二者之间没有电容或电容等于零。因此电缆的温度效应,安装电容等也就不会产生影响。对于探头上的挂料问题采用一种新的探头结构,五层同心结构:最里层是中心测杆,中间是Cote-shield屏蔽层,最外面是接地的安装螺纹,用绝缘层将其分别给起来。图4给出了探头上挂料的等效电路。与同轴电缆的情况时一样的,中心测杆与屏蔽层之间没有电势差,即使传感元件上挂料阻抗很小,也不会有电流流过,电子仪器测量的仅仅是从探头中心到主要是到对面罐壁(地)的电流,因为Cote-shield元件能阻碍电流沿探头向上流向容器壁,因而对地电流只有经探头末端通过被测物料到对面容器壁。即 U A =U B I AB =(U A -U B )/R=0由于屏蔽层与容器壁之间存在电势差,两者之间虽有电流通 过,但该电流不被测量,不影响测量结果。这样就将测量段保护起来,中心测杆与地之间形成被测电流。 3、连续射频导纳原理

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

物联网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

概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编辑本段] 一、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及其定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由该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

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编辑本段] 二、物联网的背景与前景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过去在中国,物联网被称之为传感网。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并已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建立了一些适用的传感网。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

各种料位计的各种原理及优缺点

一、简介 料位计,是用来测量料仓/容罐/仓储等料位的计量仪表,并将料位信号(开关量或连续量)转换为电信号(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传送到PLC/DCS上,辅助自动化系统控制卸料、加料或停止进料,保持料仓内料位高度。 料位计又称为料位仪表,料位传感器,料位仪,料位变送器、物位计、物位仪表等。 料位计可测量各种状态的物料,如液态、浆液状、灰状、粉状、颗粒状、块状等的物料料位,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料位计的分类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工厂的实践经验中,料位计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有如下种类, 1)根据被测对象分为: 液位计(测量液体) 界面仪(测量液液、固液分界面) 物位计(测量固体物料) 2)根据测量目的分为: 开关量测量(即高低料位报警) 连续量测量(实时料位监测) 3)根据测量方式及原理分为: 接触式:阻旋式、音叉式、电容式、重锤式、射频导纳式、导波雷达式

非接触式:电磁式、超声波式(三维成像)、雷达式、核子式、中子式、射线式、称重式、无源核子、辐射式、激光式 二、各种料位计的各种原理及优缺点 1、阻旋式料位开关 测量原理:高料位时,通过电机驱动传动杆末端的桨叶旋转,当物料覆盖并阻止桨叶旋转时,输出触点(干接点)报警信号,同时切断电机电源;低料位时,桨叶由被覆盖状态到释放,弹簧将电机拉回工作位置,输出相反的触点(干接点)报警信号。 适用工况:适用于各种固体物料测量;温度<=800℃,压力<=10bar,拽引力<=2.8t,灵敏度达20g/l,可要求FDA食品级认证,EHEDG卫生级认证,ATEX、FM/CSA、IEC-Ex、GOST粉尘及气体防爆认证;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习题与答案(2014-6-4)

第1章物联网的概论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手机钱包的概念是由(B)提出来的。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2.第三次信息革命在(D)年。 A、1999 B、2000 C、2004 D、2010 3.(D)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A、微软 B、IBM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4.(d)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D A、2000 B、2008 C、2009 D、2010 5.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B A、互联网 B、物联网 C、智慧地球 D、感知中国 6.智慧地球是(D)提出来的。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 7.第一次信息革命在(A)年。 A、1980 B、1985 C、1988 D、1990 8.2009年中国RFID市场的规模,将达到(A)。 A、50亿 B、40亿 C、30亿 D、20亿 9.2005年到2010年,中国RFD市场规模的负荷平均增长率,高达(B)。A、80% B、85.40% C、90% D、92% 10.第二次信息革命在(C)年。 A、1990 B、1993 C、1995 D、1996 11.IDC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台的(A),连接到全球的公共网络。 A、M2M设备 B、阅读器 C、天线 D、加速器 12.物联网的发展分(B)。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六个阶段 13.物联网在中国发展将经历(A)。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六个阶段 14.中国在(A)集成的专利上没有主导权。 A、RFID B、阅读器 C、天线 D、加速器 15.2009年10月()提出了“智慧地球”。A A、IBM B、微软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 二、判断题(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1. 物联网包括物与物互联,也包括人和人的互联。(√) 2. 物联网的出现,为我们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百科名片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定义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历史溯源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不过,当时不叫“物联网”而叫传感网罢了。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发优势和重大影响力。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8月24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台湾公开演讲中,也提到了物联网这个概念。 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工业运行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物联网是个新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概念。他说,总的来说,“物联网”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故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均是智慧地球的有机构成部分。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这个概念,在中国早在1999年就提出来了。当时叫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定义 “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 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 物联网的概念与其说是一个外来概念,不如说它已经是一个“中国制造”的概念,他的覆盖范围与时俱进,已经超越了1999年Ashton教授和2005年ITU报告所指的范围,物联网已被贴上“中国式”标签。 “中国式”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无处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设备(Dev ices)和设施(Facilities),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

讲述物位测量仪表的种类及其原理与特点

讲述物位测量仪表的种类及其原理与特点 本文由https://www.doczj.com/doc/0a9225868.html,提供 物位测量仪表是测量液态和粉粒状材料的液面和装载高度的工业自动化仪表。测量块状、颗粒状和粉料等固体物料堆积高度,或表面位置的仪表称为料位计;测量罐、塔和槽等容器内液体高度,或液面位置的仪表称为液位计,又称液面计;测量容器中两种互不溶解液体或固体与液体相界面位置的仪表称为相界面计。 物位测量仪表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直读式液位计、差压式物位仪表、浮力式液位计、电容式物位仪表、声波式物位仪表和核辐射物位仪表。此外,还有电触点式、翻板式和机械叶轮探测式等物位测量仪表。 直读式液位计是将指示液位用的玻璃管或特制的玻璃板接于被测容器,根据连通管原理,从玻璃管或玻璃板上的刻度读出液位的高度。直读式液位计结构简单、直观,但只能就地读数,不能远传。 差压式物位仪表是假定物料的重度为恒定值,容器中液体或固体物料堆积的高度与它在某测试点所产生的压力成正比,因而可用测压的方法来测量物位。测量压力可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和压力变送器等。 浮力式液位计是根据液位变化时,漂浮在液体表面的浮子随之同步移动的原理工作的。这一移动距离通过机构传出或变成气信号或电信号,即可测出液位;也可将浮筒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并使之不能自由漂浮,则其所受的浮力将随液位或相界面位置而变化,测出此浮力变化即可测出液位。将浮筒所受浮力变化,经联杆和扭管传到变送器霍耳元件,并变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那么经过仪表就可显示或调节相界面。 电容式物位仪表的工作原理是把物位的变化,变换成相应电容量的变化,测量此电容量的变化从而得到物位变化的。电容式物位仪表用于测量导电、非导电液体或固体物料的液位、料位或相界面位置,可供连续测量和定点监控之用。 声波式物位仪表一般分为利用声波阻断原理和利用声波反射原理两类。声波阻断式物位仪表在物位升高而阻断从发射换能器到接收换能器的声束时,接受换能器接受到的声能会产生突变,并发出突变的开关信号;声波反射物位仪表是根据声波从发射换能器到液面或料面,再从这一表面反射回到接收换能器的时间间隔,来测出物位的。 核辐射液位计是通过放射源发出射线,穿过被测物料后由探测器接收。当物位改变时,由于被测物料的吸收剂量改变,而使探测器接受到的辐射强度改变,再转换为电信号的变化,经放大后送给显示仪表连续显示物位。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

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物联网-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物联网-发展 (第二届国际epc与物联网高层论坛)

物联网主要技术

Saas M2m 传感网络,指的是将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因而又叫“物联网”。比如,我们现在必须通过看、尝、摸、闻,才能形成关于某种食物的综合判断。但如果把这几种感知信息上传至网上,那么即使身在远方,也能随时了解到这种食物的色香味,这就是传感网技术的魅力。 项目的主要技术涉及物联网系统平台架构技术、中间件技术两个部分。在此 基础上,可以通过集成不同的物联网识别设备、物联网传感设备、网关设备,可 以快速开发并部署面向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的各种应用系统。其中,物联网系统 平台技术采用TOA(面向物联网的架构,Things Oriented Architecture)技术, 并基于中间件TOC(面向物联网的通信,Things Oriented Communication)技 术,为快速部署面向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提供通用的集成应用技 术平台。 通过GPRS 无线通讯反馈给上位 监控主机,根据得到的电能量数据运用计算分析软件对某个电能量采集点进行实 时在线计算处理,并将计算结果发布在WEB 上面 IT、通信、基础平台、传感等领域的众多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

就目前而言,在物联网产业直接涉及的射频卡、射频卡读写器、软件、网络 传输、信息存储等行业,相关企业都大有机会。同时物联网产业在应用领域市场 更为广阔,尤其是在交通、平安城市、电力能源、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环境监 测、商品零售和物流、工业控制、金融和保险等行业更是潜力惊人 物联网是指把物品通过条码标签、射频识别(RFID)装置、传感器、数据 传输网络等信息感知、监测、传输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网络生态体系, 能够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智能”整合,它被认为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 的“第三次IT浪潮”。物联网产业具有核心技术强、产业链条长、带动系数大、综 合效益好等特点,有望成为下一个突破万亿规模的新兴产业。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的Sarma、Brock、Siu创造性地提出将信息互联网络技术与RFID技术有机地结合,即利用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EPC ,Electronic Product Code)作为物品标识,利用RFID 实现自动化的“物品”与Internet的联接,无需借助特定系统,即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对任何物品的识别与管理。 1999年,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吉列和宝洁等组织和企业共同出资,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立Auto-ID Center,在随后的几年中,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士、中国、韩国等国的6所着名大学相继加入Auto-ID Center,对“物联网”相关研究实行分工合作,开展系统化研究,提出最初物联网系统构架: 射频标签

常见几种液位计工作原理

常见几种液位计工作原理 关键字:液位计 一、磁翻板液位计 主要原理 磁翻板液位计也称为磁翻柱液位计,结构主要基于浮力和磁力原理设计生产的带有磁体的浮子(简称磁性浮子)被测介质中的位置受浮力作用影响。液位的变化导致磁性浮子位置的变化、磁性浮子和磁翻柱(也成为磁翻板)静磁力耦合作用导致磁翻柱翻转一定角度(磁翻柱外表涂敷不同的颜色)进而反映容器内液位的情况。 配合传感器(磁簧开关)和精密电子元器件等构成的电子模块和变送器模块,可以变送输出电阻值信号、电流值(420mA 信号、开关信号以及其他电学信号。从而实现现场观测和远程控制的完美结合。 适用范围及特点 磁翻板液位计采用优质磁体和进口电子元件,使产品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便于装置维护等优点。 磁翻板液位计输出信号多样,实现远距离的液位指示、检测、控制和记录。 磁翻板液位计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中的液位丈量与控制。可以广泛运用于石油加工、食品加工、化工、水处理、制药、电力、造纸、冶金、船舶和锅炉等领域中的液位测量、控制与监测。

二、磁浮球液位计(液位开关) 主要原理 磁浮球液位计(液位开关)结构主要基于浮力和静磁场原理设计生产的带有磁体的浮球(简称浮球)被测介质中的位置受浮力作用影响:液位的变化导致磁性浮子位置的变化。浮球中的磁体和传感器(磁簧开关)作用,使串联入电路的元件(如定值电阻)数量发生变化,进而使仪表电路系统的电学量发生改变。也就是使磁性浮子位置的变化引起电学量的变化。通过检测电学量的变化来反映容器内液位的情况。 该液位计可以直接输出电阻值信号,也可以配合使用变送模块,输出电流值(420mA 信号;同时配合其他转换器,输出电压信号或者开关信号(也可以依照客户需求转换器由公司配送)从而实现电学信号的远程传输、分析与控制。 适用范围及特点 本产品采用优质磁体和进口电子元件,使产品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便于装置维护等优点。 本产品几乎可以适用与各种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中的液位丈量与控制,可以广泛运用于石油加工、食品加工、化工、水处理、制药、电力、造纸、冶金、船舶和锅炉等领域中的液位测量、控制与监测。

物联网原理及应用 课程设计讲解

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考试(考查)答题纸 1、说明什么是物联网? 答: 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2、试说明一维条码与二维条码的主要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一维条码:一维条码只是在一个方向(水平方向)表达信息,而在垂直方向则不表达任何信息,其要求一定的高度通常是为了便于阅读器的扫描。一维条码的应用可以提高信息录入的速度,减少差错率,只可表示英文、数字、简单符号等字符;贮存信息量小,主要依靠计算机中的关联数据库;;损污后可读性差。一维码一般用于物品的标识。 二维条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都存储信息,称为二维条码(2-dimensional barcode),1.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2.编码范围广:该条码可以把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可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用条码表示出来;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可表示图像数据。3.容错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这使得二维条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损毁面积达50%仍可恢复信息。4.译码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条码译码错误率百万分之二要低得多,误码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伪性好。6.成本低,易制作,持久耐用。7.条码符号形状、尺寸大小比例可变。8.二维条码可以使用激光或CCD 阅读器识读。9.可影印及传真。二维码一般用于物品的信息描述,并可运用加密算法使其具有防伪的作用。一维码的印刷成本低,二维码的一般属连续印刷,印刷成本稍高; 一维码识读器价位低,而二维码的识读器价格较高。 3、说明一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结构组成? 答: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sensor)、汇聚节点(sink node)和管理节点。 大量传感器节点随机部署在监测区域(sensor field)内部或附近,能够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网络。传感器节点监测的数据沿着其他传感器节点逐跳地进行传输,在传输过程中监测数据可能被多个节点处理,经过多跳后路由到汇聚节点,最后通过互联网或卫星到达管理节点。用户通过管理节点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如下四个基本单元:传感单元(由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功能模块组成)、处理单元(由嵌入式系统构成,包括CPU、存储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通信单元(由无线通信模块组成)、以及电源部分。此外,可以选择的其它功能单元包括:定位系统、运动系统以及发电装置等。 4、什么是云计算?说明云计算的特点? 答: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继续教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试题与答案

网上最全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试答案,亲测轻松过80分。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A.IBM B.NEC C.NASA D.EDTD 2.日本在(C )年提出了U-JAPAN 战略。 A.2002 B.2003 C.2004 D.2005 3.韩国在(C )年提出了U-KOREA 战略。 A.2004 B.2005 C.2006 D.2007 4. 2009 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B )。 A.20% B.25% C.28% D.30% 5.2009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的发展战略。 A.智慧中国 B.和谐社会 C.感动中国 D.感知中国 6.《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 )年。 A.2008 B.2009 C.2010 D.2011 7.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B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A.二B.三C.四 D.五 8.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 )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A.电子信息B.生物转基因C.空间技术 D.超级浮点计算 9.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也称(D )。 A.计算时代 B.信息时代 C.互联时代 D.物连时代

10.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环节。A.标识B.感知C.处理D.信息传送 11.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A.射频识别B.传感器 C.智能芯片 D.无线传输网络 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A.射频识别B.智能芯片C.软件服务D.物联网 13.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C )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A.金融危机蔓延B.其他领域发展乏力 C.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 14.条形码诞生于20 世纪(B )年代。A.10B.20C.30D.40 15.条形码只能够适用于(A)领域。A.流通B.透明跟踪C.性能描述D.智能选择 16. (B )将取代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手段。A.智能条码B.电子标签C.RFID D.智能标签 17.在射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C )完成的。 A.YALE B.HARVARD C.MIT https://www.doczj.com/doc/0a9225868.html,BRIDGE 18.1995 年,(D )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A.沃伦.巴菲特B.乔布斯C.保罗.艾伦D.比尔.盖茨 19.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的著作是(A )。A.《未来之路》B.《信息高速公路》C.《扁平世界》D.《天生偏执狂》 20.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英文简称是(A )。A.EAN B.EIN C.IEN D.IEA 21. (A ),IBM 提出“智慧地球”概念。A.2008.11 B.2008.12 C.2009.11 D.2009.12

雷达物位计的原理及应用

雷达物位计的原理及应用 一、概述 料位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料位测量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工况和介质可以使用不同测量原理的料位计,吹气法、静压式、浮球式、重锤式、超声波等几种常用的料位测量仪表,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雷达料位计运用先进的雷达测量技术,以其优良的性能,尤其是在槽罐中有搅拌、温度高、蒸汽大、介质腐蚀性强、易结疤等恶劣的测量条件下,显示出其卓越的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原理及技术性能 雷达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电磁波,雷达料位计利用了电磁波的特殊性能来进行料位检测。电磁波的物理特性与可见光相似,传播速度相当于光速。其频率为300MHz-3000GHz。电磁波可以穿透空间蒸汽、粉尘等干扰源,遇到障碍物易于被反射,被测介质导电性越好或介电常数越大,回波信号的反射效果越好。 雷达波的频率越高,发射角越小,单位面积上能量(磁通量或场强)越大,波的衰减越小,雷达料位计的测量效果越好。 1.雷达料位计的基本原理 雷达式料位计组成:它主要由发射和接收装置、信号处理器、天线、操作面板、显示、故障报警等几部分组成。 发射-反射-接收是雷达式料位计工作的基本原理。雷达传感器的天线以波束的形式发射最小5.8GHz的雷达信号。反射回来的信号仍由天线接收,雷达脉冲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运行时间与传感器到介质表面的距离以及物位成比例。 即:h= H–vt/2 式中 h为料位;H为槽高; v为雷达波速度;t为雷达波发射到接收的间隔时间; 2.雷达料位计测量料位的先进技术: (1)回波处理新技术的应用 从雷达料位计的测量原理可以知道,雷达料位计是通过处理雷达波从探头发射到介质表面然后返回到探头的时间来测量料位的,在反射信号中混合有许多干扰信号,所以,对真实回波的处理和对各种虚假回波的识别技术就成为雷达料位计能够准确测量的关键因素。 (2)测量数据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