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十二章 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饭疏食饮水()(2)曲肱而枕之()(3)博学而笃志()(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B.选文第一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答案:

11(4分)(1)饭疏食饮水(吃)(2)曲肱而枕之(胳膊)

(3)博学而笃志(坚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

12(2分)。

时光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3( D )(3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 点 一、原文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第二章 1、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第三章 1、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第四章 1、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第五章 1、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第六章 1、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第七章 1、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详解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详解 12.《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 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 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 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 ǐng)传(chuán)不习乎 逾(yú)矩(jǔ)罔(w?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 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 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愉快朋: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 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 养的人 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 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 君子吗?” 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省;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 第三章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课文 论语十二章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白话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练习:《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 ..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 ...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饮水.()()() 19.曲肱而 ...枕之()() 20.不义 ..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而近思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 ..为师矣(古义:;今义:)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精品文档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 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 1. 学而时习之(..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2.有朋自远方来()..18.饭疏食饮水()()())() 3.人不知而不愠(......19. 曲肱而枕之()())4.不亦君子乎(.....20.不义而富且贵()))(日三省5.吾吾身(.....21.于我如浮云()6.与朋友交而不)乎(信..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7.不习乎(...23.择其善者而从之())8.三十而立(...24子在川上曰()9.四十不惑)(...25.逝者如斯夫()()))(逾矩10.不(....26.不舍昼夜()))(知新故11.温而(....27.三军可夺帅也())(12.学而不思则罔...28.匹夫不可夺志也()殆13.思而不学则()...29.博学而笃志()可以为14.师矣)((())....30.切问而近思()()堪人不其忧()15......)()好者知16.之不如之者(...四、通假字同 1.不亦说乎,意思是 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2.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今义:古义:(时,之时习1.学而今义:;古义:习,。)..古义:(日,省吾身日三吾2. 古义:三,。;今义:今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论语》 一、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____篇,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名___,字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6、《<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8、《<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9、《<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 10、《<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12、《<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7、“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 三、字词句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习] [朋] [知] [愠()] [君子]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 [日] [三省()] [为()] [谋] [忠] [交] [信] [传]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2016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就是得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得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得、、,思想得创始人。相传她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 ..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 ..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 ..乎( ) 5、吾日三省 ...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 11、温故.而知新 ..(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 ...师矣( )( )( ) 15、人不堪.其忧(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8、饭疏食 ...饮水.( )( )( ) 19、曲肱而 ...枕之( )( ) 20、不义 ..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 ..曰(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 ..可夺帅也( )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30、切问 ..而近思 ..( )(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同,意思就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就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

七年级上册语文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2020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 ..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 ..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 ...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 ...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 ...饮水.()()() 19.曲肱而 ...枕之()() 2020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 ..而从之() 24子在川上 ..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 ..可夺帅也() 28.匹夫 ..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 ..而近思 ..()()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 ..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 ..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 ..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e o r o 2017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并称“五经”。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 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四十不惑()不逾矩()()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为师矣()()()人不堪其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饭疏食饮水()择其善者而从之().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可以为师矣()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3.知:人不知而不愠() 可以为师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八、写出本课五个以上的成语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答案 【篇一:《论语十二章》练习答案】 class=txt>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 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 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 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 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 罔().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 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 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

最新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为人谋而不忠乎()()()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传不习乎()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0、三十而立() 11、四十而不惑() 12、五十而知天命() 13、六十而耳顺() 14、不逾矩()() 15、温故而知新()() 16、学而不思则罔() 17、思而不学则殆() 18、贤哉() 19、一箪食() 20、人不堪其忧() 21、回也不改其乐()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饭疏食饮水()() 25、曲肱而枕之() 26不义富且贵()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8、择其善者而从之()()() 29、子在川上曰() 30、逝者如斯夫()() 31、不舍昼夜() 32、三军可夺帅也()() 33、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博学而笃志()() 35、切问而近思()() 36、仁在其中() 三、原文填空: 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七年级语文上册 论语十二章 教案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请诊断 1.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悦.乎(yuè) 传.不习乎 (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 3.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注释译文赏析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作者 《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注释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

《论语十则》检测题 Name:______ Score: ______ Class: ______ 1.填空:(19分) 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⑵“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 “五经”指、、、、。 ⑶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不愠.()三省.()罔.()殆.() 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诲女知之乎

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⑷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 ⑹)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 )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6分)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

《论语》 一、文学常识 1、《论语》: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共 ____篇,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四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名___,字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性默写 1、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2、《<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5、《<论语>十则》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6、《<论语>十则》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7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连。” 8、《<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9、《<论语>十则》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 10、《<论语>十则》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 11、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12、《<论语>十则》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 13.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4、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 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7、“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 三、字词句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习] [朋] [知] [愠()] [君子]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 [日] [三省()] [为()] [谋] [忠] [交] [信] [传]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 [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①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②也。” [诲()] [是]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 [齐]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 并称“四书”。 2.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时 期人,春秋末期 的、、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不惑() 不逾矩()()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 1.不亦说 乎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习,古义:;今义:)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 义:。三,古义:,今义:) 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 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论语》介绍:《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并称“四书五经”。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学习了,然后时常复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本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3.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本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本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本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本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七上语文第12课. 《论语》十二章.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学请诊断 1.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亦悦.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 3.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副其实;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 “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山东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

10《论语》十二章(1—3章)(公开课) 广州市第二十一中学语文科吴子文 【教学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4.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