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

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

如何倾听内心的声音

作者:寒江雪

每天都有许多朋友问我怎么不更新文章了。
感谢大家的关心。我过得很好。好到人都懒惰了。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在受些苦头的时候整个人看起来更精神一些。真是受苦受难的命!

这些天我想了很多,关于人的命运,关于性格。
越发思想,越发不知从何说起。
这里面的道理微之又微、妙之又妙,难以表达,难以理解。

就从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说起吧。
最近几天微信朋友圈都在转发一篇文章,标题大概叫《做你所爱还是爱你所做?》
其观点是,建议别人按照兴趣择业是一个糟糕的建议,大部分人的爱好无法赚钱。成功人士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达到成功的,即使他不爱自己的工作。
文章的论点我很认同。

我住在深圳的梧桐山。
这里有许多小众的商铺,茶馆、咖啡厅、饭馆、书吧、陶瓷、服装、玉石、油画、书法……这些店铺看起来都很有情调,表现出主人的品味,但这些另类的店铺都不赚钱。
这些小店铺的老板大多是出于兴趣经营这样一个小店。
但在较低的层面上,兴趣和商业是冲突的,赚钱不好玩,好玩不赚钱。

我自己创业几年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一规律。

但是——

切换到反面的观点,就是乔布斯反复强调的,也是小雪反复强调的——
追随内心的声音。
Follow your heart!

这是很让人困惑的建议。
昨天我一个徒弟还这样反驳我,说他喜欢的事情不赚钱,他喜欢打游戏。

简单来说,内心的声音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病人,第二种是得道的人。
什么是病人?
世界上的人,大部分是病人。
病人的特征是,持续地爱好会伤害自己的事情。佛家把这种伤害自己的爱好叫做“习气”。

何为习气?
你喜欢什么?你讨厌什么?
你喜欢吃什么?你讨厌吃什么?
你喜欢做什么事?你讨厌做什么事?
你喜欢看什么书?你讨厌看什么书?
你喜欢玩什么?你讨厌玩什么?
你喜欢什么人?你讨厌什么人?

这些你喜欢和讨厌的人、事和东西,都是你的习气。
佛家叫“贪”、“瞋”。

有人说我没什么喜欢的,也没什么讨厌的。
哈哈,恭喜你,你这种叫“痴”。

这三样合起来就叫“贪瞋痴”。

拿我自己来说吧。
我喜欢的,
吃的方面,喜欢吃鱼,喜欢吃羊肉,喜欢吃鸭脖子;讨厌吃菠菜根(容易带沙粒),讨厌吃田螺(容易带沙粒),讨厌吃榴莲,讨厌吃甜食。
看书方面,小时候喜欢看武侠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哲学书,现在喜欢看道德经佛经。
看电影,喜欢看科幻片,不喜欢剧情片。
玩的方面,喜欢玩电脑,不喜欢体育运动

,不爱看球赛。
对于人,喜欢瘦且干练的男人,像福尔摩斯,对于女人,喜欢小萝莉和妖魔系,不喜欢大美女和熟女。

这些都是我的习气。

习气是怎样伤害一个人的?
就说我饮食上的偏好吧。
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小时候常便秘,皮肤粗糙长雀斑。还爱吃咸菜,豆腐乳、榨菜、酸辣萝卜干,造成结果也是长青春痘。
我哥哥的饮食偏好跟我相反。我哥哥不吃肥肉,肥肉都给我吃了。我哥哥还爱吃水果,家里的水果都给他吃了。所以我哥哥皮肤又白又细,跟我完全不同。
我爱吃肉,还造成高血压高血脂。
当然,这都是我以前的生活习气,现在已经很不同。

再说生活习惯上的偏好。
喜欢睡觉,喜欢懒惰,不爱做家务。喜欢看书,看小说,喜欢玩电脑,玩游戏机。不喜欢体育活动,不喜欢足球。
这些习惯造成我身上的诸多毛病,如近视眼、痔疮、腰椎间盘突出,还有肥胖,小肚子。
这些习性现在也改变许多。

人的习气是很顽固的。
大部分人会沿着自己的习气越走越深,不断升级。这个过程很像吸毒,不断积累不断深化不断极端。
大家在身边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大家把这些习气叫做一个人的“兴趣爱好”。
像我从小邻居家一个小伙伴,他只爱打架,不爱看书。所以只读到高中,没考上大学。现在做城管,可以有很多机会打架。
我有个徒弟叫莎士比亚,他很胖,常常叫嚷着要减肥。有一天他告诉我,他的人生理想是做美食节目的主持人,可以吃遍天下美食。一个立志要吃遍天下美食的人,他能瘦得下来吗?
我认识的一个女生就相反,她很瘦,就想长肉,胸大一点。但出去吃火锅,她只爱吃淮山、荸荠这些。羊肉她嫌骚、大肉她嫌肥。这样吃法,她能长肉才怪。

以前热衷泡妞的时候,我和达达讨论美女的需求是什么。
达达说,美女的需求是变更美,她们买衣服、化妆品和整容。
他说的没错,我在整容医院门口看到最多的美女,在我看来她们已经够美了,但她们还觉得自己不够美,还要去整容整得更美。

人的习气就是这样不断自我强化的。
有钱人还要赚更多钱,爱看书的人还要看更多书,爱运动的人所有时间都花到户外,爱漂亮的女人所有时间都花在打扮上,一个吃货,已经吃得那么肥了,还在琢磨着哪个地方有好吃的东西。
身体对各种东西的消化都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就会伤害你的身体。就算是喝水,喝太多了也会水中毒而死。

所以,你看看身边的人,抽烟的得了肺炎,喝酒的得了肝病,吃肉的得了心脏病,吃素的营养不良,玩游戏的得了颈椎病,爱打架的蹲了监狱,贪钱财的

丢了性命,爱美色的撸管撸得走路打晃。

这就是习气带来的对身体的伤害。对身体的伤害只是表面的,更根本的是,对生命的伤害。他们的生命因为过甚的习气偏好变得黑暗、萎缩、发霉、溃烂、无力、脆弱、空洞、乏味、焦虑、死亡。

这些人就是我说的“病人”。
当你告诉这些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听从内心的声音,他们就以为是要继续做自己“爱好”的事,当然是继续伤害自己的身体,伤害自己的生命。

习气不是内心的声音。
那什么是内心的声音?

内心的声音是你的身体需要的,你的生命需要的。

如果你很渴,你的身体会需要水。
如果你已经不渴,你的大脑依然在告诉你去喝水,你的脑袋出问题了,这是习气。

如果你很饿,你的身体会需要吃饭。
如果你已经不饿,你的大脑依然在告诉你去吃饭,你的脑袋出问题了,这是习气。

习气是欲望,习气是大脑发出的声音。
许多人脑袋太纷乱了,太嘈杂了,习惯于听从欲望的声音,没有办法静下心听到心底的声音。

心底的声音,就是王阳明说的“良知”。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这种智慧,生命都有这种智慧,这种智慧,王阳明叫做“良知”。
表现在道德,就是良心;表现在艺术,就是灵感;表现在思维,就是理智;表现在情绪,就是慈悲。

《阿含经》说:“一切行止息。”
“行”就是“心行”,心行就是情绪冲动。让一切情绪冲动停止。
情绪冲动停止,思维就停止,语言就停止,行为就停止。这就是“身口意”的净化。

情绪冲动停止、欲望停止、思维停止、语言停止、行为停止,这就是老子说的“无为”。
守静笃。静为噪君。大言希声。事无事,为无为。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乃至无为。

修行就是去掉冲动,去掉欲望,去掉既有,去掉定式,去掉自我。

在冲动去掉以后,在心静了以后,再动,再随机而动。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让浮躁的心情沉静下来,让纷乱的思绪停止下来。就像一杯浑水,静静地放着,不要动它,让它沉淀,尘土都沉在下面,水清澈了。
等到人安静了,冷静了,看问题看清楚了,看透彻了。自然知道什么是该做的。这时候再去行动。
让浑浊沉淀到清澈,看清真相;让心安静下来,让身体安静下来,安静下来之后再随着客观条件去行动。
从冲动到安静,从安静到行动。

冲动不是内心的声音,冲动是杂音。
安静以后的行动才是理智的,才是世界需要的,才是你自己需要的。才是内心的声音。

大部分人都是病人,都在跟着欲望盲目行动,盲目冲动。
这些行动自然不能带来好的结

果,只会带来对自己的伤害。

请大家看到我“欲望”这个字眼不要误解,这里说的欲望,指的是一切情绪冲动。它不含任何褒义或贬义,也没有坏的欲望和好的欲望的区分。
想赚更多钱是一种欲望,想到教堂忏悔也是一种欲望;喜欢吃辣椒是一种欲望,爱旅游也是一种欲望。

说了这么多,倾听内心声音的关键在于“心的安静”。
当心安静,就能听到内心的声音,就能做出符合环境需要、符合自己需要的决定。

在心不安静时,所有的“想要”和“喜欢”都是冲动,都是欲望,都是伤害自己。
我喜欢抽烟,是因为心中烦躁。我喜欢喝酒,是因为心中苦闷。我喜欢玩游戏,是因为心中空虚。我喜欢赌博,是因为心中自卑。我喜欢嫖娼,是因为心中孤独。我喜欢打架,是因为心中混乱。我喜欢旅游,是因为心中害怕。我喜欢跳舞,是因为心中空洞。我喜欢说话,是因为心中空虚。

当心中安静的时候,抽烟、喝酒、玩游戏、赌博、嫖娼、打架、旅游、跳舞、说话,全都是极好的活动,都是有益身心的。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活动是对的或错的,好的或坏的。只有你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去做的。
看不到自己动机的人,始终处于盲目的冲动中,始终在伤害自己。
能看到自己动机的人,不会被冲动驱使去做傻事,就会选择做有益于自己的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