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阳城市智能交通优化方案研究

贵阳城市智能交通优化方案研究

贵阳城市智能交通优化方案研究
贵阳城市智能交通优化方案研究

(贵阳)城市智能交通优化方案研究

前言

随着贵阳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汽车数量日益增多,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人们的出行效率降低,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贵阳市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贵阳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交通信息服务的到了一定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信息发布手段不统一,人们无法获取实时的交通信息等问题,导致人们出行存在盲目性,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成本。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出行的方式、出行时间、诱导人们选择最佳交通路线,从而使出行者避免交通拥堵,减少出行时间。贵阳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发布平台推送给相关信息传播媒介,出行者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交通实时信息,合理安排出行,最终达到避免交通拥堵的目的。

本文首先论述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相关理论,介绍了贵阳市交通现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指出贵阳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第二,介绍国内外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历程,贵阳市建立该平台可借鉴的经验。通过采用资料搜集的方法并结合贵阳市的特点进行需求分析,并研究信息的采集方式与发布手段。第三,设计贵阳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框架体系,并建立相应模块的功能,设计贵阳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web界面的效果图。最后通过借鉴的数学模型计算贵阳市道路的交通拥堵指数。

引言

近年来,随着贵阳市经济实力和城市魅力的提升,周边城市的人们不断涌向贵阳,省会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贵阳市居民每日出行次数变多。贵阳市机动车保有量从2014年的96增加至2018年的146万,导致贵阳市道路运输的压力增大,道路运力不足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为了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贵阳市政府部门积极建设城市道路,开展了扩建道路、修建环线和跨区域道路等重大惠民工程,但是,贵阳老城区早期路网规划不合理,建筑群与城区道路紧密连接,扩建道路的工程在该区域难以实施。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措施的确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并且道路的建设周期往往很长,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

过去贵阳市居民的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底,驾驶人往往凭借经验来选择出行线路,通过广播来获取实时路况。而公交出行者只要求知道站点信息和路线信息即可。随着贵阳市城区范围不断扩展,城市路网的复杂度增加,人们跨区域出行频繁,可能会对其他区域的道路、公交信息不熟悉,导致居民出行效率降低。驾驶员对路况信息的需求更多,如交通拥堵信息、交通事件信息、停车信息等。贵阳地铁开通以后,单一交通工具相关信息已经无发满足出行者的需求,有的公交出行者还希望获得多种交通工具的换乘信息,到站信息等,方便居民合理安排出行方式、出行时间。

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是指将计算机、通信、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等先进的技术相结合,从而能够有效、及时、准确的将道路况运行信

息传递给出行者[1]。安装在城市路网上的信息采集设备和其它智能交通子系统获取的信息传输至平台,平台经过处理以后通过发布平台传输给转播媒介,最终传递给出行者。出行者通过获得交通信息,进而合理地安排出行。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贵阳市完成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建设,但在信息服务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出行者获取交通信息的方式较多,但是信息内容往往针对单一的信息,信息缺乏多样性。因此,本文提出建立贵阳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的方案,通过搭该平台使城市居民获得出行所需要的交通信息,及时将贵阳市的路况信息分享给出行者,让出行者获取交通信息更加便利,诱导驾驶人员避开拥堵路段。

美国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很早就开始了实时交通实时动态信息系统的研究。其信息发布系统可以通过通信网络、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向公众提供交通信息服务。2003年,佛罗里达州建立了“地面交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信息系统模型实施”的项目。该项目对现有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进行扩展和集成,通过数据共享,来实现交通安全和可靠性的提高,为公众发布实时的数据[3] 。

日本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对交通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采用多种信息服务方式为出行者提供帮助,如建设了比较完善的道路交通监控系统,其利用了可变信息板为出行者提供及时的交通诱导;另一个是车辆信息系统(VICS,Vehicl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它通过车载信息接收装置和交通信息处理中心相连接,及时准确的将交通信息收集到的实时道路交通信息及其经过分析处理

后的信息发送到车载设备,对驾驶员进行交通诱导[4]。

欧洲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交通信息化方面的研究,至今已建立起富有成效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单元无线通信系统(SOCRATS),它主要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手机、车载电话等基础设施,尽可能地地与正在行驶的车辆进行实时的双向通信[5]。欧盟还提出SAFESOPT&CVIS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通过无线方式获取实时的诸如:限速、气象预报、接近紧急车辆报警等消息[6]。

和国外相比,国内在交通信息服务领域起步较晚。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智能交通行业的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国内在交通信息共享平台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我国主要利用传感器技术和监控技术进行交通数据的采集,通过更高一层的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北京市作为ITS示范城市,其信息服务平台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北京市利用浮动车采集系统对路况动态信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路网运行信息[6]。此外,北京市还同国外在该领域技术领先的国家积极展开合作,如与欧洲合作的北京市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示范系统项目(DYNASTY Demonstrating a Platform for DYNAmic Traffic Information Service for the city of beijing )。项目旨在运用智能交通技术,融合实时交通信息采集,动态交通信息发布和车载导航系统技术,建立一个动态交通信息发布和车载导航示范平台,展示TMC应用技术,为北京智能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平台的建立,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示范。深圳市通

过建设道路监控系统和安装路网中的采集系统,对实时路况信息进行采集并传输至公众信息平台,信息平台经过数据处理后发布到门户网站、手机app和可变信息板,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

通过分析国内外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国外不断在完善由交通信息采集基础设备、信息管理、信息发布和信息接收构成的信息服务系统体系,体系功能覆盖范围广泛。国内在发展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的同时,主要对出行者提供交通信息服务。贵阳市建设信息服务平台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参照国内并结合贵阳市的实际交通发展现状、出行者信息需求,建设独具特色的贵阳市出行者信息服务平台。

1智能交通系统

1.1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rm 简称ITS),指的是在较完善的传统交通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高新技术,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运输管理系统[1]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是基于传统的交通运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优势在于结合了先进的交通智能化系统和地面交通管理系统,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通过建立完善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调度与运营的信息化,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与服务水平。以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发布为主,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方便交通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使出行者行为更加合理,诱导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从而达到缓解交通拥堵,

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智能交通系统由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ATMC)、先进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dvanced Traffic Information System ATIS)、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APTS)、先进的车辆控制系统(Public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VCS)、货运管理系统(Freight Management System FMS)、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TC)等子系统构成。

1.2 国内外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

1.2.1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从20实际60年代末开始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如今美国在电子收费、出行者需求管理系统、公路及车辆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目前美国IST主要研究汽车自动驾驶,以减少交通事故率。同时,美国致力于将大数据,车路协同环境道路感知技术应用于智能交通的建设当中,以支持实时交通信息的共享。日本ITS的研发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研究出行者路径诱导、电子收费、商务车辆管理、安全驾驶系统、公共交通方面。国外城市智能交通研究起步较早,并且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都积极参与其中,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2.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智能交通的初步探索,一开始是借鉴了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先进的控制系统理论和思想,并且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进行了运用。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在我国建立特色交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概述 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是道路交通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交通指挥人员提供道路交通的直观信息与实时交通状况,便于及时发现各种交通违章和其他可疑情况,有利于交通指挥人员迅速作出响应;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实时录像功能同时也是处理交通事故和协助社会治安整治的取证手段。可以说,视频智能分析监控对于加强安全防范和交通管理至关重要。 伴随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兴建,人、车流量都不

断增长,相应的,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也一再扩容。在监控系统越来越庞大、监控信息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单纯依赖有限的交管人力资源来实现全时、全面的监控,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本方案的提出,旨在利用当今最前沿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实现道路交通中异常行为的智能识别、提前发现和自动报警,从而减轻交管监控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监测准确度,使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需求分析 2.1 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 1)路况监视:各路口的摄像机会及时将所监控区域的实时图像传回交通指挥中心,使交通指挥人员实时掌握各路口和路段的交通状况 2)智能分析:针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路口较多,出现许多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情况下,以传统的监控模式,只凭人的肉眼和事后查,例如:路段人车流量、信号灯是否正常工 作、是否有违章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这些信息能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合适的 处理方式。看录像来做到,任务量是相当多。所以我们所说的智能监控就是通过智能 视频分析设备来代替人力完成监视和查询违章的交通事件。 3)录像: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的图像会保存到交通指挥中心的录像服务器上,作为处理交通事故、违规行为甚至是治安犯罪等各种突发情况的取证依据。 2.2 对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主要要求: (1)满足7*24 小时运行要求。系统运行必须稳定可靠,故障率低,检修方便。 (2)画面延迟小,图像清晰度高。 (3)技术领先,有一定前瞻性,满足较长期间的需求。 (4)多层级联网,并能适应灵活扩容的需要。 (5)能有效减轻交管部门工作负荷,缓解城市增长迅速与交通警力不足间的矛盾。 2.3 智能交通客户功能需求分析: 违章或故障、事故停车: 在车道上或禁止停车区域出现停车现象,不论是因车辆故障停车或违章停车,都或属于极为危险的事件,或属于易引起交通阻塞的违章行为,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而事故停车也需要管理部门及时知晓尽快处理以恢复交通,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停车行为,提醒交通管理部门及时处理。(使用弃置规则) 违章左转右转:在某些道口,是不允许进行左转或右转,否则不但容易引起交通阻塞,也容易引起交通事故导致生命财产的损失,通过视频分析技术自动检测违章左转或右转行为,可以对这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尚不宜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因此,如何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通行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道路拥堵早已是一大问题,许多城市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早晚高峰让民警在路面进行管控,随时调节信号灯这是最常见的做法。最近网上还有爆料,一些地方开始让民警红灯时拉绳管理,但这些效果可想而知,即搞疲了警察,还解决不了拥堵问题,对于强闯红灯的行人更是难以管理。所以我基于上诉问题以一问题路口为例,通过借鉴一些他人研究成果,并通过自己调查分析,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验证,探求在交通管理工作中适合大多路口的优化措施。 目前,全国各地在交叉口交通优化上存在较多的差异,总体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布局不尽合理,缺乏人文特性。地方在交通布局上由于之前没有较好的预见性,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环境,比如道路宽度、车行道宽度走向不合理,加剧了交通的拥挤,造成交通堵塞。 (2)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地区交通标志欠缺,道路没有中心线,护栏设置也不合理,给驾驶者带来许多不便,也增加了交通隐患。 (3)信号灯设置不合理,难以充分利用每一个相位,难以达到最大流量。 (4)缺乏行人诱导、保护措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行人随意穿插马路,影响交通对自身带来危险。 (5)诱导向标、标线不明确,设置不明显,或相互有冲突,有些

磨损严重易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绕信号交叉口,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下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交叉口渠化、信号灯优化、仿真分析几个方面予以介绍。 1.交叉口渠化 在进行优化过程中,根据影响交通的不同因素确定不同的优化措施。孙斌《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实践——以太原市为例》通过调整道路交叉口、路段车道宽度,将道路交叉口导向车道宽度进行压缩至,车道数量增加,能提高通行能力。从他的观点可以看到合理压缩车道宽度,能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 美国的MUTCD(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介绍了各种路口渠化措施及相应设施尺寸、颜色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日本的《平面交叉口的规范与设计》对交叉口渠化与设计做了很多论述,认为渠化是很有效的优化措施,渠化措施包括交通岛、导流设施、路障、中心圈等,交通岛可有效保护行人分割车流,导流设施可使车流明确行驶路线,路障阻隔禁止通行车辆,使交通设施为特定服务。 2.信号灯优化 王学军孙志勇商茂华《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的精细化设计》给予了一种研究思路,以交通调查为基础,确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然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解 决 方 案

一、概述 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是道路交通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交通指挥人员提供道路交通的直观信息与实时交通状况,便于及时发现各种交通违章和其他可疑情况,有利于交通指挥人员迅速作出响应;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实时录像功能同时也是处理交通事故和协助社会治安整治的取证手段。可以说,视频智能分析监控对于加强安全防范和交通管理至关重要。 伴随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兴建,人、车流量都不断增长,相应的,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也一再扩容。在监控系统越来越庞大、监控信息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单纯依赖有限的交管人力资源来实现全时、全面的监控,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本方案的提出,旨在利用当今最前沿的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对目前的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进行改造,实现道路交通中异常行为的智能识别、提前发现和自动报警,从而减轻交管监控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监测准确度,使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二、需求分析 2.1城市道路交通智能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 (1)路况监视:各路口的摄像机会及时将所监控区域的实时图像传回交通指挥中心,使交通指挥人员实时掌握各路口和路段的交通状况 (2)智能分析:针对整个监控系统的路口较多,出现许多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情况下,以传统的监控模式,只凭人的肉眼和事后查,例如:路段人车流量、 信号灯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有违章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这些信息能帮助交 通管理部门及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看录像来做到,任务量是相当多。所 以我们所说的智能监控就是通过智能视频分析设备来代替人力完成监视和 查询违章的交通事件。 (3)录像: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的图像会保存到交通指挥中心的录像服务器上,作为处理交通事故、违规行为甚至是治安犯罪等各种突发情况的取证依据。 2.2对视频智能分析监控系统的主要要求: (1)满足7*24小时运行要求。系统运行必须稳定可靠,故障率低,检修方便。 (2)画面延迟小,图像清晰度高。 (3)技术领先,有一定前瞻性,满足较长期间的需求。 (4)多层级联网,并能适应灵活扩容的需要。 (5)能有效减轻交管部门工作负荷,缓解城市增长迅速与交通警力不足间的矛盾。 2.3智能交通客户功能需求分析: 违章或故障、事故停车: 在车道上或禁止停车区域出现停车现象,不论是因车辆故障停车或违章停车,都或属于极为危险的事件,或属于易引起交通阻塞的违章行为,需要及时进行处理,而事故停车也需要管理部门及时知晓尽快处理以恢复交通,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停车行

2020年城市智能交通解决专项方案

城市智能交通处理方案 一、系统概述 SINONET ITS-CMS V城市智能交通处理方案,是基于最优异信息管理和控制技术,改变传统静态管理和单点管理,实现实时、动态联动管理新模式,以建立高效部门联动机制及方案,提升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 二、系统架构 SINONET ITS-CMS V城市智能交通处理方案以下图所表示,包含闯红灯自动统计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统计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道路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大屏显示系统和基于三维GIS技术智能交通综合管理系统V。 三、系统特点 交通系统,全方面融合 集闯红灯自动统计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统计系统、道路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等子系统为一体交通信息系统处理方案。 高效安全,体验非凡 使用全方面安全策略,安全策略包含到系统各个层面;采取安全高效数据库系统及多样数据备份策略,提供最全方面安全保障;选择高性能图像处理服务器,配合自主研发三维GIS 技术,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体验。 运筹帷幄,统一指挥 定在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统一管控平台,集成城市交通管理所需各个业务子系统,融合各子系统数据,多维度、深层次挖掘高价值信息,为交通指挥人员提供全方面决议依据。 设计优异,科学稳定 基于三维GIS技术智能交通中央管控平台,首次引入控制反转技术,即子系统使用时才加载,由关键系统统一管理,在一定时间内如再无使用便自动释放资源,保持快速、可靠、稳定性能。 创新管理机制,推进高效管理 SINONET IT1城市智能交通整体处理方案,以事件为处理为关键设计理念,帮助各个部门协调有序运行及资源共享,将由部门处理事件模式转变为由事件调度部门模式。

智能交通完整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第1章概述 1.1 方案背景 1.1.1 物联网产业分析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是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机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领域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它将大量多种类传感器组成自治的网络,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动态协同感知,它将成为继计算机及通讯网络之后推动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据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对传感器网络的行业应用市场调查,其国内行业市场在数千亿的规模,潜在市场巨大,更具有极大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并作重要指示:“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将物联网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指示,“我相信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全国各地纷纷行动都在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被认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有望踏上快车道。 1.1.2 智慧交通行业分析 一、智慧交通系统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目前,物联网民用上除RFID等少数领域,鲜有大规模成熟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运营更是行业空白。智能交通系统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本特征是技术手段落后、部署规划匮乏、商业模式缺位。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规划方案.docx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架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架构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子系统应用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高清卡口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高清电子警察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道路监控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信号灯控制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交通诱导和信息发布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智能公交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说明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焦作市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2) 1、交叉口概况 (2) 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3) 三、交通条件调查 (6) 1、平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6) 2、高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10)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5) 1、现状评价 (15) 2. 交通问题与对策 (22) 三.交叉口概略设计 (27) 1. 东、西、北进口道的拓宽 (27) 2东进口出口道的拓宽 (28) 4. 路段上的展宽和渐变段长度优化设计 (28) 5. 完善交叉口处标线 (29) 四.交叉口详细设计 (29) 1. 东、西、北进口拓宽及渐变宽段的详细设计 (29)

2. 东进口进口道拓宽的问题 (31) 3. 公交线路及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31) 4.交叉口标线的完善 (32) 五,优化方案评价 (33) 1. 现状和改善方案的效果 (33) 2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33) 六. 总结 (33)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1、交叉口概况 民主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路口,这两条道路都是焦作市的市主干道。民主路为南北走向,解放路为东西走向。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道路线宽度较窄,已经较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要求,虽然经过多次设计规划,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民主路为一块板形式,入口道两车道、出口道一条车道;解放路为三块板结构的东西走向线,入口道拓宽为三车道、出口道为双车道。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适应交通量发展要求,道路无绿化隔离带,只是设置隔离栅栏以分隔对向车辆和划分机非车道。周边分布着百货大楼、三维广场、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大的客流吸引地,河南理工大学北校区以及大量的小型商铺等的生活区,此外还有邮政、工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处于商业活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规划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他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2乘客平均换算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算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1.智能交通建设目标 交通的本质是将“人、车、路”的内部要素进行相互关联,其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内部要素之间的整合协同,还受地理环境、产业结构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外部环境的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系统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交通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基于此,智能交通的整体框架主要划分为物理感知层、软件应用平台及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的应用。其中,物理感知层主要是对交通状况和交通数据的感知采集;软件应用平台是将各感知终端的信息进行整合、转换处理,以支撑分析预警与优化管理的应用系统建设;分析预测及优化管理应用主要包括交通规划、交通监控、智能诱导、智能停车等应用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可管理空间、时间和范围,不断提升管理广度、深度和精细度,以达到以下4各目标: ?提高通行能力; ?减少交通事故; ?打击违章事件; ?出行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整体应用框架图如下图1所示: 球机 ... 高清摄像机 ... 交通信号、诱导屏

2. 智能交通组成部分 智能交通整体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息综合应用平台、信号控制、视频监控、智能卡口、电子警察、信息采集和处理、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等板块。 2.1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 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并非将各个子系统在数据和空间信息在物理上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数据层面实现真正的融合和统一,并基于这些统一的数据实现城市交通的综合管理职能,真正成为“无缝集成管理、综合信息分析”的应用平台。 通过整合集成各个子系统,集视频监控、事件检测、数据分析、诱导发布、违章记录为一体的先进交通综合控制平台。达到可视化智能管理与控制和管理决策辅助支持,实现常态下的日常综合交通管理和违章执法,以及面向事件的联动控制和应急处置具有系统监控功能、事件检测功能、交通诱导功能、电子警察功能、事故处理功能等。大幅提高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 当一个事故或报警产生上报或者发生时,由监视模块负责向管理员工作站发出警报提示,之后根据事故的级别地点等在地里信息系统上标注出相应的信息,并根据相应规则标注出有效的监控摄像机、信号机、GPS警车、卡口等电子设备为综合指挥提供支持。同时根据相应的预案提出需要通知的相关人员名单,由管理员确认后对相关人员发出通知。之后,指挥决策者可以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情况快速合理的部署解决方案。直至事件处理完成。整个操作过程都会有相应的日志记录,以便为以后更好的处理同类事件提供依据。 2.2 信号控制系统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管理系统的中枢,其管理和控制手段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或疏通的效果。虽然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有改善交通流秩序与保障安全的优点,但是若不能提供优化的控制,将会产生交通流停顿与拥堵的负面效果,会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号控制通常具有控制系统和网络发布控制指令,业务应用软件根据业务要求和规则提供现场及周边状况,与专业控制系统如“动态信号灯控制系统”联动发布控制指令,或者直接与技术信号设备如“特殊通道信号灯”联动发布控制指令。随着技术信号设备管理使用应用模型得以建议、验证和修正后,才会依据预案或是说方案,根据现场情况是说智能控制。 2.3视频监控系统 交通监控系统对摄像头实时采集交通路口信息,系统将传回的交通视频信息进行智能化提取和行为分析。根据城市监控区域的不同,根据不同的场景部署相应的采集设备。通常选择高清枪型网络摄像机对固定区域进行监视,选择高清至高云台摄像机作为至高点远距离大范围监控,或者高清高速球型网络摄像机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 摘要:城市道路交叉路口各种车辆汇集、行人密度大、路况复杂,是交通事故多发点,改善道路平面交叉。是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对平面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基本内容,解决了交通组织的安全问题,并以身边宝石花路的平面交叉口进行实例安全分析和就改建、交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方案及建议。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优化设计;交通组织;渠化;视距三角形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道路网也在不断增加。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功能是连接相交道路,使其构成道路网,使路网中的人和车实现自由转向。在平面交叉口处由于多个方向的交通流进人,交通量大、冲突点多,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也特别多。由此可见,合理进行交叉口安全设施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着重从道路本身来深人分析事故原因。 2我国道路交叉口常见问题 2.1道路交叉口本身的几何构造 由于我国城市道路网规划上的历史原因,在很多城市道路网中,特别是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区中,交叉口存在诸多弊端,如多岔交叉口、不规则交叉口、锐角交叉口、错位交叉口及T形交叉口大量存在。同时,一些新建的道路在建设时期对建成后交通量预测不充分,设计时对交叉口的几何设计考虑不甚合理,如进出口车道设置不合理、交叉口面积过大、视距不足、线形不合理以及没有预留建设用地等,使交叉口通行能力不足,造成交叉口交通拥挤和车辆运行混乱,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危险性。 2.1.1交叉口角度过小或畸形交叉口 两条道路相交时,其交角应该大于45°,过小的交角不仅在行车时容易造成对象冲突,而且司机也不容易判断被交道路的距离和交通情况。畸形多路交叉,如X型Y型往往会给交通组织带来麻烦,一般情况下采用环形交叉口来解决。但是当相交道路角度、间距、等级组合不当时也会带来很大问题,一般通过交通组织和渠化来进行改善。 2.1.2视距不良 非信号控制交叉口视距三角形内如果存在广告牌、灌木丛,或者很多中小城市一贯采用的交叉口四角黄金地段大型建筑物等障碍物,造成一定的盲区,使前进在盲区的司机没有安全感,驾驶速度过快而交叉口较小时,很容易于被交道路的车辆发生冲突。如果驾驶员遇紧急状况时来不及反应,采取应急措施不当而造成交通事故。速度过慢又会使得通行能力过低。 视距不良的改善:在不能拆迁房屋的情况下,应该在支路上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并且对交叉口附近机非分隔带的灌木进行消减。 2.1.3交叉口面积过大又缺少必要的渠化

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优化设计交通设计说明

《交通设计》课程设计 -------市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市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优化 (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3) 1、交叉口概况 (3) 2、道路几何条件调查 (3) 三、交通条件调查 (6) 1、平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6) 2、高峰机动车交通量调查 (10)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 (14) 1、现状评价 (14) 2. 交通问题与对策 (21) 三.交叉口概略设计 (25) 1. 东、西、北进口道的拓宽 (25) 2东进口出口道的拓宽 (26) 4. 路段上的展宽和渐变段长度优化设计 (26) 5. 完善交叉口处标线 (27) 四.交叉口详细设计 (27) 1. 东、西、北进口拓宽及渐变宽段的详细设计 (27)

2. 东进口进口道拓宽的问题 (29) 3. 公交线路及公交停靠站的优化 (29) 4.交叉口标线的完善 (30) 五,优化方案评价 (30) 1. 现状和改善方案的效果 (30) 2成本和效益的分析 (31) 六. 总结 (31) 一、基础资料收集与整理 1、交叉口概况 路与解放路交叉口为十字形交叉路口,这两条道路都是市的市主干道。路为南北走向,解放路为东西走向。由于道路建设年代较早,道路线宽度较窄,已经较难以适应交通量的增长要求,虽然经过多次设计规划,但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存在。路为一块板形式,入口道两车道、出口道一条车道;解放路为三块板结构的东西走向线,入口道拓宽为三车道、出口道为双车道。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适应交通量发展要求,道路无绿化隔离带,只是设置隔离栅栏以分隔对向车辆和划分机非车道。周边分布着百货大楼、三维广场、肯德基和麦当劳等等大的客流吸引地,理工大学北校区以及大量的小型商铺等的生活区,此外还有邮政、工商银行等服务机构,交通环境较为复杂。由于处于商业活动中心,交通量(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较大,且有明显的高峰时段。为减少行人干扰和提高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建有过街天桥。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设计技术路线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城市智慧交通设计路线 【面向城市交通】

目录 1.设计思想 (3) 2.技术路线 (4) 2.1.采用SOA设计思想 (4) 2.2.传统信息集成技术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相结合 (5) 2.3.采用操作系统思想的ATMOS系统软硬件资源管理 (8) 2.4.依托PGIS/DPS-TGIS实现GIS展现应用 (9) 2.5.C/S与B/S模式相结合模式 (10)

1.设计思想 在GA/T445-2010《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1146-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的指导下,结合我公司在城市交通管理的产业研究和工程建设经验,通过对城市交通状况及管理现状和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借鉴国内外发达城市在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并总结各城市在建设、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与弊端,提出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的设计思想为:以“以建设目标为导向,以实战应用为切入点;建设【面向交通信息资源】——整合研判、智能应用,【面向交通事件】——快速响应、协同调度,【面向信息服务】——及时准确、多样互动,【面向系统运维】——运行监控、维修管理”为中心思想,依据相关设计规范及标准,遵循“平战结合、平时为主”的原则,建设集“管理、服务、执法、侦控”为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指挥中心,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的管控工具,支撑【路面-分中心-中心-科室】协同交通管理,实现城市交通安全、有序、高效。 信号控制系统电子警察系 统 高清视频监警车定位系 统 移动警务系 统 交通诱导系 统交通流量采 集系统 卡口系统 汇聚:基础业务应用系统 其他单位 互联网 图1-1“5+N”建设理念

城市道路改扩建路基路面优化设计探究

城市道路改扩建路基路面优化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19-07-19T14:02:50.6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王大铭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我国早期建成的城市道路因为缺乏交通需求的前瞻性、选用的设计标准偏低等原因,普遍出现道路技术等级不足、使用性能恶化、交通拥堵甚至阻塞现象严重、路基路面病害大范围出现等状况,迫切需要进行改扩建以提高路面等级,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 518029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我国早期建成的城市道路因为缺乏交通需求的前瞻性、选用的设计标准偏低等原因,普遍出现道路技术等级不足、使用性能恶化、交通拥堵甚至阻塞现象严重、路基路面病害大范围出现等状况,迫切需要进行改扩建以提高路面等级,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案例为背景开展研究,通过对项目道路的实际情况,提出改扩建路路基路面的施工优化方案。 关键词:城市道路;改扩建;路基路面;优化 引言 目前我国旧路拓建的措施和规范并不完善,相应的工程经验也比较少,尤其是在城市道路的扩建方面更是欠缺。所以,如何开展城市旧路的改造拓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急需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实际案例的改扩建为背景,结合国内外改扩建工程的成功经验,对改扩建路基路面的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希望这些方法和结论可以为以后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某快速路路基宽为60m、80m,采用双6(8)主车道的一级公路兼具城市道路功能标准建设,主线设计速度80km/h。特大桥、大桥5173米/10座,中、小桥72米/2座,涵洞50座,隧道3934米/6座,互通立交7处。 2旧路路基路面现状 本项目利用既有旧路改扩建,既有旧路建成通车多年,路面使用状况良好,本阶段拟利用旧路进行加宽罩面。该项目路段现状旧路路基宽度为27m。路段现状为沥青路面,早期修建时采用沥青表处过渡路面,于2004年加铺改造,铣刨原有沥青表处层后重新加铺沥青面层,现状路面结构为: 面层:4cm AK-13A(SBS改性)+ 5cm AC-16I+平均7cm AM-20+4cm沥青碎石贯入式; 基层:18cm 5%水泥稳定石屑; 垫层:30cm 石渣垫层 3路基路面改扩建优化策略 3.1路基改扩建方案 3.1.1路基横断面及超高加宽方式 本项目路基横断面布置如下: (1)一般路基段路基断面(一):主线路基宽度34.0m,具体组成为:0.5(路缘带)+14.5(主行车道2x375+2x3.5)+0.5(路缘带)+3.0(中央分隔带)+0.5(路缘带)+14.5(主行车道2x375+2x3.5)+0.5(路缘带)。 (2)一般路基段路基断面(二):适用于K19+500-K19+719,K20+693-K21+000、K25+932-K26+161路段,主线路基宽度31.5m,具体组成为:2.5(硬路肩)+11.25(主行车道3x3.75)+0.75(路缘带)+0.5(路缘带)+3.0(中央分隔带)+0.5(路缘带)+11.25(主行车道3x3.75)+2.5(硬路肩含0.5m路缘带)。 (3)主线高架桥路基断面:主线部分路基宽度为35m,具体组成为:0.5(防撞栏)+0.5(路缘带)+14.5(主行车道 2x3.75+2x3.50)+0.75(路缘带)+0.5(防撞栏)+1.5(中央分隔带)+0.75(路缘带)+14.5(主行车道2x3.75+2x3.50)+0.5(路缘带)+0.5(防撞栏)。 (4)主线隧道开口段路基断面:主线部分路基宽度为29.1m,具体组成为:0.5(防撞栏)+0.85(检修道)+0.75(路缘带)+11.25(主行车道3x3.75)+0.55(路缘带)+1.4(中央分隔带)+0.5(路缘带)+14.5(主行车道3x3.75)+0.75(路缘带)+0.85(检修道)+0.5(防撞栏)。 (5)超高方案 本合同段设计车速为为80km/h,平曲线半径小于2500m时,均在曲线上设超高,整体式路基以中央分隔带外边缘为超高旋转轴,两侧行车道及硬路肩分别绕超高旋转轴旋转至超高值,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中央分隔带保持不变。 3.1.2软基处理方式 本次扩建对新建桥头、挡墙(墙高>2m)等标高抬高较多路段及新建涵洞路段,挖除旧路面后、整幅路基处理,其他一般路基段、挡墙路段(墙高≤2m)仅对旧路加宽范围进行处理。 具体处理方案如下。 (1)新旧路基拼接路段 旧路加宽范围采用CFG桩处理,CFG桩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法施工,以减小对旧路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2)构造物路段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对于桥头、挡墙等构造物路段,采用CFG桩处理方案,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法施工。 (3)低填路段 对于填高≤路面+0.75m路段,软基采用CFG桩处理。一般场地平整后开挖至D+75cm处,先铺筑35cm砂垫层,进行桩体施工,桩体施工完毕,先铺设40cm未筛分碎石垫层,待其他路段软基处理完毕一起施工路面。 3.1.3新旧路基衔接 (1)路基边坡及基底清方 原路基边坡两侧拆除既有防护排水工程后,清除原有耕植土厚30cm,清除路基边坡内树根杂草等。两侧原路基坡脚至加宽路基坡脚范围内清除表层土30~50cm,回填渗水土后并碾压,其压实度不应小于90%。清除的表层土应集中回收,临时堆放,可用于后期的绿化。

城市公交一卡通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公交一"通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特色 集约化管理: 基于省级集中式多级权限的交通卡应用管控模式,平台集中整合各级省、市交通垂直架构部门管理、设备 集中与分散管理、中央清算与结算管理、多级卡务管理、实时在线集控管理、便捷自助查询、有效决策支持等应 用,实现智能交通一体化、集约化管理。 无线采集: 支持联机实时传输和脱机延时传输两种工作模式,支持GPRS CDMA Zigbee、红外等通讯方式,彻底改变公共交 通系统中传统的手工数据采集落后局面,Zigbee无线通讯技术采用国际 2.4GHz免费频段,降低运 营成本。 车辆管理: 行业内率先融合RFID+GPS+GIS+GPRS/CDMA技术应用的车辆流程化智能管控,全面管理车辆信息、车辆调度、车辆定位、权限管理、线路运行管理、智能卡司机考勤、安全报警、车辆录音、照片监控、地图轨迹管理、短信服务等管理。 系统融合: 全面实现一卡通管理、GPS智能车辆管理、3G车辆多媒体发布等多业务融合与互通高集成应用,可与第三方智能交通系统融合对接,实现智能交通综合资源管控。

针对城市公交和BRT 多业务复杂应用,在国内率先应用 讯技术的融合创新。 智能收费终端与岀租车计价器互联,自助刷卡扣费,实现银行卡与司机卡的二卡合一的快 速结算模式,提升了车辆运行效率。 K.V ::肩.公共交通卡中心合柞憾行 e 业应用主# 交通卡用户 系统应用 城市公交和BRT : 肚共昌行辛 秋市勒週交诵 独交应屈 饭谨咨运 出密年应罔 菲橫軸卡巒存卡 WF 匚手机 JS 面卡 手机RF^SIWUIM^ SIM/UIMPASS ^ Zigbee 与GPRS/CDM 多种无线通 出租车:

公共艺术—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的优化方案

99A0137 城市道路及其配套设施的优化方案关键词:城市道路现状、城市道路规划、道路基础设施 摘录: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城市道路及其配套基础设施的优化方案。首先是分析当前城市道路规划面临的各种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是道路基础设施的问题与优化设计方案。有些方案是借鉴的现有的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经验,有的是个人的想法,可能不现实,仅仅提供一种思路。 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出门总是会遇到各种交通问题。因此在通过观察我们周边的交通问题以及对比北京地区和其他城市的交通状况,分别从道路方面和配套设施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优化方案。(一)城市道路规划问题及其方案 在学校附近,地面标识不清的情况就经常出现。一种情况是道路较窄,无法进行标识,一种是标识不合理,行人和车辆为了方便不按标识行走、行驶,极易发生危险。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大城市不太发达的地区和小城市,对道路的规范化要求较低。与之相比,宽阔以及有严格摄像拍摄的主干道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出现,车辆有序的按照地面标识行驶。对于这个问题,我提出的优化方案是地面标识和其他指示牌一定要按照规范专业的图案进行绘制,道路如果太狭窄的话可以适当拓宽一些,而且在小地方的道路也要进行拍照,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中国现在道路的另一个问题是比较严重的,就是功能性通道的不完善。这里的功能性通道指的是人行道、小型车道、公交车道等为专门群体设计的道路,以及交叉路口等特殊道路。以北京某些地区为例,很多道路都是通过天桥连接两端单行道,单行道上并未划分自行车道和小型车、公交车道。许多单行道实际上是双向车辆都有同行的,极易发生事故。而且行人道经常损坏或被堵,行人也到车道上行走,加剧了道路状况的混乱。(此情况多发生在道路狭窄的地方,道路宽阔的地方此类问题较少出现。)同时还有各种功能性通道被占用的问题出现,例如电动车在行人道上行驶,私家车占用公交车道等等。再比如,交叉路口交通混乱,其中包含许多问题,比如红路灯指示时间有问题,亮灯的顺序混乱,闯红灯现象得不到制止,等等。交叉路口作为交通事故高发阶段,更应该作为道路规划的重点问题来解决。 针对交叉路口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措施,第一点,红绿灯变闪的时间要准确,有些路口的红绿灯从亮起就一直闪,但是却并不在十秒之后熄灭。不管是红绿灯的故障还是设置的失误,这种情况直接影响了行人的判断,不知道还有多久会亮起红灯,起不到闪灯的警示作用。因此,闪灯时间应该严格控制在十秒。而且时间也应该通过交通流量大数据的测算,采用合适的时间间隔。第二点,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很常见,很多只要看着没有车就会往前走。而在行人道附近并没有防止行人闯红灯的措施。我国多地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都已经实行了有效的制止措施,

城市道路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优化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近些年,我国城市的道路设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批优质工程的出现也见证了设计、施工技术的进步。然而,与此同时,城市道路的设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设计工作者重视起来,不断探索新的优化设计方案。文章结合自身的工程实践,针对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道路优化设计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道路设计水平及保证道路的使用质量。 关键词: 城市道路;使用年限;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city road design work has made great strides in development, batch quality engineering presence also witnessed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the design of city road there is also some problems, to design the workers seriously rise, continuously explore new optimized design scheme.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itself, in view of china’s urban road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design was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of urban road optimization design was discussed, and the way to improve design level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road use.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use fixed number of year; route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方案完整版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 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智能交通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的快速与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与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交通道路拥挤,停车次数增加,交通事故的上升等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妨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切实改善城市的

投资环境,制定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智能交通系统在世界上多个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备和成熟,并且应用非常广泛。而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也是发展迅速,目前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已经建设了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其中,北京建立了道路交通控制、公共交通指挥与调度、高速公路管理和紧急事件管理的4大ITS系统;广州建立了交通信息共用主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和静态交通管理系统的3大ITS系统。随着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将在城市交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因此,发展智能交通将是二三线城市交通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以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以及交通管理规范服务、快速反应和决策指挥为目标,是以集高新技术应用为一体的适合于城市道路交通特点的、具有高效快捷的交通数据采集处理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协调指挥能力的管理系统,实现交通管理指挥现代化、管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 提升全省/市道路交通总体管理水平的需要 城市社会公共治安管理的需要 能够面向公众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1.0.6.4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经济对策; 1.0.6.5提出有关交通发展政策和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建议。 1.0.7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1.0.7.1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分布和用地范围; 1.0.7.2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1.0.7.3平衡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输能力和运量;

1.0.7.4对网络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估; 1.0.7.5提出分期建设与交通建设项目排序的建议。 1.0.8城市客运交通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组成公共交通、个体交通优势互补的多种方式客运网络,减少市民出行时耗。 1.0.9城市货运交通宜向社会化、专业化、集装化的联合运输方式发展。 1.0.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标准货车 以载重量4~5t的汽车为标准车,其它型号的载重汽车,按其车型的大小分别乘以相应的换算系数,折算成标准货车,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1的规定取值。 2.0.2乘客平均换乘系数 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其值为乘车出行人次与换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 2.0.3存车换乘 将自备车辆存放后,改乘公共交通工具而到达目的地的交通方式。 2.0.4出行时耗 居民从甲地到乙地在交通行为中所耗费的时间。 2.0.5当量小汽车 以4~5座的小客车为标准车,作为各种型号车辆换算道路交通量的当量车种。其换算系数宜按本规范附录A.0.2取值。 2.0.6道路红线 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 2.0.7港湾式停靠站 在道路车行道外侧,采取局部拓宽路面的公共交通停靠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