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嘉莉妹妹_中的自然主义与_美国梦_

_嘉莉妹妹_中的自然主义与_美国梦_

_嘉莉妹妹_中的自然主义与_美国梦_
_嘉莉妹妹_中的自然主义与_美国梦_

国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

2010.04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的《嘉莉妹妹》引发了读者对嘉莉道德的质疑,同时评论家也对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诸多疑问:“他纵容了一个失去自我、踩着别人肩膀尤其以牺牲男人为代价爬上上层社会从而达到目的的女人”[1](P142);“一个道德沦丧的女人最后却没有受到惩罚”[2](P202),“受自己本能的驱使借一切机会向上爬的利己主义者”[3](P61)。然而,作为一个自然主义的代表,德莱塞真实地再现了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大都市生活,把自己的辛酸融入了作品中。

一、自然主义与《嘉莉妹妹》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美国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尤为明显,这些特征在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自然主义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下产生的。自然主义作品经常以高度写实的手法直接描写社会生活环境的残酷性:大都市的繁华,小人物摆脱贫困命运的挣扎来揭露人类本性中的黑暗面以及人类在这样的现实面前的软弱无助。因此,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有时也被称为残酷现实主义。《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小说叙述了农村姑娘嘉莉从闭塞的村庄到繁华的都市来寻求新生活,成为一名喜剧演员的经历。她先后沦为两位男人——杜洛埃与赫斯特渥德的情妇,最后她凭借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表演天赋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喜剧明星,而赫斯特渥德却从一位风度翩翩,衣冠楚楚的酒店经理沦落为街头乞丐,最后悲惨地死去。西奥多?德莱塞写的《嘉莉妹妹》充分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消极论及决定论。

德莱塞十分注重环境的描写,特别强调客观环境对作品

中人物性格命运的决定作用,强调环境决定人物,决定人性善恶,决定人的本质属性。《嘉莉妹妹》这部作品的背景是

工业化过程中的美国大都市。经济的繁荣改变了美国人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工业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成千上万的渴望致富的人涌向城市,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在灯红酒绿、充满诱惑的都市大环境下,人们的行为势必以谋生和发迹为出发点。在《嘉莉妹妹》的开头部分,作者就已经向我们指出在巨大的环境作用下的女主人公的最终命运所在。因为“一个十八岁的姑娘离家出门,她的遭遇不外乎两种,不是碰到好人相助而好起来,就是迅速接受花花世界的道德标准而堕落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保持中间状态是不可能的”[4](P1-2)。

嘉莉对金钱和物质具有强烈的欲望,一方面是缘于她的本性。小时候她就梦想过童话里的宫殿和各种豪华气派的地方,想象在那些雕刻华丽的门廊的里边,人们是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另一方面又是环境对她的影响。嘉莉“由于环境的促使和她那新朋友的教导,起了很大的变化。她具有努力争取解放的人的能力。更其繁华的生活对她是不会没有影响的。她在知识上的增长没有她的欲望的觉醒来得快”[4](P95)。德莱塞认为,人不是分为善者与恶者,而是分为强者与弱者。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环境成了《嘉莉妹妹》中决定一切的因素。因此,在德莱塞看来,杜洛埃和赫斯特渥德对嘉莉的诱惑以及嘉莉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和美貌铺路都是外部世界力量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当嘉莉稍加思索便同意与杜洛埃同居,而后又先后抛弃杜洛埃和赫斯特渥德去追逐自己更加富丽堂皇的生活就不难理解了。

二、“美国梦”

纵观20世纪的美国文学,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经久不绝的主旋律,那就是对“美国梦”的执著追求和沉重的失落感。

○宋晓慧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与“美国梦”

摘 要:《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环境对嘉莉的影响,指出嘉莉的道德倾以及对“美国梦”的追求主要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最终揭示出该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所表现出的批判意义。

关键词:《嘉莉妹妹》 自然主义 美国梦

国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2010.04

深潜于美国人意识深处的“美国梦”源于移民拓荒时代。16世纪以来,大批欧洲人带着他们的梦漂洋过海。在这片净土中,“美国梦”被外化为“民主”与“自由”,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努力生存,勇于进取的人有无限的发展前途。人们对“美国梦”的实现充满了信心。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美国梦”也由原来崇高的境界逐渐向世俗化转变,演变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实现的梦想。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种种可知和不可知因素的制约,对于广大的下层劳动贫民来说,“美国梦”只能是作为梦想而存在。

《嘉莉妹妹》中摇动着的摇椅象征着嘉莉对自己不断变化梦想的无尽追逐,也象征着她在追逐理想之梦时心里的摇摆不定,象征着在追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会有所得失,而归根结底,象征着当时美国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本身的摇摆不定。

第一次对摇椅上的描写是在她姐姐敏妮的家里:“……她装上信封,写上地址,走进前房,那里有个凹壁,安着她的床铺,拉过一张小摇椅,坐到打开的窗口,向外望着夜色和街道,静静地冥想。后来,想得倦了,有些睡意朦胧,觉得要睡觉,就换了衣服上床”[4](P13)。这就让我们感觉到她初次的梦想只是一些不着边际的天马行空,想完之后也就随着瞌睡的到来而消失了。毕竟她刚从农村来到城市,面对眼前的这个花花世界,她单纯质朴的头脑已装不下各种各样诱人的梦想和冥想,当时激动的心情跃然纸上。

在小说第二十三章里,嘉莉已与杜洛埃同居,而她背着杜洛埃与赫斯特渥德私自约会的事被杜洛埃发现了,“当他走进来的时候,嘉莉坐在窗边,正摇着摇椅向外望着”[4](P225)。此时嘉莉的复杂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是舍弃曾经帮助过她摆脱困境的杜洛埃,还是求得他的谅解并与赫斯特渥德断绝往来。但随着双方争执的不断升级,嘉莉干脆一言不发,“只是坐在摇椅里前后摇荡着”[4](P226)。最后,杜洛埃感到自己处境的难堪,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离开了嘉莉。

在第三十一章,嘉莉在纽约一家剧院看完戏后步行回家时,有感于在百老汇路上看到的“华丽的衣服、欢乐的场面和美人儿”[4](P306)。“当赫斯特渥德回家的时候,嘉莉正闷闷不乐。她坐在那里,摇动着、思想着,不愿为他而打破她迷人的想象”[4](P307)。这种想象已远非她第一次在姐姐敏妮家小摇椅上的冥想那样空洞,而是一种令她着迷的花花世界,在摇椅上的想象中,她潜在的欲望再次闯入了她烦闷的生活之中,在她的心里低低地唱起了希望之歌。

在第三十二章里,嘉莉和凡斯一家到了一处奢华的饭店吃晚餐。其间她与凡斯太太的表弟埃姆先生谈论有关发财与挥霍的问题时,惊奇地听到埃姆表示了自己即使有钱也不会

大肆挥霍的态度。她回到家后,不是立即上床睡觉,而是坐在摇椅里摇荡着……从希望的迷雾和矛盾的欲望中,她开始懂得了什么。她在摇椅里的思索又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她不再把锦衣玉食的生活当作自己追求的全部幸福了。这说明作为具有一定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埃姆所讲的话已对她的理想之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已经懂得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在对人生幸福的思想认识上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在小说的结尾,嘉莉仍然坐在摇椅里摇荡着,低吟着……“坐在你窗边的摇椅里梦想,你将永远独个儿渴望下去。坐在你窗边的摇椅里,你将梦想你永远不会感到的幸福”[4](P498)。这里所描绘的图景意味深长:嘉莉妹妹坐在窗边的摇椅里不停地摇动着,不停地梦想着。当她追逐到一个梦想之后,才发现这样的梦想并非理想的目标,因而不得不追逐新的梦想。嘉莉妹妹的“美国梦”追逐过程表明:她的每一次成功都反衬出了她的梦想的一次次幻灭。

《嘉莉妹妹》中,主人公嘉莉妹妹的经历是那个时期美国普通底层民众发家之梦的典型。她出身贫民窟,在资本主义的物欲与享乐主义影响下,凭着自己漂亮的外表,靠自己个人奋斗,一步步接近自己永无止尽的梦想。嘉莉向自己的理想进军,但最终却为自己的理想所吞噬,成为梦想的牺牲品,她“美国梦”是个人奋斗者破碎的“美国梦”。

三、结语

德莱塞塑造了不断要实现下一个目标、永不满足的嘉莉形象。嘉莉的梦想本性和摇椅的习惯说明了她与现实的脱节和她对未来的希望。摇椅象征意义在于作者肯定了嘉莉有能力对自己和未来进行思考,也肯定了嘉莉想象的回应没有被现实的经历磨蚀。尽管在无休无止的物质欲望挣扎中,嘉莉名利双收,然而,她并不幸福,她并没有摆脱内心的孤独,仍在幻想,仍在彷徨,她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从而迷失了自己。所以作者在最后一段感叹到,“哦,嘉莉,嘉莉!哦,人性中盲目的追求啊!它说,向上,向上,哪里有美,哪里有追求”、“你将独自坐在窗前的摇椅里,梦想着,渴望着。你将坐在窗前的摇椅里,梦想着你也许永远都得不到的幸福”[4](p474)。

注释:

[1]Blanche Housman,Gelfant:《The American CityNovel》,Noman: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54.[2]毛信德:《美国小说史纲》,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3]Arthur Schlesinger:《The Rise of the City》NewYork:TheMacmillan Company,1933.

[4]王克非,张韶宁译:《嘉莉妹妹》,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宋晓慧 山东烟台 滨州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 264003)

美国梦与中国梦有何区别

美国梦与中国梦有何区别? 来源:郎仁斌的日志 美国梦是希望之梦、成功之梦、平等之梦、幸福之梦。 据有关学者的归纳:“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依据历史学家的说法,美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扩张并非只是因为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更是因为所有人都有机会藉由自己的奋斗获取财富。美国梦成

为了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无论过去或现在。在今天,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人成为美国公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地点。” 美国梦的核心是:“ 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美国梦的代表人物有:爱迪生、洛克菲勒、福特、比尔盖茨、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杨致远、赵小兰、朱棣文、施瓦辛格、林肯、罗斯福、里根、肯尼迪、克林顿、奥巴马…数不胜数。 而中国人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中国梦,例如现在,大家的梦想就是“我爸是李刚”和“中五百万”大奖。这些梦想都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只要收获,不要付出的梦想。 如果要找出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达到的目标的话,就是“升官发财”。追求权力和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从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到当今的“一切向钱看”,无不始终贯穿着权力和金钱占有欲,而丝

美国文学教案

I.Teaching Aim: through introduction, the students should get an idea about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nation and how did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came into being and w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early literature. II.Teaching method: Teacher’s Presentation. III.Teaching Tool: multi-medium. Key poi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一、基本概况 国名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U.S.A.),旧称花旗国。 【面积】962909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 【人口】2.96亿(2005年7月)。白人占75%,拉美裔占12.5%,黑人占12.3%,亚裔占3.6%,华人约243万,占0.9%,多已入美国籍(2000年美人口普查数据)。通用英语。5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8%信奉天主教,2%信奉犹太教,信奉其他宗教的占4%,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10%。 【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 C.),人口约55.4万(2004年)。 【国庆日】7月4日(美国独立日,1776年)。 美国文学的历史不长,它几乎是和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同时出现,较少受到封建贵族文化的束缚。美国早期人口稀少,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为个人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美国人民富于民主自由精神,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观念较为强烈,这在文学中有突出的反映。美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移民不断涌入,各自带来了本民族的文化,这决定了美国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庞杂性。 美国文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吸取、融化各民族文学特点的过程。许多美国作家来自社会下层,这使得美国文学生活气息和平民色彩都比较浓厚,总的特点是开朗、豪放。内容庞杂与色彩鲜明是美国文学的另一特点。个性自由与自我克制、清教主义与实用主义、激进与反动、反叛和顺从、高雅与庸俗、高级趣味与低级趣味、深刻与肤浅、积极进取与玩世不恭、明快与晦涩、犀利的讽刺与阴郁的幽默、精心雕琢与粗制滥造、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等倾向,不仅可以同时并存,而且形成强烈的对照。 美国文学表现为平民化,多元化,富于阳刚之气,热爱自由,追求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美国梦。美国文学大致出现过3次繁荣:19世纪前期形成民族文学,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两度繁荣,并产生世界影响,已有近10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从来没有一种潮流或倾向能够在一个时期内一统美国文学的天下。美国作家敏感、好奇,往往是一个浪潮未落,另一浪潮又起。作家们永远处在探索和试验的过程之中。20世纪以来,许多文学潮流起源于美国,给世界文学同时带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

_嘉莉妹妹_中自然主义赏析

目的。笔者曾进行了这方面的一个实验;对乐理、视唱程度相当的A、B两个班,在讲小调式时,A班此时视唱只唱小调式作品,边唱边分析;B班只在乐理课上选一些典型作品作简单分析,而视唱课对小调作品概不介绍,结果发现A班大部分同学对小调式的特点掌握清晰、分析作品透彻,而B班多数同学对小调式作品的分析仍感糊涂。 (二)乐理和视唱由同一老师任教,选用乐理与视唱进度相当、联系密切的教材。 两门课由同一老师任教,这样就使老师对两门课的进度有更好的把握,从而做到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使乐理教学与视唱教学融为一体。现在有些院校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如河南的黄河科技学院,商丘师院等。据笔者了解,由同一个老师任教班级学生的乐理视唱学习效果明显好于非同一教师任教的班级。 教材的选择对教学影响极大,原来的视唱教材极少有乐理内容,而乐理教材中的谱例也不多。目前新的教材已改变了这种状况,现在视唱教材中有了很好的理论知识讲授,如许敬行、孙虹编著,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视唱练习》。乐理教材有了更多的谱例,如贾方爵编著、 西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基本乐理》。选用此种联系密切的教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自学时也更易理解。 (三)加强乐理、视唱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横向联系 音乐中的许多课程,如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合唱、音乐史等的学习对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它们的学习与对乐理和视唱的学习又能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在乐理学教学中,学生最易迷惑的就是调式调性的判断,而进行调式判断时首先要靠听觉分辨作品的五声性和西方性。但如何能够分辨其是五声性作品还是西方调式体系作品,靠的是学生对音乐的基本鉴赏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在欣赏课上要认真去听、去辨别,而欣赏老师也应该对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去辨别。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对于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都有了了解和掌握,辨别调式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同样,民族民间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起重要作用。经过同学们对民歌、戏曲等曲型片断的实际训练,在视唱这些有特点的作品时,其音乐风格的把握就会更好一些,因律制原因产生的音准问题也会大大减少,学生对民族风格的视唱会唱得更有味,把握得更准确。在这方面,如果乐理和视唱课需要,可会同其他科目的教师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调整,使之与乐理、视唱教学相适应。如有必要,也可请这方面的专家,就某一问题进行一次讲座,以加深同学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教师亦可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此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去阅读;介绍一些音响资料,让学生有目的地听,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乐理和视唱。 总之,视唱与乐理相结合并密切联系相关科目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加对音乐理论的感性认识,加强视唱时的理论指导,更增加了视唱课的趣味性,使乐理不再枯燥,视唱课不再单调。 当然,加强乐理、视唱与其他科目教学的联系并不是说这些课程什么地方都可以互融。有些乐理知识如音律很难让学生唱出来。但这并不能否认加强视唱、乐理与其他学科教学联系的必要性。 作者简介:刘建坤,商丘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师。 一、美国自然主义的产生 内战之后,美国处于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人们却普遍产生了一种悲观情绪,传统的理想主义被抛弃,宇宙的在规律性和机械性中蕴涵的漠然性使其变成了人类的敌人,至少已经不是人类慈祥的朋友。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1871-1900))的一首小诗God is cold[1] 便生动地反映了这种状况: 一个人对宇宙说:/“阁下,我存在的!”/“不过,”传来宇宙的回答,/“你的存在虽是事实,却/并没有使我产生义务感。” 对这一思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达尔文认为: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有三种,即:自然选择、性的选择及个体有生之期获得特性的遗传。进化论的诞生,是对传统神学及理想主义神学的全盘否定,它取消了上帝设计师和创造者的地位,进而强调人类产生过程的机械性,以及人类进化过程的因果循环性。受其影响,悲观、忧郁的新自然哲学应运而生。新自然哲学指出,自然是一座对人类遭遇无动于衷的庞大机器,人类在自然中必然要为生存而相互竞争,而且,部分人的毁灭是人类进步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悲观的新自然哲学在文学中的反映就是产生悲观宿命的自然主义文学。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Social Darwinism)以及美国内战后的社会状况,对自然主义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当时的主要作家往往把人置于庞大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中,从而显示其渺小、脆弱以及无可奈何。 "生存"是人类活动的最高目标,道德规范对于实际生活已经毫无意义。 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中,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西奥多?德莱塞。 二、德莱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西奥多?德莱塞 [Theodore Dreiser (1871-1945)]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和代表作家,被认为是同海明威、福《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大师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自然主义在书中 主要表现为作者对失败者的深刻同情。 《嘉莉妹妹》中 自然主义赏析 文/姚晓鸣 编辑:冯彬彬 69 美与时代 2003.11下

美国文学课程简介

《美国文学》课程简介 参考学时:30 学分:2 课程编号:0801311B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本科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必修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梳理总结美国文学史,让学生了解美国文学史发展的概况,熟悉主要作家;通过阅读赏析主要阶段小说、诗歌、戏剧等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介绍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学生对美国文学及文化的了解,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批评水平。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确切理解作品选文,经典名著要求通读原著,能就作品的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运用一定的文学理论撰写论文。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课堂教学除教师讲授之外,将给学生以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课堂讨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将配合作品,放映一些经典电影,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等,使课堂更加生动一些。 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美国文学选读》陶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美国文学史》童明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 《美国文学简史》常耀信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美国文学选读》翟士钊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 5.《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学习指南》吴伟仁,印冰编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6.《美国的文学》马库斯?坎利夫编著中央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7. 《牛津文学术语词典》Chris Baldick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 《美国文学导读与应试指南》何树,苏友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考试考核方式:考试 主讲教师:李秋霞

一、学时数:30学时 二、学时分配比例:授课30学时 三、授课对象: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 四、使用教材:《美国文学选读》陶洁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五、考核办法:考试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美国梦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广告的翻译 2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3 粤菜翻译之“信达雅” 4 从西方讽刺剧看品特的威胁喜剧 5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 6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美国女性--《律政俏佳人》 7 浅析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 8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9 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英译——基于萨皮尔-沃夫假说 10 从电影《碟中谍》系列探讨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 11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 12 浅析《黛西米勒》中男女主人公矛盾情感背后的文化冲突 13 汉英招呼语的对比研究 14 《野性的呼唤》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16 内向型与外向型性格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17 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文禁忌语的对比研究 18 美国体育运动词语对美国英语的影响及语用分析 19 Jane Austen’s Opinion towards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20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2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2 从《暴风雨》看凯特?肖班的自由派女性主义思想 23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 24 论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 25 英语运用中的歧义分析 26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 27 对于高中生英语学习感知风格的调查研究 28 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 2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30 中西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因素研究 31 科技英语中名物化的功能 32 跨文化交际在英文电影赏析的应用 33 从奥巴马访华报道看中美媒体报道差异 34 英文姓名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35 On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36 V ocabulary Teaching Based on Pragmatic Approach 37 The Lonelines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38 《新成长的烦恼》影视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汉翻译策略 39 汉语外来词翻译的文化解析 40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Numerical Idioms and English Numerical Idioms 41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42 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流与跨文化交际中能力的培养

《嘉莉妹妹》共7页

《嘉莉妹妹》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自然主义的杰出代表。《嘉莉妹妹》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力作。小说故事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其时正值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伦理道德也出现了变化,消费主义占了上风,物质上的享受高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故事的主人公嘉莉就是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转变的一个缩影。 一《嘉莉妹妹》简介 《嘉莉妹妹》描写的是一位18岁的乡村女孩嘉莉只身来到芝加哥追寻“美国梦”的故事。嘉莉来到芝加哥后与姐姐敏妮一家生活在一起。后来她在一家鞋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并且薪水不高,每个星期只能赚到四块半。除了要付给敏妮四块钱的食宿费外,她几乎毫无所剩。尽管生活如此艰辛,嘉莉还是坚持着,直到一场大病夺去了她这份赖以生存的工作。失去工作后的嘉莉,由于无力支付给姐姐食宿费,不得不面临回乡的选择。在孤立无助的状况下,她遇到了曾在火车上向她调情的推销员杜洛埃。在他的引诱下,嘉莉与他同居了。但嘉莉逐渐厌倦了杜洛埃的轻浮和庸俗。最终,她离开了杜洛埃,投奔了赫斯渥――一位更加富有、更加绅士和更加有社会地位的酒店经理。由于赫斯渥已有妻室,他们一起私奔到了纽约。在纽约,嘉莉做了几年的家庭主妇,但后来赫斯渥偷窃酒店巨款的案件败露,他不得不退回大部分的钱。此后,他们的境况急转直下。赫斯渥终于坐吃山空,嘉莉不得不到剧院工作来贴补家用。由于她的相貌

和表演天赋,嘉莉逐渐成名并最终抛弃了赫斯渥。最后,沦为乞丐的赫斯渥在一个破旧的小旅馆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美国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扭曲 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往清教徒的价值观――勤劳、节俭、正直已不再受到欢迎。人们追求的是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金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主题。《嘉莉妹妹》作为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深刻反映了美国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1 无尽的欲望 在《嘉丽妹妹》中共有三个主要人物――杜洛埃,赫斯渥和嘉莉。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着无尽的欲望。推销员杜洛埃在小说中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对金钱和社会地位似乎没有太高的追求,但对风花雪月的生活却十分钟情。当他初次在火车上遇到嘉莉的时候,就对这位漂亮的乡下姑娘动了心,言语之间极尽挑逗之辞。当嘉莉失去工作,面临回乡时,杜洛埃又再次巧遇嘉莉。他意识到这是得到嘉莉的极好机会,便费尽心机俘获了嘉莉的心。在和嘉莉生活的过程中,他继续拈花惹草。嘉莉最终抛弃了他,但他没有感到太多的伤心。在他看来,嘉莉只不过是个玩具,在他满足欲望之后,他完全可以弃之而去。因此,他又继续寻找新的情妇,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赫斯渥在文中是一位中产阶级的代表,他有着不菲的收入,过着富足、体面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依然欲壑难平。他的欲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金钱、女性和权力。在他与嘉莉偷情的秘密泄漏之后,他的妻子把所有的

嘉莉妹妹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嘉莉妹妹》中所体现的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姓名 专业班级学号 摘要:19世纪末美国著名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一直被奉为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一代宗师,其代表作《嘉莉妹妹》亦被视作自然主义文学的上乘之作,开创了自然主义文学的新纪元。本文从自然主义的概念以及美国自然主义的发展入手,通过分析《嘉莉妹妹》文中主人公嘉莉为满足自身发展而走向迷失,赫斯特伍自甘堕落最终自我毁灭的过程,体现命运的不可抗争和人的无能为力,凸显德莱塞的自然主义文学观在《嘉莉妹妹》的体现。 Abstract: 关键词:《嘉莉妹妹》德莱塞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一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形成 自然主义原先只是个哲学概念,文学中的自然主义首先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产生和迅速发展,并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波及到美国文坛。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处于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长久以来美国农村题材文学是在工业化语境中逐渐展开的,经历了从浪漫情绪到现实情绪再到绝望情绪的历史变迁。以农业文明为基础所建构的美国民主理想和社会架构,在19世纪初中叶杰弗逊的“农业天然道德论”、泰勒的“田园共和主义”和爱默生的“自然超灵论”这些文化表征沉淀下成为美国大众最朴素的信仰和理想,也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典型代表。 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原先平静和谐的农业文明被打破,由开始那种“远方小山村”的回忆转化为后来对农村生活的无奈和悲叹;田园化和理想化的“农村镀金主义”价值观念逐渐被冷漠与恐惧的“自然邪恶论”所代替,并逐渐引发了后来自然主义文学的决定论和悲观主义情绪。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凸现出来,横扫全国的改革运动就是面对这种危机在社会生产、种族歧视、性别差异、个人生活习惯以及贫困化和城市化等层面上进行解决的尝试。在这些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社会改革文学”,记录了人们面对工业化种种困惑所进行的艰难求索,而大多数改革的失败导致那些通过改革完善社会的认识论和价值观彻底破灭,并最终导致了19世纪末自然主义生存与暴力论的文学转型。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兴起 与社会改革文学一样,乡土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从美国的现实多样性以及文化多元性中来寻找美国工业社会价值的答案,试图从某种意识形态化的“民主进步现实”中获得建构美国新价值观念的理论基础。这些文学试图以传统农业文明的价值理想“整合”工业化所导致的“分裂性现实”,而这一整合的失败也迫使这些作家在后期创作中皈依自然主义,从而完全承认和认可自然主义作家所持有的社会价值观。另外,自然主义作为当时美国文化重塑过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不但是欧洲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世界文化的继承者。 总之,自然主义文学在美国19世纪末的兴起不是偶然的,是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工业化进程中文化转型时期的特定意识形态表现,是习惯于农业文明价值体系的美国人面对新的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困惑和思索,更是美国农民逐步在适应工业文明过程中心理震荡和行为失范的正常表现。

美国文学教学大纲

海南师范学院本科英语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美国文学 课程编号:03101026 学时:3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知识必修课。它简要介绍了美国文学从十七世纪殖民时期到二十世纪的发展历史及其主要作品。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通过文学史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使学生了解英美文学各个历史时期的文艺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和作品; 通过美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英文原著的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及论文写作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和理解基本功方能顺利地学习该课程,与此同时,它与美国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关系密切,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相关衔接课程有《英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和阶段,包括殖民地时期、独立战争时期、浪漫主义时代、南北战争时期和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文学现象及特征。 2.了解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代表作家及作品,熟知其内容、风格和艺术价值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伴随美国文学各个阶段产生的文艺批评思潮,提高学生的文艺理论水平。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并要求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参考书,撰写读书报告及评论课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相对来说是一致的 从时段上来说,19世纪20年代以后的美国文学由于处于第二次繁荣时期,对于美国文学的历史走向曾发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自然是本课程的重点而这一阶段的文学语言丰富、色彩各异,且与哲学、史学、艺术学等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语言上和思想上都具备一定的难度,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另外,后现代文学作品的出现也增加了学生阅读的难度,因此了解后现代作品的创作手法,写作动机也是本科的一个难点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在专业基础课之外,定期安排专家讲学,题目多涉及与课程难度相关的内容,旨在拓宽

_嘉莉妹妹_中的自然主义与_美国梦_

外 国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 2010.04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的《嘉莉妹妹》引发了读者对嘉莉道德的质疑,同时评论家也对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诸多疑问:“他纵容了一个失去自我、踩着别人肩膀尤其以牺牲男人为代价爬上上层社会从而达到目的的女人”[1](P142);“一个道德沦丧的女人最后却没有受到惩罚”[2](P202),“受自己本能的驱使借一切机会向上爬的利己主义者”[3](P61)。然而,作为一个自然主义的代表,德莱塞真实地再现了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大都市生活,把自己的辛酸融入了作品中。 一、自然主义与《嘉莉妹妹》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在美国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尤为明显,这些特征在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自然主义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下产生的。自然主义作品经常以高度写实的手法直接描写社会生活环境的残酷性:大都市的繁华,小人物摆脱贫困命运的挣扎来揭露人类本性中的黑暗面以及人类在这样的现实面前的软弱无助。因此,美国自然主义文学有时也被称为残酷现实主义。《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小说叙述了农村姑娘嘉莉从闭塞的村庄到繁华的都市来寻求新生活,成为一名喜剧演员的经历。她先后沦为两位男人——杜洛埃与赫斯特渥德的情妇,最后她凭借着自己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表演天赋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喜剧明星,而赫斯特渥德却从一位风度翩翩,衣冠楚楚的酒店经理沦落为街头乞丐,最后悲惨地死去。西奥多?德莱塞写的《嘉莉妹妹》充分体现了自然主义的消极论及决定论。 德莱塞十分注重环境的描写,特别强调客观环境对作品 中人物性格命运的决定作用,强调环境决定人物,决定人性善恶,决定人的本质属性。《嘉莉妹妹》这部作品的背景是 工业化过程中的美国大都市。经济的繁荣改变了美国人传统的工作、生活方式,工业和交通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成千上万的渴望致富的人涌向城市,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而在灯红酒绿、充满诱惑的都市大环境下,人们的行为势必以谋生和发迹为出发点。在《嘉莉妹妹》的开头部分,作者就已经向我们指出在巨大的环境作用下的女主人公的最终命运所在。因为“一个十八岁的姑娘离家出门,她的遭遇不外乎两种,不是碰到好人相助而好起来,就是迅速接受花花世界的道德标准而堕落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要保持中间状态是不可能的”[4](P1-2)。 嘉莉对金钱和物质具有强烈的欲望,一方面是缘于她的本性。小时候她就梦想过童话里的宫殿和各种豪华气派的地方,想象在那些雕刻华丽的门廊的里边,人们是无忧无虑,心满意足的。另一方面又是环境对她的影响。嘉莉“由于环境的促使和她那新朋友的教导,起了很大的变化。她具有努力争取解放的人的能力。更其繁华的生活对她是不会没有影响的。她在知识上的增长没有她的欲望的觉醒来得快”[4](P95)。德莱塞认为,人不是分为善者与恶者,而是分为强者与弱者。优胜劣汰是自然规律。环境成了《嘉莉妹妹》中决定一切的因素。因此,在德莱塞看来,杜洛埃和赫斯特渥德对嘉莉的诱惑以及嘉莉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和美貌铺路都是外部世界力量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当嘉莉稍加思索便同意与杜洛埃同居,而后又先后抛弃杜洛埃和赫斯特渥德去追逐自己更加富丽堂皇的生活就不难理解了。 二、“美国梦” 纵观20世纪的美国文学,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经久不绝的主旋律,那就是对“美国梦”的执著追求和沉重的失落感。 ○宋晓慧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与“美国梦” 摘 要:《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本文主要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环境对嘉莉的影响,指出嘉莉的道德倾以及对“美国梦”的追求主要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最终揭示出该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所表现出的批判意义。 关键词:《嘉莉妹妹》 自然主义 美国梦

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

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差别 读到一篇解释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的文章,其中提到,二者的不同是“是价值观上的差别”,“要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然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相反,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就是说,中国梦有着家国情怀的特征,而美国梦则更多个人奋斗的色彩。”这种看法似乎正在成为理解眼下“中国梦”的基调。 德国神学家,被称为德国教会良知的反纳粹宗教人士潘霍华(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说过,“人们在比较自己与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时,特别容易高估自己的成就。”美国梦真的只是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吗?真的就没有与共同体有关的“情怀”? “美国梦”最早由历史学家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在《美国史诗》(The Epic of America,1931)中提出,成为一个流行的说法。他写道,“上个世纪,那个将千百万人从别的国家吸引到我们国家来的美国梦,并不仅仅是由于物质的丰富(尽管这也非常重要),而是要远远超过这个。这是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得到发展的梦,这个梦要摧毁的是那些在老旧世界中竖起的壁垒,……要颠覆的是那些只是为某些阶级自私利益服务的社会秩序。”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千千万万人从“老旧世界”到美国这个“新世界”来追寻他们在自己“祖国”不能实现的希望。每个国家都有可能的梦想机会,但只有美国才是给外来者提供梦想机会的国家,在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梦是很难在其他国家复制的。 美国吸引许多别的国家人们来寻梦和圆梦,首先是因为它拥有许多人向往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平等价值观。例如,德意志1848年革命在军事镇压下失败,数千名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走,大多去了美国。对这个没有贵族特权等级,没有专制政府权力的国家,其中一位如此写道,“德国移民来到一个新的国家,那里没有专制权力,没有建立在垄断、苛捐杂税上的特权秩序,没有对信仰和良心的钳制。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到处旅行、定居。不需要身份证,没有警察来干涉他的私事或监视他的行踪。……任何人只要尽职和能干,就能得到荣誉。穷人和富人都是平等的,学者一点也不比最贫寒的工匠身份高。随便干哪一行都不用觉得丢人。……拥有财富和房产的人,一点也不比最穷的公民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没有贵族,没有特权阶级,没有军队在肉体和精神上镇压人民,没有大批不干事的官僚吮吸人民的血汗。更重要的是,没有君主和腐败的法庭,……在这样的国家里,一个人只要有才能,精力旺盛,坚韧不拔,就能得到远远超过在君主制国家里的机会”。 并非每一个到美国来寻梦和圆梦的人都能成功地如愿以偿,但美国梦却一直还是一种有力的召唤力量,为什么是这样呢?亚当斯解释说,那是因为美国梦代表的是一种关于社会秩序的公正理想,“一直就有这样一个美国梦: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好,更富足,每个人都能以他的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机会。欧洲的上层阶级很难恰当地理解这个梦,而我们当中也有很多人厌倦了或不再信任这个梦。这不只是一个关于汽车、房子或高工资的梦,而且是一个关于社会秩序的梦。在这个社会秩序里,每个男人和女人都凭借自己的内在能力得到最大的尊重,不论出身是贫贱还是富贵,可以一样受到他人的承认。”

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1 级 学号2011101277 姓名汪琴红 指导教师陈永兰 成绩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嘉莉的美好形象 (2) (一)美丽单纯 (2) (二)热情而富于青春幻想 (4) (三)努力实现自我 (5) 二、嘉莉性格的弊端 (7) (一)贪图物质享乐,爱慕虚荣 (7) (二)道德观念上的模糊与匮乏 (8) (三)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尚不成熟 (9) 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注释 . (11) 参考文献 (12)

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 摘要:在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嘉莉表现出了独特的性格特征:一方面她美丽单纯、热情而富于青春幻想,努力实现自我;另一面她贪图物质享乐、爱慕虚荣,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尚不成熟,在道德观念方面的匮乏与模糊的性格缺陷也展露无疑。她身上显现出一个人真正应有的优缺点,展现出了新一代女性的形象。本文就上述几方面对嘉莉身上所展现的人格魅力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嘉莉妹妹》正面形象反面形象意识的觉醒 Abstract:In Dreiser's novel "Sister Carrie", the heroine Carrie showed a unique character: on the one hand, her beautiful and pure, warm and full of youthful fantasies, and strive to realize the self; the other side she covet material enjoyment, vanity, ability and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ability is not mature, the lack of moral concept and fuzzy character defects also showed no doubt. Her show a person really should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howing a new generation of female image.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abov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show on the Jail Li body charm of personality. Key Words:Conservatism, Sister Carrie, positive image, negative image, The awakening of consciousness

解读《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

解读《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 【摘要】德莱塞的成名作《嘉莉妹妹》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底层劳动者们的生活,真实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道德沦丧。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环境影响、遗传因素、本能欲望全面解读了女主人公嘉琳妹妹的自然主义思想。此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嘉莉妹妹》为美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象。 【关键词】自然主义;嘉莉妹妹;环境;欲望 一、前言 自然主义特色是一种创作思潮,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并在20世纪盛行于欧洲和美国。所谓的“自然”主义就是:“自然中存在的都是真实的。物体构成自然、行动和受某种原因支配的力量及其可进行客观的科学考察的特性。”西奥多·德莱塞,自然主义的典范代表作家之一,与海明威、福克纳并列被称为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巨头之一,其成名作《嘉莉妹妹》则是自然主义思潮的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和代表作。 小说《嘉莉妹妹》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位于芝加哥,一个繁华的大都市繁华的大都市,嘉莉起伏的命运得到了真实地描摹.在那个工业扩张的黄金年代里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和由于金钱所带来的道德沦丧也得到了真实展现。具体来说,小说详细描写了来自社会底层的天真、美丽姑娘嘉莉,为了自己梦寐以求富裕的上层社会生活,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大都市芝加哥的艰辛经历,为能在大城市有立足之地,她先后委身与推销员杜洛埃和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的庇护之下,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成为百老汇舞蹈明星的故事。然而在她拥有了金钱和地位后,仍然精神极度空虚,却感觉不到成功和金钱所带给他的任何幸福,俨然成了物质上的“土豪”,精神上的“贫困户”。在小说中运用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德莱塞强烈地抨击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道德沦丧,因此也成就了这部作品在美国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地位。 二、诠释自然主义 法国小说家左拉提出自然主义的概念,美国的文学界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盛行于各国文学领域。主要观点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没有被人类获得,相反,在社会、经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人类的生活、观点和道德都会发生改变。自然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下:首先,与现实主义相似的是,自然主义侧重于对客观的、真实的现实生活的具体描述。与之不同的是,自然主义认为文学应当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坚决不能服从于某种政治和道德目的。第二,自然主义作家运用所谓的“污秽”语言对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进行如实的描绘,并控诉了对新兴的资产阶级扭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物欲横流。第三,宿命论和悲观论是自然主义文学作品的又一特点,自然主义的悲观论者认为,人们生活在苦难中,并最终走向死亡的结局。同时自然主义观点认为,人受到环境、

美国文学教学大纲

美国文学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美国文学史上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家的创作倾向、思想方法、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以及对本国文学乃至世界所产生的影响等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了解一些名家的代表作品的思想意义、文学价值、写作手法、语言技巧等,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为学生毕业后的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美国各历史段代背景和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美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及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及其创作特点。通过文本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以及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语言技能;并且通过大量阅读与讨论加强学生对文学本质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人文素质,增强他们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 三、学时分配 章次 内容 学时数 课堂讲授学时 一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文学 6 6 二 理性和革命时期文学 6 6 三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

6 6 四 现实主义文学 8 8 五 二十世纪文学 6 6 总学时数 32 四、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课后延伸阅读、观赏有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取“平时考核”(占40%)与“闭卷考试”(占6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学生作业和读书报告,主要考察学生查资料、归纳总结、比较评价等能力。“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测评学生的理解、判断、分析、综合等能力。考试时间按照教务处的统一安排。 六、参考文献: 1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 2 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版。 3 张儒林,《美国文学史》,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4 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5 邓炎昌,《现代美国社会与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版。 6 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7《美国文学阅读教程》程爱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

英文美国和中国梦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American Dream and Chinese Dream America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s econom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ll the people are seeking to freedom, equality and happiness. On the land, people have American Dream, for this dream,they are working hard and Struggling. What’s more, American Dream inspires millions of people from home and abroad to America, for achieving the American Dream. As is known to us, American Dream is the idea that life should be better, richer and fuller,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one. First of all, history about American Dream .America Dream began in the discovery of North America, it was due to opening of the sea lanes and discovery of the new continent, so there were great number of settlers and immigrants poured in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y offered premise condition to American culture. It was formed on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 formulation and everybody had equal rights became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t was developed in the rise of capitalism. What’s more, Westward Movement promoted American Dream to zenith and it became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Spirit. In addition, people about American Dream. We will never forget Andrew Carnegie, Abraham Lincoln, Martin Luther King, Jr and Obama and so on. They are very great, because they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n Dream. However, what is the American Dream today? It is including space explor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ree leading ways to instant wealth.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The Analysis of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Abstract:Sister Carrie is one of the classics of naturalism. It was the first successful novel of American naturalistic writer Theodore Dreiser.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naturalism, analyzes the naturalism writing style in Sister Carrie. It includes two major aspects: naturalism writing style in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ism. Keyword: Dreiser, Sister Carrie, naturalism,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biological evolutionism Sister Carrie is the first novel of American naturalistic writer Theodore Dreiser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novel portrayed images of Carrie and Drouet and so on. The novel fully embodied Dreiser's naturalism morality and life view. 一.Naturalism Naturalism was originally a concept of classical philosophy. It was used to point out all forms of materialism, hedonism and secularism.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and naturalism's connections to it, naturalism lost some derogatory senses and obtained a new kind of respect. Apart from applying in philosophy and science, naturalism was also applied in fine arts and then was introduced into field of literature. It was representative by Flaubert, Turner and Zola. Art critics Turner thought moral science was like natural science. It should be study in a similar way. We should treat all schools of literature equally and be objective to them. Following after Turner, Zola became the summarize and advocator of naturalism theory. Zola thought, the previous realistic works did not fully fit the demand of modern art and she made up her mind to use new theory to tamp it. Respecting the fact and literature was the base of this theory. Zola boil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istic novel down to a point. That was valuing life correctly and getting rid of all elements of novelized character. Naturalist literature originated in France during the 1960s and then flourished. In 1990s, the trend of naturalist spread to American literature. Compared with European countries, naturalism's development in America was mo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 Naturalism had arous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America. Naturalistic works' writing feature consists in a richness of detail, like real-time objective description. Dreiser used these techniques to become a successful representative naturalistic writer. Naturalistic writers thought human traits was determined by inheritance and their behavior were governed by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Dreiser's naturalism showed mainly that his protagonist was entirely governed by environment, inheritance and physiology, especially chemistry that involuntarily sinking to the abyss of evil in instinctive efforts. Therefore, men can not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mistakes or failures. Sympathetically disposing towards losers was one major feature in Dreiser's naturalism. 二.Naturalistic writing style in Sister Carrie Sister Carrie was written at a time when Darwinism prevailed. Many themes of the novel, like struggle, survival and desire, all came directly out of Darwinism's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In the meantime,Sister Carrie also was written in American naturalism mature stage--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merican naturalism was influenced by French naturalism. They emphasized human traits was determined inheritance and human behavior was governed by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Dreiser fully revealed the naturalism style in Sister Carrie. He perfectly revealed the different mentality that different people had and different fate they had. And he explored the impacts of desire and environment on individual fate. These all were filled with ultra morals and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Dreiser's life was full of ups and downs. So he had a chance to observe the every aspec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