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事记-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

大事记-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

大事记-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
大事记-中国天文学会-中国科学院

大事记

(1982-1992)

1982年5月 29 日

中国天文学会四届常务理事会二次会议同意中国天文学会下设“天文图书情报小组”,后改为“天文图书情报出版工作委员会”。

1982年6 月

我国第一座太阳塔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建成并通过国家鉴定。后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2年7月

中国科学院批准在青海德令哈建立亳米波天文观测站(属紫金山天文台),决定与美国ESSCO公司合作研制口径13.7米的毫米波射电望远镜。

1982年8月17日-26 日

中国天文学会派出5人代表团参加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8届大会。会上正式宣布恢复中国天文学会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的地位。

1982年8月28日

苏州青少年天文观测站建立。

1982年11月17日

陕西天文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临潼召开。出席会议代表89人,交流学术论文19篇。

1983年4月1日

北京古观象台经修复,重新对外开放。

1983年6月

中国科学院日全食观测队赴巴布亚新几内亚观测 6月 11 日的日全食。

1983年6月27日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张钰哲任主任。

1983年下半年

中国天文学会同意,并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委批准由上海天文台主办的《天文学进展》于1983年下半年开始公开发行。

1983年9月-l984年10月

我国有13架经典仪器,2架多普勒接收机和1架人卫激光测距仪参加了全球性合作项目——国际地球自转联测(MERIT)。

1983年10月27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秘书长R.WEST应中国天文学会邀请访华。

1983年11月21日-26日

国际太阳物理会议在昆明召开,国内代表60余人,外国专家40余人参加了会议。1984年5月21日-26日

中日天文会议“恒星活动和观测技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

1984年l0月1日-5日

中国天文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日本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三次亚太地区天文会议。1984 年10月18日-20日

北京天文台密云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通过院级鉴定。后于198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4年11月

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建成。

1985年

紫金山天文台、中科院各人卫观测台站与解放军测绘研究所等十个单位共同完成卫星动力测地项目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l985年3月16日

安徽天文学会在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成立大会。

1985年5月5日-20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 R.HANBURY—BROWN应中国天文学会邀请访问我国。

1985年6月25日-28日

中国科学院天文情报网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1985年7月6日

南京市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协会在南京市第一中学成立。

1985年7月16日

中国天文学会青年天文工作者联谊会在陕西临潼成立。

1985年10月

中国科学院成立天文委员会,王绶琯任第一任主任委员。

1985年11月7日-13日

中美双星学术讨论会“双星的重要观测和理论模型”在北京召开。美国等国的20名天文学家和25名中国天文学家出席了会议。

1985年11月19日-28日

中国天文学会派代表团参加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9届大会。1985年12月22日-28日

中国天文学会第五次(累计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会议代表136人,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理事会,王绶琯任理事长。

1986年1月4日

中国天文学家赴南极作首次天文考察。

1986年2月

天文专业傅士后流动站在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天文台建立。

1985年-1986年

中国组织了全国性的国际哈雷彗星联测(ZHW),大部分天文机构和天文爱好者团体参加了各种观测,包括中国科学院组团分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行观测,全国青少年天文爱好者赴海南三亚市进行哈雷彗星回归观测。

1986年5月26日-30 日

IAU第125次专题讨论会“中子星的起源和演化”在南京召开。60多名中国和约40名外国天文学家出席了会议。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 A.BLAAUW来宁参加了会议。会后顺访了各天文单位。

1986年6月

陕西天文台长波授时台接受国家鉴定。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7月21日

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学部委员、紫金山天文台名誉台长张钰哲因病在南京逝世。1986年8月3日-17 日

“第十四届国际青年天文学家讲习班”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外教员20名,中外学生52名。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24次专题讨论会“国际观测宇宙学讨论会”在北京召开。23个国家的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国内 79名,国外131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秘书长 J.P.SWINGS 参加了会议,会前及会后顺访了北京、西安和南京的天文单位。

1986年10月11日

苏州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协会成立。

1986年10月16日-11月7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 J.SAHADE来华访问。

1986年12月11日-14日

北京天文台与南京天文仪器厂等合作研制的太阳磁场望远镜通过院级鉴定。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年

紫金山天文台青海毫米波观测站建成。

1987年 5月

世界实验室所属中国高技术中心第四分中心——天文及天体物理分中心成立,该中心挂靠南京大学天文系。

1987年5月15日

武汉市青少年天文爱好者协会成立。

1987年8月

中国天文学会五届理事会理事长王绶琯当选为“国际科学联合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1987年8月17日-8月28日

“第一届郭守敬天体物理暑期讨论班(星系形成和动力学)”在安徽屯溪市召开。参加人数外方12人,中方90人。

1987年9月 1日

由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天文学会等9个学术团体联合举行的“纪念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三百周年大会”在北京科学会堂隆重举行。

1987年9月23日

我国科技人员和天文爱好者云集安阳、南通等地观测日环食。

1987年9月29日-10月3日

“中日星系讨论会”在承德举行。参加会议代表41人。

1987年9月

国务院批准公布《天文学名词》(1987)。

1987年10月4日-9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四次亚洲一太平洋地区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21个国家的193位天文学家。

1987年11月24日

乌鲁木齐人卫观测站改名为乌鲁木齐天文站。

1987年11月30日

中国天文学会、北京天文馆和北京天文学会在北京古观象台召开“高鲁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会。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1988年1月23日

中国天文学会进行第二次会员普查登记。注册会员1833名。

1988年3月3日

河南省天文小组在郑州大学成立。

中国科学院天文考察团赴菲律宾进行 3月18日日全食观测和天文考察。

1988年3月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天文学文献情报网和北京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天文学文摘》公开发行。

1988年 6月27日-7月11日

“第二届郭守敬天体物理暑期讨论班(粒子物理和宇宙学)”在南京大学召开。

1988年7月21日

美国青年学生访华团(天文分团约50人)来访。并与中国青少年天文爱好者一起参加了天文夏令营。

1988年8月2日-13日

中国天文学会派代表团出席在美国巴尔的摩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20届大会。会上叶叔华被选为国际天文联合会副主席。

1988年11月14日-19日

“第三届郭守敬天体物理讲习班(类星体与活动星系核)”在苏州召开。参加会议代表中方80人,外方4人。

1988年11月 19 日

中国天文学会和其他十多个全国性学会在福建同安联合召开“纪念苏颂首创水运仪象台900周年大会”。

1988年12月1日

南京天文仪器厂与北京天文台合作研制的 1.26米红外望远镜通过院级鉴定。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12月 3 日

长春天文小组在长春成立。

1989年1 月 8 日

上海天文台甚长基线系统通过院级鉴定。并于199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1990年十大成果”之一。

1989年3月8日-12 日

中国天文学会第六次(累计第十三届)代表大会在苏州市召开。出席大会代表156人,选举产生了第六届理事会。李启斌任理事长。会上颁发首次“优秀天文基础服务奖”。会上选王绥琯、叶叔华、龚树模为名誉理事长。

1989 年4月17日-19日

世界数据中心中国中心天文学科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总部挂靠在北京天文台。李启斌任主任。

1989年5月14日-19日

“URSI/IAU国际射电天文宁静度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代表国外36名,国内 40名。

1989年7月

国家专业实验室—天文资料分析与计算物理实验室在南京大学天文系成立。

l989年8 月19日

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李珩在上海病逝。

1989年11月13日

2.16米望远镜落成揭幕式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举行。

1989年11月26日

上海天文台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进行了院级鉴定。此望远镜被评为“中国科学院1989年十大成果”之一。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0年5月8日

张衡纪念碑落成典礼在河南南阳举行。

1990年7月

国际日地资料快速交换及服务组织(IUWDS)的指导委员会接受我国参加该组织,称为RWC—BEIJING。

1990年7月14日-21日

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了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五届亚太地区天文会议。

l990年9月15日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光学天文联合开放实验室成立。王绶琯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李启斌任实验室主任。

l990年9月15日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台射电天文联合开放实验室成立。叶叔华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童傅任实验室主任。

1990年10月19日-23日

“第三次中国科学院一德国马普学会高能天体物理讨论会”在安徽太平县召开。50名中国天文学家,15名德国、美国和苏联天文学家参加会议。

l990年 10月

中日恒星形成区讨论会在黄山召开。约60名中国、日本和南朝鲜天文学家出席了会议。1991年2月2日

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陈遵妫在北京病逝。

1991年3月3日-12日

第一次“中日太阳物理讨论会”在云南昆明召开。38名中国天文学家,12名日本天文学家出席了会议。

1991年 5月

《汉英天文学词汇》出版。共收词目13400条。

l991年 6月29日-7 月3日

“超新星和超新星遗迹专题讨论会”在北京召开。30名中国天文学家,4名美国、荷兰天文学家参加了讨论会。

1991年7月

中国青少年日食观测团赴夏威夷观测 7月 11 日日全食。中国科学院组团赴墨西哥观测 7月 11 日日全食。

1991年7月23 日-8月1日

中国天文学会组团参加在阿根廷举办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 21届大会。

1991年8月31日

“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及应用”列为首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叶叔华被任命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

l991年9月7日

“第四次郭守敬天体物理讲习班(宇宙背景辐射和早期宇宙)”在合肥召开。

l991年10月

“第五次郭守敬天体物理讲习班(吸积盘和喷流)”在武汉召开。

1991年11月1日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

1992年1月3日

天文学家苏定强、陈建生、苗永瑞、席泽宗、熊大闰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22年7月2日

“第19届国际青年天文学家讲习班”在北京举办。

1992年9月6日-12日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41专题讨论会“太阳活动区的磁场和速度场”在北京召开。1992年9月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156专题讨论会“天体测量学的发展及其对天体物理和地球动力学的影响”在上海召开。

1992年9月

中国天文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中国天文学在前进》第二集(1982年一1992年)及相应的录象带和幻灯片制作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